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定不是最搞笑的一部麦兜,因为全篇我只有一个笑点,还不是出自麦兜身上,而是关于那个香蕉和香肠的广告。
但这也许是最温情的麦兜,温情却也不是出自麦兜,而是出自执着而坚强的校长。
第一个泪点出现在一对新人结婚的现场。
春田花花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化作伴郎伴娘,虽然一对新人长的很对不起观众,可是伴随着小朋友的歌声,竟也觉得他们幸福无比。
当时就想起了那么多要结婚的同学,别管外人是多么的不看好,坚持下去互相珍惜,终会有结果。
第二个泪点是在著名男中音的葬礼。
他的人生开始于一个落魄的幼稚园,因为那里有执着的热爱音乐的校长。
这样一个在外人眼中无能的校长,却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
虽然此片是献给音乐老师的,但这可以是所有老师的意义,其实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这真的是个神圣的职业。
同学中也有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希望你们成为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好老师。
最后一个泪点是小朋友成年之后。
也许我们终将没成为父母所期盼的那种人,也许我们只是服务员,只是搬运工,只是推销员,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回想起昨日歌曲,“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麦兜总是能教会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也许在这只迟钝的小猪眼里,世界不过是恒生指数上升一万点,下降两万点,又上升一万点。
在上海的这一个月里,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做什么事情都是赶来赶去,却又貌似碌碌无为。
也许我应该用麦兜的思维来思考,世界还是要回到一个原点。
“大有大路,小有小路,西米有西米露,贝夫人有贝夫人止咳露。
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喽。
”“人在风里飘,风要去哪里?
一路在祈祷,一路继续前进。
眼前的道路, 你通向哪里。
失散的我们,会不会再相聚。
”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
那不是急便便,那是感动。
“医生啊,他一听华仔的歌就急便便啊!
”“那不是急便便是感动啊”“可是为什么他的感动是黑色的一坨坨的呢?
”“我们的感动一开始是七彩斑斓的,可是经过肺啊肝啊就被成黑色的一坨坨的。
可是,即便是黑色的也是一个温润的世界啊!
”于是这就是典型的谢立文的逻辑了,成人世界的感动不仅要接地气还得接下水道,谁还记得那首马桶里的月光?
“这次一定行啦!
如果不行,就回老家咯!
”幼儿园没钱,每天被讨债,胖胖憨憨的校长打好多好多份工,陈老师给小朋友发咬不动的糖炒栗子,教小朋友说“糖炒栗子,好棒!
这次咬不动,下次再咬咯”麦太都在说:“你们这所破幼儿园什么时候倒闭呀?!
”可小朋友不懂,小朋友还在高高兴兴地唱歌,麦兜说:“不行倒闭的呀,我的糖炒栗子就要咬开啦”为了拯救要倒闭的幼儿园,秃头校长带着孩子们成立春天花花合唱团,想靠表演赚钱。
家长们不同意,“那你不成卖口条的啦?!
”麦太这样对麦兜说。
麦兜不说话,麦兜开口唱歌。
麦太听着孩子啦啦啦啦地唱,脸上露出急便便的表情。
恒生指数急转直下,家长们默默抹着眼泪。
可小朋友不懂,小朋友还在高高兴兴地唱歌。
陈老师一去不回麦兜os:我吃了陈老师的那份西米露,好棒呀!
校长累得倒下了可小朋友不懂,小朋友还在高高兴兴地唱歌。
小朋友们甚至一路唱到了华仔的演唱会:“风吹柳絮 茫茫难聚 随着风吹 飘来飘去 我若能够携你寻梦去 我愿像一块扣肉 我愿像一块扣肉 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华仔露出急便便的表情每个人都露出急便便的表情我缩在电影院小角落,悄悄地,哭勒可惜麦兜不是励志故事于是那个爱讲冷笑话笑起来跟抖筛子一样的胶牌经纪人携款跑路了幼儿园还是要关张校长还是要回老家在那之前,他们有最后一场表演连小朋友都懂,最后一场表演,要拿出力。
在澳门,他们努力唱着那首让他们一炮打红的车车车车车并不知道,这原来是一个音乐家的葬礼告别音乐会也并不知道,原来这个音乐家是校长的学生,小时候在校长的启蒙下爱上了音乐。
校长知道,校长在台下嚎啕大哭。
这个音乐家小时候的试音带被校长卖给了金牌经纪人,“能够交好几个月房租呢”可惜麦兜不是励志故事春天花花幼儿园的房子被卖了出去成了春田豪宅霓虹闪烁市井熙攘寸土寸金的香港哪里来的童话净土麦兜那个因为金融危机从豪宅搬出的朋友的新家的没有以前的厕所大“我去过一次,是比原来小了很多,可是她家现在的厕所还是比我家还要大”陈老师没有和那个不做建筑师改作魔术师总会叮的一声消失让她伤心的谦谦在一起,她嫁了人。
“据说是一个香港脚”校长炒了几年糖炒栗子,在麦兜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不见了我若能够携你寻梦去 我愿像一块扣肉 我愿像一块扣肉 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这是一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一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一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一个硬实的世界可总有一首歌让硬邦邦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若我有副好歌喉
我小时候,喜欢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看着满教室小朋友的喧闹,想象宇宙之大。
我觉得两种尺度在大脑里的交叠,非常震撼。
昨天看了一整天关于最高层的各种八卦,今天看麦兜当当伴我心,也给我一种反差强烈的震撼感。
于是在电影结尾处,我看到长大了的麦兜和他的同学们,在市井里过着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平凡的生活,在小朋友幽幽的歌声里,眼泪止不住就流下来了。
我不是觉得那样的生活可怜而流泪,也不是被他们生活的“真实性(authenticity)”感动而流泪,也不是自怜身世的共情。
我只是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击中,就好像麦兜说的,好像在肠子窜来窜去的急便便一样的感受。
人生啊,就是这个样子啊。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穷的,富的,在本质上,有共同的地方,是相通的,因为人生啊,就是这个样子的。
即使外表差别很大(片子里几乎没有几个长得正常的配角),即使过的生活差别很大(豪宅的厕所也许都比普通人家的房子还大),在某个层面上,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我就是被那个“一样的”、“共通的”东西打到了,眼泪就止不住了。
这真是很难形容的体验,以我蠢笨的头脑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昨天在想那些高层的破事,在想精英占据资源、制定规则的正当性,在想社会中人和人之间无法消除的高下之分和阶层分化。
说实话,我感到绝望又迷惘,因为我看不到哪里才是所谓“公正公平”的社会基础。
今天,麦兜的电影让我相信,不管有怎么样的外在的区隔差异,凭着某种内心的力量,市井的小人物就能和精英们平等地站在一起,毫不逊色。
孟子所谓的“良知良能”,是所有人都共有的,并不因为阶层、教育、财富的差异而有所亏盈。
所以“人性”本身就是“公正公平”的基础吧。
这些话我看着也觉得太文艺腔,太空泛。
我也实在找不到言语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
就只能这个样子了。
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叫做香港的地方,有个叫陈奕迅的歌手跑去拍了一部电影,这是一部超级扯的鬼片,由文艺导演许鞍华执导,三级艳星舒淇搭档,之后的结局自然是不伦不类,有口皆墓碑。
但就是这么一部烂片,在报纸上出新闻的时候也让我记住了主演陈奕迅的一句话:我是做小丑,不是扮小丑。
他这么说,大概是在片子里,化了个小丑的妆什么的有感而发。
但是当年的我可是相当鄙夷——哦,做人哪能这么没志气噢!
偶棉生出来不是要做科学家的嘛!
建设四化的嘛!
最不济也是当小公主被王子娶回家的嘛!
一辈子的追求就是做小丑,搞不搞笑啊。
那个时候生活对我来说,还是远远的伫立在浓雾里高耸入云的不明真相,而且看上去似幻似真,颇有一点吸引人的意思。
童年时代那么苍白,自然祈求赶紧长大,赶快跑到生活的面前去一览繁华。
就像张爱玲说的,我要快快长,八岁就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十六岁要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
可是等到真的跑到面前了,突然发现生活怎么是这样的一坨:既不雄伟、也不华丽、也不梦幻、也不甜蜜的东西呢?
再说直白一点,这货简直就是看上去是屎,尝了尝,他妈的果然就是屎啊!
而且就是这样的一坨教人倒胃口的屎,还老是摆出一副我自巍然不动,任你花多少力气都不会改变的恶心样子。
有钱的人可以拿钞票盖住它,有爱的人可以拿蜜运装点它,我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双手和一个老是会咕咕叫的肚皮的憨人,又能拿它怎么办呢?
我对它哭,他是一坨屎,我对它闹,它是一坨屎,我对它抓栏杆撕床单,他是一坨屎,我对他撒泼耍赖满地打滚,它还是一坨屎。
就算把它捏成个变形金刚,外带环绕立体声超长待机内置八星八箭劳斯丹顿报时系统,它仍、然、是、一、坨、屎、啊。
既然这样,那我为什么不笑呢。
遇上可笑的事情就笑,遇上可悲的事情就擦干眼泪再笑,遇上可恨可气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做个小丑,自己捏个小狗抛个彩球,画上红鼻子逗自己笑啦。
要是每天笑笑的,就算注定一辈子面对着一坨屎,感觉也会渐渐的没有那么糟糕吧。
所以就算你们把我当一个笑料,当一个消遣,当一个谐星,当一个空余拿来打发时间但永远不会真心当回事的家伙,当一个觉得hold不住所以不想去爱的怪咖,我也要继续当一个小丑,继续笑笑的。
这就是热爱小猪的麦家碧,和热爱屎gag的谢立文,花了五部麦兜电影,十二年,教会死蠢又不帅,贪吃又头脑平平的我的事。
良心作品。
剧中主角不是我们通常定义的伟大的人,完美的榜样,而是普普通通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也有恶心的时候,也有恶搞的时候,平平凡凡的人生,像多数人一样,但是这样才显得贴近生活,贴近真实。
校长说:“音乐,尤其是小朋友的歌声,是天使洒向人间的一朵朵鲜花,听完了,真的有这种感觉”。
觉得校长好伟大,生活好无奈。
配上好听的音乐,让人感触更深。
标题与正文基本无关。
第一次有幸参加超前观影会,35块加送爆米花可乐的优惠,也还是没能让场子里坐进四分之一的人,开场时看到若干大朋友带着若干小朋友来观影,还在想从前两部的趋势来看,小屁孩们能看得下去麦兜才怪呢,而整场电影看下来,也的确没听到小朋友们几声笑声。
不过这并不妨碍在大朋友心中,这是部唱进心里的片。
之所以唱进心里,是因为整个片子从头到尾至少有70%的时间里都有歌声,90%的时间里都有音乐,大部分的歌都改编自世界名曲和经典老歌,歌词无厘头到鸡血洒满一地,而且歌词都短小精悍,保证过耳不忘,以至于看完电影后整个晚上,大脑都仍处于被车车车车、梅菜扣肉、猪腩肉循环洗脑的状态中。
不过里面合唱团正经唱的那几首,美好的童声真的能把心都融成便便排出来。
至于故事,一如既往,仍然是小人物的小悲剧,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麦兜变成了校长,不论校长如何从夏到秋到冬再到春的坚持,如何认真的去培养鸡鸡鸭鸭蝉蝉花花,就算是再小的理想也终究只能埋没在现实的高楼大厦之下。
好在还有一个温暖的结尾,让我们还能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种像某首歌一样的东西,只要我们能在并不那么悦目的现实中,能一直珍藏和保护它,那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时,就能“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电影一直就弥漫着这样一种微带希望的凄凉,让观众看着这样一个注定悲剧的故事如何以喜剧的方式进行,微笑着却觉得心里的悲伤会不时漫溢。
电影的最后,当银幕中间出现那座校长最终归去的海岛时,作为一个新厦门人,我再也不能淡定了,不论《一起来看雷阵雨》、《第一次》等等等等这些片拍下过多少关于鼓浪屿这样文艺、那般清新的镜头,但只有《当当伴我心》的最后60秒,才把这座海岛最内在,最温暖,最耀眼的光芒,记录在了影史之中。
最后吐槽下这部的画风,真是有点惊悚,把华仔和6000也画得太磕碜了吧,总让我想起rage comic那些扭曲的表情来。。。
港片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哪怕是动画片,都能让人感觉到生活是不易的。
小朋友看这部动画,其实真的没什么意思,还是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吧!
里面的歌曲都太牛逼了。
不是很搞笑,就是很煽情,甚至让我一度有当时看《老男孩》和听里面歌曲时的感觉。
就像里面的台词说的,我有点想哭。
这部麦兜讲了什么呢?
讲了一群所谓的“屌丝”,但是,他们也有生活的权利,他们不是在浪费空气。
难道因为能力不够,就连生存和快乐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真不知道世界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还有就是那个可敬的老校长,真怀疑现在到底还有没有这样的老师。
他人很好,很善良,不计较。
他这一生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名利,但是我相信他是快乐的。
就像他一直说的,大不了回老家。
麦兜就是这么一头牛逼的小猪,这就是小人物的感受。
哪怕是欢笑也好像是辛酸的,带泪的。
华仔躺在诊所的椅子上,浑身颤抖着告诉医生,自己听了春天花花合唱团的歌声,就有一种想便便的感觉。
医生则笑吟吟的回答华仔,想便便就对了,那其实不是想便便的感觉,而是被感动了。
医生刚解释完,华仔就青云直上,颤抖着飞上九霄云外了……看到这里,《麦兜当当伴我心》已经把本片最重要的意旨传达给了观众——我的意思是,内心足够苍老的成年观众。
实际上,对《麦兜当当伴我心》截然不同的观感基本可以把观众分成两类:前仰后合乐不可支的,那是少不经事童真犹存的孩子;满腹辛酸热泪盈眶的,那是步入社会韶华已逝的大人。
当然,中老年观众基本不进影院,所以,伴随着《麦兜当当伴我心》抽噎的那一张张脸孔,都是些处于青春尾巴上即将老去的叔叔和阿姨们。
作为麦兜系列的第五部大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把着眼点放在了春田花花幼儿园的老园长身上,麦兜母子的故事已经被翻来覆去过多次,连那个抛妻弃子的麦兜爸都化身为“菠萝油王子”在银幕上闪亮了一回,此番麦兜没有进内地上武当山,而是留在香港,和老园长、Miss陈一起拯救即将破产的春田花花幼儿园。
摆脱了与大陆“接地气”的桎梏,重返本港语境的《麦兜当当伴我心》反而显得灵气十足,虽然在画风上简陋了许多,但对剧情的传达和对人物的塑造都非常成熟、完整,麦兜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还是那个缓慢、愚钝、没有腰的香港小“阿甘”,不过,那些耳熟能详的“鱼丸粗面”、“鸡包纸纸包鸡”、“菇时同学麦唛同学”的段子都没有再现。
麦兜和他的春田花花同学们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化身为港版的“放牛班”,组成一个天籁之声的童声合唱团,用稚气但竭尽全力的歌声,让银幕下的叔叔和阿姨找寻到了久违的想便便的感觉……老园长原来是个坚守音乐理想,坚持为草根孩子们提供栖身之所的老好人,世易时移,别人都跑去更赚钱的行当了,但老园长一直在开这个简陋且便宜的低档幼儿园,培养未来的推销员、小混混、饭店迎宾员和洗车工人,对凡事讲究经济效率,优胜劣汰残酷竞争的当代社会来说,春田花花幼儿园的毕业生,几乎都是被高速行驶的社会列车甩下来的失败屌丝,但以麦兜为代表的他们,质朴、善良、诚恳,他们不会算计,不懂经营,只能慢慢的慢慢的理解鱼丸和粗面间那微妙纠结的关系。
春田花花合唱团的天籁之声融化了所有大人的内心,但大人们已经把这种感觉遗忘了太久,以至于他们只以为这是种“想便便的感觉”。
合唱团被一个骗子经纪人给骗了,老好人园长并不气馁,他就是开不了口找经纪人要钱,Miss陈负气出走又在老园长病危的关键时刻回到了孩子们身边。
麦兜告诉我们,Miss陈失恋了,恒生指数跌了涨涨了跌,一颗糖炒栗子怎么也夹不开,但是,世界不就是这样?
老园长在一个静僻的角落里安度晚年,他这一生没做出任何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对孩子们的照顾以及对合唱音乐的坚持,无意间为世界贡献出了一位音乐巨星。
但是,巨星已逝,春田花花幼儿园也被卖掉了,老园长静待着生命的终点,以及孩子们在片尾为他献上的那一曲天籁之声。
《麦兜当当伴我心》是一部献给音乐教师的电影,片中大量的使用古典名乐,不过最余音绕梁的,还属那首改编自哈恰图良《马刀舞曲》的《车车车车》,孩子们稚气满满的演唱,乐者乐,伤者伤。
当然,从粤语版到国语版,很多对白、歌词都失却了原意,不过这并不影像理解剧情,喜欢哪个版本,纯属萝卜白菜。
说话慢慢的,被人欺负的老好人园长,其实更像麦兜的长辈。
而他从来没有“想便便的感觉”,乃是因为他的心一直很通透。
两千多年前,东郭子问庄子“道”究竟在哪里,庄子给出的终极答案是“道在屎溺”——也许,庄子说的是被感动的感觉。
(刊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7月16日第24版)
港片不港,合拍成流。
一转眼,麦兜系列竟然已经十年有余。
十年过去,港产类型片形神俱损,从了合拍片的大流。
尽管新政策允许香港电影直接在广东引进上映,但这记救心针恐怕已经回天无力。
说这些是因为,你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看得出很重的合拍片痕迹。
不说跑来深圳走穴、蹦出个刘谦之类的,由于要考虑内地国情,影片配乐歌曲大多有两个版本,一个粤语版一个国语版。
我并非极力鼓吹保护粤语原声,只是,如果麦兜这个动画形象脱离了香港,脱离出粤语文化圈,那么我真不知道,麦兜是否还可以叫做麦兜(很庆幸,我看的是粤语版)。
这当然不是麦兜系列第一次求变,在过去几年,麦兜的改变是历经了阵痛——至少在我看来,前两部挂着麦兜头衔的电影都是不成样子。
因而,到《麦兜当当伴我心》,导演索性改变了整体画风,线条简单、色泽清爽的麦家碧,造型奔放、色彩浓烈的杨学德,他们放在一起,导致这部麦兜的混搭感极其强烈。
故事方面,麦兜的屎尿趣味和吃喝拉撒内容,它们依然得到了保留,“急便便”更是从头串到了尾。
主角是校长,麦兜和麦太变成了配角。
片中还出现了一堆卑琐、多余的人——他们令一些观众大感不适,但显然,他们也为麦兜系列带来了新意。
“唔得就返顺德”(该话在国语版变成了“回老家”,效果全无),黄秋生配音的校长,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说话。
他有音乐梦想,同时还有各种兼职形象,挥汗如雨。
围绕叮叮当当的音乐梦想,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配乐插曲,它们大多是由经典曲目改编成的俚俗小曲,填上了令人爆笑又不失优雅的歌词,像《Canon in D》、《降B大调即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等。
这般拿来主义其实挺港式做派,很对味。
从“风吹柳絮,茫茫难聚”到“当知欢乐如雨,来如潮散失似雾,难得是跌坠时可与”,从《春风亲吻我像蛋挞》到《你的扣肉》,抛开动画不说,《麦兜当当伴我心》更像一部通俗音乐剧,缺点毛病有如去年的《钢的琴》。
同是靠音乐来煽情,与早先某网络短片的刻意卖弄不同,麦兜是以自嘲的姿态去面对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子——就像结尾来的那段总结陈词(早先几部麦兜也是如此做法),所谓感动,还不是一泡屎尿,直上直下。
相比内地的低龄动画,一直都觉得,麦兜系列真不是拍给孩子看的,而是留给一帮大人。
像剪脚甲、吃香蕉等细节,小孩子恐怕难解其恶趣味。
这次麦兜不仅展示了香港的全景,从港岛到九龙,绕了一大圈,同时还有前面提到的众多小人物。
然后令我惊诧的是麦兜还跑了深圳(遥望香港一水之隔)、上海、澳门(意味深长的Macau之死),甚至在结尾,观众还可以看到红瓦绿树的鼓浪屿。
理想和梦想都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但不变的歌声响彻香江,抵达了内地。
就像大M开溜后的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
在我看来,这集麦兜之所以出色,原因在于内容的碰撞与融合。
正如麦兜形象是借一头猪来说草根港人,香港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
此番又是两种画风的融合,对这个求变求新的港产动画系列来说,它努力适应内地的规则,同时尝试着保留香港元素……冷笑话少了,音乐多了,《麦兜当当伴我心》给人留下的就是这么一印象。
无论如何,麦兜都不能失去自我,哪怕兜完一圈,它还是根在香港,对这片土地和形色人物充满着感情。
【新京报】
一直以来,麦兜的电影,一部都没有错过。
刚进入影厅的时候,潜伏在一旁的工作人员突然瞬间移动出现,没收了本蟑螂手中的M记薯条,说M记食物的大蒜味道重,经常被观众投诉,因此影城规定不准携带M记食物进入影厅。
她,可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坐在旁边的小孩,看麦兜的过程中,一直发出巨大的笑声,并不厌其烦做人肉录音机重复着麦兜刚刚说过的所有冷笑话。
他,可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扯远一点,5月25号那晚,乐队们都在星豪湾狂嚎,无论是戴着墨镜的残疾人士,还是挂着狗牌的放歌者,都很享受这个音乐会,他们,可能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再扯远一点,在孩提时代,上学路上经常会在街上碰到一个全身赤裸,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边走边高歌,如入无人之境,他,可能也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本蟑螂并不是想说明所有狗屎垃圾都是在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只是觉得,这个社会,就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我们所有人,都是春田花花的毕业生。
本蟑螂的泪点很高,N年前数学考试考了10分,享受着藤条炆猪肉时,没有流泪;N年前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没有流泪;N年前偶像家驹失足仙逝,没有流泪;N年前金融风暴,股市狂泻N万点的时候,没有流泪;N年后看到中国的楼市、食品的崛起,感到中国人是超人,也没有因此感动到流泪。
不过,听到麦兜那句“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眼镜镜片模糊了,啊,原来是刚从冷气房出来的缘故,温差太大啦。
呢个世界,其实没有梅菜,更加没有扣肉,只有你手。
还好,还有音乐。
系咁架啦,呢个世界。
不是很好看,还是喜欢看麦兜响当当
除了原有人物以外简直就是80年代《魔方大厦》那种恐怖画风,这种强烈的违和感要麦兜的粉丝们怎么接受,整个片子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大失水准!
治愈系~
纯粹给唱歌的小朋友
校长好可爱好像徐铮好可爱
不是怎么有感,比起以前的感觉质量差了不少……
17/50。亲爱的,晚上从电影院出来时落好大的雨,明明雨点就在眼前,可人们都要把它变成虚拟的装进手机屏幕里。就是这样啊,这个世界。—@让保罗切小田。即使成长,也不让硬邦邦的世界硬进心里;或许失望,也不许软弱的心倒塌不起。动画版《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很赞!
车车车车车
以梦为马以泪为泉
不说了,坚持也是种可悲的行为不是吗,正是由于达不到完不成所以才苦苦坚持的不是吗,等到头发花白,双眼昏黄,成就了园长!为园长鼓掌!
正能量童声MV大合辑。
看了这么多年麦兜。。我只能说说。。我一部都没看懂!!特别是车车车车啊!point在哪里!!【豆瓣一水的五星一水的伤感一水的哭成傻逼。。真是给跪了。。。】
没完全领悟,直觉心中说不清的惆怅。
被里面的歌洗脑了好么!看的我好想哭
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拜托麦兜给力点儿行不,人马达加斯加越拍越流逼了,这麦兜一直3D不起来不说尼玛还画的越来越差。唯一能听的倒也只有小朋友的歌声了。
好无聊....
很温暖的香港一代人的情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全片给我一种很压抑的感觉,而且看的是国语版,配音虽好但韵味全失。
这粗糙的画风。。看不下去啊
但凡让我从头到尾都哭成傻逼的片子,我都给五星!想想那些年帮过我的人,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仔细想来,什么也做不了!捐钱解决不了任何事情,能帮别人的事,只能用自己的手去做!
麦兜版《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