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完全可能会错过这部影片-- 1.Ryan Gosling 我在一周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结果一周以后我就阴差阳错地看了他三部片子)2.导演N.W.Refn也未闻其名,甚至连本届嘎纳最佳导演的头衔我也是观后找来评论读了才得知 3.“赛车”类的影片我素来不喜欢,尤其是美国的赛车影片,拜《极品飞车》这类游戏和《速度与激情》以及《Top Gear》美国版这类“佳作”所赐。
所以我要感谢推荐我《Crazy, Stupid, Love》的老友,即便他在提到《Drive》时,我仍然误以为这只是一部追求刺激的“速度”片--当然这也不能怪我,就在我今晚把《亡命驾驶》这个名字抛给另一个愿意自费看《建党伟业》,平日视好莱坞为电影真理的朋友时,他在QQ上回了我三个字:“斯坦僧?
” (是的,这是个笑话)总之我最终还是没有错过这部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胜出的影片。
看完之后我的综合感观很简单,两个字:特别。
最先吸引我的,除了开场那些“罕见”粉红色的花体字幕外,无疑便是配乐里那些80年代迪斯科曲风的配乐了。
很久没有听到这么“高调”地烘托气氛的配乐(其实倒不如说是选曲)了:那几首歌似乎总在最合适的时候响起,而且在音量上和画面直接呈分庭抗礼之势,歌词看似简单却分外应景:开场Gosling进入房间唱的是there's sth in you that's hard to explain,Irene老公回家时又变成了cast me under a spell...,Gosling打倒终极Boss后Irene走到他门前时又变成了145 people all rescued from a sinking ship...,再到了片尾放起了开场的I am a human being and you a real hero... 片中的这些颇有怀旧感的舞曲配合特写镜头每每响起时都给人惊喜,如果拿掉这些曲子,纵然Refn的场面调度再好,那几个精彩的镜头顿时也就失去了魅力了。
甚至可以说除了Mulligan的甜美之外,我今晚重看本片其实更多是冲音乐来的。
不知道导演Refn在选曲上是不是亲历亲为,不过他在画面和场面调度的不凡处理上,的确把本片与惯常的好莱坞类型片区分开了,即便《Drive》这个名字看似那么地平淡。
第一遍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的节奏的张弛,或许是受小说原著的叙事影响(没读过),Gosling在影片大部分时间总是显得不紧不慢:慢慢地修车,慢慢地逛超市,慢慢地走向女主角Irene(Mulligan)坏掉的车前...;接着其他的角色也都跟着不紧不慢:特写里Irene慢慢地凝视,继而Gosling慢慢地回视,两人慢慢地相视一笑....再配合上几个长镜头,于是整部影片(就连车窗外LA夜晚的街灯)似乎就在这种从容的节奏下走了起来。
但是在影片中的那几个暴力场面里,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又个个摇身变为了“手起刀落”的秒杀王,Irene丈夫在当铺外被击毙的画面只有远,中两个镜头一共不超过5秒;Gosling(这次终于走得稍微快点了)走进小Boss舞厅更衣室里用钉锤敲残其手掌似乎是一眨眼的事。
大Boss冷兵器手刃他人的两个场面无论从动作上,还是镜头交代上,都分外地利落干净。
或许稍微拖沓一点的,就是Gosling和Mulligan在电梯里遇到歹人时,一个交代镜头,一组对视镜头之后,下一个灯光和音乐忽然过渡到高光时刻,两人浪漫拥吻是十数秒,接着灯光回复,音乐淡去,再到下一个镜头,Gosling与歹人同时出手,抢先一手将其脑袋撞向电梯墙壁,然后撂倒后,对其头部狂踩(镜头中只见Gosling上半身动作,除了最后半秒抬脚的画面中隐约可见不成形的人脸...) 。
加上最后Gosling和Big Boss 对决的一幕,以及事后他坐在车里的那一幕,Refn对本片每个场景节奏的收放显得自如沉敛,影片前后部分的节奏变化,许多场面之间的节奏反差十分耐人寻味。
布光,也是Refn让本片有别于其他影片的地方,影片有相当的比例都是夜景,在第一遍观看时,在开场的5分钟里,画面中对正面跟拍Gosling驾驶时车内车外灯光表现就于众不同:偏冷调而干净,后面一些室内场景,车库杀人,海滩杀人等片段中的布光手法各异,营造的氛围又各不相同,温馨,晦暗,肃杀,却都很好地服务于影片情节。
此外还有他人在豆瓣第一篇评论里提到的低平光的应用,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影片几乎大部分画面都的确遵循了这条原则,于是一部有着强烈个人烙印的斯堪迪纳维亚导演执导的洛城犯罪类型片就应运而生鸟还有什么没有说到的?
当然就是演员了。
Mulligan很甜,但绝对不是花瓶,就和我喜欢的另一位Naomi Watts一样,漂亮,但还是颇会演戏地,尤其在这部中,近特写颇多的影片中,Mulligan的演技是有说服力的。
Gosling我在最近一周先后顺序分别看了他出演的《Ideas of March》,《Crazy, Stupid, Love》和本片《Drive》,我一直很喜欢的Clive Owen很多时候需要影片来成就他(Children of Men, International VS Duplicity),但是Gosling在这三部题材风格各异的影片中,分别呈现了迥然不同的表演,不禁让人叹服。
而且在其他影评中我读到Refn很喜欢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于是这部影片自然也给予了Gosling和Mulligan足够的表演空间。
末了切个题,前面扯到所谓的形式,来自Refn这位新秀欧洲导演的拿捏。
今晚第二遍看完之后,想到这部片子帮Refn拿到了嘎纳最佳导演奖,忽然觉得嘎纳那帮评委有点小贱,就像本片Big Boss说他以前拍过电影:"some action, sexy....once critic called it european, I think they're shit",嘎纳这个奖给Refn于是显得分外地反讽:来,看看我们这边的新秀过来教你们怎么拍这些老掉牙的类型片吧!
(然后再把最佳影片颁给美国人Terrence Malick的Tree of Life)这么弄美国人会高兴么?
至少我知道美国有影评人不高兴,比如在《New Yorker》上面写影评专栏的那位Anthony Lane。
(真的是碰巧)我最近在读先前下载的9月份的某期,前晚看到这期影评是讲Drive, 于是先放下,昨天去买了碟看了之后,再拿来一读,顿时有点诧异:"'Drive' marks the first occasion on which Refn has shot a film in America, and, like countless outsiders before him, he casts an eye that is at once entranced and stunned. By his own admission, though, he doesn't have a license, and it shows. The man behind "Drive" can't drive."这是Lane千字影评的结语,而他在文中的论述跑偏不说,实在有些太过先入为主,以至于我这个业余影迷都不禁怀疑他的电影知识有没有豆瓣上某些人多。
或许更多是有些逆反心理吧,这篇影评出炉时,Refn获奖已有4个来月了,Lane看到欧洲人把赞誉Auteur的奖项给了一个拍出美国类型片(LA, CAR CHASE, CRIME, REVENGE, FEMME,甚至还有Chinese Restaurant.....等等元素一应俱全)的欧洲导演,还让他在片中奚落了一把自己作为Critic的本职,这口气想必是很难吞下的了,于是乎结语中frist, countless, outsiders, own admission,license(doesn't have....)这些话读来也难免酸味十足了。
看到那么多高分评价,这一分给得我好心虚。
首先,这不是商业片,节奏拖沓,没高潮。
其次,剧情莫名其妙。
爱上邻居孩子的妈妈,所以去帮助邻居孩子的爸爸。
然后把人家帮死了。
黑社会老大看着多了不起,却总是亲历亲为,最后就那么挂了。
瑞恩·高斯林演绎了这个表面上波澜不惊,克制隐忍沉默寡言,全身散发着一股阴柔气质,但在危急或愤怒时刻却能瞬间爆发的男主角,表现是十分有张力。
导演在描述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过程时柔情似水,但在几处暴力戏上却能瞬间释放出张力和震撼力,让整部电影置身与刚柔之间的绝佳交汇点。
导演硬是将这样一个好莱坞俗套的动作黑帮故事讲得如此精彩充满了魅力,摄影调度甚至灯光运用,每个细节都力争做到完美,多处突兀的血腥暴力戏让人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犯罪片。
若换作一个好莱坞导演来拍这个故事,估计也就找一些俊男美女靓车,最终淹没在一大堆庸俗的飙车动作片中。
总的来说, Drive是一本出乎意料的thriller型电影说他出乎意料是因为1. 在英雄主义大行其道的美国式电影中, drive呈现的却是一种反英雄主义2. 在大人物, 大美女, 大猛男横行的美国电影中, drive所描绘的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 he's nobody, but he's a real human, a real hero, 就像配角Albert Brooks所说, 你不需要对着人大吼来展现什么是暴力, 我想导演的理念也贯穿其中—真英雄是不需要外在的浮夸来包装自己3. 多亏导演的才华, drive才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暴力和艺术并存"的理念, 所以drive is NOT just another thriller到这里可以看出这本电影被众多观众评为心目中2011年度最佳之一是因为这本电影讲的不是暴力, 不是飙车, 不是钱, 而是人性: 一个平凡小人物宿寻灵魂的心厉路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你会发现影片中有那么多眼神的特写, 除了Ryan Gosling的冷艳之外, 导演似乎想传达一种东西? 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语的东西?-眼技分析--仔细看完电影会发现the driver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不眨眼睛的(大概在70%-80%的时间里是不眨的), 他只在电影ending的时候眨了一下, 之前在车里听女主角说她有老公的时候眨了一下, 剩下就是和女主角在一起的时光里才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眨眼睛. 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注意到影片里一个象征性很强的东西—夹克衫背后的蝎子, 蝎子的性格和driver的性格是相呼应的, 当driver像蝎子一样展现本能的时候, 他的信念是坚定的, 身体是蓄势待发的, 神色是集中的, 所以他不眨眼睛, 也隐喻此时他是非人类1. driver只有和女主角在一起的时候才跟正常人一样的眨眼睛是因为和他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中他感觉到自己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一个有灵魂的real human, a man with unconditional love.2. 在车里当他听到女主角告诉他"I have a husband"的时候他短暂的沉默了, 在时间停格几秒钟以后driver眨了一下眼睛, 那是因为他的爱, 他的人性从他心底深处说出了一个声音: 不管发生什么他都会保护着她, 援助她, 不求回报的爱着她, 此时此刻driver便成了一个真正的人—a real human3. 结尾那长长的十几秒的镜头里, driver虚弱的坐在车里 鲜血渗透了衣服, 他没有眨眼, 可能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但终于 他眨眼了, 这道last blink眨出了一丝心满意足, 一丝安慰, 是一种对自己灵魂的交代, 对自己心爱女人的责任, 对坚定信念的追求, 此时此刻他完成了内心深处的召唤并被爱包围着.....也正式此时此刻 he becomes a real human, a real hero他, 终于放心了, everything else doesn't matter anymore....他又可以跟他的雪佛莱Impala漫游在他熟悉的洛杉矶街头结束语: 影片的soundtrack在电影还没在美国上映前就上升到top10细细品味Nightcall, A real hero和Under your spell, 你会发现歌词完美的诠释了这本电影
1、所有的译名里面我最喜欢《落日车神》这个90年代黑帮港片味道扑面而来的土鳖名字(虽然是另一个岛上的朋友翻的)。
因为,这片,本质上,就是一个,港片嘛。
杀人如砍瓜切菜怎么痛怎么来,踩爆头戳爆眼各种违背生理卫生常识血浆不要钱乱喷,男主角明明自己衰神附体走哪哪死人然后还要委屈又悲愤的默念“我要复仇”……除了女主角不是邱淑贞,反派尼诺不是成奎安演的之外(但是长得真心像啊!
),其他什么瘸子师傅兼恩人、看似公道的伪善大boss、神秘低调车行伙计兼赛车圣手都好眼熟啊!
吴孟达!
吴孟达!
林国斌!
林国斌!
周结棍!
周结棍!
(最后那个是什么啊喂)2、不过比起正宗港片它还是少了以下几段:part1,43分钟左右男主角应该在屋顶喝啤酒画面闪回到以前他也是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车行老板,然后有一天被栽赃/兄弟陷害/运气不好一帮黑社会找上了门,老婆孩子被充满创意的当着面活埋啦分尸啦细致处理但是轮到他之后对方就像刘青云那样杀人都不知道要打头的朝着他肚子草草开了一枪然后推到水里走了。
part2:52分钟左右男女主在大吵架/酒后乱性/决战前夜来一段哪一点都没露但是依旧很香艳的慢镜头床戏配上嘹亮的萨克斯风淫荡BGM。
part3:高司令带着面具走近反派的门口那里,下一秒应该是推开门双枪狂轰打烂一切能打烂的东西最后再跟大BOSS追到天台决一死战。
3、整个观影过程中,高司令无时无刻不令我想起人生中第一位电影偶像——尼古拉斯凯奇。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半秃长脸面瘫挫男,想当年他没挫的时候……好了这下又要写个两千字咏古伤怀了,打住。
总之,从一件穿到死的标志性外套(《我心狂野》)到开车呀偷车呀飙车呀全过程(《急速60秒》)到近乎演哑剧的寡淡台词(《天使之城》)到无时无刻的忧郁眼神面瘫长脸(每一部电影都是= =),高司令在我心中就是凯奇上身了嘛。
而且看这厮选片的路子也非常符合凯奇叔叔测不准定理的黑历史……年轻人,前车之鉴摆在这里呀,大好的前途不要乱搞(抽烟远目)。
哦对了,还有提防棒子国女人,特别是餐厅里做招待的。
当她靠近你5米以内就去申请限制令,我是说真的。
4、高司令的脸真心长,真的。
虽然有那么一两分钟会被他的大长腿扰乱一下视线但大多数时候,我的视野都被他横跨2/3屏幕的长脸牢牢占据着。
喂我没有黑他,你看我的昔日偶像全是大长脸,凯奇啦,丽芙泰勒啦,丽红姐啦。
长脸给了我一种属于过去美好时光的亲切的审美快感。
5、高司令的脸(是有多纠结他的脸)超级不对称诶。
遮住左边和遮住右边反差大得好像两个人。
这种面相是有说法的,分析的结论认为这种人的心理有很大的问题,行事亦正亦邪阴晴不定。
(喂)好啦其实人家只是老爱用一边牙齿嚼饭吃啦。
6、TSN著名配乐是怎么乱入进去的啊!!
果然这神曲配上男男恋爱或是男女恋爱都毫不违和么?!
我的眼前不断有卷毛奔入宿舍斑比随后尾行的画面!
好清晰!
凯拉姆里根还演过斑比女友哟!
真是遍地熟人啊……7、其实这片子拍得超好超惊喜的所以我只能吐吐这种没营养的槽啦你们快去看!
看之前记得先把家里的番茄酱吃完!
典型的作者电影,无处不在的长镜头和恰到好处的配乐,让淋漓的剪辑也显得如此静默,导演对冷酷的暴力美学的完美驾驭,和电梯里那场恶斗前宛如处子般安静唯美的镜头,无不透露出闷骚到极点的文艺青年范。
男主高斯林在片中的台词极少,大量长镜头里,他叼着牙签,本应该一副玩世不恭的画面,他却一言不发面无表情,毫无多余肢体动作,游走在洛杉矶的绚丽的夜色中,灯光交错,却如此安静,这样的安静,甚至让我怀疑他连呼吸都摒弃了。
同是文艺青年的大妹子穆里根依旧艳惊四座,在柔和分明的色调下,那双动人的双眸将这如画的镜头定格在男主高斯林鲜有人迹的内心,让高斯林从此踏上无私卖命的活雷锋道路,越走越远,暴力,在千呼万唤中由此展开。
自古以来阴郁的男人不是有童年阴影就是命犯天煞孤星,所以不管表面上是文质彬彬还是弱不经风,都注定了不是好惹的角色,在厚重的沉默和孤独中爆发的高斯林,让坏蛋屎血尿并溅,终偿恶果。
http://www.xiami.com/song/play?ids=/song/playlist/id/1770511126/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
他是道上最好的车手,身负绝艺,为人低调,平时做做特技演员,偶尔帮帮黑帮分子跑路,直到一天心中的女神出现,蓦然明白了自己活着的真谛,孰料女神还有个不争气的混混老公,欠了黑帮一屁股烂债,为了她的幸福,他铤而走险接票大活,要帮她脱困而出,然而前面却是一个未知陷阱,他们以为他们可以搞定他,却不知,这个憨厚寡言并不代表好欺负的男人,可以为心爱的女人搞定一切麻烦。
其实无论怎么讲述这个故事本身,都有够俗套,但是,闷骚怎么会表现得如此优雅,杀人怎么可以让人如此沉醉,那电梯里万种柔情的缠绵一吻、随即雷厉风行的回身杀人,是全片最销魂噬骨的桥段。
可以说本片完全以影像风格所营造出的格调气质取胜,而女主角那可以迷死人的微笑更是功不可没,虽然我一直不太明白她为什么一看见男主角就没来由的笑得那么风姿绰约,后来我隐约自觉懂了,不如此怎能让观者以男主的心态入戏,去领略她让男人前仆后继、无怨无悔的无辜魅力?
――――――――――――――――――――――――――人生必看电影三千部,尽在我的电影收藏夹(dyscj.com)――――――――――――――――――――――――――
“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l hero”是电影的原声 《a real hero 》里面的一句歌词,我认为这句话恰恰就是导演要表达的东西。
整个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也很常见。
和之前许多类似的犯罪片一样,他讲述了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为了爱,他可以一个人不顾一切的和整个黑帮作对。
问题不在于故事是什么,而是怎样去讲述它。
而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却把这个故事讲的很漂亮。
导演将这个常见的犯罪故事拍出了文艺的气息,整部影片的剪辑和节奏都控制的非常好,平静中又带着一丝不安,就像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饰演的男主角(电影中甚至没出现他的名字)身上的那种气质,冷峻但充满人性。
他在坏人身边从不多说,从不谄媚,坚持自己的东西。
他在心爱的女人身边又表现的那种温柔,那么男人。
而当有人伤害这个女人的时候,他也绝不手软,即使把自己的全部自己的生命都赔进去,他也要拼命一搏。
因为在他心中,没人任何人可以伤害到这个女人。
因为他爱她。
有句话这么说的,当一个男人不顾一切保护他心爱的女人时,他才是真正的男人。
没错,片中的男主角的确做到了。
在电影中,当他在修车店遇到艾琳和她儿子时,并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a real hero 》这首歌开始响起,歌词里面反复唱着“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
第一次看到这里时,也许你会觉得疑惑,为什么歌词里面会这么唱。
我认为这首导演的一种暗示,在那个两人的美好时光后,即将发生可怕的事。
而随后整部影片就在讲述,他真的是“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
我认为电影中的这个场景完美解释了他是真正的“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饰演的男主角在电梯外面告诉凯利·穆丽根(Carey Mulligan)饰演的女主角艾琳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她由于失去了丈夫,内心矛盾而忍不住情绪扇了他一巴掌,他却仍然在乞求让她带着钱离开,或者他和她俩一起离开。
此刻,他不再是那个神奇的driver,不再是那个咬着牙签的酷痞子,而是一个乞求爱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怎能不让你动心。
而此时电梯的门打开了,里面有一个自称是上错楼层的家伙,而他正是来杀他们的黑帮小混混。
进入电梯后,男主角已经有所察觉。
接着就出现了整部影片里最精彩的场景。
男主角把艾琳推到自己的身后,开始吻她。
整个场景出现浪漫的黄光,而导演特地用慢镜头表现这种浪漫,在那一刻时间仿佛已经停止,整个世界只属于他们。
亲吻结束,镜头又恢复正常速度,他把那个黑帮小混混干净利索的干掉。
作为一个不算男人也不算男孩的大学生看来,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一种男人。
不知现在的女孩们是否这么认为。
反正在我看来,他真的是“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
最后,推荐大家看在这部影片的同时,不要忘了去听听它的电影原声,美国媒体评选2011年最佳电影原声top20,《drive》以两首歌分别占据第一第二名,非常值得一听。
同名小说改编。
以《末路狂奔》三部曲成名的丹麦导演Nicolas Winding Refn凭此片登上职业巅峰,一举摘下戛纳最佳导演桂冠。
其实,本片就是披着低沉冷峻的北欧外衣下的好莱坞准B级片。
一个痴情的小伙为了保护心上人不惜与黑帮同归于尽,这即使搁20年前也算烂俗了。
但影评人赞誉的是导演对节奏和风格的掌控,硬是拍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或许,各种类型的杂糅是本片成功的关键:男主角总是先摆表情再说话、大量空镜头和无台词镜头,有着深深的艺术片烙印;拔刀相助却越陷越深、默默守护却无奈离开,又有着黑色电影的味道;不留姓名、身手矫健、反应敏捷、独闯龙潭,你能看到西部片的影子;而爆头戳眼、血浆乱喷,则是导演擅长的暴力美学cult片。
Ryan Gosling取代Hugh Jackman饰演这个喜欢叼着牙签、能长时间不眨眼、常年不换衣服的草根英雄,时而木讷腼腆、时而柔情似水、时而冷酷阴沉、时而一击致命,很有希望成为Cage的接班人啊(尤其是那张长脸)。
有趣的是,据说本片导演也是他推荐给制片的,看来他跟叫Nicolas的很有缘啊。
7.65分/因雷弗恩刚拍了朋友公司的耐克广告来看这片,奥斯卡死的惨哎/犯罪片真是天生勾人/维伦纽瓦是因为这片才选上高司令的吧/话不多说的极强主角塑造,戏剧张力和人物危机点点到位又极富个性,全程加满油狂奔毫无尿点/可惜除了狂野的故事外看不出底色和外延,主题仍旧是老三样,分也止步于此。
这电影后劲太足了,高斯林这沉默人物,这魔幻的电子乐,太足了太足了,趟不过这个人人物。
更新/7.9分2018.1.22/更新/8.0分
戛纳你肿么了
刚开始看还挺带劲,那几处飙车的戏还不错,可越往后越乏味。
清新镜头加血腥和露点点缀的小文艺安静慢悠悠电影不适合看夜间场,我在脑袋半死亡状态下还看到男主觉英雄式微笑加上帅气杀人加血腥,整个就很困,果然我不太适合看不太找得到point和剧情不够强力只靠优雅镜头画面来吸引人的电影,会想睡觉。。。
凯瑞·穆丽根长的挺好看的,可惜戏份不多。男主角面无表情,全靠慢镜头和剪辑撑时间,所谓的飙车戏也少得可怜
镜头不错。慢镜头。故事还是有些俗套。黑底紫色字幕。男小三斗黑帮的故事。杀了老大,天下太平了。小剃刀拉胳膊。。印象深刻。
完全想不通为何海外如此高评价。情节老套而薄弱,前戏又过长。虽说是高司令耍帅为核心,但能耍的镜头少之又少。整个故事亮点乏善可陈,飚车又全无速度与激情。
三星半. 有创意,但更多的是美国的土味
如果看作文艺片,声光色影都够美;看作动作片,够血腥暴力;看作爱情片,够凄美伟大。总之,是近期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Carey Mulligan真的很爱啊!!!
这部还是挺学院派的(罗列清单见最有用评价前2)。男主参与的作品大多是高分,女主刚出道我就很喜欢,不过这部表现很低调。
梅尔维尔死了,吴宇森怂了,北野武老了,于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出现了... ...
目前看了30分钟 开始我还以为是部热血的飙车片 谁知道竟然感觉像文艺片..................... 看完了,发现是类似所有美好的东西的这种灰暗并且情节大变的风格,让人很无语
一个非常简单的复仇故事硬是让导演拍得惊喜连连,也只有Refn导演才能做到。影片的前50分钟很像一部文艺片,导演的镜头沉着得让人有些分心,可慢慢地故事发展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时,依然沉着的镜头就变得令人惊恐,B级味使用得非常节制,可也是比较肆虐的。男女主角都是非常讨巧的相貌与演技俱佳的。
不管你光线画面技巧多么牛逼,情节搞成这个样子,为什么还能打到这么高的分数...
老派的声画节奏调制,揉以爱与暴力,三点一线,棱角分明,重点突出。
美片小景深轮廓光高速摄影实在已经看到反胃,高司令的帅酷缄默配穆里根的柔弱甜美算是唯一可看的地方,剧情发展及人物关系勾芡苍白无力,电梯耍酷长吻之流俗不能忍。片尾曲尚可
所谓毫无穿透力的犯罪电影,说的就是这部吧。在小儿科的剧情和设定下,仅有的视听细节也被拖累成了MV和写真一般的“赏心悦目”。结尾处高司令一动不动的侧脸轮廓已经透露了导演的小心思:明明只是为了展示男主颜值,却还要扯上生与死的悬疑。对观众判断力的不信任,也说明导演的诸多天真。
文艺片导演各种走心各种小忧郁小装比,我就知道豆瓣上这片的分得挺高。
欣赏不来这个戛纳获奖片,Cult不够文艺又不像动作也不算,说是MV还有点搭,剧情人物感觉突兀得很,还好有养眼的穆里根。
欣赏不来 suffocating silence..violence..
男猪脚够骚动,然后这个片可以改名为《一朵杏花引发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