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这次电影节第一部给人带来纯粹的有关电影本身的幸福感的电影,在拉威尔的如泣如的钢琴声中,看到那些停留在永恒记忆里的电影片段一幕幕浮现,本老人家泪崩了,然而到情绪浓处,导演又戈达尔式的突然cut掉间离一下,调皮得很。暴风雨弹奏钢琴的原来是导演之女,导演是重度I,但是一个小时的映后谈,感觉他有慢慢的放松下来,直到take cigarette break🤣
虽然戈达尔化了,但影像表达还是更通俗些,情感因此也更充沛,那些过往的影像和作品一闪而过,像遗书一般。
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是这种对自己的回顾和审视还是比简单的堆砌素材厉害太多了
特别喜欢他自己拉片希区柯克那段。最后彩蛋安妮特在Modern Love的歌声中“奔跑”太棒了!!!
chercher我们不应该苛求于在一个/一组图像中去获取阐释,除非你是蒙太奇者,否则就是梅里埃。我们更愿意去目睹图像能够到哪,动作会延展到哪、目光会望到哪。如同汽车行驶在夜晚的高速路上,高速中划破寂静与黑夜。不是来自于手的论文,而是来自于深睡时的写作与复述。- où en êtes-vous?- c'est pas moi!牛头不对马嘴,但却是证明我在睡觉的唯一证据。路边的灯光,离我很远,但它却照亮了我。拼凑起破碎的世界吗?在纸张的夹缝里写作
与贾樟柯《风流一代》的拼贴与自我回顾刚好是两极:《风流一代》是看起来生硬笨拙的剪辑和迟缓的长镜组(倒也不算很长),是剪报册,是沉默、暗喻、尽可能少的台词和都是短句的字幕卡,是强烈的表达欲但只能欲言又止;《这不是我》是花样百出的技巧和极短的镜头(短到苹果的一帧),是手账本,是炫学、博喻、尽可能多的征引和过载的字幕卡,是旺盛的表达欲但其实语焉不详。贾不假,虽然这次有些过于粗糙和任性。卡拉克斯也还是他,又一次声明了自己是戈达尔的精神徒孙,仿制得也还不错。
二刷确认又是一部无法食用的卡拉克斯,我对这类的操弄档案影像的排序(包括图层的堆叠和动作的对应)是否应归于“创作力”持保留意见。但从本片中得到确认的一点是卡拉克斯自己大概率也最喜欢《坏血》和《新桥恋人》。
画面的表现力很强,喜欢混剪的部分,叙事是零碎的,但每个片段的主旨都比较明确(除了开头it's not me的部分我觉得比较晦涩)。有些场景的创意略显欠缺,刚看一下布置就能猜到后续。整体来说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是有趣的尝试但并没有成功表达真正深刻的东西。如果作品本身带有政治倾向是不是也成为了带着伪装的工具了呢?
好大一坨
A. 像是听了卡拉克斯半小时的大师班,并且可以一直一直听下去。如此旺盛的创造力、分享欲和好奇心,或许就是所谓“浪漫”精神的核心。好想钻进他的脑子去看看这个世界。2024.5.18 Debussy
Manifesto
看不懂的原因是因为我老电影观影量太少了吧。
我还是更愿意看真戈达尔
他好可爱
卡拉克斯迄今为止最纯真的影像。
戈达尔活了?
有一阵怀疑是疙瘩,这类混剪ppt散文电影总是阅后即忘。不过最后木偶好可爱。
+ 有一种令人生厌的、向内封闭的自我塌陷,一切总是关于“我”的,喋喋不休的话语。也开始让我察觉到无法真正喜欢上卡拉克斯哪怕是《神圣车行》的原因。假装面向世界的体察仅仅是“我的眼睛被诅咒了”。这怎么可能是戈达尔,甚至都没有贾樟柯勇敢。一切都如此粗浅平白,一吹即散,连咳嗽都要模仿,太cringe了。//迷影?如今只想说 I don't play this game.
卡拉克斯在自己的作品中拉出纵横的身体之线——纵向的跳跃与横向的奔跑,但纯粹的运动愈加困难。但同时,“不是也是”的叙述或许没有奏效,将自己和历史连结起来的Z线未能如戈达尔的碎片一样将目光敞开(当然,他怎可能不望向戈达尔?),每个影像都回归LC的恐惧中(这些他早已做过);仍然,童年的恐惧和梦令人动容,这是整个电影史的故事,于是我们继续看向那个绝对“非人类”的,代替我们奔跑的木偶。
您走后,我便成为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