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简介据说是票房极佳加上这名字以为是喜剧片,后来弹幕不断有人吐槽节奏慢,em以台词撑起来的又觉得是文艺剧情片,后来怼来怼去渐入佳境,原来是讽刺片,性别歧视,传统偏见,年龄差爱情,夫妻琐事,人生价值……非常完美的揉杂了如此多的元素,分两次看完,一半在无聊的思修课上,确实有点觉得节奏慢,一半在宿舍,笑到停不下来,除了看不见的客人,谜一样的双眼,黑暗空间我看的欧洲片还是太少了,更别说是喜剧了
无论是《百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还是本书,在口碑不错的著作中总读出些宿命论的意味,无论当下如何未来总是在善后决定,而无论哪个决定,可能就左右了你的一生。
主人公的见死不救、撒谎威胁,都顺理成章,或多或少,似曾相识。
哈桑和主人公的角色设定太狗血,父亲睡了仆人的妻子生下个孩子而后服侍自己名正言顺的儿子,未免俗套。
书本最后在“笑容”上着墨颇多,在我看来,主人公后半生应该步入还债阶段,如此,心安理得便是人间至大幸福。
美国之于主人公,没太多别的,仅仅是脱离了原来备受情感折磨的环境,所谓故乡,终究敌不过愧疚。
压力,头痛。。。。。。
上帝的世界,惩罚总是没有真正的到来,上帝也从未真的显现出来。
所以那个世界好和谐。
人间的世界,人们总是争吵不朽,各种问题总是如此难以解决。
生与死总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所以这个世界好吵闹。
但是当新的生命诞生,老的生命死去,便是上帝的世界和人世血脉相通的时候,争吵休止,人类重归于好,上帝在人们想通的心灵中显现真身。
刚开始看觉得实在是太作了,一个名字起名这破事能扯出这么多淡,实在是闲的够呛蛋疼的要死。
而且吵到那个地步,老爷们儿哪还能忍着,管他姐夫还是小舅子早打起来了,还那么多废话。
不过想想,人家这设定就是咱都是三四十老爷们儿老娘们儿还都挺有文化还打来打去着实不太靠谱,所以还是打嘴炮比合适(虽然最后小舅子暴走了),所以这部唠嗑片的存在也就变得合理了。
这部一个半小时的基本靠嘴来撑场面的唠嗑片本质上就是个电影版的话剧,一开始介绍主要角色,然后一个偶然事件引发了平时潜藏的一系列的不满,然后达到故事的高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故事的发展的一开始是受小舅子控制的,他忽悠姐夫自根儿那没出生的娃跟希特勒一个名。
各种歪理忽悠的姐夫一愣一愣的。
占尽先机啊但是为啥到最后能发展成小舅子最受伤局势无法控制呢?咱来挨个分析分析,先说姐夫吧,一开始介绍的不错,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中年文化人形象立马出来。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啊,那个看似主线基本没有关系的插曲深刻的暴露了姐夫是个内里不靠谱不受控制的喷子,丫的都能跟一送外卖的扯上半天,这号人得多闲啊!
所以在姐夫文雅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蠢蠢异动的喷子的心。
再说小舅子,人帅有钱有车有媳妇就是没文凭,有了钱自然是个爷,对家人朋友都不错,外表谦逊但是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很牛逼,所以对以文化人自居的姐夫有点小不满,就是这点小小的带着调侃气息的不爽成了点燃炸药的导火线伪基友真后爹,中立国和事老最擅长和稀泥,但他没有那么简单在他一副不苟娘炮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躁动的心,爱着这群朋友更爱他们的妈。。。
姐姐,作为最大黑马她生动的表现了这类中年老娘们的生活状况,事业一般,老公没谱,孩子还事多,不用说她的内心世界了,你懂得。
小舅子媳妇,挺有脾气一人,这些人中最没存在感的人隐藏人物——老太太。
就十个字:人老心不老,夕阳无限好。
人物有了潜在的矛盾也就出现了:小舅子觉得姐夫太酸太抠,姐夫觉得小舅子太俗没文化;姐姐觉得姐夫不体贴没谱,姐夫觉得姐姐唠叨;大家都觉得娘炮后爹是基佬。
当这些小矛盾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小舅子为了忽悠姐夫开了二逼玩笑彻底点燃了炸药包。
各种嘴炮,各种吐槽,惊爆点挨个来。
最后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姐姐终于爆发了,成为了最后的黑马。
然后晚餐小聚会彻底变成了嘴炮满天飞周围皆极品的战场。
场面终于失控,小舅子败就败在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家人。
小舅子一夜无眠,没想到一个二逼玩笑能闹到这个地步,以为完蛋了,以后没得过了,但小舅子终究是文盲诸葛亮说过否极泰来,闹腾完了好好过日子,打了骂了这日子还是得过下去,一家子终究是一家子。
这打断骨头连着筋,过几天还是那么亲。
当然,这日子也总会给你惊喜,比如一直以为是儿子的娃是是闺女,哈哈啥,你说闹成这样还能过?
一闹就没完的那是傻逼偶像剧!!!
这才是他娘的过日子!!!
由一件小事引燃的一个接一个潜在矛盾点的爆发,到最后大家撕破脸皮,以为生活无法继续的时候,生活却一如既往平静地进行着。
没有后续多余的解释,没有道歉,没有冰释前嫌,就这样静静地继续过每一天,没错,这就是生活。
这就是生活,普普通通的生活。
生活那么漫长 一年一月一天一时一刻 我们总是对每件小事每个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意见和不满的情绪,但我们依然是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朋友。
因为是你们,我才这样毫无顾忌地发泄情感,展现自己所有的样子。
我们陪伴彼此走过那么多岁月经历过那么多东西,生气也好吵架也好大闹一场也好,谁都不会轻易离开谁。
感谢包容 感谢爱与阳光。
致家人,致朋友。
看完这部电影笑得很多,也有很多感触。
前面的一切好像只是铺垫,从他们因为一个名字而争吵不休开始,一切鸡毛蒜皮的撕逼点都为了衬托女主最后那一段爆发。
当女主再一次接起母亲的电话时才是高潮的开始,女主说出的每一句话令刚刚在电影前九十分钟都一直争不出高低的社会高端人士都哑口无言,他们再无法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辩驳,因为女主一直用来质问他们的,是日常生活的零碎小事,是他们根本不想花精力,而实际上最需要他们研究的,真正重要的事情。
可能女主在电影开端似乎只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已婚妇人,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闪耀的人生经历,一切都是如此平凡,可是她懂得作为一个妻子应做出的付出,她懂得身为一个姐姐应有的包容,她懂得作为朋友应付出的信任,而这恰恰是那三个高知识高学历人生轨迹闪耀的人没有做到的。
闪耀的人生无疑需要很多的努力,而甘于平凡更需要努力,更别说是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好每一个应扮演的角色。
毕竟每个人都想要获得成功,而不是归于平凡,于是总有人得为了他们的成功而做出牺牲,而女主在这部电影里正是那个将他们衬托得更加闪耀的人。
这部片里最有智慧的,难道不是女主吗?
羡慕他们几个感情真好,法国人直率,有啥说啥,吵到翻天覆地还能不留隔阂,越吵越亲近。
而且每个人物都是有身份标签,代表了社会上的不同群体,有代表性,看的很过瘾。
好奇法国房子隔音那么好吗,客厅那么大声吵,孩子还能睡着,竟然不趴门口偷听。
里面男性角色对老婆都不错,哄老婆非常熟练,虽然也有吐槽重男轻女,女性承担绝大部分照顾家庭责任的不公。
一开始的旁白和轻松愉悦的配乐透着一股法国文艺悠闲的调子,让我以为是一部纯粹的放松喜剧电影,但是随着人物的逐渐增加,互相的交流变多,一个玩笑引出了一个矛盾,再从一个矛盾逐渐牵扯出来其他的不满和秘密,大家的往日隐藏的矛盾和不满全部在这个晚上暴露出来。
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每个人都互相碰撞摩擦,但同时每个人都有在扮演调和剂的角色,最后弟弟的动手引出了这个晚上的最高潮,姐姐长久以来对每个人的积怨一下子爆发出来,爆发之后,这个晚上发生的事情也走向沉寂。
其实我不懂为什么他们在激烈的争吵过后还能相互调畅开玩笑,但是我很喜欢他们这样的做法,也希望生活中能有这样的人陪伴我身边。
这个晚上每个人做出的和收到的伤害都很多,弟弟在一个晚上的思考中觉得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说严重一点,就应该是破裂的没有办法修复的状态,但是实际上生活还是在继续,虽然不知道那些没有解决的矛盾在那一晚之后是怎么处理的,但是从结局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修复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现实中就是这样,就算你觉得到了最坏的处境了,到最后,你还是得继续,不管怎么样,生活也就那样过,它会根据相互之间的选择变好变坏,但是无论怎么选,它就在那里,你也逃离不了。
30年的友谊和了解让他们走下来,这个晚上的往日的不满爆发出来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让他们更加了解,没有隐瞒的走下去导演的叙事让我决的很精彩,整部电影下来,一环扣一环,完全不会让我觉的无聊,既不会无脑但同时又很轻松的片子(❁´︶`❁)
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俗,一般是轻松闲聊的放松时间,话题不会太沉重,多是有关风月,无关政治,茶杯里的风暴当然锨不起大浪,查了字典,发现英文茶杯TEACUP有”心理及其脆弱,不堪一击的人"的意思,想想也有道理,一茶杯的容量能有多大,水满则溢,人也一样,超过极限自然会崩溃,引发极端行为.故事结构很简单,有点像大嘴朱莉亚罗伯茨获奖的那部<八月奥格里郡>,家庭聚会聊天引发的种种矛盾冲突,只不过争端的根源更细微,从美国人换成了法国人.法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法兰西民族在或浪漫或荒淫的路易十几们的熏陶下,即有天然的贵族范,也有着超乎正常的执拗劲儿.语言风格上是典雅含蓄却又咄咄逼人的.所谓输人不输阵,无论结果怎样,架势是要摆足的,通常是以极其幽默反讽的方式表达强烈的不满,观众大可以放心,火药味再重,总还是差了一把火,剑拔弩张的气氛够了,血溅当场你就不要指望了.法国人给人的印象总是随意的,不羁的,浪迹天涯的,其实那都是旅游频道的宣传片.是人都有人的自私,阴暗,人与人之间一样有隐瞒,设计,阴谋,背叛.也正因为法国人的骄傲,对琐细的事更加念念不忘,对曾经国家遭受的创伤永远无法释怀.哪怕是和纳粹头子相近的名字都不能起.这本来是一个玩笑,可是这个话题却并不是笑话那么简单,从每一个普通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法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对侵略者的愤怒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有丝毫削弱.我们无法简单的判断这种态度的对与错,就像当年周总理放弃对战败国日本的追偿,有大环境,有时代局限性,可是无论如何,同样作为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每一个国民还是有必要对战争进行反思..起名之争只是一个引子,由此暴露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潜藏的秘密如海面下隐匿的冰山,随时给生活以致命一击.我们默认的,想当然以为的事情有时其实并不是那样的,这不知道算不算一种生活的反讽.所谓顾全别人的面子其实才是真正对别人的伤害,这就像巴别塔,人类因为无法沟通,或者说是有效沟通,只会引起世界毁灭.生活中没有"小"事,只有你在乎不在乎的区别.
话剧式的电影,室内剧,导演用了二十分钟交代背景渲染基调后,电影进入正题开始起劲。
编剧是神,密集的对话逻辑缜密高潮迭起,又把握了很好的节奏感,一个一个矛盾跳出来,你不会想到故事在密不透风的言语交锋里会走向哪里,一口气看完大呼过瘾。
电影很有些法国人的调调,虽然是喜剧,也是有文化、有腔调的喜剧,哲学层面激烈的思辨这档子事儿绝不会发生在美国电影里,从头到尾透着股文艺范儿。
独幕据的框架,戏剧冲突该有的都有了。
剧本牛逼啊就是一直在吵啊吵。
一部吵出来的电影,各种高八度。接近于密闭空间的叙事,大部分时间都是靠演员之间的对话来推动这个故事,好在对话很有趣,由之引出的矛盾也很精彩。我觉得他们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里没有一台电视机,如果先看看电视,少聊天就没这么多事了。
凡事都有爆发的临界点,就怕炸平静了之后好像还什么都没发生过
没有杀戮的主题鲜明演员人精呀,而且把家庭生活的矛盾一下子全发泄出来显得有一点点虚假,但室内剧是永远的爱,不管多话唠。片尾的小孩照片都是演员和工作人员的么?和生养的主题贴近了很人性,但剧中还是太扯了……
不错
★★★☆
法国人真是话痨,他们就不懂得人艰不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吗?
法国人好幽默,我要笑死了,这个是互相洗刷对方,最后吵起架来,然后最后是幸福的大结局,吵架的时候,不能弃门而出啊,得耐着性子给他解决了再说。
看完我再也不说“啊~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了.........全程靠吵架对白炖出一锅法兰西浓香家庭狗血蔬菜汤,片尾曲是难得餐后小清新
不懂法语失去很多乐趣,笑点都是有门槛的……
还行,喜欢最后的结尾和开头的人物介绍,中间实在太吵了,不过一开始的旁白怎么换成第一人称了
台词漂亮、演员到位,恺撒奖最佳男女配角实至名归。
话唠的厉害,一点破事说个没完
小众电影,不是我的众
很喜欢这种冲突不断的室内剧。导演刻画人物的能力跟波兰斯基的《杀戮》一样厉害,但是无形中让人想起《天使爱美丽》,是模仿?另外,法国人是浪漫还是毫无节操,连60、70岁的老妇都要操?
讲故事,说话多,但不像安德森或英国佬的黑色幽默电影有独特的质感
充其量是对法国文化的解构,比《杀戮》差点。因为它始终还是在确定一种价值观,而后者则倾向于将那种不确定的东西悬搁。
Carnage模式开启
才疏学浅,欣赏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