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感觉到很多人看完第四集要开始慢慢退坑或者骂了,小红薯天天给我推骂亢奋的笔记。
喜欢用三观、道德、是非等等维度去评价《亢奋》以及角色或者剧情说明这部剧真的不适合你(没有讽刺的意思)。
还有如果因为一部电视剧就轻易觉得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受到冒犯了或者被质疑动摇了,甚至需要你说点什么去“捍卫”的人,也不要看了,先多看看世界。
一个非常强调理性和逻辑性,习惯用先验知识解释分析事物合理性,共情能力较差(没有贬义)的人真的很难接受这部剧。
因为我认为这部剧不是剧情主导,推动的而是情绪主导,推动的。
(导演是个情绪大师)但同时,高fi,高ti的人看这部剧应该很爽,因为可以屏蔽理性思考,不判断,分析,评价,你不需要去寻找蛛丝马迹的证据搞清楚人物动机,剧情逻辑,只通过感性感知就好了。
只需要感受情绪,各种情绪,感受光影画面,音乐。
剧情?
其实我没有那么在乎,这部剧其实也没啥剧情,感觉亢奋里面,和情绪比起来,剧情不是那么重要。
(正如很多人吐槽,这部剧就是看了一堆人设,几乎没什么剧情。
确实,强调剧情和动机的人会觉得这部剧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因为情绪就是动机,get不到情绪就get不到剧情)但是,亢奋里的情绪渲染是不同于我们常说的那种“情绪刻画细腻”的。
亢奋很少通过常见的白描,细节刻画,内心独白去表现情绪,更注重“氛围”,运用大量转场,配乐,光影切换去渲染,意思是这些情绪不是某个角色单独的,这是整体的,好像这些情绪就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单纯属于某个角色的,一切表达手法都是为了情绪服务,这种整体性很难用“细腻”去形容,你可以说他是浑然天成的,猛烈的,五彩斑斓的,难以捉摸的。
如果把我们常说的“细腻的情绪刻画”那种类型比做涓涓细流,那亢奋就是河流波涛奔涌汇入无垠大海。
作为对比,评价极高的类似题材的电视剧《normal people》以细腻的人物心理和情绪刻画著名,(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原著小说里有大量心理描写为大家理解电视剧提供了支持),normal people里的情绪刻画非常非常细腻和细节,而且都有理可循(你可以从电影的细节镜头,例如人物的小动作,表情,语气等等分析出此时人物的心情),一些文艺作品,我们可以从电影细节里去一点点分析琢磨此时人物的心情,然后得出结论和动机。
这也是为什么,看一些不太高超的电影时觉得“矫情”,因为通过画面细节可以推测到导演想表达的情绪,不过难以共情;但是看亢奋一般不会觉得“矫情”,更多的是不知所云,莫名其妙。
因为亢奋你没法理性分析,他是整体的,你只能靠感知,而不是分析(rue这个角色最明显),而且我认为导演真的很懂情绪,他知道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一种情绪是单独的愤怒或者悲伤,很多时候你无法用一个词就解释。
情绪是复杂的多样的,rue在吸毒流泪的时候,她感到悲伤还是绝望还是愤怒甚至参杂着兴奋慰藉感到安全,绝对有很多种,而且悲伤又还有那么多种,是因为堕落的自我厌恶,对父亲的思念,对生来的精神疾病感到不公,又欺骗伤害所爱之人,自我逃避的不齿….好多,肯定都有,当下的所有矛盾都在里面。
因为情绪就是这样,假如一开始只是被悲伤所触发,接下来还会引起一堆连锁反应,不停加入新的情绪进去,并且也很难说清楚主旋律是哪一个,因为它们还会互相作用不停变化。
亢奋对于情绪的渲染是懒得解释的,他不会通过那些表情和小动作暗示观众“此时这个人感觉到。。。
此时这个人这么想。。
”,你感知到了就感知到了,没有就没有,因为导演懒得解释,这个角度来说,很傲慢(非贬义)。
但我觉得是因为提供细节的暗示去供观众理解反而无法呈现真实的情绪的样子的,反而有了限制。
1. 和第一季一样,bgm 运镜 拍摄 剪辑等非常好,制作团队很棒,给这样一个专业又有自己的风格团队五星2. 人物塑造第一季可以到四星,第二季三星。
不喜欢的点主要是Cassie和Maddy明明是两个那么优秀的女孩,最后又变成撕头花和drama了,青春期的女孩感情浓烈但真的不止恋爱脑,反而花了很重的笔墨给Nate意识觉醒中间形容Rue毒瘾的篇幅太长了,已经受够了她这种毒瘾发作、自怜自艾、伤害身边所有人,且不需要担心功课、偷东西和制造社会混乱不需要付出代价、总有人为她兜底的脚本了。
第一季时觉得Lexi像个工具人,第二季没想到是个很大的主角,一直最有好感的是Lexi,但觉得她的塑造也是过于模版化第一季很多人物明明都有的深度,第二季有些写坏了,特别是Kat这个角色3. 最后一集还是哭得稀里哗啦,每个人都有伤痛,也有过很短暂且纯粹的快乐,希望都能与那部分痛苦共存吧
《亢奋 第二季》在第一季看完几个月后看的,第一季只记得重要的情节了,其他都忘了S2E1这集讲了卖毒品的人的家庭故事,nate fuck cassie🖕🏿🖕🏿🖕🏿maddy就在门口,偷情的背德感啊操。
卖毒品的小哥好像和cassie姐姐有戏噢.S2E2S2E3S2E4S2E5
E8: 青春总是疼的看完本季最后一集,小茹亲吻茱尔的额头,站起身离开了剧场,天渐渐黑下来,她在走廊里停下回望了,接着还是一个人走出了剧场。
“茱尔是我的初恋,可能这个决定对她不会那么容易接受,希望她能原谅我。
”看到这一集的小茹,真心感觉成长是何其艰难。
这个剧的小组有很多未成年人,他们在组里讨论剧情的角度很怪异,很少讨论人物心理,讨论成长话题,很多在骂角色、骂导演、编剧,nate和茱尔还是和凯西,哪一对更好嗑,特别没脑子的评论。
他们娱乐至死,除了外在的情节和化妆、CP,看不到其他内容,在他们眼里,和《小时代》差不多的青春剧。
实在无语了。
《亢奋》以一个吸毒少女的戒毒经历写了一群青少年的艰辛成长,艰难的自我寻找,自我认同的故事。
情节线上的每个人物都是有心理刻画的依据,也有变化的依据,不要说她的精神分析色彩不要太浓厚,她对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刻画,是有心理深度的青春剧。
LEXI和小茹最后一段谈心,真是飙泪,两个失去父亲的女孩儿都有父亲问题(其实这个故事里大多数女孩,除了KATE,基本上都有父亲问题),father issue,父亲问题,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会产生一些对权威的态度,对异性的态度,对自我的性别认知,很多的问题。
两个女孩儿的父亲问题不太一样,但都是创伤事件引发的缺失。
小茹真正的吸毒原因就是父亲突然离世,这个在前面分析过;看不到这个心理深度分析,只看情节,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意思。
看多了爽剧,甜剧,会觉得这样的青春剧太不青春和清纯了,可是,青春最大的艰难不就是内心的各种挣扎,不自信,外界的各种不配合我,我该怎样度过这样的人生,那才是真实的青春。
而不是,跟谁谈恋爱,谁更爱我,谁更帅,更酷,这些最表面的东西并不是青春最深和最真的痛苦。
一块石头落地了,欣喜地看到小茹这孩子幸存下来了,逃过毒品一劫;Lexi可以坦然接受自己,Maddy不爱Nate,她从Nate的模式中走出来,看到凯西就像看到以前的自己,非常relieved地告诉痛苦不堪的凯西:看着吧,你这只是刚开始;茱尔没有走出失恋阴影,她寻找自我的过程还很有漫漫长路;Nate放下了父亲执念,反叛了内心那个模仿父亲的自己,也是一种成长,至于他会不会成为一个好人,估计是不会的,他再帅再靓也是一个厌女者,自恋型人格,和暴力基因,都不会随着成长褪去;我最喜欢的FEZ和小灰,不知道能不能在下一季看到,其实,两个角色是功能性角色,没有弧线,情节主线也不在他们身上,只是演员太有魅力了,吸引了大家;小灰执拗于暴力解决问题是一直铺垫好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监控录像,对危险的警戒和绝不投降,是他唯一的模式;非要跟警察对峙,让角色悲剧性浓度飙升,这是小灰的命运吧,从被毒虫老妈抵押给毒贩,到和哥哥FEZ一起长大,小灰一生故事已经讲完,后面真的再写小灰的故事,也很难写,讲到这里也好。
小茹戒毒成功的话,续集也没必要拍了,因为这段成长的恩怨已经终结。
人生这场冒险从青春期就已经开始。
步步惊心,能够顺利长大成人,是个何其艰辛,何其惊险的旅程。
E7:对Nate一百遍狗带,唯独这一集觉得他好可怜。
他是深柜的这条线,一直深深埋在细节里,埋了两季了,都成了一个明示,但迟迟没有推进,用什么方式结识出来,更有趣呢?
服了编剧导演,这么一段情节,说出来很尴尬,不说出来又没法用上,怎么说出来都不太有意思的戏,这样演绎的方式,让观众明白,让故事中的其他角色明白,当事人Nate本尊也明白了,大家开开心心知道了他的深柜,好有想象力,用一种荒诞的方式演出了一个深柜的内心悲喜剧。
看的😆关于他深柜的线索,告诉观众的有很多。
第一季里他的社交约炮癖好,他的私人收藏图片癖好,他的X姿势,基本上他和两个女生在一起的位置几乎和他老爸一样的。
他在各种行为上模仿他老爸,是个有daddy issue的男孩儿,俄狄浦斯期没有顺利度过的小孩儿。
不明白“俄狄浦斯期”是怎么回事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去了解一下。
简单说是每个人在小孩子时期都回度过肛欲期,口欲期,俄狄浦斯i期,这些生理和心理携手同行的阶段,需求得到满足,性能量得到转移或者释放,正常度过,如果被压抑, 会产生扭曲,俄狄浦斯期时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是生理上的乱伦冲动,他是认为人从婴儿开始就有性欲的。
这个冲动,对男孩子通常渴望替代父亲,和母亲结合,女孩子渴望父亲,替代母亲,也可能会渴望得到同性的双亲,男孩喜欢和父亲结合,女孩儿喜欢和母亲结合。
这个是一种生理卫生教育,人性正常的发展过程。
Nate典型的渴望和父亲结合(他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梦就是无意识的显影,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会这样想,但梦会告诉你),他压抑了童年时期的乱伦冲动,用社会化的规则让自己认同和模仿父亲,甚至和他父亲一样成为深柜。
这段情节简直不要太弗洛伊德。
Nate的深柜倾向真的很明显,凯西这个傻女孩儿看不懂吗?
她一直都被当作是个欲望替代品,不是一个真人,在喜出柜事件中,她会明白吗?
还是真愿意当nate的妈,后面怎么处理,我很好奇后面的故事。
看了几条剧评,特别无语,人类何止是悲欢不相通,认知和感知也不相通,有的人一定要站在道德高处骂骂咧咧几句,把虚构人物骂得狗血淋头,导演骂得体无完肤般,其实你尽可以去看一些国产甜宠偶像剧,不疼不痒只撒糖。
这部青春题材剧集的整体水准,我的私人排名超过之前的《皮囊》,《性爱自修室》,之前西班牙的爆款剧《名校风暴》也超过了全球大热的《羞耻》系列。
我的三个标准,一个是艺术性,原创力,和别人不一样的形式、内容和风格,没有套路,陈词滥调的说教;一个是思想性,对人性和社会深度的呈现,一个是她的教育启发性,对于教育、对于如何成长为更好的人,这种教育价值的部分。
这部《亢奋》都做的很好。
《亢奋》不是拍给国内未成年人看的,她尺度太大,她明确标注了,本剧涉及到如下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本剧在澳大利亚的分级15+ ,必须是15岁以上观众收看;在美国的分级是TV- MA,即包含着不适合17岁以下观众的内容,适合有线台的成年人收看。
《亢奋》里有大量的裸体、性场面,暴力、吸毒、饮酒场景,都是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TV- MA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的电视电影不分级,感受不到分级后的内容质感。
举例感受一下:《亢奋》同在这个TV- MA的剧集有The Deuce《堕落街》,付兰兰主演,纽约红灯区题材,很多性场面,Ozark 《黑金胜地》,洗黑钱的犯罪题材,很多暴力犯罪场景。
MA是成年人(Mature audiences)的缩写,你明白了《亢奋》的位置是青少年观众不宜的限制级别的剧,当然本剧的外国人主创或许没有想到,在我国会有这么多未成年人观众能追到这部剧。
那些对剧中人物骂骂咧咧的未成年人,只能说是我们国家的青少年媒介环境,保护得不够好,基本的分级提示都没有给到,更不要说是限制了。
因为这个级别,才有了如此多的粗口、裸露、吸毒、暴力场景,假定了成年观众有能力可以分辨真假,分清现实与虚构,真实人物和剧中人物。
《亢奋》,她把青春期对人生迷茫,遭遇发展障碍的心理困境写得特别戏剧化,特别感性,特别震撼。
S2E5 第五集的表达方式更异于常规,像一部动作冒险片,大概导演也有个电影梦,这部戏里很多场景都在动作电影里似曾相识,飞檐走壁的小茹带领大家浏览了小镇的夜生活,从极度愤怒,对毒品的极度渴望,对戒毒所的极度恐惧,到经历人生毁灭边缘的极度的冒险,到千辛万苦的回归,兜兜转转、惊心动魄的12小时,我们和小茹、小茹的妈妈一起经历跌宕起伏,贯穿着黑色幽默风格,赞姐这个女孩儿演得太好了,喜剧天赋,她是怎么做到的,一边在被毒瘾折磨的绝望边缘,一边又在喜剧脱线状态,她很搞笑,开保险箱、哄狗、跳到鸡窝,几次都遇到不同品种的狗,笑死,这一集用电影拍摄的连续多个场景(成本好高)的拍法,电视剧都喜欢固定场景,大家说说说,talk over talk,最省钱的拍法,表达了毒品对青少年生活介入之后的荒诞性。
极端的悲剧就是喜剧,荒诞派戏剧演绎的都是悲伤的故事,这一集开始的忧伤,极端的丧,走向后面精彩的追逐、逃亡、犯罪喜剧的场景,让人加深了对毒品毁灭性的感知,这孩子在大街上疯跑,在车流间穿梭,和被毒贩子囚禁,卖身为生只有一步之遥,大好青春年华,和死亡如此接近,看到笑中带着惊悚。
小茹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很多人大骂小茹,我也不是很理解。
这一集里女毒贩子(这个女的很坏)讲了一段她自己的经历,夹带私货的导演表达了对美国药品监管制度的愤怒,其实小茹也是因为吃了奥施康定养成了药物上瘾,没有制约的滥用药物,制造了很多毒瘾患者。
而且毒瘾患者和正常人说,都会被歧视,是自己没有自控力,没有人能理解。
就像小茹自己说的,我也想好好过人生,我也想啊!
戏剧人物和故事并不是现实的一对一映照,她是一种寓言性的、提炼过的人物和故事,现实中并没有小茹,有和小茹的某些特点、某些经历很相似的人,或者我们身上也会有小茹的影子,青春期的时候,我也曾经那么胆小,懦弱,又强撑面子,渴望肯定,却处处拒绝别人,对爱那么渴望,但又要说伤害别人的话。
这样的人物才有艺术价值,是我追剧的动力。
特别希望小茹能够谷底上扬,人生逆袭,看着她在街头奋力跑步的样子,我想这孩子要是能度过难关,有了出息,这个晚上的经历够她吹嘘谈笑一辈子了。
S2E3:看到人绝望到深处的样子小茹在这一季令人痛惜的复吸了,看得人很难受,可能我们很难去感受到茹那种非毒品不可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可能人类的悲欢不相通。
那么渴望的东西得不到,那么想要,那么想要,就是得不到。
茱儿想要恋人小茹给自己更多关注,那么渴望这个,但小茹更关注她的白色药粉;凯西每天都要四点起床,把自己全身的毛刮干净,敷面膜,打扮光鲜亮丽去学校,为了让nate多看自己一眼,她那么想要得到nate的爱情,不知道对方只看上他的身体;卡尔从青春洋溢的鲜肉蜕变成一脸阴险狠毒油腻冷血大叔,极度想拿回那张丢失的记录丑闻的光盘让他丧失理智和战斗值,去fez家门口蹲守,被小灰暴揍(编剧是不是看到了我们的评论),他怕自己因为这张光盘被毁掉,炼铜和TXL的丑闻都能让他这守护一辈子的真实自我曝光,社会化的自我早已把真实的自我杀死,而那张光盘让真正的自我复活。
他能不desperate吗?
除了这部戏太多的nudity有点儿不适,为了这部成人尺度剧的商业调性,特别是凯西的激情戏有些太多没必要。
其实在人物刻画上,这个戏非常有良心和想象力。
你不知道每个人会做什么选择,会干出什么事情来,会对遇到的人说什么话,一切都不在轨道上,但又在人物的发展轨迹上。
生活不就是如此吗?
看上去小茹喜欢上了毒品经纪人的角色,而埃利奥特比小茹更了解茱儿的优点,茱儿和埃利奥特在越走越近;茱儿遭遇过的内心风暴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不循规蹈矩因为自己生来就和别人不同,成为一个跨性别者需要多少勇气面对别人的评判?
也是这个人物的特殊性。
如果后面她会爱上埃利奥特,对于茱儿来说,太可以理解了。
她看上去勇敢走过来,但性格仍然非常敏感脆弱,不敢对人轻许承诺,装作不在意是一种防御机制;茱儿第一次看到小茹看埃利奥特的眼神,转身就流泪了。
她渴望得到的全身心投入的爱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她那么想要,可是现实却不是。
她总觉得小茹在瞒着自己什么,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直觉。
绝望深处的人,会选择任何可以称作希望的东西,死死抓住,那是唯一活下去的理由。
小茹的白色药粉,芬太尼,和茱儿、凯西想要的爱情,卡尔想要的光盘,对他们来说,在绝望深处的时候,只有这一件事,可以拯救他们。
我们看故事总喜欢判断好人和坏人,主题是什么,是不是价值观正确,道德正确,很少会看故事里人物深处的痛苦和欲望是什么,那些是人物行动的真正驱动力,故事戏剧性的来源。
茱儿和小茹,编剧花了很多笔墨写她们之前的故事,两人人格还在不稳定期,还在各种变动,各种不确定性,这是青春题材的剧好看的地方。
S2E4:卡尔和凯西的崩溃这一集的艺术风格独领风骚,把人吸毒后、醉酒后的精神状态视觉呈现的优秀,令人难忘。
即使你在和爱的人做爱,那么嗑高的小茹只有依靠电影里看到过的爱情场面去想象爱情,她感受不到茱儿给予的性爱的美好,毒品进入身体,压倒性的优势。
这是看这部剧我感受到的。
第四集没什么重要情节和大事件发生,原以为卡尔这个老色皮会酒后驾车出事情,撞上小茹和茱儿之类的,结果没有,还是自己想得太俗套了,各组人物继续在让自己崩溃的路上发疯,人生进入无法自控,和那个深深隐藏的内在自我对话。
可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一集吧,这一集我真的看的很屏息,不想错过一秒钟的,完全被人物的不确定性,极端性,人生的残酷一面吸引到了。
那种观看感受刺激,好像越是被虐到,越是想看下去如何再被虐得狠一点,或者就是那种吸毒的沉沦感吧,看到了人生很灰色绝望的真相。
直到小茹在吸毒的幻境中和爸爸拥抱在一起,她说: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
我的眼泪不值钱,瞬间落下。
哪有这么多美好的童话、哪有事情的因果,很多事情莫名其妙发生了,接受人生的无常性,不确定性,接受一个不太优秀的自己,多么痛苦和困难。
这个戏里除了自我内在系统相当稳定的Maddy,和文艺女青年lexi,其他人物都面对一个问题——并不能整合得很好、没办法内聚的自我——内聚的自我是自体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提出的概念。
人天生有自恋冲动,像是一种生物本能,从幼年开始有自恋满足的冲动,这个阶段会理想化自我,和理想化父母,当你经过这个阶段,会理想化外部世界,或者找到新的角色典范,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和人格塑造。
幼年时期人都有很夸大的自体和志向,自恋发展的需求,这是一种原始的需求,伴随人的一生,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
《亢奋》中的青少年人物的成长轨迹,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发展刻画都很清晰,她在一部分商业狗血情节之外,有严肃的精神分析层面的,对人格发展的探讨。
自恋冲动如果被压抑,发展得不好,会产生情绪管理问题,会产生自恋暴怒,就是Cal和nate这对极品父子,常常在女性触动他们自尊,违背他们意愿的时候,那样暴跳如雷,那样失心疯一般的愤怒。
这样的人是因为自我很松动,并没有形成科胡特所说的“内聚的自我”——一个自尊心稳定,不为外界反应动摇改变的人格系统。
Cal和nate都是自恋冲动的一部分被严重压抑到的人。
导致自尊心很容易动摇及崩溃。
这部剧生动呈现了Cal,一个主流价值观体系的老直白男的人格发展过程。
科胡特认为,假定人的内心都有两个房子,一个房子是客厅,放的是社会评价体系里接受的自我,摆满了各种奖状,另一个房子是私人仓库,人在里面很无力,私人房间里有地下室,放的是只有你自己喜欢的东西,藏匿的和自己的梦想有关,让自己充满活力和信心的东西,可是这些没有机会发展;一间房子是他努力按照他人的标准去制造,另一间房子里他感到无能为力,很多属于他自己的梦想没有机会实现。
这些是他真实自我渴望实现的自恋冲动。
就像卡尔对Derek的爱情,成为他无法追求的一种关系;他在主流价值观的客厅里摆满了他作为成功者的照片,在内心的私人仓库,是那个和他定情的酒吧。
就像是卡尔要成为父亲眼中成功的人,但是如何定义优秀?
在社会框架下,对优秀的定义不同,但是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天性和愿望。
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Cal,要尊重父母意愿,维持原有的阶级,人生的轨迹早早就有了答案。
这样符合主流价值观非常固化稳定的社会下,非常容易产生Cal这样的人。
青少时期,Cal是被父亲约束和控制之下长大,能看到年轻时的Cal被父母掌控之下的人生走向和人际关系。
后来他萌芽的恋情也顺从于主流的异性恋和婚姻家庭。
这个过程没有写的很细,但从他后来频频约炮能看到,他逐渐明确并被体制化抑制的性取向。
而他越是家庭圆满,事业成功,压抑的部分的存在感就越是强烈。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活得让别人羡慕,但自己一部分压抑的东西,只能去悄悄满足,良知(self-conciousness)发达的人会羞耻于这种满足感,不发达的人就一辈子这样了。
剧中的设定看,Cal这个人物是一定要走向崩溃的。
他表面太过完美了。
他的客厅越是豪华,他地下室里的宝贝就越是难以见天日,这样分裂、撕扯般活着,卡尔终于在某一天觉得生不如死。
有趣的是他从gay酒吧回家,两个空间连续出现,是他人生中的客厅和地下室的隐喻。
他伤害弱小的人,对于家庭和养育孩子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完全不值得同情,身上充满暴力、强权的逻辑,他的失败的爱情也不值得同情。
但他就是一种社会存在,他的那种撕裂的人格也是一种常见的人格,只是生活中都隐藏着,电视剧里剥开了给大家看,就像他非要拉开拉链给别人看。
这两个空间下的人物因为撕裂产生的人生痛苦,和青少年时期的小茹,茱儿,恋爱脑凯西处理的痛苦是一种类型。
小茹的痛苦在于她根本处理不了她父亲去世的现实,这种打击,她不愿意面对,滥用药物带来的自我堕落和摆烂的状态让她更逃避那个自恋发展冲动戛然而止的自己。
父母的存在在儿童养育早期非常重要,父母是儿童对人的理想认知的投射。
父亲去世时期,小茹失去了她的角色典范,理想化的父亲,自恋发展被阻断,相当于世界的崩塌;妈妈要养育妹妹,还要处理父亲去世的事情,也没有多少精力再关注小茹的这种心理创伤。
这种精神深层打击是人格发展的创伤事件,需要被看到,接受治疗,但是,即使,也仍然很难。
看完这集,我真心觉得如果小茹再次OD,只要没有祸害别人,这个人物的命运如此就如此吧,她实在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了。
最糟糕的是,从毒贩子那弄来毒品,自己又不去卖,吸光了准备被追杀吗?!
凯西要得到爱情也是自恋冲动,nate是她理想化自我的投射物,得到了nate的爱情才等于追求到了完整的自我,过度理想化了爱情对象,和爱情中的自我;她在生日晚会上看到了nate和Maddy旧情复燃,一样穿上性感泳衣,装疯卖傻,傻丫头凯西就是没有她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她没办法像Mandy那样坚决有理有据怼Nate,也没办法让自己争气放弃Nate,她只能把自己都扔掉了。
她在游泳池里的呕吐简直不要太搞笑,也是人物真实的状态,对自我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无法控制。
人生真是一场盛大的冒险之旅,长大成人真的高风险。
意外创伤事件打击(小茹),偶尔遇人不淑(凯西),家庭管教太严,天性和社会主流要求不一样(卡尔),有一个虚伪愤怒的父亲和软弱的母亲(nate),身体性别和自己认同的不一样(茱儿),都有可能让人痛苦不堪,特别是在青春期。
要祈祷这些都别发生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
慢慢悠悠刷完了亢奋第二季,从来没写过剧评的我突然想写一写我最爱的Cassie。
Cassie实在美丽,而又实在易碎。
我想借《银河护卫队2》里最戳我心的台词来形容Cassie。
Cassie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谁能信任。
Cassie的颜值在我心里是本剧top,金发碧眼身材好,但她从来就没有maddy的自信。
美貌的女孩在男人心中的初印象从来都是玩物,这就导致了她收获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是不怀好意的。
从mckay,到party上觉得随随便便就可以睡她的男生,到nate,他们对她的初印象一定都是cheap,没有人会认为她是一个温柔忠贞的辣妹,没有人会认为需要对美丽的女孩子负责,“她肯定也是玩咖啊”,即使她真的温柔忠贞,憧憬美好的婚姻和未来。
家庭Cassie拥有一个乖巧听话可爱怯懦的妹妹,冷漠的酒鬼母亲,或许关心她却不靠谱的失踪父亲,沉默的观察者妹妹,导致她在家庭中很难感受到足够让她有安全感的爱。
Lexi在对爸爸的精神状态担忧、恐惧的时候,Cassie却会义无反顾坐上爸爸的车,就如同她的每一段感情,纵使注定是不幸的,为了被爱的感觉,她也会义无反顾地开始。
私密视频从被拍摄私密视频开始,就能看出来她的恋爱脑+讨好型人格,而且性格温柔胆小,不擅长拒绝,也不擅长与人发生冲突。
因为自己一直缺爱,而且经常受不怀好意的男性骚扰,视频的流传让她在感情中更加自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slut。
McKay起初mckay不在意视频对她关爱有加的态度让她一度认为找到了真爱,但后期郁郁不得志的mckay沉迷于自己稀烂的球业,对她不关注不负责的态度再次让她心碎。
她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想起的是自己在滑冰场上会发光的样子,她是渴望且有资格追求美、追求闪耀的,但她的性格注定无法像maddy一样肆意妄为,光环在都maddy身上,但Cassie从未真正甘心。
Maddymaddy和Cassie的友情是真情实意的,但这从来都建立在maddy比Cassie强的基础上——拉拉队长,超乎常人的自信,帅气多金的男朋友,时尚的打扮。
maddy是姐妹团的中心,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
所以她会不顾及Cassie感受地嘲讽她的穿搭,maddy的时尚才是时尚,Cassie打扮就是土爆了(其实我很喜欢maddy嘲的那身穿搭,金发碧眼白皮mm好适合复古洋娃娃风)。
在maddy长期潜移默化的压制下,Cassie会越来越自卑,也会迫切地想证明自己。
Nate证明自己的一个渠道就是和nate搞在一起。
她坐上nate的车一个原因是讨好型人格,不懂也不会拒绝,一个原因是刚刚失恋心情低落大脑混乱,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想证明自己不比maddy差,maddy的前男友,也会为她痴狂(我不认为当时Cassie会爱上nate)。
后面她不断纠缠nate,明知道他不是好人还要和他在一起,这才是她的爱。
Cassie很容易爱上一个人,且很容易为爱的人无底线付出,从mckay到nate都是。
nate的温柔体贴和帅气让她很快沦陷,沦陷到把对maddy的恐惧都可以放下不提。
我自始至终不觉得Cassie和nate搞在一起是因为她的放荡,首先是当时maddy和nate确实分手了,而且maddy表示绝不会和好。
其次nate不守男德引诱在先,她感受到了可能会被爱的信号,所以以身试险。
不可否认她确实有一些侥幸心理,希望maddy永远不知道,但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只能越来越歇斯底里。
我心疼Cassie,因为她要的一直都只有无保留的爱而已。
看到她好像看到我自己,也看到我身边无数这样的女孩子——或许因为容貌尚可被追求,但追求的人谁是真心,要多久才能分辨出来呢?
看到Cassie的剧情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倍速,太压抑了,像在照镜子,那些在感情中愚蠢卑微的讨好、那些来自男性背地里莫名其妙的肮脏揣测、闲言碎语,那些从未发生过却细节完美的谣言……这些同样发生在我抓马的高中时代,虽然没有Cassie那么糟糕,但也是如此让我痛苦。
如果还有下一季,我希望Cassie能放过自己,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也放过自己。
请不要为了爱会把自己变得卑微又疯狂,越是这样,越不会得到真正的爱。
——写给每一个Cassie
只会自怜作为特殊群体的无力,怪女朋友突然怀孕被迫奉子成婚,一想到错过的年轻俊俏的恋人和可怜的自己就想哭,让女生当同妻是有担当,被儿子设计精神崩溃地发泄叫选择和家人坦白,妻子孕期就开始出轨约p不重要,整件事最大的错是Jules谎报了年龄他本人很有原则只约成年的,全剧主线之一偷录的sex video给儿子造成了创伤轻描淡写,只恨儿子不理解父亲的爱。
——————————不吐不快。
改天换个标题,先这么放着吧。
先开始觉得没有上一季好看,但是到了四五集又开始好看了!
而且很喜剧很颠狂,Jules为什么剪头发了还是长发好看,这一季不出彩了。
Cassie真的是bitchJules真就看不出来rue那个状态是又吸了么?
妹妹一眼就看出来了。
你们能不能先3way完了再说啊第四集太逗了,集体发疯,Cassie发酒疯吐泳池,cal酒吧摔跤,回家无差别狙击。
对赞姐改观了真的第五集开头演技真好,给我看哭了。
演技能抵消一切,如果我不是先讨厌她而没有看这剧,而是先看了euphoria我可能就不会讨厌她,反而对她有滤镜。
我看马戏之王的时候对她还是无感只觉得挺漂亮,后来spider man就开始讨厌了。
时机不对啊。
后面又变得好逗,偷东西,她逃他追,四处逃窜,仙人掌,鸡,烧烤架,鸡。
体力真好。
说要给Cassie驱魔最后两集好无聊,没有剧情,用舞台剧回忆填补以前的空白,光是rue葬礼演讲一样的话就重复三遍了。
这些人觉得自己在搞什么很宏大的东西,但是出来效果并不好,还用整整两集来演这舞台剧。
lexi挺过分把别人的生活演出来nate发疯大义灭亲,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他爸真的我哭死从一而终喜欢trans ash发疯杀人,就算杀了人也能说成正当防卫,就算坐牢他未成年能坐几年还发疯到对警察开枪。
fez还在外面也不管了,把他哥也打着了。
要开枪隔着门能打到谁啊?
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编。
好喜欢fez,看到他就难过。
厕所的撕逼戏怎么没了。
喜欢那个舞台剧的小黑,声音好听,下季能不能加入她们。
nate和Jules下季能在一块就好了,他俩好配,nate正常的时候也像个人
很多人都在说这是无病呻吟,应该是没有感受过那种焦虑,那种抑郁,那种狂躁的感觉。
rue本身患有非常重度的心理疾病,那是一种对生命无望的折磨。
他生命中的第一个重度打击是父亲生病去世让她染上了毒品,因为如果没有毒品对于精神灵魂的放逐,很难让生活坚持下去。
对于和茱儿的相遇可以说是一次拯救,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之前父亲对于她的陪伴的位置,直到后来在她经历了那么多,心理疾病又开始复发的时候。
第二个打击就是在低潮的时候茱儿的离去又开始引发了对于生活的绝望。
如果是同样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更能感同身受,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我们不想变好,不是我们不想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我们真的无法做到。
只能去追求生活中刺激的感觉对自己去产生一些刺激,就算跟茱儿重新在一起之后,之前的疙瘩也永远还会在那里,不再是以前了。
这就是绝望的深渊,毒品可以让她放逐自己,一边是沉沦在毒品里面,一边是被精神折磨到自杀,她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样生活下去……
不是什么青春伤痛都要主角的第一视角发表故作高深的长篇大论才能让观众get到的。
不是配几首电子乐播个MV就能把逼格拉上去也就糊弄那些没看过正经青春剧的。
去看看古早的英剧《皮囊》(一二季)是怎么拍的吧,同样是病娇女,Rue的长篇大论只会让我觉得啰嗦又做作只想跳过,Cassie一句内心独白也没有,但一句wow十多年依旧是传世经典;同样是杰克苏男主,Nate让人觉得恶心被打了还是那副鸟样,Tony是玩世不恭,出车祸后性格却丰富起来;同样是badboy,《亢奋》里的毒贩贩毒杀人样样做但我还是好男孩,《皮囊》里没有毒贩,人家的青春是爱犯贱但不是犯罪。
《皮囊》(一二季)的每个角色都立起来了,《亢奋》的每个角色却越写越乱,没有抓马就制造抓马,为了剧情就硬凹人设。
编剧好好学学英国人怎么写这种题材吧!
一个男性朋友曾在青春期时因为身材纤弱而受到欺负,所以他选择改变。
他会像黑帮电影中的角色那样和一群人一起举起棍棒朝对手砸去,也会像好莱坞男星那样长期在健身房里高举杠铃,带着拳套向沙袋掷以重击。
一次他在咬牙用力挥舞拳头后对我说:——“我很愤怒。
”我问:——“为什么愤怒?
”他脱口而出:——“就是愤怒。
特别愤怒。
”虽然我仍不知道他愤怒的具体原因,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坚硬躯壳下的隐痛。
他正处于当代男性普遍遭遇的困境之中,但身为女性的我,在他眼中并没有资格去向他给予一丝帮助。
我只能沉默地看着他愤怒。
但我不愿沉默。
这一困境主要围绕着身份认同。
作为男人,一生所思考的问题已不以“我是谁?
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为主,而是“我应该怎么样成为一个男人?
”亢奋第二季第七集Lexi的舞台剧重头戏以Bonnie Tyler的《Holding Out for a Hero》为背景音乐。
歌词唱道:“He‘s gotta be strong. He’s gotta be fast, and he‘s gotta be fresh from the fight.”(他必须强壮有力,身手敏捷,从战斗中获得新生。
)Lexi用这首歌来回答“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的问题,也用一幕精彩绝伦的舞台剧呈现了当代男性的困境。
这一幕剧中有非常多的符号表达,我将从三个方面来简单聊聊。
——炫耀:肌肉与力量从开始到结束,这一幕的舞台只有一种布景(健身房),演员也只有一套服装(上半身赤裸,下半身着裸色长裤)。
一群年轻男性赤膊在健身房里举杠铃哑铃,作格斗状挥舞拳头,展示肌肉线条和力量。
这是当代社会期望下的标准男性形象。
雄性意识和男性气质从舞台溢出,演绎了一场有关男性身份的炫耀性狂欢。
拳头和肌肉的背后也隐藏着暴力——一种对男性气质的激进表达。
有时身份问题和自我缺失所引发的情绪被诉诸于暴力,这呼应了许多男性对黑帮文化、武侠片的热衷,以及以暴力解决问题的应对机制。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也曾说:在酒精喷进因打拳而撕裂的伤口中时,他感觉自己是活着的。
这种“活着”的感受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外界赋予的,受外部支配。
在这样的男性眼中,远离男性力量就意味着自己近似于一个虚无的空壳,只有它能赋予他们真实存在的价值。
但实际上,在社会期望下生长、由雄性意识和男性力量构筑的男性角色才是虚假的,男性原本的身体和精神世界才是真实而灵动的。
在被社会既定标准支配的状态下,男性群体中有关“我是谁?
我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被忽视了,需摆脱对肌肉、力量、暴力等的符号化追求,去寻回最纯粹的自我。
杠铃之下的皮肤是充血的肌肉,拳套之下的双手是坚硬的拳头,社会目光之下的男性代表着强壮力量、正义勇敢、顶天立地。
——自尊:直立的Male Gen**al在主演“Jack”展示肌肉时,另一个演员从其胯下往上伸出紧握哑铃的手,整个姿态比喻着“er*ction”表演者握住水壶向斜上方喷水的场景模拟“eja**lation”,在舞台中央,柱式沙袋和沙包球的组合展现了一个强壮有力的Male Gen**al形象,掀起了舞台剧高潮。
这种形态代表着良好的性能力,也帮助男人们在社会男性群体中得到认可、尊重以及归属感,并从女性群体中获得关注、崇拜和自尊心的满足。
对于这个时代的许多男性来说,Se*与Love是分离的,s**ual desire也不代表affection。
他们需要丰富的s**ual experience去反复证明着自己的男性力量、反复唤起其雄性意识。
坚挺健康的Gen**al能够很好地展现男性尊严,相反,最能破坏男性尊严之一的情况是使其生理或精神上“emasculated”。
Lexi直接大胆地使用Male Gen**al形象来揭示男性对外部认可的需求以及对内心深处“emasculation”的恐惧。
舞台上的符号无不呼喊着:“看啊,坚挺的P***s证明着我是一个合格的男人。
”这些情绪体现出的“弱”与表演者外表上的“强”形成强烈对比,而对于这种对比的描绘并不常见,所以当柱式沙袋与两个沙包球合为一体时,台下的女性观众为之喝彩。
——崇拜:直男心理隐喻舞台剧中有大量对Male h*mos**ual behavior的艺术性比喻。
在我看来,其表层是表现Male h*mos**uals被压抑的性欲,自我身份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结合剧中Nate对于父亲的厌恶以及对自己性向的逃避,这一层很好理解。
但我想谈的是更隐晦的一层指向——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对顺性别直男的心理隐喻。
身为顺性别直男,为什么会疯狂崇拜男性?
这与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提及的“女性为何也会厌女”一样看似矛盾却又有着合理解释。
配角演员们跪在地上,随着主演“Jack”扭动核心部位的方向转动着头部,隐喻着男性的思维和行为被这一部位牵制住。
更具体地说,“Jack”做为主角,站在金字塔构图的塔尖位置,被其他男性举起,被其他男性崇拜,被塑造成一个拥有绝对力量的强者。
强大的力量与权力、支配、尊严、地位相联系。
当男人展现出出众而饱和的男性特质时,他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权力,去选择、去支配、去控制、去发言……所以这种男性对男性的崇拜仍然与前面所提到的符号类似,表达着对男性身份的渴望,对随之而来的权力、地位、尊严等事物的追求。
在这个由符号构成的景观社会中,符号成就着身份。
肌肉、运动装备、竞技游戏、武器、汽车以及写有“男士专用”字样的产品等等都格外令男性着迷。
当男士沐浴露流动于紧实肌肤上时,当吞下一颗男性维生素片且喉结滚动时,当拳头击打沙包后伤口流血时,当单手握着方向盘在高速路上飞驰时,当向兄弟们讲述自己丰富的情爱史时,“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男人。
01/02/2023Leeds, England
赞达亚演技爆炸,编剧牛逼,只能说,每个人的青春期,可能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出现
早看完了 补
第一集就这么多屌啊!
第二季感觉有点高开低走
太抓马了,前半部分的还是亢奋的基调吧,剧中剧和最后的结局是没想到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还挺复杂的,各有各的悲哀吧。
下季不要再等三年了sam
三年拉了个大的,一拖答辩,狗屁不通,翻版郭敬明,人物全崩了,看的过程就不停输出尼玛了。
全剧3%的有效剧情 剩下的就是bgm配无病呻吟 无脑动物行为 希望fez外婆醒来带着fez和ash搞事业
这是要干嘛?被嘲讽之后举报老爹了哈哈哈哈哈~
导演用各种高级的手法拍了各种幼稚的片段..前面各种高深莫测.感觉不死几个人很难收场.结果....嗯.可能是岁数大了.理解不了青春的疼痛了...
二十年前的《梦之安魂曲》在讲什么?二十年后的美国青春剧在讲什么?我好痛苦啊我好迷茫啊,没人理解我啊,我只好寻求性爱与drug的慰藉啊。全片对毒品没有一点批判的态度,大好青春里全是那点屌屌逼逼的郭敬明式的破事,如果这是美国校园的现状,那只能说这一代真的完蛋了
女主好烦 第四集Carl酒吧戏和Cassie气球的穿插那段绝了
非常失望,不懂为什么这季人设剧情会全线崩塌,剧本方面仅20%达到了该有且合理的质量……
赞达亚的表演小细节太好太好了,其他演员也不遑多让,不知道制片人到底是从哪儿找到的这群人;剧本对于边缘角色的展开速度也令人惊喜(对比怪奇物语,四季了都没怎么触及父母的戏),当然也有点惊吓(一些人的行为没啥逻辑)。这季多了很多大段独白给人发挥,甚至直接内嵌了一出戏剧顺便秀转场,而且随着某人复吸,她对于其他人的描述是否完全可信也成了谜,一如戏中戏般令人迷醉。
你们都说第四集是最好的一集,我觉得是最烂的一集。整个第二季的每集都像是个大MV,单单靠好的摄影和配乐是做不出好剧的。而且我真的厌倦了Jules瘾君子的无病呻吟,其他角色也在逐渐单薄化,剧情更是可以说几乎没有。
第六集 Nate拿枪逼前女友还录像带 把人家吓哭还说I love you 然后冒雨把录像带还给茱儿 在车里上演什么苦情戏码“我说过的爱你都是真的” 接着转头就给前女友闺蜜打电话说 你搬来我家住吧 编剧经历过些啥啊能写出来这狗血戏 看这剧就当听原声带专辑了 Rue前一集还在因为复吸死去活来 跟身边社会关系都闹僵 下一集编剧就找来那个唯一闹得不是很僵的Ali 四个人其乐融融一块吃完饭 宁真会写
还真是以「毒」会友。
第二季女主人设,女二人设,彻底崩塌了,女二开始跟女主朋友搞一起,女主则变成禁毒宣传片了,最无语的是各种舞台剧跳舞的剧情,配上禁毒宣传,真的无敌难看了。都不如看看特别篇完事了。
部分集的拍摄形式有创新,但拍8集一集小时大可不必,感觉导演有时候都想水了
看到第五集就看不下去了,一集比一集烂,rue吸毒这形象太过用力了,一直在这part上兜兜转转,审美疲劳了,而且每一对关系刻画得很单薄,中间还要穿插第三者,看完只觉得剧本越写越狭窄,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