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後 讓我們再來看這部電視劇上周上课的时候 坐在靠窗的位置 看著窗外的天空 腦子里突然想到張大民那張樂呵呵的臉 幾天後在豆豆更新的日誌上 她也提及這部劇 也就把它翻出來重新看這是世紀之年播出的一部電視劇 當時的我八歲 還住在爸爸單位分的五十多平方的位居四樓的兩居室 和再次懷了弟弟每天不能下樓的媽媽躲在家裡 抱著遙控器把頻道換過來換過去的看 那時候媽媽很愛看 這台放完看那台 八歲的我哪裡懂得什麼 那是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時代 也就跟著媽媽看 當時 只覺得張大民嘴好損 雲芳人真好 大雪好漂亮 和媽媽一起笑刀子嘴豆腐心的大雨生氣的時候總是抱著她的白色大瓷缸子喝水 還有 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那棵小屋子里的小樹了 时隔十三年后 把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翻出来 重新看 那心境 是和八歲時候 很不一樣的 這部劇表現出了國家底層平民老百姓的生活 鄰里之間雞毛蒜皮的瑣事 家庭裡面油鹽醬醋的小事 全都真真實實 不摻雜官場名利 沒有歌功頌德為了能有一塊放床的地方 大民絞盡腦汁丈量家裡的東西 還要遭到不懂事的弟弟妹妹的嫌棄 高考失利一次的張大國 上大學前的飯桌上 哭著說自己終於要離開那個滿是床腿的家了雲芳生完孩子想要吃雞腿 大民岔開話題 端了杯涼白開她 雲芳端著水對躺在嬰兒籃里的小樹說 白開水也挺好 後來雲芳吃著雞腿 知道那是大民調到油漆間才發得津貼買的 流著眼淚罵他傻被通知下崗的大民 瞞著雲芳 每天繞著街道一圈一圈的走著 上夜班躲到火車候車室 上白班 在商場吃臭豆腐被趕出來 在張大民的生活中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的出現 工作上 兄弟姐妹上 親戚鄰居里 可這也就是我們平民老百姓該有的生活 不是么 面對狗血的社會現實 大民自嘲著 積極樂觀的面對著 不貪財 不懶惰 苦事難事搶前面 自己的生活很辛苦 面對弟弟妹妹的生活難題 也拿出來長兄的樣子 幫忙解決 張大民不僅是好丈夫 好父親 好兒子 更是四位弟弟妹妹的好哥哥從第一集 張大民出場 腦子裡就一直浮現著我爸爸的形象 說是體型 臉型上相似 我會舉雙手 偷笑著承認 生活上 性格上 更是我爸爸活脫脫的形象 正常的人在別人傷心的時候 都是會說些安慰的話 張大民安慰被甩后披著綢子被單的雲芳 操著一口京片子說了一大堆亂七八糟 的話 我想 要是 我爸站在那間屋子里 肯定也是東扯西扯 想要通過搞笑 揶揄別人 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讓別人發笑 而不是安慰別人 讓別人開心 張大民蓋房子時 和古三兒發生矛盾 頭被打破流血縫針 那狡毛勁 找領導要房子 那抽著煙 一副大爺似的態度 都簡直是我爸的再還原 雲芳成考三門不及格 張大民拉著小樹一起調侃她 就好像我爸總是會當著我和弟弟的面 嘲笑我老媽 總把我媽氣的罵他 混蛋雲芳嫁給了大民 八歲那年的我 也想過 那時候雲芳那麼美 怎麼就嫁給了張大民 這個又胖又窮 操著一大家子弟弟妹妹 連個睡覺都沒有地方的 男人呢 真是一堆鮮花插在了 那什麼上啊 可是 在後來 從雲芳在窄窄擁擠的廚房刷著鍋碗瓢盆 端著碗一口一口餵著大面的媽媽 還笑瞇瞇的面容上看來 嫁給大民應該也是沒錯的 其實 媽媽和美麗的雲芳也很像 多麼高傲的一個人啊 嫁給大民后 作為大嫂和大媳婦 面對一家老少 大雨的冷嘲熱諷 大雨被大民的碎嘴子欺負哭 莎莎的出軌 炳文出事 大雪住院 母親老年癡呆需要照顧 從不抱怨 全部隱忍和擔當著 媽媽在我們家也是這樣 一直當著我爸爸和奶奶家之間的調解者 兄弟姐妹之間打圓場的 任勞任怨 好的都讓別人 苦的累的都留給自己所以 再看這部劇的時候 我的腦海里總是想著我爸 想著我媽 打電話給我媽 她正在天台上洗衣服 我說 我在看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我媽笑起來說 好看吧 我說 恩 你也快去看吧 我媽說 我都看了不下十遍了 你看吧 心裡想 媽媽再看這部劇的時候 心裡想得東西應該也和我今天寫下的差不多吧 看著和自己丈夫有著一樣一張碎嘴的張大民在電視里耍貧 樂觀處理生活中的種種瑣事 心裡也是五味雜陳吧最后一集,大民妈在自己七十大寿生日宴上突然错乱了(当然一直不正常),以为自己回到了多年以前,拉着刘道林的手,说: “老刘,我孩子还小呢。
我得把他们拉扯大,我不拖累你了。
” 刘:“我明白你的意思,啊。
往后家里头有什么难事儿啊,你就招呼我一声儿,啊” 妈又转身找“老大”,结果把小树儿当成了大民,摸着树儿的脸,眼睛里透着一种要去迎接风雨的坚定,“大民,大民。
你都12了。
厂里的锅炉爆炸了,你爸爸让开水烫死了。
你跟着妈,看看爸爸去。
弟弟妹妹小,不让他们去了啊。
记着,别哭!
……妈站不住了,你扶着妈。
大民,往后,妈走到哪儿,你跟到哪儿,你给妈当拐棍儿使……” (我想說 徐秀林奶奶演得真好) 这时候大民听不下去了,转身往出走,一路走一路抹眼泪,云芳跟大雨追出去,大雨喊着“哥你别这样儿……”大民走了好几个拐弯停住了靠着墙哭了。
大雨哭着说:“我哥一手拉着大军,一手拉着我,领着我们上学。
我哥他不容易……” 云芳:“我都知道……咱们上学同路,我都知道……” 十三年後 一邊笑一邊哭著 看完這部電視劇 現在 含著淚 聽著 小柯的 日子 寫下這篇思緒紊亂的文章
2017年8月,第一次看这部剧。
很早就听说,本来是一部充满口水段子的喜剧,没什么兴趣。
这次从北京出差回来,想找一部反映北京平民生活的片子看看,网上有人推荐了这部剧,才开始看。
熟悉的胡同,熟悉的北京人咬着后槽牙说话的口音,更熟悉的是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九零后,仿佛又跟着这部剧重新长大了一遍。
剧中似乎和题目十分对应——张大民靠贫嘴拥有了李云芳,他很幸福。
但随着我逐渐走入张大民一家的生活, 不禁要问一句,张大民幸福吗?
张大民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一家七口人挤在两间小屋里,不得不用上下铺才勉强睡开;大雨总是排挤云芳;大军结婚后把大民一家挤到屋外,不得不围着棵树盖了间小房子;大雪和未婚夫又先后去世;大国毕业回家却自私自利,瞧不起家人;随后大民又下岗;老母亲老年痴呆……这是部悲剧!
张大民的生活并不幸福!
但张大民又是幸福的,他用一张贫嘴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他是长子,他是母亲的拐棍,他是大哥,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别人倒下了,他不能倒,别人问“怎么办”,他得说“这么办”,别人哭,他得笑。
一张贫嘴背后是北京小市民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是跌倒了爬起来的刚强意志。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放到这部剧,就是把幸福的生活打碎给人看,贫嘴的张大民又把七零八碎的生活粘起来了,张大民很幸福!
在我还爱看娱乐无极限的时候,听到小柯的《日子》就想到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怎么这样一个美丽温婉的姑娘,就嫁给了如此平庸的张大民。
为什么啊你这又何必呢?
如果说那是她失恋后的一时赌气,那在后来锅碗瓢盆的日子里,她脸上时时刻刻显露的幸福表情,难道是装的不成?
如果我是云芳,决不会嫁给他,就是嫁了也不会快乐,得离!
迟早的!
记得大一在学生会当宣传部部长,因为不善管理,被学生主席叫去谈话,他问我:“你想要的是什么?
” 我不记得他当时一连串的说了些什么唾沫星子是怎么飞到我脸上的,但我深刻记得当时哑口无言的窘迫。
此后再有人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在大脑内搜索看过的名言警句搪塞过去。
可你要再问我就哭出来了,说真的到现在我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幼年被关在家的时候,扒着窗户仰脖子神情严肃整个整个下午的看天空,那些情绪和企盼泄露我的不安分。
早晚我会离开这里,会改变平淡乏味的一切,会证明他们说的都是废话。
滑稽的是当我忆往昔峥嵘岁月,突然发现我证明了他们说的都是真理。
生活其实有时比生死更是一种考验。
后来,就是不再看娱乐报道,不再幻想有外星亲戚将我带走的后来,张大民在渐渐可亲可爱,甚至浑身充满男性魅力,是个爷们,纯的,不用打肿脸冒充,人是真胖子;我想如果我是云芳也会嫁给他的,心怀感激充满爱意的,嫁给那个圆滚滚的身躯和一笑就看不出眼睛长哪了的脸;嫁给那个永远闹哄哄不知疲惫的压缩微型平房。
连我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让我茅塞顿开,总之鸽子在屋顶呼啦啦飞过的日子,就酸了鼻子。
不敢说自己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遭受了如何的摧残打击,总体来看,我的人生进行至此,是平稳而幸福的。
上学的时候好好读书按时回家不早恋不挂科,毕业后直接在实习的公司工作,从南调到北,漂漂欲仙。
现实教训让我醍醐灌顶的时候不多。
虽然前途和沉默的大多数一样暗无天日,爱情和呐喊的大多数一样遥遥无期。
至少家人朋友整体上健康平安,吃穿不愁。
我已然双手合十安平乐道。
每当有人惊诧我对衣食住行要求的简单,发出“真好养活呐”的感叹,我就想说:不是的其实我一点也不好养,我想要的钱都买不到。
那是大民一样的家,总有姨婆们七嘴八舌的碎碎念和乱七八糟的繁杂琐事,来打乱我间歇性的情绪低落;那是大民一样的老公,在狗血的现实面前积极乐观,腰杆子挺得直嘴里有话手上有力;那是大民一样的生活,看着万家灯火的时候只有加快脚步,没有闲暇伤感;春夏秋冬又一年,年年岁岁朝朝暮暮人如故。
原来我想要的,就是一直以来渴望逃离的父辈,就是温情脉脉的人间烟火。
一口气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看完了,刚看前几集的时候我就琢磨,张大民他哪幸福了,怎么看都觉得他和幸福这俩字不搭边。
他没俩钱还爱臭贫,好像一天到晚都没什么正形,但他靠这张嘴又把失恋后心如死灰的云芳给说回来了。
他一个月没几个工资,抠的不行,和云芳去香山只舍得给云芳一人买三十多块钱的缆车票,自己徒步爬上香山只想在山顶的高处看看她。
他有时候口不择言犯浑,看到云芳上进、看到云芳去见初恋,自己又没本事心里又不舒坦就拿话伤人。
他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啰啰嗦嗦指挥这个训诫那个的,可又是他最在乎老娘的心情和身体、最在意小弟的高考、最操心妹妹们的婚事。
后来畏畏缩缩的小弟考上了大学分配了工作,再也不拿正眼看他这个大哥。
他原来那最泼辣敏感的妹妹大雨嫁了个勉强还算好的老实男人,变得更加体贴了,但还是那样直爽又刀子嘴豆腐心。
他从小到大的初恋云芳,那个曾经一脸骄傲的女孩嫁给了他又生了小树,成为家里离不开的大嫂,但也被生活和现实敲打的变得过于善解人意。
他那把五个孩子拉扯大的母亲,没得老年痴呆前是家里的主心骨,到最后也没有和明恋她几十年的居委会刘大爷在一起。
世界上最好最善良的炳文和大雪,一个死在抗灾的路上,一个死于白血病。
看到大雨被男人骗,我痛恶人渣,但看到她找到了一个能和她一起过日子的人改变了生活,又衷心为她高兴。
看到大民大军为了房子为了钱被人欺负窝囊的没谱,我简直恨死他们这幅不思进取的样子,但看他们不得不屈服于上级、屈服于混混流氓的时候又不由得替他们难过。
人生就是这样悲喜交加,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有得有失。
人际交往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也许几年前你们还挤在一张餐桌上闹得不可开交,几年后你们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重归于好,我们常常把它归结于家庭和时间。
剧里面轰轰烈烈的爱情很少,一鸣惊人的事业也不多,偶像剧里恐怕连一集张大民的事都没有,他长得不怎么好看,也挣不了多少钱,说话有时候特难听招人烦,做事还不体面,这就是生活家庭剧,真实的让人害怕。
看生活剧之前我惧怕生活、恋爱、婚姻、组建家庭、成年、怀孕生子、承担责任、婆媳妯娌和邻里,惧怕衰老,惧怕老后的痴态与病态,更惧怕面对困窘的无奈。
看之后我仍然惧怕,但好像又不是那么惧怕了。
小时候总渴望长大,长成一个各方面独立的成年人,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成年人就是为了承担责任而生的,走向成熟就是每天都要解决各种各种不同的麻烦和问题。
虽然我仍渴望独立,但我却不舍得长大了。
小柯在片尾曲《日子》里面唱,“爱你的人来了,你爱的人走了。
想说的话说了,想爱的人也爱了。
”爱人就在眼前,日子过得飞快,这就是一辈子啦!
最后的最后小树和爹妈坐在房顶上放飞了鸽子,小树问:——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有时候觉得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
晚上看见一个友邻标记,就想起来再看一遍。
小时候看过一遍,小说也看了,实在比现在的电视剧有意思多了,才看到第三集忍不住评论。
看见张大国就像见了自己,他说我考不上,我有预感,我肯定考不上,复读了一年也是这。
张大国长挺帅但不知道谁演的。
朱媛媛真好看啊,小学五年级她演浪漫的事,在天桥上喊妇女大全啊、人生真谛啊的时候就喜欢上她了,一张标致的温柔女人的脸。
第一集里云芳的负心男友好像是张涵予哈哈哈。
最喜欢大雪了,那时候的霍思燕可真水灵,不过一想到大雪后来要生病去世就好难过啊,大雪的男朋友是潘粤明。
如今的霍思燕,红也红不起来了,又整容又变老的,演的角色也没什么讨人喜欢的,好可惜,戏里那么好的人,戏外也要这么坎坷。
第二集里张大民要娶云芳,妈妈往睡着的每个人的手机塞一块糖,走到老头儿的遗像前,做了一个嘘的手势,放了两块糖在前面,剧中妈妈的艰辛和对丈夫的感情于此尽现。
张大民可真贫,刘恒是个好编剧,最近没在意,除了集结号不知道他编过啥了。
偶然看见地方台重播刚好是大雪走的一段,我和爸爸都暗暗抹泪,大民听到大雪走了的一瞬间我爸说梁冠华演的真好,我知道那个反应一如她知道患癌已久早早过世的姑姑最后的噩耗时也一定是这样的。
早已知道结局,每天都希望过的慢一点再慢一点,接每一个电话都做好了准备,却又不想准备,噩耗依然五雷轰顶…于是,找回原剧来追,一到插曲音乐响起就忍不住鼻酸,还是追到了大雪走的这一集,自己看,泪奔~好想姑姑~善良的,可爱的,疼爱我们的姑姑T_T。
看见豆友评论,梁老师在剧中几处发脾气大雪走了占一处,那里包含着对妹妹的愧疚…她即将拥有自己的一间屋子…很好的配乐,非常棒的表演,这么完整的剧情20集毫不拖泥带水,交代得当。
现在的40集+大多拼凑烂尾。
向经典致敬,是这些好片子把我们一次次带回全家整整齐齐团坐一起看一台小电视的温情美好的岁月,奶奶在,爸爸妈妈都年轻,姑姑和我逗笑,那是我最最最怀念的旧时光,如果可以,我愿用一切去换…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从几岁开始的?
你知道张大民结婚的时候,多大了吗?
25岁?
30岁?
还是32岁?
张大民,是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主角。
电视剧的大结局,是第20集,张大民给自己老娘过七十大寿。
电视剧一共20集,每集45分钟,全长一共900分钟,15个小时的剧情中,只在这最后一集,提供了2个准确数字。
12和70。
张大妈70岁。
张大民12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假设,张大妈是25岁生的老大,张大民。
那么张大民12岁的时候,张大妈是37岁,还不到四十岁的一个寡妇,要拉扯养大三男两女5个孩子。
70减37,等于33。
33加12,等于45。
电视剧大结局的那一天,张大民45岁了。
戏里故事算十年。
45减10,等于35。
结论就是,张大民结婚的时候,已经35岁了。
我为什么跟张大民结婚的岁数较劲儿呢?
因为,35减12,等于23。
如果,张大民结婚的时候,35岁。
那就是说,他给他妈妈当拐棍,当了23年。
他和他妈妈一起,长兄如父,撑起这个家,拉扯2个弟弟2个妹妹长大,已经苦苦挣扎了23年。
电视剧的片名,为什么能叫《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张大民哪里幸福了?
没有这23年的苦。
你瞧不出大民娶了云芳的福气。
你看不懂大民对弟弟妹妹的爱。
戏里,没有拍这23年的苦。
23这个数字,也是我算出来的,不是真相。
我就是想强调真相的价值。
一个人,可以装糊涂,但不能真糊涂。
张大民35岁结婚,他就吃了23年的苦。
张大民25岁结婚,他就吃了13年的苦。
戏可以是编的,故事你可以不信。
但数字是不骗你的。
日月年,时分秒。
你错过一秒,就少一秒。
你糊涂一时,就毁了一时。
你底较真儿。
你底跟自己较真儿。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从35岁开始的,你,可以从现在开始。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天坚持锻炼身体,30分钟。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我看来是国产电视剧的天花板。
这部剧选角精到,每个演员都贴合角色,非常恰当。
配角也很出彩,张大妈,云芳父母,甚至街坊刘大爷,古大妈,都形象丰满,让人印象深刻。
剧本也很扎实,刘恒的原著小说我就很喜欢,看过很多遍,电视剧的编剧也是他,增加了情节人物,内容更丰满了,改编得很成功。
电视剧对北京老胡同里普通人的生活描摹得细致入微,又做了艺术化的提炼,一家人简单的生活讲得跌宕起伏,你刚想哭,来个包袱又把你抖笑了,你刚想笑,下面的场景又让你不觉泪下。
我看影视剧很少动情。
大雪死后,几兄妹推让大雪给他们留下的6500块钱,都觉得别人更需要。
讨论下来最难的是莎莎两口子,因为他们连退货的托运费都掏不出来。
但莎莎挺有骨气拒绝了,说他们还欠着大雨几万块钱,再收这钱成什么了。
大雨一下爆发了,哭着说我妹妹这钱来得干净,你们使了,以后生意就会顺了,这是妹妹在天上保佑咱们呢!
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跟着掉眼泪。
他们的日子过得太难了。
以前读者文摘一类的心灵鸡汤看多了,觉得张大民一家虽然不容易,但大家勤勤恳恳努力生活,虽然日子艰难,时不时也有小小的开心,还是挺励志。
结尾的时候,大民一家和妈妈住进了拆迁的大三居,小树开始懂事了,生活进入了新阶段,好像孕育着很多希望。
现在心境不同了,开局看一眼,就知道这家人这辈子不管如何努力,都只能在这方寸之地苦苦挣扎,无法出头。
大民一家属于生活在大杂院里的底层人民,没有见识眼光,没有社会资源,才智也都很普通,无论读书还是经商都不行,根本没有可能通过自身能力改变命运。
大民虽然善良有责任心,代替早逝的父亲撑起了这个家,但身上有很多劣根性。
他脑子不清楚,做事不分轻重。
这么多年在厂里兢兢业业工作,连个中层也没混上去。
他师傅是个笑面虎,老在背后给他捅刀子,他也实在不上路,师傅给他精心准备的劳模,他都能一顿胡咧咧给弄掉了,还害得师傅陪着他一起丢脸,这样的人在单位上谁敢帮呢?
毕竟人家也不是你亲爹。
由于深深的自卑,张大民潜意识里反对所有的上进行为,甚至会一改平时温顺平和的性情,主动攻击身边的人。
云芳没有大专文凭,从办公室调到车间当女工。
她比大民有志气,想自考个大专,重新回到办公室。
大民强烈反对,说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还是把所有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吧。
云芳把给小树买电子琴的钱挪了一些报名参加考试,还买了课本。
张大民非常生气,各种PUA打压,整得云芳哭了好几场。
最后分数下来,云芳4门功课3门不及格,张大民可是遂了心愿,乐得合不拢嘴。
他宽慰云芳,说妈老年痴呆了,你还得顾家带孩子,考不过是太应该了。
他但凡有点脑子,就会想到自己已经下岗,时间比较充裕,在家里多帮云芳搭把手,云芳全力准备把自考考过了,重新回到办公室做会计,工资也多了,时间也自由了,对全家都是好事。
但他考虑不到那么周全,只愿意顾自己那点破碎的面子。
厂里先进,大民自己胡捣鼓弄糊了,我觉得里面就有他潜意识里的故意,他从心底里害怕上进,觉得自己不配。
后来云芳前男友从美国回来,还请云芳吃饭,大民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件事情,整个心态都崩了,啥阴招都使了,气哭云芳,主动上门去羞辱(他自以为是羞辱)人家,但人家根本不在意,一直对他很客气,对他的攻击行为置若罔闻。
是啊,人家在美国工作,这次衣锦还乡,吃饭都是厂长书记作陪,怎么会跟一个毫无见识的下岗职工置气呢?
大雨两口子都没有文化,生不出儿子两人在猪圈里掐架,这样的家庭,就算赚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过好日子。
孩子耳濡目染,得不到好的教育。
大军和莎莎两人都不精明,没财运,生意做得一塌糊涂。
如果走运赚钱了呢?
(够呛,莎莎白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盘的店面,大雨没文化的老公看一眼就看出很多问题,说能赚钱才怪。
)未必保得住,古三就是个例子。
还是穷点好,两人还能踏踏实实过日子。
本来大雪可以跨越阶级。
她人漂亮,性情也好,嫁了个硕士,大雨说把家里的男人都比下去了。
赵炳文的确和张大民一家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他能给张家带来一些变数,至少给下一代正确的指点和建议。
但他意外身亡,大雪患白血病去世,反而是张家最惨的一支。
张大国算是张家最有出息的,但他在单位里没什么关系帮衬,自身格局不大,在官场里的上升空间估计也很有限。
而且他混得怎样,哥哥姐姐也指望不上。
他带张大民去单位卖保暖壶,因为怕丢脸,只愿意说大民是他邻居。
也没上心做好对接工作,他们单位根本不需要暖壶。
导致大民白跑一趟。
剧末模模糊糊提供的一点希望的氛围,仔细看看不过是虚幻。
事实上,大民一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生活水准毫无提升,甚至更糟了。
大民中年下岗,一直没能找到一个能解决温饱的正经工作。
云芳考大专回到办公室的理想没有实现,等着她的命运可能也是下岗。
母亲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大军和莎莎的生意一塌糊涂,借的钱还不上,货物压着卖不出去,不知如何摆脱困境。
随着他们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精力走下坡路,日子只会更艰难。
电视剧里有一小段容易忽视的情节:云芳姐姐的孩子青春期叛逆,大晚上跑去舞厅玩,大民追去把她带回家。
外甥女认真问了大民一个问题:舅舅,这样过日子有意思吗?
孩子开始懂事。
她敏锐地发现自己长大了,无非重复上一辈人毫无希望的底层生活,她看不到别的可能。
大民回答别说别的,一天三顿饭就特别来劲。
为啥别说别的,因为别的没啥了。
小孩子都能看到的事实,大民看不到?
他只是不敢看,不敢想罢了。
从前看张大民家的故事,有悲有喜,看得还挺开心。
这次重看,那些笑点已经不能让我开怀,只剩悲哀。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一生早在出生时候已经写完,能改变的事情,真的很少。
以20世纪作为分割线这部电视剧我初中的时候看过一次,那时候没有多少经历,就是看完了心里觉得五味杂陈。
后来我不看国产剧了,甚至不看电视剧了,就算制作精良的美剧都觉得难以下咽,究其原因,我今天想来还是不走心。
兴许市场数据表明灰姑娘的桥段与完美的人设的电视剧更有收视率,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观影者,我看不出如今电视剧里的人味儿来。
就连我初中的语文老师都说,描写人物性格,贴标签是一种很low的行为,可现在受热捧的电视剧里,那个好人不是从一而终的光芒万丈?
哪个反面不是从里到外坏的没理没据?
反观《张大民》里面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值得反复玩味,古三儿一上来就勾搭别人老婆,看着就恶心人,但是他把钱借给沙沙后就把沙沙吻过的欠条给撕了,这个桥段中古三儿对沙沙的感情,对钱的态度,甚至是为人做派都刻画地非常立体。
第一眼看沙沙的时候,那个妖艳的装扮让我思维定势的以为她就是一个狐狸精,看到大军好欺负,就来他们家干点损人利己的事,甚至前几集跟大雨吵架也几乎断定了我的结论。
可是越到后面,越觉得沙沙这人很懂事,识大体,有骨气,做人也不含糊。
大国一开始在家里就是个书呆子形象,临考前还紧张,一副文弱书生形象,毕业后那股子有点文化气息就唾弃世俗社会的面孔跟如今的我何其相似?
就当大家都发着弹幕骂大国是“白眼狼”的时候,大国在医院里为大雪的病抹眼泪的镜头又让我非常动容,最后那句憋了半天的“我是一个高尚的人”把我给笑死了,真的,很少有电视剧里的梗可以让我这样的笑,这个编剧实在太牛逼了,把大国那个文弱,清高,但又有情有义的形象写的非常出彩。
不知是由于主演大多是话剧演员的关系,还是那个年代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严苛,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固定的,而且5-7分钟一镜到底的镜头贯彻了影片的始终,全片除了部分感情变化用到了特写镜头外,几乎都是采用了旁观的视角,这样平实的拍摄方式符合本剧贴切生活的主题,让人过目难忘。
反观如今电视剧小鲜肉几十秒的台词都要后期配音加上,大量抠图镜头,还一大波人追捧,我就。。。
北京人的远方和眼下留着长发的北京人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说的漂亮,代表了以高晓松为代表的“精英”北京人,他们在帝都,有着指点江山,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也很符合当下流行的思潮。
而剧中的张大民放在今天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没什么学历,没什么志向,单位给他一个升职加薪的机会还被自己那张嘴贫搅和了,他没有诗和远方的幻想,因为他的生活总是被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所打乱,娶了媳妇没房子,大军没出息被人欺负,大雨夫妻不孕不育,大国高考,就连云芳姐姐的女儿-小冷连夜出去蹦迪他都要管,虽然不是在商场打拼,与阿里和腾讯博弈,可大民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波折和戏剧,他的一哭一笑虽然平凡,但是很真实,我不能说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可这的的确确就是生活,是大多数中国人都在过的日子。
在今天这个鼓励诗和远方,鼓励在阴沟里抬头看月亮,放大个人追加的年代,我不觉得就可以否定大民的平凡生活,不可以说那就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人活一辈子统共三万来天,末了两眼一闭,谁跟谁都一样,都曾经活过。
曾经我也受过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鼓励,也被“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打过鸡血,如今看了这剧,我不能说我已经向生活低头,放弃了内心的追求,但必须要说的是,再平凡的人,生活也可以是精彩的,是感人的。
(由衷感受,非鸡汤文)
有一集,张大民走在街上,绕着树欢快地笑着走着的时候,TMD我哭了。
我已经多年不看电视剧了,我完整看完的电视剧几乎没有,西游记也不例外。
此片除外。
生活电视剧拍到顶,就是让你把自己套入角色,左右你的情感。
我在看过电视剧之后,无意中读过同名的小说,不得不说,小说只是故事会的那种水准,但电视剧可以说是十年最佳,仅对我来说。
我承认,我看这部剧,时笑时哭。
奇怪的是,我哭的时候,多半剧中人物是在“幸福生活”着的时候。
就冲这个,我给五星。
导演,赞一个,虽然我从没听说过你。
把你心里的那点委屈,就着饭菜咽了吧。他是这么说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胡同里怎么那么烂
我記得他們屋裡有棵樹
很现实~
娶媳妇儿就应该娶毛莎莎内样儿的,心思活络有人情味儿,即便你是个窝囊废她也爱你
报意思,他贫嘴的每句话都让我无语😓,一部分是时代的局限性,一部分是我个人原因,这种人在我身边我会神经衰弱。
艺术的写实。小柯包办的音乐很棒!
张大民就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我特不喜欢这电视剧,可能烦男主,但是屋里有棵树印象深刻。
看过中篇小说的,这个拍的真不错,演员也都挺好。活的很幸福啊~
无聊
这部剧当然有其优点。但我认为,小人物也要有志气啊。这个需要突出出来。
和爸妈一起看的
狄仁杰也演过这个。。。
“只要你不找死 就憋不死你” “我觉得活着挺来劲儿的 不说别的 一天这3顿饭就越来劲儿”
当年可爱看啦,还记得儿子叫张树,哈哈
按喜剧表演的悲剧,高级。
想当初的霍短手多么的清纯啊
云芳一人顶五个子女 七分
小时候和大人一起看,天天看天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