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身带孩子的母亲Pari;一个有孕在身期盼外出工作的女人Sara;一个一夜激情后希望恢复处女之身的女孩Donya;三个不同状态下的女人在这片神秘的土地,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品尝着生活的苦与甜。
昏暗的街道,一排女人向过往车辆招手,汽车停在一个带着小男孩的妇女身旁,女人坐在副驾驶,男孩独自坐在了后座。
司机拿出了一小沓钱,汽车继续前进着,女人开始付费服务,男孩口中嚼着口香糖望向车窗外。
这是这个叫Pari的女人第N次带着儿子出来工作,男孩有时候在车后座,有时候在房门外,有时候在花园里……Pari的丈夫入狱十八个月,独身的Pari带着孩子,没有丈夫的书面许可连离婚的权利都没有,没有生活来源的她不得不自己赚取家用,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除了出卖自己的“身体”。
为了得到离婚许可,Pari答应法官大人做他的情妇,由此也住进了条件不错的公寓,儿子也有了进入学校就学的机会。
在公寓里她结识了Sara一家。
得知Sara有孕的消息,全家欢喜万分,但Sara的脸上却拂过一丝不安。
结婚之后就在家操持家务,让Sara倍感不悦,大学的经历让她向往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法律规定没有丈夫的书面许可,女人是无法在外工作的。
刚刚应聘成功的Sara,怀孕之后就更难以得到丈夫的同意出外工作了,毕竟丈夫在银行的薪水足够全家生活。
压抑许久的Sara遇见随性的Pari,相谈甚欢,Pari可以自由在外工作更是让Sara心生羡慕。
一次酒后的玩笑,Sara的电话拨通了大厦管理员的号码,她俩用妓女的口吻戏弄管理员,却在日后将Sara推进舆论的深渊。
一次,Pari的儿子走失,被好心的乐手Babak送回,Pari心生感激,说无论如何要报答这个年轻的男人。
在得知Babak和女孩Donya一夜情之后,Donya要求恢复处子之身,年轻的乐手空有一身才华却拿不出手术的费用;Pari联系Sara的丈夫帮忙贷款,对于这个曾经被拒绝贷款的男孩而言,假房产证明成了新的目标。
当一切准备妥当,Pari和Donya在地下诊所始终等不到Babak,那个被Pari认为罕有的负责任男人可能已经办了假护照离开了这个接受不了他的国度。
等不到人的Donya没有了处女的身份无法远嫁他国,无法为家里筹集高昂的医药费,一时之间瘫坐在地。
电影色彩主要是暗色系,黑暗阴郁的氛围让人觉得压抑,第一次出现光芒是Pari和儿子即将搬入新的公寓,虽然房子的居住得来不甚光彩,但是让母子俩终于不用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这种兴奋喜悦着实让人看见未来的曙光。
三个不同生活圈的女人,三条不同的故事线在那栋自带光芒的公寓汇合,Pari遇见生活里暂时的阳光,Sara走向了生命的终结,Donya等来的是放肆后的绝望。
这部电影采用动画制作,由真人先在绿幕前表演,然后再转化成动画形式。
可能是为了演员的安全,也是为了电影的安全,采用这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实属不易。
难以想象现代社会,女性在那片土地上的生活竟是如此的艰难。
男权社会的压迫,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把女人培养成顺从、隐忍、讨好男性的物品,甚至是简单的生育机器。
虽然全世界都在呼吁平权,为解放女性而呐喊,但是每当要为争取平等而努力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仍然处在不平等之中。
公众号:紫式杂谈
本文首发于电影幕后故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aymovie”),欢迎关注,看幕后君第一时间为你评新片,品经典。
近日,一条和世界杯相关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
尽管对足球篮球一窍不通,但看完这则新闻,我立刻想起了最近的一部伊朗成人动画电影——《德黑兰禁忌》。
《德黑兰禁忌》
作为少数依旧存在“性别隔离”的国家,伊朗不管是在公交、银行、地铁、还是游乐园、面包店都有明确的男女区域。
女人不允许看男人运动,男人也不允许观看女性运动,按照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口号,便是“即便是网球场也要建起高墙”。
《德黑兰禁忌》便发生在这样一个性压迫的神奇国度,情侣在公园牵手会被道德警署带走审问。
打电话聊骚一旦被道德警署追查到,他们就有权利烧了“罪犯”的房子。
就连后备箱里有本色情杂志,持有者也会被软禁在囚车上,不给官老爷打点一二,就等着吃牢饭吧。
而片中的三个女主角更是怒犯天条,他们身上分别背负着三个德黑兰禁忌。
卖身
风尘女子派瑞因为丈夫坐牢没了经济来源,只能带着孩子上街卖身,靠给法官当小三换来了一套公寓和生活费。
堕胎
高知女性萨拉不愿当家庭主妇,多次求职却都被告知需要丈夫同意才能工作,她用堕胎来反抗丈夫的独断专行。
婚外性行为
待嫁少女冬娅和文青巴巴克在夜店蹦迪酒后乱性,清醒后冬娅要求巴巴克赔偿她处女之身,一旦事情败露两人都别想活了。
《德黑兰禁忌》和大多数多视角叙事电影一样,每个人物的故事一开始都是平行推进,互不干扰。
然而,一通聊骚电话和一片假处女膜,彻底改变了片中三女一男的命运。
搬进新公寓的派瑞和萨拉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说的闺蜜,派瑞一时兴起,竟拿起萨拉的手机给楼下清洁工打起了聊骚电话,殊不知从此埋下了祸根。
周旋在三个女人中间的,则是“夺走”冬娅贞洁的音乐家巴巴克,他和大多数文青一样不愿向主流妥协,他的音乐既没有卖相,也不符合伊斯兰价值观,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
冬娅的处女膜修复手术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去黑市买Made in China的假处女膜,最后还是决定贷款300万(伊朗里亚尔),买回冬娅处女之身,也买回自己一条命。
三女一男最终在萨拉堕胎的黑诊所中相遇,他们和野郎中都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一个不小心,大家都有可能被吊死。
在伊朗,婚外性行为被称之为 “Zina”,一旦犯下此等“罪行”,等待犯人的将会是“石刑”或“鞭刑”。
被判处石刑的囚犯大多都是女性,受刑时,她们除了头部或上半身之外都会被埋入沙土中,施刑者向受刑者反复扔石块。
行刑用的石块经专门挑选,以保证让受刑者痛苦地死去。
鞭刑的标准则是100下!
这些野蛮的刑罚,在施行伊斯兰教法的国家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苏丹、索马里依旧存在。
2006年就有一位名叫阿什蒂亚尼的女子因为通奸被判处鞭刑,引发了全球热议,被鞭刑99下后,伊朗政府在2010年以通奸罪名判处她石刑。
电影《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更是直观展现了石刑惨绝人寰的真实面目。
所以当你在片中看到绞刑法场时千万不要觉得惊诧,这只是伊朗政府面对西方舆论压力的一种妥协。
也正是在该桥段中,司机的一个笑话,成了压垮巴巴克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身价值无法实现,普罗大众麻木不仁,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现实比电影更加魔幻。
终于,巴巴克抛弃了手术台上的冬娅,办了假护照甩手而去。
而剩下的三个德黑兰女人,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逃离德黑兰。
冬娅口中那个有处女情结的“未婚夫”其实是一个人贩子,专门贩卖处女到迪拜, 这也是冬娅逃离德黑兰的唯一希望。
萨拉逃离德黑兰的方式则是自我毁灭,那通聊骚电话最终还是追踪到了她的手机,丈夫得知后将她赶出家门。
萨拉难忍其辱,跳楼自杀。
只有妓女派瑞活的游刃有余,她抓住萨拉丈夫曾光顾自己的把柄,帮助巴巴克搞到了贷款,她抓住法官和自己相好的把柄,搞定了儿子的上学问题。
被生活强奸久了,她学会了享受。
片中最耐人寻味的角色,是派瑞的儿子埃利亚斯。
因为先天失语,自始至终埃利亚斯未发一言,他不做批判也不干涉片中人物,就连母亲在他面前给司机“服务”,他都没有任何反应,对剧情的推动作用几乎为零。
他就像《暴烈无声》中那个小男孩一样,洞悉一切,却不知何为罪恶,何为正义。
他对于成人世界的善与恶不作判断仅限模仿,就好像入学面试时他做出的OOXX的手势。
导演借小男孩埃利亚斯表达出的,是对成长在魔幻社会中的下一代的担忧,即对伊朗未来的担忧。
《德黑兰禁忌》是导演阿里·苏赞德的处女座,这样一部直戳宗教与当权者丑态的电影,在德黑兰是无法实景拍摄的,影片中大多数场景,都是演员在绿屏前完成,后期加上动画效果。
和《厕所英雄》一样,导演期望本片能够在国际社会和伊朗国内引发舆论思考。
也正因为以动画为表现形式,影片才能做到指向尖锐,尺度放开。
然而,这类电影也有一个通病,那就是 “主题先行”,为了突出一个“惨”字,过分强调角色的身份与境遇转变,人物动机和情节都缺乏说服力,甚至达到了男人都是衣冠禽兽,女人都是无辜受害者的地步。
但影片中所展现的一切性别压迫却又并非凭空杜撰,就像清洁工的父亲,在砸死黑猫的路上讲述的那个故事,在德黑兰,一个屁就能毁掉一个女人的一生。
影片的最后,一只白猫幼崽从垃圾桶中钻出,仿佛象征着新生的希望。
镜头随之摇向萨拉的尸体和德黑兰的黑夜,仿佛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而萨拉之死,也只不过是被德黑兰禁忌害死的万千女性中的一个罢了。
黑猫死了,还有白猫。
但在德黑兰,不管是黑猫白猫,好像都不会抓耗子。
本文首发于电影幕后故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aymovie”),欢迎关注,看幕后君第一时间为你评新片,品经典。
这是一部极其辛辣和讽刺的动漫电影,其实我想导演开始是想要真人饰演的,但是主题太过露骨,不得以使用了漫画题材。
本片可以分为三个家庭去看,这三个家庭的主角都是女性或者说本片想要表现的是这三位女性。
通过她们的悲惨遭遇与命运来讽刺和批判印度的男权主义。
一号家庭是一位无法离婚的女性被迫沦为妓女抚养哑巴儿子的故事。
说到这读者可能开始有些疑惑,什么叫作无法离婚,在印度你想要离婚需要丈夫签署的明文许可,哪怕你找工作或者做什么都要有丈夫的许可。
为了与狱中丈夫离婚,她不得不成为法官的情妇,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哪怕当着自己孩子的面,每当她交易的时候,总会给孩子一片口香糖,很具讽刺性。
二号家庭是一位被人口贩子挟持但在夜店失贞,不得不去让自己的初夜情人凑钱来做处女膜修复手术。
但最终他的初夜情人偷偷开溜留下她自己来忍受印度男权的黑暗。
三号家庭的女性其实开始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相比于一号和二号。
但是她想证明自己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丈夫,她打算外出工作哪怕在孕期间,但是没有丈夫签署的许可,她也不得以打消这个念头。
她因为家庭的约束失去欢乐,也因为一号母亲和她调戏一名清洁工而背上骂名,因为清洁工是男性,而女性打出这样的电话是极其耻辱且违法的。
最终在丈夫训斥和压力下,在大醉中不幸坠楼身亡,我想她其实已经有了寻思倾向。
三个家庭相互交织,相互发生关系,从不同角度展现印度女性在男权乌云下的悲惨生活与不幸命运。
看完之后只能用震惊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看着演员表的空白格,大概配音的伊朗演员都害怕露面,在伊朗这个男权至上的国度,到处都充斥着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这样的电影靠德国人的拍摄让全世界看到了传闻中的伊朗,禁忌只是明面上不提,暗地里的勾搭才是罪恶的中心。
YSL国家独特的宗教信仰造就了这样奇葩的现实,三个伊朗女人不同出身结果却一个比一个命运悲惨,大概最后作为妓女的母亲派莉,她活的更潇洒吧,虽然最后很有可能逃不过被绞死的结局,但是相比较于走投无路被始乱终弃的冬娅,还有受过高等教育化作风筝死后被人唾弃的萨拉,她大概是对得起自己的!
一开始我就觉的电影动画风格有点独特,最后才知道电影是真人拍摄然后转动画,这样的操作对“禁忌”两个字有了重新的定义,电影里所有的伊朗男性没有一个善茬,把道貌岸然和卑劣无耻诠释的淋漓尽致,摄影机下的某某人,背景切换交代出了人物内心,而那一次次落下的装满水的套子……像无形中砸向男权社会的重拳……不过终究不会有什么改变。
庆幸我们活在了新时代的中国!!
整个影片很压抑,女性在阿拉伯国家真她妈太惨了,已经不是人权的问题了。
女主算是够强大得了,自己挣钱养活家那就顾不得什么道义贞洁了。
里面的权贵男性基本都一个鸟样,唯利是图见色起意。
很强的批判主义氛围,应该就是真人演的在渲染,画面昏暗且沉闷。
能让上映这么牛逼的影片也是给力啊,值得尊敬。
唯一的开心地方就是两位女主聊天时候,但过于短暂啊。
最近看的电影都是以讽刺社会黑暗面为目的为主的,看的真真使人变得沉重,压抑。
打算近期不再碰此类作品,得稍换口味,苦的吃多了得给自己点甜的吃,才能继续品尝其他好的作品。
影片中不会说话的小男孩一直是一个旁观者,现在很多电影都喜欢安插这么一个角色,没有太多台词,仿佛拥有着能看透一切的上帝视角,他们就像影片里的观众。
他从小没有父爱,母亲也因不能得到丈夫的同意签字离婚,只能与法官进行权色交易,看着母亲当着妓女,甚至当着自己的面与男人进行色情交易,也早已习以为常,没有任何起伏。
看着疼惜自己的邻居阿姨被误会而选择吸毒跳楼却无能为力,只是安静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看起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似乎他就代表着那一点希望。
每个主角都去过那个照相馆,我一直在思考电影里多次的照相换背景寓意是什么,却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也许你看了会知道,因为你知道的可能比我多。
她们三个女性似乎都在追求一种纯洁。
白色代表着纯洁,男孩的妈妈住进法官找的公寓,要把床单家具都装成白色,因为它们看起来纯洁;上过大学有着教师梦的孕妇不愿当生育工具,堕胎两次仍然不懈追求着她精神世界里的纯洁;年轻少女编造谎言只为恢复自己身体上的纯洁。
然而事实却是表面纯洁神圣的宗教信仰下,竟是如此多的不堪。
但影片最后的那只白猫,也许就是暗示着一丝希望,社会现状会改变的希望。
一开始看到电影的动画和其他动画不一样,起初以为是地方特色和自己见识短浅,但看到后半段就开始猜测是否是真人演再用特效处理成这样,最后多了解了一些信息证明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因为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艺术家们也只能用特殊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愤慨。
我们生活在中国,其实有着许多其他国家不能想象的自由。
男权和女权问题在这些年都是全世界一直没有停止讨论的热点,影片里诠释了腐败畸变、充满私欲却没人敢站出来说话的伊朗现状。
我不是很了解伊朗的历史,对于其存在的许多诟病也不敢妄下断论,只是对现今被宗教政德捆绑的许多无辜的女性感到些许的痛心。
但我们始终不能改变什么,只能改变自己,珍惜自己已有的自由,为在水深火热中生活的人多一分祈祷。
听说这是一部真人拍摄专制成动画的电影。
形式第一次看,但整部影片看下来还是非常的压抑,有点像看《一次别离》的感觉,但又觉得很真实,很讽刺,如果不转动画的话,恐怕过不了审吧。
片中有很多隐喻的地方,比如最后DJ巴巴克看到广场上绞刑的现场和家里门上海报的场景一样,甚至中间都是三个人,他撕掉了海报,是否也意味着放弃了这个地方?
还有之前他的朋友说有钱了一定要买本护照离开这里,他最后果然离开了。
最喜欢女主萨拉关于毒品的解释“抽你的老公一耳光,要是他没反应就是吸了鸦片,要是他笑了就是大麻,要是他一蹦三尺就是哈希什,如果吸的是冰毒那就命不久矣,可卡因的话会吻到你窒息,要是他骂你那就只是喝醉了而已,但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则说明他一切正常。
”这是多么的无奈……91:17虽然猜到了那个女人会跳楼,但看到这还是感觉一股凉意,身体阵阵发冷。。
「抽你老公一耳光。
要是他没反应,说明吸了鸦片;要是笑了,就是大麻;要是一蹦三尺就是哈希什;如果吸的冰毒,那就命不久矣;可卡因的话会吻到你窒息;如果他骂你那就只是喝醉了而已;但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说明他一切正常。
」说这话的是电影[德黑兰禁忌]里的妓女。
她带着儿子在车里给人做口活儿,有个因吸毒被收监的老公。
但不能离婚,因为老公不答应。
于是,她去找法官求情,「拜托您签字吧,我愿意一辈子给您当牛做马。
」法官摘下眼镜看着她笑,「有个情妇倒挺好的。
」
©️[德黑兰禁忌],妓女身穿罩袍,去找法官求情,称自己的丈夫已经20个月没给生活费了便给了她一处公寓,有个念过大学的孕妇做邻居。
只是孕妇不甘为家庭所累,想外出工作,为此偷偷堕过两次胎。
还有个处女,嗑药嗑高失了身,几经曲折修复处女膜,只因「阿拉伯人愿为伊朗处女出大价钱」。
我很抱歉,她们生在伊朗。
我很抱歉,她们身为女人。
直到1933年,伊朗女人才出现在电影里。
是一部叫[Lor Girl]的片子,讲一个姑娘小时候被绑架,长大后在茶馆儿打杂,遇见一位俊朗翩翩的男子,坠入爱河,并一起策划逃跑。
扮姑娘的演员是一名雇员的妻子,没穿罩袍,还编了小辫儿,扎了头巾。
©️[Lor Girl]是伊朗影史首部用波斯语制作的有声片,女主也是首位女演员,拍完以后就成了明星,也因此受到很多性骚扰。
到了晚年,她改名换姓,搬到了德黑兰,在虚拟身份中死去没几年便是漫长的二战,伊朗没能产出一部电影。
好在1947年,第一家电影公司成立。
到196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2家。
当时有一部电影,叫[泥砖与镜子],通过司机和女朋友的对话,反映伊朗社会的精神状态。
女演员芙茹弗穿着性感内衣面对镜头,脖颈处还挂着项链。
©️[泥砖与镜子],在此期间,他们平均一年制作25部商业片,极重剧情,甚至还为此成立电影学院这一年,北京某服装店贴出通告,「不再做窄管裤、牛仔衫、袒胸露臂的连衣裙」,旗袍和丝袜也被列为「四旧」,禁止穿戴。
更不要提内衣,「工农兵不需要这个」。
彼时的国人,无论男女,都只穿军装,或依着军装改良的军便装、红卫服。
裙装在此绝迹。
他们不知道,就在一国之隔的伊朗,已经开始流行迷你裙,甚至穿着比基尼躺在汽车的引擎盖儿上晒太阳。
©️上图为60年代的伊朗女学生,穿着迷你裙看书;下图为穿比基尼晒太阳的伊朗女孩,热辣张扬,毫无忸怩作态之感,梦想是成为「波斯的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来了以后,很快爱上。
街头是闲聊的学生,巷尾的橱窗挂着当季最新款的连衣裙,酒店客房持续供应鱼子酱,杂志上的封面女郎袒露胸脯,画着大浓妆。
这座被誉为「中东小巴黎」的德黑兰,让他和其他游客感到一瞬间的恍惚。
也许是吃鱼子酱的时候,也许是在石油公司的宾馆游泳的时候,也许是站在繁华街口的时候,总恍惚以为,这是美国加州的午后。
©️70年代的德黑兰街头,女人穿体面的裙子、大衣,皆为西式,是国王巴列维带的头,他在1941-1979年间,移风易俗,学习西方,一家子都是西化标杆,穿着时髦,摩登十足可惜,电影如同镜子,你无法直接看清一个完整的国家,但这面光洁的镜子,总能通过细枝末节,把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照得清晰异常。
1977年的[报告]和1987年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导演都是阿巴斯,可片中女人的装束却判若云泥。
前者染了发,穿鸡心领的毛衣配花衬衫。
后者一件白色罩袍,裹得严严实实,带着一种生怕被人占了便宜去的戒备神色。
©️上图为[报告],下图为[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皆为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的作品,两部电影相隔十年只是十年之隔,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伊朗女人的麻烦始于1979年。
那天是妇女节,上万女性走上街头,微笑着挥舞双手。
「气氛很欢乐,」人群中的一位女摄影师说,「没人去上班。
」说这话时,她还不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不戴头巾了。
©️1979年3月8日,德黑兰街头,伊朗女人面带微笑,挥舞手臂,在雪中上街游行、呐喊。
该照片在伊朗被禁。
Hengameh Golestan 摄政府越来越腐败、低效,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反对之声日渐而起。
千里之外,一个叫霍梅尼的宗教领袖号召民众,「用生命反对国王统治」。
于是,伊斯兰革命爆发。
这个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国家,在一夜之间,以世人前所未见的速度开倒车,返回了中世纪。
妇女节,霍梅尼就女性着装问题发表讲话,强制要求穿罩袍。
1981年,《着装法》规定,不依法律着装者,可判长达一年监禁。
去看看那时候的电影吧。
1987年的[骑单车的人],重病妻子躺在床上打点滴,头巾缠得严丝合缝。
1989年的[小商贩]和[意中人的婚姻],也是罩袍加身,没有丝毫懈怠。
©️从左到右依次为[骑单车的人]、[小商贩]、[意中人的婚姻]1997年的[小鞋子],兄妹俩不能在同一所学校里念书。
而妹妹就算是上体育课,也要穿着罩袍。
©️[小鞋子],妹妹在体育课上学校不再有男女混班,数不清的报社被勒令关停,256家影院倒了180家,摇滚乐成了洪水猛兽。
霍梅尼这样解释:音乐和鸦片没有区别,如果我们希望有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的电台、电视就应该有教育性,音乐必须被排除。
演奏音乐是对国家的背叛。
所以,电影[我在伊朗长大]中,女孩因演奏音乐被抓,后背却还写着「朋克不死」。
©️[我在伊朗长大],女孩的衣裳背后写着「朋克不死」女人早已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在书籍、舞蹈、绘画、雕像中的形象全被剔除,因为「这样才符合伊斯兰教规定」。
电影[德黑兰禁忌]中,妓女去法院办离婚手续,对方头也不抬,只是问,「有你丈夫的许可吗?
」孕妇去就业与社会事务局找工作,对方刚说完「你被录用了」,紧接着又补充,「别忘了你丈夫的同意书。
」
©️[德黑兰禁忌],女性生存处处受限我突然想起有一年,伊朗女人在网上抗议权益削减,却收到无数男性网友这样的回复:女性的权力还不够大吗?
你真的应该感谢真主,至少你可以自己开车出门。
多向你穿罩袍的母亲学学吧!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对待女人的态度。
眼下,这个国家忘了,仅几十年前,女人和男人还在一间教室里听讲,下课后一起乘公交车,无所顾忌地走进泳池、电影院,并拥有投票权。
那时的女律师、女法官、女内阁大臣、女学生,比例一度达到三分之一。
©️上图为60年代,德黑兰大学医学院课堂,男生和女生一起听讲;下图为1963年,伊朗妇女参与投票如今,她们周旋于早餐麦片、洗衣机、电熨斗和厕纸,然后张开怀抱,迎接匆忙生出的孩子。
2008年,格什菲·法拉哈尼刚拍完[谎言之躯]。
她打算在德黑兰的霍梅尼机场坐飞机出国,却在安检口被官兵拦下。
对方还说,她已被列入「禁止出国人员名单」。
原因是,她在[谎言之躯]里没有戴面纱和头巾。
©️[谎言之躯],格什菲与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有对手戏,但她并没有戴面纱和头巾,只是穿着护士服这一年,韩国首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巴基斯坦选出女议长,尼泊尔制宪会议提名女候选人。
这一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台前有上千名衣着色彩纷呈的女性舞者,幕后有成百女性工作人员功不可没。
她们不会想到,仅仅一国之隔的伊朗,还在因为着装问题,限制女性的人身自由。
好在,几经辗转,格什菲总算逃离了这个国度。
只不过此次离开,就再也没能回去。
只不过此后出演的所有电影,在祖国都禁止放映。
©️除了[谎言之躯],格什菲还拍了[梅子鸡之味]、[忍石]、[帕特森]、[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并斩获无数大奖。
图为她在[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中的女巫扮相2012年,她又给法国杂志《费加罗夫人》拍了一组半身赤裸的硬照。
于是,伊朗人民威胁她,要割下她的双乳,送给她的老父。
伊朗政府警告她,「我们不需要你这样的演员,如果你回来,必将受到惩罚!
」
©️格什菲在法国《费加罗夫人》杂志上的写真我一直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直到看见一个伊朗女孩,被街上持枪巡逻的道德警察抓进监狱,理由是,「她头巾底下隐约露出的皮肤挑起了男人的性欲」。
啊,原来如此。
什么着装禁忌、教育禁忌、德黑兰禁忌,说到底,不过是性禁忌罢了。
贞节是伊朗女人立足的根本。
所以她们出门必须罩袍加身,佩戴面纱,不能和除父兄以外的任何男人握手、说话。
哪怕不小心露出一缕头发,或者手提包里装了一支口红,都要遭到鞭打,面临监禁,甚至石刑。
怪不得[生命的圆圈]里,妓女因为戴豹纹头巾、蹬高跟鞋,被警察抓进监狱。
©️[生命的圆圈]怪不得[橄榄树下的情人]里,男女主谈个恋爱,都必须保持距离。
动情处,四目相对,又急忙闪回,连目光都谨小慎微。
©️[橄榄树下的情人]至于被强奸,当然是女人负全责。
没准儿是她的罩袍没裹严实,没准儿是她涂了口红。
如果因此失贞,会被活活打死。
而告上法庭,则要面临终身监禁,或者嫁给强奸犯。
最好的办法,是忍气吞声。
所以[一次别离]里,女教授无论如何都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被别的男人骚扰。
女护工也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在给一个老男人当护工。
终于,她在工作中流产,丈夫第一反应不是她的身体状况,而是她竟然给一个男人当护工。
©️[一次别离],护工夫妇「可至少伊朗有信仰」,抱歉,我只看到女人在信仰之下备受压迫。
1993年,电影[莎拉]反抗过这种压迫,方法是「出走」,就像《玩偶之家》里的娜拉。
2018年,[德黑兰禁忌]也反抗了这种压迫,方法是站在布满天线的楼顶,微笑着纵身跃下。
©️[德黑兰禁忌],孕妇在自家公寓的楼顶跳下生而为女人,对不起。
不知道这样热的夏天,女人裹着罩袍的后背会不会被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
五十年前的风就通过这个洞口涌上来,是那年夏天,她们穿着比基尼,躺在汽车的引擎盖儿上晒太阳。
-作者/六姨太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好像这样活着也没什么”,伊朗女性这样想着想着结果生活越过越糟糕。
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宗教,让生活充满禁忌,也让罪恶也悄然滋生。
这个限制,那个限制,当性成为禁忌,压迫也就悄然滋生了。
所有的限制在我的看来,都是为了强调最高权力。
穆斯林是怎么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也许是殖民,也许是战争,也许是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出了问题。
他们也许正在开展自己的宗教革命,也许还在未来。
这电影看了真让人难受,人的悲喜本不相通,可看了还是让人难受。
生而为女,本没有错,错的是这个国家,是这个制度!
可是太弱了真的太弱了,制度冰冷无情冰冷,规则无法撼动!
那么,唯一能变的只有自己。
要么离开要么逃避要么承受!
不知道小男孩最后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
碎碎念,身体虽能被禁锢,思想却可以选择自由飞翔~可怕于思想也被禁锢,那要怎么破土而出?
唯沉沦罢了。
若不曾知晓外面天地,也许尚可。
若见过光,怎能再次忍受黑暗。
真希望那儿的女性可以离开,拥有翅膀,自由飞翔!
生而为女,没有错。
愿你平安健康开开心心的长大。
在真人电影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动画倒是为中东地区的政治诉求和女权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不过自黑虽说有时候不是很负责,但总比严禁自黑还是要好得多。
即便这样,伊朗还是有望率先实现工业化的
超乎意外,一起绝望 @2018-04-26 20:09:45
三个女人的故事,看了一半就没继续下去了,剧本很弱的感觉啊。
动漫的形式没有很大意义浪费了动漫的表现力可以更有想象力
表面越是禁锢的国家,私下越淫乱、肮脏。
女性
邪恶制度背后的邪恶思想信念——波斯帝国和中华帝国真是难兄难弟呀
黑暗 黑暗 黑暗 逃離的方式是逃跑 抑或死亡
HKIFF2018...7/10 用歐式語法吼出的簡單、直接的社會控訴,但出自第三世界就變成了其國民翹首以盼卻求之不得的珍品、禁品,「嘉年華」是,「德黑蘭禁忌玫瑰」亦是。
那个世界有人在维护男人的权利,但实际上,男人只要违反宗教方面的东西,一样要倒大霉。所以最终维护的不是某个性别,而是某种宗教的至高无上。当然,宗教>男人>女人。女人的命运更加悲惨。
整个观影过程都充满了压抑 为极权和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惨命运痛心不已 电影也应了那句话 一个社会对性越是讳莫如深 荡妇羞辱越频发 处女膜修复手术是我认为的这世界上最荒谬的手术 这个世界上女性受到来自男性的压迫已经够多了 所以请不要让自己成为这部分男性的帮凶 现在想想 中国又能好的到哪里去 历史倒退的速度有时候快得超出想象
可视为另一个版本的《逃离德黑兰》,真实而黑暗得多。
真人拍摄幕后转制的女性题材看完很窝心 太现实 太糟心
即便作为男性,看完都很压抑,这不仅是德黑兰禁忌,更是地狱般的人间。女性,男人,小孩,老人同在一个小区发生的纠葛,最后以其中一位渴望自由的主妇纵身一跃结束了全片。采用真人拍摄转动画的方式,反而更具镜头感,在“粉饰”的背后,是更尖锐可怕的世相。
电影还行,就是我没太认真看
故事很丰富,三条线处理得很熟练。问题在剧情上于用力过猛,有种为了批判而在剧情中立靶子得感觉(视觉呈现同样)。看到介绍说电影里讨论得问题大概是15-20年前得伊朗了,现在早不是这样了。但不论怎么说,对于女性遭受压迫的呈现,当今看来还是切题的;介绍如何分辨丈夫吸了那种毒的那一段很不错。
3.75 想要众生平等真的是太难了
异国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