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科幻片是有点拔高了——我理解科幻是有科学理论的合理假设和合理叙事,显然这部电影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并没有计划讲述一个基于理论的故事,只是一个关于外星生物存在和政府阴谋的结合。
如果没事可干,看看这部显得沉闷的电影也是一个办法。
所以不必较真,这部电影只打算另辟蹊径争取票房,背后并没有隐喻和暗示。
这部电影如果把它当成纪录片来看它就是迄今为止我见过最好的记录片当然在称赞导演娴熟的伪纪录片手法时也不要忘了可爱的NASA 因为没有NASA的慷慨 "帮助" 就算是天才导演也会犯难吧这部电影在吓跑许多有慢节奏恐惧症的观影者的同时也赢得了许多像我一样有考究癖的观影者所以我建议三种观影者尽可不必看这部电影了1.想看外星人的 2.有慢节奏恐惧症的3.对外星人 飞船 太空 不感兴趣的这部电影值得称赞的两个地方在于 其一 把外星生物构想成能在石头和蜘蛛之间互相转化的想法其二 在于结尾的旁白 "这么几次登月带回来的许多石头 大多数都被当成礼物送给了各国元首 但是他们都应各种理由神秘消失了"
两个宇航员来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上,一系列的发现这是一个惊天的秘密计划,俄罗斯人来到月球,俄宇航员的尸体让月球由神秘变得恐怖。
从尸体中取出的一个小石头是整个取样任务由顺利到恐怖的转折点,登月飞船开始出现一系列的故障。
国防部一系列的国家安全的解释,让这两个可怜的宇航员怀疑他们一开始就是个试验品。
一个可怜的宇航员被感染了,死神的临近让一个本来无比镇定的宇航员变得焦躁不安,而另一个宇航员却只能看着自己的伙伴不断临近死亡却无能为力。
无法与休斯顿联系,也无法跟轨道仓联系,氧气即将用尽,让人感觉到,人在死亡前的无助。
俄罗斯的飞船是最后的希望,但这时国家已经放弃了这两个可怜的人,未被感染的本只能看着同伴被不明外形生物吃掉。
轨道舱的约翰收到国防部的命令放弃两个被感染的宇航员,约翰的坚持似乎是本安全回到地球最后的希望,在即将对接的时候宇航舱里浮起的石头似乎如死神出现,失去控制的飞船撞到轨道舱,一次美妙的旅行以噩梦结束。
电影表现了人性在国家利益面前的脆弱,相对国内电影一直力图表现的国家英雄主义显得更加让人感动。
上世纪60、70年代,美苏两大发达国家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军事竞赛。
为了赢得未来星球大战的制空权,两国相继将宇航员送入外太空。
美国方面,在1972年以前先后发射了17艘宇航飞船前往月球,然而阿波罗18号却在飞行前夕被紧急叫停。
根据最新解密的录像,本杰明·安德森(Warren Christie 饰)、内森·沃克(Lloyd Owen 饰)和约翰·格雷(Ryan Robbins 饰)三名宇航员以采集样本的名义登上了阿波罗18号,于1974年飞赴月球,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
本杰明和内森着陆月球,却接连发现奇怪的现象:不明身份者留下的脚印、惨死的苏联先行者以及各种奇怪的声音和若隐若现的生物。
这不啻为一次无法回头的死亡之旅……©豆瓣
今年是人类登月的五十周年。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7月19日,阿波罗11号经过月球背面,点燃主火箭进入月球轨道。
休整一夜后,次日上午9时30分,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指令舱绕月环行,度过了人类诞生以来最孤独的48分钟。
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
六个半小时后,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表面,留下了「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名言。
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地球之外的天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壮举。
当年观看电视转播的观众多达六亿,相当于彼时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然而,五十年以来,针对登月行动的质疑却从未停止过。
可以说,就算当时对美国并不友好的国家也不吝惜赞扬之辞,但亦阻挡不了美国人自己对「阿波罗计划」的半信半疑,而质疑的核心焦点便是「美国究竟有没有登上过月球」。
其中引起过美国社会各界最强烈反响的是1974年,洛克达因公司(NASA的火箭发动机承包商)前员工比尔·凯恩所著的一本书——《我们从未登上月球:一个价值3000万美元的美国骗局》。
他罗列的疑点集中在登月照片上,例如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有不会有风,美国国旗不可能飘动;太空背景上看不到星星;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未在月球留下痕迹;近景与远景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令人联想到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画」法等等。
最后,凯恩的惊人结论是: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
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随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了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还有其他一些科学工作者也从太阳入射角度、月球重力等一系列硬核方面提出了质疑,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有质疑,必然就会有反驳。
五十年来,几乎每一条质疑都被驳斥过,看起来同样有理有据。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美国政府、美国总统似乎没有必要冒着国家信誉受损的风险去撒这么一个弥天大谎,何况还做了直播。
而且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工作人员有数十万人,就算基层毫不知情,也很难保证某个环节不出现纰漏,从而导致造假的秘密外泄。
我们把真假先放在一旁,这里便有了另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处心积虑地去质疑看起来如此伟大的登月行动呢?
事实上,他们好奇心的源头在于为何「阿波罗计划」突然就中止了?
他们有此疑心确实也很正常。
这一计划从1969年持续到1972年,一共进行了7次载人登月发射,其中6次成功、1次失败(失败的那次可见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波罗13号》),而在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成功登月之后,美国就叫停了整个工程,再也没有进行过登月尝试。
按理说,美国那时便掌握了较为成熟的火箭发射技术和载人登月技术,时间过去了五十年,科技日新月异,怎么反而一次也不去了呢?
比较主流或者说遵循常理的解释是,登月计划是美苏争霸的一部分,既是政治环境的需要,也依靠着当时美国强大的经济环境托底,才让NASA有了充足的预算。
而到了1973年后,世界石油危机爆发,NASA获得的资金连年递减,无法支撑登月的庞大开销。
同时,之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在政治上也再不需要它来充门面。
更重要的是,登月的性价比较低,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相应的回报,美国政府遂将投入的重心转移到了别的项目。
这些理由不可谓不恰当,但对于另一些脑洞较大的人而言是不会相信如此冠冕堂皇的话的。
有一种传言是,美国和苏联在月球遇到了外星文明,出于恐惧或者受到了外星人的警告才不得不中止了各自的登月行动。
这种传言并非毫无根据,有不少照片、美苏科学家、以及美国登月宇航员的采访都显示了疑似外星文明的存在。
而关于「阿波罗18号」的传言正是其中非常知名的一个。
按照这个传言的说法,美国在阿波罗17号之后,还在1974年12月发射了阿波罗18号,并成功登月,但却遭遇了神秘的外星文明。
根据这一传言,一部由俄罗斯公司投资、西班牙导演执导的影片《阿波罗18号》在2011年上映。
据说NASA也在一定限度上参与了这部电影,同时影片曾一度作为「found footage」来制作(所谓「found footage」,指的是整部电影或部分片段不由创作者本人拍摄,而是将别人已经拍好的素材嵌入新的影像语境,改变其本义为自己的影片服务)。
电影中透露出这些片段来自于真实影像,不过观众不是傻子,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噱头。
《阿波罗18号》以伪纪录片的手法拍摄,美国的三位宇航员在月球发现了不少可疑的现象,包括找到了一个苏联的登月舱,但里面的宇航员却已离奇死亡。
当然,噱头最大的是外星生物的踪迹,这种外星生物形似蜘蛛,平时以月球岩石的形态作伪装。
影片后半部分的走势完全是低成本科幻惊悚片的路子,从其中一位宇航员被外星生物寄宿感染开始,直至全员团灭。
有趣的一点是,影片结尾声明,尼克松政府将数百块从月球上带来的岩石分给了各国政要,但后来都不翼而飞了。
电影里这么说,无非是暗示外星生物已然潜入地球,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恐怖。
然而事实上,尼克松政府和福特政府先后送出了270块月球岩石,其中确实有160块下落不明,有一些曾在黑市上出现过,要价达到了170万美元。
像《阿波罗18号》这样以科学名义、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影片,预算不过五百万,票房拿到了五倍还多,可见也是有一定的市场和受众的,至少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猎奇心态和阴谋论观点。
包括登月在内,世上为何有那么多阴谋论产生,先决条件是这些事件本身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和信息不对称,而人们又往往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至于真相……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
看过月球, 阿波罗13号之后,我就对月球感到恐惧。
它是苍凉的死一般的。
传说嫦娥奔月,玉兔独伴,委实凄却又美。
待真相解开,没有桂树,没有氧气,没有人,只有矿石。
说对月球恐惧也可说是对航天恐惧。
空荡荡的,没有土地踩在脚下的踏实感。
头盔里回响的粗喘,冻得吓人的地表温度。
尽管太阳照常升起却不见星辰规律运转令我心安时间并非停滞。
我无法享受这种窒息的孤独。
伪纪录片的题材很好,但并非穿个宇航服就是宇航员的。
三位男主角完全没有宇航员的气质,站不住脚的政府阴谋论使每个人都变成了狂躁症患者,直到结束也提不起观众追求真相的兴趣。
演员出戏导致一种强烈的非真实感。
老套的手法、题材和死气沉沉的氛围让观众厌倦。
ps:怎么看怎么觉得月球石怪的设定很莫名奇妙
故事是这样的。。。。
在那个冷战横行,美苏两国争相恐后搞军事竞赛,太空比武的年代。
两国的宇航局总是时不时的放几颗卫星,弄几个航天飞机,来给对方施加压力。
本片就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三个帅气的宇航员肩负着重任踏上了去月球寻宝的旅程,去月球的路是漫长的同时也是艰险的,正如每年年关岁尾万千人民群众回家过年一样。
但是旅程也是开心的,因为他们要去的是月球...终于他们到了月球,于是两位上登月舱,一位留守。
故事发生了。。。
月球什么样,我也不知道。。
,导演可能也不是很了解。。。
月球上有什么,我不知道,导演不知道,但是编剧知道。。
,就算编剧不知道,他也要装作自己知道。。。
看完电影,月球有什么,我貌似知道了。。。
月球有鬼哦!!!!
还有还有外星人。。。
外星人什么样。。
外星人长的像章鱼.....真的。。
外星人会杀人。。。
外星人的出场方式是这样先弄点动静,告诉宇航员,我在这。。
然后,在摄影机前,弄点影子,告诉宇航员,我是真实存在的。。
再然后,破坏点仪器表示示威。。
最后,就开始杀人啦。。。
喳喳喳喳,哗哗哗。。。
宇航员就死了。。
,就算你活着,也被感染了,也不能回家家了....然后,然后都死了。。。
官方解释是:训练意外,但是尸体没有被发现。。。
整个电影就是这样,毫不含糊。。
镜头晃来晃去,看的你眼睛疼,头发晕。。
有些场景很无厘头,很让人莫名其妙。。。
本以为是帅气英勇宇航员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结果最终是被外星人打败。。。
哎。。。
移民月球有风险,各位请谨慎....
上世纪60、70年代,美苏两大发达国家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军事竞赛。
为了赢得未来星球大战的制空权,两国相继将宇航员送入外太空。
美国方面,在1972年以前先后发射了17艘宇航飞船前往月球,然而阿波罗18号却在飞行前夕被紧急叫停。
根据最新解密的录像,本杰明·安德森(Warren Christie 饰)、内森·沃克(Lloyd Owen 饰)和约翰·格雷(Ryan Robbins 饰)三名宇航员以采集样本的名义登上了阿波罗18号,于1974年飞赴月球,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
本杰明和内森着陆月球,却接连发现奇怪的现象:不明身份者留下的脚印、惨死的苏联先行者以及各种奇怪的声音和若隐若现的生物。
这不啻为一次无法回头的死亡之旅……
晃得太厉害,严重影响观赏,剧情也不够紧凑,才一个小时十几分钟的片长居然让人觉得有点缓慢,唯一吸引人的就是这个故事,可梗也有够老的,没有弄出点新意来。。。
在近几年的好莱坞,一个独具创意的新风格电影正在崛起,这就是“伪纪录片”伪纪录片与一般好莱坞大片最大的不同,在与它的拍摄手法,伪纪录片使用的拍摄机器上大都为家庭DV或手提摄影机,其画面晃动强烈,画质较为粗糙,主角场隐匿于摄影机之后。
相较于好莱坞成熟的工业流水线,伪纪录片走的是家庭手工的路线,这种与大工业化截然相反的小作坊式生产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时下天朝的一个流行词汇“山寨”。
好莱坞的“山寨”作品在画面效果上自然不及那些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影片,但其娱乐效果方面却比很多看似气势磅礴的大片要更胜一筹。
由于拍摄手法的特殊性,伪纪录片在题材上大都为恐怖或科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伪纪录风格的恐怖片,当年一部彻头彻尾的“山寨”片《女巫布莱尔》横扫北美票房,令无数媒体和影评人大跌眼镜,《女巫》之后伪纪录片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沉浮,近几年随着《死亡录像》《科洛佛档案》的诞生,伪纪录片又重出江湖,零九年万圣节一部家庭录像电影《鬼影实录》将多年雄霸万圣节档期的恐怖片霸主《电锯惊魂》拉下了马,从此宣告了伪纪录片的强势归来。
不是每一部伪纪录片都会成为《鬼影》这种以小搏大的商业经典案例,恐怖大师乔治罗梅罗也曾炮制过一部《僵尸日记》,只可惜口碑和票房都不佳,而今年的这部《阿波罗18号》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这部电影的主题涉及太空探险、外星人、政府阴谋…….为了增加电影的神秘性,导演还在开片加上了几段字幕(模仿《科洛佛档案》),可显然这种忽悠的方式早已被学聪明了的观众所熟知,所谓的什么“此片乃根据真实影像资料改编而成的”话反倒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影片的画面可以看出,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摄影棚中完成的,有些影评抱怨这部电影的实在太“伪”了,可别忘了这片子本来就是发扬山寨精神的,所以我姑且忍受了电影中粗制滥造的月球模型,二流的特效........电影吸引我看下去的理由就是为了一睹外星怪兽的风采,可令人失望的是这些石头里变出的外星怪兽和八脚怪没什么区别,(至于它们为什么从石头变成了怪物,这一点影片之中并没有交代,不知道编剧是不是看过西游记,干脆让所有的外星生物全部从石头中变出来。
相比于《鬼影》,该片的剧情张力明显不够,电影前半段如科教片一般讲述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直到他们发现苏联登月舱之后,电影才算是进入正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部山寨电影,但编剧们仍不忘借美国政府开涮,这一次政府阴谋论的对象直指国防部,将他们看做是整个行动的幕后黑手,老美这种自嘲的娱乐的精神实在是令人钦佩。
其实观众看伪纪录片大多是图个新鲜,这类电影吸引我的不是晃来晃去的镜头,也不是藏在镜头背后的主角,而是剧情中制造的神秘元素,就如《科洛佛档案》中一直未曾露脸的怪兽,《鬼影》中最后一刻惊魂一瞥的恶鬼…….无论是怪兽还是恶鬼都要在最后霸气出场才是,本片最大的失败就在于那些形如蜘蛛的外星生物看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的恐怖,而且制造的杀伤力也不够大,说白了电影就是吊不起观众的胃口…….电影没了这份剧情张力,虽然其同样浸淫了山寨文化,但却不能同《鬼影》等相提并论了。
要拍恐怖片就拍得紧凑些,懒懒散散无关情节一堆,还有这种蛋疼的拍摄手法,让人看得很不舒服,到头来就是一些小蜘蛛。太坑人了。
一个烂故事就算拍成伪纪录片也只是个烂故事,唯一的好处便是时间可以拖得更久些
创意挺好,漏洞太多。
我对科幻+恐怖的电影现在越来越感兴趣了,有人说这片儿节奏慢,我却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一部科幻普及片。真空中是可以传播声音的。
处理得有点粗糙
成本真是小的来
太墨迹了
伪纪录这块曾几何时可以用来掩盖内容苍白的遮丑布还能管用到什么时候~
看着不是很舒服,但是不知3.5
挺过瘾的
不太恐怖,完全跟风伪记录风格
千万不要被评分骗了,这是一部比较惊悚的片子。6分都没有到?不会吧?真正的都看完整部电影了吗?
呃,,
太虐了!
看的有点打瞌睡..上班在公司和BOSS一起看的。
石头蜘蛛的设定太挫了,另外宇航员的应变能力不敢恭维,看在是对胃口的题材,给3星
剧情基本属于很无聊,可换场景也不多,视觉效果也一般
伪记录片真是看烦了。
伪记录,科幻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