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récits de Hong Sang-Soo nous réservent toutes sortes de situations tant banales que burlesques que je n’ai jamais eu trop de mal à coudre en un tout signifiant, mais j’avoue que ce film m’a laissé plutôt perplexe. Heureusement, le commentaire un peu confus mais non moins incisif de Corinne Rondeau sur France Culture vient de m’éclairer sur son motif : « C’est quand même sur la femme que réside la force du film, à savoir, ce qui me reconnaissent ne sont pas ce que je connais. Le film c’est toujours un homme qui va dire “Je vous connais”, et elle qui dira “On s’est déjà vu ?" […] C’est toujours une femme qui doit porter cette reconnaissance que les hommes ne sont pas lâches. C’est peut-être que les femmes en savent un peu plus que les hommes de, justement, la qualité de l’invention, de la manière dont on peut inventer, réinventer la relation, la relation d’amour, et enfin l’amour tout court, puisque la question, c’est comment puis-je retrouver la femme que j’aime, alors qu’elle m’a quitté ? […] Cette femme sait exactement que l’amour, ça ne passe pas par la vérité, ça passe par du mensonge, ça passe par un jeu d’apparence. Et effectivement l’amour est-ce que ça doit être le jeu des promesses que nous nous faisons ? […] “Tiens, tu as bu un verre avec qui ? Quelqu’un ce soir ? Qu’est-ce qui s’est passé ? Mais évidemment il y a rien derrière ça […] On se rend compte jusqu’au moment où l’invention passe aussi dans le film, à travers des rêves, des histoires d’hallucination, et le retour, ô peut-être, de l’amour. Parce que […] c’est une manière de nous conduire à l’amour […] de faire éclater un certain nombre de relations qui sont tout à fait normées, […] parce qu’elle est réglée entre les individus. À un moment donné, ça saute, saute la reconnaissance, saute la signification. Et d’un coup, on cherche du sens. On cherche du sens au-delà de ce que peut signifier les mots entre soi, et que c’est la raison pour laquelle ce film traverse des rêves et que ces rêves conduisent à la réalité. Et d’un coup, le réalisateur nous dit que “Vivre, c’est ça”. C’est-à-dire les filles et les garçons peuvent boire autant qu’ils veulent, ça peut être le désastre, mais tant qu’il y a de l’amour, c’est pas un problème. Et ça je trouve formidable dans le film. Passer par le rêve pour atteindre un degré de réalité, c’est pas passer par les règles, au contraire. De toute façon, le film commence par la question de la règle et de la reconnaissance. »Il y a quelque chose que la chroniqueuse ne dit pas mais que je trouve tout aussi essentiel pour faire fonctionner cette histoire d’amour : il s’agit de la qualité rédemptrice de l’expérience. Il y a chez HSS cette reconnaissance explicite du caractère transitoire de l’individu, telle une mille-feuille existentielle qui se dédouble (littéralement) avec le temps, et qui s’affranchit de ses versions précédentes pour se réinventer, tout en étant redevable à ce passé qu'on cherche pourtant à dépasser. Minjung incarne cet individu, et c'est sur son geste, d'apparence (trop) frivole, du déni du passé que repose la grandeur du film. Ce dialogue à la fin du film présente un mélange vertigineux du désir du renouveau et de l'aveu des échecs antérieurs. Le renouvellement de l'expérience amoureuse, tout comme la progression de l'individu, présente la synthèse du déni et de la reconnaissance de l'expérience, tel est donc la dialectique profonde de Yourself and Yours.https://www.franceculture.fr/emissions/la-dispute/cinema-yourself-and-yours-la-femme-qui-est-partie-et-love-streams (L’intervention de Rondeau commence à 9m21.)
在微博好友圈的时间轴里,好友们连续分享了看完《神奇动物在哪里》出影院后的的天气,或晴或雨或看到了美丽的晚霞。
而我只有懊恼睡完了整场,被杜比音效魔音穿脑而无法睡得安稳,挂着酱油瓶搭捷运回去睡觉。
那天好像只有洪尚秀的《恋妳非你》完整看完,还是借由数他拍了几个镜头多少个场景撑下来。
之前在公号写元影像的时候范围宽大地把洪尚秀的电影都算了进来。
“还有洞悉男女情事,以推拉镜头为作者标志的洪尚秀的部部影片。
不论主角落在‘不是任何人的善熙’,还是‘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总有那么个当着大学老师、咸湿、郁郁不得志的导演。
洪尚秀的新片《恋你非你》(台版翻译),推到特写之后定住,男女主角的对话继续:‘这次是谁指责我?
谁告诉你我喝酒了?!
’好似对现实生活中与金敏喜绯闻的极尽调侃,搭讪教程写完之后写了分手,这次是被金敏喜甩了吧大叔?
”上面一段是看完预告片之后质疑洪尚秀是不是被金敏喜给fei了(甩了)。
没有,肯定在热恋。
看完之后只觉陷入恋爱者的甜腻不堪,极尽尴尬之中仍能痴缠表露爱意。
一女多男的戏,都是我私心最爱的洪尚秀,《不是任何人的女儿海媛》、《我们善熙》。
海媛在不伦恋中无法脱身,妈妈即将移民加拿大,只能在午后的睡梦中获得片刻慰藉;与善熙有牵连的三个男人同时在公园里出现,形成奇怪讥诮的“我们”的善熙,不是任何人的善熙。
而到了《恋妳非你》,不是男人骗得了女人上床,而是女人永远无错,以相同一招可换得各自好过。
喝酒之后,喜欢你和你上床,不喜欢再来一次我不认识你的戏码。
写尽直男的猥琐之后又以另一视角狠狠嘲讽了一番,闵静是谁不重要,骗得到你情我愿就好。
打蛇随棍上的男人们,和不断变换自己身份的女人,谁真谁假谁梦谁幻。
就如外出吃饭总要有一点酒精来佐食,才算得圆满一样,每年也需要看一部洪尚秀。
看他的信手涂鸦蘸染了几两酱醋油盐,看他的运镜推拉透视了几重烟火朦胧,看他的段落剪辑还原了几多凡尘男女又打碎了几出情愁回转。
『你自己与你所有』画师、作家、男导演,吃饭、饮酒、喝咖啡,争吵、复合、再重逢。
中年人的爱情是在无人的门廊外抽完一支香烟、然后在水泥地面掐灭一团灰烬;是在落雨的夏夜里举起斟满的酒杯、然后把所有的情话落成了一声叹息。
被希望离开的女人,偏在同一间咖啡店和啤酒屋停顿。
她在白日为人量身裁布做衣,在夜间亦懂得面对不同男人变作各样风情。
女人脸上最鲜活的表情,出现在男人们承认对她一无所知的时候,她便可以成为任何自己,也可以虚构全部一切。
她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名表演家。
定居故乡的男人,却在悉知的街道或巷弄间彷惑打转。
男人们揣抱着与她的旧时记忆而来,转眼却都接受将要同另一个她发生新鲜故事;男人们看中她好看的脸和孤独姿态,哪里还顾得深究那之下的她自己与她所有。
「哈密瓜虽然很甜,但西瓜才是爽口」逢迎盟誓的男人与假装陌生的女人,终究势均力敌。
男人拖着受伤的腿脚,看见橱窗内的人偶被卸下手臂。
贴面亲密的两个人,却总不知道彼此缺失的会是哪一块。
#ICA 好奇妙的感觉,整体的结构,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没有像他之前的作品,但是角色的不断变化,场景的重复和梦醒状态还是让我沉迷这种错位叙事感,观影过程中会思考我们到底是自我认知的自我还是他人认知的上的另一个人,与此同时爱情和暧昧情绪的参与也让影片中的“自我”在爱情框架下的流动性更加的活跃,电影的结局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揭示了一种不存在的真实。
之前看《北村方向》那不散的宴席让我有一种解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的感觉,而这部影片也是让我想到了布努埃尔的另一部作品《朦胧的欲望》,两部电影都探讨了身份的流动性和爱情中的不确定性,在《朦胧的欲望》中布努埃尔采用了两个女演员分别饰演同一个女性角色以此表现男主角对她的不断变幻的情感和认知,令人难以捉摸其真实身份。
而本片中则是通过女主角敏在相同或不同场景中不断变化的“自我”来实现相似的效果。
视听上,基本上是风格化呈现,固定镜头下的角色微妙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更加的清晰,经典的“变焦”运用也不那么突兀了,不知道是因为看多了,还是使用的时机更好了。
画家英秀深爱着恋人敏贞,然而这段感情却并不被其他人看好。
英秀听信了敏贞夜晚醉酒,甚至与陌生男子纠缠不清的传言。
于是争吵在气愤、怀疑、嫉妒的情绪中爆发了,敏贞负气离去,英秀陷入了漫长的痛苦中。
最后,当英秀鼓起勇气重新去酒馆寻找敏贞,却见到了一个与敏贞一模一样的姑娘,故事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在前不久的柏林电影节上,韩国导演洪尚秀凭借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一手将身边美人捧上影后宝座。
其新作《克莱尔的相机》亦入围戛纳电影节特别关注单元,可谓出尽风头,一时无两。
这位1960年出生的导演,在1996年以处女座《猪堕井的那天》拿到韩国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奖。
自此,几乎以大于一年一部的高产模式拍电影,至今已有20部作品问世。
洪尚秀的爱情故事们几乎一脉相承,他始终专注于对现代爱情关系的讨论:夜色下的酒后闲谈,男女间的爱而不得,全力塑造若即若离的抒情语境,偶尔穿插超越现实的梦境体验——每一部电影都具有十分浓郁的洪式色彩。
但是,在相似的布景格局和电影主题下,如何能玩出不同的花样,从不同的维度来讨论爱情,却是一件考验导演技巧的事。
目前,我们还无缘得见洪尚秀的两部新片,不过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位高产的导演2016年的新片《你自己与你所有》管中窥豹,一览端倪。
从场景来看,《你自己与你所有》就是一部几乎不能再简单的爱情小品:家,几个外景,两个酒馆,几乎就囊括了所有的外部环境。
而删去所有故事边缘的枝蔓,只剩下了一个在爱情中游走不定、自我挣扎、苦苦寻觅的男人。
但是洪尚秀颇具心机地加入了一个元素,让这部电影从故事到主题都显得晦暗不明:李裕英所饰演的这个甜美的姑娘到底是不是敏贞?
她一会儿是英秀身边恬静温柔的好姑娘,一会儿又在酒馆里和不同男人把酒言欢。
每个男人似乎都是她的前任,她却拒绝“敏贞”这个身份,也拒绝所有与过去的关系,甚至不惜自称是敏贞的双胞胎妹妹。
有意思的是,男人们和她的关系,大多是陷落于被抛弃的痛苦之中,却又恰恰是在她的否认和拒绝中得以重生,即便对于男主英秀,也概莫能外。
那么,她到底是谁?
洪尚秀根本不想给出答案。
在英秀的动摇和敏贞的逃离之下,观众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爱情是否可以包容质疑?
爱情是否具有唯一性排他性?
爱情是附着于面容、身份还是灵魂?
狡猾的洪尚秀同样不回答,也不讨论,只是举重若轻地带着观众的视角在场景和角色中游移。
由于敏贞身份的模糊性,观影者只好选择从其他角色中找到这个故事的切入口,那么首当其冲当然是男主英秀。
从对敏贞违背承诺的怀疑,争吵时的虚张声势和傲慢倔强,到敏贞离开后的挣扎、失落、痛苦,再到下定决心主动挽回的痴情,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现实感的角色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想爱,但其实是想占有,他怀疑,其实是无法承受他人的非议,他想逃离,但根本舍不得放手,他痴情,却胆怯地不敢大声说话。
这样一个矛盾又纠结的形象,却恰恰是对于爱情的写实性还原。
在片尾,那个全新的“敏贞”面前,他展现出初恋一般的纯粹和喜悦,“就好像第一次见面一样”。
而任何一个认真看完全片的人都明白,这样的一个角色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完成自我拯救,这只是一场新的自我拉扯的开始。
洪尚秀如同一个精确的术士,小心翼翼地操纵着观影者的心理情绪。
你建立起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又倏忽被打破,你欣赏一个场景,他却突然让你如堕梦中。
即便曲终落幕,你大概仍然分辨不出他到底想让镜头下的人物走向何方。
洪尚秀的狡猾在于,他让人物巧妙地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
你看见她伸出双臂迎面扑来,回头却发现只是空气中的幻想;你看见他们相拥而泣和好如初,却不过只是南柯一梦;而当你独自在床上苏醒,唇齿间的气息尚未淡去,正要品味梦醒伊人不再的惆怅时,她却娉婷走来。
而当这些雾中风景般的场景慢慢淡去,你发现一种对于爱情真实的、原初的、淡淡的触动,又浮现了出来……
“我就想跟我爱的人好好地过日子直到离开这个人间,我的愿望仅此而已,别的都是胆小鬼们会做的补偿而已,用扔掉真心的代价而得到的补偿。
我的余生就想好好地活下去,这对于我来说就是真正的爱情,不是登上珠穆朗玛峰之类的画面,就是女人对我的爱,我就想得到那种爱并且能感受到,每天爱着彼此就想过这种日子,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 小酒馆里这场关于爱情的自我表白,几乎瞬间把观众的心理预期推上了一个高峰。
然而。
这并不是我们惯常看到的那种韩式爱情故事,它几乎剥离了所有戏剧式的高潮段落,而专注于每一个平庸无奇的日常细节,甚至连分道扬镳都拍得那么现实而冷静。
在这里你根本看不到那种韩式爱情故事里常见的煽情桥段,也不必期待一场巨大而激动人心的反转,不必等候英秀与敏贞的重逢邂逅,或者一场罗曼蒂克的相遇与告白。
自始至终,洪尚秀只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所有的事情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他们的相遇甚至如同你记忆中那个早已淡去的爱情场景,并不那么热烈,也不那么动人心弦,它只是发生了。
你就如同亲自站在他们身边,看着这个故事缓缓展开,又缓缓结束,看着他们沉浸在巨大的幸福感里,又或者陷溺于无法自拔的痛苦中。
作为一部小品式的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并不具备那种看穿爱情本质的视野深度,洪尚秀也没有在其中寄放这样的野心。
事实上,大多数想要爬到爱情的头上指手画脚侃侃而谈的电影,恐怕都只能映衬出自己的空洞。
片尾,英秀又一次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对“敏贞”的迷恋之中。
此时,这个姑娘到底是不是敏贞本人,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场崭新的关系是否能维持下去直到花开蒂落,也并不重要了。
尽管我们仍然能从英秀舒畅的微笑嗅出一丝隔阂与不安,然而,当他凝视着她双眼的那一刻,当他所有的心神都倾注在她身上之时,毫无疑问爱情发生了。
那些从不停歇的痛苦、缠绕、纠葛、撕扯,也就随它去吧。
而这一刻是属于你自己的,也是你的所有。
洪尚秀元素:开头直铺音乐,简单的字幕开头,偶遇认错人,运镜都是一种风格,斜线构图,钥匙开门,床上情色,长时间黑屏割裂,直白夸赞女主美,大龄男对年轻女,直白不做作,不掩恶,不饰美,梦境,亦真亦假,开放结局腿真是漂亮啊其实男人夸女人很漂亮的时候不管女人讨厌不讨厌这个男的都会在心里一股莫名的开心,这是个现象级两人坐在床上吵架,中间墙缝分开两人,男主妥协越过墙缝分割线往女主身上靠男主按了门铃坐下来看上次按了门铃女主回来的那个方向,镜头跟着摇过去,声音出,是女主,这样的错位设计很有意思男女之间的情感平铺直叙,抽丝剥茧最好的就是男的向女的认错,女的心疼男的,两人打闹骂笑合好那些如婴儿和狼般的孩子们啊哈哈哈两个男人搭讪都是同一个招数,假装认错人,女主将计就计,男的心里一万草泥马我只是瞎编的啊没想到是真的合好之后又紧接分手后男主喝醉画面,中间的这种跳跃性让人更加觉得承诺的反复无常女主和两个搭讪男遇到一起两个男人吵,最后原来互相认识哈哈哈哈最后男主为了得到女主妥协了,喝酒,这三个男的和女主形成一个微妙关系搭讪人让吃饭结果喝了酒,男友让喝酒结果提议去吃饭对比,前进的轮回,整天轮回结局设定就是类似失忆了然后重新开始的设定吧最后那段在床上对话说这是第一次奇妙的感觉,是当初第一次爱恋的感觉,女主好像失忆,第一次享受这种感觉,男主也是第一次享受这种感觉或者第二次享受,但这次的第二次是第一次的第一次三个男人,没有绝对的真,那两个搭讪的和男主,前两个是假装不是第一次见面,男主是假装第一次见面,真好原来是男主做的梦啊哎呦,更可怕的是坐起来这个还是不是另一层梦两个人坐在床上吃西瓜也能吃出高潮
我idol唱过一句歌词——“时间还给往前走的人幸福。
”遇见金敏喜的洪尚秀,是幸福呢还是幸福呢?
嗯,幸福与幸福,并不雷同。
我印象犹深的一种,来自特吕弗《最后一班地铁》剧中剧的台词——“是的,爱令人痛苦……但爱也是幸福的一种承诺。
你真漂亮,海伦娜,漂亮得让看着你的人心痛。
”“昨天你说那是快乐的。
”“是快乐的,但也是痛苦的。
”对比洪导《克莱尔的相机》的台词——“你,那么漂亮,灵魂如此美丽,什么都不做就很漂亮,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
”二者,有相通处。
所以,他应该是幸福的吧。
而一部部电影看过来,他也确实在往前走。
看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和《之后》,再看他以前的片子,或多或少有些不适。
这不适,部分由于金敏喜缺席,部分由于洪尚秀在情感上的“成长”。
相信爱和怀疑爱,处理作品自然有分别。
玄妙的是,相信爱的未必正当青葱,怀疑爱的未必历尽沧桑。
《你自己与你所有》,拍摄于遇见金敏喜的《这时对那时错》和金敏喜柏林封后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之间,金敏喜却没出现,就有了点承前启后的意思——TMD,管你是什么样的人,爱就爱了。
我们都有问题,但此刻最相配。
P.S.看洪导的电影,真的适合一个人吃吃喝喝。
早已对外声称戒酒但偶尔会独酌少许的我,端着杯,瞧着嗜酒的女主角上演“变形记”,几次哑然失笑。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你自己与你所有》,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男女们质疑约束的执念评价了!
果树:算不上他的佳作,但依然是那个在看似隔阂与无聊中巧思着有趣的洪尚秀。
汤达人:自由状态的女人真的无法预测,但是自由下的自己,也不是每次初见那么容易,到头来还是他。
Sylvia.Y:结构神奇,转场神奇,总之好.神.奇.我们敏熙:男人究竟有多好骗(或者说不知羞耻)?
另外,片中两位自称都是45岁的大叔,保养差异怎么这么大。
Pincent:玩了点双胞胎梗带来的悬疑感,还是由这样的戏剧性带出侧重解构男人身上的各种心思和反应,变换公式的各种变量来产生不同的进展,时间线索和话语真假成了随机变量,探讨男女之间互相约束、互相质疑又有执念的角力关系,“我们过去见过或者认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你是你,我是我。
”法罗岛岛主:高产母猪的作品只看过两部,风格无限接近处女作《处女心经》,洪尚秀眼中的女人都这么“多变”吗?
血腥爱情故事:导演通过现实与梦境混合的方法,无论多么幽默狗血,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男女恋爱的观点。
只是我越看越想笑,活脱脱看成了喜剧(没有贬义)。
我略知她一二: “——你是觉得哪里很奇怪吗?
——妳很奇怪诶。
” 永远不认识男人们的女人,永远认为女人单纯的男人。
捉摸不透亦或是谎言不断,爱与欺骗让人捧腹,瞬间失忆的女人与活在梦里的男人。
又名《离开的女人》《出轨的女人》《嫁给烧酒的女人》《很懂失忆的女人》。
“——我们不认识是吧?
——好像不认识,不好意思。
” #FIFF6#DAY2的无人知晓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連續啃完兩部洪尚秀的作品《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戀你非妳》,錯以為在看侯麥,整部片都是散步、聊天、吃飯喝酒,全部是長鏡頭和推鏡,簡直是折磨,剩下的都是對話辯證與時間推移,發酵的關係變化。
老實說我覺得洪尚秀簡直是拿自己的作品映照現實的現實生活,加上觀眾對他與金敏喜緋聞的揣測,多了一層玩味。
《獨自在海邊的夜晚》金敏喜演幾乎是她自己?
一個陷入和導演不倫戀緋聞的女演員,最後夢到和導演偶遇,在酒桌上崩潰道歉,這是洪尚秀式的幽默與救贖?
讓我想起費里尼也在《鬼迷茱麗葉》講述他的婚姻生活和外遇。
這兩部比較起來,我特別喜歡《戀妳非妳》對情侶關係信任的辯證,最後咀嚼出要保持多變的面孔,愛情才能保鮮。
这部电影脱离日常逻辑,我拿寓言式电影来解读。
导演让女主角敏贞“分裂”,一个面向她的男友英秀,一个面向大学情人,一个面向出版社时期的暧昧对象,一个面向邻居朋友们。
英秀从朋友口中得知,答应了戒酒的敏贞,仍瞒着他在外面喝酒,甚至还和陌生男人接吻、打架,于是两人吵架,敏贞离开英秀家。
面向英秀,敏贞作为一个与他产生了矛盾的女朋友,愤然出走。
第二天,英秀去找敏贞,不知为何瘸了腿,走路很缓慢,而从这一天开始,他就没见过敏贞。
敏贞在英秀的世界消失了,然后出现在咖啡店,碰见以前交往过的男人。
她声称自己从未见过他,后又称自己是他口中“敏贞”的双胞胎妹妹。
接着两个人开始交往。
对于大学情人,“敏贞”这张脸,代表着交往过的女友,也代表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妹妹。
两个身份交叠在一起,他分不清真相,仍旧爱上了同一张脸。
两人交往没过多久,敏贞向男人提了分手。
当天晚上,她又去同一家咖啡店看书,以前的出版社同事认出她是敏贞,前来搭讪。
这一次,她仍坚持不承认自己是敏贞,也没说自己是双胞胎妹妹。
只是一口咬定她与出版社男人,绝对不认识。
出版社男人虽不解,但也对她重燃了爱意。
于出版社男人来说,“敏贞”是过去爱慕的同事,也是眼下声称不认识自己的陌生女子。
与此同时,自从敏贞与英秀分离,接连与两个不同的男人约会,都被一些人看在眼里。
这些人,正是敏贞与英秀共同的朋友。
他们窃窃私语,说她“天天换男人”。
其中,与英秀来往较多的中年男人,就去告诉了英秀,他所看见的敏贞,是一个酗酒、常和不同男人调情约会的女人。
这是敏贞在围观朋友眼里的样子。
但是,英秀已经陷入对敏贞强烈的思念,任凭对方怎么说,他都不信。
他坚持说:“你们根本不懂她,敏贞,比你们都要纯粹多了。
”当敏贞与出版社男人,再度来到酒吧——这个是非之地,这是她和大学情人约会的场合,是朋友们目睹她酗酒、和男人调情的地方。
她的多重形象、身份,都出现在这个酒吧。
敏贞和出版社男人,说着和之前面对大学情人时,一模一样的话。
结果,此刻大学情人出现,质问她,“昨天我们刚分手,今天你就出现在这里了,和别的男人。
”她像从未见过他一样,问:“你是谁?
”在出版社男人面前,敏贞表示自己完全不认识大学情人,两个男人因此互相呛声。
敏贞转身去洗手间,撞见中年友人,也就是之前向英秀说敏贞是酒鬼的告发者,这时,他喊她:“敏贞,英秀一直在找你。
”她点点头,没有否认。
中年友人打电话给英秀,让他快点来,看看“真实的敏贞”。
所谓真实,就是朋友眼中,他所见的她。
结果,因为英秀腿瘸,来得太晚,敏贞早已从这个是非之地离开,这就寓意着,英秀根本没办法与朋友,在同一个维度上看见敏贞。
导演大胆地让敏贞在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不同维度流动,让我们追问,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
例如第一晚,敏贞先是穿牛仔裤与下摆蓬蓬的上衣,和大学旧情人在咖啡店调情。
而后她又穿着睡衣,出现在男友的床上,与他争吵。
起初我们以为,这应该是长相相同的两个人,而直到敏贞愤然离开,穿上外衣,我发现那正是她咖啡店调情穿的衣服。
从那一刻,我开始困惑,咖啡店与别人调情的神秘敏贞,坚持跟男友说自己遵守约定的委屈敏贞,真是同一人吗?
哪一个她,才是真实的她?
对于敏贞的追问,逐渐形成了答案:所见或许真实,却绝不完整。
电影中每一个她都是真实的。
她跟不同的男人,说着几乎一样的话。
“我还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好男人。
”、“我以前并不觉得自己漂亮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敏贞的不同面,是被他人解读出来的。
大学情人、电影界男人、围观友人、男朋友,她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恶女。
我们都如此,一个我,会被解读成,许许多多个“我”。
那是他们看见的那部分“我”,以及我想被看见的那部分“我”,掺杂、加减出来的结果。
英秀曾试图揭开真相,看看别人眼里的敏贞,但他因为瘸腿,没能赶上。
导演从一开始就没有交代,英秀为何瘸了腿,这很像现实生活中,种种原因不详的“来不及”。
好比为什么当我鼓起勇气,要让你看见我心意,你就已经有了新欢?
我就只差了一步追出,为什么你就消失了?
我和他,只差一刻钟认识你,为什么你选择爱上他?
总是,就差一点。
时间的杠杆作用,用各种“来不及”,促成了所有人对所有人认知的“不完整”。
电影的结尾,英秀在小巷子追上了敏贞。
她对他说:“我不认识你。
”英秀不相信,她坚持否认他们认识。
可不管眼前这个女人怎么说,她长着敏贞的脸,他就要拿她当敏贞来爱。
他们回家 了,他说一切就像第一天认识那样。
爱就是有所偏差,或者说,是有偏差认知,才促成了爱。
我是英秀,我看见你是敏贞,无论如何,我都会爱上你,无法避免。
不过,敏贞,或者所有在爱里的人,仍要继续挣扎,继续问,“你真的可以接受全部的我吗?
”
我真是不喜欢这种调调
说实话并不喜欢此片,但感觉还是蛮耐人寻味的,没敢太认真地去深思影片内容~~因为里面有些东西也是我内心所害怕碰触的……
洪常秀最佳。精致、戏谑、温暖、暧昧,异样音乐的反复出现和横摇开启的想象之门都堪称风格教科书,(拟真)敏贞在三个男人间的穿梭各个华章,65min处二男子与敏贞的三角构图甫一建立,即刻土崩瓦解。叠化的蜡烛似乎暗示着又一次想象的复合,但最后(拟真)敏贞的再次出现让情节隐匿于迷雾之中……套用敏贞的台词,“这种感觉还是第一次”,对洪导产生如此心动的感觉,还是第一次
哈哈哈哈哈……男/女身份的对换,PS:终于换了一批演员了,感觉审美不再疲劳
总结这个导演最大的特色:尴尬。镜头那叫一个丑。
头一次感到洪常秀也有要看得够够儿的时候……不玩结构只靠梦境就真的无聊得紧了。《自由之丘》这种纯属无聊到爆的尬聊片也因为神一样的结构变得饶有趣味。论梦境,无数前作都比这个好,要是论喝酒,哪里比得过《夏夏夏》啊。大概其有趣的也就是这个戏精附体的女主(长得真有点像金敏喜!)
恐怕是腻了
@girona 中段之前都是一头雾水,虽然最后终于看明白了这场半真半假半推半就虚伪男女之间的角力,但这人设之恶心(这两个人怎么这么有空)台词之肉麻我有点生理排斥,结尾坐床上说话那段隔夜饭都快呕出来了。
洪尚秀:剧情三件宝,素淡女人,憋闷男人,嘴炮聊骚。用景三件宝,咖啡酒馆,路边小摊,无人街道。主题三件宝:关于爱情我知道。关于性我知道,关于爱情和性TM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
故意(或非故意)隐去的某些细节让时间线出现故意(或非故意)的颠覆混乱,与近年《这时对那时错》《自由之丘》都有相似处,三段“认错”不仅在结构上一以贯之的互相照映,更呈现出调侃两性关系的惯常趣味;身份的不确定,“情敌”的意外相认,狠狠揶揄了一把男人们。
啊~~~又是洪导的大作,以后要离他远点
洪常秀看多了好腻
Nobody's girlfriend Minjung.
85/100,双重身份下是男性对感情的白日梦,亦是女性从客体到主体转换。
#ica
这次一般
是你吗?是你吗?这究竟是不是你?是我吗?是我吗?到底这是我不是我?一成不变的洪尚秀,男女间的纠葛不清,语言中的云山雾罩,酒精下的推波助澜……
全片对白,把摩擦皮肤衣料呼吸的声音全部收录的生活片。女主要是厉害的渣女,会给自己两个人格各有一个人设,认识谁不认识谁,而不是一会儿认识这人一会不认识那人的,很混乱,不知道想讲些什么。看评论是人渣导演,是我的问题看之前得看下导演
话连篇的她只是在不断寻找自己的猎物,而总会有人义无反顾。这个梦境也太真实了,让人恍惚这就是现实。
这届洪尚秀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