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在1957年至1959年连载在《香港商报》的小说。
这是金庸的第三部小说,在完成了略显青涩的《书剑恩仇录》,和调子有些晦暗的《碧血剑》之后,金庸开始写《射雕英雄传》,在这部小说开始,金庸尝试摒弃了传统中国小说中的群像视角,而采用了更西式的个人视角,也就是郭靖的视角来完成整部故事,再通过他的经历,引出了黄蓉,引出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也为了《神雕侠侣》和 《倚天屠龙记》两部后续作品,创造出了一个坚实武侠宇宙。
如果问金庸的粉丝,他们最喜欢哪部作品,可能你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问他们喜不喜欢《射雕英雄传》,相信绝大多数都会坚定的点头承认。
射雕的故事从1958年开始,到曾经经历了11次影视化过程,见证了香港电影和电视剧的崛起,也拉开了国产影视剧走向商业化的转型。
而最近的这一次的《金庸武侠世界》的则是把整部《射雕英雄传》拆解成了5个单元,其中目前正在播放的《铁血丹心》是最吃重的单元。
剧集由腾讯版《三体》的导演,杨磊掌镜,我这两天刷了几集,质感相当不错。
整个30集显然是花了心思做了调整,开篇不是从牛家村开始,而是直接从在大漠中成长的少年郭靖开始,目前剧情进展到一半,不少人物粉墨登场,而这一版的杨康的却特别引人注意。
杨康在原著中的作用在原著中,金庸对杨康的描写并不算多,他的最重要意义是作为郭靖的对比形象出现。
郭靖敦厚,杨康则傲慢;郭靖有国之大义,杨康却认贼作父。
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相对扁平的人物设定,在原有的情节里,仍然展现出了复杂的线索。
比如,杨康曾和穆念慈前往牛家村生活过一段时间。
在杨康和穆念慈私定终身之前,本有裘千仞提供的迷药,但杨康却当着穆念慈的面坦诚自己得到了药,但并不会使用。
而最让人动容的,则是杨康在死之前的表现。
当时他因为黄蓉向欧阳锋揭露了自己杀死欧阳克并想拜入欧阳锋门下的奸计,自觉败露,悔愧交加,便偷袭黄蓉。
没想到劈出的一掌被黄蓉身上的软猬甲挡住,还沾染上了软猬甲上的剧毒。
中毒后,他神志不清。
当完颜洪烈想派人上前带走“小王爷”时,他对着完颜洪烈竟叫道:“你又不是我爹爹,你害死我妈,又想来害我!
”杨康的悲剧浓缩在他死前的这句话中。
这份悲剧始于其父母一代:杨铁心、包惜弱和完颜洪烈之间的爱情悲剧,再加上宋金对峙的时代背景,让杨康不仅面临生养两份恩情的矛盾,还面临国之大义的选择,陷入了更大的身份危机。
杨康不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但正是因为他身上巨大的戏剧张力,因此,在影视化过程中,他的角色有了巨大的改编空间。
“杨康”在剧中的复杂化说到杨康,我们这一代的80后都会不自觉地想到83版苗侨伟的演绎。
如果说苗侨伟版的小王爷以风流气韵见长,那么这一版的杨康则将其悲剧性一再放大,反而变得更为出彩。
两伤生父在杨康初登场时,他是去江南遇到了杨铁心和穆念慈父女比武招亲。
原著的情节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无非是小王爷轻薄狂妄,赢了比武招亲之后,不履行诺言,反而一走了之。
在这一版本里,杨康赢了比武招亲后,又多了一场戏。
杨铁心见杨康的行为辱没了自己女儿,便愤怒上前与他动手。
在两人比武过程中,杨康使出了九阴白骨爪的功夫,暴露了自己的师承不止有全真派功夫,同时也抓伤了杨铁心。
剧中特意安排了一个杨康双手沾血的镜头,这让已经对二人关系了然于胸的观众仿佛看到了父子二人骨肉相残的前兆。
而在不久后,杨铁心和包惜弱相认,怕被杨康撞破,杨铁心便藏身于木柜之中。
本以为自己发现母亲秘密的杨康,抄起了手边的杨家铁枪,刺伤了杨铁心后,剧组又给了占满杨铁心鲜血的枪头的特写。
这一幕无疑在呼应前情,更引入了杨家铁枪这样的家族象征,也预示着本是父子二人的悲剧,变成了包括包惜弱在内的杨家的悲剧。
二陈身份杨铁心带着包惜弱出逃王府,杨康此时的反应是跟随完颜洪烈一起,带着大队人马去追回王妃。
在他的叙事逻辑里,杨铁心是闯入王府的奸细,而母亲则是被奸细掳走。
因此这个时候,他选择站在完颜洪烈一边。
一路上,杨铁心被马钰所救,而随后赶到的丘处机,见到徒弟正追杀自己的亲生父亲,便气不打一处来,质问杨康为何认贼作父。
杨康的回答,不近人情,但确实是实话:“让我放弃大金国小王爷的身份,认一个我只见过两次的江湖卖艺的男人做父亲,恐怕有些太难了。
”杨康说这话的时候,镜头给的是杨铁心,他的眼神里有一丝不屑,有一些怒其不争,甚至有点悲哀,并没有气血上涌的愤怒。
这种处理方式,无疑让悲剧色彩更加内敛又深沉。
在祭拜包惜弱灵堂的一场戏里,杨康仍然受到了师友的质问,问其为何认贼作父。
编剧将杨康的内心世界转化为台词,使观众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悲剧性人物。
两受折辱在原著中,杨康和穆念慈在牛家村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然而,为了隐瞒身份,杨康不得不应对官兵的骚扰和侮辱。
在这次的改编里,官兵折辱的戏份被拆成了两段。
其一是杨康和穆念慈在街头卖艺,获得赏钱后无端被官兵勒索,导致辛苦赚来的钱打了水漂。
在教训了官兵之后,两人本以为事情了解,没想到对方几天后又上门滋事。
为了加强戏剧冲突,剧中安排了杨康用王府旧物为穆念慈买下一根发簪的情节。
这个情节也暗示了杨康曾经一度想要放下小王爷的身份,安心做回杨康。
然而,代表新身份的发簪,却被滋事的官兵轻易踩烂。
杨康捧着被踩烂的簪子,眼中满是悲伤。
这些细节,给了杨康回到完颜洪烈身边更充分的理由,同时也让杨康最后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
毕竟,一个曾经真心向善,但尊严被践踏的反派,比一个单纯想做坏事的反派,更让观众念念不忘。
目前这部剧的更新进度已经过半,除了杨康,这部剧的武打设计也非常出色。
据说海外版权已经开卖,作为中国观众,我觉得这非常好。
毕竟这两年Chinese Drama在东南亚非常火热。
这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武侠作品,也更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
真的不理解那些打一二星的真的看过片子或是看过小说吗?
作为一个看过所有金庸武侠作品不知道多少遍的45+大叔,觉得这部片子真的很棒,完美还原小说中的各种情节和金庸老人家写这部书的情怀,网络社会太可怕了,也不知道是现在知识太缺乏了,还是阅读能力下降了,又或者是网络小说看多了,好坏也分不清了,可悲
金庸的武侠世界,铁血丹心部分播完了,其实就是24版射雕英雄传,后面再播的部分,就相当于番外故事了。
仅就铁血丹心的30集来评价,就是拍得很好,但评分不会高。
先说拍得很好射雕好不好,关键在靖蓉,这两人就是评书中的书胆,如果他们两不行,全盘崩塌。
显然这版的郭靖、黄蓉,和过去的射雕版本比,还有演员本身演技,都配得上出色两字。
第一,年龄符合原著。
就这一点,以前很多所谓的经典版本,就名不副实。
两个不到20岁的青年,演成30甚至40岁的中年人,基本盘就崩了。
第二,性格符合原著。
射雕的黄蓉,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这可是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的复刻,典型的花旦,要是按照大青衣那么演,就彻底错了。
这也是17版李一桐,好评多的关键。
射雕的郭靖,则更容易演错。
郭靖是朴实、善良、憨厚、不善言辞,但不是傻不是呆,也不是神雕时期的大侠,射雕更多带着青涩。
显然这一版本演的极为准确。
24射雕中其他人物,明显拉跨的没有,颇具亮点的很多。
首先还是年龄合理,射雕中三流的江南七怪,二流的全真七子,顶流的五绝和周伯通,都是40-50岁中年人的形象,这才符合原著,绝不是60-70岁的满头白发,那是神雕时期了。
只有孟子义的梅超风永葆青春,没办法,谁让她负责颜值担当呢。
其次,是有亮点的角色,比如口音特色的裘千仞,和形象饱满的完颜洪烈,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基本没有魔改,因为金庸的小说足够出色,真的不需要编剧过度表现自我。
下面说评分不会高,四个理由1.现在很多观众耐心为零,很多人看了一两集甚至10分钟就说烂,都习惯看短视频的影视剧解说,毕竟这年头,指环王重映,都能被批评磨叽。
2.讽刺一部剧烂,是很多自媒体的生意,很多博主通过挖苦贬低一部剧,从而获得流量和毒舌人设。
3.这部剧没有大流量明星,这是核心问题。
都说豆瓣有权重分配,但近年来,这种机制已经不那么可靠了,有流量大咖在的古偶剧,和宣发费用多的电影,通过前期粉丝疯狂刷分和好评,是可以提高一部剧的最终评分的,而且这种剧,自媒体博主也不太敢喷,显然24射雕没这种优势。
4.射雕版本实在太多了,这种情况下的翻拍,想拿高分基本不可能。
因为太多人的第一次给了83版或者94版,在当年娱乐匮乏的时代,在心灵中埋下了深刻且美好的回忆,甚至把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当成了原著。
时过境迁,如今再拍射雕,谁敢说拍的比当年好,就等于击碎了心中完美的回忆,因此要捍卫这份情怀,新版本再优秀,也难获高分。
看了第一集 说一下问题 这些年编剧集体失智 主要原因就是网文和短视频闹的 主要问题有三 1.角色在场景里没有情绪变化 导致性格和人物动机缺失 造成只有段子没有内容的破碎剧情 2.场景之间没有衔接 为了打而打 为了推动剧情而强行转场 导演一味追求美术灯光 却忽略剧情的衔接 3.大多观众从早年85版港片一路过来 港片最牛的就是打 和金庸结合得很好 而这一波演员明显不会打 分镜研究也不透彻 结果就是感觉一堆老大老爷上蹿下跳 没有节奏 最后说一下进步吧 调色和美术的确比以前好了 但这也是设备和软件更新带来的效率提升 和导演编剧本身能力关系不大 说完了这部剧 想吐槽一下国内的影视剧市场 由于孤立保护政策 导致这几年国产剧每况愈下 从业者数量虽有提升 但大多是拍短视频入门的野路子 编剧更是如此 用短剧思维写剧本 用营销的逻辑搞流量 没有一个真正关心过戏剧本身 也没有人去给金庸这个60多年前ip赋予当下新思考 编剧的思想深度仅仅在打工人和老板的对立 屌丝和富帅之间的对立 爱情与事业之间的对立 这样做我们的剧是永远又不向世界的 怎么改呢?
首先从业者丢掉短视频思维 重新读书 阅读古典书籍 其次 完善电影工业 杭州有横店 为什么不能形成好莱坞那样的产业化集群 最后要么放开网飞 要么放开版号 最低光腚也得给出公正透明的审查流程 否则继续这样玩下去 我们的拿什么文化做脊梁 走向世界
请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创新,要么就想想怎么能不魔改的程度下去创新武侠的内涵!
金庸先生的小说最起码大家公认的是江湖感是武侠而不是情爱,而反观现在近些年翻拍的金庸武侠剧或者电影基本都不知道怎么塑造江湖啦,武打不是缺乏力度就是慢动作,侠义精神就是被改的七零八落,这剧里郭靖怎么看怎么都没有还有的侠义感,黄蓉更缺乏灵气,虽然故事还没演完,但是从种种放出来的信息看后面还会拍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段王爷等人的爱情戏但是90年代TVB拍过一系列的射雕同人,比如以陈玄风与梅超风为主角有兼有黄药师和欧阳锋爱情故事的《九阴真经》,讲述王重阳与林朝英的《中神通王重阳》,还有讲洪七公和一灯大师的《南帝北丐》!
而这些同人剧的故事都是编剧自己编的,就像这烂剧金庸武侠世界,我敢说这剧里很多剧情都不是射雕原著的啦,会由编剧们自己编,而论及现在国产剧编剧的水准来说我觉得肯定没有TVB当年的同人剧编的好看
从小看着金庸武侠长大的,虽然很喜欢83版,但也承认其多少还是有些时代滤镜在的,尤其布景受时代原因影响很一般,新的时代总要有不同的改编,因此决定给一个机会,结果。。。
昏黄的滤镜我忍了,可能是想找过去港片的感觉,郭靖用了不到十分钟就长大了,好吧,可能导演默认反正大家都知道剧情,瞎了眼孤苦伶仃自己一个人的梅超风是个美女。。。
行,为了养眼安排一个好看的演员,马钰是个贪生怕死的,眼看着七怪打不过梅超风也不出手,行吧,为了突出主角人设改了,江南七怪三言两语就要杀了看着长大的徒弟,好,只是简化了金庸老先生的设定,还边打架边准备杀徒弟?
还聊了会儿天?
真不怕被梅超风团灭啊,行,你们对自己的实力有数,知道灭不了,聊天还要摆pose。。。
导演可能为了自己的镜头审美。。。
黄蓉一点没有古灵精怪的感觉,嗯,翁美玲太难超越,导演索性放弃这个方向了,然后郭靖和黄蓉第一次见面就直接锁死绑定了?
想要展现挥金如土为红颜是吗?
可是连黄蓉是女的都不知道啊,还是其实这是为兄弟两肋插刀?
但是为啥这么豪横的行为偏又配着一脸傻气?
抱歉了导演们,这次我真的尽力理解你们了。
我对后来拍的很多版的射雕都有个疑惑,是不是83版太经典了,所以导演们直接集体偷懒,拍射雕不看原著,直接照着83版扩展了?
毕竟原著要啃很久,看电视剧多轻松啊,然后就出现了好多83版的改编一直被沿用至今,最典型的就是杨康,但是这种改编得到了金庸老先生的肯定,沿用就沿用吧,这还算好,至于黄蓉,呵呵,我只能说目之所及,所有后面版本的黄蓉,演的都是翁美玲不是黄蓉,甚至为了能显得女主更聪明一些直接把郭靖降智成了傻子,但是郭靖绝不是傻子!!!!
83版的郭靖解读的非常清晰,郭靖是一个大事上很有原则的人,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坚持他的选择和黄蓉产生分歧,人家是大智若愚,结果后面的很多版郭靖都抛弃了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敢和坚持,把郭靖弄成了一个单纯的傻子!
甚至是单蠢的傻子!
然后这些通通都被这部电视剧的导演们继承了!
后悔好奇打开了第一集,什么鬼啊这都是!!!!
导演好像无时不刻都在证明他是【三体】的铁粉和【射雕】的黑粉,而【铁血丹心】就是他讲的一个地狱笑话。
到底有多离谱呢?
我们一点一点来说。
先说男女主角郭靖黄蓉。
郭靖从大漠来中原,黄蓉从桃花岛离家出走。
第一次相遇是扮作小乞丐的黄蓉在街上被人追被路过的郭靖出手相助。
在这里都还正常,然而正常不了一秒,画风逐渐跑偏。
救了黄蓉之后,郭靖瞬间变成黄蓉的私属阿拉丁神灯,简直有求必应,毫无代价和道理。
(这就是爱~~)为什么会对偶遇的小乞丐这么好呢?
没有原因,问就是心地善良。
接着,小乞丐要吃饭,郭靖:随便点,我有钱。
小乞丐要马,郭靖:送你了。
小乞丐要走,郭靖:给你钱。
小乞丐感动哭了,从来没有对我这么好。
然后开始了第二次相见。
湖边,突然一声靖哥哥叫的我直起鸡皮疙瘩。
(郭大哥突然就靖哥哥了,前面我是错过了什么吗?
这不是第二次见面吗???
)女装出现的黄蓉娇俏动人,郭靖看得痴了。
然后黄蓉唱词,郭靖说有事要办,黄蓉说先听,就硬唱。
(这台词你们也念的下去?
)然后,郭靖撩妹,说起了家乡痴人的故事。
然后黄蓉靠在了郭靖了肩膀上,就差要私定终身了。
(搁着你们就相互一见钟情啦,都不需要个铺垫和情绪递进吗?
)这是第二次见面,节奏快得离谱。
第一次是神灯,第二次是痴汉。
毫无铺垫和逻辑,就硬凑,反正你们看过小说和其他版本了嘛,肯定都懂。
诶,诶,诶,懂肯定是懂,但你这个编故事的态度未免为太敷衍了些啊。
然后来讲下江南七怪和梅超风。
说实话,我看的时候有点恍惚,一时之间竟分不清到底江南七怪和梅超风谁是好的谁是坏的了。
江南七怪特点一:凹造型。
江南七怪特点二:武功成谜。
江南七怪特点三:神经病。
打不打的过先不说,每个人的造型必须要酷,搁现在你们肯定是抖音网红。
武功这块好像还行,好像又不太行,基本上都是以多欺少,看不出多大能耐。
教授郭靖小的时候手拿把掐,后来长大了练了点内力二师父就直接被放倒了,说好的江湖顶尖高手呢,就这??
最后还有他们的智商,一个人的普通智商硬生生分到了七个人身上,聪明完全搭不上边反而像是有点大病。
去查郭靖偷练内力那会,山顶上捡到一个骷髅头,然后直接判定郭靖在跟梅超风练功,接着你一言我一语,达成共识准备清理门户。
看到这里简直小脑萎缩,教了人家十年功夫,人家什么品行你不清楚。
推论如此草率七个人竟没有一个人有异议,这尼玛到底是怎么活到现在成为所谓的顶尖高手的呢?
不靠脑子靠人多吗?
这剧怕不是武术指导拍的吧。
很多打斗场面可圈可点。
江南七怪和小郭靖和黑风双煞打了一场,江南七怪老五死了,黑风双煞陈玄风死了。
江南六怪和马钰和大郭靖和梅超风打了一场,梅超风重伤。
穆念慈和完颜康打了一场,穆念慈输了。
完颜康和郭靖打了一场,郭靖有些打不过。
王处一和完颜康手下打了一场,王处一中毒重伤。
丘处机暗杀了传信的秘谍,完颜洪烈重伤。
段天德灭牛家村,郭啸天死,杨铁心坠入悬崖。
黄蓉和黄河四鬼打了一场,黄河四鬼被俘虏控制在小树林。
黄蓉和完颜康三个手下打了一场,不分胜负。
郭靖和蛇打了一场,然后把人家咬死了,还多了20年内力。
……全是打斗,毫无剧情。
这么个天崩开头基本注定了【铁血丹心】这个单元废了,接下来需要谨慎期待了,或是说干脆没什么期待了。
看完六七集要弃,雷剧的尾巴露出来了。
人物台词瞎改乱改也就罢了,还不停给杨康、完颜洪烈加戏,这是要往死里整啊。
原著本意就是批判锦衣玉食、认贼作父的败类,杨康人设高富帅,但突出一个品性差,平衡了。
真敢顶风作案, 整场戏整场戏地给杨康翻案。
洪烈爱一个人没错,恶就恶在阴谋篡夺,害人妻离子散,这是宋元鼎革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的血泪教训。
剧中提都不提,赵铮是不是带资进组啊?
感觉他不是大BOSS,就是幕后总制片人。
完全忍不了,滑铁卢式地崩坏。
还请个大帅哥明道来演老乞丐,好家伙,这是给郭靖找一个情敌吗?
不得不佩服83版选角之精到。
刘丹把洪七的豪迈恢谐演得淋漓尽致。
四绝人人有戏,但绝不会喧宾夺主。
人手一把白胡子,那是在戏剧人物关系塑造过程中经过严密考量的。
四绝是射雕的四根台柱子,四绝的位置没摆对,整台戏就塌了。
真不敢想像黄药师要毁成啥样。
此沙伽位又小,根本没有发挥空间。
看着明道跟蓉儿打情骂俏,简直尬出天际。
任何人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个动作都有丰富的世故阅历,哪由得你任着性子胡编乱造?
这部分都吃不透,对人性的了解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上,还好意思改?
不看也罢,留点胃口给徐老怪的《射雕》吧。
别画虎不成反类犬。
中国人善于“毁灭式竞争”,不但毁灭了自己,连带着整个市场都毁了。
呸呸呸, 积点德吧, 要毁毁你一家,别耽误了别人。
之前就没看下去,现在看有二十多集了瞄一眼,看看是不是有看头了结果一打开24集就看到郭靖VS渔樵耕读直接被跳过我一口老血都吐出来了导演到底懂不懂啊这是小高潮啊这是郭靖从小卡拉米,逐渐登上顶尖强者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来郭靖之前一直被四绝这样的高手压着感觉他好像不强一样这一次他为了求医跟四绝的几个徒弟打了起来,并且战而胜之这时,观众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郭靖好像真牛比了那种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渔樵耕读不管是人设还是关卡都很有江湖感属于特别好的一个桥段,也是一个小高潮居然,就这么,被删了导演不懂金庸,也不懂武侠他只是在用他拙劣的编剧能力,想办法把一堆资本要求的内容塞进剧里罢了最后拉出来一坨构式
看了8集,合理怀疑这群人没看原著,没做功课,看过胡歌版的,李一桐版的,这个美其名曰武侠世界但实际是射雕内容的这部,真的辣眼,打戏就跟儿科一样,不要求你拳拳到肉,但至少也不要这么悬浮飞来飞去吧,最受不了的是选角,黄蓉穆念慈傻傻分不清楚,郭靖成了大傻,杨康变成歪嘴龙王,欧阳克大丑男,真够有你的!
还告诉这剧有60集,赶紧抬走吧!
怎么能有抄绍氏抄不好,又抄一段王家卫呢。
包上恩的黄蓉比李一桐差远了
开局暴击,咋的,这么早就草原荒漠化了?
从未见过如此ooc的金庸改编作品,更像是披着角色皮的搞笑古偶,在这里你甚至可以见到欧阳锋在绝壁上大喊“欺负老实人啊”,啼笑皆非了
土黄土黄的滤镜,阴暗的画面,黄沙扑面而来的气息…打戏方面虽然没有慢镜头了,但动作不仅慢吞吞还软绵绵。话说有种你再把武打镜头切碎点,是喝了假酒拍的吗?!别以为观众不懂,不敢稳住镜头拍的原因就是打戏演的不好,实在是很难评啊
黄蓉角色差点意思,其他人还行吧。点评真是一水的一星啊,这才几集啊!作为中年人的我时常觉得也要接收新的东西,书籍常看常新,剧也是也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受众,没必要守着旧日子喋喋不休,长江都有后浪推前浪。旧日子呢,在那可以回顾数遍,新的东西自然有新的一代推崇,新旧可以不兼容,但是也不矛盾啊。
梅超风是瞎子 男人也死了 请问她涂成血红大口给谁看
没有看过一帧一字金庸相关内容的纯路人。定位混乱是整部剧最大的问题,不想照顾路人,于是短剧思维式编剧、剪辑,让人完全无法进入故事,也根本不能信服角色。但看起来还不如20年前的制作水准,小学生定格动画般的武打,以及粗糙的棚感恐怕也讨好不了任何粉丝。看得出在想要在低迷的武侠市场中做出一些改变,第二集开始基本每场戏都在打,可是既谈不上什么动作设计,又没有扎实的文本支撑,让人感到困倦。
黄蓉演的啥?毁经典?演技不好就算了,还嘴歪脸斜的。
plus版一口气看完金庸系列
真的非常失望,你要是从五绝年轻时候开始那么我会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翻拍,铁血丹心作为开局实在是拍的不咋滴,而且你还用了东邪西毒电影自述来告诉观众剧情,此沙郭靖会让人印象深刻,成为第六个获得观众认可的金庸男主,包上恩那种呆滞又忧郁的眼神表情毫无黄蓉的灵气,不过也要看后续正片如何,再怎么辣鸡好过徐克拍的射雕选角,就剧情而论金庸武侠世界就是延续了tvb射雕番外大成杂烩集
建议将东成西就再看百遍再来拍这类抖音短剧的同人金庸放过武侠吧
作为原著粉不错过每一部翻拍,食用感受是还原度OK的,主线跟小说是一致的,对原著粉很友好
草原戏全棚拍你真这么缺钱还是实景拍摄犯法 这粗制滥造的东西不配和金庸和武侠发生任何联系 失望透顶 尬吹得想死
对得起金庸的本子吗?
6.5~7是有的,那些打一星的别太过分,属于无脑黑。金庸这个系列不会只拍射雕,当然后续能否撑下去仍未可知。目前部分的优缺点明显,但我认为优点较多。在近几年的短剧冲击下,翻拍原著主线情节做出改动也是应时代要求,原封不动地拍,你们就五星好评了吗?重头戏可能压在后面的衍生上,观望吧。另,周一围自己骂剧本,但他演的黄药师最差,金龙鱼头戴鲁花,从头油到小尾巴。
挑着看了点,蛮有新意,东邪像个太监,西毒像个模特,南帝像个救生员,北丐像个县太爷。
不是不能看,只是不惊艳。蓉儿可可爱爱,靖哥哥憨憨厚厚,杨康帅得发邪,挺对味。穆念慈是有点对眼吗,挺漂亮,就是眼距那里有点问题。黄老邪不太对,不喜欢,其他都还行。
这个版本适合对原著烂熟于胸的人,如果没看过原著看这一版,很容易看得一脸懵,但是,改编了这么多次,要拍出新意确实不容易,这样的改编我觉得是OK的,目前的剧情没有偏离原著,但是我觉得这个黄蓉不太行,杨康,更不行!
导演以前是拍广告片的吧,全是绿幕前摆个造型,剧情进展神速,第一集进展到黄蓉和郭靖的相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