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关于摇滚乐历史的书中都会提到,“摇滚”这个词的由来是因为电台在播放Chuck Berry的一首歌时,DJ随口说出了“Rock'n'Roll”这个带有性暗示的俚语。
在“摇滚”这个词诞生之前,他们玩的是蓝调(Blues)。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伦纳德·切斯创办的Chess唱片公司麾下的Muddy Waters、Little Walter、Howling Wolf、Etta James、Willie Dixon……切斯把这些来自底层的乐手和歌手从街头巷尾带进了录音室,令他们功成名就并开起了凯迪拉克。
作为摇滚乐的“史前人物”,那时的艺人简单直接,他们并非为了成为“明星”而成为明星。
音乐对于他们更多的意味着大把大把的钞票和新的凯迪拉克,音乐就是美国梦。
“你干的是危险的勾当,我的两个女儿都和唱爵士的跑了。
”那时候的黑人初生之时就带着卑微,所以上帝将另一种闪闪发光植于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这一种捕捉是一辈子都学不到的。
他们在街头三三两两的吹口琴、敲打吉他、眉目深邃的浅唱,忽响忽轻,你觉得有一种别样的好听,但是他们的世界你进不去。
是的,他们的世界你进不去。
Leo为他们一个个奔波,处理那些他们弄糟的事,酗酒、贪恋女色、暴力处事。
可是只要他们拿起乐器,一开口又马上让人难以抗拒,现实世界的逻辑为什么要让人如此沮丧?
Little Walter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我不以为然,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果然,chuck和etta立马填补了这个空缺。
可是到最后Leo死在凯迪拉克上我又马上否决自己的想法,如果mud始终是那个佃农,如果没有这些笨重的黑胶,没有滚石、没有蓝调、没有R&B,那么我们伤心的时候、想要表达爱意的时候,是否会变得那么苍白?
我们在挤地铁的时候,是否无所是从?
维昂说,世界上只存在两件事,一是和漂亮的女孩谈恋爱,二是新奥尔良或惠灵顿公爵的音乐。
每一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会在影片最后附上几行字幕来告知观众主人公后来的命运。
那么让我们从这部影片的最后长长的字幕说起吧:“WILLIE DIXON1994年进入摇滚名人堂。
他成功起诉齐柏林飞船乐队,并获得100万美元的赔偿。
而他写的歌继续被众多歌手乐队所翻唱,其中包括:鲍勃迪伦、滚石乐队、大门乐队、欧曼兄弟乐队和感恩而死乐队。
他逝世于1992年。
”这部影片就是借WILLIE DIXON之口讲述了CHESS唱片公司的兴衰,勾勒了美国摇滚乐从布鲁斯演变而来的最初年景。
看看这段字幕中提到的艺人吧,要是你一个都没听说过,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听摇滚。
“MUDDY WATERS1987年进入摇滚名人堂,死于1983年,他的妻子先于他十年去世。
他要求与他妻子合葬。
”MUDDY WATERS 是本片中第一位出现的骨灰级歌手,他从唱片中听到自己的歌声,于是拿着吉他走出美国南方的农田,只身出来闯世界。
“LITTLE WALTER2008年进入摇滚名人堂,他死的时候37岁,连一块墓碑都没有,是他的歌迷在若干年后为他买了一块墓碑。
”好吧,这是一位“穷”死的歌手,正是他与MUDDY WATERS共同开创了CHESS唱片的辉煌,然而自我的膨胀使他与其他人矛盾重重最终离开CHESS,而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然穷困潦倒。
“HOWLIN'WOLF1991年进入摇滚名人堂,死于1976年,ERIC CLAPTON为他购置了墓碑。
”这位老兄的歌声长相名字三位一体,沙哑的歌声诠释了WOLF的含义。
而能让吉他之神为其树碑,恐怕全天下的吉他爱好者都要眼红了。
“ETTA JAMES1993年进入摇滚名人堂。
1973年,她接受戒毒康复治疗,并在2002年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现在,她还在世界各地演出。
”一句话:碧昂斯扮演,没错,是唱歌的碧昂斯。
“CHUCK BERRY1986年进入摇滚名人堂,他成功起诉沙滩男孩对歌曲SURFIN’USA的侵权。
他以其代表作,如JOHNNY B.GODDE,在摇滚吉他界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他的唯一榜首单曲是MY DING-A-LING”超越贝多芬,把这个消息告诉柴柯夫斯基!
这句话真牛X!但这不是现代博客写手的妙语,而是CHUCK BERRY原创!
关于他,我还百度出这么一句话:“列农说过:如果要给摇滚乐一个名字,只能是CHUCK BERRY。
”膜拜吧。。
预备。。
齐。。。
“LEONARD CHESS1987年进入摇滚名人堂”CHESS唱片的创始人,老板,影片的主人公。
为什么他的介绍这么短?
因为。。。
全片都在讲他。。。
看了这些星光熠熠的字句,您可能会对本片期待有佳,迫不及待的想去观摩这样一部“蓝调传奇”。
可我实在是要泼一盆冷水,这部影片没有惊心动魄,甚至是曲折一点点的剧情,平铺直叙且节奏唐突。
片中音乐倒是非常不错,但这不正是这种片子的基本配置么。
所以,它有点像音乐版的通俗黑帮片。。。
可我还是推荐您去看,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关于摇滚的一切:利益、金钱、性、毒品、爱。。。
那一长串的字幕中就隐隐表达了这些元素,有人坐拥百万,可还有人买不起墓碑,有人与爱妻致死相伴,可背后的女人有不计其数。
这些矛盾的背后是那时、那样的社会:崇尚自由的美利坚大陆,种族歧视,美国人的美国梦。
于是在这群靠音乐实现各自梦想的人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些社会因素的融合,甚至是更激烈的冲突。
看看影片的名字,不叫The Legend of Blues,而是Cadillac Records,象征着金钱名誉地位的凯迪拉克!
影片开始在镜头前晃来晃去的各种车标也许预示着这个故事其实是利益的写照,然而这不正是典型的美国梦么。
琴弦被拨动,对于这些传奇来说可能并不意味着怎样去传达音乐这个东西,而是意味着绿纸和女人以及新的凯迪拉克。
当唱片滞销时,他们也无精打采,也在朋友背后做手脚,一颗颗新星的诞生对于Chess唱片来说就像一台台新的印钞机,一块块补漏洞的砖瓦。
摇滚,这被后人们追捧的灵魂慰藉品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传奇们实现其美国梦的手段和产品。
不过我们要庆幸的是他们选择了音乐作为手段,而不是战争、毒品。
而和这利益参杂的,还有爱、还有情义。
这里有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兄弟间的帮助和庇护,还有不能缺少的爱情。
这也是我说这是一部音乐版的通俗黑帮片的原因:利益与情感交织,家庭与事业交织,辉煌与落寞交织。
在ETTA JAMES为LEONARD CHESS的最后一唱中,你可以找到这一切。
作为局外人,我们应该庆幸,庆幸我们只要手指一动就可以聆听传奇们的作品而不需经历这背后的纠结矛盾,不过有时我们也会感叹为何自己没有这天赐的秉赋,而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梦想中去。
不过,在大洋彼岸的我们感受着社会的进步,音乐种类的繁荣发展,迎送着传奇的过往延续。
感恩
本片主要讲述了著名R&B唱片公司“Chess Records”数年间的起伏跌宕。
故事以唱片公司老板Leonard Chess的一生为贯穿全片的主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Leonard和哥哥在1950到1960年代经营唱片公司的过程,该公司在那段期间造就了不少对乐坛造成深远影响的重要艺人,除了艾特·詹姆斯以外,还有蓝调大师Muddy Waters、Willie Dixon等。
故事发生在1947年芝加哥南侧的一家小酒吧里,这个彼时名不见经传的昏暗小酒吧由伦纳德·切斯(亚德里安·布洛迪 饰)经营,这里渐渐地聚集了一些音乐奇才:有满怀雄心和理想的Polish Emigré;有不守规矩却又极富天赋的吉他神童穆迪·沃特斯Muddy Waters(杰弗里·怀特 饰),他擅长创作安静且富有思想的音乐,而这正是蓝调的起源;有冲动但却魅力十足的口琴演奏手Little Walter(哥伦布·绍特 饰)。
由于被他们的原创音乐所吸引,伦纳德·切斯萌发了灌录唱片并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想法,而这也是Chess唱片公司的开始。
这个唱片公司诞生的第一张唱片是由Muddy Waters倾情演绎的蓝调音乐,而他本人也成为该唱片公司力捧的艺人。
伦纳德·切斯对他旗下的音乐艺人情同亲人,当歌手们录制出他们人生中第一张热销专辑时,切斯会买一辆凯迪拉克汽车(Cadillac)作为礼物送给他们以示祝贺和鼓励。
但随着唱片公司签约歌手越来越多,生意和感情往往难两全。
Chess唱片公司在成功打造穆迪后,又使Little Walter成为了明星,但他火爆的脾气和爱出风头的个性使他不仅与朋友翻了脸还去犯法。
但他发现他爱上了穆迪的女朋友詹纳娃Geneva(埃曼纽尔·施莱琪 饰),然而詹纳娃却对穆迪很忠诚。
此时的Chess唱片公司实力也在与日俱增,旗下的明星歌手日益增多,歌手们也开始互相竞争。
1955年,Chess 唱片公司旗下歌手,来自圣·路易斯州的查克·贝瑞Chuck Berry(茅斯·达夫 饰)开始向美国主流音乐转型,并以其招牌的“鸭子步”舞蹈和琅琅上口的词曲宣告了摇滚乐的诞生,尽管后来Chuck Berry锒铛入狱并饱受监狱之苦,但摇滚乐却以蓬勃之势得到了发展,至此Chess唱片公司更是声名大噪,旗下艺人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追捧,Chess唱片公司也在Chuck Berry入狱后力捧有演唱天赋的女歌手伊塔·詹姆丝Etta James(碧昂斯饰),具有忧郁气质的伊塔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事业发展。
但渐渐的,当他们名利双收后,开始沉湎于酒色、女人和高调腐朽的生活,而他们也为此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
Chess唱片公司渐渐没落,但他们的音乐和他们的音乐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蓝调音乐也逐渐深入人心。
一句话评论《蓝调传奇》再现了美国乐坛众多传奇人物既充满激情但又狂躁不安的一生。
——worstpreviews.com幕后制作 向经典致敬 在充满性、暴力、种族斗争的上世纪50、60年代,Chess Records唱片公司异军突起,在那段期间造就了不少对乐坛造成深远影响的重要艺人。
本片就讲述了Chess Records唱片公司跌宕起伏的历史,既是在为Chess Records唱片公司立传,也是在为创始人伦纳德·切斯“著述”,更是向Chess Records唱片公司旗下的多个艺人致意。
“其实我认为这部影片大大超越了自传片的意义,因为他不单是以Chess Records唱片公司或者将伦纳德·切斯作为记述对象,片中提及了太多的优秀歌手,他们都对整个蓝调音乐做出了太多贡献,像穆迪·沃特斯(Muddy Waters),伊塔·詹姆丝(Etta James),我相信这将是部伟大的影片。
”在片中饰演Little Walter的哥伦布·绍特这样说道。
“Little Walter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艺术家,他的口琴演奏得非常棒,创造了大量蓝调摇滚的口琴曲,并对随后的很多歌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Junior Wells和John Popper都受了他的影响。
” “与其说这是部自传片不如说是一部音乐片,歌曲音乐从头至尾都被置于最显眼的位置。
就拿我饰演的Little Walter来说,25岁成为众所周知的明星,坚持创作对后来影响都很深远的音乐,他成长的背后有很多无人知晓的故事。
很多人将视线放在了他成名后,甚少有人关注他成名前的一些尴尬和他的坚持,而这就是我在表演前需要揣摩的,也是在片中有所展现的。
” “对于我来说这个角色还是有些难度,一是口琴演奏技巧的挑战,二是唱功的考验,都需要戏剧性的张力。
不过我很兴奋出演本片,一直以来我都盼望着能在音乐和演艺事业上有所突破。
我就像其他出演本片的演员一样,怀着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和对所有对音乐事业作出贡献的艺术家的尊敬,认真的演出和歌唱。
有很多人喜欢听故事,而我们现在正在演自己的故事。
”
大洋彼岸的美国一片歌舞升平,在芝加哥从波兰来的jew-boy Leonard想要摆脱贫穷,他期待总有一天让自己的妻子开上凯迪拉克,他想让人看得起。
但他目前还不知道自己将会创造的是什么。
南边密西西比的种植园里有一个黑人穷小子Mckinley Morganfield,一边埋头干农活,一边弹唱自己的木吉他。
偶然因素下他发现自己的的歌声是那么美妙,甚至有人愿意将他的歌收录进国会图书馆。
那是他第一次听到自己的歌声,尽管是从汽车后备箱中,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种植园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
他要创造的和成为的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
于是他辞去种植园的工作背上心爱的木吉他来到芝加哥,从此他有了新名字——Muddy waters。
在那一切都是未知的年代,芝加哥的一切都让人困顿又让人着迷,女人,性,钞票,酒精,还有标志着成功的凯迪拉克。
Leonard嗅到了乡村布鲁斯带来的商机,不惜贷款孤注一掷,从一个爵士乐小酒吧起家。
种族偏见在当时一直都存在,在大城市还好,在南方这种偏见深植人心。
而在Leonard眼里肤色什么的都不如钱重要,这也让他能与Muddy waters相结识。
他待Muddy如合作伙伴,这当然是商业的一部分。
但另一方面Leonard深知人性的缺点,再深的利益捆绑也不如情义。
人有时候看不到长远,只能顾眼前,人有时候会被情感冲昏头脑,酿出大错误。
枪支,种族,DP任何一样搞不好都会要了你的命。
在生活中Leonard又像是他们的父亲,这个父亲通过情感和利益分配维系着与伟大歌手们的关系。
为了给Muddy做宣传,Leonard不惜亲自开车带他去电台见DJ。
当时南方的法律还很严,黑人与白人在一辆车里都会被盘问。
谁能突破时代的偏见谁就抓住时代的机遇,Leonard在Bluse这条路上越跑越远,在他的录音室里不止诞生了Muddy 还有 Little Walter。
他用口琴吹出自己的人生的律动,那动人的旋律和想要出人头地欲望化成手上的一把口琴。
他被遗弃的童年经历,和艰苦心酸的成长期以及莽撞的性格都被他吹成了动人的旋律。
他在录音棚里敢与Muddy一较高下,在听到他的嗓音后Leonard甚至给他单独灌唱片。
Little Walter 当然不负众望,他的音乐很快登上音乐排行榜,成为Chess录音室的第二棵摇钱树。
但Walter的命运也埋在他的性格中,再多的金钱,美女,威士忌也无法给他母爱般的满足,至死也没有。
时代也越来越被这种新的音乐旋律推动,从乡村布鲁斯到R&B,soul,到摇滚乐音乐类型推陈出新。
新的面孔不断登上音乐榜,Etta James充满故事的嗓音被Leonard相中。
她的嗓音有内容,她的歌声像是灵魂深处发出的震颤。
一首 All I Could Do Was Cry 将众人俘获。
歌词仿佛刻在了她的声音里,你甚至能看她唱出的画面。
而这一切也与Etta的经历有关,她的母亲是妓女,父亲一直不承认她的存在。
Etta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甚至为了和父亲见面租顶级酒店大厅,上最好的酒。
但这个社会对妓女的小孩的偏见是巨大的,Etta的歌声纵然优美,她也被大众所熟知,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依旧住着那个妓女的孩子,一个不被父亲承认的孩子。
她也只能靠音乐一点一点治愈自己,在2003年她获得了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婚姻幸福,直至2012年去世。
音乐的力量不止治愈内心,更推动了美国的平权运动。
Chuck Berry 开创了摇滚乐的先河。
他弹吉他时奇怪的摆动姿势惹得众人跟风。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大陆另一端的加州有一支白人男孩们组的乐队一直在“偷”他的音乐。
而他屡次在演唱会上打破黑白之间的种族隔离。
终于在1965年平权法案得以落实。
而这之后是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在全球的流行;远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摇滚乐队一个接一个登上舞台,创造了一首又一首时代感的歌。
没有永远唱不完的歌。
Chess录音室也即将落幕,Etta的一首 I'd rather go blind道尽了Chess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不止有金钱,凯迪拉克,名利,还有更重要的——恩情,梦想和人生。
You and me not gonna wake up every morning and get everything we want. Mostly we got to take what come. And half the time, that's gonna be a bunch of bullshits我愿蒙住双眼,用优美的旋律,将糟糕的生活唱成歌。
写于2009-08-07也许是出场人物太多了的缘故,电影看下来就感觉像一部匆匆忙忙的流水账,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一个天才蓝调歌手崛起和落寞,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问题,他的过去,和他的音乐。
如果没有切斯,这些蓝调音乐很有可能就被埋没了。
依旧无法免疫Brody的眼神,看得人心疼……Beyonce最后唱的那首歌个人认为最棒,感情到位,果然是在唱歌的时候最投入。
音乐很美,很美……蓝调是黑人骨子里的情怀,是在劳动和苦难中酝酿出的美妙音符。
1961年的Keith Richards忙于练习弹吉他、觉得听和谈论Chuck Berry等人的唱片是一件牛逼闪闪的事情、他追捧源自美国南方密西西比三角洲,传播于孟菲斯、芝加哥、新奥尔良的纯正蓝调、并且憎恶在战后备受摧残的上一代的同时渴望突破和特立独行。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不顾一切的理想主义者,不关心生活也不在乎名誉和财富。
仅仅因为有零星几个人夸赞一下他的吉他技术就愿意当一个快乐的愣头青。
于是就在这一年的年末在一个叫做达福特的火车站遇见了Mick Jagger后,滚石乐队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这对故事的主人公显然并没有意识到某些机缘和巧合到最后改写历史,当时Keith Richards胳肢窝底下无心夹着一张Chuck Berry的唱片,而Mick Jagger手里也正拿着Keith Richards所谓的真正的布鲁斯唱片,比如Muddy Waters和Chuck Berry。
于是两个愣头青便呈现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架势,因为他俩都没心没肺不舍昼夜的听着同样的音乐,热爱着同样的音乐形式。
虽然Keith Richards和Mick Jagger小时候就认识,但是当时由于大家年少无知都还忙活着鸡毛蒜皮的事情呢。
他们于是行走于俱乐部演出之间,发奋的苦练自己的演唱技术或者吉他技术,唾沫星子漫天飞的吹着狂热的牛逼。
就这样滚石乐队很快成立了,刚开始他们把自己的乐队叫做小男孩布鲁和布鲁的男孩们这样一个傻乎乎的名字,也就是在这期间他们跑去曼彻斯特看到了他们偶像Muddy Waters等人的巡演,激动的如同打了鸡血一样。
后来乐队可以成形之后他们找一个专门登演出广告的报纸打了电话,当被问及乐队名字的时候M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不约而同的看到地上Muddy Waters的精选集,就用了上面第一首歌的名字Rolling Stone。
确实听起来比小男孩布鲁和布鲁的男孩们洋气了不少。
据滚石吉他手Keith Richards回忆录描述当时Muddy Waters来英国巡演,滚石乐队还跟着他们混了一段时间,可能当时Muddy Waters他们一帮人觉得滚石肯定不咋地,还把头发留长整的跟个疯子似的,这样的人不是精神病就是神经病。
于是大伙心怀芥蒂疑神疑鬼的交往了一段时间便很快忘记了这帮稚气未退浑身还带着屎尿味的小孩牙子。
而说到布鲁斯音乐,说到Muddy Waters、Chuck Berry等人就不得不提到这个享誉芝加哥的唱片公司Chess Records。
众所周知,布鲁斯源于黑人音乐传统,那些延长音、摇摆的节奏充满人性所带来的满足感。
20世纪四十年代,当拥有这种音乐形式的Muddy意识到录音技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时便怀揣着美好的梦想以乡巴佬的形式来到了芝加哥,并且遇到了莱昂纳多切斯。
“任何人都会看到艺术家的存在,但是只有天才才能看到巨大的市场,尽管在普通人的眼里这只不过是乌合之众。
”这句话便出自大名鼎鼎的莱昂纳多切斯之口。
正是这位波兰裔犹太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将黑人布鲁斯以魔术般的形式带到白人面前。
切斯唱片公司先后有Muddy Waters、Chuck Berry、Howlin’ Wolf、Etta James,莱昂纳多在这个混乱不堪充斥着种族歧视而又伟大的年代让黑人的音乐混淆和模糊了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的界限。
继而出现电声摇滚Howlin’ Wolf以及灵魂蓝调Etta James。
莱昂纳多以商人嗜血的本能和嗅觉掀起了布鲁斯音乐狂潮,以至于整个切斯唱片的灵魂人物被远在英国的滚石乐队奉为神明。
50年代末由于各种漏洞和问题频频出现,切斯唱片岌岌可危,Muddy Waters里的小Water和一群小流氓打架被打死,Howlin’ Wolf 决定告老还乡,Chuck Berry 也因为泡妞而锒铛入狱,Muddy Waters等人再也赚不到几毛钱的时候,远在大不列颠的毛头小子转眼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滚石,媒体和群众连滚石放的屁都要本着考据癖的精神加以调查研究并当成至理名言。
于是当滚石的成员们满怀着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心绪提及切斯唱片公司的各路大神们的时候,这些即便在英国并未怎么流行开来的黑人和他们的布鲁斯音乐也都笼罩着一层神秘和伟大的光环。
就这样,在Muddy Waters心灰意冷时候,不列颠人民以热情的姿态迎接着他,如同轮回般的,(I’m your) Hoochie Coochie man响彻英国大地上空。
Leonard chess is the boss. And you can see the story of Muddy Waters, Little Walter, Etta James, Howling Wolf and so and so in the movie. 听到Muddy Waters在农田边上自己房子门前弹起的那段,大家的骨头都会酥软的!
滑棒+木吉他=含酒精的声音。
当碧昂斯歌声响起懵然惊醒,才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在这蓝调音乐的世界里,五十年代的美国,尴尬起步又傲视流行经典的CHESS唱片,那些微妙又传奇的老板与兄弟,朋友和爱人,仇恨和血脉亲情.聪明的犹太人做了蓝调神话的引路人,黑色的皮肤悠扬出性感的声音.期待此片源于书架一张张CHESS标的唱片,当看到女导演Darnell Martin如此恰如其分的操刀了这样的作品不得赞叹,好的音乐有好的土壤,好的题材有好的导演,好的团队有好的演员,开放的心态.. 其实只想用下面这首歌做为评论,这么美好的片子已经不需要文字去剖析了,如果你会为音乐感动,如果你会为生命感动..I'd Rather Go BlindSomething told me it was overWhen I saw you and her talkin'Something deep down in my soul said, 'Cry, girl'When I saw you and that girl walkin' aroundWhoo, I would rather, I would rather go blind, boyThen to see you walk away from me, child, noWhoo, so you see, I love you so muchThat I don't wanna watch you leave me, babyMost of all, I just don't, I just don't wanna be free, noWhoo, whoo, I was just, I was just, I was justSittin here thinkin', of your kiss and your warm embrace, yeahWhen the reflection in the glass that I held to my lips now, babyRevealed the tears that was on my face, yeahWhoo and baby, baby, I'd rather, I'd rather be blind, boyThen to see you walk away, see you walk away from me, yeahWhoo, baby, baby, baby, I'd rather be blind...
整體看起來感覺很像《Dream Girls》。
在那個充滿種族歧視噠年代。
唱片公司白手起家。
用特有噠黑人音樂抗衡白人。
歷史背景大概一樣。
但是這個唱片公司全是名人。
比如說Etta James。
有人說這部片子沒有起伏。
就是因為它沒有起伏才顯噠歷史噠殘酷。
Chess再厲害最後不也沒有開過街角麼。
伴著Bules噠悠揚。
故事就這樣講起。
然後再悲傷噠結束。
好像妳根本不曾參與。
但之後卻又悵然若失。
沒有Chess唱片就沒有我們今天聽噠一切啊!
沒有Beyonce沒有Christina Aguilera等等。
這是他們效仿噠鼻祖啊!
恕不贅言叻。
依然沈浸在Beyonce翻唱噠Etta James噠歌聲裡。
每個巨星都需要伯樂。
但千里馬多伯樂太少。
多麼噠可悲。
緬懷Mr.Chess。
那首All I could do is cry把我唱哭了
rolling stone那里有点惊喜和搞笑
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蓝调迷的作品,不过非常感人,里面几个角色虽然都各自具有所谓人性的弱点,“花心”,“不忠”,但是不妨碍他们伟大。Geneva对mud忠贞伟大的爱情,Mud和Len伟大的友情兄弟情,那些没有瑕疵的伟人才是不真实的。不过拼贴得过于杂了,前半小时人物塑造过快是最大的硬伤
蓝调 摇滚等一代宗师级的人物
要不是半途出现了碧昂斯我几乎要看不下去了,电影就是一个白人老板不断发掘黑人歌手,发掘到新的旧的就光速过气的死循环,录音室永远只有新人在录唱片,靠新人在赚钱,老人们就混吃等死?体现唱片业的残酷也不是这么程式化的吧。
剪辑简直弱爆了,很多剧情不清不楚的。该重点发展的剧情一笔带过。o(╯□╰)o不过作为音乐片,音乐确实不错。
开车经过田野,劳作的黑人投以目光,类似场景在绿皮书中也出现了,或许这是黑人生活图景的典型呈现,包含多重分割,白人与黑人、黑人群体内部。若是传记,串起了摇滚名人堂,但对每位歌手的魅力感受不足;若是音乐片,每首歌都没头没尾,无完整演艺;若是剧情片,故事交代匆匆,人物的动机、行为有些莫名其妙。
更喜欢tia版的at last
看点音乐人八卦还是很有趣的~
深夜里在皇家电视台看的,对剧情没什么感觉,但是很喜欢夜里一个人听电影里的音乐
时间跨度很大,要说的又很多,所以对故事做了很多取舍也是可以理解的。只可惜我对音乐和音乐史都不是特别了解,产生不了额外的共鸣。
好听的音乐经典流传。
不知所云
A decent biopic about Chess Records, but it just never rings true. If it wasn't for the scars on Little Walter's face, you wouldn't know any time had passed from scene one until Leo Chess' death.
在炎热中一边喝着冻饮,一边听着电影里的好音乐,的确能放松心情。(碎碎念:今天连续看了三部和音乐有关的作品,非乐迷的我很容易将这三个人的名字弄混,一个是查克·贝里,一个是查理·帕克,一个是查特·贝克。类型上,两部是人物传记电影,一部是纪录片,讲查特·贝克,其实也有查特·贝克的人物传记电影,《生为蓝调》,前几年在上影节看了,怀念当时的夜晚。今天看了纪录片,觉得扮演者伊桑·霍克和他长得实在是很像。
电影拍得有点散,像散文,没什么情节,贯穿始终的音乐,有好听的,有一般的。布罗迪的大鼻子,从侧面看,鼻孔里的鼻毛清晰可见。制作人最后死于心脏病,搞来搞去,结果还是死路一条。
传记电影吸引人,主角还是布洛迪,碧昂斯只能算客串。喜欢蓝调的人不能错过。
for those names all-known
beyonce 女神
very bad motherfuc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