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個容器,容納著失去某人的所有情緒。
那些悲傷的人往往無法理解彼此,因為我們悲傷的方式不同,導致誤解。
有些人會保持如此安靜,以至於在某些時候,當痛苦已經太大時,他們就會爆發。
有些人會聚在一起慶祝逝者的記憶,減輕他們的痛苦。
有些人會感到麻木。
有些人不知道如何面對。
有些人再也無法理解自己了。
2014 年的世越號渡輪慘案,這種悲痛與憤怒交織在一起。
不斷思考這樣的悲劇如何發生並奪走 304 條生命,而這些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並在船開始下沉後的黃金時刻拯救每個人,這是很有可能的。
想到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有權勢的人,可以選擇驕傲和貪婪,而不是數百條生命,真是令人發狂。
他們並不愚蠢,因為失去了拯救所有人的所有機會;they're evil murderer mfs.當親人因悲劇而離去時,一個人如何繼續前進?
他們如何才能接受自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
想到受害者在那些時刻難以想像的恐懼和痛苦,他們要如何生活?
一個人在那些時刻想要做點什麼來拯救他們卻又無能為力,怎麼能忍受這種罪惡感呢?
一個人怎麼能帶著倖存者的罪惡感生活呢?
悲傷並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能克服的。
每天都保持不變。
時間只是幫助我們學會應對它們。
這些受害者是某些人的心的一部分。
只有他們的記憶才能填補,即使不是全部,他們心中那些現在缺少的碎片🎗️“我把我們的回憶一起寫下來,這樣我就不會忘記。
”
电影中父母因为孩子的离世,受到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无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在都是这世间极度的痛苦。
无论现在怎样,我们一定要爱自己呀,不要让父母担心。
但另一方面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是有灵魂存在的吧,比如说电影中时不时亮起玄关的灯,他们虽然离去了,但一定是在以你看不见的方式温柔的注视着你,陪伴着你。
电影没有任何介绍事件背景的描述及画面,更没有宏大的视角切入点,只以一个遗属家庭的角度,自然令世越号题材升华成一个深入探讨灾难后遗症的作品。
全道嬿饰演的角色,是独自支撑家庭生活的妇女(顺楠)。
电影淡然地表达出她是沉船受害者的遗属,表面上她看似坚强及若无其事,但每晚独自一人时就不禁神伤,看着与儿子的聊天室对话,买着儿子的衣服嚎然大哭,种种场面令人心痛得很。
全道嬿的精彩演绎还有导演的拍摄手法,不停令我想起李沧东执导的《密阳》,两部电影异曲同工地带出女性面对灾难时的无力感,还有如何走出阴霾。
电影紧紧相扣了国民及遗属的创伤,没有脱离国民感情,即使剧情平淡仍能得人心。
这部电影在我最近电影清单的前三,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内容关于世越号事故后遗嘱和活着的人的生活,其次薛景求和全度妍两位演技咖合作。
前两天出资源了,立马下载,今天周五花了两个小时时间看完,世越号带给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很深的影响。
儿子的房间一直保持着原样,是不是这样可以欺骗自己一切都还没变?
妈妈每天忙碌着,但却还是会抽空给儿子买新上的衣服,挂在儿子房间,崭新的皮鞋放在鞋柜,会在夜间抱着你的衣服嚎啕大哭。
从国外回来的爸爸对于女儿来说是陌生的,但毕竟血浓于水,他带着她吃甜点、一起去玩、帮忙修理家里的灯,慢慢熟悉了。
代表提出要给儿子举办生日,他感觉记忆中陪伴儿子真的太少,了解的也太少。
他去儿子的房间翻到了护照,这是儿子想要陪妈妈一起去越南找爸爸而办的,但却一次没有用上。
爸爸拿着护照去求工作人员盖章,我看到这一幕眼泪止不住流。
生日那天,一群人聚在一起,观看视频,同学妈妈说着你的趣事,朋友也诉说着你一起的糗事,获救的同学也哭着说是你救了她,一屋人笑着笑着便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爸爸和妈妈的眼泪越积越多,妈妈哭着说出事那天早没有接你的电话,爸爸也哭着说一直见到你,说让你回家回到妈妈和妹妹身边,隐忍的哭声终于放肆的大哭了出来。
亲爱的孩子啊妈妈会给你买最新款衣服爸爸会为了你求人在你的护照上盖章妹妹吃华夫饼的时候会想着到一半给哥哥朋友会去你曾经想去的越南旅游。
好多人都记得关于你的事情看!
你活在这些人的心中呢!
所以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你还有你们要幸福呢!
不管时间过得多快多慢,活着的人依旧要继续生活,带着对离开的人的爱,加倍幸福的。
看了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场景有三:一是爸爸请工作人员盖章,从最初的平淡请求到嘶吼的哭求。
二是妈妈在夜里一个人大声哭泣呼喊着孩子的名字。
三是生日时邻居弟弟念着诗爸爸妈妈的哭声从小声啜泣到嚎啕大哭。
感触很深的是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都不同,有的默默有的张扬有的隐忍有的......别人给我们看到的是一面,还有不愿意让我们看到的一面。
男人久违了3年未进家门,现在终于到家了。
静静的,他来到亡子的房间,看见丝毫未动的遗物,流泪了。
亡子的生日快到了,大家准备纪念一下。
可回忆往事就好像揭开了依然在流血的伤疤一样,因为儿子的遇难,夫妻俩之间充满了隔阂和怨恨。
电影没有大悲,但比大悲还要真实动人,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哀伤不是一条大河,而是静静的溪流,从心灵的裂缝中缓缓流出。
在沉郁,苍白的画面中,我们看见了各种被日常所埋没的哀伤。
母亲给去世的儿子买新衣服,幻想着他依然在成长,依然充满喜怒哀乐。
父亲默默地修理玄关的灯,穿上儿子的皮鞋找工作。
生活还要继续,但正如死水一潭的河流不断沉陷在大地深处一样,停滞不前的人生也失去了原来的动力。
一家人都沉沦在悲伤和痛苦之中,除了抗议和纪念外,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追思亲人。
父亲的经历也颇为坎坷,在异国监狱里呆了3年。
父亲去机场想满足死去儿子去远方寻找他的愿望,体现了浓浓的父子情。
其实影片中不仅提出一个如何告别的问题,还隐藏着一个家庭如何重新开始的问题。
父亲夜里做梦也会梦到过去的幸福时光,母亲也经常在梦里遇见儿子的踪影。
和儿子一起欢闹嬉戏,一个生命在大好时节就这样戛然而止,怎么不叫人悲痛欲绝?
正如苏轼的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影片也围绕着国家赔偿展开情节,收不收这笔钱成了矛盾的焦点。
对于政府调查的不满,对于用钱息事宁人的不认同,都令他们无法安心收下这笔钱。
亡子的庆生会上音乐静静响起,从小有那么多的理想和梦想的儿子,在一幅幅的照片中,记忆的情感如大海般深沉而澎湃,这是影片中最感人的高潮。
大家在生日会中还原了男孩守护的生命最后一刻。
在儿子的诗篇中,守护化作隐形的天使,守护着父亲,母亲和妹妹,他最爱的人,最爱他的人。
玄关的灯偶然亮起的时候,那是儿子的灵魂悄悄到来的时候。
在幸福和平静的屋檐下,在欢笑和泪水交织的生活中,作为天使的儿子悄悄地探访。
当他看见一家人告别悲痛,重新开始,在爱和希望中继续前行的时候,他那天使的守护任务就算完成了。
影片没有描写灾难,却从灾难过后遗属的悲痛中,揭示了灾难的残酷。
一家人因为亲人的遽然离去而陷入绝望,在绝望中顽强生存,并在亲人的生日中,再次感受到亲人就活在自己的心底,永远不会分离。
影片以沉重的基调,充满悲情的镜头语言,以及偶然间的神灵闪现,完成了对灾难重创后心灵愈合的整个艰难过程。
其中有自我的迷茫,有他人的帮助,有社会的援助,心灵慢慢的走出痛苦和绝望,悲伤和孤独,走进一片灿烂明媚的阳光之中,走在逝去亲人天使般的目光之中。
而天使的任务,就是在冥冥之中,一直看着你,一直守护着你,希望你一切平安,一生幸福。
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能给予他安慰,让作为母亲的她感到罪恶难赎。
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及事件,沉船事件一直处于暗线,父亲的归来,父女之间感情的重新积累,还有一直试图修复的夫妻关系,才是故事的主线。
让人哀伤的是,无论是父女情,还是夫妻情,当正日每每想要用尽全力去修复时,就会触碰到最为敏感的部分,死去的儿子是他们一家人都无法轻松逾越的障碍。
影片没有描写灾难,却从灾难过后遗属的悲痛中,揭示了灾难的残酷。
一家人因为亲人的遽然离去而陷入绝望,在绝望中顽强生存,并在亲人的生日中,再次感受到亲人就活在自己的心底,永远不会分离。
影片以沉重的基调,充满悲情的镜头语言,以及偶然间的神灵闪现,完成了对灾难重创后心灵愈合的整个艰难过程。
其中有自我的迷茫,有他人的帮助,有社会的援助,心灵慢慢的走出痛苦和绝望,悲伤和孤独,走进一片灿烂明媚的阳光之中,走在逝去亲人天使般的目光之中。
而天使的任务,就是在冥冥之中,一直看着你,一直守护着你,希望你一切平安,一生幸福。
对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还是感觉导演处理得很克制,尤其前半段太克制显得略微平淡。
但也正是这样的克制,才显示出痛苦的日常。
活在悲伤里的妈妈,隐忍悲痛的爸爸,还有小心翼翼着的妹妹,有的伤痕真的或许永远不会好。
最后生日会好像变成了一个记录,那么真实,情绪那么动人,眼泪一直忍不住流。
男女主的演技真的太厉害了。
妈妈在屋里抱着儿子的衣服声嘶力竭地痛哭,爸爸在生日会上情感完全爆发,太戳人了。
不过黑暗中还幸好有一丝希望的微光。
“我不会跟你道别,只是在下次讲话之前暂停了一下而已”。
多希望这世上可爱的人们都可以得到幸福啊。
影片里丧子之后的麻木、敏感、抑郁等情绪都展现出来了,哀莫大于心死,其实是太舍不得说再见,从守护爸为守护的护照求盖章开始,我的眼泪就跟着他们止不住的涌出,面对了现实又如何?
无法改变,接受现实如此之难,难得让自己必须承认他已离开,守护妈自责愧疚没有接到儿子最后的电话,因为知道他在最后时候在找自己,所以在出事后从来不关玄关的灯,守护爸未能陪伴家人的歉意和悔意,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和温情,适时提供帮助和关心,这部片子带给我深深的感动,虽然是平淡生活没有冲突的话语,但是电影里人物的情绪起伏却在逐渐变化,都显得克制,没有废话,感觉节奏比较慢,却不觉拖沓,导演把生活中的人们心里的创伤就这样摆在观众的面前,每个人面对生活的创伤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和理解,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和解决难题的智慧,值得推荐。
但影片又不仅仅依靠情绪来共鸣,故事中点点滴滴,人物突然的崩溃,都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一个家庭不会忘记,一个群体不会忘记,也希望一个社会不要忘记。
只有做到记住,才能警钟长鸣,避免悲剧的重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这胖子爱看电影(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83047但影片又不仅仅依靠情绪来共鸣,故事中点点滴滴,人物突然的崩溃,都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一个家庭不会忘记,一个群体不会忘记,也希望一个社会不要忘记。
只有做到记住,才能警钟长鸣,避免悲剧的重演。
世越号发生的那年我还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只知道是一件发生在韩国的沉船事件,对其背后沉重的意义一无所知。
去年,出于猎奇的查阅了有关资料,"活人祭祀"、"朴槿惠沉船后七小时仍然在美容院"、"封锁现场 拒绝一切救援"…这些影音资源,新闻报道,有着无数种的说法,种种都让人震惊和心痛。
无论真相是怎样,两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在那片大海沉殁,无数个家庭在那天破碎。
作为一件历史性灾难事件,有许多部讲述它的电影。
比如:那天,大海这类纪录片。
大部分都是人们对政府的控诉,对这场灾难的痛心,画面中的人们都声嘶力竭的,都泪流满面的宣泄着自己的痛苦。
而这部电影——生日,它不一样。
它的前四分之三都在向你慢慢讲述这这场灾难带给受难者家属漫长的心碎,为最后整个情感爆发而酝酿。
失去一个人,最难的从来都不是失去他的那一刻,而是接受失去了他这个事实的过程。
整部电影对与世越号受难者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人的心理过程刻画的十分细腻。
不管是最亲近的爸爸妈妈,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亲近的后辈,被救的幸存者,在大家都似乎平淡的生活后,思念着逝者。
妈妈总是睡在客厅,感应灯亮起就好像儿子放学回来了;爸爸拿着儿子的护照去机场盖出入境的章,只想满足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妹妹有了好吃的总是记着留给哥哥,却因哥哥的遇难害怕大海;发小一直做着他做过的兼职,保存着他们所有的回忆;获救的幸存者去完成朋友们的愿望,艰难的活着。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说着容易,其实很难。
也许一直怀念着很痛苦,但也舍不得放手道别。
生日这部电影记录了所有的人从痛苦到接受,却又好像无法填补的对最亲的人的离开。
我再也不想去查阅翻看世越号的有关资料记录了,每次看到他们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孔我都会觉得痛心。
像电影中一位遇难者母亲所讲:如果没有发生这种事,她的儿子会顺利毕业,上大学,找到工作,也许还会结婚。
他们也有过无数对未来的憧憬,也有想为之奋斗的目标。
而当他们全身都被冰冷的海水包围,直面死亡时,该多么害怕无助。
我看过的一个报道中,一位幸存者说:一看到樱花就会想起你们,我们绝对不会忘记你们,会好好记牢,直到我们再次相见的那天,再记起我们十八岁的样子。
给儿子买当季打折新衣服而活着的女儿并没有,老母亲全度妍沉浸在喜悦之中完全没有察觉女儿落寞,这个细节太牛了。活着的亲人直面伤痛的抱团法看来还是有助于治愈。
凭什么要让普通人因为gj的错误承受痛苦?如果连纪念都没有,我们还要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怎么感觉现在韩国导演连请都煽不好了
没看进去,过于煽情了
这片子这分感觉低了
三星半。就说这部怎么就拍得那么《密阳》呢,把全度妍和薛耿求的角色单拎出来,也都像是从李沧东某部电影里走出来的,结果导演还真就跟《密阳》有关系…新人导演拿到一王一后的配置,再加上这么个伤痕题材,显得手足无措也可以理解(生日会一场拍得太生硬了),而且这种往伤口上撒盐的拍法也很难被买账(纪录片或许还好点),拍得也有点半公益的意思,棘手的任务都交给演员了,不过表演是真稳,全度妍基本上就是演了个《密阳》里角色的十年进阶版,押一个青龙影后。
伤痕电影。有时候悲伤就是一场大雾笼罩着,谅解是唯一的出口。而现实比电影更悲伤。。。
K125
就这个卡司和题材吧烂是不烂的,但实在拍得很普。也能理解这种距离现实时间很近的社会悲剧讲述的难度……
512十年了、十年了这还是有些人不能提及的伤痛,那种痛 就是道一声节哀 说一句坚强都是一种打扰…… 有些行为或作品把握不好就是“伤口上撒盐” 世越号也是韩国人心里的一道疤,可能越是本着尊重 文艺作品越是克制,不故意煽情,没有一个沉船镜头,小女儿N年后甚至不敢进浴缸 足够说明了...影帝影后的眼泪真的能叫眼眶湿润...
家庭悲剧主题,总投不进戏,大概是母亲阴郁的脸色不讨巧,和其他零碎角色的树立不起来的散乱关系,或是这种先抑后扬的设定本身过时了。
2025.03.04一刷完成。人生有些坎是不必一定要过去的,可以永远永远地停留在那里,如果那样子做好过些的话。但我觉得作为遇难者的父母固然很痛苦,可是其他孩子也是无辜的。个人认为全片最惨的就是艺瑟了...
头一次被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如此打动。
导演的功力有点跟不上薛全二位的表演啊,可惜了。个人觉得老薛在这部也没啥突破,毕竟起点太高,哎。不过这片要是能引进的话,愿意大屏幕多刷几次,老薛帅疯球了。
不能理解怀念逝去的亲人为啥要那么多人聚在一块哭着过生日,即使他们有共同的伤痛。
说实话,拍得一般……不少地方更多是种刻意的安排,那些悲号、飙泪由于安排的痕迹看起来苦难深重,其实不够苦,妻子对丈夫的怨恨就那么一点吗?一个“完美”的儿子活在了大家的回忆中,于是释然了?不够,真的不够
悲剧之后,活着的人需要一场祭奠抱团取暖释放情绪方能解脱。
三星半。就说这部怎么就拍得那么《密阳》呢,把全度妍和薛耿求的角色单拎出来,也都像是从李沧东某部电影里走出来的,结果导演还真就跟《密阳》有关系…新人
强行催泪,薛景求+全度妍黄金组就剩下飙哭戏的感觉,无论是默默流泪还是号啕大哭对他俩都太easy了吧,故事非常单薄完全没有戳到我。
过生日那段有点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