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CCTV6没事干播了这部电影我正好也没事干,于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一个半小时胃里一直翻江倒海事后称下体重,略减。
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只不过编剧为了凑够1个半小时,而把剧情改成了一个喉咙里塞着鸡骨头的倒霉孩子。
其实这一家都挺倒霉的本来好端端的四世同堂,结果辈分最大的老人住院了,眼看着就不行了,很想看看重孙。
结果重孙也不行了,喉咙里卡块鸡骨头之后找到一个出租车司机结果这个出租车司机也不行了,驾照被扣来只剩下一分。
可是这电影还得拍啊,于是司机跑马上路结果道路却不行了大家都不认识去哈市儿童医院的路然后打电话找114关键时候114也不行了,占线于是只有给交通之声打交通之声的主持人眼看着不行了,在哪儿一个劲的埋怨工作这下可好,司机和广播台开始如胶似漆关键时刻呢,司机的手机又不行了,没电了。
交通台很不靠谱的通知周围的人去给这司机送手机这在高速路上很明显是违规的,而且还会教坏小朋友这样广电也通过审查了,太不敬业了。
手机有了,这下可以行了吧?
可不靠谱的消息到处都是又说高速路堵车,这高速路眼看也不行了关键时刻,交警政委上了广播告诉大家,方向不对,司机送孩子这条路是没有堵车的。
大家连忙说行了行了。
结果这倒霉司机不识路,提前进入绕城高速让等他们采访车和医院的车也不行了。
得,跟着跑吧,反正就是一不靠谱的主接着出现撞车的、堵车的,反正都不行了在伟大的交通广播里,主持人那饱含热泪的声音中大家都默默的让出了道,让这出租车过去多让人感动啊,我都忍不住捏紧了遥控器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孩子是有救的大家都是可行的驾照的分扣了也会要回来的女友也是会有的丈母娘也是会看电视的可最后,TMD我不行了,来人啊,给我打下120
说实话,这部电影在剧情和技术上有很多不足,显得比较老套,但题材真是不错,同时也看到了演员和导演都很努力的在弘扬一种大爱,弘扬一种高尚的精神。
宝宝需要急救,一条生命牵动千万人的心,三轮车老伯伯使劲蹬车、出租车司机抢喇叭、女播音因担心而失控,这种人性的本能看似毫不起眼,但一幅幅画面却汇成最美的风景,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淳朴与善良,中华人民的博爱之心。
感觉像是给那个FM92.5交通台做广告。
应该有更好的事迹来给改变吧,这其中有常有违常理。
只是因为李晨才看的。
从来不看电影频道放的过期电影。
今天偶然点到它,放的就是《极限救援》,耐心滴将它看完。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家有难,N方支援场景很简单:车内,交通台直播间,高速公路,医院人物很简单:司机,父母,主持人,医生还有N个路人甲。
语言简单:可爱憨厚的东北话,没有一丁点浪漫华丽的语言...........所有所有的都是那么的简单只是意义不简单,完全体现了雪村同志那首"俺们那个都是东北人"里的淳朴。
简单的场景突然把人性都带到了原点就拿手机来说吧,光是手机,在高速上就受到了四个。
我坚信,他们在帮忙的同时应该没有去考虑之后是否能拿回手机,心中仅是只有一个理念:救孩子。
社会的复杂,功名利禄的争斗,让人们已经渐渐失去了应该有的本性。
就像是光亮的银器,倘若长时间不擦拭,总会失去它本生的色彩。
但一经我们的擦拭,它又重新回到了它的光鲜。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事件,需要这样的影片。
不错,值得发扬广大
看到他们在高速公路上不同的人给手机从车窗中递给他们很多的哥吃饭时听到广播后纷纷开车觉得看看那孩子很是感动也觉得真实在后面又觉得女主播过于煽情真实中又带了某种夸张,让人质疑它的真实性没有那些不真实的我会给满分
本来应该是一件救人的穿插线,结果剧情各种bug,出租车司机高速公路上一路飙车还两次走错路口,高速公路上还并线扔手机是什么操作,这种剧情还能通过审核不怕教坏别人?
孩子卡住骨头了父母互相埋怨只会吵架到医院了还死抱住孩子不撒手,也是醉了。
本来是救孩子的剧情,拍出了一种西天取经一路要打怪的感觉。
没有逻辑夸张的没有边际情节非常弱智我感觉没看过这么烂的片子真是很浪费了李晨等演员……仅为个人意见
故事来源真故事,现实也可能有发生!
在2020年你去国外高德都能给你搞定,结果过来之后发现设定居然在2006年,之前十二年前的事情了,谁能想到科技发展事情能这么快解决!
记得这几年这事真实事件应该发生好几次了,有问题找交警,大问题急救车,找最不靠谱的交通广播这也只是在2006年时代大背景下政治宣传必要吧,放现在人人有车,而且转院要上医院急救车啦!
其他的还好啦,人心正能量,时代主旋律,央视六公主的电影,小的时候电视看过,今儿个重温了一下,挺好,不过时,大赞!
国产电影,加油!
最后,评价:演员不丑9分,剧情合理满分,正能量满分,就是太早的剧啦,居然不好找资源,扣一星,溜啦溜啦!
😁
像这样低成本,公益性强的电影,很好,喜欢,而且挺感动。
应该多点像这类的电影,人们也可以在电影里看到了爱心,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极限救援》已超出极限肖永亮电影频道出品首播(7月22日19:35) 的《极限救援》,虽然不乏幽默,让人看后不禁啼笑皆非,尔后稍加思索,便可看出编剧煞费苦心,让我们看出一系列现实的弊端。
如果该影片却非毫无根据的情节,起码可以说是逻辑不通,煽情有余。
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一串弱智的法盲们,在无端地制造拿儿童性命开玩笑的所谓极限事件。
整个影片反映出社会成员普遍素质低下,城市应急能力极差,医疗系统草菅人命,电台越权行事,警察被动无能,执法因人而异。
故事发生在隆冬的安达市,剧中的主人公刘武是一位爱充英雄、出风头的出租车司机。
第一场景就是刘武一大早出车前,看到的是后备箱盖上无聊地留下“你猜我是谁”的划痕,足以看出该小区居民的素质。
随后刘武“学雷锋”拉一个临产的孕妇去医院,因超速闯灯被交警罚款扣分,可能算是该剧最合乎情理的一场戏,警察按章执法,并晓之以理,合情合法。
正如警察所言,不能因为你在做好事就不顾交通规则,其后果可能酿成好心办事却葬送更多生命的惨剧。
接下来,剧情转入正题,刘武的车上又不容商量地上来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孩子要上远途医院。
了解到这家人的危机情况,好心的刘武飞车驶向一百六十公里以外的哈尔滨儿童医院。
后座上的一家三口,原准备去哈尔滨看望生命垂危的老奶奶,不巧一岁半的儿子小豆豆将一块鸡骨头吞进气管。
刘武载着心急如焚的一家人,赶往道路不熟的哈尔滨,在途中小孩的病情危机,急中生智的司机向哈尔滨925交通台“欢乐正前方”栏目求援。
不知交通台的权限是如何规定的,栏目组主播向西行自发地挑起了这一临危受命的重任,将一桩常见的医疗急救事件转变为城市公众行为。
为了夸大和渲染紧张气氛,好像整个城市只有一个儿童医院主任医师能处理该病情,而且不明白该儿科主任方大夫为何白天中途还要在家休息两个小时,他接到救急电话后疲倦上路。
市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也要等到刘武进入哈尔滨后才能启动。
还有难以理解的是,方大夫和交通支队冯政委为什么要先后赶到交通台,而不是直接行使他们职责和利用他们的特权,赶赴高速公路,尽早解救儿童。
为了制造更多的巧合,剧中还导演了刘武下高速进入哈尔滨市区前接电话的巧合,错过了哈尔滨交警和儿童医院以及电台派出的接应车,还堵在市区繁忙的奋斗路上。
这些情节似乎编排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不知道我们的艺术创作水平什么时候可以提高故事的可信度、艺术的表现力和真正的感染力,摒弃一味煽情地迎合低俗和弱智行为。
本来类似于生命救援的影视作品是很好的题材,随着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医疗事故的频频发生,影视创作者当然会把握机会,将生动的有生活基础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可以创作出一些充满悬念和矛盾的冲突,体现人文关怀的好戏。
但是电影讲究的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离奇但不离谱的故事情节,作品应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任何艺术都是当代的艺术,因此在情节创意上要下大功夫,不可简单臆造,脱离生活。
真正的人文关怀,是将关爱生命体现在具体的法律规章执行上。
不论现实如何,仅从影片的情节来分析,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完善。
1、 医疗急救体系。
小孩从进入当地医院起,就应该得到专业的救护,而不是像剧中发生的情况,被草率地拒之门外,让家长去找几百里之外的大医院,即使本院不能治,也应当启用急救系统,派救护车送达下一个医院。
医生应当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根据情况调动救援设施。
假设该地区连救护车都没有,也应该提前通知转院方,让方医生搭救护车去迎接病人,而不是到交通台对全市人民广播。
更不可思议的是为何接应车要等在高速公路出口。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打车的成本应该不低于专业救护的成本,更何况一路影响到整个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付出的代价。
2、 应急指挥系统。
从剧中来看,该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是脱节的,难以应急,这么点儿日常医疗急救事件都不能顺当地控制,更何谈重大突发事件。
而且与交通台的关系来看是本末倒置,城市出现突发事件,应该是应急指挥中心掌握控制和主动权,而不是他们和医疗系统都莫名其妙地围着一个交通台的栏目组转。
这也就引出下一个问题。
3、 广播系统职责不明。
虽然现实中可能会有此类现象发生,也就是该剧的故事原型2005年哈尔滨市"雨中送考生"这一"感动哈尔滨"事件,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交通台的主要功能是播报路况信息,恐怕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来调动各方和操控整个事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通台在该片中的处理方式是越权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将本应该低调处理的事件高调化,并为所谓的人情味而任意扩大事端,引起公众效应,甚至冲击了正常的商业和办公秩序。
如果我们助长此风,交通台大行哗众取宠之事,必将误导社会,全国大小城市每日都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和无监管的大面积新闻。
另外,医疗病情纯属个人隐私,不可广而告之。
在影片中也提到了这种做法的后果,可能引起奶奶的刺激而病危。
再者,将某个家庭的危机对社会广播,有强加于广大听众之嫌。
4、 警察必须秉公执法。
影片的开头交警的处理方式是完全正确的,越是有急事,越不能借故违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实中往往本意在救人,却因观念误导违法出车祸,反而搭进去更多的生命。
这种情况正是需要发挥警车和救护车的功能,这些特殊车辆可以拉灯鸣笛超速行驶。
影片的另一个败笔是最后,交警到饭店找到交通肇事者,也就是本片中救人的英雄,收回交通罚单。
这显然反映了我们的法律意识太弱,交警有何权力改变法规?
如果有正当理由申诉,也只能是当事人出庭后由法官改判,警察只有执法权而没有判决权,不可徇私或感情用事。
5、 树立全新的社会理念。
我国是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家,任何个人的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界限,个人英雄主义不应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
社会也不应当将人命关天的责任加在一个普通出租司机的肩上,他不应该在救人的压力下去违规驾驶,也没有必要去高速公路上长途超速超车,险些撞上大货车,这些情形都应该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挥作用,警车和救护车应该出现。
传媒、执法、公交、医院应各守其职,即不要不作为,也不可随意越权。
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侵犯隐私权,不剥夺知情权,也不将宣传扩大化。
以上的观后感,虽然有些过激,但本着艺术批评的原则和学术讨论的初衷,是完全善意的。
我非常赞成傅翔的观点,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批评。
哪怕对我们今后的创作有所警醒,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完善应急处理能力有点滴的改进,也就心满意足了。
剧情演技摄影一团稀烂……925广播被黑出翔,整个片子简直是给哈市乃至东北抹黑。唉。
20110518在中央六看的,我觉得拍的还可以…李晨多加一星就4吧~
挺感动的~
以前看的,甚至看哭了
国产大烂片!
中国这种危情片太没经验 1.不知道抓人的点在哪里 2.不知道叙事的可能性有多少 3.声音和音乐大烂 4.超广角和cg和电脑模拟都不能把电影串起来,说到底没有东西把电影整个连起来 5.配角的戏不够,没人性另:经验,群众演员如果差的唯快不破;医生的慢调子全片最出彩,可惜只有一段;电视类对白很不错
看我嫩晨儿傻呵呵的,就觉得这个世界还挺好的。
身为一个广播工作者,真心觉得太假了,一点也不专业啊。尼玛从始至终也不打个双闪!
挺好看阿!!李晨!!!
挺挺李晨先~!这电影太有技术含量了,编剧得多有想象力啊,这不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国度嘛~!那是李刚他儿子卡到了吧~~
高速路上流淌的灵魂
李晨硬说东北话,实在有点违和😂没有导航太坑了,一个城市的救援太绕了。😂😂极限这个词太大了吧?孩子的父母实在是彪😂😂
本来剧情很紧凑,结果特地要开错车,一定要人为设置障碍,差评,减一星!
中央六台正在播,一查居然是孔笙导演的!!!看得超感动!!!
团结的爱
孔导出品,质量保证,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啊,居然看泪了。。。李晨真帅~~
还是不错的。原型改编,很有节奏感。
中央六刚播完,我在我妈的破片、烂导演、什么玩意的画外音中看完的电影,虽然特效假了点、有的对白文字了点,但是这总比那些投资上亿的狗屁玩意强百倍,好歹让老娘也感动一把,推荐观看,如果不是来挑刺的。PS:豆瓣上放闲屁的真不少,就他妈会哈外国高科技,吃屎吧都
我们各级电台碰到这样的事情,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真没多少人开车还听电台!自娱自乐罢了!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才10岁,现在再看依旧觉得温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