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简单的想法。
从荒谬与平静的对比中看,这五个鼓手演奏的每一个章节都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可是他们对此却毫无犹豫,比如说私自使用医疗器械在病人身上演奏,中图甚至使其心跳停止;扮作土匪去银行演奏,销毁了大量金钱只是因为碎钞的声音符合他们的期待;使用挖掘机、地钻在音乐厅门口演奏,引起群众恐慌,并破坏了公共财物;关闭城市电闸在高压线上演奏,既危机自己的生命,又影响了全市人民的生活。
鼓手所作所为的荒谬,和情感上的坦然平静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从残忍与柔情的对比上看,他们共同存有残忍和柔情。
在医院演奏,是病人死亡,他们尽力抢救病人,这可以看出他们的柔情,而在抢救回来之后,他们竟然决定继续演奏,这里的残忍让人心惊,同时又表现出他们对自己追求的音乐的执着。
女主在演奏第三乐章的时候,能够下令同伴挥动挖掘机驱赶探长,差点使探长死亡,又能够在后期与探长互生爱意,这里残忍与柔情的变化无不透露着荒谬。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在模仿生活中比我们坏的人。
反叛的鼓手,出生在古典音乐世界的音盲,这些人物都不被他们所在的世界接受,甚至被视为反例。
他们的所作所为被他们所在的世界视为滑稽和搞笑。
而为了和他们所在的世界宣战,他们拿起音乐作为武器,不断向世界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并且试图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音乐。
但是,他们的反抗,只迎来世界的不屑和忽略。
尽管在第四乐章中,探长和五位鼓手合体成,六个鼓手终于集齐,演奏了一曲electric love,但整个城市在享受了短暂的一个夜晚的音乐律动之后,还是重归古典音乐,逃离这座城市的五个鼓手也没能迎来他们真正的观众,只能演奏一些世人喜欢的音乐来谋生。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引起了我的大笑,但在影片结束后,我却感受到了莫大的讽刺。
影片在荒谬中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浪漫。
在第四乐章结束后,演奏男主的曲谱时,探长与女主在天台上互诉情衷,这时电影四周漫上了粉红色的特效,而这与韩剧中爱情片每一集结尾定格时的粉红色特效相像。
此时女主即将面临被抓捕的危险,影片却在展示浪漫,在略显荒诞的影片内容中,这种甜美的氛围反衬了影片荒诞的效果。
在这其中,我还看到了媚雅对一些真正热爱音乐的人的影响。
对这个城市来说,只有古典音乐才是正统的、高雅的。
可是在探长的世界里,这些都是噪音,是程式化、死板的音乐。
但探长的父母、他弟弟的音乐史老师不这么认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开着无聊的同一个玩笑“是哪个人弹错键了嘛?
还是哪个小提琴手拉错了弓?
”,借此反讽探长的职业,以媚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评价探长的生活。
他的弟弟只能接受音乐谱上规定的鼓点节奏,而不根据音乐本身的特色做出改变。
他们的音乐世界是无聊的,他的弟弟甚至排斥别人的风格,但失去本真的音乐让他们变的狭隘而没有生机。
主流媚雅的潮流压抑了那些有真正音乐天赋的人的创作,六个鼓手竭力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音乐的向往,但还是失败了。
影片的最后探长依然去听他弟弟的音乐会,但是他是安静的,因为他的内心此时只有真正的音乐,而他们所弹奏的,都是失去了音乐的本真,狭隘的,无聊的,毫无生命力的音乐,他对这些伪音乐是免疫的。
相反,他能和另外五个鼓手遥空感应发自内心的音乐,女主与探长相视一笑,只有追寻本心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的本质。
我不得不想到探长的古典世界安静了,但还有多少人在“古典音乐世界”里被迫嘈杂?
电影中对节奏的单纯追求遭受到了主流的打击,他们被当作异质逃离这座城市。
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节奏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们的演唱会往往一票难求。
曾经的异质成为了如今的潮流,而未来,节奏是否会成为音乐中的高雅呢?
我觉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今天的古典音乐不正是当年的流行音乐吗?
而在诸如摇滚、说唱、节奏已经成为流行的今天,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样的音乐的出现呢?
站在2022年的视角回望这部2010年上映的影片,我对艺术的昨天、今天、明天都有了更加丰富的想像。
如果我能够拍电影,我希望是这个类型。
即使不能引人深思,那么至少可以让人发笑。
当然这部影片也许热爱音乐的人看了会更有感觉。
医院病人身上演出那段太赞了,还有银行抢劫那一幕,笑抽我了。
在高压电上演奏的那一幕,只能让我惊叹电线与五线谱的联想真是太美好了。
说起来,这个故事一听也许会觉得很荒诞,但一切安排又是在情理之中。
尤其那个从小被哥哥音乐天赋光芒掩盖下的警察。
主线和副线能够彼此呼应,情节推动同时将人物个性演变逐一揭晓,这样的人物塑造还真是挺不错的。
至于由警察为何不能听见乐队演奏的声音,而在观众中引发出的关于什么是“真正的音乐”的讨论,就我这个“资深乐迷”而言似乎无此必要……进行讨论。
心是净土,身处闹市也不染尘嚣,有的人天生好静多美妙的旋律进入他耳也只是一堆垃圾。
反感躁动不安,其实是自己将自己推进一个杂乱的空间。
真正优美的音乐是最安静的,即使你远在千里之外,也会因他的一个节拍一个和旋而神魂颠倒,进入忘我的世界,平静的心无处有躁动。
楼顶,城市的夜空下,女主说:听听这座城市,已经被垃圾音乐污染了。
是时候反击了。
我们要给这座城市上演一场刻骨铭心的音乐会。
她没曾想到:谱曲的竟是小时候自视为音盲,长大后当了警察的男主。
结尾,乐队创始人之一拿着演出服说:这也太掉价了。
女主说:但是我们总得挣钱糊口,除了音乐他们什么都不会。
餐馆,《电爱》,六个鼓手,音乐响起,女主舒缓又显调皮的歌声唱起,还是英文,立马让我心醉,真的很好听,就是太短了。
回头要单独下载。
更早些时候,男女主在楼顶,同一片城市的夜空下,看着整座城市的灯火随着男主的谱曲明灭,演奏出最为震撼人心的音乐。
男女主接吻,仅此而已。
女主和伙伴逃亡,男主在弟弟为主角的音乐厅里,终于可以做到心静神明,享受属于他的那份清静来。
音乐的形式千变万化,古典现代,庄严疯狂……乐曲各有风情,人们各取所需。
似乎,每个人都该热爱音乐,为它欢呼雀跃顶礼膜拜。
它是生活的必需品,是苦难人生的救世主,你怎么可以没有它?
你怎么可以不爱它?
终于,有人站了出来!
那些大逆不道被人唾弃鄙视无处遁形的人们啊,你们快出来高喊一声吧!
“我们只是需要寂静!
”这是一出音乐世家出身的“音乐白痴”和一群疯狂音乐家们上演的浪漫革命。
音乐家用音乐呐喊,“音乐白痴”用寂静呐喊,他们同样值得称颂。
影片最后别出心裁的设计不禁让人相信,即使存在再大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始终能找到一条浪漫又优雅的解决途经。
生活终究归于平静,但是我相信那些曾经执着追寻信念、面对千军万马敢于说“不”的人始终存在不曾消失,并且分分秒秒都滋养着此刻你我的灵魂。
今天,你说不了吗?
和柯波拉的 "鬥魚(Rumblefish)" 及徐四金的 "香水(Perfume)" 並駕齊驅, 三者同為打破感官認知的傑作! 柯波拉的 "鬥魚" 是 "視覺" 的突破, 利用 "黑白" 與 "彩色" 的影像反差來暗喻 "希望"、"理想"、"是非" 與 "幻滅" ...徐四金的 "香水" 是 "嗅覺" 的反思, 利用 "氣味" 暗喻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繫, 葛奴乙追尋香水的過程更像是他在追求親情及愛情下天涯海角的孤獨、旅程、及流浪 ... "噪反城市" 是 "聽覺" 的回歸與再發現, 看懂 "反諷" 是全片的一大樂趣, 如果對主角出身音樂世家卻是一個音盲還嫌不夠諷刺的話, 他的名字叫做 Amadeus (莫扎特的大名) 無疑太逗, 究竟男主角是音盲? 還是莫扎特是音盲? 送給老弟的教科書將了那些學院派和象牙塔的傢伙一軍! 女主角對男主角一個無聲的問候 "你還好嗎?" 勝過千言萬語! 電子音樂要上到電線電纜上演奏! 是要坐在音樂廳裡享受古典的旋律, 還是要隨時隨地聆聽與享受各式各樣的聲音 (或是某些人所謂的噪音) 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但是懂得容忍及接納不同的聲音應是全片最大的收穫! 是的, 我也許不欣賞你的看法或觀點, 但我尊重你發言的權利, 就如同這個影評及回應一樣 ...
其实两条线的故事单独看都不算特别有新意。
一个关于从小被冷落的人不被理解的故事,一个关于一群被冷落的人寻求突破的故事。
后者虽然弄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情景设置,不过说实话看多了觉得也没啥特别新意。
不过通过音乐这个点,包括犯罪、职业原因,用一种相互表现上相互抵触,实则相互吸引的方式联系起来了,搭配上北欧的冷幽默,整体效果还不错。
发动机的各种轰鸣声配上鼓,绝了。
发现有警察追击果断把鼓抛出车外对追击的警察进行妨碍。
安全部门误把滴答作响的节拍器当作炸弹。
“一座城市和六个鼓手”设计图(“乐谱”)。
鼓连接上一万瓦的高压电线圈。
警察被戏弄,把“放克贝斯”送给指挥家。
四人狂敲3小时决定第一段SOLO谁来演奏。
敲到鼓碎。
撕纸币的声音。
锯东西的声音。
第一乐章:doctor,doctor,gimme gas(in my ass)。
伪装成医院工作人员劫持来做直肠手术的电视明星,将其推进手术室,音乐演奏开始。
扣击胸口声,按按钮声,拍气管口声,提示声“don`t touch the patient”,心脏监护器发出的心跳声,掌拍肚子声,敲打气罐不同部位声,拿起明星的双手击掌声,等等等等。
第二乐章:money to you,honey。
黑头套,突袭银行,开始演奏。
大印敲击玻璃声,拨弄键盘声,盖章声,碎纸机粉粹钞票声,尖叫声,打印收据声,弹硬币声,按计算器声,排队提示到号声,点钞机点钱声,等等等等。
someone`s been playing in the wrong key? (是有人弹跑调了吗?
【也有偷盗的意思】)any violinists caught fiddling?(哪个小提琴家练琴了?
【也有诈骗的意思】)在被警察追逐的时候,找了根棍子折两半,边跑边敲击。
两个接着气罐的小喇叭直接把警察耳朵震出血,大杀器啊。
雨奏。
演奏前先用蜡烛激发灭火器。
第三乐章:fuck the music,kill!
kill!
重型机械突袭古典音乐会。
钻地声,挖掘机、铲车的铲子拍击地面声,推土机的铲子摩擦地面声,双锤敲击喷泉声,大喇叭声,车辆摇晃声,等等等等。
警长怒砸各种乐器。
第四乐章:electric love。
六人身体用绳子吊在高压电线,用电线演奏。
音盲警察创造的曲子,一人来开合电闸,其余四人挂在电线上敲击演奏。
整个城市一闪一灭,别样的美感。
瑞典这样长期高福利国家,从未经历过战火,也未曾在金融危机中破产,民众生活在开心幸福的环境中,诞生出这样的创意,难得,也却有一点不着边。
艺术创作医院那段真是有点惊到我,别的还好,最后那点怎么警察先生还叛变了呢?
在我看来这样的年纪大的女人没啥性吸引力了,最后那一点点酒吧演出总算回归了正常世界,唱的歌声也更好听了。
我挺希望国内将来也有这么一天,一堆无厘头的作品横空出世,不尽然都是好看的,但是说明百姓过得幸福,闲的难受有精力想这些
其实男猪脚并不是真正的音盲,相反其实他才是真正的音乐天才,因为他懂得欣赏真正的音乐——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框框里的音乐,发自内心的音乐,有灵性的音乐。
其实他就是6个鼓手中的第六人,不是么,最后六个天才终于一起合作,奏出了整个乐章中最华美的部分!
之前男猪脚听不到他们5个人演奏过的东西的声音,其实是寓意他被困在一种所谓的音乐的世界里,就像他弟弟那种所谓的天才制造出来的音乐他讨厌音乐,大家都嘲笑他,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音乐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它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被演奏,而没有生命力!
当后来真正的天才和天才相遇后,男猪脚才被解放了出来,来到真正的音乐世界。
电影的最后,男猪脚听不到弟弟的交响乐,但他却和女猪脚在不同的画面会心一笑,其实是暗喻他已经摆脱了这种程式化的音乐的世界!
整部电影只想表达一种观点,就是音乐有灵!
真正的音乐,是有灵性的,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的。
当你可以把一切的生活元素都谱成乐曲,当你可以用一切的物件来演奏心中的乐章,才是真正认识了音乐和懂得了音乐。
而整天被音乐所主宰的乐团和指挥家,他们未必真的明白所谓的音乐到底是什么,虽然他们苦心练习,但说白了也只是个匠人。
这就好比真正的武林高手随意摘个草啊花的都可以杀人,但是某些练了一辈子剑的人也未必能梦见这剑谱怎样才能写的出来!
最终警察听不见这些高雅音乐了,而他却能听见纸扇动的声音和耳环那细小的声音,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警察不再陷在家庭的教育困惑里了。
……有点闷
看完又想去挖些泡菜仙丹来洗脑了;之前果然期望值爆棚,感觉到不少瑕疵,打不到六星了,如果是自己发现的这部片该有多好啊T T
前戏不足,高潮无力,中间糟烂。
怎一个NB了得
因为心情很down、所以没怎么看进去、找机会再看一遍吧、有思想的人、总是最好的、
音乐片
什么鸟东西~
赞
很实验
喜欢打击乐的同学不能错过。
呵呵。。。
什么鸡巴卵子东西 - -老子假期看的第一部电影就这么被废掉了
形式大于内容…
多么奇妙的电影!古典音乐的批判性解读加上对社会躁动的比喻式刻画实在是黑的一逼啊!
年度Top1!太想找到DVD和原声!六个音乐人用城市谱出的电子打击乐!非常喜欢!!!
好看死了。笑死了。
男主心理自洽过程。很喜欢几场奏乐,夸张一些,假一些,正好
以后谁再在短评里骗人我就上他家阉掉他····什么鼓手什么音乐反社会什么小号搏击俱乐部····他妈走到最后15分钟就成纯纯的爱了
这个片设定很有趣,拍的也很有趣。但是我实在不理解豆瓣的“文艺青年们”凭什么72%的人都打4星以上。情节如此之弱,音乐其实也很涣散,这种为了表现艺术而故意让角色都神叨叨的片我真的不怎么待见,本身看它拍的很有趣准备给3颗星,现在就只给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