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玛约莉
Marjorie Prime,幻影爱人,马乔里,马约莉·普赖姆
导演:迈克尔·阿尔梅雷伊达
主演:吉娜·戴维斯,乔恩·哈姆,蒂姆·罗宾斯,罗伊丝·史密斯,斯蒂芬妮·安杜哈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影片改编自获2014年普利策奖提名的同名戏剧,讲述罗伊丝·史密斯饰演的86岁女主角行将就木,她的记忆力一天比一天衰弱。有一天,一位长相帅气、与她逝去丈夫极为相像的男子来到她身边,通过讲故事帮助她慢慢回忆起往昔点滴。其实这位男子就是她的丈夫,只不过通过神奇的科技手段“重回人间”,在同一手段的帮助下,女儿、女婿等亲友..详细 >
How nice we could love somebody.
戏剧大于电影
我一向喜欢这种非典型科幻。记忆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记忆本身的再现。去记忆一段记忆,就像复印一份复印件。复印件的字迹变得模糊,最后消失。叙事方式确实话剧感太强了,谁叫它原来就是话剧呢。但如果把谈话大部分还原成画面,又会过分填满空白,让故事失色。所以,或许它不该拍成电影吧。
(三星半)关于回忆、逝去和爱的故事。大段大段的故事讲述,让人置身于来回穿梭的时空中。回忆是存在,是执念,是我们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去留住事物。回忆是璀璨还是黯淡了往昔。探讨话题很迷人,可惜对舞台剧形式复制程度太高,多少让人觉得局限。
介于有趣和无趣之间的故事,有趣是借用人工智能的外壳包装逝者和生者的对话;无趣是一个梗反复玩了三遍,到后面就觉得很丧病
非常迷人的剧本和演绎!不断和过去沟通、和解、回忆、回味,不断地,爱。如果真要挑刺的话,“My Best Friend's Wedding”实在不怎样啦。2017.7.14 重看觉得更美了,记忆是犹如影印件,越复印越淡?还是随着一次次复述而凝固为语言?2018.6.11 第三遍了。与记忆对话,越是平淡的语言越是止不住流泪。
一直回忆回忆再回忆,同一个套路讲了三遍,蛮无聊的,就最后十分钟有点意思
被第三幕完全打动了,如此令人心碎的故事。“我们的记忆只是对上一次记忆的回忆,而不是那记忆的源头,因此它一直在变淡和消解,就像对影印的影印。”一个个死去的人和一个个死亡的幸存者,交织着梦与记忆,延续着一条生生不息的情感之河,最后,那三个AI幽灵依然在无尽的时间尽头等待,述说着故事的开始
母亲、妻子和丈夫,分别面对自己最珍视的影像,最后回想起唤起记忆时的初衷,就够让人泣不成声的。爱一个人是一件美好的事。配乐或压抑沉闷,或突然炸裂惊悚,很有引导性。
整部电影下来像是记录对话
从电影构成上最好的是简单的布景简单的对话,却又在不经意间构成了一种循环,说的其实是些不怎么能推动剧情的话,却又环环相扣,平静毫无波澜却暗潮涌动。不足也有,很明显,个人来说,我不喜欢三个prime在一起的结局,有种科技阴谋论的感觉,但缺点不致命,因为最后大家也只是坐在一起聊天,聊出的那个bug可以让你难受也可以让你感动,真是五味陈杂,这样也不错。
闷-王菲
合着就是这部电影里的人全都死光了呗,这算是什么故事,无聊至极。
太闷了,老老实实地拍舞台剧就行了,拍电影还是算了吧。
(转)不烧脑,但比较绕。各个不同年龄死去的亲人,通过高科技虚拟手法,用计算机复活死人的思想,再投射出影像如真人一般。然后,心结一家人坐在一起打开心扉,回忆当年的错与对。生前没说得上的话,对着会思考的影像一吐衷肠。剧情基本没有起伏,人物性格一般,没定力的观众最好绕行。
行将就木的人生还能通过看到的熟悉影像带来比故事更为沉闷的往事回忆,已故丈夫的年轻脸庞带来无限遐想、“Thelma”女儿和“Andy”女婿很正常的介入和女主产生感情共鸣而娓娓诉说着一切。经得起沉淀的人生才会有顷刻的感情泉涌,感动的也只有这一刻。
一个关于爱的,鬼影幢幢的暗室,一个关于记忆的,陷阱重重的寓言。完全不闷,说闷的朋友一定还没看过真正的闷片儿。嗯,乔恩·哈姆确实有个值得吹嘘一辈子的下巴【喂】
想法不错但完成度有限,好的地方还是靠一干好演员的精彩演绎给补上去的。情感和内容上和网飞年初那部《爱有来世》有点撞型,所以就并没有特别惊喜。亮点是quote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把一部资质平平的电影解读得如此有哲思;Lois Smith和Geena Davis的演绎细腻而又婉转,火腿叔在这里都是纯打酱油。
Prime是记录人类记忆的AI全息模拟程序,影片借这样的科幻设定,通过寥寥几个场景以及极其低廉的成本,在非三幕叙事结构中通过密集对话的迷人方式,解构了记忆如何在漫长的时光流逝过程中被不同世代与个体所继承、篡改与修正,改编自同名戏剧,影片通过优秀的表演展现出了导演阿米瑞亚德过硬的导戏实力
又一个黑镜番外。就是故事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