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港产片的人会给这部片打4星,但只是看电影的人可能只会打3星。
我虽然属于前者,但也想说几句泼冷水的话。
一部电影如果有:内幕交易+金融犯罪+警匪斗智+高科技办案+办公室三角恋+警察犯罪+ICAC+机器战警复仇这些因素加到一起,会怎么样呢?
此外,如果一部电影有: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张静初+方中信+王敏德+李子雄等等当红影星及过去时当红影星这样的班底,又会怎么样呢?
公布结果,答案就是:不怎么样!
我并非想要哗众取宠,但一部前面一半吊足观众胃口,后面一半完全不知所云的电影也不可能得到太高的评价。
起初我看到很多设备,加上<窃听风云>的名字以为是一部高科技影片,这很好,我很期待;后来,我看到有办公室三角恋,我以为是部兄弟情义片,很好,我很期待;再后来看到金融犯罪,我以为是部商业间谍片,很好,我很期待;再后来看到警察犯罪,我以为是部内鬼片,很好,我更期待!
结果呢?
自从我们的大眼睛影帝向ICAC坦白之后,情节就向莫名其妙的方向发展。
高科技不见了,三角恋也似乎可有可无,金融犯罪也只犯了那么一下,犯了错的警察们最后就不知为何得到了应有的(不应有的)结果。
可能最后导演也觉得无法收场,只好用隐藏情节来欺骗观众,以便在最后仍会让人觉得意外。
而当真相大白之后,又急匆匆的三下五除二,将恶人处以恶报,才算是完了工。
说实话,即使字幕不打,也能看出电影是两个人的作品,只是不知道后半部是谁负责的,不好意思点名骂而已。
我个人觉得香港电影自从<暗花>和<无间道>之后,就已经达到了警匪黑帮电影的最高峰,在此后的作品中尽管仍有佳作,但已经很难超越这两者的成就。
由于观众的胃口被越吊越高,一般难度的情节设计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要求。
因此即使有再好的演员而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果也只能是缘木求鱼,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只能感叹一下刘青云的演技真好、吴彦祖真是帅等这样无聊的话题。
所以说港产片如果一味延着旧路走下去,也只有越走越窄的份儿。
回想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顶峰时期,尽管有多种原因,但与当时作品题材的多样是有很大关系的,鬼片、功夫片、赌片、枪战片、无厘头搞笑片等等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但到了今天,香港电影却走到了末路。
虽然香港电影界向来不缺好导演、努力的演员,却很少有勇于创新的人,结果也只能是一盘好饭炒了一遍又一遍,炒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到扔了都没人捡的地步。
这一次<窃听风云>发行方花了很大力气宣传,希望借助内地火热的电影市场让港产片重拾升势,但我看却难有太好的成绩,原因有二:第一是嘴上说喜欢港产片的人未必都真的喜欢看,其实最铁杆的也只是受周润发万梓良成龙影响的那一代人,新一代港星在内地并不具备太多的票房号召力;第二是原汁原味的港产片由于故事背景仅局限于香港让大陆人有距离感,毕竟我们看到月入2万元仍然很穷的香港人和“大哥,我先劫个色!
”的大陆强盗时肯定感觉后者更亲切。
所以如果票房不如预期理想,制片方应该首先考虑自身的问题。
说实话,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敏德,他的很多台词都很雷人,在这里选取我最喜欢的一句作为结尾:“你当我是天生杀人狂么?
”我也不是天生喜欢港产片,如果拍得不好,我也会慢慢改变的。
(PS: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这里要感谢豆瓣网给我进电影院的机会,尤其这次还是粤语原版,鸡冻!
另外加强感谢影志,在电影院门口他帮我很大的忙,考虑到若有人模仿将会给影志本人带来麻烦就不详细说细节了。
)(PS2:影志本人人很和气,很靓仔,我看不比小吴差。
)
国语版的感觉很差。
仿佛是那些人物都来装作是讲普通话一样,语气与表情有时候感觉对不上号,有时候又太过了,其实我更希望他们用粤语来讲那些对白。
但是宪法说了,全国推广普通话,于是乎凑合看吧。
原本是三个搞技术的警察,应该没有无间道里面卧底侦探那么腥风血雨,但从结果看起来,这片子整个颠覆了我国国民的思想,没有大团圆的结局,甚至连小团圆都算不上。
庄跟麦把无间道延续下来的色调跟空间感又一次展现在这部电影里面,三位主角内心交流的基础场景,仍然离不开——天台。
我也是一个有着天台情结的人,在我看来,天台是一个可以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一个说真话的地方,和一个跟自己的内心纠结掐架的地方。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场景安排,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调独立的个体,没有这么一个地方,哪来的那么多戏呢?
回顾这一年来所看过的港片几乎是寥寥,最近也就是《保持通话》、《证人》、《新宿事件》,再下来就是这个《窃听风云》了。
脱离了王晶、周星驰之后,发现新香港的电影人总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的变化,恶被宣扬的过分。
虽然那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总归不是一些常态的生活。
近些年来,港片导演似乎更倾向于拍悲剧,虽然有些正剧最后不免落好人战胜坏人,正义战胜邪恶的大俗套,但港导演的悲剧情结却总是会在不经意时流露出来。
而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英文海报是一个被老鼠夹子夹下来的耳朵,映照开篇阴暗巷道中鼠夹夹死老鼠的那桥段。
我想导演是想讲述这么一个故事的。
作为老鼠,它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身份,他可以偷点残渣来吃,可以找别人丢掉的垃圾吃,甚至可以作为宠物让人喂鼠粮吃,他所选择的道路都会影响他的一生。
但万万不可去不该去的地方,拿不该拿的东西,好奇和贪欲会让他丢掉原有的一切,甚至生命。
肮脏的巷道里鼠夹上那块诱人的蛋糕其实并不真实。
就像影片中那疯狂的股价。
有人获利,就有人亏本,有人发财,就有人跳楼。
财富永远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一些人手中流出来,到另一些人手中去。
财富流入谁的手中,谁就会想方设法持有的时间更长一些。
其实吴彦祖演的那个人物才是本片中最大的反派,披着警察外衣做违法勾当,他本可以老老实实的做一富豪的好女婿,耐心等待继承岳父大人的衣钵,但他内心深处的贪婪远远超过生活水平处于底层的老杨。
他不但要钱,他更要脸,但现实中他只能有一个月两万块的薪水,他永远不能反驳岳父要他辞职的要求。
当一个凤凰男,在既没胆量、又没智商,且条件不具备就想要高飞的时候,真的很危险。
不料结果他竟死的还算好看了,既没连累未婚妻跟岳父,又留了全尸。
哪像老杨一家老小都搭上了,自己还身残志坚忍辱偷生了一年才得以报仇雪恨。
老杨起了贪念,小林则是把贪念放大……刘青云扮演的那个监听组老大却始终缺乏勇气,第一不能放下过去来重现面对女友,第二心慈手软放任了小弟们的贪念。
最后的老板马志华操纵股市、杀人灭口、行贿政要的全部目的就是一个——洗钱。
他虽然是个魔头,但说话却不失道理,口口声声都是箴言。
是个明明知道是错还要当作是对的去做的人。
脱下犯罪的外衣他更像是个安分守纪又乐于公益事业的商人。
刘青云是明明知道是对的,却不敢去做的人。
脱下警察的身份,他则是一个胆小懦弱,优柔寡断,毫无领导能力和魄力的小男人。
所谓的黑幕是这样的,最后好人之所以无法战胜坏人,是因为生活状态恶劣的好人太容易成为坏人了。
而是谁让好人生活状态那么恶劣呢?
是坏人吗?
是那些杀人犯?
是那些洗钱的毒枭吗?
是那些助纣为虐的律师跟财经人员吗?
是那些贪赃枉法的公务人员吗?
答案自己想吧,动动脑更健康。
犯罪电影总是会激起我的探索欲望,看完这片子,更是觉得有些情节不大合理,不得不在这里说说看。
1、老杨的假肢,老杨一家被撞车,后面一下,右侧一下。
香港的车的靠左行驶,右边是驾驶员座位,试想一下如果驾驶员座被撞成那样,还有没有命了,如果命大活下来,该截肢的位置非右边手脚莫属,那边受到最大的撞击。
但是最后老杨开车,还是右边驾驶的车,用左手摘去观后镜上的照片,左脚加油门,都是假肢,这真是让人疑惑啊。
2、关于小林的尸体。
刘青云再次看见失踪的小林时,小林已经是一具尸体了,镜头拉近看,脖子上有明显勒痕,旁边有绳子,他手脚都被捆绑,尸体嘴唇略微发青白,双目及口紧闭。
看道具的话,导演是想暗示,小林是被勒死的,但从尸体现象看,不像是被勒死的。
嘴唇青白显然血液因为心脏停止跳动而失去血压,开始往身体的低处流,这一点符合死后的特征,但被颈部绕绳勒死的话,尸体的眼珠跟舌头都会突出,,虽然手脚都被捆绑,但被害人依然会拼命挣扎,手脚都会有因为挣扎而留下的绳子的勒痕,小林死的样子那么安详恐怕也仅仅是为了和谐吧。
3、关于暗杀刘青云的杀手。
第一次开枪击中张静初,第二次击中方中信,剩下的就是逃跑,这杀手水平也太次了,他的目的应该只是刘青云而已。
慢慢想到再来补充。
电影仅仅是娱乐一下自己。
考据不合理的剧情也是仅仅出于娱乐而已。
《窃听风云》是一部很值得玩味的影片,玩味的是它有很多“败笔”,却因此无与伦比。
第一个败笔:片名和宣传。
《窃听风云》宣传是金融犯罪的商战片,全片也并未离开“窃听”二字,且在影片开始就提示另有他人也在窃听,一切似乎都在引导观众:一场惊心动魄的窃听与反窃听商界大战就要拉开帷幕。
但事实是,商战只是幌子,窃听浮于表面,影片实际内容与宣传差距很大。
一部影片的宣传与实际不符,自然是败笔。
可奇就奇在,尽管这不是我原先被引导所期待的商战片,但却是一出精彩深刻的人性悲剧。
在扎实的剧本支撑下,虽然我承认被片名和宣传彻彻底底地摆了一道,但的确是心服口服。
并且,歪打正着,意外之下,惊喜顿生。
真不知道制作组是不是故意这样安排。
一份宣传单上说赠送汉堡三个,结果进了店发觉没有汉堡却有海鲜大餐,你说是该恼还是该喜呢?
《窃听风云》给我的就是这感觉。
第二个败笔:笑场。
去影院看过《窃听风云》的朋友都会发觉,观看这部影片时笑场不少。
一出悲剧却出现了不少笑场,这不是败笔是什么呢?
恰恰相反,这是《窃听风云》最精妙之处。
举个例子,刘青云被方中信叫去张静初家中装监视器,这三人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尴尬很紧张的,但这一出戏却让观众会心而笑。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为什么要在可以加推气氛的时候却去转变呢?
那是因为时候未到。
《窃听风云》在节奏控制上无可挑剔。
在徐徐缓缓交代完各人关系,不紧不慢铺陈完各人窘境后,影片迎来了第一次的节奏加速与气氛转变——三人炒股被套。
三人绝望至万念俱灰,情况变得不可收拾。
此时,古天乐妻子因他把留给儿子治病的钱拿去炒股摔门而出,古天乐透过家门的铁栏杆悲情无比地喃喃自语自己出了事怎么办(他得了肝癌,妻子却不知),影院里静默无声。
但下一秒镜头一转,荧幕上出现他底裤外露外裤拖在脚边的背影,悲情顿时被笑声淹没了。
个人以为,这一幕是神来之笔,无与伦比。
因为紧跟在这灰暗的当口,股票居然升了,万念俱灰突然间变成了皆大欢喜。
这是影片下的一个完美的套,笑场的存在就是为了缓和气氛,从而不让观众察觉到影片的“险恶”用心。
因为气氛的缓和与头一次困境的顺利解脱,让影片节奏第二次加速时,观众潜意识里认为此片终会是圆满之局。
但这一次,导演不再留力,影片节奏突然如万马奔腾,气氛浓重凄惨,情节急转直下,一出干净利落的人间惨剧终于粉墨登场。
为什么会震憾?
就是因为当你觉得悲惨时,它却送你温情,等你毫无戒备时,它凶残的一面才表露无遗。
第三个败笔:结局。
《窃听风云》的结局,如果跳出内地审查的框框来看,明显与影片的高潮部分节奏不符,感觉有些拖。
在最后发力至高潮的时候,突然慢了下来,尽管古天乐用空荡荡的假肢抹下家人合照冲下断桥的镜头凄美无比,但慈善商会与监听罪证的刻意与拖沓是个完全的败笔。
事实上,这部影片在后半段已经很有银河映像式的灰色宿命感,这时候应该再加把劲,以更加凶狠犀利、干净利落的手法收尾。
在成功下套之后,当观众已被急转直下的剧情重重摔落在地时,影片却突然起了慈悲,不做致命一击,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
这部影片,不需要美感,只需要力度。
但是呢,对剪刀手选择性失明显然是自私的。
如果《窃听风云》真来个银河映像式的结局,那么这会儿我还没有机会在影院里观看如此过瘾的影片。
所以,这个结局是个败笔,但也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多年以来,《窃听风云》算是融合内地限制最完美的影片了。
最后的败笔:教育意义。
《窃听风云》仍是一部商业片,但其现实意味还是渲染得很到位的。
只是当三人被商界巨头用黑帮手段处绝时,且廉政公署的生硬介入,让这部影片的教育意义突然变得有些可笑起来。
借恶人之手来行善恶有报可不是个合适的施教蓝本,是个败笔。
还好,《窃听风云》的确是一部很有玩味价值的影片。
表相看起来生硬,但内里仍很有味道。
片中各人复杂微妙的关系与窘境,很真实,很现实。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金钱再丑恶也不可或缺。
而做人,任何事,不论好坏,都不可不留余地,不留余地意味着只剩最后一击,比如古天乐结尾华丽的复仇,想孤注一掷后再脱出升天,那是痴人癫梦。
人生没有第二次孤注一掷,凡事留有余地是做人根本。
有余才有得,这就是现实,真实得残酷,浅显至难咽。
http://shirakdy.com/posts/273
很不错的电影,无论是冲着导演,还是冲着演员去看的都说电影很不错!!
看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想哭的冲动,或许导演是想说做了事情就要承担后果,又或是坏人终有恶报,无论怎样,如果不是老杨想炒股赚钱就不会有事,如果不是刘青云想帮兄弟而配合廉政公署的行动,他们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普通小市民,有幸福的家庭,有美好的生活无论是窃听还是怯听,都是一种警告,钱,还是正正经经的赚,没有捷径,做错事也要负责任,不要逃避……看到最后,我却觉的,死对于他们来说是种解脱,活着的人反而更加痛苦,所以,老杨笑着死,活着的却哭着生最后的最后,的最后,老杨撕下那张全家福让人心碎……回想起和兄弟的日子让人落泪……总之,电影拍得好,演员演得好,所以,电影就值得一看啦
识时务者为俊杰,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难以抵挡大陆市场的诱惑,希望能分上一块蛋糕。
2009年,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形势是内地导演开始组建起亿元俱乐部,好莱坞大片纷纷井喷爆发、书写记录。
《窃听风云》选择在这个强手如云的夏天加入战局,自有它的胜算与把握。
起初,这个讲述三名警察犯法的故事根本过不了审,还好监制尔冬升疏通了上下关系,剧本里头加入一条反贪腐副线,《窃听风云》最终如愿进入内地。
麦兆辉与庄文强依然选择了不变的警匪题材,但是远离了你死我活、非黑即白的双雄片模式。
双雄片从上世纪80年代吴宇森时代一直红到了回光返照的《无间道》,之后《双雄》跟《伤城》算是这一系列的苟延残喘。
当陈可辛在《投名状》里将三人组概念做成功后,他还想继续做大推出惊爆的群角戏《十月围城》。
《窃听风云》的幕前幕后既有群角影子同时也在推行三角组合,我们大可将它视为《投名状》“同富贵共患难”主题的一种演变。
电影外面香港导演们一起冲击内地市场的决心,电影里头三个好朋友由于一念之差葬身股海。
麦庄用前作试探一番后,想的是全身而退,不再采用以前做法,一分为二来区别对待。
《窃听风云》没有任何“后九七”的遗留痕迹,少了不必要的影射,麦庄似乎把主题浓缩到了人性上面。
至于会叫人联系到金融危机和股市风云,在主创看来那也谈不上稀奇,一些港剧早有过大量提及。
一人下水,再有一个跟上,最后一个全程参与、掏钱买单。
《窃听风云》用一把解不开的连环锁,让主角无意中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然后他们为冲动的贪念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三人同在一个部门,同值夜班,性情各异但志趣相投。
影片有意突出了三人在场的戏份,像开片时潜伏进大楼办公室安设窃听器材,完全是团队作业。
到了他们需要分开的时候,《窃听风云》经常采用平行剪辑手法来处理人物之间的组合关系,尽可能打破不同的时空场景,在同一段电影时间内交代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相互作用。
比如中间一段,一个受困於见不得光的情感,一个面临着巨大的家庭压力,一个不爽权贵岳父的盛气凌人。
这为他们的集体落难种下了因,后来也有一次被追杀的呼应交代。
影片没有出现忽略某一人、再跳回来插叙交代原由的情况,由始至终,导演的有意设计居于次要位置,电影的悬疑感均来自人物命运本身的去向不明。
《窃听风云》一大看点是人物转变,古天乐角色对上司很硬、对老婆很软,他的身不由己也把朋友牵扯进去。
吴彦祖角色大有前途,他本该无欲无求结果有着最可怕的财富野心。
刘青云角色是唯一一个奉行了相同做人准则的人物,他在爱情上两头犯难、不敢开口,现实中就是行动迟疑,既要照顾朋友,良心上又过意不去。
无论这三人表现出怎样的处事差异,都没有影响他们在一条道上走的事实。
影片结局是如此绝望,没有合龙的吊桥说明了此路不通,前面的死光光和同归于尽都是麦庄典型的人生说教。
一念之差,要么跳楼、要么落水,二者任你选择。
【东航】
对于一部没有任何大场面的作品,能够做到午夜场依然满座。
算不算是一种肯定?
《窃听风云》从头到尾不过是追踪3名香港警察如何携手侦破一个案件的全过程。
然而夹杂其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利害冲突,牢牢纠人心弦。
生之艰,死之易。
当你知晓了所有秘密,依旧无能为力,你会怎么办?
是不是只能像刘青云一样满面悲怆,竭力禁锢住眼里的泪滴。
【一】 天台是储存秘密最多的容器。
从几时起,港片里说秘密都爱上天台。
典型如《无间道》里伟哥那句“其实,我是一个警察。
”《窃听风云》也是。
探员A跟探员B在天台上讲述自己的私情,古天乐在天台上的磕头与下跪,证监会与警察高层在天台进行行动部署,还有型男主角三兄弟在天台的温馨回忆……窃听总是发掘人家不与外人道的话,于是整部电影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各种秘密,每洞悉一个秘密观众们都在笑,因为那是剧情不是自己。
许多事其实现实里都常见,比如女秘书坐上了老板的大腿,比如好兄弟撬走了自己的老婆。
比如儿子病了却没钱医治。
比如娶了个千金小姐可她父亲太专制。
秘密与说谎一样。
人说了一个谎,要用千百个谎去圆。
背负一个秘密,要用千百个秘密去掩饰。
逐层递加,会不会被压垮?
【二】秘密后都有一颗纠结的心。
1、刘青云搭上了兄弟方中信的老婆,每当方中信对他诉苦和张静初对他说爱的时候。
他就无止境的纠结自己究竟是对是错。
就像他对张静初说:“我比他先认识你,他追你的时候我走开了。
现在你给我机会,我又回来。
我放不下你,可我又从来不敢在他面前承认我就是你男人。
”分不清对错,怎么选都有人受伤。
2、古天乐的儿子有先天性白血病,从小全家人就辛苦积蓄为他将来治病。
可在一次检查后却发现,儿子没事了,古天乐却被查出肺癌,只余一年的命。
乐仔偷偷领光家里的积蓄去炒股。
为了赚笔钱死后给家人保障,结果不明真相的老婆却误会他私自动用儿子的救命钱,带着孩子们躲回娘家。
谁比谁重要,爱人和儿子都要离开。
3、吴彦祖即将迎娶富豪千金,住豪宅带名表开名车,每周一三五打高尔夫。
可岳父对他颐指气使,嘲讽与奚落。
“全香港三万的警员,只有一个处长,而那处长的年薪只是我公司保安主管的月薪,你呢,你做一辈子,能混到处长么?
辞职吧。
到我公司来。
”“谢谢爸爸,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我……”“我不是为你,我是为了我女儿好。
”……金钱与尊严,少了哪样都苦不堪言。
总之,不管是知法犯法,一错再错,还是悬崖勒马,决心悔过。
纠结总是不变的主旋律。
【三】 纠结的人都有一颗守护星。
没有大场面,可我仍然觉得值回票价的是人物刻画的很丰满。
哪怕只是寥寥几笔。
依旧如十二星座般个性鲜明。
天蝎座的方中信。
控制欲超强。
腹黑。
托人在家里装监视器盯梢老婆这事只有天蝎才做的出来。
双子座的张静初。
假知性假淡定,假装可怜假装文艺女青年。
前任老公与现任情人碰面时仍旧可以假假平静地说出“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水瓶座的刘青云。
理性、聪明、镇定。
婚外恋专家。
不信奉感性至上偶尔却也会浪漫。
隔着玻璃门捧上玫瑰与戒指那一幕很杀。
深厚的城府让他可以留到最后。
巨蟹座的古天乐。
顾家又哀怨。
天天哭穷,没事伪装愤青四处顶撞,关键时刻磕头下跪死缠烂打。
处女座的吴彦祖。
追求完美,缺乏信心。
表面平静隐忍,内心其实非常大胆。
说删窃听记录就删记录,说炒股出手就借500万外债。
多愁善感又小题大做。
明明嫁入豪门羡煞多少旁人,却依然心有不甘。
(以上星座针对片中他们饰演的角色。
)
三个男人一场戏。
人物虽然没有无间道复杂,但是还是一如既往的暗黑风格,的确是一部是披着警察外壳刻画人性黑暗面的剧情片。
结局杨哥开着载有犯人的车冲入海里时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让人感觉惩治罪恶比自身作恶的人所付出的代价更大,且本身也不时会染上一些罪恶而难以自清。
又一部高智商香港警匪片的代表作,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三名警察在一次办案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知法犯法,获得高额利润,最终又自己完成救赎;影片的故事进展设计的十分巧妙,画面剪辑效果再配以音乐,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刚开始进入影片的节奏偏慢,不过后来高潮一个接一个,看得十分过瘾;刘青云的表演一如既往的成熟稳重,不过古天乐显得有点愣头青,不是很入戏;人犯个错不可怕,重要的是犯错了之后就能悔改。
麥兆輝及莊文強執導的《竊聽風雲》雖然已於七月廿三日在內地開畫,可是香港映期卻要等到七月三十日。
正當不少觀眾為此感到不值之時,「講。
鏟。
片」情報人員分別在觀畢內地及香港版本後,發現兩個版本實際存在不同之處,內地版本加插了「廉政公署」情節來。
(由於內文將會透露全片情節,故此未入場觀眾在閱讀後或會影響觀賞之趣味,敬請自行衡量應該繼續閱讀全文。
)首幕出現改動的情節,於開場後約五十分鐘左右出現,當時由阿俊(劉青雲飾)為首的竊聽三人組,從真(古天樂飾)私下裝上的偷聽器得悉為了穩定公司股價不惜殺死羅耀明(李子雄飾),但他們上司卻毫不知情。
之後他們在天台為此爭拗;港版情節於爭拗後及阿俊聽到多番留言後,便接到遊艇上的情節。
可是,內地版在遊艇一幕前,卻加插了約兩分鐘的戲分,描述阿俊在聽到留言後,相約了多年不見,正在廉署工作的老吳;老吳似有預知能力,直截了當問道是否有情報給予廉政公署。
阿俊跟著與老吳和盤托出事情因由,並要求轉作污點証人,聲言為老吳搜集這件大案的証據。
老吳回應說阿俊沒資格談上條件,並要求日後一切行動均要聽廉署的指揮,並要每天匯報,更不能與其他部門透露,以免打草驚蛇。
繼後,阿俊問他兩個手下的情況,老吳再指出阿俊等人已大錯特錯,只能答應向法官求情,希望他們接受阿俊帶罪立功,從寬處理,並指阿俊已別無選擇。
第二幕改動的情節,便是在竊聽組三人希望返回警察總部銷毀有著當日曾改動竊聽錄像的硬碟;港版宣傳重點的對白,出自劉青雲的「要呃就呃到底」被刪掉,並加插一幕劉青雲疑向廉署匯報兩人堅持要毀滅証據,而獲得指示是要把東西拿回,不能將硬碟被兩人銷毀。
至於最後一幕改動則是出現於電影的尾部,當王敏德被捕坐著自己的汽車後,加插入一段阿俊隨即被廉署拘捕的情景,聲稱雖然在一年多來為廉署找來很多証據並能拘捕涉案者,可是他跟真已被解除職務,並指他們妨礙司法公正,濫用職權謀取私利,並向阿俊說廉署已正式拘捕他,阿俊回答明白,並為添上的麻煩致歉。
《竊聽風雲》已是繼年初的《大搜查之女》後,麥兆輝及莊文強合導的作品再次出現香港版本與內地版本有所出入的情況。
是次出入主要是令劉青雲飾演的角色阿俊更添正面,除了顯示他承認錯誤,更主動向廉政公署合作,在警察身份外反成了廉政公署的臥底,令電影可以得以加插「講道理」的環節,感覺更為正義。
值得留意的是,內地的普通話及粵語版本均出現上述情節,任君選擇。
慶幸的是,電影公司仍記得香港是「一國兩制」的地方,不然的話,也許大家又會看到上述「和諧」情節了。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855031来源:讲.铲.片-好吧,保利博纳说一样,麦兆辉说一样,连木卫二也觉得没有和*谐,想不到还是再一次被骗了http://gcontent.nddaily.com/e/7c/e7cf3b4d9bec0c3e/Blog/bc1/facd17.htmlhttp://www.douban.com/event/10884349/discussion/17825794/--再豆油保利博纳,对方已经不屑回应,是的,电影已下画,我们看过电影好没看过好,对你们来说已经不重要,可是,你们的信用也已经破产是保利博纳逼我以后不去看保利博纳投资的电影的,谢了,在中国电影票好贵,以后帮了省了钱,哪怕这电影再吸引再香港特色,我都会忍住不去电影院看,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我也会尽力劝喻身边认识朋友和网友通过“其他途径”看保利博纳投资的电影
编、导、演、摄、录、美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部门,各人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成就了这样一部电影。
可惜麦兆辉、 庄文强却让它惊艳开篇却才思渐尽终至惨淡收场。
这两个编导一体的才子,让我从观影前的期待,观影中的等待,到观影后的慢待。
我期待,香港电影圈“五个半表演艺术家”中的刘青云带给这部片冲击,我等待,三个这样的男人电影中的爆发。
可惜,当我离开影院的时候,连平时再认真看一遍海报的习惯都失去了。
我慢待了缓慢移动的迷离光影,投射在人物脸上身上的片片阴影,配合风格、节奏刺激的音乐,配合摄影那种迷离的摇曳的风格,爆发出的美感。
我慢待了刘青云的抑,吴彦祖的扬,古天乐的顿,方中信的挫。
这本该是一部男人的戏,可惜,结局却那么的不男人。
电影是一种即时消费的文化商品,我想,这次消费,会被我很快遗忘。
《窃听风云》以金融罪案调查为主线,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在片中将扮演刑事情报科窃听小组成员。
他们行动的目的,是要抓出非法操控股价,蚕食股民血汗金钱的幕后黑手,将其绳之于法。
却没想到一则意外的情报资料,令三个正直的警员竟心存变异。
以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贪念,不会被揭发,也不会影响到任何人,万万没料到这小小的贪念,却招至杀身之祸,结果三人恨错难返,抱憾终身。
无可否认,这个故事将人性贪念的美观外壳揭开,道出“贪”并没有多少之分,贪一次是贪,贪一百次也是贪,无论出发点是善还是恶,贪就是贪!
同时也阐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个古老而朴素的道理。
作为执法者,同样无法摆脱“贪念”的诱惑,虽然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苦衷,存在很大的压力,但千万别拿压力当借口去以身试法,因为那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罪恶深渊。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窃听风云》中的三大型男也为我们唱了一出好戏,切记不要为了一时的“贪欲”而害人害己,以至于连累到朋友和家人,生命是可贵的,可别把它糟蹋了。
配音极难听、帅哥依然是帅哥。古天乐最后那笑容吓人了
还行,编剧编过头了。
十年以来最喜欢的港产片,演员 故事情节 气氛渲染 原声音乐,都很牛X。
原来比二还悲催,出发点还可以,但剧情太过刻意
非常难看 画面电视剧 配音很囧 剧情相当无厘头,最后半个小时上非常狗血 最后10分钟就是在玩借尸换魂
四平八稳的故事结构,可看性还行。三名主角的角色张力强,演技杠杠滴。
编剧应该多喝点儿乌鸡汤 补脑。
真的是合拍片时代了怎么都逃不了主旋律
我看的是大陆版.怪不得在看的时候就觉得刘青云这个角色性格是那样的.原来是删了点细节.这一删不要紧.成太监了.
一贯的警匪片~犯错就要挨打~
有点乱,节奏也不好,反正抓不住我,不知道哪里是亮点。
吴彦祖在里面很猥琐啊。。。
无聊。。
看了两遍,还是觉得很震撼
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铁三角,超级帅,虽然已经拍了好几部,但是感觉第一部最好看。每次看吴彦祖都感觉他的颜好完美,立体的想被雕刻出来的一样。男主帅,看这种电影也是一种享受。
爾東升監製..我無語了..我發覺爾東升不是我杯茶..剛看完感覺還好..但是越想就覺得整部戲越不make sense..雖然我挺喜歡這個題材..但是情節大多蜻蜓點水..衝擊力根本就不夠..看來莊文強麥兆輝再也寫不出和拍不出無間道這樣的好劇本和好電影了..
典型的香港电影,非常喜欢!
很人性的片子啊
香港电影这么多年也没太大进步
虽说已经拍到了第三部,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后面的二部反而有狗尾续貂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