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觉得演369父亲的演技不太行啊,似乎面对镜头有点不自然,放不开,拘束的感觉,直到看到父亲去学校恳求校长让369继续在学校读书,语气里的卑微和恳切,眼里泛着的泪光和失落的无奈,才明白,这哪是什么演技不在线,恰恰是完美生动诠释了一个隐忍,不善言辞表达,为家庭默默付出和做出牺牲的潮汕乡下父亲形象。
影片中后面还有点明父亲出过车祸,也很符合一个身体受过重创的年长者特点。
教育文化程度限制了他的教育方式,虽然他不擅长引导子女,可是心里装的,也只有子女。
这部影片讲述了369的成长,同时也讲述了父亲的成长,原来的父亲只关心儿子的生活,忽略了儿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对于儿子提出的要求,没有经过沟通了解,而是一味的武断拒绝,随着父与子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369离家不归,有天晚上想念儿子走进儿子房间,才从369和369喜欢对象小敏的来往信件中知道和理解了369的内心想法。
说来也是可笑,二十多年来每天和儿子朝夕相处,最后竟然是最不了解他的人,靠着和别人的书信往来才了解了儿子的想法。
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可悲之处。
好在,这一切都还没有太晚,影片结尾,369终于意识到家才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不管你在外面受了多大伤,折腾得多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只要你回来,总有人为你铺好床,做你喜欢吃的菜。
而父亲也开始觉察儿子的成长,信任369,将积蓄多年的存款交给儿子,放心让儿子去闯,去拼。
369回家陪父亲买菜的片段,原本一直是由父亲载369,这次也换成由369主动提出他来载父亲,父亲坐在后座上一开始手撑在摩托车上保持平衡,变为把手搭在儿子肩头,都暗示和表明了两人之间长久以来僵局的打破,儿子真正的长大成人。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真实地反映了多数传统农村家庭的父子关系,也很现实,爱而不得,被骗,村里人的冷言冷语。。。
却也不乏笑点和感动,这部影片多次让我大笑,也忍不住泪眼。
这是潮汕方言电影的一次尝试,当然也会有不足,但是潮汕第一次做电影能做成这样,真的,挺优秀的了,期望未来更多的可能。
打五分有些高了,但也是为了把分数拉回正常值。
打1分的真的不知道认真看电影了没有。
看了觉得很尴尬,本身我也不是那种经常讲粗口的人,看了电影里的粗口,还有低俗的谐音名字(曹基,蓝国国,还特意读成浪谷谷),真的很尴尬。
之前我还转发安利过这部电影,但我现在不希望我的非潮汕朋友去看这部电影,这不是潮汕文化。
听说这部戏46天拍摄,4个月剧本,剧本打磨也不够的,唯一安慰的,就是爸爸这个角色本色表演,演得还不错,比郑润奇369尴尬的表演都要好很多!
369的自恋式演技,很不讨喜,老人看完说,这部电影会给小孩子学坏了。
龙伯很努力在演,有点感觉,不过还是放不开,隐隐约约的尬,声音也压得很低,没自信,不过值得鼓励了。
至于电影,编剧,剧情,不行,真的不行。
我是潮汕人,我有潮汕情怀,对故乡一片热忱,但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要拿“潮汕”,“团结”来束缚我的真实感受!
这部纯粹是情怀片,普通大学生网络级别的电影,可能连毕业作都算不上,特别是剧情。
纯属卖弄潮汕情怀,收割希望看到首部潮汕电影的人,至于让大家群嗨的潮汕场景,还不如去看潮汕几个城市的宣传片,我觉得那更让我自豪!
潮味更足!
几十块钱不多,我希望能去看有价值的电影,而不是交智商税。
不好意思,因为对潮汕文化的珍惜和喜爱,这个评论语言才会这么尖锐,潮汕文化,潮汕电影,请珍惜原本不多的羽毛。
希望潮汕电影能真正出现大作,能够走出去,真正代表潮汕文化。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说点真话给水军或者韭菜们骂个半死,言语极其难听,好,我继续认真说下。
我们在外者,辛辛苦苦拜托的潮汕标签,被一个恶俗公众号大V为了圈点钱,又给贴回来了:拼命生儿子,粗口成脏,乡村长舌妇,不好学,激进,莫名情绪化,却又攀扯关系等等,全部在这部电影里体现了,这就是传说的潮汕文化?
水军们说没我看到他的奋斗瞎逼逼?
我真没看出来,修个车都不认真,当个网红靠一首潮汕歌一炮而红?
然后卖传销药水,然后毁约回家,回深圳突然就开了牛肉店?
你告诉你爸,你的行就是开个牛肉锅店?
根据前面剧情,还可能是靠前暧昧女友的对象帮忙拉的关系(前情有透漏)。
真的这就是潮汕奋斗文化?
这么烂俗,而又不认真的剧情,如果说片方有诚意,我是不信的。
让潮汕文化走出去,并不是以这种面目面对别人,淘票票刷到9.6,这分数秒杀世界上很多好片。
也有外来的好奇看了,你觉得不会引起群嘲么?
这就是弘扬潮汕文化的方式?
(剧透了,那些骂我没看过电影的,甚至诅咒的,诅咒的东西都各自折回骂人的人身上去吧,对,我就是这么腹黑!
当然,还是祝广大朴实的潮汕人民平安大赚!
)支持潮汕电影的人们,心态可以理解,毕竟家乡好不容易能够出现一部电影,但是你的家乡情怀,支持不了潮汕电影的良性发展,只会进去片方的口袋,拍成这样,大言不惭,毫无愧疚,继续标榜,接受不了意见,片方还在说有水军或者豆瓣官方在黑他们,不断通过赠送明信片的方式引导粉丝好评。
支持这部电影的钱,只会让他们觉得如此低智商的潮汕的钱这么好收割,只会进入片方口袋。
失望,是从电影院出来的那一刻,这么好的故事场景,拍成这样?
还吹得这么过分,拼命骂也是希望潮汕电影能够更加良性的发展。
大V粉丝流量兑现,不是这么来的。
真的!
透支的信用,你们还不起的!
劝片方跟水军低调点,吹太过,骗太多,容易闪到腰,迈舍衰人!
—————————————————————说个真话,挡了人家割韭菜的财路,被骂得不爽,过段时间再来看这个信息,免得添堵,有意见,留言吧。
2018.8.25
触动我的有一个片段:老爸看着女孩给男孩的一封封信,在不同时期,女孩给男孩的一份份慰藉,其中有一个,她说,369,你不喜欢用手机交流,喜欢用信,但我喜欢你的这个方式,或许,你会觉得女孩可能为了照顾男孩的面子,善意的不揭穿,但信上的内容,确说明两个人精神上是有相互的给予,互助的,虽说两人的性格差异很大,女孩满足可能的只是一份小幸运,而对于男孩而言,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动力,虽然两人最后没在一起,但我想,他们会永远记住这份纯真的善意,最后,愿我们生活中也能善意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即使他在周围人的眼里看似不是“好人”!
去年有一部电影还是挺特立独行的,很多人说它是一部潮汕人的电影,的确也是,主创人员大部分都是潮汕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也是潮汕,甚至很多对白用的也是潮汕话。
很多潮汕人看了感同身受,尽管拍片场次不多,主创团队也是电影界的小白,还是获得了4000多万的票房。
这部影片就是《爸,我一定行的》。
《爸,我一定行的》讲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名叫369的来自潮汕普通村镇的一个普通人,因为对读书没有兴趣,在高二时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辍学。
辍学之后该做什么呢?
父亲觉得他不能一天到晚游手好闲,于是到处托人帮他找工作。
不过369高中都没毕业,又没有什么技能,能选择的工作有限。
也许是不能激发兴趣,那些工作369干的时间都不长,最后真的就变成在家里依赖父亲的“混混”。
就这样,369浑浑噩噩的在家里混了6、7年。
而这些年里唯一没变的是,他一直保持着与高中时期校花的联络,一直对与校花的感情有着憧憬。
直到有一天,他的损友突然问了一句,难道他不担心校花在深圳会被其他人追走?
仿佛被点醒的他在父亲的强烈反对下执意去深圳。
见面之后当然是万分的失望,因为校花已经有了男朋友,他们虽然保持着联系,但终究不是一路人。
正当369生气、沮丧、迷茫之时,他幸运的在一个网红选秀活动脱颖而出并被主办方签约了,从此开始直播带货的网红生涯。
之后便做得小有成就,有了比较好的收入。
可是因为价值观的差异,父亲却不喜欢这个职业,双方引起很大的冲突。
父亲强烈的不满还是提醒了369重新思考,再加上老板更“无底线”的要求,让他意识到这终究不是长久之事,于是决定放弃当红的职业回到潮汕老家。
而到了这个时候,他在情感上开始理解父亲的行为,感受到了对他的关爱,觉得要正正经经的做事,与此同时,父亲也更深的了解了他的想法和志向,两个人和解了。
电影的最后是一个happy ending。
369开了一家颇具特色的潮汕牛肉丸火锅店,并利用网红的优势把这家店经营得风生水起。
在影片的结尾里,他与父亲、女神之间的关系都已经重新修复好,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这部影片里,369有两个重要的人生转折都与他的情感成长相辅相成。
第一个转折点是发现女神已经有了男朋友,而当时的他却碌碌无为,这激发他成功的欲望。
第二个转折点是因为网红职业引发了父子二人的冲突,他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但父亲却认为丢人。
这个冲突最终让他告别了没有违背良知的做法,选择回家去看望父亲,从而选择了另外一个人生。
这部影片的亮点:一、影片前段有些搞笑,但后段比较感人的,既兼顾了娱乐性,又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二、影片的镜头浅显易懂,没有故作高深的片段,台词也比较接地气,普通观众很容易看懂。
三、影片中对父子感情描述非常自然和真挚,与真实的生活很接近,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这部影片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一、影片的整体情节比较简单,叙事方式很直白,重点的情节不够突出。
二、影片中大部分的背景场景都来自于与潮汕有关的人文、风俗和习惯,所以片中的一些梗,不熟悉潮汕文化的人get不到,包括片中的很多地方都采用了潮汕方言,会削弱其他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这可以说是影片的特点,也可以说是限制。
三、影片的整体感觉是很多镜头语言表现得比较犹豫,可能与主创都是新手有关,还有一些模仿的痕迹,显得不够自信。
没有像大家一样去电影院看,而是现在才在网上看完这部,第一部潮汕人拍,潮汕人作为演员、主角的大电影。
以看了多年电影的专业角度,这部电影没有多大的两点可以看,内容平淡简单,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是作为一个潮汕人的角度去看这部片子,而且自己也是单亲家庭等我小孩,明白电影中作为父亲是又当妈又当爹的操心,自己多累都要为孩子做好所有的安排,孩子的苦其实他都知道,不知道怎么说好,脾气一上来也不知道怎么沟通,每次都是吵架结束,所以单亲家,父亲跟孩子其实不亲的!
这部片子我是想起我老爸了!
最后的彩蛋千万不要错过,全场爆笑,真的😜😜😜有人说粗话太多,这方面确实是有点太多了,不过狗哥高中那个年代应该就是粗话遍行的年代,所以他拍出来的可能也会带有这样的(纯属个人猜测,别喷我)还有一个就是逃课就导致开除,这个有点牵强吧,记得我初高中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逃课的,也不至于开除,其实可以是369自己不想读之类的也可以吧,不一定非得是什么事情,我的高中同学就有很多读到高二不读的。
还有的说圈钱的,我看完有看第二遍的冲动,虽然是有情怀在的因素,但是也是电影本身的因素占了更多。
前半部分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毕竟在学校的时候我可是乖乖女一枚,但是还是很符合我的学生时代,毕竟那时候确实有一些人是逃课不读,然后被抓到。
那时候不能在课堂上睡觉,会被老师点名😜😜。
后半部分在深圳打拼的时候比较有感觉,毕竟也是一个在外面打拼的人,有时候真的很累,想回家,但是想到我至少要在外面努力一下,至少要失败过才不会后悔,有时候也会想,怕什么失败,大不了回潮汕,哈哈哈。
再说到剧中的父亲,像极了我的父母,每次我说要回家,他们就说好,注意安全,不会过多表达什么,要走的时候也是默默地,不会表达太多的情绪,但是每次我妈总是会拿很多东西给我带来,我爸总说,家里的东西是最好的,哈哈哈。
最后的彩蛋真的是太搞笑,看到彩蛋的时候全场爆笑,让你们看看潮汕人的团结。
虽然可能剧情方面确实有点不衔接。
先说到这里了,等想到什么再来补充。
前后看了两遍,然后去翻了另外一部作为潮汕标签的电影《鮀恋》,简单聊下个人感受吧好评处1、父亲的角色塑造和内心戏的表现都很赞,叔叔婶婶们的出镜跟也很接地气,这一部分的话我给导演好评2、取景地满满的家乡味道(老家镇子有好几个镜头简直是我意外之喜,大屏幕上看到家乡的镜头兴奋得我晃着基友说这是我家哪里哪里),来来来,摄影师我给你加10个鸡腿,3、人情世事这部分从小到大都剥离不开的纠缠电影里也通过不同的事件不同的镜头给予表现,很赞4、父爱的刻画很到位,369最终的醒悟也很欣慰,中间两代人的冲突这个也是80尾90一代的存在问题。
导演这个话题表现得很好差评处1、虽然平时咱们用家乡话讲话是经常掺杂一些粗口的,但是,蓝国国这个人物特意拗来谐音有啥意义??
为粗而粗??
看到他自我介绍时我一脸的尴尬2、评论里很多说体验创业艰辛的,这点我不敢苟同,除去369自身想法跟父亲一代的想法碰撞,到结尾突兀的开起了作为潮汕饮食在广深一带标签的牛肉火锅店,我并未看到369创业的艰辛路,就连不做主播也并非369自身的醒悟,而是因为顺从了老父的想法,因为跟老父冲突以后自身内心的煎熬然后决意放弃的3、编剧是对主播这行业有偏见吧,369投身主播行业的时候,看看他周遭的人群,完全妖魔化了主播这个职业。
其他的上班时间暂时想不起来,周末复盘多两遍再来补充,总得来说我只能给3星,希望下一部讲述潮汕文化的电影会更加中肯,更加出色。
题外话:键盘侠们适可而止吧,我看电影基本不在豆瓣评论,然后看了评论里面所有给差评的都是一边倒的被喷,不要拿族群文化当作一部电影评价的标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捧杀只会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烂片。
另外,看完这部电影的建议也去复盘一下鮀恋,一个讲亲情,一个讲爱情,鮀恋的整体叙事风格我更加喜欢一点
看电影前,我只知道这部片子的名字,觉得很真实,我有一部分很像369,经常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否定,导致我现在很自卑,所以我很羡慕369的那种“厚脸皮”的精神,这样形容有点不恰当!应该说是相信自己是金子。
电影的拍摄分镜和拍摄角度我觉得很棒,主角的眼神有光。
我并不了解潮汕这个地方,但看到影片后面两个人,可能是导演和男主,在谈论电影里没有体现的潮汕精神,我感受到了导演要表现的父亲与孩子两代人的矛盾。
我现在是大三,马上也要面临着就业还是考研就业这些抉择,父亲给了我很多否定,我也不知道我以后能干嘛,但我一定会有一天坚持不下去了像男主一样,一通电话打回家,说我想回家了……
男主站在十几年后的角度说了一大堆理想,却一个都不肯去付诸实践?
就知道跟老爸要钱?
自己不是出来工作了几年了吗?
连个电脑的钱都凑不齐?
老爸最后还要忏悔?
对不起儿子?
不,这位爸爸是我见过潮汕最好的爸爸,儿子打架辍学逃课旷工,没打没骂,默默帮儿子找工作,你完全不需要任何忏悔,这样的儿子受不起!
理想不是看说说谈谈,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还没上映的时候,我看到这部片子的宣传物料内心就紧张得一批,有一种烂片预警的感觉,没想到原来一部烂片可以烂成这样,真是没眼看(/▽╲)。
如果这都不算烂片,那逐梦演艺圈和小时代的棺材板就真的要压不住了。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也学一学那些粗俗的五毛用五个字来评价一下“甲支浪平样!
”(什么捷豹玩意儿) 好多人说,你知道他们拍摄有多努力多用心吗?
好的,如果努力用心就能及格的话,毕志飞最应该及格了。
这部电影有多烂,各个方面来点评一下。
①视听语言 镜头拍摄上,可以说是毫无亮点,学生作品的水准,为了叙事而运作的镜头,一点镜头语言的知识都不懂,讲真的就像拍vlog的水准,一个镜头可以架在那里不动我就不动了,能不换就不换。
垃圾!
②叙事性 故事讲得不清不楚,故事的高潮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看得我一脸懵逼,散四哭父(如丧考妣)地抒情倒是很牛逼,像这种叛逆少年最后和父亲握手言和的戏码,相似的电影已经有那么多,不求您讲得有多出众,至少拜托您能不能把故事讲好? 既然讲故事讲得像中学生作文“我和我的父亲”的水平,那就求您别瞎几把绑架潮汕情怀在故事里了,真他妈恶心!
潮汕人的精神在你眼里就是你电影里呈现的屎一样的东西?
潮汕人的团结就他妈体现在全村人拿起棍棒和外地人械斗?
?!!
你说你馬呢?
你莫不是要把潮汕人排外这个刻板印象根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去扑领母!
(我谢谢你啊) 叙事的过程中,像我刚才那样的粗口不绝于耳,真他么粗俗!
垃圾!
讲真的,王晶《追龙》里面那两三秒对于潮汕人团结的刻画,以及那两三分钟对于潮汕地区那种不沾染任何世俗的乡土气息的爱情的刻画都要甩这部烂片10086条街,虽然说王晶也不算什么好导演,也是烂片king,但是大咖一出手,真的就比这些脑子里只有屎尿屁和情怀营销的烂导演要强万倍。
用不好地方符号和习俗就别瞎用,建议导演过几天去买一张人家《草戒指》的门票去看一下人家怎么是怎么讲故事,怎么把地方文化符号运用到故事里去的。
③演技 潮汕地区多的是中戏北电毕业的导演和演员,制片方连挑演员的时候都是胡搞瞎搞,编剧和男主角是同一个人,自己什么水平也不考量一下。
长成这个样子就麻烦你请个好看的男演员好吗?
真的是纯粹胡搞乱搞,然后拿情怀割韭菜。
笔者勉强也算是半个演艺圈的人,身边潮汕籍在中戏北电和中传浙传的同学有好多,所以很清楚说到底潮汕地区的影视资源如何,请几个科班出身的演员是会死吗?
这部片子真的就是用拍潮汕小品的制作班底粗制滥造做出来圈圈钱的垃圾,几位“潮汕老戏骨”虽然会演戏,但是他们是话剧演员出身,话剧和电影真的不一样!
④宣发&所谓潮汕情怀 何苦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来污染中国电影市场呢?
拍个三俗小品不是更好?
宣发的时候拿着什么“潮汕人首部院线电影”这样的字眼大炒特炒,疯狂割情怀的韭菜,遇到别人说电影不好,立马群起而攻之,一口一句“为了潮汕电影好,就该支持他!
”如果我们都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潮汕电影”只会让他越来越烂,垃圾就得批评,电影里穿的是笔者自己高中的校服,笔者的高中同学也有不少人都在怀念高中说电影好,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青春,但是电影又不是可以用情怀来绑架的,电影市场如果用这中情怀营销的想法一种骄纵这些烂片,只会拍出一部又一部屎一样的电影,然后把所谓的潮汕情怀葬送在这些垃圾电影里,也根本达不到让外地观众了解潮汕文化的目的,自己活生生埋汰了自己的文化就很好?
台湾的电影市场也有那么多闽南语为主的电影,为什么他们就可以拍出好电影,潮汕方言作为闽语系一个支流,我们肯定也可以拍出好的作品来的,难道就这样闭门造车地抬高一部垃圾电影的地位,不思进取吗?
电影真的不是0门槛的东西,科班出身的人,至少在镜头语言的运用在戏剧情感的分寸感和把握上以及在故事的讲述上会比现在好得多,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和编剧,至少好好学习一番再来涉足吧?
现在是煽情煽半天,故事没讲明白,掺杂些低俗笑点,圈一波低俗观众的粉,真让人恶心!
这部电影太感人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父亲的形象,对儿子的包容和爱满满的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非常的完整,从最开始儿子不会读书要退学,再到在家混日子无所事事,最后在直播平台卖保健品被同村其他人看不起。而父亲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只是简单的说脸都快丢完了。而男主这条线有失学后的落寞,女朋友进了深大直到最后进了银行和其他男人在一起,实话这都是一个男生最典型的心路历程。这电影很真实,也突出了感情这根主线。男儿当自强,最后潮汕牛肉火锅在深圳确实也都热起来了,这一路,有在电影之外更多的故事和感慨。点赞5星的好电影,再为这个电影里的父亲点赞。父爱伟大、深沉。
生活还是对我下手了……
觉得不错,方言电影就该百花齐放,挺用心,尽管个别剧情推进略显突兀和生硬,但整体情感有带出来,多少人在河边369致电老父时的背景音乐中泪目
2018.11.7一刷,2022.5.22二刷
跟舍友一起看的潮汕本地的电影,本来还以为是一部烂片,正准备一边看一边吐槽,没想到却被里面的真诚感动到了,最起码茂名的本地电影还没有做到这个水平。
虽然中间有些演技十分尴尬,但父亲这个角色演得真的很生动很催泪,戏中总能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这也可能是部潮汕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一部电影吧,如果去掉一些粗话可能会更好。还有最后看完格外想吃肠粉和牛肉火锅怎么回事???
拍出了心中潮汕的味道 很亲切的潮汕话 带有滤镜的评价哈哈
看完之后都不想去潮汕了
先看妈妈再来看爸爸的,很喜欢啊,很温暖,潮汕真是一个退休享受生活的好地方。居然看出了“俗女”的影子,希望能继续拍更多这类的电影。
非常割裂!本片作为类型片的那一面,无论是青春(青年)还是励志都是失当到令我几欲逃走的,从短裙校服就可见一斑。但镜头捕捉到的乡村空间里的“闲言碎语”又非常动人——我可太羡慕片中的小院小巷了。于是,影片表现出一种怪状:创作者想要突出的父子冲突、一整代人的无所适从与柳暗花明、城市化与归乡等主题都变得绵软无力;而乡村空间中次要的戏,那些饱经时光侵蚀的传统景观,无论是喧闹的群体活动还是沉默的空镜都闪烁着无比诱人的微光。因此,龙伯一角的表演成为了全片独树一帜的存在。有趣的是,接近尾声时,人物们逐渐变得正常起来,而我这儿阴雨绵绵的天空竟乍现天光,我便一道释怀了。彩蛋不错,张小策拍长片大概就这个样。
(1)很套路的励志亲情片(2)要什么自行车(3)为潮汕人点波赞~
总觉得不能要求太多,作为一部小众电影,应该给与支持
广州梅花园场,全家来看电影,看的那场也只有两三个空位,基本都是年轻人。故事很真实,方言笑点多,里面的群演也很给力。看完电影影院里还超多人在排队等进场,听说话都是潮汕人。总而言之:潮汕人,硬虎直!
不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的话估计看不懂那些梗,所以很难会觉得这个片子有什么好看的点。这是一个普通的潮汕家庭小人物的故事,像主人公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潮汕地区超多的。以为自己很厉害,不愿意读书,想去闯,觉得去闯就能闯出一片天。结果他老爸打了很多个电话让人给他安排工作,这也是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影子。可是在潮汕有句话:生意小小会发家。很多年轻人书读得不多却心比天高,差不多都是拜各种盗版的李先生传记所赐。事实上,能使你成功的是你脚踏实地的勤奋和察言观色的机灵。也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男生,看完这个片子以后能有所反思吧。
无论是不是潮汕人,你都懂那一两句XXX。对制作方来说看得出用心,潮阳口音多,男猪脚父亲本色出演,女猪脚饶平人的普通话很标准。影片尽量不贴标签,但还是想抒发情怀。当然作为潮汕人,可以任性胡闹地打五星。如果是理性点,结合制作方的不简单,打7.5-8分。
潮汕话和粗口很接地气,整体完成度还是不错的。父子关系和个人成长的主题应该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的,可惜的“束缚”的主题点到即止。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一些情节的设置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显得比较生硬,还有一些小细节的设置也是很有目的性就是放在那里等你哭的。另外配乐很罐头很出戏,能用上笛套音乐就完美了。潮汕圈子口碑发酵板上钉钉,希望票房会好。
深圳三百多万潮汕人,成功的有多少人,不要再误导潮汕地区的孩子了,生意没有那么随便就能成功的,努力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带你去见我妈》后再来看下《爸,我一定行的》:本该是比较贴近现实的励志故事,却因各种虚假夸张的情节台词编排、搞笑桥段设计而使得剧情的真实度于我大打折扣,好在类似的问题在今年的《带你去见我妈》中虽然依旧存在但收敛不少,因而个人观感比这部《爸,我一定行的》更胜一筹。另外,真没想到:1.影片竟然还使用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当配乐;2.末尾出字幕竟然放了导演+编剧蓝鸿春与编剧+主演郑润奇两人讨论故事的花絮,而后加的第二版结局雷到我了,咱讲故事这么不讲逻辑的吗?
潮汕方言电影初试啼声,作为“家己人”铁定支持,虽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至少故事完整,胜在接地气,也不尴尬,各种有地域特色的风物也展现得较为自然,不像以前《鮀恋》那样生硬安插,用电影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方水土不是坏事,作为本土第一部面向全国的方言电影应当为它喝采,多打一星因为乡土滤镜和稀释无脑黑。
看完后找我爸滴了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