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回家的路上用人人视频app看完了02年BBC制作的三集短剧:《轻舔丝绒/Tipping the Velvet》,改编得更有娱乐性,也增加了喜剧意味,情节更加紧凑,可以轻松观看。
看剧有点像具象化了小说,影像美则美矣,但个人觉得更受触动的反而是小说本身。
不过剧集有助于快速总结南希的情史,每部一个人,一点点地成长。
像小说那样,第一个爱人Kitty是最浓墨重彩的。
不过剧集里Kitty的呈现更像是一个没有想清楚并且内化恐同的小双,因此选择用直男结婚来逃避/背叛两人的爱情。
直男专门提到“需要penis”才算是fuck,也是非常典型的phallus-centric言论了。
第二部里南希短暂的男妓生涯被喜剧化呈现了,但她和Diana的被豢养关系很清晰,非常适合影像看。
这个部分是我觉得改编最合理的。
第三部和Florence的情节则显得比较仓促,重点在结局的修改:带她去见家人公开关系。
比起书中的主角多年主动不联系家人,这是一个更加美满的结局。
第一部 Kitty
第二部 Diana
第三部 Florence但最后回到现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Kitty、Diana、Florence怎么认识啊?!
😒
影描述绝对细腻,每段故事都有各自鲜明的氛围,初恋-- 失恋-- 沉沦-- 绝路-- 重生,能让观众跟着剧情起伏,亲临其镜的感受主人公的跌宕人生,一如既往的如‘指匠情挑’一样的残酷背叛,收尾也收得挺完善的,与其说是‘南茜的情史’不如说是南茜寻找自我的过程,最后她终于找到了,看多了,真的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男的了
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南茜的情史] 她十八岁,每晚来看她演出.遥远而无法捉摸的舞台上,她象是一个体面的绅士.唱着歌,拄着文明棍.在结束的时候,说一句rose,你是我心中的玫瑰.然后便是半开的红色玫瑰,飞跃舞台来到某个在座的女孩手里.有一晚,她将玫瑰赠于了她.那样美的初遇.[南茜的情史],其故事改编自英国女作家Sarah Waters的同名小说[Tipping the Velvet].那是十九世纪的英国,来自南方海岸小镇的Nancy Astley爱上了专扮男生巡回演出的女歌手Kitty Butler.她请她来后台,穿过两手三瓶的小丑,穿过排练的木偶戏,穿过楼梯和拉韧带的演员,她来见她的偶像.kitty抽烟,短发别在耳后,穿男式礼服,戴礼帽,会行绅士礼.她除下她的手套轻轻一吻.她的眼睛亮亮的注视着她的.来自牡蛎餐馆的小女孩nancy窘迫的别过头,我知道,我闻起来象一条青鱼.而她只是微笑,你闻起来象是美人鱼.那是她从未听过的赞美.一条美人鱼.也许这样美好的赞美结合着记忆会伴随着nancy一生,如果结局同样美好的话,就不会变成沉重的枷.而当时,我们谁都不希望.她来她家的餐馆吃饭,应酬着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弟弟后,躲在她的房间里抽烟.kitty说她接受了一份合同即将去伦敦的大剧院演出.她说,你该为我高兴.或许你与我同去.她的眼睛为什么一直那么明亮,那么让人无法释怀的明亮.nancy几乎是脱口而出,我要和你一起去伦敦.我不管他们同不同意,他们若是不同意把我锁在家里,我是爬窗户逃出去,我从窗口走到伦敦去.我爱你.总是会有这样的情节存在.在所有讲述关于爱情的电影里.温暖的家庭,母亲的可口饭菜,父亲的笑话,姐妹兄弟间的亲密,这一切放在情人的目光里,都变成最不屑的象随手就可丢弃的轻易.只是这样来对比着.一个是亲情.一个是爱情.而那就是你要的爱情?那是一个繁华大都市,连马奔跑的样子都很英国式.淑女们要戴着华丽的帽子着厚重的裙子,而她就这样义无返顾的跟着她来到了这里.大剧院里.nancy躲在幕后看kitty每一场演出,在结束的时候就为她接住礼帽,递去红色玫瑰,再看着那些玫瑰经过她们两个人的手后抛向观众席的另一个女孩.有的羞答答,有的接下后随手一摆继续与周遭人谈话.无人象她,将那支早已枯萎的玫瑰,一直,一直收藏在心底.我想她离我更近一些,近得就象我的皮肤一样.nancy在kitty应酬那些贵人时,一个人在房间里换上kitty的演出服,唱着她的表演歌曲,学着她的舞步,对着镜子亲吻意想中的人.意外被kitty发现,男装打扮的nancy简直就是英俊少年.也许是有伯乐,或者只是不放过有钱赚的可能.那个帮她们一起排练节目的男人,或多或少的是带着自己目的的吧.只是一切尚早,还在酝酿中.两人演出如预料中那么好.满堂彩顺应剧情的需要.一定要爬得高看得远才跌的更痛.我知道那会是一个高潮.而十八岁的nancy是如此放肆自己沉溺在这成功的欢乐中.与自己爱慕的人生活在一起已经很高兴,更何况同台演出,分享欢迎和掌声.任谁在此中,都会昏迷.庆功宴上,她们一如城中的淑女打扮,假发盘的发髻藏在帽子里,露一半的胸,喝葡萄酒,手拉手跳舞.与男人跳舞.轻佻的舞伴摸遍了nancy的身体.kitty忽然起身,她说我走,你走不走随你.nancy匆忙的如影随行.妒忌通常会带来更热烈的激情.争吵争吵吃醋责怪冷嘲热讽最后都结束在一个冲动的吻里.由激烈转为浓情.陌生的城市里,谁都渴望爱情.爱情也许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只是有分不开的拥抱和巧克力般甜蜜的嘴唇便是可以.终于肌肤之亲.白皙的女性胴体交缠在金褐色的被单下.她们结为一体,从此更象一个人.她们的表演大受欢迎,出门有人索要签名,舞台上的情歌更象是情人间互述的衷肠.她学她的模样那样象,剪短的头发,别在耳后,穿起男装似模似样,抽白色的卷纸的香烟.关上房门来,快乐的接吻.分享对方的身体.日后有多伤心,现在就有多快乐.nancy衣锦归乡,给家里每个人送去时髦的礼物.夜里她控制不了恋爱的喜悦,她以为可以象少女时一样,将所有心事都讲给姐姐听.被双性恋男友伤透心的姐姐怒斥同性恋是那么的恶心.你和我分开睡.那夜nancy抽着烟坐在窗口未眠,如果得不到亲人的祝福,宁愿不要你们.她连夜赶回伦敦,她想那里有些她的一切.她的爱情.她的爱人.她的事业.kitty.她叫着她的名推开她们的房间.kitty在床上.男人,那个一直帮她们排练,当初带她进剧院的男人束着裤子走过去,自然的搂着kitty肩膀.电影戛然而止.我还未来得及看清nancy错愕不信痛苦怀疑的脸部表情时,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南茜的情史]第一部就是这样.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你说永远爱我.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他搂着她的肩膀说,嗨nancy,我们不久要结婚了...镜头弥漫着刺目的红光,定格在他搂着她的肩膀上.nancy一路狂奔到街上.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你说永远爱我.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已经没有那必要.电影的第二部还在继续.我忽然觉得已没有那必要.我象是好好的行走着,忽然被雷击中,我起床找水喝,找酒喝,拿手机找人发短信,我上MSN想找人倾述.而我是要说些什么呢。
一开始便预料得到的结局.难道只是一句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的虚晃一枪的诺言就可以改变整部戏吗?也算得到过彼此.只是不长久罢了。
不能够长久的感情才能日后想起,恍惚觉得那是曾经遭遇过的爱情.谁和谁能永远在一起.忽然觉得看这样的片让自己心情低落.会让我产生想法的电影我拒绝看好久.偏偏今晚又遇见.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样甜美充满幻想的诺言,留在电影里就可以.真是叫人难以置信.你竟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是不是应该感谢没有网络的生活呢让我又重温了这部电影剧情和结局都很满意拍摄的角度和画面感也很美看完的感觉就像在大脑里种植了很多毒药 允吸脑浆 侵蚀到了第二天有很多虫子在爬 不得不把记忆生疼的绞坏如果能像电影一样执着的追求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还能做到吗那些我们憧憬美好青涩纯真无邪的爱都夭折了吗诶这部电影好看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是大家羡慕的方式如果拉拉都这样活着有结局是好还是坏请大家珍惜眼前的人吧
反思了一下其实这剧的剧情其实挺简单的,除了有很多华丽的porn以外... 但最吸引我的是Nan在无意中获得的自由,如果她没有在偶然间看见Kitty的表演从而去伦敦当上drag king, 她可能就会嫁人生子,过上一辈子安稳且一无所知的生活。
讽刺的是Kitty自己是个绝世大渣女,但我还是对她的脸有初恋滤镜...Adam All说他(皮下:afab/enby)一开始当上drag king时从这部剧获得过灵感,其实drag king并不是想当男人,而是在表演masculinity的过程中突破了gender role的束缚。
相比很多drag queen表演的原因就是“好玩”“好看”,很多drag king都认真思考过表演masculinity的意义,这也难怪,同样是drag大家只知道queen却很少知道king, 从某种意义上讲连drag也是生理性别男的世界。
天生性别为女的人,必然会对这个社会性别二元分化带来的桎梏有更多的思考,而剃寸头、脱束胸衣也可以说是这种思考引发的行动。
之所以从她(ta)们身上找灵感当然是因为本人已经拜托drag queen朋友帮我变身drag king! 不过也就是想想啦,目前连名字都还没想好蛤蛤蛤(p.s. 我最喜欢的drag kings: adam all, maxxx pleasure, hans schwanz
天堂,地狱,人间。
跌落,堕落,自愿性安全降落。
18岁到22岁。
音乐响起,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只等着别人送花的傻姑娘,她可以把自己的爱情之花送到值得的人的手上。
没见过世面的海边小镇牡蛎餐厅的小小女孩子。
不断发现自己,认清自己,也许曾经放弃过自己,但是最后还是觉醒,然后重新活回了自己。
女同的初恋,也同无数个初恋一样让人终生难忘,流连忘返。
木有写完
这同样是莎拉的作品,同样是BBC电视台的大制作,同样的三集超长制作,同样拥有很高的人气与好评,同《指匠情挑》相比,剧情上的冲突更强,起伏更大,发展也更出人意料,但是对人物内心的表达上,没有《指》那么准确到位,没有带来《指》那么强的冲击。
而且床戏太多,花样频繁,给人卖弄之嫌,看到后来都麻木了,冲淡了剧情。
可能这也和NACY混乱的内心与生活有关,原著的名字直翻过来就是“轻触天鹅绒”(喷血。。。。。。。。
)太暧昧,太引人遐想了,可能从此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调。
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多过《指匠情挑》,虽然也认为,它没有《指》拍得好。
不过我们喜欢什么本就不是因为它是最好的,只是因为它是最对我们心思的,最能打动我们的。
片子的第一集美得让人心碎,从来没看过一部能把“初恋”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暗恋”的心境把握得那么准确的电影。
南的每一个情绪都那么真实,生动,引人共鸣。
在家乡的小镇与凯蒂初遇,那个剪着短发,眼神明亮,活力四射的女生一下子就吸走了她全部的注意。
南痴痴地看着她,追着她,心心念念地盼望着凯蒂能注意到她,能将玫瑰花送到自己的手中。
凯蒂一个眼神扫过,南就心跳停止,头晕目眩。
她一个不经意的笑容就能让南痴痴神往,什么也听不见。
每天每天的等,每天每天的盼,每天不变的在包厢里看她将一支支的玫瑰抛到一个个不同的女孩怀里,收到玫瑰的女孩有的喜悦,有的不以为意,没有一个人像南那么渴望,那么激动,又,一次次地等来失望与痛苦。。。。。
当你发现自己情窦初开,喜欢(或者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是这样的感觉。
你那么地渴望她靠近。
怀着最忐忑,最喜悦的心情去偷偷地注视着她,虽然你的心在提醒你保持理智,你的眼睛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时刻追随,无法移开。
而这个人,大多数的时候,并不知道她成了你的一切。
她一无所知。
甚至,不会注意到你。
你只是一个陌生人,或者好一点,是同学,或是其他什么,不会更多了。
她不会知道你火一样的爱恋,也不会知道你痛苦到绝望的心跳。
她的眼神从你身上掠过,你的影像却没有进入她的内心,就那么一掠而过,云淡风轻,没有一丝痕迹。
爱情使人卑微,而暗恋,尤其如此!
某天演出结束时,凯蒂终于走向南的包厢,她微笑,亲吻手中的玫瑰,明亮的眼睛映出南慌乱而喜悦的脸,凯蒂递上玫瑰,南的灵魂倾刻间被彻底淹没,无论以后经历怎样的沧海巨变,这个人的身影始终牢牢占据着她的心,没有一刻消失。
在幕后的休息室里,南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凯蒂,当两个分别时凯蒂像个绅士一样执起南的手亲吻。
南羞怯地别过头去:“我知道,我闻起来像条鲱鱼。
”凯蒂展颜而笑:“你像条美人鱼!
”噢,再美丽的嘴唇也吐不出比这更迷人的情话了。
再大的力量也不能阻止南陷落了。
你心爱至深的人就站在你面前,她迷人眼睛盯着你,嘴角还挂着绚烂的微笑,你渴望了无数遍的玫瑰花就握在你手里,连同她的吻一起。。。。。。
众神之父啊!
连你也无法不动容吧???
我们都曾经历过这种梦想成真,或者说,只是靠近心中所爱的时刻。
一直小心的站在旁边,以为永远也只能如此了,可是因为在同一空间里,(我是说学校),某一天,她突然走过来跟你说话,哪怕只是最最普通的闲话天气,也足以让你心跳停止,语无伦次。
她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她的不经意的谈话对你来说,是多么的意义非凡,难以忘记。
事后的好几天还会回味,还会责怪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慌乱,那么差劲,没有多说几句精彩的话,让她印象更深,更愿意下次再找自己说话。
爱情面前啊,我们是多么迷茫,多么软弱,多么,渺小而没有力量!
当凯蒂询问南是否愿意跟自己去伦敦,南激动地大喊:“只要和你在一起让我干什么都行!
即使他们不同意我也要去,如果他们把我锁在屋子里,我就跳窗逃跑走路去伦敦!
我爱你胜过一切!!
”面对凯蒂感动又惊讶的眼神,南拿出一直珍藏的那朵玫瑰,“你在那么多人中选了我,是不是?
”天啊,我们都有过这样情难自控的时候。
面对我们所爱的人,无论如何压抑,那种不同于友情的爱恋,还是会时不时的冒出头来,喷发一下。
把我们,把对方,都不轻不重的吓上一跳。
不是诚心的,只是我们自己也没有办法。
爱情,它那么缥缈,让人无法捉摸,却强横霸道,不容人拒绝反抗。
故乡,亲人,温暖的屋子,母亲永远温暖的手,永远不吝于付出的关怀与疼爱,我们遇到爱情之前,最重要,最珍视的一切,在我们新鲜强大的爱情面前,立时土崩瓦解,退到世界之外。
无论母亲的爱有多么宽容,多么温暖,依然留不住我们奔向爱情有脚步。
是我们太过自私??
还是因为母爱太过安全,让我们永远不害怕失去???
南离开故乡,随着凯蒂来到伦敦,两人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同床共枕,看似一切的追求都已美好。
可是凯蒂却不知道南挣扎渴望的内心。
她爱她,却不敢开口。
只怕吓坏她。
也惊走了自己留在她身边守候的权力。
爱一个人,却不得不以“好朋友”的身份站在她身边,是一种悲哀。
可是我们几乎没有人,也打破这种平衡。
因为失去的,不止是爱情,还有这个人的友情。
“好朋友”固然不是个好身份,可如果连朋友也不是,我们又怎么去爱她?
怎么关怀她?
怎么能帮她处理身边的一切?
于是,只能沉默。
沉默地去爱。
沉默地去保护。
沉默地去看她在自己的路上欢笑。
这并不是爱情的伟大,只是,当你真的爱上一个人,而对方又只是把你当成朋友,这就是你唯一不会失去她的方法。
南也是这样沉默地爱着凯蒂。
陪着她演出,亲眼看她将一支支的玫瑰扔给台下不同的女孩子。
没有演出而凯蒂又要出去应酬的时候,南就一个人躲在更衣室里,抚摸心爱人的衣服,目光温柔,唇角挂笑,对着镜子亲吻自己,想象那是凯蒂的吻落下来。。。。。。
这样的煎熬,这样的辗转反侧,这样的绝望,我们都曾经历过。
她留下来的喝过水的杯子,她曾坐过的位置,她送的随手拿来的小礼物,她在你脸色苍白的时候,摸过你的头,安慰你。。。。。
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你不能拥有她时,安慰自己的良药。
只能如此。
因为我们不可能告诉她,我为你做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你是我朋友,而是因为我爱你。
有些话,说出去就是无法避免的伤害。
当确定对方不能属于你,我们只能用这种令人讨厌的方式去继续自己卑微的爱。
有时候,得不到,是令人痛苦的。
而这种痛苦虽然漫长无期,却远远及不上背叛带来的毁灭性冲击。
你可以不要接受,可以不要给我希望,怎么能够在我以为一切真的可以如此的时候,你却告诉我,:“I' m sorry。
”我爱你,这是我的事。
你可以不要接受。
拒绝,也比背叛来得仁慈。
如果你做不到,为什么要承诺???
为什么??
难道誓言不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吗?
当南带着心碎在伦敦街头流浪,她的脑子里只有一句话:“你说你爱我,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疯了。
为了这早就料到的结局,为了自己也曾和南一样的绝望与心碎!
为什么要承诺??
如果你做不到,为什么要承诺???
誓言,难道不应该是一辈子的吗????
之后的南茜就是被毁灭的,整整两个月不出房门一步,不梳洗,不吃饭,不说话,不起床,不做任何事。。。。
直到,看到凯蒂的婚讯,南彻底放弃了最后一丝幻想,走上街去,女扮男装去向那些喜欢漂亮男孩的斯文败类们卖身。
走马灯似的解开一个又一个男人的拉链。
她忘记了羞耻,也感觉不到堕落,心已经死去的人,还有什么可在乎的呢?
被富有的女爵士包养,充当玩物,每天宠物一样的被展示,争夺,都无所谓,麻木的灵魂,什么也感觉不到。
即使到了这样的时候,听到一句:“你像条美人鱼。。。。
”还是会崩溃;知道她的消息,还是会扔下恩主(真不愿意用这个词,可只有它才是准确的),狂奔五条街,去站在剧院的黑暗中看她的演出;在一个人的时候,会拿出怀表,数着秒针,轻声呼唤:“Kitty! kitty! Kitty!。。。。。。。。。
”对着屏幕,我泪如雨下。。。。。。。。。。。
总有人让你无法忘记。
无论这个人对你做了什么。
无论你多恨她。
还是压不住,内心强烈的爱。
第三集风格突变,完全搭不上。
可能导演想表达“生活无论怎么毁灭,都是可以重建”这样的主题。
然而这样的更改,使故事严重断层。
风格不符。
个人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
南茜最后把玫瑰扔给了佛罗化斯,可以理解。
她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从地狱里爬出来获得重生。
所以她不可能再选择凯蒂,无论有多爱。
佛罗伦斯能给她平静与安稳。
这是伤痕满身的南茜最需要的。
也是每一个受过生伤的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这是生活选择的结果。
不是爱情的。
平静生活的朝夕相处,互相扶持,的确足以磨平一切的风花雪月,这是生活的力量,是人性的软弱。
无可抵挡。
然而,爱情,它不应该死去。
也不会死去。
它开在我们曾在最最纯粹,最最美好的年龄。
它的光芒,永远存在。
比生活,更强大。
(虽然,无法永恒)。
这部电影跟之前看过的《Fingersmith》有些相像,大概因为改篇自同一个作者的小说,有同样的人演出,也同样被标签为英国电影。
一朵欲滴惑人的红色玫瑰,把藏匿在平淡蚝壳下,女人的美,仿佛诱惑众生的香水,璀璨地展现在满溢仰羡目光的舞台。
人们的目光,就像一盏盏的镁光灯,追捧着那对美丽女人的舞步。
当她把红色玫瑰递给她,意味着,她选择了她,也改变了她。
她带她走入伦敦的高雅糜烂,给予所有她想要的,包括爱。
她沉溺在自以为的幸福里而逐渐走失,离开了她熟悉的平凡,熟悉的生蚝味道;并以为,伦敦的一切就是她的所有。
却不想,自己竟会遭受背叛的痛。
她的初恋,以一种迅速晕开的丑陋及恍惚的错愕结束,夹着一丝,背叛的疼痛。
她结婚了,她也必须开始新生活了。
也许,她该感激她带给她的新视野,让自己有了独自生活的本钱。
脱离了让人称羡的舞台,她沦落成巷弄里卑微的娼妓。
一个人的时候,为了生活,谁会在乎胯下男人所配有的各式嘴脸(这很让我惊讶,原来当时还真有这样的工作)。
赚钱,突然变得轻易起来。
她以为,至少她还保有选择男人的权利与尊严。
直到,她遇上另一个视她为今生挚爱的女人。
她被捧成手心上的娃娃般,穿着华丽的服饰,好看帅气的脸孔只能对一个女人微笑。
雍容华贵的女人活在相互炫耀讽刺的上流社会里,每一次的聚会都为了诠释人们对占有与权力的追捧。
而她,成为了她其中一件橱窗展示品,展示她对傀儡的绝对拥有权。
伦敦的上流社会,以优雅高致包装,隐蔽潜藏在内的,阴暗腐烂。
她才发现,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需要付上的代价越大。
她想起从前温暖的家,那一幕家人对她招手道别的情景,出现的更频繁,却离开得更远。
她再也不是那个平凡的生蚝女孩,冲击着她的是所有人性的本质,竟是如此。
这次,换成她背叛她。
背叛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不难,她只是为了得到一点的,温暖与陪伴。
当她以为她的背叛换来女仆的友情是如何值得的时候,女仆却声也不响地离开了她,带走她所有的金钱。
接下来一大段都不是我喜欢的。
我以为,这部电影如此扭曲的铺陈,怎么安排一个美好的像雨后阳光般的结局呢。
大煞风景啊。
当第一个女人回来找她,要她作出选择,到在台上,她为着那朵红色玫瑰该抛给谁而犹豫之际;老实说我心里还是希望全心全意爱她的女人会得到那象征她的爱的花朵,而结果就如我所希望的,抛向台下的女人那刻,我又觉得这是一种破坏了。
故事的结局,两个人牵着手走回家的心型圈,在我眼中根本就是破坏了整个影片制造出来,属于悲难痛苦的美丽啊。
我始终觉得,女角是个哀伤而留下遗憾的角色。
一个缺憾的选择才能成就悲剧的美,也更具震撼力。
这部电影的结局,仿佛毁坏前面所有,最动人的悲伤。
也许为美满感到意足了,我却夹了些许,失望的余悸。
另外,我很喜欢英国电影,喜欢英式的幽默、英式的优雅。
不管是电影或者电视剧,心里的秤子始终觉得英国的影视素质一般都很好。
而这部,某程度的一些失望,并不影响我对英国电影的偏好。
相对于指匠情挑我更喜欢这部南希情史。
作者显然受狄更斯影响很深,从指匠情挑和这部都可以感受到。
他们对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下层社会的着迷几乎如出一辙,除了狄更斯似乎从来没有动过蕾丝边的心思这一点。
为此作者的构思也很棒。
一个外来妹,就是南希,为了自己心醉的爱人,舍弃家人来到伦敦。
开始看起来一切顺遂,到伦敦不久,完成了和爱人在一起的愿望,还无意中成了明星。
不久之后回了一次家回来发现凯蒂选择了一个男人。
看起来顺遂的道路开始倾斜。
离开凯蒂之后为了谋生,当上了站街男。
这很符合她的蕾丝边的本质,干起来得心应手。
自己感觉和在剧场演出差不多,谋生不再是难题,还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很是享受的工作。
和上次一样,开心也是暂时的。
很快,一个变态女人出现了,还是个富婆。
南希能满足富婆的所有需求,主要是身体上的。
当然这对她没有难度,她原本就是一个蕾丝边。
让她感到窒息的是自己像一个奴隶。
虽然装在金丝笼里,但是你是奴隶。
当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时,人的幸福感就会消失。
这一段可以说没什么幸福,还不如在街上接客。
富婆对也她满意:一个装在华丽男装里面的女孩身体,既是男生也是女生,她就喜欢追求这种变态的幸福感。
也是好景不长。
这种占有的关系很容易破碎。
南希需要自由,她成功勾引了富婆的一个侍女。
两人一拍即合,但很快就被发现,就被驱逐了。
两人到了救助站,狼狈不堪,正在安慰自己虽然失去了金屋,但至少得到了自由,得到了爱人。
第二天睁开眼睛,那个所谓的爱人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先令卷跑了。
又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
南希在这里展示了她超强的谋生本能。
她想起去找在伦敦唯一认识的人,就是离开凯蒂之后租房子给自己的房东。
很遗憾房东已经搬走,她想起她还认识一个当时住在对面叫弗洛伦斯的女孩。
打听到弗洛伦斯的地址,她直接找上门。
弗洛伦斯看到她一点不高兴,只同意她住一晚,第二天必须离开。
可她离开了没地方去。
得知和弗洛伦斯住在一起的不是她的先生而是她的哥哥,她决定赖在这里不走了。
怎样才能达到目的?
就是做一个一丝不苟的女佣,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主人回家摆上可口的饭菜。
这一招真的很灵,她终于可以有一个地方可以寄居了。
在这里她很快发现弗洛伦斯也是一个蕾丝边,两人瞬间成为恋人。
同时遇到以前的戏迷,得到回舞台的机会。
凯蒂得到消息也找来。
阴霾一旦散尽似乎就是阳关大道。
南希面临着选择,在弗洛伦斯和凯蒂之间。
她选择了驱逐过她的弗洛伦斯,而不是负心的凯蒂。
最后,凯蒂一个人离去。
南希一路走来,崎岖颠簸,最后柳暗花明,给人感觉很真实,特别是她展现出来的求生能力。
先站街,后当鸭子,做女佣,无一不让人感到励志,振奋,是一锅煲得很好的鸡汤。
南希的表演者很成功在男女形象之间转换,着男装有一种特有的中性的魅力:介于男人的潇洒和女人的妩媚之间,既有潇洒也有妩媚。
声音线也很特殊,有男人的浑厚,在女人中也少见,不知是否后期处理的结果。
唯一让人不舒服的是南希无论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一个蕾丝边等着她。
凯蒂,富婆,富婆的侍女,弗洛伦斯,好像这是一个蕾丝边的世界。
但别忘了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到处都是清规戒律。
了解到作者本身就是蕾丝边,我想,作者是用21世纪的眼光打量2百多年之前的社会,让那些人物一个个穿上维多利亚的服装,其实讲的是今天的故事。
1、能不折腾么BC!
突发奇想重看这部剧,完全是因为突然发现我家BC竟然出演啊!
我怎么当年一点印象都木有啊!
赶紧看了剧照回忆起来是女猪出场时的酱油BF啊!!
赶紧看了啊!!
尼玛啊BC你能有点节操么!!
你能不这么二么!!
你收起智商就不能演戏了么!!
导演你不带这样毁人的好么!!
幸好不说的话完全认不出来……要不我该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SH……2、牡蛎真的很讨厌这个喻象好么!!
一旦开启就带着海洋的腥味!!
3、女猪之所以不愿重看第二遍的原因各位看官知道么!
是女猪的声音!!
声音!!
一出场让我瞬间穿越初中时代,读英语课本的阿姨一模一样啊TAT,能不这么标准么亲
情节推动的拉拉童话音乐剧,人物塑造略微脸谱化,心理转换粗糙急迫,难于令人认真对待
我觉得这更侧重于舞台剧,太戏剧化,有些失真
虽然有点长但BBC从来不让我失望
也只有年轻才能义无反顾。
尤其喜欢第三段,Nancy的重生。花花世界流连久了,越发内心空虚,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的前行,才能内心安宁。相比而言,tipping the velvet没有fingersmith拍得细腻。果然EC是无法超越的!
090825纯情的少女被吸引,来到伦敦,以为自己拥有了幸福。可惜终究被骗,单纯的人生从此走向了堕落。浪迹街头被包养,那一段看得有点伤感。人生的轨迹,有时候不经意间就会被改写。好在,最后终于又回来了。美丽的女孩,单纯的爱情。终于,她们在一起了。女主…不太合我的审美。倒是佛罗伦斯,美
not half as nuanced/saucy as the book。拍得像一出童话剧,摄影浮夸,不断蒙太奇,像是无法直视原著大胆的描写,Keeley怎能那么像Selina?! Nan好像大小姐啊…要是能放手大胆拍,像《阿黛尔的生活》那么拍就好了。老爷就是来搞笑的XD
不是我说。。。。那个歌太不照调了。。。
有点荒诞的电影。。。女主超丑的~
请问这除了恋爱对象的性别还有其他区别么。。。
kitty老了点,长得也过于温柔甜美,骨子里还有妇人的庸碌,少了纯真清澈, 演T不够吸引。nan就不同了,正是清澈纯净,扮少年正当时。更厉害的是变男装之后整个人都精神自信起来,穿回女装也一样美,身材好,抽烟跷脚的样子美爆了~ flo就是那种伟大的女性,温暖包容。服装和帽子们都很美!BBC尺度惊人~
觉得一般. BBC还真挺liberal的! 尾声音乐的最后一句是,'It is human nature after all.' 当然故事主角是同性恋. 但觉得故事的主题是在于Nancy寻找自己,获得自由和真正的爱. 这个人生主题对任何人都适用,无关性取向.
轻舔丝绒 原来是如此暧昧之词
女主角不好看,第三部还行
引用:“一个CJ小姑娘被伪T勾引从而自己变成了一个帅T的伟大历史 ” NANCY刚开始是纯情LOLI,感情重大受挫后居然成长为总攻。男装比女装好看,英俊而有气势。 演技真好!BBC拉片很棒,但我还是喜欢《指匠情挑》多过喜欢此片,此片的名字如果直译……那是相当不CJ啊><
没原著细腻,没指匠情挑BBC拍的好看和细腻,这个太轻浮太跳跃
为什么看到拉拉总觉得走的是小清新路线~
7.7写女同的 我觉得这片子是诚实的 该避的避了 该现的显了 女主美丽动人 硬着嗓子便有了阳刚气息 一心一意为爱付出的傻瓜 Kitty是讨厌的 虽然是我喜欢的演员 但 大概是演得太好 她的所有我都讨厌当你好了 身边的所有都会顺利起来 想不到的会反转 反之亦然
7.5 前半部分是什么爽文!美女为爱变T,穿男装站街,都戳我性癖上了哈哈哈,牡蛎的意象挺绝的。后半部分沦为性奴,被抛弃,找到“真爱”,重回平庸,反而有点失望。怎么不回头呢,明明初恋深刻到难以忘怀。PS:姐姐们再好看一点就更好了。
女主角不好看,并且为什么剧里主要人物都是同,太狗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