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慢慢长大,我们总是很快变老。
前几天接在上幼儿园的三岁的外甥女放学,放学后她总喜欢在校园里玩一会,滑滑梯跷跷板之类的器械,我对她说“在舅舅小时候上幼儿园时,是没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的,你现在多快乐啊!
”她回头对我说:“那等舅舅长到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在幼儿园玩吧!
”是啊,在她这个年纪,时光总是那么慢,有无数的时间去玩耍,没有忧愁,总是慢慢才会长大。
刚开始没太关注这部片子,而是每晚在自己房间听到这个片子的片尾曲《当你老了》,是我爸在看,后来,就在今天,逢着周日,这个晚上,找来看看。
李雪健的本色出演让人触动,第一集里手握酒瓶,两手发抖,这些都已经不受他的控制,因为他老了;镜头随之切换,海皮在酒吧觥筹交错,人值壮年,灯红酒绿。
我们都会变老,但老的时候谁会在我们身边?
刘二铁孤独的生活在自己的宅院,经常忘记回家的胡同。
第二集里,老头在医院查出老年痴呆症,回到家中,老友相约,三个年迈的老头,颤颤抖抖的碰杯,说着青春的故事,让人伤怀,当我们变老的时候,还有几个老友能够把酒言欢,触景伤怀?
刚看了两集,还在继续,写点东西,告慰一下自己的内心。
Ps:《当你老了》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这就是我心里的歌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当我老了 我真希望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这部剧亲情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鲜,但是可贵的是整部片不走拍烂了的催泪煽情路线(当然有些情节确实很感人),主要的基调是轻松诙谐的,让人在开心一笑之余不禁感慨亲情的可贵。
除了剧情以外,本剧的演员也是一大亮点。
李雪健老师不愧是老戏骨,以前虽然没怎么看他的戏,但是这部戏中他演的“老头”真的是非常可爱。
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一颦一笑,一个或呆滞或单纯的眼神的演绎非常到位,让人真的觉得他就是那个真实的患者。
当然,与他演对手戏的黄磊也是演技不俗,虽然有点定型的感觉(男闺蜜类型 :))。
他演的海皮表现得更多的是父亲得病后的照顾,而少了一些之前与父亲不和之后情绪转变的演绎。
当然,那种父与子之间的角色转换确实让人非常感慨,未免有点理想化。
现代社会,如果一个独子自己工作都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应该很难全心全意地照顾患病的老人吧。
当然,我不是说没有,他也确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但是角色确实有点理想化。
故事的另一条主线就是海皮与易爽(小宋佳)的爱情故事。
虽然我还没有看到结局,不过觉得里面一些角色真的很刻板印象,还有点价值观绑架。
小宋佳的男友白杨是美国华裔,然后又来了个他的青梅竹马--张兰,两人一个高富帅,一个白富美,然后两人就是不合。
然后白富美就是喜欢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还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人高富帅就是不要,自己办个残障学校(明显的美国价值观),偏偏喜欢“真实”的易爽(不爱工作,不爱奋斗,喜欢懒在家里,妈妈给做饭,洗衣,伺候着)。
这是什么逻辑?
我知道编剧就是想表现人美国价值观不对,不现实,装,我们自己的北京的价值观接地气,真实,就是好。
真是赤裸裸的价值观绑架!
当然,两种价值观确实不同,我们也不用非说一个好,一个不好吧。
而且也太刻板印象了,就不能有个真实点的,或者不那么“完美”的配角吗?
“父兮生我,父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更当捶其酸痛之背去辛解劳散父母之苦;父兮抱我,父兮伴我,顾我复我,出我入我,更当沏碗甘味之茶,闲话絮语回父亲之舒。
”这无疑是海皮小时的真实写照,母亲幼时便出走改嫁,父亲将他抚养成人,缺少母爱的海皮只能深嗅母亲未带走的内衣将心中残缺的空虚缝补。
深深的恨意自然也从内心繁衍,促使他急于离开父亲,去努力创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时光荏苒,老父亲的身体不再如年轻时一般硬朗,过度的酗酒促使老头患上老年痴呆症,三十年过去,两人的角色互换,反而老头如一个小孩一般幼稚,单纯。
看着海皮为老头掩盖的种种"罪行“,虽伴着千律一篇的轻快音乐,眼泪仍然忍不住不禁簌簌而下,伴上生活中的多角恋,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如今步入社会中的青年在职场与家庭中的烦恼,也是未来年轻人生活的缩影。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父母数十载如一日的深沉奉献,是青丝变白发的无声陪伴。
愈渐佝偻身影下的默默守候,是日久待沧海的可泣誓言。
然无情的光阴涣散着迟暮者的视线,带着多少人的悔恨被黄土遮掩。
老龄化社会已经向中国迈开了步伐,生活中的点滴回报,描绘了父母的苍老,也描绘了他们欣慰的笑颜。
及时尽孝,无非是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的核心。
不应使那句感恩化为一纸空谈,及时尽孝的承诺如今重拾未晚。
当李雪健对黄磊喊饿,那一瞬间我愁肠百结,想起了丧尸,尤其是《行尸走肉》第一季第一集里面的丧尸。
在那一集里,有个男的和他孩子住在一个被丧尸包围的房子里,他们把房子里钉得死死的,坚持闭关锁国战略,永不逃亡。
别人问你为什么不走,他不说。
到了夜晚,一个女性丧尸拿着钥匙上前庭,在空洞的眼神里,她把钥匙插入钥匙孔,还转了两转,男的挡在门后哭。
所以,她就是男人的媳妇,孩子的妈,她打不开这个明明是她家的门,而男人之所以舍不得这里,是因为他舍不得他的丧尸老婆。
这剧里好多人都要强调一个观点:遇到了曾经是亲戚的丧尸,你千万别忍着,一定要下手,因为当它成为丧尸,它就已经不是你亲戚了,哪怕之前跟你多么亲。
而第一季第一集的这个伤感男人,恐怕就是此观点的最佳矛盾纠结体,剩下哪集的哪个剧情都不曾体现出这种真情。
当李雪健指着黄磊喊饿,虽然不会咬死他,但我依然想起丧尸。
想起那句“当它成为丧尸,它就已经不是你亲戚了,哪怕之前跟你多么亲。
”-想着李雪健,我大半夜闹失眠,纠结来纠结去,可以确定的第一个观点是,丧尸不等于你亲戚了。
杀他们从近处说、从长远想,都应该是合情合理符合人类生存之道的。
如果我有亲戚变成丧尸,我应该会说服自己灭了它,展现出我狮子座本色。
毕竟它不是之前疼你的那个人了,不是有理智思维的那个人了。
它们变成丧尸前,要是知道自己变成丧尸后会攻击你,恐怕先受不了。
别的不说,就说我妈,她要知道自己要变成丧尸了,肯定先跑的远远的,远远的,永远不让我看见,永远不能让她自己在以后伤害我半根毛。
我又纠结了一会儿,突然又确立了第二个观点,大难来临的时候,如果我被咬了,会觉得当丧尸也没什么的。
我应该就是在被咬的时候很疼,转化的时候很痛苦而已,抛却这个而言,剩下的没有什么难受。
被咬了之后,我就能当一只单纯,乐天,永生,就算被人爆头也不会感到悲伤的丧尸了。
而且还不会产生“为年华的失去而懊悔”的思想。
想到这里,我都甚至觉得,反正都被咬了,那时候指不定还按着那只咬我的僵尸头,说你快点咬啊别磨蹭。
--把丧尸这块的逻辑缕干净,已经都半夜一点了。
我又开始缕李雪健,哦不刘二铁的病。
对啊他和丧尸一样,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啊对判若两人,只是皮囊相同。
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不会攻击你,就此来讲还是个安全的载体,所以你从道义上情理上讲都得好好对他。
我老家有个小男孩,刚高考完后的第二天,跳水,脖子摔断了,高位截瘫,也不能说话了,天天在家里吸氧气瓶,又痛苦又难受。
都半年了,妈妈坐在旁边跟他说:孩子啊,你这么难受,干脆死了算了。
孩子的眼角,流下两行泪。
他妈还给养他。
没办法,亲戚们血浓于水,人类是多情的动物。
然后我确立了第三点,什么叫好好对他。
那就是顺。
刘二铁犯病不能正着走路了,非要倒着走,刘海波跟他嚷嚷。
反正我要是刘海皮,肯定不会纠正,不会那么着急。
倒着走就倒着走呗,别摔就行了。
以后我跟他倒着走也行啊。
我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轴……他要看电视我就给他看电视,他要吃羊肉串我就给他吃羊肉串,反正我给哄着他乐。
确定完第三点我思来想去,又确定第四点,刘二铁不可怜。
为什么我会觉得刘二铁不可怜呢。
因为首先他感觉不到自己傻了,所以他自己不难受,不难过。
正如我假设自己变成丧尸后也会是个单纯的永生派一样。
刘二铁得了老年痴呆,只是这世界上另一种的人,有另一种的生活方式,有另一种的自由。
别人难过,只是伤感过去那个刘二铁的失去,而不会真正伤感刘二铁的现在。
刘二铁的现在生活以及所有状况没有更惨啊,这是本质。
人家好好的。
所以,不管电视多动人,我也是不会为刘二铁而哭的。
我只会觉得又新生了一种奇怪的花朵,要呵护这种花朵。
这没什么尴尬,没什么不好的,大家都要高兴点。
哀痛有什么用。
--缕完这几点我开始确立下面的几点。
如果丧尸时代到来我应该不会拖我旁边人的后腿。
我是个略笨的人,跑着累,不灵活。
如果丧尸时代来,我老公如果专门帮着我的话,肯定会被我拖累的。
反正我觉得当丧尸也没那么可怜,我应该会在关键时刻让我老公跑的。
广阔天地里,让更健壮的人维持物种的繁衍吧……想到这里,更感动得睡不着了。
如果啊我说如果,我得老年痴呆了也不要太照顾我。
反正我也感觉不到自己傻,所以怎么着都行,搁养老院其实是没问题的,但你得让我高兴点儿。
成天在家里住着守一堆苦脸哭丧丧的那我可受不了。
我也要吃羊肉串,和大腰子。
我还要吃炸鸡排。
我不吃动物饼干。
我吃炸茄盒。
我估计懒得做美容了,省下来的钱,就多给我买点玩具吧。
我认为我会喜欢堆积木的,体积大点哎,别让我塞嘴里。
想完这些,我才老老实实睡觉去了。
通常我们总是讲父爱的伟大,怎么讲,当然是父亲怎样怎样的付出,怎样怎样的牺牲、隐和为你好。
这部电视剧是付过来说的,一个孩子为了痴呆的父亲,还是儿时与自己关系不好的父亲,总是吵架的父亲,甚至离家出走都不想见得父亲,如何费心费力,如何打工,如何操劳。
奇怪的是,看完依然还是那个感觉,父爱如山。
所以你要相信,无论表不表达,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越看越觉得这个剧三观有点问题。
酒鬼父亲,年轻时除了开火车其他时间都在酗酒,然后气走李克花,不管儿子成长,思想毛左,情商还不高,长大后因为和儿子的冲突最终痴呆。
儿子从小想脱离父亲,因为妈妈被气走自己成长得不到关心而记恨父亲,然而到了三十多岁又不得不拿出全部时间精力来照顾父亲。
试想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不是李雪健黄磊在演,没有这么多搞笑的包袱,没有那种可爱的表演,这样的两个人安在你我身上,会是个什么场景。
而易爽的妈,思想前卫开放,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想在儿女们都长大之后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却又不得不因为子女的不成器放弃理想,甘愿为其束缚,然后转而又去束缚自己女儿的自由。
把全部时间耗在父亲身上的黄磊,编导为了使其行为更具合理性,居然就让他稀里糊涂创业成功了,真是光环加身。
还没看完,只是一些感想。
另外,怀有恶意地揣测,这剧和贵国将来的养老政策应不无关系。
这个题材让我很沉重!
我的外婆就是老年痴呆患者,在闭塞的农村,没人晓得什么是老年痴呆的症状,在我的记忆里,大一回家后外婆就开始记不清事情了,不过那时候没有那么严重,只是菜里忘记放盐或者放了几次的醋,当时家里人都感觉是老糊涂了,结果后来越发的严重,大四回家的时候,姥姥已经不认得人了,心里燥得很,不想在屋子里呆着,只能一遍遍的在外面走,又一次夜里自己打开了反锁的门,等到早上发现已经晚了,在镇上的家人立马开始了寻找,那是寒冬的东北,姥姥即使是穿着棉衣也一定会冻得难受,家里人分散开去,见人就问,还是一无所获。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而且外公外婆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乡里乡亲的都会记得她,看到她一定会带她回来的,但是现在还没找到大家都心慌了,后来有姨夫的朋友打电话说在他们村附近的水塘里看到了外婆,当时已经失足踩破了冰,
一部书里如果出现一把枪,那这把枪一定会响——契诃夫这是之前看书上写的一句话,主要意思说,所有出现在作品里的元素最后都会起到作用,所有的元素都不是多余的。
最近看《嘿!
老头》,这部剧真是把这一理论用到了极致,这部剧所有出现的角色就没有打酱油的,全部都在围着主线打转,关键的时候,插入主线“添乱”,让一部佳作渐渐沦为絮叨像老太婆裹脚布一样的传统国产剧。
总结了一下,一共分这么几个主线,海皮的爱情故事,易爽的爱情故事,白洋的爱情故事,易爽大哥的爱情故事,易爽弟弟的爱情故事,狗子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父子情的主线被这样瓜分,有的支线竟然就那样持续了五六集,硬生生的插入主线。
支线本来是为主线服务的,而不是添乱,支线甚至可以略过,导演硬生生的让支线蹩入主线,让整部剧又臭又长。
真是,真是相当佩服导演编剧这缠裹脚布的能力。
看完整部剧,最动人的是老头的演技,由他得病的主线索贯穿始终。
但是却烂尾了,最后的结局略显仓促,就像是前面铺垫了一个大大的双响炮点了火发现是哑炮。
刘海皮这个人可以说是被生活打击了一次又一次的人但是却坚挺过来了,但是从黄磊的表达上并没有将这个人物的精髓传递到观众的心里。
他的发小狗子说话带有口吃,但是从黄磊的言行举止,我还以为他也有呢。
先看了一点深夜食堂再看的这部剧,对黄磊二度失望,两篇对比,演得都差不多,都没有真正感动到我,反正。
在剧情和台词方面,真的让观众着急。
一是这堪比韩剧的狗血剧情,不符合常理。
比如最后老三卖房,委托人光有身份证缺并没有把委托说明摆出来。
好些点真的缺乏考究。
二,刘海皮每次与人对话就让我糟心,编剧的安排可能是出于想要制造矛盾的爆发点,制造误会。
但是每一次刘海皮或者其他人遇到突发情况就言不达意,比如搬婚纱的事件,明明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偏偏要拿五六分钟纠结在这个上面,表达得干巴巴,观众看得也两眼发直。
最后,无关演员,但就剧情,不得不吐槽的是小爽他们一家人,就比樊胜美一家有一点良心而已。
老二和海皮分手,现任男友一再刺激海皮;老三卖了海皮祖宅,骗海皮钱,还让海皮差点坐牢。
这些事情发生在一起之后,特别是老三的事情发生后,小爽一家人并没有表现得很愧疚,依旧那么地理直气壮、咄咄逼人。
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才导致了老三的悲剧。
但是这个刘海皮吧,也是个没心没肺到了极点的主。
祖宅都被卖了,就因为是心上人的弟弟做的,原谅了,不计较,不给心上人添麻烦。
完全将他塑造成了一朵白莲花。
整部剧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苦了什么都老年痴呆的爸爸。
这剧看完我竟然没写剧评??!
李雪健已经是位老人了,炉火纯青的演技就是让你觉得他就是一位老年痴呆的父亲,黄磊的对于中年发福大叔的演绎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那个长发飘飘人间四月天的翩翩美少年早已经远去啦,不由感叹时光飞逝!
回到这剧里,剧情不错,很喜欢这样的题材,支线剧情和一众配角也很精彩。
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宋佳和戚玉武太阳雨般的感情戏,最后宋佳选择和黄磊在一起预料之中吧。
总之四颗星起步,五颗星也能也愿意给!
当你老了
剧情各种狗血。夫妻老婆店,一个改邪归正臭流氓加一人老珠黄孙二娘~
李雪健老师的演技是真心的好
解说部分
渣导演,放任各种奇葩演员乱绣演技
好看
矫揉造作,难得弃剧
冲黄磊老师和宋佳看的,剧情有些硬
这个题材真好!演员演的也很棒
都是演技
絮絮叨叨,浮夸,矫情,看这剧只能看看演员演技。
补
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
节奏太慢,好几集也没什么剧情发展,细节的东西太多,彪演技不是让你一个细节拍个十几分钟好不,喝口水都得半天,坑人
李雪健老师赞
嘿,老头真虐心
剧情狗血,吸毒犯,偷了邻居失智老头的房产证,冒充养子骗老头签个字,房子就卖了,警察还说中介公司合法,让失主自己去找嫌疑犯,找不到人,房子就要不回来了。这剧情,真是绝了!
没看懂!还成
补标,整容式演技用在李雪健老师身上淋漓尽致。好演技能救剧,剧本太平,除了李雪健印象最深的就是配乐。
李雪健真的很厉害!表演很自然代入感又特别强!很有感染力。黄磊真的还是少接综艺,看他综艺多了再看他的戏很难入。最后剧是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