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汉语普通话,缅甸语年份:2014
简介:老人想让儿子靠骑摩托车载客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然而,贫穷的一家人根本就拿不出买摩托车的钱来。东拼西凑之后,老人用家中最后一头小黄牛作为抵押终于换得了摩托车,半年之内他必须用钱赎回小黄牛,不然小黄牛就将命不久矣。然而,摩托车载客的生意并不好做。 一次偶然中,儿子结识了名叫“三妹”的被拐女子,和三妹一样被拐无法和亲人..详细 >
华人在缅甸的生存状况和当地的影像如果没有赵德胤的电影真的很难被了解到,大陆拐卖妇女假手机问题水果和对经济物质的矛盾指涉,被我们禁掉的所谓封建风俗也能看到,那它的文化价值比拍五部的唐人街都要高。老人去世与牛被屠宰的生之痛苦,毒品刺激下的短暂幸福,万玛才旦也来观看想起塔洛的卡拉OK。林象朗园赵德胤作品回顾展。
杨德昌+蔡明亮+贾樟柯。虽然是代表台湾选送闹斯卡,但还是更希望能把它算作是缅甸电影。影像太粗粝,节奏太慢,这个题材扔给大卫芬奇估计15分钟就完事儿了。
贾樟柯《小武》美学里的缅甸底层
紀錄片式的對話、鏡頭,很有生活感。活著是最好的死亡,最後摩托車伕脫衣、跳舞直覺想到《燃燒烈愛》了,可惜戛然而止的結尾還是有點空虛。
结尾杀牛运用得好!
没法说 太碎了
赵德胤口中的“意外之喜”,看来剪辑真的很重要哈哈。相比起大陆盛行的少数民族和农村题材,赵德胤对缅甸华人生存处境的描绘是独一无二且充满社会学价值的。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些边缘人都会陷入万劫不复,国族认同问题是这个群体的原罪。被缚住手脚的挣扎最终只能导向更加可悲的沉沦和死亡。
。
感覺很久沒看到這樣敘事單純的故事,讓人想起早期台灣舊電影,小人物的小故事,映後剛好遇上導演座談,他說:緬甸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我只是知道有這樣的事,而且認為必須被說出來,如果我不說,大概也沒人會說了,不為了什麼。
原生态不加工搬上银幕就是真实;原生态粗加工,搬上银幕看着就是做作;原生态精加工搬上银幕就是经典。显然赵德胤对故事的把握只停留在了粗加工的阶段,比较遗憾。
之前看过《南方来信》系列的《安老衣》,没想就是这部《冰毒》中的其中一段。即便我较深的偷渡去过一趟佤邦,却依然搞不清电影中这个名义上包含佤邦的掸邦面貌。只知道其中的华人说云南官话,毒品种植和交易如今严格受控。至于电影,在表现当地生活图景之外的意义,也就一般了。
沾上这辈子就没了。缅甸腊戍 听过的地方 和中国很像的生活环境 大量的中文使用 只是多了毒品和混乱。
撇开电影的完成度不谈,仅从在小角落生活的人的现状而言,已足够给娇惯的人生一点提醒,哪怕只是一点怜悯也好。
吴可熙口音有点出戏...吸食一幕自然到惊悚
一般
趙德胤電影結尾總神來一筆 ,再見瓦城卻無效了
个人很喜欢赵德胤的电影风格,但豆瓣上大家给的评分似乎都很低,不是很能理解。贫穷的困境是根本无暇思考,没有千言万语,只是不响,闷头烧烟。
原生态电影,将创作者的加工塑造压到最低限度。熬过了开头几段略显乏味的对话,一种平静中的绝望开始慢慢展开。(在豆瓣搜索框中输入“冰毒”,将无法搜索到这部电影。)
赵德胤更早的作品,显然没有更后面的《再见瓦城》好,但是好在吴可熙和王兴洪演的不错,吴可熙简直是演缅甸女人专业户,最后的戛然而止其实恰到好处,女人被捉,男人在火中发疯舞动,牛被无奈的屠宰,一切都很必然。
写实,底层人的无奈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华人在缅甸的生存状况和当地的影像如果没有赵德胤的电影真的很难被了解到,大陆拐卖妇女假手机问题水果和对经济物质的矛盾指涉,被我们禁掉的所谓封建风俗也能看到,那它的文化价值比拍五部的唐人街都要高。老人去世与牛被屠宰的生之痛苦,毒品刺激下的短暂幸福,万玛才旦也来观看想起塔洛的卡拉OK。林象朗园赵德胤作品回顾展。
杨德昌+蔡明亮+贾樟柯。虽然是代表台湾选送闹斯卡,但还是更希望能把它算作是缅甸电影。影像太粗粝,节奏太慢,这个题材扔给大卫芬奇估计15分钟就完事儿了。
贾樟柯《小武》美学里的缅甸底层
紀錄片式的對話、鏡頭,很有生活感。活著是最好的死亡,最後摩托車伕脫衣、跳舞直覺想到《燃燒烈愛》了,可惜戛然而止的結尾還是有點空虛。
结尾杀牛运用得好!
没法说 太碎了
赵德胤口中的“意外之喜”,看来剪辑真的很重要哈哈。相比起大陆盛行的少数民族和农村题材,赵德胤对缅甸华人生存处境的描绘是独一无二且充满社会学价值的。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些边缘人都会陷入万劫不复,国族认同问题是这个群体的原罪。被缚住手脚的挣扎最终只能导向更加可悲的沉沦和死亡。
。
感覺很久沒看到這樣敘事單純的故事,讓人想起早期台灣舊電影,小人物的小故事,映後剛好遇上導演座談,他說:緬甸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我只是知道有這樣的事,而且認為必須被說出來,如果我不說,大概也沒人會說了,不為了什麼。
原生态不加工搬上银幕就是真实;原生态粗加工,搬上银幕看着就是做作;原生态精加工搬上银幕就是经典。显然赵德胤对故事的把握只停留在了粗加工的阶段,比较遗憾。
之前看过《南方来信》系列的《安老衣》,没想就是这部《冰毒》中的其中一段。即便我较深的偷渡去过一趟佤邦,却依然搞不清电影中这个名义上包含佤邦的掸邦面貌。只知道其中的华人说云南官话,毒品种植和交易如今严格受控。至于电影,在表现当地生活图景之外的意义,也就一般了。
沾上这辈子就没了。缅甸腊戍 听过的地方 和中国很像的生活环境 大量的中文使用 只是多了毒品和混乱。
撇开电影的完成度不谈,仅从在小角落生活的人的现状而言,已足够给娇惯的人生一点提醒,哪怕只是一点怜悯也好。
吴可熙口音有点出戏...吸食一幕自然到惊悚
一般
趙德胤電影結尾總神來一筆 ,再見瓦城卻無效了
个人很喜欢赵德胤的电影风格,但豆瓣上大家给的评分似乎都很低,不是很能理解。贫穷的困境是根本无暇思考,没有千言万语,只是不响,闷头烧烟。
原生态电影,将创作者的加工塑造压到最低限度。熬过了开头几段略显乏味的对话,一种平静中的绝望开始慢慢展开。(在豆瓣搜索框中输入“冰毒”,将无法搜索到这部电影。)
赵德胤更早的作品,显然没有更后面的《再见瓦城》好,但是好在吴可熙和王兴洪演的不错,吴可熙简直是演缅甸女人专业户,最后的戛然而止其实恰到好处,女人被捉,男人在火中发疯舞动,牛被无奈的屠宰,一切都很必然。
写实,底层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