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和女主生活在同一条街上,但完全处于不同的世界。
女主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男主的父亲被冤枉入狱后自杀,他从小全靠自己摸爬滚打挣扎着活下去,最后还无奈地成为了最危险的卧底警察。
因为男主家中的变故,本来结伴同行的青梅竹马,生活却驶向了不同的轨迹。
男主看女主时,眼中溢满爱意,坚毅刚强的目光总会变得柔软,但压抑、危险、艰难的生活,让他只能默默无言,带着委屈将血与泪独自咽下,每次被女主抢白,他最多说一句“晓晓,无论如何,我都不会骗你。
”
01很多事情都不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昨晚看了《亲爱的麻洋街》前6集,被麻洋街最靓的仔——欧小剑,给虐到了。
麻洋街住了这样几户人家:马晓晓一家四口,刚从湖南搬来广州的易东东一家五口,曾行、曾好一家四口,麻洋街最有钱的梁小宝一家三口,孙隼一家三口。
还有一家,是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的欧小剑和欧奶奶。
欧小剑是麻洋街所有小孩的大哥,不仅长得帅,从小也是品学兼优,易东东第一次进到小剑房间时,那满墙的奖状,证明了小剑以前是个多么优秀的孩子。
可是命运就是会欺负人,当别的小孩还在跟爸妈撒娇、吵架,被父母当做小宝贝的时候,小剑一个人,已经承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
02小剑8岁那年,爸爸因为杀人罪被逮捕入狱(看剧情应该是有冤的),但小剑相信自己的爸爸是个好警察。
15岁那年,爸爸本应出狱和小剑、奶奶团聚,结果奶奶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却只等回了一个欧爸的皮箱,他被警察认定是跳江了,从此音讯全无。
从那之后,小剑就恨自己爸爸了,他改口称爸爸为“那个人”,还让晓晓再也不要提他,他决定放弃读高中,去读警校,一是可以早点工作赚钱,养活奶奶,二是他想做一个好警察,让所有人知道“那个人”懦弱没用,但不代表欧家都是孬种。
可小剑即将毕业那一年,有两个小流氓来奶奶的杂货铺捣乱,小剑和他们打了一架,最后被警校开除,工作也没办法分配了。
如果命运到这里,就放过小剑,不再刁难他,其实他还是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好好长大,甚至还会拥有一个比别人更光明的前程。
可是阴差阳错,为了能够重新入警,他又答应了做警察的卧底。
于是,他就成了一个小混混,在别人看来,他自从被警校开除之后就开始自暴自弃,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一下子堕落成了整天只知道打架斗殴的无业游民。
虽然他和晓晓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晓晓也真心喜欢他,心疼他,在别人诋毁他的时候,还会帮他辩解,可是,她和小剑,一个活在阳光下,一个踩在泥地里,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了。
03少年时的爱恋,总是既甜蜜又无奈,甜蜜的是,他们都还保持着最纯粹的样子,彼此喜欢的是对方未经世事雕琢的样子,而无奈的是,二十岁,对于自己的人生,真的有太多无能为力了。
一方面,虽然欧小剑只有二十岁,可他和马晓晓的人生进度,已经完全不同了。
另一方面,他们都还没有学会珍惜,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爱意,所以骄傲、矜持、误解、伤害,让他们把彼此推的越来越远,或许心并没有变,但命运的交集,越来越少了。
再加上马晓晓有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不同意晓晓和小剑来往,而欧小剑不得不隐藏的那些秘密,又会成为他和晓晓之间的巨大鸿沟。
虽然还不知道结局,但看完前六集,我已经预想到了这两个人之后的相爱相杀。
我忍不住想象,如果时间倒退回小剑刚刚被警校开除的时候,如果别人告诉他,“一旦答应做卧底,将来与晓晓就无缘了,你们的人生,从此就走向两极,你的人生也再不会光明了”,他又会怎么抉择呢?
想起《秒速5厘米》中的一句话: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那沉重的人生和漫长的时间。
他们还太年轻,有太多力量无法对抗,而他们最终的命运就是这些力量博弈之后的结果。
04除了欧小剑,麻洋街还有两个男生喜欢马晓晓,一个是易东东,刚搬来就对马晓晓一(jian)见(se)钟(qi)情(yi)了,他知道马晓晓和欧小剑的关系不一般,所以并不死缠烂打,甘愿默默守护着。
第一次看到欧小剑和马晓晓站在一起,他说:“好像,实在是太像了,无论是说话的语气,还是整个人的气场,甚至是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让人觉得,马晓晓和欧小剑是同一种人,会发光的那种人。
”
但曾行不同,这可是个十足的伪君子,真小人,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是在别人背后搞小动作,先是各种在小伙伴们面前诋毁欧小剑,后又把易东东救欧小剑那晚光着身子回家的事,添油加醋传扬出去,再又是偷听到马晓晓和欧小剑约会之后,偷偷跑到马家打小报告 。
在明知道马晓晓不喜欢学建筑的情况下,还跟马爸说晓晓想报建筑系,结果引发了马家的一场家庭战争。
这是一个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自作聪明、损人利己的人,他对马晓晓的喜欢,或许就像他对学习一样,只是功利性的欲望,是一种极度自私的喜欢。
想必之后的剧情里,马晓晓和欧小剑的各种误会和矛盾,一定有一大半是他从中作梗了。
之前关注这个剧,主要是看到配角阵容都是演技有保障的老演员,现在发现,其实年轻演员也都演技在线,而且不只年轻人的戏有看头,邻里之间的各种摩擦、互帮互助,夫妻之间的恩爱和吵闹,也都挺有意思的。
但是,一到欧小剑和奶奶这里,就让人眼泛泪花,这个麻洋街最靓的仔,真的太让人心疼了。
非常期待看到后续的剧情,也想对编剧说:欧小剑真的太让人心疼了,接下来的可以对他好一点吗!
-作者-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
微博@柒月暖阳,个人公众号:柒月暖阳,私人微信qyny0704
看了几集了 在其他地方看到说:麻洋街里,只有欧家不一样,别人都是一大家子,欧家只有两口人,别人欢声笑语,欧家经常都是沉默的。
他们家,就像一个孤岛。
没错,从一开始就觉得欧家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说说欧奶奶吧其实,欧奶奶才是最悲情的一个角色吧,想想,年龄那么大了,儿子却在出狱当天自杀,名声没了,人也没了,她什么都不知道啊😭后来,一个人靠着铺子把孙子养大了,眼看着警校的大好前程,却跑去当了“混混”,做着修车这种看起来不那么有前途的职业,还经常打架受伤,奶奶一个人在铺子里,大概也经常担惊受怕吧。
欧奶奶的眼神,总是担忧的,温和的,眼里时常是有泪水的,她其实只想让欧小剑平安的长大吧。
但是啊,欧小剑却去做了和他父亲一样的工作,后面,欧小剑大概是没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吧,欧奶奶也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的“死不瞑目”。
欧小剑是悲情,他失去了敬爱的父亲,后面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可他有自己的目标追求,知道自己的想要的是什么。
可欧奶奶她,什么都不知道啊。
在医院去看望欧小剑的时候说,为什么欧小剑要像他父亲那样,她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她要的,不过是儿子与孙子的平安罢了。
欧小剑受伤,奶奶在门外张望的背影,越想越心疼了。
欧奶奶这个演员,演得让人入戏了,仿佛那一年的广州,真的有麻洋街,也有这么一个欧家,这么一个老太太和她孙子。
欧小剑,这个角色从小,就背负着很多,有着“杀人犯儿子”的标签,从小大概也没少被人欺负,从他家里的墙上满满的奖状,可以看出,本身学习是很好的,后面要要照顾奶奶,努力赚钱,所以辍学,接着又去当了卧底。
所以他的眼神时常是沉寂的,略显得忧虑的,看起来比大多数同龄人成熟,其他人都是孩子,因为他们都有父母,只有他,仿佛是个大人了。
但是啊,想想,他其实年龄并不比其他人大多少。
其他家庭孩子在想着学习,在弹琴,在争论谁洗碗,;他在工作,在帮奶奶忙铺子的货,更甚至,在做卧底,在默默保护所有人。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血脉传承,他父亲坚守的,也成了他的坚守。
他堕了自己的名声,放弃了光明的前途;让唯一的亲人担心,可能最后含恨而终;他骗了自己最不想骗的马晓晓,亲手把她推离了自己的世界;并在好不容易得来平静生活后,为了保护所有人,再次义无反顾的走入卧底的风雨。
许魏洲这个演员,94年出生,还年轻,欧小剑这个角色身世经历的复杂性、混混表面的狠劲儿、骨子里的善良正义,都被他演活了,难得有灵气的青年演员。
“晓晓,你相信我,我没有骗你,等事情结束了,我会全部解释给你听。
“门开了,一把黒伞和一支黑色的箱子,你没骗她,你所有的解释被带来了,可是你却不在了。
看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眼泪真的控制不住的往下掉。
妄想过欧小剑可能会和晓晓修成正果;雨中的诀别吻之后,想过欧小剑带着对晓晓的爱去出色的完成他的卧底工作,然后荣归故里,两人成为亲人;想过小剑和晓晓从此分道扬镳,把彼此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各自安好,看到小剑被押回香港,预感不好,可是安图被捕,感觉这次小剑也可以化险为夷,期待着小剑的结局!
欧小剑为什么不能活着?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我瞬间泪崩了。
英雄总是悲情的,被误解,被咒骂,压抑情感,在生死线上徘徊,只为了大多数人能生活的更好。
有的人活着如同死了,而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欧小剑为什么不能和马晓晓在一起?
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一起,他们是一盘磁带的AB面。
晓晓按照A去生活,小剑按照B去完成理想。
小剑走了,但是晓晓就是小剑在这个世界的另一半灵魂,而这半灵魂活得安逸且幸福,这就是小剑理想的实现。
影视的意义在于让很多冰冷的物体重新有了心的温度,感谢《亲爱的麻洋街》这周末,去烈士陵园献朵花。
因为谭松韵就看了预告片,预告片不光年代感强,男主部分又很热血,昨天一开播就开始看,画面确实还挺电影质感的,前几集基本上是老戏骨飙戏,人物性格很鲜明,不像有些剧都是老好人,麻洋街上有很多各色人,有老实的,热心的,滑稽的,小聪明的。
还有几个很有趣的点。
一个就是梁小宝教易家两兄弟广东话,两兄弟以为扑街是问好的意思,男二用这个话问候了女主,霸王花女主追了他几条街,好搞笑。
二个就是几个妈妈逛百货商店出来的时候,好时髦,特别有那种pretty women的感觉。
三个是臭鳜鱼,哈哈地域不同口味不同,好心做臭鳜鱼,被隔壁领居妈妈告小状,整个菜都被端了,哈哈,这段处理得很滑稽,一点也没有真的勾心斗角的感觉。
另外还有几条线还没展开,妈妈为了让孩子在身边,不管不顾孩子的想法把她读理换成读文,不让去北京读,不让和无业游民欧小剑来往。
欧小剑到底为何卧底,卧底的情况是怎么样,和女主是怎样的情感纠葛,这都是后面的高光戏。。
会看下去。
作品还挺良心的。
本自来水来了来了来了!!
亲爱的麻洋街真有你的,本来看了一会想弃剧了(因为我真的对街坊啥的不太感冒,我承认是我的偏见555)但是最开头女主去买醋,男主喝着啤酒出来那一幕就让俺坚持下来了!
你们见过不靠说话光靠对视就能让你感觉到好他娘的甜的cp吗?!
我好久没这么上头的磕过了,因为我这人苏点很奇怪,太甜太腻我不行…反而是眼神和小动作传达爱意的更吸引我!!我特别喜欢听的一首歌《真相是真》,里面的歌词是给小马过河专门准备的吧…“在无人的角落里/有更多浪漫秘密/世人猜测真的假的不信宿命/而我却把他安排进全部余生里”,我真的太🉑了,欧小剑美强惨,马晓晓大姐大,强强我太太太🉑了!
而且还有一点特吸引我,就是导演很“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男二去男主店里给晓晓买礼物,欧小剑没有生气,只是说“那你可要好好挑挑,一般的她不会喜欢”,看到了没!
这就是信任!
这就是爱情!
他俩之间插不进任何人,所以不用吃醋,也不用考虑那么多(这里我自己挖的嘿嘿)紧接着男二问小剑晓晓喜欢什么,欧小剑笑笑只说一句我有事先走了,那时候他心里肯定调侃“你小子没被我揍一顿就不错了,等我一会回来,我就是光明正大站在晓晓旁边的人了”(因为这时候他要出去做卧底任务,今天是他以为的最后一次),打字打的好累还有好多没说,很多剧情都可以深挖,俺有空继续哈哈哈哈(大概率懒得说了)立个flag,结局要是小马过河成了我给五星!!
亲爱的麻洋街# 一口气又看六集,这次是真的被震撼到。
因为欧小剑之前虽然是卧底,但更多的内心还存着学生时期的阳光,所以你看他见到奶奶,马晓晓,或者麻洋街的小伙伴们,眼神里是温情,笑容里是灿烂,你会觉得就算是街头混社会的大哥,但心底依然纯净。
但被人陷害入狱,导致奶奶因病去世,此时的欧小剑无论是眼神,状态完全没有了那一抹阳光。
特别是胡子拉碴,凌乱的头发,眼睛里的光都没有了,眼神是散的,到下定决心报仇,眼神里又都是充满恨的。
这个塑造和变化太震撼了,全是用眼神来讲故事,而一个好演员最需要的就是眼里有戏,他做到了。
那几个特写镜头,你还能看出这是许魏洲吗?
完全不是。
这就是一个被彻底击伤内心的人,也是一个重生的斗士。
那几个镜头应该是截至目前看到他的所有作品中的巅峰了,一下子打开了戏路。
他的能力绝对可以驾驭你想不到的角色,这才是真正的好演员。
一部戏演绎出了三段人生的感觉,前边是充满阳光激情的少年,之后是内心懊恼愤恨的复仇者,最后是稳重成熟牺牲自我的勇士。
他把这三段准确的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自然,演技上一下子就衬托了出来。
像有些演员也是有演技,但是塑造角色的时候用力过猛,反而会显得不自然,角色就欠缺了魅力。
另外这种有时间跨度的戏,前后变化都要抓准人物核心,没有抓住前后重点,就容易看下来角色没明显变化,就失去了角色吸引力。
所以这六集看下来,许魏洲的实力让人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且说实话,那几个胡子拉碴,眼神里全是故事的特写镜头真是一张大银幕的脸!
Cr:中年爷们,侵删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欧小剑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选择了自己去承受一切苦难,守护他爱的人继续热爱生活。
前方的黑暗他选择一个人去闯,哪怕马晓晓恨他怨他,哪怕被人误解,也要一个单枪匹马追寻正义。
想起欧小剑对曾行说的那句话:但凡能做选择,谁会想过苦日子。
是啊,但凡他能像其他人那样,有完整的家庭,有父母的悉心照料,他也不会为了奶奶,早早步入社会,成为家里独当一面的男子汉。
就是因为童年被人指指点点长大,没有父亲母亲,他是孤独的,但他的内心并不是冰冷的,因为马晓晓的存在,填补了他内心那缺失的空白,但是父亲的死在他心中是谜也是悲愤,为了心中的正义他选择了成为卧底警察。
除了奶奶,马晓晓是欧小剑另一个亲人般的存在。
不允许任何人欺负马晓晓,不允许她受伤。
可是当他意识到父亲当年自杀的真相,他义无反顾的主动选择为了大义,置身黑暗。
但是他知道他最对不起的人是马晓晓,他选择了风雨兼程,就不能再陪马晓晓花前月下。
像沉默的真相里的江阳,为了寻求那个迟到的真相,一步步赌上了前程,赌上了青春。
也许外人觉得江阳,小剑哥这样的人是发了疯,着了魔,放弃大好的人生,青梅竹马的爱情于不顾,偏偏走上一条不归路。
但是,这条路,总要有人赴汤蹈火,总要有人放下儿女情长,心中装着正义义无反顾的往前走。
而这种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选择了背负责任,为的是更多人的幸福生活。
欧小剑有多决绝,马晓晓就有多痛苦,马晓晓有多痛苦,欧小剑就有多悲痛。
7年前,他没了奶奶,没了马晓晓,只有街坊四邻的唾弃,和未完成的责任及肩负的正义。
7年里马晓晓放下了牵挂,开始了新的生活,像小剑哥期待的那样,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这条路上没有小剑哥的守护。
7年后,他们会遇到吗?
小剑哥的忍辱负重有结果了吗?
对于大结局,网上很多人都在猜测,但谭松韵小姐姐说,很燃但是也有遗憾。
隐隐约约感觉到小剑哥和马晓晓似乎没有重新在一起。
但小剑哥这个角色的塑造让我相信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定有一个男孩他放下了喜欢的人,牵挂的事,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卧底这条路。
但马晓晓和欧小剑的青春里互相爱过彼此,这才是青春里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
也许他们没能在一起,但是这才是人生啊,人世间本就不完美,总会有遗憾。
在《向往的生活里》看见许魏洲和谭松韵,恍如隔世,仿佛是看到欧小剑和马晓晓穿越时空,他们俩开心的弹着琴,唱着歌,所有的悲伤痛苦都不复存在了。
但,只要有那一刻的美好,就足够了。
难得有一个剧明目张胆的说自己是广州背景,加上谭松韵是喜欢的演员,怎么着也要好好追,但是看了三集不到就完全看不下去了,如果不用广州做背景,还能继续看,但既然强调这是广州,那,就自然带入广州,可是,整个剧组就不能好好尊重一下你们自己选的这个大背景吗?
选了广州,那就好好了解下广州,不懂广州,就算你要用改革开放前沿做背景,你可以虚拟一个南州。
首先,选拍摄场地就已经是败笔的开始了。
这个剧的场景是在台山,台山是典型的四邑话方言区,这是广东四种语言之一,跟广府白话完全不同的语系。
那边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侨乡,用这个地方来替代广州,本身已经是错误之一。
我理解广州可能太繁华,很难找到拍戏的地方,有骑楼街的地方已经不多,但是,可能可以选恩宁路之类的地方?
那边好像并没有人流密集到不能拍戏。
福州有些骑楼街也跟广州的有点类似。
广西可能也能有更类似的。
要用心找,总是能找到类似的地方的。
剧里面,家家户户两层楼,宽大的天台,拜托,广州旧城区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商业繁华,我奶奶家对面一间屋挤了几家人!
不是建筑专家说不出所以然,但是,这些是广州的骑楼,是不是跟台山的区别很大?
广州的西关大屋,应是青石板路,要感受那种感觉,可以听东山少爷的“月光光 照羊城”这首歌
还有公交车,这个太细节,有点杠,怕被喷,但是广州的特点的确是这样的,公交车多数是两节的,单节的多数是长途专线车,是要从城的这边去到那边,一般都比较远距离。
第二,人物的名字也足够够吐槽的了,马晓晓,孙隼,欧小剑,广州话读起来有多拗口,怎么可能广州人本地人是这种名字。
那个隼字,孙隼广州话读“酸笋”,笑死了,这是多坑娃的爹妈,孙隼他们家好像不是搞笑人设?
还有就是易胜利。
易胜利是麻洋街长大出去的,他是本地人,广州找一个姓易的出来有多难?
我印象中从小到大,所有读过的学校,中学全年级(中学全年级我认识一半以上,高中几乎全年级都认识)就碰到过一位姓易的同学,而且他们家是外来的,不是本地人。
有些人说,马晓晓爸爸是北京来的,不是本地人,但马晓晓妈妈是本地人,她怎么不提醒下爸爸这个名字广州话读起来拗口?
有些人可能再杠说,易东东是湖南去的,拜托,易东东爸爸是本地人,只要母语是广州话的人,都会用广州话读一下名字再取名字的!
编剧你确定麻洋街是广州的一个市井街道?
这篇,前100的姓氏都找不到姓易的。
不是不能姓易,是剧情设定这是广州市井。
要么别设定这个背景。
广东十大姓氏排名 广东省姓氏排名前100有哪些_排行榜123网 phb123.com而且,易,广州话姓氏读“yik”,音同亦,易胜利拗口,并且不是普通话“容易胜利”的理解法儿了第三,就是生活习惯。
80年西关大屋都有独立洗漱的地方了,广州人就是不会习惯赤身裸体跟陌生人一起的,在广州生活那么多年就没听说过谁家是要去公共澡堂的,就算是公共澡堂,肯定是隔开一个个小间的,80年代广州的游泳池的浴室淋浴的地方就已经是隔开的小间。
关于排队买肠粉的桥段,不确定对不对。
问过老一辈的人,他们就是生活在西关,肠粉对1984年的老百姓过于奢侈,那是去茶楼吃的东西。
排队买“油炸鬼”(油条)会安全很多。
我儿时记忆里面,也没有我奶奶给我买肠粉做早餐的记忆,肠粉的记忆只存在在小店和茶楼。
不是编了个让大家吃肠粉做早餐,就是拍了广州味了。
第四,广州话。
编剧你要突出这是广州,因为剧要全国看,用普通话,那是很能理解的。
但是,为了突出广州,带了几句广州话以作交待,可是你都已经是精选出来的几句广州话了,用来代表广州的地域背景的,那你怎么就不能死磕了好好学,学的像一点吗?
孙凖还教易南南?
易南南那几句反而口音少点,孙凖那真的是听着极其别扭。
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大姐大就要让马晓晓讲脏话了,人家不是学霸吗,“扑街”能乱讲的吗?
那是脏话!!
广州的粗俗的语言也有分程度的,作为电视剧,全国人民看的,你要突显广州话就用一句脏话?
编剧你是要丑化广州人吗?
你要丑化就不要用广州做背景吧。
用教人家脏话来代表这是广州?
有深深被冒犯到。
另外,如果抠细节,语言还有值得诟病的。
全剧讲普通话没问题,但是,强调了是广州背景,那么,一些用词上能不能注意点?
比如,对于街坊邻里祖辈的长辈,广州人是称呼“婆婆”而不是“奶奶”,奶奶广州话日常口语是没有的,称呼“欧婆婆”,照样的普通话,但是更符合场景设定。
再比如,马晓晓妈妈说,不管报考什么学校,就在广东这边。
拜托,广东80年代,学校基本都在广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师大,华农,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还有的就不数了,哪个不在广州,广州妈妈讲出来的只能是,“都在广州”这边,而不可能扩散到广东。
又比如,小剑哥这个称呼,如果是对大佬的尊称,只能是“剑哥”才符合语言习惯,古惑仔普通话版里面哪位大佬有“小”字?
第五,人物特质。
孙凖妈妈应该是要显示她是讲究的人吧,但是抱歉,那种妆扮,那种化妆法,在广州生活早就化了,再“姿整”的广州大妈也不会那样打扮,那是广州人眼中“北方”人,外省人的妆扮,但按照剧情,易东东的爸爸是广州出生长大,孙凖妈妈是他发小,那就是孙凖妈妈是本地人,可是孙凖妈妈的行为妆扮并不是广州市井大妈。
第六,文化细节。
广州是真的有育才中学,老学校了,但是非常抱歉,育才中学考上北大的概率几乎没有,年级第一也基本没有概率可以读北大,而且,育才中学是有明确地址的,我能确定90年代这个中学在哪里,如果80年代也在那里的话,那么非常抱歉,那些街景和那个地方实在差十万八千里,那是东山,不是西关。
而且,广州有一段时间,所有有名称的学校都得改用数字编号,不能用原来的不是数字的名称。
另外,既然指名道姓用了育才中学,那么,请安排电车,那边应有电车经过。
已经虚拟了麻洋街了,那就做做功课,再虚拟一个育新中学,育苗中学好了啊。
用回松韵拍过的振华中学也行的。
孙凖家祖传“焖面”?
广州人家祖传的是面?
你是梅菜扣肉我信,碱水面我信,焖牛腩我信,焖面?
天河体育中心1984年才刚刚动工,1987年落成,没记错的话,是全运会场地,全运会1987年开,没开全运会前谁敢拿来做考场?
而且1984年的天河是多偏僻的地方?
你说在越秀山体育场考试我信。
孙隼请大家去他家吃老北京火锅,抱歉,广州人家常打边炉是这样的:(图来自网络,侵删,不是80年代的,但是是恩宁路上的传统炭火边炉,80年年代初烧煤,80年代中期开始才有煤气罐)
还有更多细节就不一一赘述了。
完全是硬塞了个广州背景,说尬,这才是尬。
几句“不咸不淡”的穿插几句塑料广州话到普通话里面就代表广州吗?
既然选择了强调突显广州,那就请剧组对广州多了解一点,导演没有广州,广东人,那可不可以先找广州人来看看?
不然你们可以按隐秘的角落,以家人之名那样,大家都知道大概是哪个地方,但剧情没强调,那就可以忽略,不影响带入剧情。
对这个剧选择了用广州做背景,又不尊重自己这个选择,胡乱拍广州,这点让人非常失望!
拍错那么多,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并强调是广州的故事。
选择强调广州,用广州作为营销点之一,是这个剧最大的败笔。
后记:被一帮容不得一点反对声音的粉丝怼,本来因为演员都喜欢不想评太低,从头到尾没说演员一句,自己家乡被冒犯了还不能说说吗,这是对剧组的不用心,还胡乱用广州来做营销噱头的评价,剧情演员都不在评论之内!
弃剧。
鉴于还有人说这是尬评,只好继续罗列细节,数不清的谬误,还可以继续列举。
除非这个剧没有拼命强调地域特征。
每听到一次剧里面的人在奇奇怪怪的地方硬生生加一个用普通话说的从广州话直接搬过去的词,就感觉广州话是被讽刺了。
证据太足,然后现在开始引来一堆堆的人装自己是广东人?
那就继续列。
对地域细节无感的大可以继续看剧,通篇没有评论剧情演员一句话,只是想表达这个剧拍的不是广州,就表达这一个观点也不行了?
真是莫名其妙。
四星是给谭松韵许魏洲的。
这么松散的剧情,这么强推xx男2的视角,男女主依然贡献了很好的对手戏和cp感。
许魏洲的表现令人惊喜,无论是要表现出“堕落孤儿仔”狠戾的卧底还是马晓晓记忆中温柔羞涩又有点笨拙的初恋,都演得非常自然,这种反差要把握好是不太容易的。
尤其喜欢他演的在医院那段,得知用生命担保自己不是卧底的马皮为救自己死了,他把那种矛盾自责演得太生动了。
马晓晓和李尖尖,虽然都是从高中演起,却剪辑在一起也不需要从服化来区分她们,眼神肢体整个人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马晓晓,曾经是麻洋街最耀眼的明珠,却因为家庭的变故,放弃理想,放弃爱人,这种转变令人心痛,演员的把握也是很准确的,但是我真不知道辣鸡编剧要在结尾宣扬什么价值观?
她的爱人,希望她能活在阳光下拥有灿烂的人生,为了她的安全一个人暗夜行路;她自己,从小有主见并不喜欢自己家庭压抑的氛围,并不希望成为母亲眼中期望的女孩儿的样子,一直在反抗,哪怕是在父亲重病之后没有安全感,也只是对他承诺“我当然不会抛下你不管”,却也不会为了父亲的意愿去接受男2做丈夫,怎么最后五分钟就尼玛“我也是”了呢?
也是个屁啊?
她正眼看过男2吗?
他们有任何感情基础吗?
就因为喜欢写明珠蒙尘,喜欢看女孩子从珍珠变成鱼目连重新开始获得幸福的念头都放弃了,就尼玛强行把好好的女主角扭成男2的单恋挂件吗?
强行人设崩塌编剧您是有病吗?
对于最后三集,编剧看我口型:死扑gai!
最后,强推遭雷劈。
以后男2的任何剧我都不会看,太恶心了。
脑瘫宣发会不会总剧里的名字买热搜
太喜欢许魏洲了!!!!!
哎哟,有任先生哟~女主的妈是神经病吧!男女主哪是十八岁的恋爱,明明是二十八岁的恋爱~请回答1988+光阴的故事+永不瞑目么?故事很散,看了结局吧。许魏洲怎么看起来像靳东?
尬死我了尬死我了尬死我了
一点都不好看!!
看傻了…什么神展开。不过第一次能get到许魏洲了,他还蛮适合这类角色。
看完1988你就有优越感了?真受不了这种人,自以为是站在至高点抨击别的剧为乐趣,殊不知自己才是自作多情的小丑。
我绝望了……这个组是没人教表演吗……除主角以外的角色都尬得要死,瞬间拉低戏的质量。以及我虽然真的很爱谭松韵,但她一直在重复演同类型角色,进步的空间变窄了,希望能尽快突破瓶颈吧。还有就是演年代戏,拜托服装老师别拿新衣服忽悠人行吗,衣服做旧有点生活痕迹行不行,现在就是人手一套新衣服,他们都太有钱了吧……题材真的蛮不错,但败在细节上,质感真的一般。
看到后边剧情开始紧张,不是简单的恋爱剧了。
混乱、无聊至极,所谓的生活化、年代设定和广州场景不过是幌子,没有能抓住人心的东西。谭松韵真的别演高中生了……
还挺期待的,但是前六集真的不怎么样,后边也懒得看了,六分是最多的了
欧小剑,再见。
没有料到的结局最惨的男主哪怕是开放式结局也好啊 不想女主和男二在一起。。。。只为tsy看
对不起 想撤回想看了 本来期待值挺高的 结果看了预告片(对不起刚通网)我就已经尴尬得扣出三室一厅了!拜托 复古怀念剧可以拍 但是能不能用心一点啊 但凡导演做一下功课也不至于里面唱的戏剧是别的类型吧(我不知道是什么类型)但是请个会粤剧演员不难吧?定位广州 却并没有任何广州的味道 岭南的感觉都没有?什么意思啊 唉 别以为开瓶亚洲沙示就是广州人了粤语说不准不到位为什么要拉广州这的文化背景呢!!?
自始至终只有欧小剑对麻洋街爱得深沉。麻洋街里住着他的亲人、伙伴、爱人,住着他生命中仅存的光亮。欧小剑拼尽全力想守住这些火苗,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一根根熄灭。然后只身走进黑暗中,再也不回头。希望平行世界的小剑哥可以穿着白衬衫,和街坊邻居们在大榕树下挤着看电视,吃吃冰逛逛街骑骑车,沐浴在阳光下毫无顾忌地笑。欧小剑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
好看好看好看!ps.别看个青春怀旧剧就1988 无语
80年代?剧情太平淡,没有吸引力…
说实话挺失望…看了10集 能感觉到编剧野心很大 就不拿「请回答1988」说事儿(哪怕是“模仿”都差太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至今我都没认全这几家人 不是说群戏不好 但多到认不全脸是不是过了 导致故事节奏整体很松散 人物基本没啥记忆点东一下西一下内在没啥逻辑甚至连推动情节发展都说不上 欧小剑这个角色单薄如纸 除了很肤浅的酷拽也没啥其他记忆点了(上级接头人的作为很像耍赖的流氓)再说1984这个年代感 该有的应该都有(90后也确实不造)但始终差些意思 究其原因 大概跟男主人设一样 只是流于表面的浮浅罢了 最后心疼Wuli谭晶晶同学…
哈哈哈麻洋街整条街的崽取名都是ABB和X小X么?提花毛巾被加枕巾、塑料皮小本、裸水泥砌的洗碗池……不得不说年代感做得很到位了。头两集看下来感觉不错,人物多关系杂,但用事件贯穿后展示得很清晰,戏剧张力也处理得不错。其实这种台词密集的复古喜剧没收好就会变得咋咋呼呼,但这部竟然没让人觉得太闹腾还好笑,演员和各样细节都有功劳,希望后续撑住保持水准吧。
所以我小剑哥真就白给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意难平 爷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