当世界只剩下黑和白灰色的建筑和黑色的影子以及太阳底下,发光的桥面耀眼的碎钻似的河水光晕美的让人晕眩矮个子的满怀善良的忧郁男人在遇见天使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有太多的细节和美丽被忽视"当没有人给你爱的时候,你就很难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身边的人吧不管他/她的曾经是非因为他们是你的影子,你的映像,他们就是自己的碎片
很久没有感受黑白胶片;《天使A》,黑白的世界从来没有觉得巴黎应该是黑白的;没有了颜色装点的巴黎街头,冷峻、精致、厚重的耐人寻味;安德列,一个混沌的男人,一个他人看来一无是处的男人,潦倒、贫困、撒谎、胆小……毫无自信,没有爱;天天游荡在巴黎,债务累累,成天靠说谎为生……终究一天走头无路,准备跃入塞纳湖;可他遇见了另一个同样准备跃入塞纳湖的女子,他救了她,也救了他自己;这是个上帝派来帮助他的天使;安吉拉;安吉拉,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他只为帮助他人而存在,任务完成也就是她离开的时候;…………安吉拉,让他睁开了眼睛、打开心灵;真实的面对自己,其实纯净的心灵就在转角处;他发现自己隐匿于心的优点,他善良、温柔,有真细腻敏感的心,能爱人,也值得人爱;安德列,凝视着镜中的自己,眼眶湿润……最后安吉拉,消失了,安德列,在巴黎街头疯狂的奔走;寻找;我看到了安吉拉了泪水,无奈的逃避的眼神;在那一刻我看到安吉拉的痛苦,她无法拥有感情,她想一个机器一样;帮助人、然后离开,她和之前的安德列一样无法透明的面对自己;需要救赎的又何止是一个个安德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睁开眼睛的天使,能够简单的面对自己,自由的呼吸,不会忘记最后安德列,面对巴黎的夜,感叹从来没有发觉自己浑浑噩噩游荡的城市是如此的美丽;我们在忙碌中忽略的何止是这个世界,而是自己;安吉拉的翅膀长了出来,飞向空中,她要回去了,天堂;安德列抱着她随她一起在空中挣扎,一切都无从选择,最后他们落入塞纳湖中……安德列从水中爬出,呼喊着安吉拉;那一刻我认为这就是结束;可后来我看到了那个为爱情折翼的天使,出现了;一切在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我们不是无从选择;只是我们没有勇气选择;记得之前,安吉拉用双手捂着泪湿的双眼说:“上帝,我该怎么办?
”记住安德列的话“这个时候,不要打扰上帝!
”对,不要打扰上帝!
这是一部奇特的片子。
第一遍看去,是关于一个破落小子的遭遇,偶遇,奇遇,艳遇故事。
配上熟悉的巴黎做背景,出于是吕贝导演的缘故,看了,也就是看了。
第二遍看去,天使的角色一点点在加重。
天使究竟代表了什么。
是否我们都有一个在天上的看护天使,看护着我们的成长。
破落户又凭什么遭遇了这样美丽的奇遇。
第三遍看时,我已经是基督徒了。
刹那间顿悟,泪牛满面。
破落小子仅仅是他自己吗。
被逼迫,被压制,被自卑,被沦丧,被自弃。
镜里,他不敢抬头。
抬起头,眼中只是对看到的人茫然,失望,无动于衷。
AngleA说,你说,看着自己的眼睛说,我爱你。
他不敢高声,有气无力。
AngelA则说,我爱你。
我爱你。
他惊了下,也许从没有人对他说这句话。
他开始认认真真地去望镜子里的人。
AngelA说,在我眼里,这是一个多好的人。
以至他于好到放弃了自己那么久。
现在,就一起来说,我爱你吧。
他端详着。
镜里那双深邃,惆怅,无助的眼睛,那络腮的乱须。
他回想着过去。
不知觉眼眶湿了,唇也在微颤。
我爱你。
他终于含着泪对自己说。
AngelA带着他,在他软弱的时候在前面替他摆平妖孽。
他捡回了自己的心和自己的分量。
却不想让AngelA回家。
他们都是一心要结合在一处的。
也必定是要合在一处的。
吕贝不经意间,刻画了最形象的神与人的救赎关系。
在我们放弃自己的时候,有救主捡起我们,说,我比你更爱你。
你也要和我一同爱自己。
无论我们如何不堪,如何污秽,就像掉到汪洋大海中的一粒尘,那污渍将终被神的圣洁所洗净,退去。
那是奇异的恩典。
在电影中,黑白影像除了常用于表现对往事的回忆、对逝者的追思、对不存在事物的幻想,也会用于表现片中人物的某种特殊的内心感受的放大刻画。
也有一些导演,用与绚烂的鲜彩对比分明的黑白,来表达自己个人化的内心深处隐蔽的某种情感、某种思考。
比如维姆文德斯,他说他的黑白电影都是自己真正想要去表达的一种思想性的东西,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结尾,也不知道一切会否胎死腹中。
当然还有一种黑白是仅仅为了满足视觉,并无它意。
那么《Angel-A》呢?
Aagela是否只是André的精神幻觉?
它的黑白有什么企图呢?
去年,初次听说这部电影叫《天使A》的时候,我暗叫不妙,心想莫非吕克贝松对自己只拍十部电影的声明要食言了,将来还要续拍《天使B》或《天使C》?
后来才知道原来《Angel-A》是指Aagela——那是片中女主角的名字,还有一种译名是《法国仙女和流浪汉》。
我比较喜欢后者,带着些少的天真,颇有点童话的味道。
其实对于部分吕克贝松的影迷来说,《Angel-A》实在没有什么看头——没有枪战,没有梦幻的色彩,也不再紧张刺激惊悚,或许吕克贝松真的应该收山了——部分影评人这样失望地写道。
而吕克贝松在宣传的时候说,《Angel-A》的故事大纲早在十年前就写完了,不过对白一直空留。
十年,是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岁月,是一段足够让一个人从复杂变成简单的岁月。
吕克贝松离开了地铁,离开了大海,离开了杀手,他步入了安静的巴黎,如此而已。
我喜欢这样的他,喜欢仙女救了流浪汉,也喜欢流浪汉爱上仙女这样的简单——不管这是否真是他所希望表达的东西,又或是还存在着其更耐人寻味的用意。
影片莆开头,吕克贝松再次宣扬了他的反战思想——他一直是个热爱和平的人,并籍由电影来倡导这种思想,比如《最后决战》中核子战后的文明废墟,以及《第五元素》中因阅读人类历史而痛哭流涕的“第五元素”。
而在这部电影中,先是作自我介绍的André这样说:我是个美国人,相对于我们国家对伊拉克发生的愚蠢战争,我认为法国人更加可爱一些。
随后,追杀André的帮派分子要他闭嘴,一句话也不能说,只能呼吸:“很难受吧?
一个该死的美国人就应该闭上他的臭嘴,让全世界都有选择的自由......”言下要表达的意思,我想每一个反对美国充当世界警察以及对伊战争的人,都会会心微笑。
债台高筑的André无法偿还债务,走到桥边想要自杀,他在那里遇上了一个同样想要自杀的女子并毫不犹豫跳入海中救了她。
她跟着他,想方设法帮他偿还债务,然后告诉他,她是被派来带他走的天使,伤务完成后她将离开.....在片中比较具有隐喻意味的有桥。
André想要自杀,在桥中央。
也是在这里,他遇上了Angela,救了她,带她走。
他们相遇相识,桥在这里是一段开始。
中途,他们在一座铁桥上激烈地争论,背景后面,远远地横跨着他们初遇时的那座桥,各人背后一半地向外延伸过去。
桥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Angela要离开的时候。
Andrér抱着她,不让她走,两人一起飞上半空而后坠入河中。
而后Andrér爬上岸——也是在初次他救了Angela的那个地方爬上来,不同的是他已从不会爱泅渡到了懂得爱的彼岸,数声呼唤之后,Angela也爬上了岸——这一次是笑着爬上来的。
桥终于完成了它自己的使命,爱情获得完满结合。
细心的观众还会发现一个的小细节——在André未曾遇上Angela之前,他被人威胁要把打断他的头的时候,被人威胁要把他从艾菲儿铁塔上扔下去的时候,甚至被保安扔到街上去的时候,他的右手始终都放在大衣的口袋里。
后来他跳入河在救了Angela了,她在舞厅里勾引男人而他坐在吧台上收钱喝酒,他们一起吃饭...乃至到了最后,他对Angela说爱她,她的双冀破衣而出要飞走时他扑上去抱着她的时候...他的手始终也插在大衣口袋里,甚至当他们齐齐掉入水中时,在深水之中命悬一线时他的手也没有离开那个口袋——那是因为饰演André的加梅勒·杜布兹在八岁时不幸失去右手的缘故。
杜布兹本身是个喜剧演员,也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观众看到他就想发笑,尤其是以他165的个子站在高挑的饰演女主角Angela的丽·拉丝姆森面前的时候!
这部电影的摄影堪称精美,画面下的巴黎像极了一张张的黑白明信片。
影片的最终仿佛在向维姆文德斯致敬,把《柏林苍穹下》中的天空下的铜像也借用了过来。
不过那些哲理式的对白需要一点点耐心来对待,甚至让人有些疲乏。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比较大的缺点是,对白让映像变得拖沓,太刻意的言语让映像变得失去流畅感。
不过这部电影本身的魅力在于其暗藏的玩味十足,如同我在最后发现《Angel-A》其实是Angela+André两个天使的含义一样。
最后,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男人绝望的精神分裂的幻觉,也可以相信这是一个流浪汉爱上仙女的故事。
你心里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如同哲人所说的:人只视己需。
而我,是个相信天使存在的人。
忘记听见谁说,如果是热爱生活的人就会倾家荡产地去意大利看一看;其实,对于那些更痴狂的人来说,不顾一切地去到巴黎,轰轰烈烈地爱上一场才是要紧的事。
每年都会有一些作品淹没在层出不穷的新片里,好像眼前的Angel A,Luc Besson的名字缀在标题下面,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技术型电影。
但是,导演却秘密策划了又一场在巴黎上演的爱情。
在2005年还会拍出黑白电影的人,想说什么呢?
Luc Besson大概从来就不是一个猛士,反而是对爱情才特别敏感。
剧情或许会叫人想起《柏林苍穹下》和《天使之城》,但是明显的不同是Angel A是专属于法国甚至专属于巴黎的电影,我倒是更愿意把它和《新桥恋人》作比较,即使卡拉克斯看不上Luc Besson,Luc Besson还是一样借着巴黎的街道,塞纳河的堤岸,说了一个爱情故事,天使爱上凡人,世界成为了背景。
这个世界上假如真的有倾城之恋,便注定要发生在巴黎。
Angela 很美,五官立体,深邃的眼睛,鼻梁挺直,脸颊瘦削,一头银色的齐短发。
身材修长,身姿优雅。
那一套纯黑的内衣也相当有品位。
安德烈那过于温柔过于文艺的一面,让人好笑。
Angela的心,安德烈不懂如何去回应。
Angela为何为安德烈违规,Angela“暴走”前与安德烈的对视以及之后的“暴走”行为,安德烈不理解。
我也是不理解。
但是有一股莫名的感动,以及对于自己过分愚蠢的一种无奈。
第三次观影,我依然是不解风情。
安德烈的“反暴走”是一段深情的高潮。
Angela的演技在眼神里充分体现出来,那种慌乱,那种六神无主,那种没有选择的略带一点绝望的想要找到出路的眼神。
那种眼神恰好是我想看到的。
奇迹般顿悟的安德烈形象高大起来,压制得6尺高的Angela倚着墙,不得不摆出小白兔一般被害怕被爱情抓住的姿势。
不过后面的Angela的泪目又显得逊色了,不知道是否是之前的表演太过精彩的缘故。
在有些时候能捕捉到Angela难得的流露出悲伤的眼神,比如(49:15) 当安德烈对她的表白(即是说明自己是天使的事实)表示完全不相信甚至开起自以为是的玩笑的时候。
--会想,安德烈是否必须要落魄到要自杀,才会遇到到Angela并感受她的关怀,才会重生,才会去爱。
---好想去奥地利的布拉格,去捕捉到卡夫卡看过的在布拉格广场遗留下来的夕阳;好想去日本的六条柳巷,希望能够遇到一位类似于出云阿国或吉野太夫一般的女子;好想去欧洲之星上坐一坐,想着什么时候在我目所能及的座位上有一位名叫伊桑霍克的男子跟一位名叫朱丽叶戴尔比的女士在交谈着;好想去法国的凡尔赛湖的桥上面,用画笔描绘出一位Angela的天使在一边哭泣一边和一位矮他一个头的摩洛哥男子倾诉着什么的场景。
---如果Angela不是身高六尺的金发美女,不是身着黑色性感的紧身裙,不是有着那么勾人神魄的眼神和深入灵魂的语言。
安德烈也许就不会爱上她。
如果天使A没有黑白的艺术处理,没有那一幅幅如风景画的美丽镜头,也许我也不会爱上这部电影。
美,是具有欺骗性的,但是我却没有抵抗其欺骗性本质的办法和能力。
--有些对白挺有意思,摘一两句。
“你从天上来就告诉我是个牡蛎?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装束?
”“荡妇(pi-da-si)”“那样很适合你”“谢谢。
”“请理解我是一个失败者,我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一个荡妇会从天上来帮我吗?
”“人类总是一样,需要证据。
”“我想做爱,当我觉得自由的时候。
”在短评里,我写到,我嫉妒我憎恨影片开头那位过度胆小的懦弱的安德烈。
但是看到他在酒店走廊对Angela的深情告白,他在清晨的巴黎街头呼唤找寻Angela的身影的时候,他在Angela张开翅膀将要飞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勇敢地挽留住Angela的时候,我被感动震慑住了。
因为我想到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未必能有那样的勇气去面对自己。
又或者是我太认真了。
不可避免的失望了。
不算有趣的故事,但还算特别。
黑白色彩。
高大女人和矮小男人的搭配,吕克贝松的恶趣味?
大段对白看起来颇为辛苦。
不知道叫啥。
法国名字真是不好记@_@已经看过他参演的3部片子了,作为配角的《天使爱美丽》里面的蔬菜店伙计,作为主角的《女王的任务》里面的建筑师,再加上这部。
很欣赏他的演技(或者是本色演出?
),他的小动作,稍微有些神经质的面部表情,哆哆嗦嗦说话的样子,在几部片子中都很出彩。
看过与他相关的一些评论,法国很有天份的喜剧演员之类的,很高兴,都没提到他的右手,相信是因为比起才华而言,这一点已经无关紧要。
还是应该记下这个名字的,以后他的片子应该都值得一看。
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是部励志片,中心思想是要爱自己,尊重自己,有自己才有未来。
就像天使姐姐说的,“我的生活如何好如何糟,都无改于你的生活。
为何不把对我的兴趣,转移到对自己的兴趣上呢?
” 揭示中心思想的是天使按着男主,在镜子前对他自己说我爱你那段。
虽然多少觉得前头铺垫的不够,中心思想揭示的有些突兀,颇有说教味,看的时侯还是觉得,应该放给跟男主类似的小混混们看,比很多励志片都触动人心。
只是再触动人心的励志片都比生活来得温情,男主有天使帮助一步步爬出泥淖,可现实中我们只有靠自己,还要面对社会的人情冷暖种种障碍。
不过即使真的有天使,能不能获救也跟个人造化有关。
这哥们虽然谎话连篇,不自尊不自爱,好歹还保留了怜香惜玉的优秀品质,看到ppmm跳河会去救,也不愿mm卖身替自己还债。
所以天使姐姐这色相也牺牲得值,男主再没干借债赌博要她卖身还债的事。
想想警幻仙子,同为超能力人士,渡的却是大情种宝二爷,祭出可卿mm都木用,只好感慨一句“痴儿竟尚未悟”。
能不能被渡要看个人造化,能不能渡人却要看个人能力。
自己还是泥菩萨一尊,却总想着去渡别人:精神可嘉,付诸实践却是愚蠢。
——而在实用主义至上的现在,精神上的嘉一下都不会有,直接被视作愚蠢了。
所以渡人的,心态要淡然,眼光要长远,先把自己渡了再去渡别人——至于到时侯你想渡的那个人还在不在,能不能被你渡,那就要看丫的造化了。
天使姐姐的长腿非常赞!
还有那面容,妖娆而纯真,实在让人难以抗拒。
据说是吕克·贝松最后一部作品,什么七年酝酿、十五页纲要,传得神乎其神,没想到是关于天使堕落凡间的流浪汉奇遇记。
故事实在很简单,篇幅也控制得很精短,没有了导演从前拿手的那种火爆的特技、华丽的场面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反而走起了文艺片路线探讨哲学本我问题,这恐怕是贝松迷们始料不及的。
只是主题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天使一再提及自己是男主角的一部分,而且两人的名字安吉拉和安德烈听上去很是相似,这恐怕已是很明确的暗示了,即高大丰满的天使代表了男主角自信的一面,她的到来只是要帮助男主角重拾生活的信心,面对镜子说话的那段明摆着就是自我的面对和审视。
一开场男主角说了一大串话,但百分之九十都是夸夸其谈的骗人伎俩,到最后只缩略成“我名叫安德烈”这一句,这样的呼应表明他已经认清了自己的定位。
本来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想法,但穿插进两人之间的爱情后就显得比较弱了,突然生出翅膀要飞走,但堕水上岸后翅膀又突然消失了,最后的大起大落令我大为迷茫。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字幕的缘故,听他们从头到尾絮絮叨叨似乎讲了很多东西,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为本来平淡的剧情更添沉闷。
当然,本片值得称道的是画面的精致,虽然是黑白色,但始终保持着细腻的感觉,把巴黎的夜景展现得很美,给人一种老式爱情片的怀旧感。
顺带一提的是,吕克·贝松的女主角气质都不错,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稚嫩小女孩到《第五元素》里火红的头发,到如今身材曼妙的黑衣天使,总让人眼前一亮。
从这方面来说,他的退出也是男影迷们的一大损失吧。
音乐真好……
LUC BESSON。喜欢。
黑白感。
天使其实也很无奈
一个简单的故事……好摄影和好台词。实际上有的台词我真没懂
不喜欢这个故事。目前为止看的吕克贝松的电影中最不喜欢的一部了。不过海报我很喜欢。
2007071718晚上见的都是政院的师兄们以及他们的家属。他们说上一次见面是三年前。还是不喜欢这种酒店的排场。天太闷,闷的发慌。电影别人都说很好。可我愣是没有觉得特别好。原因呢?
纯爱俗套的爱情电影,天使救赎亡命之徒的设定见过几次了,包括这黑白影像,回想起柏林苍穹下,可惜不够诗意,如果是彩色,可能会更差。
sleeping......
不是我的菜。
虚伪的一部片子
身高差真是看点
unreal but moral. i luv u myself.
真让人失望。除了摄影还可以外,可惜了一个好题材。这算是最难看的一个天使题材片了。单薄。
1.你救了我,你走了,你伤害了我;你留下了,你也救了你自己。爱你的天使是不是生出翅膀一个人飞向天堂的。2.但只是画面就值四颗星,拍的太美!
安德烈最后说如果安吉拉走了,那么他又会重新变成那个胆小懦弱讨厌自己的可怜虫,如此说来,天使的目的还是没有实现嘛。"我不知道你的过去,但请让我参与你的未来。"
俗
五颗星全部赐予我178的天使A
很美的故事~
大长腿儿跟小锉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