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
Ljósbrot,When the Light Breaks
导演:鲁纳·鲁纳森
主演:艾琳·哈尔,卡特拉·尼亚斯多提,米凯尔·卡贝尔,奥古斯特·维古姆,Gunnar Hrafn Kristjánsson,巴尔德尔·埃纳尔松,索尔斯坦·巴赫曼,Tómas Howser,Alex Leó Kristinsson
类型:电影地区:冰岛,荷兰,克罗地亚,法国语言:冰岛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故事发生在冰岛的一天。迪迪在隧道灾难中去世,留下了女友克拉拉和他的情人尤娜。在朋友们悼念时,尤娜和克拉拉的矛盾浮现,在一夜的悼念中,她们逐渐产生了共鸣。详细 >
#2024金鸡影展# 近距离俯瞰海水是如此的不同,日光会像火焰般在点燃海水,浮光跃金水火相融。也新了解一项中西文化差异,冰岛人用蹦迪甩干眼泪、对抗悲伤。
典型的青春伤痛,不过不同于欧洲其他地方,一种北欧的冷淡味太正了,多看几部北欧电影就会感觉到,他们对亲密关系,社会关系的体验与感受是更特别的。然而此片放在一众北欧电影里也显得老套了
“好看吗”,“hmmm,就很冰岛,小年轻,你懂的”,“青春疼痛呗”,“你不用看了,总结到位”。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我家方圆一公里内拍的😂 冰岛太小,太容易出戏,经常是看着说开车开这个方向到不了那儿啊。但是女主角演的真好, 那个在大教堂教人飞的视角好妙。
-
2024.5.15 Debussy青春疼痛的一些狗血冰岛是好看的 但确实不太有记忆点
简短有力的三一律剧本。意外到来后悲伤的情绪很浓但表达得很隐忍:一群人聊起逝者的趣事时先笑再哭,教堂悼念完回家借着酒劲蹦迪,挺符合这个群体遭遇巨大情感冲击后的反应。尤娜因为这场悲剧永远无法获得“正式女友”的名分,可恰恰因此阴差阳错地收获了另外四段真挚的关系。克拉拉出场后叙事张力在两个女性之间展开,还好没有滑向俗套的撕逼。改变一下看事物的角度,再加上一点想象力就能在平地起飞,尤娜和克拉拉心照不宣地明白了对方所想,两人的脸隔着玻璃融合在一起,奇迹般地在一天内做到了放下失去挚爱之痛。运动镜头中隧道的光斑和海面上反射的阳光首尾呼应,光的形状从具体的圆形变成了流动的残像,象征迪迪生命的消亡,可冰岛的极昼也暗示了他永恒的在场。
77e Cannes 2024
Ciff,玻璃窗前两人对视镜头折叠的那一幕镜头语言好厉害
情绪空间和自尊,和解共享。
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女性情感,细腻幽微,真挚动人。
情感是很细腻,只是表达的情绪一开始就不太能接受,一直纳闷青春期的感情(爱情友情)真的这么深吗?个人感觉说服力不够(毕竟这边见到不少只是言语给情绪价值实际相当冷漠的欧洲人),电影显得矫情无病呻吟还有点虚伪。其实不应该把个人生活经历代入但是导演似乎理所当然认为不需要多解释所以没怎么拍大家的感情之深?(莫名感觉更xuwei了...)可能自己偏见太大了
3.5 其实一般 但在本届戛纳又显得还可以
#SCA24 依旧是时下最流行的失去挚友亲朋后的创伤题材。北欧的风光确实养眼,小镇的教堂也能建的如此宏伟,最后的镜头可真美啊。
短小却充满力量的电影,把“悲伤”这种复杂情感展现得很真实。画面唯美又有层次感,用光影、镜子和窗户巧妙表达角色内心。音乐加分,特别是那场舞蹈戏,既让人感受到喜悦,又让人心碎。女主的表现特别出色,细腻而有张力,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共情。整部电影没有刻意煽情,但情绪的冲击力十足。
OMG!原本想看的来不及结果这是什么意外之喜!!好喜欢好喜欢而且还看到了pan人😭🌟🥲好爱一些充满酷儿性的人类关系(天原来导演还是去年孤身一人的编剧,好合理(tiff是按什么特定剧情排片的吗T^T简直
#金鸡国际影展#女主角因失去爱人陷入无尽悲伤中,这份痛苦却难与他人倾诉。故事引出另一位失去爱人的女性,她们的相遇最终擦出火花,驱散了黑暗,这中间的秘密可能已经心照不宣了。北欧电影独有的克制,引领我们深入角色的情感世界。画面运用大量留白空间,营造出深邃幽思的氛围,配乐凸显了情感上的波动,不张扬也难忽视。看片尾惊喜发现竟然是已故音乐家约翰・约翰森的作品。
#77th Cannes# 6.5/10 落日作为一种情绪的和解以及悲伤的延续,在无尽的海平面下永恒地延长,直至相拥的片刻暂时消解。
一种朝向艺术史的摄影
从电影《折射》的角度看,这起交通事故早就通过电影《回声》传导给了当事人:他把本不属于自己的《友谊》车开走了,她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鞋穿来了——这个「见光即死」三角形的爱欲享乐循环结构迟早会遭遇死神破坏性重构。遗憾的是,沉浸在悲伤情绪中「享乐」的文艺青年暂时没有心情复盘整个的悲剧性事件,也暂时没有能力剖解复杂的社会性真相,甚至没有流露出借此契机投身社会改造的志愿。就艺术创作这一点不如《死神来了》创作得好:作为幸存者中唯一有「改造世界」能力的幸运儿,男主确实在《圣经》剧本中扮演「救世主」角色,而预感到危险的文艺小资也正等着这位救世主降临和振臂高呼。但搞艺术搞到最后还是被艺术搞到床上去了——不仅低估了无产者身上所蕴含的情感杀伤力,同时也高估了自身的被收买价值、心理承受极限和修复旧世界秩序的「钞」能力。
平淡温柔的治愈过程,喜欢一些小幽默中和了沉重感,但最终还是过于温和,过目即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