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啦~感触很多,也让我重返了18岁一样哈哈。
这就是青春啊,少年少女们面对人生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扰和梦想…很羡慕剧中几位之间的友情戏,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也会有争吵,都说友谊就是一场不断告别的旅行,虽然不能陪你走到最后,但每一段都会是难忘且美好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对戏曲以及其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兴趣与关注,敬佩所有一直在坚持且传承非遗的老师们!
在国产描写青春的影片里,完成度算非常不错了。
多给一星鼓励一下。
情节简单、叙事简单、手法简单。
都简简单单的,没有那么多编排和炫技,很难得。
年轻一代女导演的作品,举重若轻,清新自然。
京剧是外衣,可以适用到任何领域,任何区域,但有很有代表性。
重点说的不是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冲突,而是自我与环境、自己与父辈、自己和性别、自己和选择之间的关系,那种找到真正的热爱并走准备坚持走下去的不安和勇气,应该在所有年轻人心里都有共鸣。
影片之所以选择京剧、选择学戏的年轻人、选择倒仓这个在戏剧里特有的概念,我觉得这个切入点很好,可以展开很深,京剧的剧目、京剧的意识形态、京剧的传统文化价值观都是可以带出很多思考的,如何打破传统的既定认知和艺术表现形式,去掉陈规陋习和时代结合,很有意思。
三个年轻演员,乍看都是有点小毛病的,不男不女、不务正业、不安迷茫的三个孩子,在外人眼里看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真的都是好孩子。
最后的汇报演出很精彩,轻盈地体现了京剧国粹的美,扮相好,可以再适当多刻画一些。
包括京剧的剧目,宋小川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是大叔,但那个扮相、表情,太有戏了,一看就不是普通演员,京剧名角不一般。
还有,都没看出来,女主角时佳慧的扮演者竟然是《嘉年华》的周美君。
时间过的真快。
小女孩长大了。
《倒仓》是我今年在FIRST影展关注度最高的一部影片。
今天我参与了两场《倒仓》的放映,分别是媒体场和公共场。
正如《倒仓》的艺术指导老师说得那样:“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干净和纯粹的青春片了。
”张裕笛导演对于青春的把握十分精准,影片以绿色为主色调,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夏日,少年少女之间的情愫采用更为暧昧的表达方式,藏匿在表演和视听语言中。
孙小磊意识到自己对时佳慧产生朦胧的好感,但这意味着进入青春期,要倒仓了,他口不择言,与时佳慧、谢天赐发生争吵。
当晚孙小磊在房间内独自徘徊,这场戏以门框作为前景,窗框作为后景,背景音是时钟走动的滴答声,营造出人物被“框住”的视觉效果。
孙小磊陷入了生理的困境与情感的迷茫。
《倒仓》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也十分巧妙,在四人翻墙沿街散步这一场戏中,通过谢天赐和郑艺雯进桥洞前后的站位与神情变化的对比,展现二人情感降温。
谢、郑进桥洞后,也留给时佳慧和孙小磊独处空间,编织狗尾巴草、互相打闹,二人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升温。
一升一降,人物之间情感关系的变化在一场戏中完成。
1.FIRST电影展上预算最低的电影。
2.获得冯小刚老师、陈砺志老师、猫眼等众多大佬的一致叫好支持。
对于新人导演来说,是绝对的超豪华阵容。
3.题材新颖,有大局观。
《倒仓》是指戏曲男孩的变声期,短短一两年的变声器对于卖唱吃饭的孩子来说,足以影响一生。
4.《倒仓》这个题材还能用到娱乐圈。
就讲花期少年们在高考、变声期、演艺事业三者之间的徘徊纠缠。
5.最后,套用冯小刚老师的一句话“这个题材,你不拍,我拍。
”
《倒仓》
《倒仓》
《台下十年功》里,“小我”蒋龙说:“京剧,乃我这一生挚爱,怎能轻言放弃”三年前,一次吃饭时室友打开的喜剧大赛,入坑了蒋龙张弛,我的逐梦亚军,三板大斧子,成为喜人,追喜剧大赛到第三季,我的逐亚已经在影视行业大放异彩。
蒋龙在首映场替张弛现身,少熙又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十个勤天献唱片尾曲,《倒仓》上映前夕赚足了期待值。
直到真正上映,排片很少,从大家的评论来看几乎都是包场。
我和禾伙人朋友看的那一场只有我们两个人,说是讲京剧,其实都是不懂京剧的人在看,外行只是为了看喜欢的人,当少熙和张弛同框时我的激动难以言表,禾伙人朋友说,张弛是不是个喜剧人怎么这么搞笑,我想,老头儿的喜剧身份是藏不住了。
少年的成长固然是主线,故事的表达仍有欠缺,但是我想我看懂了这个故事,也希望可以借此对传统文化京剧更多一份了解,遗憾在,张弛最后大戏的扮相不是正派人物,有些张牙舞爪的表情,只觉得有些搞笑,没能留一个帅气的照片。
片尾大哥二哥昊昊的声音响起,有一些感动。
#电影倒仓# 点映repo北京朝阳门博纳影院19:35的场次,放映前十分钟特意看了下购票率,还算可以。
观众里有老戏迷,但大多数是年轻人,且有一些二刷的。
总体评分3.5/5。
2.5分给电影,1分加给男女主。
先说问题。
一是故事过于简单平淡,缺少戏剧起伏,对包括性别意识、男女倒错、原生家庭等人物心理问题浅尝辄止。
这是剧本最大的弱点。
二是故事后半段忽然加入现代bgm,甚至汇报演出时也如此,一下破坏了前半段戏曲人生的古雅韵味。
实际上,在剧本薄弱的情况下,导演完全可以利用京剧艺术本身的魅力,通过各种细节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和韵味。
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即使对各种行话和唱段听得似懂非懂,也会沉浸在戏痴的精神世界中对他们感同身受。
可惜的是,导演对京剧艺术并没有那么强的信念感。
如此他才会采纳现代bgm,把影片逼格拉低成一部普通的青春剧。
如果剧本只是弱点,那么现代bgm就是败笔了。
然而我依然必须给男女主增加一分。
因为他们细腻而丰沛的表现力,让我一度以为本片是部深刻的文艺电影。
两位演员给单薄的剧情狠狠做了加法,他们的表演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即超越文本自身而激发观众更多的想象。
但另一方面,没有文本厚度的支撑,他们也像学霸做基础题一样,缺少了进一步展现才华的空间。
最后要特别点名边程弟弟,他的脸非常适合大荧幕。
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颜值高气质佳,而是非常少见的自带幽深过往和忧郁气场的古典美人,哪怕留着寸头穿着背心,也无损于这种独特的美。
剧中边程略带神经质的目光,也让我感受到角色远远超越剧本的深邃内心世界。
总之边程弟弟是一位能够驾驭极其复杂矛盾的角色、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演员。
希望他今后能接到可以充分磨练和展示演技的剧本和角色。
边程主演的红楼梦,我一定会去看的。
以上
电影《倒仓》讲述的是十五岁的少年孙小磊和好友时佳慧、谢天赐共同迎接着成长必经的痛与乐,在追梦过程中也逐渐找寻到了更好的自己。
探讨了青春期的多重面貌,包括友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和解,以及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影片通过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青春元素与传统戏曲元素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青春故事
作为合伙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不散观影团的点映活动在没有观影前,就了解到“倒仓”在戏曲界的意义,“倒仓”指的是戏曲演员在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的现象。
演员之一的陈稍息就是经历了倒仓后对自己的未来展开了新的探索,电影中男主在经历倒仓后,也是由老生转为花旦,就像电影中所说的,选择在你自己的手中。
《倒仓》是一部将戏曲和青春成长相融合的电影,与以往的青春国产片不同,他没有那么多跌但起伏的疼痛剧情,几个青涩的面孔,娓娓的向我们道来,青春里的懵懂,友谊,对未来的迷茫,对梦想的追逐。
电影中,每个人在逐梦的道路上都遭遇挫折并战胜了挫折,唱老生的男主孙小磊经历了倒仓失败,最终克服心理障碍转战花旦;唱老生的女主在传统的偏见下,用实力说服了观众。
同时电影中,老一辈戏剧演员对戏剧理想的坚持,和年轻一辈戏剧演员心中的戏剧理想的碰撞也是一大看点,在男主父亲看来,戏剧是传统的,严肃的,他不理解女生唱老生一角,也不赞同自己儿子去唱花旦。
他教导下的男主孙小磊唱戏也是一板一眼,严格按照爷爷的标准要求自己。
但在女主看来唱戏是因为心中的热爱,要自己唱的舒服了。
电影中对戏剧未来的探讨也非常的引人深思,剧中谢天赐做为戏剧传承家庭中的一员,他热爱戏剧,但同时也追求创新,最后做上火车去往北京学习,仿佛是戏剧乘上了时代的列车,通往下一个崭新的未来。
片尾曲真的是合伙人的意外之喜了,歌声一出就认出来是大哥的声音,只能说十个勤天做大做强!!!
电影不仅宣传了中国文化_京剧,也致敬了京剧表演者的成长经历。
看的人热血沸腾!!!
电影中的故事线和情感线都很美,结局的表演真的很让人感动。
团队混合凝聚力,在此刻展现。
这部电影讲述了京剧学生在经历青春期变声后的故事,从不同的角色身上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经历!
不仅是某一个角色的执着,更是对兴趣爱好的追求,脱离世俗来看,京剧是一门艺术,无关乎金钱地位和名誉
来北京第一次正式去影厅仔细看电影,故在豆瓣记录一下,结果字数还写超了不太喜欢某两段的配乐,感觉加进来的现代流行音乐有一点点毁氛围,是否有一点点太现代化,还是我个人主观上没把他当青春片看?
我也不知道,仔细想想也没啥,但是看的时候觉得不太合适拍摄感觉像加长版大学小组作业,有的镜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小组作业味最喜欢的片段是京剧蹦迪那里,感觉从老生和倒仓松绑的不止是男主,反正我也是松绑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前半部分看得我也很紧绷,男主这个角色的立场和周遭很容易让人代入自己的经历,即便这些事不是一五一十都在自己身上发生过青春题材的电影里,没有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已经很好了,但是结尾有一点煽情煽的太快了,感觉是闷热沉重的夏天好像莫名其妙一下子结束了一样,有点赶着把京剧没解决的问题跳过去,赶紧把最后一场戏演完,把这档子乱七八糟的事结束一样,这里有点太潦草了,大家莫名其妙就你好我好、生活美好了一样性别问题探讨还挺巧妙的,特意选了女生和老生这样一种对立,加之京剧里常有的男旦角这样的背景知识吧,还把这些议题放进了青少年的语境,很喜欢这里,如果结尾唱的是游湖感觉会更大胆一些,提出了性别认知和规训,我觉得就要再进一步地解决清楚青春就是一场提心吊胆的倒仓啊,喜欢这个题目,把青春和戏曲两个主题连的特别好总之还是不错的,只要不无病呻吟我觉得都是保底及格分,男一二角色选的也特别合适,女主也是,就是青春的孩子的样子,个人感受上更喜欢男主一点,角色对我胃口,不做作,真实,坦诚,不过分矫情
学戏少年变声期的困惑,确是青春片的好角度,之于生命,觉醒的是性别意识,之于艺术则是自我意识。掌控持重,对父子和解的处理也很克制。周美君在剧作对角色挖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carry全场,刘钧饰演的父亲压住阵脚。缺憾是配乐风格过于陈旧,一股央六电视电影的味儿。多给半星鼓励题材。
某些情节缺乏真实感,比如父亲是京剧世家出身的,他对待旦角的态度真的会是这样吗。主角“倒仓”变化的表现也不够明显,电影似乎试图涵盖太多主题而显得杂乱无章。特别是Live House那一段,不太合理了。主角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是整个故事的矛盾的来源,但这一部分并未着墨太多。直到最后,父亲依然用成败论英雄的方式评价一切,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片尾的回忆闪回处理得有些突兀。导演使用了一些刻意的设计,如巧妙的镜子运用、透过脏玻璃拍摄的脸部特写以及复杂的运镜,但这些技法太过明显太过刻意了,或者说是因为其他部分太弱,让人不得不注意到这些。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比较松散,涉及青春期烦恼、成长、奋斗、理想、艺术的意义、友谊、性别歧视多个主题但都没有深入展开,故事情节也显得不够完整。
手眼身法步,京剧的程式,讲究规则明确,秩序沉稳;喜怒哀乐愁,少年的心事,却又暗流涌动,横冲直撞。在《倒仓》的故事里,古老的艺术与懵懂的青春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在更高层次制造出细腻的对仗。倒仓是戏曲职业的未知,叠加起“家传”注目的压力,让主角孙小磊“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为此焦虑不已,似乎投入无限的准备。但当倒仓真正来临,孙小磊依然措手不及,直至晕倒在舞台上。更喜欢之后的剧情,倒仓仍未结束,但孙小磊在和亲友的相处中,在具体的生活里,逐渐淡忘了倒仓这回事,开始理解“这才是人生难预料”,完成了自我觉察和自我认同。影片在立意表达上,可能也提醒着观众:泥古不化的规训原来可以被轻松打破,难以渡过的关隘不过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就让一切自然地发生吧。
原本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校园青春片,没想到里面放置了一个关于性别认同和性别规范的巨大题眼,算是今年真正意义上大银幕的性少数议题电影。将这一切放置在传统戏剧故事中简直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年间的内在交锋,极具时代敏感度。社会在进步,文化在传承,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靠的就是当代人的每一份坚守与创新。
不多见的戏曲电影。不,应该说是cctv6电视电影。白煞煞的打光,手法青涩,节奏松散,突来的性别觉醒自由随心还要靠混剪给你上情绪。幸亏三人行没走向《燃冬》,保留住了青春片该有的兵荒马乱和纯净底色,没有一垮到底。京剧本身是经典的,是导演没本事把角色融合到曲目里。摆脱父权,找到自己,讲的特别老套。边程不太行,表演一直紧绷着。周美君的松弛和灵气让人舒服。果然男生的成人礼是离不开女生的引领。
#18FIFF Day1 7.20
在百讲看完了,要不是戴老师我估计一辈子不会看这部电影,总之很轻松很舒服,没有深刻的寓意,只有属于青春的一个美好的夏天
剧情支离,需要做减法。但结尾那部分实在是很喜欢。男主如宗教般刻板虔诚的家教,到头来不过是为了成角儿让人伺候。抛下这些装和套,人才能活起来。人活了,什么束缚也就都能打破了。男可以唱旦,女可以坐箱子、唱老生,武家坡能用来蹦迪,杨门女将也是杨家将。别惦记你那调门了,你要跟驴比赛啊?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这一句程派唱段,贯穿片中每个人生难预料,倒仓了大嗓没了还有小嗓能唱旦角此一难料,老一辈师兄弟当年数一数二的倒仓后一生潦倒,当年不起眼的多年后成了角儿此二难料,父辈以为发挥失利的孩子要给主角跑龙套,没想到三个孩子关系好找到了平分秋色的唱段汇报表演此三难料,硬要说最难料的是眼前倒仓老生改旦角的汇报演出应付过去,未来漫长的人生三个孩子怎么发展这是最大的未知。除此之外这是一部很好的青春片,小磊和假小子时哥隐约互补的朦胧情愫也比较动人,吸引、冲动、在意、口是心非时赶最刺耳的话说也很符合那个年龄,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处理是:小磊陪时哥隔空抓了天空中第98架飞机,而第99架就能许一个大愿,影片却没有交代,这个留白特别好清新不俗套。
SIFF26,5/10吧,感觉应该很多人给高分,题材比较新鲜,故事却不够细腻,有看到日影的影子,深度似乎不够,结局还是一样的合家大欢喜
我有理由相信,编剧导演也会成群结队粉色装扮去看芭比
杨门女将也是杨家将,倒仓了也能惊艳唱小嗓,女娇娥也可以唱老生,小花旦也可以是男儿郎。将戏曲元素与青春题材融合在了一起,真妙,真好。
火车可以买站台票吗?站台票是指火车站为接送旅客的人员提供的临时乘车凭证,而非购买特定站台的火车票。在中国大陆,自2007年起,车站不再出售站台票。
#18th FIRST# 本以为是精彩的京剧题材青春片,结果节奏很差,情节也比较老套,总体没什么新意。
做自己,不做被定义的自己。
上影节第一部,没想到是部惊喜之作!戏曲少年的盛夏青春物语,女性编导的细腻视角将少男少女青春里的种种情绪刻画得足够动人,躁动喧嚣、热烈敏感、苦闷彷徨…它就是国产青春片该有的样子,但又不止于青春片的范畴。戏曲中的“倒仓”是决定梨园少年们命运的关键门槛,而与变声期同步的青春期也是每个人长大成人前的关键时期,导演在故事中探讨了很多议题:中式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女性遭遇的职业偏见、传统文化的断层与延续、性别意识的焦虑、自我认同的缺失等,情节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最喜欢三人酒吧打闹那场戏,主角时而穿着现代化身时髦乐队,时而身穿戏服回归传统,两组镜头交错剪辑,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新潮交织在一起,构成主角不被定义的青春群像。三位演员选的真好,边程和陈少熙很贴角色而且很有少年感,周美君居然是《嘉年华》里的少女小文。
片名双关,既刻画了戏曲少年变声期的不确定性,又隐喻青春期对自我性别认知的懵懂与迷茫,京剧唱段的穿插设计构思巧妙,与情节自然融合,意境深远。
#FIRST#算是这次比较期待的一部,故事混乱,表演稚嫩…坐在第二排看的,青春晃动头晕目眩,但对剧情推进并无帮助。如果不是男主角综艺火了,这部宣传流量也可能就一般?之后主竞赛不报指望了,希望还有黑马。
3.5很独特角度的青春片,和其他的很不一样。有些戏把很细腻的情感流露拍得很好。青春期的性别认知、传统戏剧和观念中的性别认同、父子之间的冲突,都挺不错。在后半部分三人之间练习玩耍和离别的片段有点落入俗套,和前部分的基调不一样。女主时佳慧演的让人眼前一亮。边程孙小磊的旦角扮相很美。
睡了一觉起来,吵架了又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