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舱一代
The Pod Generation
导演:索菲·巴尔特
主演:艾米莉亚·克拉克,切瓦特·埃加福,雯叶特·罗宾逊,维利·德杰格,拉玛拉·斯翠吉哈蒂格,艾玛·德·普特,吉永·赫尔,卡雷尔·凡·库特森,大卫·比伦,伯纳德·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法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故事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风靡一时,自然发展成为遥远的记忆。纽约一对夫妻瑞秋和阿尔维准备将关系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组建一个家庭。 瑞秋的工作让他们有机会使用科技巨头帕伽索斯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工具——通过可拆卸的人造子宫,或着叫“卵舱”,让夫妻们有机会在更平等的基础上共享怀孕。 阿尔维是一名植物学家兼虔诚的纯粹主义..详细 >
差评,龙妈做爱没有露点
看一则简评说本片是“资本主义与父权的媾和”,但实则资本主义自身就浸透着父权话语,无需媾和。如娜拉出走是女性主义觉醒,则本片畅想了一个“女性主义达成后”的社会:女性主义的自反。即其沿着颠覆传统男权社会的“激进的、毁灭快感的”逻辑发展至否定自然性别,即“否定女性”。戴老师说“无性化其实就是特殊的男性化”,那些被替代的子宫,被合成的卵子,被颠倒的伦理…所谓女性的乌托邦,不过是资本横扫一切的伪装。在描绘了女性被“技术”剥夺后,影片更进一步描绘了“人”也将被一只“AI之眼”替代或圈养的场景:人被剥夺。在传达对科技巨头的警惕同时,影片却没有对科技资本强权的压迫与恐怖做进一步的展现,若尖锐的表达,舱内的婴儿就得写死。故结尾婴儿出生才是某种人文与强权的“媾和”。作为轻科幻的概念影片,本片拍成短片更好。
充满着A24常经常喜欢的后现代乌托邦伪科幻小成本感,甚至连色调和影像质感都很像。其实女性主创们的立意还是有趣且灵光的,通过解放女性生育载体进而引到家庭性别角色转换,其中偶到全片最有意思女性也会因男性产生更深情感链接而嫉妒;然而对于本该最花篇幅的资本与父权制新的勾结宣扬自由与进步与对概念性自由罔觉的置换,亦或者似有似无伦理标准的膨胀与更迭的必然都没有更深或有意义的讨论。甚至可以大胆直接讽刺后现代赛博产品介入引发的动荡隐患和社会危机,只停留在父母角色间的家庭氛围实在是“小家子气”而且后期越发无聊甚至有点离谱。母亲对自我生育意义的不确定和梦境人类对于商品化概念的坚守与被洗脑,更像一场科技恐惧革命和人工合成化生命降临的悲剧与末世前兆
龙妈成孵蛋专业户了….黑科技让孩子还没出生就成了软 肋。
生育中心帮着十月怀胎,不耽误女性工作
好气哦,这么完美的技术设定为啥非要走向所谓回归自然的落脚点呢?自然怀孕生孩子这么好的话,都让给你生好吧!但有一个设计点我还是很欣赏的,科技的进步从不代表人类会工作得更轻松,就像你以为ai是来取代你的,但其实ai是来监控你让你被更听话的自己的同类淘汰掉的。
有趣的是公司鼓励你去子宫中心做一个pod的原因也是因为继续想让你工作,可不是为了让你减轻生育压力,减少孕期痛苦才支持你的。
德国女性主义者 Maria Mies 在 2023 年 5 月 14 日去世,她与 Vandana Shiva 合著的《生态女性主义》 (Ecofeminism) 一书中,有章节精妙且有力地探讨了生育技术这一话题。她指明,医学给人一种错觉,即新的生育技术如冻卵、体外受精,为我们带来了自由和解放,但实际上这些技术把女性身体变成了新型投资场域,这是一种新型的身体资源榨取主义 (biological extractivism),现在女性的身体似乎成为了这一种新的资本积累的场所。这些技术没有为我们带来更多可能性和选择,反而开拓了新的剥削形式。
智能只会给人带来便利,并不能左右人的思维,男主一边做着植物学工作 一边接受智能便利,人工智能是好 但是某个层面还是缺乏人情味,智能子宫公司的小孩 不算完整 ,片尾说是孩子选择父母 其实是父母定义的孩子
近期最好
真实流畅的叙事,不需要那么多戏剧冲突也可以成就一部好电影!
以前小学我就想发明类似的,这部科幻片就展现了这种想法,不过电影中这个机器不错但公司太垃圾了,明明是公司不好不要把所有错误怪在科技上
啊?就这么结束了?
20240408223500
人类真是复杂的情感生物。记得以前看《十二国记》弹幕十分羡慕卵果的妊娠方式,大大减少了女性痛苦。可是当人工智能时代真的进化到了“婴儿舱”就可以搞定一切的时候,父母似乎又自讨苦吃一般想回到原始的妊娠方式,为了找到依恋感和陪伴感。不然就好像女主的那个梦一样,我只是在挑选商品罢了。
看完一脸问号???结局,就这???龙妈标志的眉毛真的很出戏……白瞎了一个很不错的idea,结局没有能探讨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可惜了……还有一些小吐槽也挺好笑的,例如美国政府不投资教育而由公司投资,还有那个卵仓吊带说明书背面是繁体中文版,都高科技到人工子宫年代了,还想美帝还是离不开中国生产的日用品么
设定非常吸引人,但拍出来怎么这么无聊,感觉是一天内就草草写完了剧本。女主每次做完梦醒来态度都会有所转变,但我不理解为什么会转变。结局直接给我看呆了,也太草率了。(前面Rachel和她丈夫争论关于要孩子的问题还是蛮让人生气的。Rachel想去子宫中心购买一个人造子宫,这样不伤害自己身为女人的身体,不影响工作,并且可以和丈夫共享怀孕,但丈夫就觉得不是自然受孕、太科技了。天呐,在未来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设定下,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女人还是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子宫使用权,仍旧会有男人说着“如果我可以怀孕我一定会生”这种道德绑架的话,然而是怎样呢?事实就是男人也可以拥有子宫后他们就会用“科技感”“不自然”“不健康”这种新一轮的话术来欺骗自己和pua女人…fine,只能说很真实…)
人工智能,解放子宫,孵育新生。梦境的转折有些莫名其妙…
全片就是讲人造子宫的运用,没啥看头,也不合理,哪有必须在人造子宫公司生产的道理,也就艾米莉克拉克的漏点孕妇照值得两星。
女主在公司中不断地被PUA生孩子和工作上升空间之间只能选一个,这不就是大厂给员工付冻卵钱的真相么。只要人造子宫被资本控制,女性就仍然没有解放。why do radical feminists protest against the Pod? 像是一个不错的性别研究本科课程的小作文题目。对我来说最震撼的是孩子出生之后被教给人工智能的创造提供feedback,结合片尾彩蛋大Boss说,the real client is the baby,可以说是图穷匕见了:资本主义把谁抬到client的位置上,谁就是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