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整体还是蛮有趣的。
这应该还是我第一次看导演松居大悟的作品,观感还可以,特别是主人公分手那一段的情节。
个人特别喜欢《稍微想起一些》这个片名,听说是男主池松壮亮取的,给个好评。
在时光流逝中,我们对于美好的执念和追求,不会因为岁月的冲刷而磨灭,反而会更加深刻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这些细节构成了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
在这个充满变幻的世界里,只有记忆是永恒的。
这种爱而不得的感觉,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
电影通过穿插时光倒流的方式,展现了两人相遇前的生活、他们相遇时的场景以及他们最终的结局。
不过我是反应比较慢的那类,一直到了第三段的时候才知道影片是采用倒叙的形式,单看前面两段还以为单纯是男主家里的时钟坏了hh。
在过去与现在的穿插中,观众得以见证他们回忆起过去的点滴,并体验到他们的爱情。
电影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拍摄手法,呈现出了一个温馨而真实的爱情故事。
回忆的片段让观众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但也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温暖,传递了关于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有的人因为时机不对错失良缘,有的人因为性格不合无法走到一起,有的人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放弃了自己的感情,最终他们都只能靠着那些稍微想起的记忆,来体验那份曾经的爱情。
我们都有过那些在某个时间段内非常重要的人和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和事都逐渐模糊了。
有些人可能会对此感到无奈和悲哀,但其实这也是生命的规律。
我们要学会接受时间的流逝,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当我们再次回忆起那些稍微想起的事情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美好,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残酷和无情。
这种思考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好地去爱和被爱。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稍纵即逝的想起只是无聊时的消遣,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些记忆才是他们的全部。
这些人曾经深爱着,拥有着美好的记忆和共同的梦想,但最终他们还是无法在一起,只能留下那些稍微想起的记忆。
但是,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并没有因为遗憾而停止前行。
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到心动和感动。
让我们不禁回忆起那些温馨、美好的瞬间。
人生虽然有无数的不确定性和遗憾,但是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它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电影《稍微想起一些》中,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但它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些稍纵即逝的记忆,那些深爱却无法在一起的人,都让我们感到了生命的深度和意义。
或许我们无法掌控命运,但我们可以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那些稍微想起的记忆,去追寻我们的梦想和美好。
爱情不仅仅是感性的情感,它也包含着理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虽然无法掌控命运,但可以珍惜当下、积极面对未来。
ps:出租车司机应该也是曾经我的理想职业之一了吧,不过又感觉女主好像特别辛苦的样子,白天晚上都在上班。
喜欢,乱写一点称不上是影评的东西。
1.从爱情故事的角度来看,《稍微想起一些》跟《花束般的恋爱》并没有很大区别,讲的都是男女主相遇-热恋-分离的感情悲剧,表达的都是爱而不得,有缘无分的遗憾。
虽然《稍微》用了倒叙的手法,但把电影倒过来捋一下就能感受到它跟《花束》的相像。
在《花束》里,男女主都是文艺爱好者,在大城市孤身一人。
他们因偶遇相识,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还有共同的高颜值)相恋。
随后两个人住在了一起,分享彼此的梦想,操持两个人的小家,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梦一般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随着现实困难的累积,两人的感情消磨殆尽,最终渐行渐远。
《稍微》男女主的感情也有着类似的套路:独居,偶遇,文艺的兴趣,同居,梦境般的热恋(《花束》里梦境是大烟囱,《稍微》的梦境在水族馆),现实的困难,以及最终渐行渐远的结局。
其实,同样的思路搬到《爱乐之城》那儿去也大差不差,它们都营造了一种“完美爱情”的短暂幻境,又用现实的石头将它击碎,以此来传达某种造化弄人,爱难长久,好事难全的唏嘘之情。
如果只看爱情的部分,应该说《稍微》比《花束》好,但说不上有什么大超越,毕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事情。
只是《稍微》的一对主角比《花束》里文艺过头、养眼过头的一对金童玉女要更像普通人了。
他们只是普通的“有才能”的舞者和出租车司机。
他们谈恋爱有时出糗,有时附和对方,吵起架来也牛头不对马嘴,跟真实的情况很像。
因此他们的感情也比《花束》更能让人共情一些。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部分不是爱情。
2.《稍微》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截取了男主角每年生日的那天,自2020年(疫情年)起,从后往前地讲述这个故事。
这趟“时间倒流”的旅途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导演关心的不仅仅男女主角感情的发展。
相反,他用了大量的镜头展现了作为故事背景的东京,以及那些生活在东京的人们的生活面貌。
女主角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2020年,她戴着口罩开车,路上人很少,行人也都戴着口罩。
生意不好,男司机们在路边抽烟、闲聊,女主只是独自抽烟,也不参与其中。
跟客人聊天,说的是“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有客人问女主“你幸福吗”,她不知如何回答。
这一年,女主角和男主角已经分开了。
同一天,男主从宿醉中醒来,他剪掉了蓄了很久,有艺术家气质的长发。
他在剧场二楼为舞台上的舞者打光。
剧院里观众隔位落座,空出来的位置摆着纸板制作的假人。
演出结束后,男主角来到空荡荡的舞台上独自起舞。
时间向前一年年倒推,(就让我们跳过中间的环节)回到他们相识之初。
女主在满座的观众席上观看演出,男主在台上跳舞。
那时二人似乎还是学生,男主角还是一位有天赋和热情的舞者,第一次为话剧编舞。
虽然被女主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但他并不沮丧。
二人喝着啤酒走在橙色路灯照亮的街头,路边有人抱着吉他演奏。
那是哪一年?
2014?
2016?
世界上还没有口罩,暖光照亮的小路看起来多么安全,让人感到幸福。
女主忽然旋转起来,他们笨拙地跳舞。
哎,怎么又变成《爱乐之城》了?
后来他们像偶像剧一般磕磕碰碰但又甜甜蜜蜜地恋爱了,他们在水族馆第一次拥抱,后来又偷偷去闭馆的水族馆约会,就像”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一场美丽的梦境。
你看,随着时间倒退,一切都在变好,过去美得像梦。
这不正说明现实中的一切事实上越来越糟糕了吗?
最美好的那个生日,男主角说“明年生日我就向你求婚”。
可是第二年的生日,男主角的脚踝受伤了,医生告诉他“你再也不能跳舞”。
那一天,女主角开着车去逮他,因为他已经躲了很久了。
在车上他们吵了一架,女人说“无论你变成什么样我都爱你”,男人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
男人说“你不明白吗?
我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再也不能跳舞,是不是要趁早转行”,女人说“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
你只在乎你自己”。
无法沟通,男人被赶下了车,走之前女主把蛋糕塞到他手上。
男主在外头坐到深夜,这是多么平凡的一个夜晚。
高中生、老头、妈妈和孩子——普通的人们走过他。
疫情还没有来,每个人都面带笑容。
但是这已经不属于男主。
他打开蛋糕盒,看到巧克力卡片上写着”照生,加油”。
加了油,又能去哪里?
已经没有目的地了。
3.梦想,是男女主恋情的主题。
男主向着舞蹈梦前进的同时,女主也心怀一个逝去的梦想。
她是电影爱好者,以前还在社团演过话剧,但已经很久不演了。
她爱看的电影里有那样的台词:乘客问薇诺娜瑞德扮演的出租车司机,“你想成为电影明星吗?
”薇诺娜瑞德拒绝了,她说“我要做一名机械师”,“我对人生有清晰的规划”。
但女主角与她完全相反,她之所以坐出租车司机,是因为她想要旅行,却不知道去哪里,而乘客总会告诉她目的地。
(写到这儿想起一次打车时跟司机聊天,他说:找不到工作的话,怎么也不要做司机。
做别的工作,服务员可能变成店长,去流水线久了可能当个小组长,但是司机这个工作,一辈子都是司机。
)也许对于女主角来说,自己的梦境早已破灭了,看电影只是在幻想中逃避现实。
她选择了一份普通的工作,过不会改变的生活,就像每个生活在东京的人一样。
可是恋爱时,男主角却总是认真地对她说“你可以成为电影明星”,女主即兴演起各种角色,背诵台词,二人在出租车上哈哈大笑。
对女主来说,男主是唯一理解她、欣赏她内心真实愿望的人。
尽管那个梦不可能实现,她不会去做电影明星,她只是一个在东京游荡的出租车司机。
她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机场,更远的地方就不想去了,“因为回程的路太远”。
都市像一座自由的迷宫,把她困在这里。
可是男主角的心中有真正的梦,他对舞蹈的热爱短暂地点亮了女主已经消逝了的梦境,或者说他把自己的梦分给了女主一半。
女主会去主动追求男主,也是因为酒吧老板对她说了“爱情一定要坚持,爱情是出路,爱是不求回报的”之类的话,老板言之凿凿,就像《小魔女学园》里的那句“相信的心就是你的魔法”。
于是女主角主动出击,拿下了男主。
应该坚持,毕竟那时的未来是多么值得期许呀。
明年他们会结婚,还可以生个孩子,未来一定会更好。
就连东京那些高楼的灯光,也可以当作遥远的星光。
然而,就像世界的梦境被疫情打破了一样,男主角的舞蹈梦想也被伤病打破了。
人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现在,还有曾经触手可及的未来。
忽然间,男主角的处境就跟女主角一样了,目的地不见了,他的梦消逝了。
于是,他们那种梦一般美好的感情也随之结束。
导演没有过多解释这两件事的联系,但不难理解:男女主感情的基础不是现实而是梦想,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女主欣赏男主的梦,男主唤醒女主的梦。
他们在梦里相恋,所以才能让冷冰冰的都市,变成一个足以承载梦境的大剧场。
这样两个人,怎么可能去过一种希望被剥夺的生活?
4.分开以后,梦的幕布就撤走了。
再也没有美好的许诺,都市变成了没有未来的地方。
只剩下不断重复的孤独,还有些许荒谬。
他们原先住的房子已经换了租客,那是另一对甜蜜的恋人。
男主夜夜宿醉,第二天来上班时跟同事说自己是去了通宵party。
女主每天跟乘客说不上几句话,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有一天她参加愚蠢的联谊,逃出来后遇到了另一个在门口抽烟的傻男人。
她问男人借了火,后来他们又上了床。
半夜,她迷迷糊糊地醒了,又点着了打火机,一种微弱的火光。
睡眼惺忪的男人醒了,他说:我会让你幸福的,我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
快回床上来吧。
于是她跟这个人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孩子。
男主角生日那天,他们差点相遇。
女主角看到他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跳舞,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那天跳的。
但是女主角没有去见他。
她买了一个蛋糕,但是也没有吃。
在最后一个镜头里,男主角背对观众,他彻夜未眠,默默看着窗外的朝阳升起。
这是新的一天,又像是同一天在不停重复。
在某些时刻,曾经美好的记忆,稍微想起一些。
他生日的这一天,她还是买了蛋糕。
他生日的这一天,还是吃了蛋糕。
只是并不是她买的蛋糕,朋友们吵吵闹闹做好的草莓蛋糕,非要喂他吃一口,他一脸嫌弃,还是笑着吃了好大一口。
而她想了想,还是没吃那个蛋糕,放到明天早上也是一样,她浅浅笑着,这么说。
怎么会一样呢,明天就不是他的生日了,这个蛋糕就不能算是为了他而买的了。
但结果还是一样,他的生日并没有忘掉,这样的避嫌多少有些刻意。
分手的理由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狗血剧情。
他是舞者,跳了一辈子的舞,脚受伤了,医生说也许永远都无法回到舞台。
他因此消失了两周,音信全无。
她去舞蹈工作室门口等,买了蛋糕,想要接他回家一起过生日,却被他拒绝沟通的态度伤害。
女孩那个时刻的委屈,我非常明白。
为什么不跟我说呢,也许并没有答案,但是我们是恋人,是分享一切的朋友,理应一同面对生活里的问题,并不能因为未来悬而未决,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
然而转念一想,我也是和男孩一样的人,如果这件事情自己没有想清楚,就无法跟别人聊。
在这样的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来自己就无法抉择,还要被最亲近的人不断追问答案,是谁都会想逃走。
不论站在哪个的角度,都感同身受。
某一年的生日,两个人一起看电影,说起世界上为什么有很多种语言。
他说即便说着同一种语言,就真的能顺利地沟通吗。
我想,她是相信沟通和语言力量的人,而他是相信实际行动的人,归根结底就是这样的差异。
语言的力量不能否认,有些事情说了很多次,就会真的相信,人类就是这样的生物。
我虽然总是喜欢虚构作品里的傲娇人物,但想来也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活动都由导演和作者详细描述了。
实际生活中,猜中别人的心思太难了,要怎么样才能确认彼此的心情呢,只有直球选手才能赢得世界啊。
两人分手之后,在酒馆门外抽烟的奇怪男人,说我会每天给你发line哦,她只是尴尬地笑笑,两人开完房,她起来抽烟,男人半梦半醒间说,我会对你后半辈子负责的。
能做到吗?
谁都不知道,但男人说了,她才有相信的理由。
可是还是想起来了,刚刚认识的时候,两个人在夜晚的街道,喝着啤酒跳起莫名其妙的舞。
生日的时候吃草莓蛋糕,一起窝在沙发上,看贾木许的电影。
偷偷潜入关门的海洋馆,她笑得像个小孩子,说想吃生鱼片,他笑得一塌糊涂,说可别在鱼面前这么说。
稍微想起来一点,那么、那么喜欢的心情。
盛夏里面,可以放心说着不着调的话,出门都是雀跃地跳着,甜到眉眼里都是快乐的恋爱,只是稍微想起来一点。
如果这么轻描淡写地说,说了很多遍以后,大概就能说服自己,都忘记了,那些超级喜欢的心情。
好好地长大成人了的一个条件,大概就是遗忘。
遗忘实际上是大脑的防御机制,是试图保护脆弱人类心灵的尝试。
那些想念,像是夏日的最后一最后一抹夕阳,美丽又转瞬即逝。
她凝望着地平线,只是稍微想起来一点,又或者是只允许自己想起来一点。
日式小清新纯爱片就像集体约好了有自己的时间流动规律一样,它们从来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部电影放在2000年开始的任何一个年份上映都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这类纯爱电影也有它们无比独特的魅力,就是总能把一些没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排得扣人心弦。
<稍微想起一些>就是这样,通过倒序的手法,从两个人分手后讲起,每一段剧情都往前倒推一年,让这段已然死亡的爱情,逆向地经历完冷静、争吵、争端、平淡、热恋、暧昧、初遇的过程。
就像片名一样,在一段感情结束以后慢慢回溯,每一次回忆也只是稍微想起一些,但就是在回忆碎片的拼贴过程中,已经失去的会重新鲜活一次。
这个叙述手法无比简单,但却有着很强大的情感势能。
并且这种势能是可以很轻易地将观众一步步击溃的。
就像
同时影片也穿插了一些配角和支线故事,它们都展现出沧海桑田的切面,随着时间回溯,看着枯萎的一切逐渐焕发生机,在色调渐暖的画面中反而透出了一种残忍的冰冷。
这或许就是日本文化里所谓的“物哀美学”吧。
刚看完一部日本电影,叫做《稍微想起一些》,挺巧的,今天是7月26日,电影里,男主角的生日便是7月26日,而电影所讲述的所有内容,都是发生在每一年的7月26日,从2015年到2021年,一共7年时间,电影以倒叙的方式,回顾了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2021年7月26日,佐伯照生迎来了34岁生日,像往常一样,起床为花草浇水,给猫换水换粮,然后去上班,身为灯光师的他,在一家剧院工作,每天控制着舞台的灯光,为那些翩翩起舞的舞者们当配角,佐伯照生曾也是一名舞者,因为意外摔坏了腿,从此与舞台绝缘。
佐伯照生依然渴望舞台,热爱跳舞,这天,剧场所有人都离开以后,佐伯照生独自来到舞台,脱下鞋袜,自顾自跳起了舞。
另一个视角下,身为的士司机的女主角野原叶,载着乘客在疫情下的东京街头行驶,聊着疫情下人们的艰难生活,途中,乘客想要上厕所,野原叶随着乘客也下了车,来到了剧院,听到舞蹈的脚步声,她走到剧院的侧门,看到了曾经的恋人佐伯照生。
记忆在那一刻打开,关于过去,稍微想起了一些。
电影以这个时间点,往回回溯,故事的主线是男女主角的爱情发展线,看完整个片子,我们大概能够得到这样一条简单的故事线,2015年,野原叶应朋友邀约,去看了一场舞台剧,认识了当时的舞蹈演员佐伯照生,他们很合拍,有好多话讲,他们在夜晚逼仄的地下街道里,聊到兴起处,翩翩起舞。
2016年,两人的关系进入到暧昧时期,在佐伯照生兼职的海洋馆,两人拥抱在一起,回程的的士上,佐伯照生向野原叶表白,确定关系,好心的的士司机甚至特意下车,为两人营造私人空间。
2017年,是两人热恋的一年,他们窝在一起看贾木许的电影《地球一夜》,甜腻腻的蛋糕好似两人的爱情。
2018年,两人分手,2019年,2020年,两人在各自的生活里行进,野原叶认识了新的人,照生接受了不能再跳舞的事实,成为一名灯光师。
2015年,野原叶与佐伯照生初相识的舞蹈
恋爱后,野原叶为佐伯照生过生日
野原叶与佐伯照生在故事主线以外,经由电影的倒叙手法,在细节前后关联上,也对不少配角人物做了一些物是人非的变化描写,酒吧摇滚歌手公司快要倒闭,努力的小舞蹈演员成为舞台主角,新婚的夫妻后来离了婚,恩爱的中年夫妻生死相隔,有些相互影响的习惯被保留下来,有的爱慢慢隐没在时光里,有些朋友逐渐形同陌路,有些梦想终归一场空,有些人终于只是被稍微想起。
这几年,类似这种“爱而不得”的电影,日本还蛮盛产的,我看过的就有《剧场》、《花束般的恋爱》、《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与本片同一个女主)等,从内容上而言,它们总有些相似,无非是有关爱情的起承转合,以及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的遗憾,这部《稍微想起一些》,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部《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版本的《花束般的恋爱》,和前者一样,故事讲述的结构都是倒叙,以不断回溯的方式串联而成,而故事内容上,则和后者更趋同,从乍见之欢到你侬我侬,从渐行渐远到偶遇怀想。
不同的是,显然,这部《稍微想起一些》更淡然,,如同片名所说的:关于那些过去的美好记忆,恋爱日常,只是稍微想起了一些,没有沉陷其中,也没有热烈或痛之类的东西,毕竟时间一直在往前走嘛。
我还蛮喜欢这部片子,在讲述类似故事上,日本电影总是拿捏得无比准确,有关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微妙情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那些电影总是看似平铺直叙,松散缓慢,但总能够以几场关键戏份,勾连起许多,让人恍然大悟,随之给观众以沉痛一击,要么让人不断回想。
2021年,野原叶偶遇佐伯照生,想象两人共舞在电影《稍微想起一些》的最后,野原叶与佐伯照生初遇时的共舞,一瞬演变成了7年后的一场脑海里的回想,野原叶站在黑暗里,看着舞台上独自舞蹈的照生君,想象着两人翩翩起舞,这一幕流露出来的遗憾好像《爱乐之城》啊。
但偶遇终归也只是一场偶遇,两人甚至没有正式碰面,互道一声“好久不见”。
只是回家的野原叶买了一个蛋糕,她说:突然就想吃蛋糕了。
照生回家时已近凌晨,面对着窗台,他久久伫立,窗外是一片渐变的朝阳,美得不像话。
那些记忆里重要的、亲密的人,有些总是难免曲终人散成为熟悉的陌生人,随时间过去,那些记忆也不再汹涌澎湃,不再执迷或悔恨当初,一切都是淡淡的。
而在一些时刻下,却总会稍微想起,不受控制般稍微想起。
于7/26 23点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TNuHhptOakIXEeTIwSejQ
题图:《稍微想起一些》剧照你还可以:瀑布,最终会消失我们终将成为普通的大人
两个人连接的点都很妙。
先是女主的职业——用《地球之夜》这部电影链接男主,再是男主曾经的职业舞者——连接恰好进场看舞的女主,接着是男主现在的职业打光师——乐队的舞台连接了正在欣赏表演的女主,一切虽然刻意,男女主绝佳的演技却又让人觉得顺其自然。
女主是司机,夜雨中载客行驶,镜头一转,男主看着《地球之夜》的电影,借电影人物之口道出女主的想法。
另一个场景:在狭窄的巷子里相遇,女主滚轮打火机一时无法点火,只好借用他人的打火机。
(难怪没有这样的经历,以后不用防风的打火机了)看到后面,先前的这些完全被颠覆了,原以为是一个普通的恋爱分手故事,导演却拍得如此回环往复。
《地球之夜》拍的是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区的故事,而这部电影则是七年的同一天发生的故事。
最开始的节点是男主家门口的时钟,这也提醒我们这故事是倒叙,整洁或是凌乱的场景,都让观众对男主的状态一目了然。
即使已经足够了解,却依旧会被所有的细节打动,就像他们的爱情虽然平淡却依旧让人泪流满面。
为什么分手的点:小孩的加油。
女主这么乐观开朗的人好像从来没有得到男主的加油,女主在这段恋情中一直都是那个主动的人,一直是那个为男主打气的人,女主问店主“爱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存在吗”,但就像店主说的那样“爱不是有意识地要去做某件事情,毕竟也不是为了得到感谢或者回报才去爱对方,爱这条路走不通的话,不如及时退出,因为大家也并非都那么坚强”,即使女主想要和男主一起面对,想要变成相互依赖的存在,但男主则更想独立面对所有。
低头看到了路边的homeless。
男主下车之后先是看到了在排舞的朋友们,然后就看到了一群在路边吃东西的homeless,这个时候他心里想的大概是自己的生存问题,一方面要面对放弃梦想的困境,另一方面还有未来的困境,而他又是一个想要独自承担所有的人。
语言、舞蹈与交流障碍的关系最开始女主和店主在聊天时,女主表达自己不知道男主在想什么的苦恼时,店主说过“那些将人紧密连接起来的感觉、想法如果用语言转换的话一下就会变味”。
朋友的想法是通过舞蹈打破交流障碍,达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但是女主则是想用同一种语言消除交流障碍,认为只有说出来才能传达彼此的想法。
电影中男主大部分都是沉默的,就连告白时也是少言寡语,甚至到不知道说什么时干脆选择了沉默,但不管是刚认识还是相爱还是分手后,舞蹈都是他们感情发展的媒介。
结尾部分真的让人意犹未尽,刚认识的两个人在夜晚一起喝啤酒一起跳舞,分手后在那一天却只能望着天空想念彼此,第一次过了零点之后出现的朝霞,也意味着女主与男主终于走出了这一天,她们不再被围困在这段爱情中。
最近听说这部片子艺联引进了,一直想去大银幕看一次,之前下的资源画质不是很好,今天终于得以重温。
附近的几家影院0点05分的场次都排了灌篮高手,点进去发现一半以上的票都卖光了,明天是北影节开始展映的日子,要早起,想着要不改天趁着电影节间隙抽空看了,发现明天开始全北京都没有友好的场次了,都是偏僻的影院,就狠心打了个车去离家10公里外的一家影院,算是搭上了末班车。
来回车费是电影票的三倍。
最近连着去影院看了三部日影,票价比商业片便宜不少,《犬王》《名侦探柯南》,感觉都值回了票价。
出发前我还是犹豫了一番,要不别看了,去年7月份看的,还不到一年,而且我也清楚电影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也依旧清晰地记得伊藤沙莉一边开着出租车一边叼着烟学《地球之夜》里那个想当机械师不想被星探挖去当演员的司机。
平日里总说自己记性不好了,很多事都没了印象无关紧要,但是当灯光暗下来,电影里的霓虹灯亮起,车水马龙的景象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那个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日子,虽然看完并没有多大的共情,但此后的几周几个月一直对这部片子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过去几年已经看了不少这种类型的,看完当天可能就忘记了,但其余味和后劲数周数月后才得以回甘。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今晚花了三倍票价的车费去重温了他。
好像自己很久以前也有这么一个喜欢傻笑的恋人,相貌平平,工作普通,但一开始的相遇也是那么巧合那么顺其自然,就像是居酒屋前漆黑的巷子里借陌生人的一支火,就像是看了一场舞台剧然后背地里吐槽舞蹈的编排有多差。
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为啥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呢,哦,原来是银幕上的人物变大了,声音也变立体了,整个人都被包裹了,记忆星星点点慢慢开枝散叶,渐渐地,你也成了银幕里的主人公,好像他经历的故事就是你经历的,这种同频共振的体验貌似比自己主动调取回忆来得更便捷。
回到房间,正好也是0点07分,又想起他们街头巷尾挑起的舞蹈,街头艺人弹着吉他为他们伴奏,又到了吃蛋糕的日子,出租车停在了那个旧日的剧场,似曾相识的乐队主唱说,我们好像在哪见过,是啊,你面前的这个人不再坐上那辆出租车和她一起回家,不再跟公园里等候爱人的大叔道一声早安,不再打表计时2240元,不再去水族馆认识鱼的种类,不再在街头的转角处跟神龛作揖,不再一起看《地球之夜》讨论字幕还是配音哪个更好......等到结尾的晨曦泛起之时,又想起了《夜空最大密度的蓝色》,想起了《你的鸟儿会唱歌》,《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想起了很多电影,但是无法想起散落在记忆里的那些人,没有清晰的脸庞和名字,此刻我记性又变差了,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但理智地想了想前34年的人生好像也没有需要铭记的东西,影片里池松壮亮的家一点一点变空旷,而我回到家东西堆积如山,难怪电影情节要倒着放呢。
《花束般的恋爱》里因为太多的共好使得分手令人格外惋惜,而《稍微想起一些》这种无疾而终才是常态吧,就像昨晚看的三人行,我们终究是时间的过客,平日里稍微想起一些,但是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当银幕的光影亮起,又会想起很多,电影真是时间的菜肴,让那些狗血的青春和食之无味的光阴变得动人。
2015,初遇;2016,表白;2017,热恋;2018,分手;2019,换工作;2020,按部就班生活;2021交错重遇。
只拍每一年的7.26,但是时间是倒叙的。
2015年商店街转角他抱起她旋转,想象交错到2021年散场后在台上独自舞蹈的他,她最终只是悄然离开。
7.27的太阳升起来,他们已经各自有自己的生活。
配角好似比主角更有趣,三次遇到的乐队主唱(他和他们的际遇都变了),等在长椅的大叔(倒叙着看他的故事反而HE了),酒吧老板(gay?
国村隼?
),学妹(成为主舞以后际遇也变了),2015还住在后来男主房子里的人2018离婚了在女主车上烂醉。
还有痞气的成田凌(一出场男主气息太重了喂)。
男主从dancer成了灯光师,女主一直是出租车司机,遇到各种各样的乘客。
文艺青年果然都看贾木许,《地球之夜》强势入驻。
那海洋馆场景也太恋爱片famous了,围观的白熊好搞笑。
之前被《冰淇淋和雨声》看伤本来说再也不看松居大悟了绕道,结果还是看了。
虽然看完也不算改观吧。
沙莉跟森山未来演了一次倒叙日式文艺片,又跟池松壮亮演了一次倒叙日式文艺片……有什么不一样吗?
p.s. 男主工作的地方一直是伊东男神设计的 座 高円寺 诶
爱新觉罗金大爷住院了。
突发心梗,被一位加塞儿大妈气的。
好消息是,金大爷心梗的地方,离北医三院只有795米。
坏消息是,那位加塞儿大妈,并不知道自己全责。
120来了,110没来。
金大爷只能在病床上向金大妈需求正义的审判。
结果呢?
金大妈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无视金大爷为天下伸张正义的牺牲,和倾诉。
只记住一件特别特别重要的事儿,牛街洪记小吃店,收现金!
加塞儿大妈,怎么加的塞儿呢?
用现金。
她向窗口扔进去一张10块钱钞票,大声喊:来袋豆汁!
然后,小声嘀咕了一句:不好意思,加个塞儿。
同时,得意地笑着,扫了一眼排在第二位的金大爷。
她这一眼,把金大爷看火了!
可惜,没等金大爷怒斥她无耻,售货员已经把豆汁甩出窗口,交易完成了。
仅仅5秒钟!
无耻大妈,胜利了。
金大爷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堵在心口里,怎么也张不开口跟售货员说:我要两个肉包子、两个炸糕、两个糖耳朵。
就这么憋屈着,缓缓地坐倒在地上,梗了。
备注:老梅是个穿越者,他来自1000年后。
他每天穿越1次,他每次穿越10分钟。
《找乐》是他的穿越记录:1000年后,人类向科技要正义。
惩罚一个人无耻非常容易,脑电波鄙视她就行,她的AI立马就会瘫痪,俗称:脑暴。
脑暴她的人越多,AI瘫痪的时间越长。
而离开AI,人类就是个废电池。
爱新觉罗金大爷心梗的第二天,老梅穿越到了哪位加塞儿大妈身上。
加塞儿大妈正在知乎答题:《稍微想起一些》里的渣男照生,腿是怎么摔断的?
谢邀,亲,照生不是渣男,照生是情种。
亲,还记得吗?
照生摔断腿的前一年,他生日的时候,他已经说了啊,明年生日就求婚的。
小叶子,多开心啊。
亲,照生为了履行这个约定,拼命练舞,拼命练舞,拼命练舞,想当网红想升职加薪想给小叶子买房才出的意外啊。
亲,照生不是为了不求婚故意摔断腿的,绝对不是。
亲,照生太爱小叶子了,跳舞的时候分心了,在想怎么求婚呢,先跪后掏钻戒呢?
还是先掏钻戒再跪,所以摔断了腿。
亲,如果照生是你说的那种无耻的渣男,他摔断了腿肯定会求婚的,求婚之后分手的压力就全在小叶子身上了啊,求婚之后就可以赖在小叶子车上躺平了啊。
亲,要相信爱情,爱情能让你返老还童,这才是导演松居大悟的本意啊。
......老梅,大笑:哲学老师果然说的没错,无耻的人,不一定无趣。
影片中有一个男主打光的情节。
是男主打光过程中有一下,随着歌曲愈发悲伤,他沉浸其中,手中的灯光慢慢下移,光从主唱的脸慢慢垂到他手中的吉他上。
总台呵止他,骂他蠢驴,但是主唱事后却说打得很棒。
为什么主唱说这里打光很棒?
我突然想到一个解释,是因为这首歌不是什么女团在用最青春靓丽的脸蛋和歌声给宅男们注入满满元气,而是人隐于音乐背后,用阴影遮蔽哭泣的脸庞,大哭一场也好,emo一整天也罢。
装满泪水的瓶子啊,只有倒光了才能重新装进新的笑泪。
忙得昏天黑地的最近抽出时间去看了个电影,可能是太累了,所以还是小睡了一下。其实我不太能被日本爱情电影中大量的固定镜头所营造的“静止叙事”的氛围给打动,我承认影像的浪漫性,却常常不能共情。回来路上跟老李猛刷短评,感觉大家的评论比电影本身精彩多了,电影院真的是安放记忆的场所,一个人的故事和一群人故事的碰撞。而且导演有意地在削弱“主角”的身份,他们不在舞台的灯光里,更多时候隐没在街景的黑暗处,“无差别的配角”似乎更贴切,随着时间回溯才用爱渐渐打亮两个人的周遭世界,希望大家都找到那个可以跟你一起在大街上“脑干缺失”般发疯的对象。
同样是碎片,贾木许拍的好看太多啊…
男主真的生动具象化了河童这个词。女主的嗓子真的不需要去看看医生吗?除此之外,只有片尾曲还算好听。
4。我觉得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名字起的好,看完稍微想起一些,但也就稍微想起一些。
原来没有背景音乐的现实生活和日常对话如此枯燥尴尬,但爱情降临时,一切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于是我们情不自禁的笑了出来。在未来某个时刻,我们可能稍微想起一些片段,会轻叹一声,也仅此而已了。
非常喜欢伊藤沙莉。以“那年今日”倒叙形式感叹的主角感情关系自不必说,配角长椅男人和酒吧老板的线因为倒叙也变得很奇妙。影片开头反映了疫情时代人的状态(后面就开始倒叙了)。编导一体的作品很个人化。想到,近两年日本男性反思电影真是集体爆发 。内地……却还是陈思诚,唉。(资料馆)connection movie: 花束般的恋爱、地球之夜。
片名真好,真的就是稍微想起一些。一些散落在记忆中的,偶尔会想起来的关于过去的碎片。有一些、没一些,嗯,稍微想起一些。
喜欢这部的点在于,对比花束,它更好地营造了情侣,或者说互相吸引的人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融洽的氛围,而不是用书、电影、音乐这种更为外在的可能会变为标签的东西去表现合拍。当然这也可能是得益于两位映画スター的演绎hhhh
烦了
和自怜、小资情调溢出的《花束》比起来,像是一扎深夜居酒屋的冰啤,微苦却真实。在这里,恋爱激情的消退乃至落幕,或都无需多么庄重的理由, 它更像是给尘埃落定后的自我重审,找回在情感中的自我心灵史而非实际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因此我们才能从舞蹈生涯中断的男主,和落伍于时代的女主身上,体察到一种深陷往事粘连的落寞和无力感,与新冠大流行撕开的人际裂缝相衬托,构成了个体愈渐原子化的缩影(以永濑正敏串起的贾木许宇宙)。庆幸的是,关于爱的微小证据和标注,并不会被埋没于时间的进程,而是充盈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水族馆,出租车,剧场……对这些流动空间敏锐的注视,也是影片日影味最足,也最让人倍感亲切和动容的地方。
时间线有点意思,但是故事就很一般。日本电影的通病,重形式,轻情节。当然电影最令人一项深刻的就是口罩了。希望YQ早点过去呢,这样的口水话听着真让人厌烦。那些日子滚得越远越好。
看到很多拿这一部跟《花束般的恋爱》作对比,看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带入了这个比较选项,结果有对比有伤害,个人觉得远不如《花束般的恋爱》,一是呈现的节奏难以入戏;二是男女主没啥CP感
强烈无感
直井怜崔珉豪搭伙过日子
昨晚没睡好,今天中午去看这部电影,越看越困,趁机睡了一会……
这几天看日本导演的作品,总觉得日本人还是哪里人,揭去文化标签,撕掉外面那层语言的包装纸,大家想要的都是一样的东西。都孤独、受伤、然后错过,却就是很难不爱某一类人。靠近、倾诉,反反复复不得不失去,所以有了电影。
雖然講同一個故事但池松跟沙莉打不過蘇打跟村花卡司下的〈花束〉,而且很多地方都跟花束撞景救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又是打開了三次才看完)非線性半倒敘半插敘描述戀愛五六年,熱烈戀愛伴隨溫溫和和不痛不癢的日常,不存在前進不存在退後,看到某些東西會想起已經分了手的戀人,回憶起來刺痛不劇烈卻苦澀又無奈,只有你知道愛過對方可惜感情流逝就是用保鮮膜固定碎片後假裝無事發生繼續武裝自己回到生活之中
不如《花束般的恋爱》好看。叙事节奏不行,剧本有大问题,24分钟弃剧。
去年给某电影节审片时看过,然后选入了杂志日本电影2022年年度佳片里。今日在内地首映,口碑很好。一部关于遗憾的爱情电影,漫长的平淡溶解了刹那间的幸福。当男女主角在夜晚的街道随性起舞时,初识不久的他们正享受着彼此的投缘。那时,爱情正在萌芽。这一瞬的美好,在时光倒流中显现。
回到某一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