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BJ单身日记》,我还是个校园女生。
那时只觉得BJ粗陋搞笑,两个男主很帅,电影海报很好看。
几年后再看这部影片,我已经走出象牙塔,开始真正地认识世界,这时才对男主角感同身受,他为什么爱上BJ。
BJ三十多岁,长相普通,微胖,但绝对不是很多人口中所说的胖得像猪,干着一份白领工作,有三个不着边际的朋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那拙劣的演讲水平。
就是这样一个BJ,被男主角爱上了。
马克·达西是一个深情而又克制的男人,他只有在感情无法抑制时,才会吐露自己的心声。
他对BJ说,BJ的演讲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但他还是爱上了她。
马克·达西没有解释原因,或许说出爱对他来说就已经极为艰难。
可我知道,BJ实在是个值得被爱的女性。
BJ有时候也会想减肥,戒烟戒酒,然后找一个优秀的男人结婚。
可往往不超过三天,这个计划就流产了。
在去约会前,她会纠结自己应该穿哪条内裤,是宽松舒适的大妈款?
还是紧勒却可以讨好男士的性感款?
BJ选择了前者,显然,她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信的女性。
BJ在发表了一次令全场尴尬的演讲后,感到有些沮丧,但是她很快就又恢复了快乐,轻松地和男主角聊着天。
生活从来都不完美,BJ是一个能坦然接受自己缺点的女性。
BJ会在自己的爱人离开后,只穿着一条内裤雪夜狂奔去追,她不是童话里的公主,她是一个靠着自己的勇气去追寻幸福的女性。
我曾经为电影里的很多女性角色而动容,她们无一例外地拥有尖锐独特的性格,传奇的经历,或许我也想像她们一样不平凡。
直到BJ出现,她是普通的,没有特别的故事。
我在反复观看了几次后,终于理解了她的幸福。
贪婪的人类想要很多东西:美丽的容貌、超凡的能力、不俗的生活、足以吸引异性的魅力……渐渐地,这种欲望让人忘记生活的本质其实是追寻幸福。
幸福是轻松,是真实,是自然。
马克·达西一开始觉得BJ是个满口胡话的神经质女人,可是在几次相处过后,他敏锐地感知到BJ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于是,马克·达西,一个内向压抑、敏感柔软的男人,不可救药地爱上了BJ,这个让他感受到生活原来如此简单的女人。
我羡慕BJ,希望自己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脸上也能洋溢着不加掩饰的笑容。
一个Gay朋友说,懂得欣赏自己的女人最美。
看琼斯单身日记电影版的时候只是觉得这种灰姑娘童话娱乐一下挺不错,看了小说才发现这简直就是朋友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最佳例子。
Bridget何德何能让两位大帅哥在海德公园为她打架,因为她保龄球一般的屁股?
因为她说话不经过大脑却很喜欢当众演讲?
因为她每次做饭都能毁掉自己公寓?
其实,bridget很有魅力。
因为她很爱自己。
虽然每天在日记本上记录体重,不停责备自己不能节制,bridget却可以穿极短的小黑裙跟老板调情。
为了省钱,在自己的生日当天决定为16个人下厨,即使把公寓搞得乱七八糟,仍然安慰自己:他们会被我精湛的厨艺所折服。
对酒精、抽烟毫无抵抗力,却时不时会自嘲一下,甚至做下阿Q,总之不管她多自怜自艾,芝麻大的小事都能开心很久,万事都能找到往好的方面想的理由。
喜欢daniel喜欢到动不动throw herself at him,还能在daniel爽约的时候大骂如何他伤害了自己。
对mark也是,即使自己多么钟意这位完美先生,她在mark前妻真相揭示之前总在质疑mark人品,不管自己多么绝望地需要男朋友。
Helen Fielding的这本小说是献礼pride and prejudice的,对于过分会察言观色的jane austen和她笔下情商颇高的Elizabeth Bennet来说,bridget一定不够格做女主角。
仔细比较原著中lizzy的心理描写,其实她和bridget一样,非常懂得欣赏自己,至少在那个闭塞时代也可以称为自得其乐。
初次见面,她把受darcy怠慢当作笑点讲给家人好友听。
有钱有势有什么了不起,不希罕和你跳舞。
徒步走到Netherfield,我管衬裙溅了多高的泥,我就是来见自己姐姐的。
BBC的编剧们最理解原著,还让lizzy在Netherfield自娱自乐地跟darcy的狗耍了起来。
也正是这一幕让darcy从欣赏变成了爱。
Chanel没有多大的学问,她却知道最漂亮的衣服一定要舒服。
不爱自己的女人怎么会让别人爱?
so be as beautiful as lizzy and smart as bridget,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我记得:当马克的父母为欢迎家庭中即将有的新成员建议大家举杯时,我们的BJ小姐大声喊出NO!NO!......然后马马乎乎,吞吞吐吐,尴尬地自圆其说时,我真希望马克会说什么呵呵,如果真的说了,他就不是马克了!在<傲慢与偏见>他也是这样,呼......总是被人误会又不解释什么,真爱就在眼前却笨拙地吱吱唔唔,一样笨笨的达西,真让人捏把汗......不过,最后还是HAPPY ENDING,问自己:会为了一个男人,穿着内衣裤大雪天追出去吗? 哈哈......大概也会吧,真爱,加条毯子,OK?可爱的BJ!里面即景的配乐我很喜欢,总是恰如其分地唱出心声!忽然想到<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差不多的类型,呵呵,希望勇敢追求真爱的人都能幸福,当然包括我!:-)
按:这篇文章是某老师的游戏之作,向该老师约专栏稿(千字800元,不足千字按千字计),可与鄙人联系!
要与该老师谈文学的,也可与鄙人联系!
--据说《BJ单身日记》完全就是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可见英国人是多么的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本二流的言情小说过了100多年还有人翻写,而且居然还能红,真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我不喜欢《傲慢与偏见》,也不喜欢奥斯丁写的任何一本书,也不喜欢《简爱》,我就不喜欢这种自己根本嫁不出去的作者写给那些也肯定嫁不出去的读者yy用的本质其实非常悲惨的书。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简爱还是BJ都绝对是其中的杰作。
这个题材红了100多年,可见无论是100年前还是100年后,嫁不出去而又非常想嫁出去的女性都非常多,真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
尤其是想到我自己也没嫁出去呢,就更痛心了。
当年,还在上大学的我第一次看完BJ,曾经想写一个影评,大意是BJ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灰姑娘不需要有任何优点也可以嫁给王子的时代 ”。
灰姑娘的故事和上述小说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从灰姑娘这个形象的变迁,可以看出那些嫁不出去的女人条件是越来越差了。
最早的灰姑娘,几乎没有任何缺点,漂亮、能干、贤惠、善良,她家里甚至不穷,只是她爸在后妈的教唆下虐待她,她才穿得破破烂烂罢了。
然后一代代的新灰姑娘是越来越糟了,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富有肯定是不需要了,如果自己富可敌国,就不需要嫁给王子了。
从个人角度来看,贤惠肯定是第一个被抛弃的优点(当然过度的贤惠可以被解读为懦弱),然后是能干(女性解放了嘛,凭什么要会干家务),再然后灰姑娘们一个个伶牙俐齿尖酸刻薄起来,善良也岌岌可危。
但是!!
天良未泯的作者们至少还留下了“美丽 ”这个底线,美丽是一个多么巨大的优点,白雪公主就因为美丽,连命都没了还能让人爱上(话说细想这事儿多可怕啊,那王子一准儿是个变态)。
从BJ开始,一切都不同了,灰姑娘们只有够灰就行了,不需要有任何优点,还是有王子死乞白赖要爱上她。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结论!
只要够灰就好了,什么外在美内在美都不需要,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实现!
后面的什么《我叫金三顺》、《丑女贝蒂》无一走的不是这个路线。
不过必须实事求的是,BJ和金三顺虽然没啥优点,但是至少有个特点,比如BJ有点二二的搞笑,三顺会做点心(这个特点实在是太勉强了,谁还能一件会干的事儿都没有啊……)。
春节期间,我跟随湖南卫视看了一个更牛的台湾电视剧,叫《命中注定我爱你》,里面的女主角甚至打破了“特点”这一俗不可耐的要求,连特点都没有!!
她就一件会干的事儿都没有!
而且是个性格软弱一无是处的橡皮糖,谁都能捏两把掐两下。
但是她也被两个富家公子哥“命中注定”了。
很好,让我们接下来期待有生理缺陷的灰姑娘出现。
比如其实是个男人或者弱智之类(其实那个台湾剧中的女主角是否是弱智就很可疑,所以还是往男人方向发展吧)。
我曾经是一个胖子,164的身高将近130斤。
18岁,异地求学,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文,不一样的饮食习惯,我将满腔的求知欲献给了食物。
一个军训下来,同学们都又瘦又黑,我却又白又胖。
冷嘲热讽接踵而来,听过一个最具智慧的讽刺:“你听过卡门吗?
”“听过啊,怎么啦?
”“很适合你,你也卡到门了。
”通常我是不会生气的,自嘲也是经常的事。
比如“不能歧视胖子,胖子也是有自尊的。
”“没有我的胖怎么衬托你们的瘦呢,我这是发扬雷锋精神!
”外表有多爽朗大方,内心就有多敏感自卑。
幸而,还有A,B,C三君愿意喜欢我。
A君,相貌才华均为上乘,前女友是系花,娇小可人。
此君的审美标准弹性很大。
B君,瘦高眼睛男,人比纸片薄。
此君大概是想刮风的时候能抱住我这根巍然不倒的柱子。
C君,同为胖子,零食不离手。
此君与我彼此半斤八两,谁都别想嫌弃谁。
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为什么会喜欢我。
某日,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灵光闪现:他们大概都透过厚重的皮下脂肪看到我那凹凸有致,均匀苗条的小心脏。
正当我在食物和暧昧的小海洋里一边吃一边暧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我想我就是BJ:肥胖,傻气,无知,神经质,一事无成。
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丰满,可爱,天真,直率,起码在努力。
同一个人,同一个角度,用一颗爱着的心去看待,形容词就可以从贬义转变成褒义,这大概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然而,由于我的敏感自卑,害怕他们有天幡然醒悟,发现自己喜欢的是一个会走的胃袋,于是拒绝了,并说和了A君和他前女友,把B君介绍给我朋友,和C君做了铁哥们。
每个女孩都会有最难堪的阶段,也许发育不良,也许过度肥胖,也许老成土气,只要你是那个穿着豹纹内裤在雪地里为爱狂奔的真实女孩,总会有马克来喜欢你。
想起一部美国青春校园剧里的一段台词,里面也有个胖女孩。
-你喜欢吃香草冰淇淋还是巧克力冰淇淋?
-巧克力冰淇淋。
-那么你要找的是那个也喜欢吃巧克力冰淇淋的男孩。
无论胖瘦美丑都愿意说爱你的人,才是真正的爱。
你要做的事,也许是爱好自己和等着他的来临。
我很后悔,如果时间能倒流,我要找一个也喜欢巧克力冰淇淋的男生好好爱。
曾幾何時,柯德莉夏萍是我心目中的頭號完美女性代言人。
優雅。
有愛心。
有智慧。
所以我勉勵自已要向她好好學習。
但在我努力了沒多久之後,我便認識了肥B.J.。
而我的潛藏的惰性也逐漸驅使我愛上了B.J.。
要成為夏萍,光是外表便叫無數女生放棄了!
你可以說:「那你也可以學習她待人處世的態度啊!
」但是,Come On,夏萍的外表才是她和德蘭修女的分別啊!
B.J.的成功之處在於她跟我們都很相似。
外表平平,口不擇言,不斷闖禍。
有很多自已知但又改不掉的壞習慣,一堆想減又減不走的肥膏。
雖然如此,但絲毫不減她的吸引力。
她每一次闖禍都總有人替她收拾殘局。
優秀的男生都包容她的缺點。
單單是付出小收獲大那一點便已經使無數女生羨慕不已。
最重要的是她可以忠於自已的個性,不會為任何的男人委曲求變。
其實B.J.的男人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沒品味,只是他們愛上的女人比較真實而已。
我們也許要改造自已才可以比較接近夏萍,但我們只要做回自已便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B.J.。
B.J.提醒了我們很重要的一件事:要別人愛我們,必先要愛自已!
也是老片,买了许久,一直未看,其实早就看过了小说。
小说其实就是部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作者也承认这一点。
只不过男主角沾染了很多现代社会的恶习,尤其是女主角?br> ?br> 当时看小说,还感觉故事的团圆结局似乎可以接受。
毕竟小说刻画的人物性格更细腻,也更贴近生活。
而电影则夸大了女主角邋遢笨拙的细节,以此来营造搞笑的气氛,并突出矛盾。
虽然这种处理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的话,结尾似乎不太自圆其说。
一个又笨又邋遢又不漂亮又老的女人,凭什么能吸引一个有教养、善良、英俊、多金的男人对她一见钟情呢?
不过,电影是拍给那些“who has ever been set up,stood up or felt up”的女性看的。
女人本就是容易做梦的人,且大都有“仙蒂德拉”情节,所以,弱智一下也无妨。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起码偶看了之后对自己更有信心,因为同样和女主角一样是大龄女青年,相貌平平,但是起码偶没有抽烟、喝酒、酗酒的恶习。
而且,偶比较中庸。
不过,和女主角相似的是笨拙,看着影片中她笨手笨脚的样子,偶不时会心的大笑。
因为偶出过的洋相太多了,比如n年前陪别人去相亲,啃鸭下巴时能把鸭下巴掉倒别人的盘子中,还是对面坐着的…… 看了此片最大的收获,是发现新偶像,colin firth。
这个男演员之前演过bbc拍摄的《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此次又出演了现代版的达西。
这人并不太英俊,但极为细腻,且有教养,身上带着浓浓的贵族气,喜欢极了他的做派。
每个单身女性心里都有一个她做了无数遍的梦,梦里的男人英俊,浪漫,多才,多金,多能,最好还是幽默的,如果他能温柔,会做饭,也许就更完美了。
往往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从不敢于去面对谈论比如说:他会不会为了我而奋不顾身,他会不会为了我放弃一切,会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能够深情地大声说我爱你。
有些完美的爱情我们总是会梦想,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会痴迷于一切而使自己智商达到零甚至是负数。
当你看不清楚眼前的这个人时,拜托别跟他接吻,因为那会使你的智商持续降低。
真正爱你的人也许以上所有的条件都不存在,也许还会有更坏的情况发生,比如:三十岁以上的他穿了一件印有卡通图案的衣服,他从来不会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有多爱你。
即使是心里藏满了深深的爱意仍然镇定自若的一个人。
这种人用现在最流行的词语形容即是闷骚。
很贴切。
可是即使他有这么多的不完美又如何呢,他能让你在圣诞节的冰雪夜几近赤裸的去追逐他,告诉他,你多么爱他。
能让你摆脱世间传统的枷锁告诉他,是的,我爱你。
你愿意跟他在一起共同参加朋友们的聚会,你愿意把他正式地介绍给自己的亲人。
当然,即使他不是你梦想中的那个完美男人。
这个世界当然是公平的,英俊,浪漫,多才,多金,多能,温柔,幽默,甚至会让你完美到怀疑他是不是人类时,这种男人我可以严肃的回答,是的,确实存在。
当然如果你能够幸运地让他爱上你,并且只爱你一个人时,好吧,我也很好奇想知道你绝对也是一个会让所有男性都倾倒的魅力女人。
当然,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当然会发生,而且我们看的如出一辙没有新鲜可言,即便是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中,那个灰姑娘也会是人格魅力的创造者,而在灰姑娘面前,那位完美的王子也总显得自己是个花瓶。
也许我们在失落的时候,总会更愿意看到那些和我们一样平凡不完美的人的故事。
即使她是肥胖的,不漂亮的,头发不是柔顺的,皮肤不是白嫩光滑的,性格上是有瑕疵的,做事总是糟糕透顶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总是有着这样一种意志力,愿意勇敢去爱并且有继续下去的力量。
当你们在一起时,你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甚至是不能原谅自己的问题。
那个你当初奋不顾身勇敢去寻找的爱人,并且当你很幸运发现彼此相爱。
然后你就发现在这之前爱人身上的所有缺点,甚至是缺陷。
这是自己当初不顾一切想要的那个人吗。
所有的问题的症结就是你们相爱,但是你们却并不信任对方。
猜疑,彷徨,争吵。
当初的爱情在此刻即刻化为最真实的讽刺。
我们也许都不是对方心里想要的那个人。
那个我想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爱,去疼,去想念的人。
即使她是笨拙的,即使他是冷漠的。
可是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为了你而愿意去奋斗,能够为了你而放下身边的一切去把你从困难中解救出来。
能够有这样一个为你的爱人。
即便他不是你那个完美男人,足足有这一条爱你,并且是这样无怨无悔地只爱着同样不是完美的人的你。
就足够了。
你就放心完完全全地信任他吧。
就像他说的那样:我爱你,就是现在的你。
自己也是单身了这么多年,自然能够体会到单身女性的心理状态。
想爱却又乏于找不到爱的人而困扰。
有时候单身确实快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被打扰,但是生活中却又往往因为少了那些争吵和激情而变得乏味。
谁都会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丰富多彩,至少是七色的。
可是就因为这样而让自己选择错误的爱人吗。
当然不会。
这一辈子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永远要忠于自己的爱情。
不欺骗爱情,这样爱情同样也会忠诚于你。
Be loyal to my love.
虽然故事情节有些离谱,以至于看完全片的我无法确定说出 Mark 到底是在哪里开始欣赏 Bridget 的(应该是那场出版社发布会),但是看在对三位演员滤镜的份上,如果作者不披着傲慢与偏见这层皮的话,给个及格分完全说得过去。
但是它离谱就离谱在,就这么个稀烂的剧情,简直是给原著降了不知多少格调。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最容易被诟病的就是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什么追妻火葬场、霸道总裁之类的梗不知道听了多少次。
一开始还觉得接地气,现在我已经彻底逆反了,如果对这本书张口闭口都是这些评价,那我想应该是连原著都没看过,就是看了几个营销号翻了翻简介而已。
在任何社会情境之下,爱情、经济与婚姻之间的问题,都足够掀起蔚为壮观的口水仗,而且后人的困境与挣扎往往会在前人的经历中找到相似点。
原著一开始就点明了为什么这些女人什么正经事都不做,整天就想着结婚嫁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不能继承财产,所以需要找个长期饭票。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乡绅阶层的 Bennett 一家有五个女儿,按照法律只有男嗣才能继承财产,所以财产只能由远亲 Collins 继承,在愚蠢的母亲的操办之下,五个女儿一边进行社交一边寻觅结婚对象。
这个困境很眼熟吧,二十一世纪热播的英剧唐顿庄园里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伯爵一家前两季发愁的也是这些破事,而且首选解决办法也一模一样,就是儿子实在生不出以后,挑一个女儿嫁给将来继承自家财产的人。
所以摆明了,开头其实是对当时社会的纪实走向,只是结尾过于美好了。
原著里 Elizabeth 和 Darcy,大姐 Jane和 Bingley 是既有爱情又有物质最后步入婚姻殿堂,但是都是门不当户不对,女方属于高攀,所以男方都有过犹豫,但是既然都不缺钱,难得碰见真爱时冲破世俗挣扎也不影响幸福结局。
与之对比的是没有爱情但门当户对日子过得无趣但稳定的 Charlotte 和 Collins,既没有爱情也没有财产全靠别人兜底的 妹妹 Lydia 和 Wickham。
原著里的感情线是为了说明爱情、经济与婚姻的关系,对标一下电影,就知道这个“改编”有多么肤浅了。
Mark 对应 Darcy, Bridget 对应 Elizabeth, Daniel对应Wickham。
首先,男女主的感情线太突兀了,和原著一样,一开始男主都对女主嗤之以鼻,但是原著里面对她产生爱慕的过程是既纠结且漫长的,特别是纠结的部分更多的是对她不入流的家人的考量,显得非常现实,但是这部电影里完全体会不到这种纠结,如果有的话,感觉男主也只是在纠结和Daniel之间的关系。
而原著里的 Wickham 是个虚有其表的小人,他引诱 Darcy 的妹妹私奔是看上她天真又有一大笔财产,Elizabeth 虽然对他有好感但是上钩太慢,后面又带 Lydia 私奔但是明显看得出只是因为 Lydia轻浮无脑,他对 Lydia本人毫无感情,他每次诱拐年轻女子都是既骗钱又骗色。
但是电影里的Daniel呢,他不缺钱,勾引 Darcy 前期也好,勾搭 Bridget 也好,都是纯粹的浪荡,只图色(两次故意刺激 Mark 很难不让人怀疑他图的到底是谁)。
过滤掉这些被改编删去的内容,就只剩下两男追一女的烂俗情节了,还有最后那个片尾搞得不明不白,仿佛在说其实他从 Bridget 小时候起就在一直暗恋她了,真的令人无语。
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格调也没这么low的就是 Bridget 一直积极向上,勇敢摆脱渣男重新开始新工作新生活的部分了,如果男女主的感情线从这以后开始多少还能好点。
但是还是想说,chick flick就是chick flick,还是别披着改编的皮了。
她的表白460 You once said that you liked me just as I am... 你曾说过你喜欢就是我现在的样子461 and I just wanted to say likewise. 我对你也有同样的感觉462 I mean, there are stupid things your mum buys you. 你妈常买些无聊的东西463 Tonight's another classic. 今天就是个例子464You're haughty and you always say the wrong thing in every situation. 你自大,任何场合都说错话465And I seriously believe that you should rethink the length of your sideburns. 还有你鬓角的长度实在需要调整466 But you're a nice man... 但你是好人467 and... 而且468 I like you. 我喜欢你469 If you wanted to pop by sometime, that might be nice. 希望有空你能到我那边坐坐470 More than nice. 非常希望
室内CS+社会主义铁人。不知道社会主义军人给导演留下了怎样的噩梦…才会让导演写搞出这剧本。反派强行复活,可能那个装置不是用来杀人而是用来变铁人的,所以最后没有给唯一一个主角补刀可能是因为他成了社会主义三好中年人,而不是打打杀杀的极端分子了。
Project 12: The Bunker
一般
Project 12: The Bunker @2019-04-15 13:19:46
麻痹,欺骗群众啊....... 在网上的片名 是“克隆军团” -- 神秘克隆计划 但是几乎 很少有这部电影的简介 。。。卧槽,到了这里 变成 俄罗斯地堡计划,什么鬼.... 难怪别人搜索不到,还让不让人看的!!
中二得不得了
一部小成本西班牙科幻电影,剧情中加入了“僵尸”和“机器人”元素,但是该片拍摄水平不高,部分情节设置让人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我看的版本字幕还可能是机器翻译的,不过即便如此,也可以肯定是烂片一部,看一遍就行了。
某些形式模仿大片的样子,但从特效来看,不是大片的投入,打斗设计也不太精彩,只是随便看看,也还可以。地堡里那些列队站立的不死战士,有点像兵马俑。
2016.8.20
重点的场景只有后面一点,大部分感觉可有可无的水分
资本主义版古今大战秦俑情
打斗不走心,剧情不走心,不走心
设定很有趣
以苏联地下实验基地和克隆人为主题的封闭式动作片,动作戏集中在后半部分,以枪战和格斗为主。因为克隆人动作迟缓,枪战对抗不激烈,也没什么特色。1小时22分的格斗是西式卖肌肉为主,编排和完成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打斗装逼都很业余
这是什么技术和逻辑啊,浪费感情.
The Russians scrap a dangerous scientific project designed to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 A manhunt ensues after they unsuccessfully attempt to huo87.com exterminate all the scientists involved in the top secret project.
人性你妈隔壁,是个电影都特么贴人性标签也是醉了。
差
太让人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