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词有点弱,并且有好几处都不通顺,例如开场没多久的一句旁白,大概是“原来的那个地球早就不是他现在看到的样子”,这句话怎么想都别扭,不该是“他现在看到的地球早就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么?
2、配音别扭,刘嘉玲刚出声,那个音色仿佛是老年顾里。
然后那个脏辫的配音有些声画不同步,导致不是很贴脸。
3、反派动机很迷,不想自己造天幕的心血白费,眼里就容不下新的更优解决方案?
但是细想想,好像蛮现实的。
4、内斗内容太多,外星植物和昆虫类外星人刻画的像是背景板。
感觉要是没有黑化机器人,三人小队半个小时就搞完了,然后和这几个黑化机器人打得也蛮枯燥的,特效质量飘忽不定。
最后进母核扔药剂的过程也过于顺利了,虫子都没来干扰一下。
感觉全片特效最好的是最后开船到太空的戏。
5、那个通讯员和小女孩的安排有些多余,通讯员和女朋友的感情戏毫无感染力。
虽然有上面的缺点,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看的,至少观感上我觉得比侏罗纪世界3要好。
未来科技感十足的机甲,城市与废土时代融合的基调,构建成了一个末日的世界。
当家园被毁灭,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正所谓人类与大自然要融为一体,才能在战斗之后实现共存。
在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世界,热血的战斗足以将铠甲的热情点燃,然而剧情反转的刻意、铺垫背景的失败塑造,都让聚焦主角们的铠甲战斗力不足以支撑,除此之外,镜头运用的不恰当,让影片的核心精神变得不够明确。
作为一部机甲爽片,内斗的内容过多,由此让被黑化的机器人打斗过于顺利,因此自然文明入侵的故事也不具备说服力,而影片的主题在反复强调人类内战,但是角色的脸谱化,强行煽情的片段,让强行牺牲的机甲给人一种徒有其表的观感。
影片的主角始终都想要救队友,然而却需要机器人的命令去执行,因此毫无逻辑的剧情设定让原本设定的背景变得没有任何逻辑性,而那些强行被牺牲的角色,让主角之间的情感交集变得尴尬至极,而渲染主角的任务,也在毫无逻辑的陷入危机的环境中沦为笑柄。
虚拟的未来世界机甲,让大家看到的只有匮乏的想象力,以及虚无缥缈的内斗,这让原本金玉其外的激烈打斗场面,从而变得败絮其中。
个人评分:5
如果说香港电影圈有谁能真正符合大侠的标准,那一定是古天乐了。
出道这么多年,拍摄了一百多部电影,有粉丝戏称,只有太阳才能黑他——确实,他是用行动和作品践行了金庸先生的那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所谓大侠,敢于力挽狂澜,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而古天乐和他的心血之作《明日战记》,就是这样的孤勇者。
说到这部暑期上映的本土科幻大片,当然不得不提2013年由他亲自创立的“One Cool天下一”电影公司。
香港本不是一个长于科幻电影创作的地方,多年来香港影人的勤奋耕耘更偏重于爱情、喜剧、动作这类灵活、快速的轻类型(真像极了这城市的质感!
),却较少涉及“重工业”“高概念”这类现代大片要素。
因此,“天下一”公司的崛起,是逆行的异类更是星星之火。
尤其借助视效制作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优势,不得不让大家对“十年磨一剑”(尤其光后期就磨了五年)的《明日战记》寄予希望。
甚至在我看来,《明日战记》的意义几乎就相当于内地的《流浪地球》。
它是香港这座曾经的“东方好莱坞”浴火重生、重塑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作品(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也将它选为开幕影片)。
和好莱坞大片相比,它在视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不遑多让,更重要地是,它的的确确展示出了本土大片鲜明的特色。
比如,它很巧妙地把香港武打设计的精髓融入到了科幻类型中。
拳拳到铁,硬桥硬马的写实武打风格,被用在了古天乐、刘青云和机器人刑天、穷奇的打斗中。
而机甲和机器人的港式打斗,加上对游戏视角的运用,让从武侠电影开始的港式动作设计,又开辟了新的视听风格。
同时,我们在影片中还看到类似香港警匪片中经典的兄弟情元素,将孤勇者力挽狂澜的热血,和拯救苍生的悲悯带到了科幻电影中。
想一步到位地打造属于世界公共文化产品的科幻类型,确实是不现实的。
但《明日战记》的经验给我们带来启示,那便是借由本地成熟的、优势化的复合类型元素(如武侠、警匪等),匹配上足够过硬的视觉技术呈现,我们的科幻大片有可能在制作和文化多个维度上“弯道超车”。
当然,我还特别感兴趣《明日战记》中对“明日”的设定,这关乎我们对香港这座具有复杂历史过往的城市的想象。
片中,地球因环境污染而破败萧条,空气污染下,昔日繁华的城市已成为废土。
一颗陨石带来的杀伤力极强的外星生物潘多拉,让地球出现了转机。
科学家找到了驯服改造潘多拉的方法,古天乐饰演的泰来率精英部队执行改造计划,改造成功,可保住地球平安,一旦任务失败,plan B将以16万人的生命为代价保护地球。
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来保全整体,还是齐心协力背水一战,这道选择题在过去几年人类跌宕的时代无疑成为现实的隐喻。
废弃的医院中张牙舞爪的外星怪物,和无序扩张的潘多拉,也像是那病毒和贪欲的映射。
但,好在我们还有自己的英雄。
看到电影中手持盾牌的古仔,有一刻,我觉得那就是我们的“香港队长”。
最后,如果说前不久公映的《七人乐队》是以胶片为媒介“向昨天告别”(杜琪峰语),那么《明日战记》,就是通过科幻类型的架构,由今日念及未来。
——尤其身处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两部影片的接连上映,像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
就让我们在电影中守望星辰,祝福明日吧。
福利:欢迎大家转发,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择优送出五张《明日战记》电影兑换券。
好消息是技术组立功了,坏消息是这部电影只有技术组 电影本体没什么好说的,不要无脑吹也不要随意踩,这里要跳出电影,说说鲜为人知的故事,说完您就明白了。
电影《明日战记》,是一部非常少见的技术验证电影。
所谓“技术验证”,就是对某一领域某项“新技术”可行性探索或能力测试。
最常见的如航空领域的“技术验证机”,会在某试验机上测试一些尖端飞机科技,只有通过验证,该技术才能被广泛地、安全地应用于其他飞机上。
而对于电影来说,“技术验证电影”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验证技术是目的,而不是创作动机。
不会有人会为了演练新技术而专门拍一部电影,所以通常还要融合作者/导演的根本创作动机。
比如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1989年),其创作动机,是出于自己对海洋深处和水下摄影的迷恋,同时在电影中验证了“流体特效”技术成果。
随后他将该技术,运用于未来《终结者2》的液态金属人,大获成功。
PS,卡神对水下摄影的执着,一直延续到今日的《阿凡达2》。
《明日战记》虽然无法跟《深渊》相比,但其动机和目的都是类似的。
该片是古天乐的机甲圆梦之作,也是古天乐对于本土CG技术和华语特效成果的验收。
古天乐是个机甲迷,早已被粉丝们津津乐道,工作室和家里各种机甲模型,宅男的梦想,收集模型还不过瘾,为此人家还写了一本书叫做《玩具大战》
这部电影的初衷,是古天乐看完《钢铁侠》《阿凡达》之后,想做咱们自己的特效机甲大片。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当年古天乐的访谈,来源于网络,早已被粉丝传遍了,但还是贴出来。
其实这是动机之一,要找根源,还得追溯到古天乐最爱的《星球大战》。
古天乐是狂热的星战粉丝,他除了热爱收集星战模型外,还有一个理想,就是成立中国的“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
工业光魔是导演乔治·卢卡斯为了拍摄《星战》专门成立的特效工作室,如今已成为全球顶级的特效公司,包括《侏罗纪公园》《加勒比海盗》《钢铁侠》等片的CG都是他们家的手笔。
PS,咱在上一篇《再生侠》里,曾经专门说过这家公司,被自己人给“阴”了,有兴趣可以看下。
《再生侠》公映25周年,揭秘电影惨败内幕,连工业光魔都搞不定的特效片古仔的观点很简单,“中国想要拍好科幻电影,必须有好的特效公司做支持。
”比如,“天下一ONE COOL”这家公司,是古天乐于2013年独资成立。
进入公司主页,能看到该公司几大业务板块,电影制作、后期制作(摄影剪辑)、艺人经纪、器材租赁,电脑特效。
其中古天乐主抓的就是特效部门。
天下一做特效的部门叫做“FATface Production”(發輝製作室),成立于2004年的特效工作室,创始人吴炫辉。
没错,就是《明日战记》的导演。
这家特效工作室之前就小有名气,主做游戏和广告,涉足影视界之后,参与了电影《扫毒》,片中的CG鳄鱼就是他们做的,吴炫辉也因此结识了古天乐。
FATface于2014年加入天下一,成为子公司。
之后他们的主要的任务有两项:★其一是以天下一特效部门的名义,参与各大电影的CG制作,乃是正常的企业工作流程。
这几年天下一参与了大量华语电影的特效工作,《美人鱼》《红海行动》《扫毒2》《拆弹专家2》等,在片尾字幕里,都能看到他们公司的蓝色logo。
★其二是在老板古天乐的监督下,独立开发全新的项目,进行科研技术攻关,项目带头人就是吴炫辉,这个项目就是《明日战记》,时间是在2016年。
从这一点来看,《明日战记》一开始就不太像个电影,反而更像是古天乐带领技术组在搞科研。
该片从开发到公映已经过了6年的时间,你能说电影拍了6年吗?
当然不是,看过电影的都知道,电影真正涉及到拍摄的部分,不是很多。
比如指挥部的诸位,刘嘉玲+张家辉+谢君豪几位友情客串,估计全部戏份一天就拍完了。
所以该片这几年一直在缓慢推进,主要是在做特效,电影的特效占比非常大,后期工作可想而知。
吴炫辉虽然挂名导演,但谁都知道他的主要任务是做特效,真正说了算的是该片的主演+监制+幕后老板古天乐。
PS,古天乐对特效的偏爱是出了名的,除了总部在中国香港的天下一特效组,他也在内地成立了一家叫做“希娜魔夫”的特效公司,古天乐是大股东(另外两位合伙人是连凯和矢野健太郎),主要为了挖掘内地特效人才。
该公司的成名作,就是参与了《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
从《明日战记》效果来看,电影中能看到很多外国科幻片的影子,《环太平洋》《明日边缘》《阿凡达》《第九区》。
但本片的CG效果和场面,绝对算得上是华语顶级,放在好莱坞和全世界,都不落下风,可见如今华语电影在特效成果方面,已经成熟了许多。
检验特效的有效方式,不仅仅是看特效有多么炫,而是能不能看出“有特效”。
举个例子,诸如《海王》《复联4》《2012》里那些大场面特效,其实很多特效部门都能做得出来。
但要论到《美国队长》瘦小的队长、《地心引力》《登月第一人》中的模拟太空涉险、《1917》里的主角穿越各种障碍物的长镜头,这些都是可以以假乱真的特效场面,才是代表高端特效技术的所在。
电影《明日战记》几乎没有外景,大部分都是室内棚拍,决定了该片观众所见的大部分都是特效场面。
而演员除了近景和特写是实际拍摄外,其余部分也是CG代劳了。
巨鲸旋翼机的飞行轨迹、穷奇机甲的动物动态、刑天机甲的行进质感,非常流畅且逼真,虽然在好莱坞电影里类似镜头屡见不鲜,但这些都华语电影特效中的空白。
不要觉得这些简单,为了达成拟真效果,需要动作捕捉,或者进行大量动态采集等工作,好莱坞或许有着现成的一套系统库,但国内之前没做过这些东西,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要开发全新的系统,这也是电影开发缓慢的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细节方面,开场大雨中的穿梭,雨滴打在飞机的效果,以及随处可见的光影和烟幕,都是特效的成果。
可见这部“慢工出细活”的电影,特效完成度方面可称优秀。
虽然没有什么大场面,但细节和质感方面,绝对是华语电影最佳。
热爱游戏和机甲的古天乐,也让电影的镜头非常具有“游戏感”。
从个人角度,最刺激的当属开场不久后,旋翼机追踪潘多拉的场面,非常有张力,中段还有一场第一人称视角的“爬楼”我也很喜欢。
而之后1个小时都在打,有些单一,反而不如前面这些场面好看。
ps,关于该片的道具部分,不得不说一点。
古天乐与刘青云的机甲“外骨骼”缺少标示,目前仅以眼睛颜色为区分,打斗时候分不清,而且刘青云说自己的机甲是老型号,但外形与古天乐的机甲没有任何区别,总体来说没啥特点。
在玩具界,这种叫做“同模”,大概率是为了节省成本而来。
整体电影色调也如上所示,标识化不明显,哪怕让古天乐与刘青云的机甲以色彩区分,也比现在强。
反而片中最显眼的,是姜皓文,以及他手中红色的枪。
可见,《明日战记》,代表着古天乐对天下一特效制作的成果验收,项目组任务完成。
而且给以后电影的同类型特效方面(机甲类、大雨特效、飞行动态等),留下了宝贵的科技财富。
既然是技术验证,也就代表了对某些某一领域某些指标的重视,其他方面就没啥专注的必要了。
电影特效是达标了,但作为电影是完全不合格的。
该片在文本层面几乎为零。
没有故事,角色扁平,剧情差劲到拖后腿的地步。
有人说该片是“机甲爽片”?
机甲是有,但怎么会爽呢,虽然从头打到尾,但情节欠缺张力,缺乏蒙太奇效果,导致后半段有些让人昏昏欲睡。
有一部电影叫做《洛杉矶之战》,因故事不佳全程就知道开枪而饱受诟病。
《明日战记》的故事还不如这片呢。
另外一个非常想吐槽的地方就是故事格局。
末日题材、拯救地球的宏观背景下,关乎百万人性命的事情,结果就一个局部小分队的事件。
总共也就几架飞机,俩坦克机甲一个机器人。
人物嘛,能算数的也就4个人,连个替补的都没有。
别说拯救地球,前一阵我们家门口菜市场消毒,都比这热闹。
而且您这都闹外星人,结果“潘多拉”华丽打个酱油,到了最后还是抓内鬼。
起初我在想,难道这是港片通病?
当年港片就始终走不出穷街陋巷,吴宇森的《辣手神探》能在20分钟内打了上万发子弹,结果连茶馆都没出。
如今都拍科幻片了,咋还是这么小的格局。
不过联系起上述该片诞生的动机,就能找到答案。
《明日战记》本身的诞生跟传统电影不同。
很多电影,无论是独立电影还是多方出品的电影,会有一个粗略的预算。
而这一切该片基本没有,完全是古天乐把它当科研项目来做的。
严格意义上这算是典型的自产自销,拍摄、制作、后期一条龙,连大部分演员都是自家的,比如姜皓文,就是天下一旗下艺人,所以这种就很难估算真正成本了。
可以肯定的是,公司这几年其他业务的盈利,大部分都被投入到该片的研发之中。
虽然《明日战记》也有着深影、寰亚、爱奇艺等出品方,应该也是电影制作尾声之际才被引入的。
对外宣称的4.5亿港币(约合3.7亿人民币),大概率是市场折价,跟本身的成本价,还是有出入。
所以该片把所有费用都花在了CG特效方面,演员和布景这些的费用能省则省,故事也没怎么打磨,完全为了验收特效成果而来。
理由找完了,该片的特效水平,完全合格且有惊喜,但作为科幻电影嘛,咱观众走南闯北,东西方什么大片没见过?
要论观感,因人而异吧,科幻迷、游戏迷应该喜欢,受众更多是男生,女生就算了。
该片七夕节电影绝对是个馊主意,带女朋友看这片的男生,好自为之。
所以《明日战记》就是一个特效片,可以说该片是“华语特效之光”,因为特效成就真的非常高。
但不要尬吹或者“上高度”,非要说这部电影是“华语科幻片的新希望”这些的。
不好意思,中国电影虽然整体不怎么样,但还没沦落到如此境地。
关于影视,那些你不了解并很有趣的故事,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WX工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总体水平还是很高的,看得出制作也很用心,不知大家在排斥什么。
的确剧情是有些问题,比如小女孩在满是蟋蟀怪的地下孤身一人存活;李升为天幕就硬要阻止A计划让16万人丧生,电影没有太多的着墨且理由实在太过牵强,但这剧情缺陷不足以让这部电影仅仅6分而已。
个人觉得很好的地方:无论是战斗场面还是机甲的特效都算科幻电影较好水平。
另外一点的就是整部电影很紧凑,剧情发展也很流畅自然,除了开头十几分钟介绍背景外,可以说其它全是高潮就这很良心了。
这要是欧美大片2个小时时长,半小时悬念加半小时铺垫,镜头晃来晃去场景切来切去,根本不清楚tm这电影看了半天怎么感觉什么都没讲净整些没用的。
机器的设计或质感都很好,场景建模也很棒,有种末日世界的味道但是又仿佛充满生机;电影的滤镜调得很好;蟋蟀怪物没有整得像异形那样黏糊糊奇形怪状恶心真是谢谢。
遗憾的是主角年龄都很大了,但是演技在线,如果这片有多些年轻人会更好,还有就是剧的喜剧效果不是很足,整体气氛紧张过头了,强大的机器人都是反派也会让人感觉很绝望,甚至主角当时能在桥上被追杀能存活都是奇迹(特别是开车跳过断桥的场面),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优势,也没有什么有力的武器一直在挨打,主角的机甲偏弱,好像除了增大力气和防护外没其它作用,或者主角几个人的机甲能有什么必杀技更有说服力。
香港科幻电影一次好的尝试,本来要打4星,加一星当鼓励。
不知道是否会有第二部,一定会支持。
1 终于,七夕这样一个节日不再是爱情片的“包场”了。
今年七夕,电影院里甜甜腻腻、眼泪鼻涕的爱情片少了,多了一些硬朗的画风——《明日战记》,这是属于直男们和科幻迷们的“小欢喜”。
去观影时,前面一对情侣小声聊天: 男生委屈:“往年七夕情人节,都是我被你怂恿着来看那些哭哭唧唧的小爱情片。
” 女生撒娇,“所以你看,今年不就换我陪你来看动作科幻片了。
” 两人相视而笑,原来《明日战记》带来的效果还能这么“硬汉柔情”。
它到底有多么“硬”呢——看一众主演,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谢君豪、姜皓文,全都是港片里的中流砥柱、烈火男儿,女主角刘嘉玲穿上制服也是飒爽。
再看导演,吴炫辉,视觉特效方面的“大拿”,拿过很多次金像奖、金马奖的视觉效果方面的电影大奖,这保证了《明日战记》的场面特效卓越的水准。
这一次,《明日战记》玩科幻,玩动作,都玩得很漂亮。
2 首先吸引我的,是《明日战记》的硬核特效。
电影将故事放在一个未来世界,一颗陨石撞地球,外星生物突袭杀戮,人类为自救和救人而展开一场命运保卫战,一支精英部队由此诞生。
既然是一场重机械科幻之战,少不了强大的硬战对手——影片设计了杀伤力极强的“刑天”、“穷奇”两大巨型机甲,以及三个机器人,而古天乐、刘青云则以血肉之躯带领战机甲战士们操控着战机装甲车迎战,与机器人、外星生物激战。
狂风暴雨、电光火石,当城市崩塌陷落,当天塌地陷爆炸,电影里几场激战之戏拍得很炫酷,分分秒唤醒你的肾上激素,飙升到一个制高点,而这一场与一场戏之间,节奏把握得张弛有度,一次比一次升级,一次比一次更加酣畅淋漓。
让我印象深刻的战斗场面,是古天乐与机器人生死搏斗时的激燃震撼,刘青云与穷奇博弈时的飞身跳车,姜皓文对刑天怒吼“打得你没有明天”时的一往无前。
无论是惨烈境遇,还是燃炸激战,画幅场面做得很完美,配合影院里逼真的视觉音效,让人身临其境沉浸式观影,仿佛也是机甲战队其中的一员,与主角们同生共死。
《明日战记》视觉特效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像一场带你我遨游科幻世界的爽梦。
其次,我在《明日战记》里看到了一份人文关怀。
什么,在科幻片里看出人文关怀?
——放心,我并没有跑错放映厅,是的,《明日战记》在硬核特效之外,是有它的人文关怀的。
这一场激战,从片名就能看出端倪,“明日战记”,为明日而战。
而明日两个字,所指的就是人类绵长的命运。
电影里的激战源头,根本还在于人类自身:科技文明急速发展,地球因环境污染而千疮百孔,人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人类家园破败萧条。
所以这场激战的终极期望,是借助主角们一起为守护人类安宁而并肩作战的征途,而明白它是关乎人类命运的打响战,是为改写人类自我结局而勇往直前的绝地反击,是东方英雄式的追求众生平等的大道大义与人道情怀,是水泥森林之中的你我众人生命共同体的一次同呼吸,共命运。
放眼当下世界,疫情反复肆虐,人类面临命运挑战,不也正需要电影《明日战记》里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吗?
失败不要紧,更紧要的是像他们一样,有坚定信念的热血无畏——“怕了吗”,并没有,因为“结局是什么,我们自己决定”。
电影借科幻特效,包裹着一团燃燃之火,有人心存悲悯,有人永远坚定,有人依然热血,这共同组成了“东方英雄魂”。
这是它难能可贵的,一种照应时代与现实的力量。
有硬核特效,有人文关怀,《明日战记》值得。
3 这个夏天的暑期档,大银幕上的科幻元素很是精彩。
有人遇到一只来自外太星空的“莫扎特”,陪伴他一起成长,去拥抱星辰大海;也有人被独自遗弃在月球独行,凭一己之力拯救苍穹,反转结局。
既有童话纯真,也有喜剧开怀,都很灵动,火花闪现耀眼。
而现在,古天乐锦上添花,交出了一份华语科幻的漂亮答卷,《明日战记》作为是今夏一部纯科幻类型片重磅出现——这一部电影无愧于是中国第一部华语机甲科幻爽片,开启了机甲硬科幻星空的全新纪元。
谁说科幻片只能是好莱坞西方人的专属?
谁说东方文化不能打造像这样文化底蕴深刻的硬核浪漫?
谁说情人节不能看科幻片?
七夕节看《明日战记》,更懂得爱自己,爱身边人,爱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刻,爱山川河流,爱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家园,爱这个世间。
这个分数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管怎样,虽然从机甲元素上来说,其实确实是相对少了,场面也不够宏大,特效效果自然就不会有那么震撼。
但是从本身影片的立意表达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可以说更加侧重的是故事本身,谈不上特效大片,但也还是挺好看的,值得更高的分数。
整部片表达的绿色环保,对生命的尊重,亲情友情爱情,全都不缺,有了泰来他们的拼死守护,盼盼他们才能再次看到希望,生命延续才有了意义。
2024年8月13日15:48:53(一)有人说这部作品是披着科技外衣的警匪剧,一点没错。
小时候看香港片感觉挺牛的,等会上网接触外国优秀影片之后,觉得香港电影格局都很小,质量高的作品很少。
(二)穿的钢铁战甲竟然不能随意去车里面拿一个试管,还要要人拿绳子拽着,真是低级科幻作品。
还拿个盾牌模仿美队。
(三)总结,香港风味的上海堡垒。
科幻片 特效很重要 而特效也是非常非常砸钱的地方 这不电影非常非常明显的预算有限 同样是机甲 咱们可以看看钢铁侠 和变形金刚的特效钢铁侠1是漫威的第一部作品 盈利之后的2特效细节上面可以说是 完美了 就比如 非常经典的mk4行李箱变形
从手臂到腿部 每一片零件的闭合 都是完美的视觉享受 尤其到最后的头盔面罩细节闭合 完全是用心在做特效 每一帧都在烧钱 而明日战记的机甲 只是简单的开个面罩
还贼丑 一片灰蒙蒙的 和钢铁侠艳丽的红 黄配色视觉效果简直 大相径庭 电影后续还没上线app 找不到更好的截图 了 想喷我 先仔细想想 你看的时候看清楚 机甲到底是什么形状的了吗 变形金刚的例子更不用举了吧 看过的自然懂 没看看过的只会无脑吹 细节细节细节 既然要拍科幻片 特效就得下足了功夫 明日战记 的特效 只是表面能过去 细看 实则 特别渣 镜头乱晃 毫无细节美感 正因为每一处细节都要烧钱 每一个镜头的特效都要钱 所以才靠的是快镜头带起的酣畅淋漓的动作戏 来突出特效的强大 其实 很拉 奇穷刑天 连一个长镜头和特写 都没有 看了半天 这俩怪物到底是长什么样 都不清楚 说到底还是预算不足 明白点就是 没 钱也的确 中国电影很难走向全球市场 不像美国 除了本土赚一笔 全球范围内还能狠狠敲诈一笔 利润就不一样 电影说的底还是要赚钱的 为什么有很多作品的续集就难产了 被打死在娘胎里边了 而变形金刚终结者越拍越烂 越烂越拍 挣钱呗 毕竟是一个行业 对于我们观众是电影 对于从业者来说是更工作 更不用说动作类型的纯商业片了
就算是詹姆斯卡梅隆世界顶级导演 拍阿凡达续集也是为了赚钱 不要觉得他六十多了要钱没什么用 他可能让其他人动了他阿凡达的蛋糕么 电影制作的背后必定是利益的驱使 再说古天乐 我可以评价电影的好坏 剧情怎么样 特效怎么样 等等等等 但我尽量不会去喷这部电影 只会谈论他差在哪里了 好在哪里 更不会去喷这些演员 以及他们的个人生活
古天乐 拍了好多好多电影 质量基本上参差不齐 这是事实 不管他盖什么小学也好 做什么慈善也好 那都是人家个人的事情 第一天剧评我看见有人喷他 假惺惺盖小学有花大家钱买手办模型 如上图我认为 他干活 拿工资 去花钱 不管去做慈善 还是吃喝莎拉 只要不做伤害天理之事都不足为过对吧 说句实话谁的钱不是幸幸苦苦挣来的 凭什么白白给别人 我认为别说盖学校捐几车砖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更何况 买手办和盖学校有冲突吗? 只允许人家做慈善 就不能花钱享受 那古天乐每年拍那么电影 却不能享受 他疯求了 纯纯的见不得人家比你有钱 见不得人家 买了大把子手办还能做慈善 人家有这经济实力 我基本不关心演员的个人生活 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被包装出来的 根本分不清真假 退一万步讲 毕竟他们也是人 真正应该关心的是 他们拿了那份工资 作品的效果到底是什么样的 拍的是否精彩 还是那句话 我会谈轮一部作品的好坏 但尽量不去喷 更不会去喷演员本身 我可以说某某演技不好什么的 但不会喷他 说什么一些太难听的话
炎热的夏天在凉爽的电影院里看燃爆全场的机甲科幻大片《明日战记》,非常过瘾,动作场面酣畅淋漓,运镜相当丝滑,近距离战斗时冷兵器碰撞出的火花看的人热血沸腾。
异形生物、机器人、机甲骨骼、飞行器等元素制作的非常逼真,打斗和爆破的场景特别有冲击感,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相当用心,可以看出制作团队满满的诚意,不愧是用时间和精力打磨出来的匠人之作,可以说是华语科幻电影的一大突破。
在这样一部未来科技电影里,很多机器人和生物的命名都让我眼前一亮,比如“潘多拉”出自古希腊神话,而我要说的是那些出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名字。
穷奇 影片中,“穷奇”为了阻止主角们地点病毒注射点,追了装甲车一路。
这种战斗机器人没有很强的火力和弹药,但是体型很大,灵活性很高,战斗力主要体现在力量和速度上,给行动小组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而“穷奇”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四凶之一。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牛,有一双翅膀,传说穷奇性情凶狠,喜欢吃人,不忠不信,不听好人之言,专门听信别人的坏话。
和混沌(hùn dùn)、梼杌(táo wù)、饕餮(tāo tiè)并称为远古“四大凶兽”。
刑天 影片中,“刑天”是一个坦克车,它蹲守在病毒注射点附近,用强大的火力输出阻止行动小组成员们完成病毒注射任务。
它笨拙、行动不便,但是在行动的最后关头,给小组成员们一击重创。
而“刑天”来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去首级后,以自身双乳作眼、肚脐为嘴的形态存活,双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战。
飞鱼 影片中,行动小组执行寻找“潘多拉”母体并注射病毒任务时驾驶的飞机就是“飞鱼”,每架“飞鱼”上除了驾驶员外,还配有两名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小组成员,护卫载有病毒的大型飞行器“巨鲸”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任务。
而“飞鱼”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鱼。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文鳐鱼形状像鲤鱼,长着鱼的身体鸟的翅膀,浑身布满苍色的花纹,头是白色的,嘴是红色的。
它叫的声音像鸾鸡,肉味酸甜,食用可以治癫狂病,人们看到它就意味着天下五谷丰登。
很高兴看到有关未来的电影中使用远古神话元素,也许未来真的有一天世界会发展成电影中看到的样子,也或许那时的人们也还记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会不断传承下去,让后代人都了解中国式的浪漫。
机甲和外骨骼确实做的不错,应该鼓励,但是整体设定还是粗糙了。
《明日战寄》之come on逆战逆战来野~
不知道光仔和小绿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剧本是很无聊,但基本逻辑是通的。科幻设定虽然老套,但呈现地质感不错,略超预期,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没问题。总有人歧视国产片,作为科幻爱好者反而想加点分。
我猜到了文戲會災難,沒猜到會這麼災難,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表演舒適區擺爛,而萬國鵬的戲比片中的潘朵拉更具破壞性,潘朵拉有得救,他的戲沒法救,靠著爾冬升從龍套跨入正式演員,表演卻始終沒有達到演員標準,愈發對不起那一張染谷將太的臉了,好在已經越來越不像了。特效雖然有幾段相對不夠好,也不影響整體質感做得非常好,然而打戲的節奏感、力量感和動作設計創意都並不能讓人滿足,即便只將其看作爽片,不僅爽不起來,只感到尿意頻頻。
何德何能上6分?我是看清楚了,现在是个电影都能给整到6分以上!咱就是说古天乐做慈善确实是吾辈楷模,但是片子也是真的烂!这是两码事吧?不能说我为了做好事就能各种赚道德绑架的钱吧?筹划了十年,就拍出了这糊弄粉丝?为啥不拍点有质有量的片子赚钱呢?
我不欠他的
面对“人类的机会”,共存派最大的敌人不是外星植物,而是只在意自己政绩的天幕派……最后还是靠基因武器赢得了战斗……这寓言写得真是浅显易懂啊。
那个长得像个饼的丑死了的短脸扯后腿通讯兵是哪个资方塞进去的啊……还不如西门小恨恨呢……亚心……谁想看在末日片里看丑x谈恋爱啊
尽力唔等于做好!
连着五场动作戏,完事儿。
这天幕不就是核酸检测么…
震惊了家人们,完全不是《上海堡垒》2.0。太cult了,B味儿太浓了,纯纯大爽片。除了文戏差点,四重高潮爽死了。空中树灾、医院惊魂、烂尾楼跑酷、公路飙车几段重头戏节奏调度都把控的太好了……尤其是机甲搏击战,港片动作指导的另一种复生回魂,爽到哭泣。ps:片尾曲居然是《逆战》笑死。
俗套剧情还能接受,但几乎所有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都靠闪回来交代属实有些匪夷所思。前半段有那么两个镜头倒是让我回忆起了20年前玩过的Starcraft,如果拍一部Terran大战Zerg的电影或许可以参考下这个方向。无良电影院在出字幕放《逆战》时掐掉了屏幕,必须得给个逆向大拇指。
看了正片才知道原来不是机甲打怪兽。😂😂😂看的时候很担心几个主演会挂掉,结果到最后一个都没死。😛😛😛
三颗星都是看在对影片类型的尝试和古天乐,剧情一言难尽(观看过程千万别带脑子),还不如整个做成机甲踩点超燃视频。
虽然在特效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仍然给人很多其他电影的影子,外星爬行生物碰瓷《第九区》,机甲神似钢铁侠,母巢又像《异形》,其他还有《星河战队》《环太平洋》等的痕迹……剧情方面也是毫无新意,完全能猜出下一步走向,张家辉、刘嘉玲的角色毫无立体感,全程就只能看机甲打斗了吧,也不知道古天乐刘青云这些前辈还能撑多久……
古天乐是真行,期待下一部,速度与激情10也就是拍成这样了吧
5.5,剧本太糙了,路线斗争的博弈描写得太过儿戏,天幕就是我,我就是天幕,渣渣辉这反派当的完全只是个工具,当一个末世寓言剧本都太掉价了。武戏相对好一些,但其实能留下印象的也就是装甲车长镜头和地下逃亡的跑酷动作戏,剪辑的零碎感和特效的游戏质感是阻碍电影视觉效果更上一层楼的两大元凶。
如果看了半个小时我就走我会给两颗星,但我很痛苦地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