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飞越老人院

飞越老人院,疯狂老人院,Full Circle

主演:许还山,吴天明,李滨,颜丙燕,田华,斯琴高娃,王德顺,贾凤森,牛犇,韩童生,黄素影,刘江,管宗祥,仲星火,蔡鸿翔,唐佐辉,江化霖,刘栋,张华勋,王连生,陈志宏,高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飞越老人院》剧照

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2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3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4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5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6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3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4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5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6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7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8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9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20

《飞越老人院》剧情介绍

飞越老人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许还山 饰)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韩童生 饰)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吴天明 饰)。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颜丙燕 饰)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 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时光大盗机器人帝国更好开心超人之英雄的心双层公寓龙与虎非常时期转生为第七王子,随心所欲的魔法学习之路第二季我的ID是江南美人奥德布鲁赫等待黑夜最后的我来也哈斯木魔法之旅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只能是你大门奖第二季第十二个嫌疑犯百年乡情第二季仅此而已夫妻之间机器情人之野蛮女管家喋血双雄出戏林肯孙子谋略寻宝搭档第一季狂暴隔离区龙凤村儿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飞越老人院》长篇影评

 1 ) 当死亡无可逆转 我们何不努力反体制

《飞越老人院》讲述的是老人院里的一群老人,在生命终结之前,为完成各自最后的心愿,共同踏上了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

剧情立体饱满,人物情感细腻真挚,不少观众为之落泪。

现实题材,一直是第六代导演张扬的聚焦点,他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

2007年的《落叶归根》、1999年的《洗澡》,都是张扬对老年群体投以的注目。

这次的《飞越老人院》,他更加沉下心来把一个身边的故事给讲好了。

电影里铺织的人情世事都叫人唏嘘。

住在老人院里的老人往往都是被子女放弃的,凄凉的晚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他们也逐渐消退了生的希望。

唯有老周乐观开朗,为了令大家不再浑浑噩噩地等死,他组织大家排练节目,唤醒大家生活的勇气,组织大家一起去天津参加比赛。

在集体排练中,老人们相互熟悉、渐入佳境。

最后,他们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驰骋一路飞向天津。

老人们的心门再一次打开,生命的意义也逐渐开放……老一辈的演技叫人震撼,剧本对伦理的探讨可谓入木,反体制意味初显。

在某个清冷的早上,老周死于癌症,他的死亡是一种无可逆转的结果,但是他在垂死时所做的抗争,却振奋了所有人的精神,为他们留下了思想和希望。

 2 )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张杨糟蹋了一个好题材。

怎么讲?

没HOLD住。

换句话说: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看预告片时就有种种隐忧,当一切呈现在大银幕时,这种过火的处理手法进一步被放大,以至于到了失衡的状态,不禁要对电影打几个问号。

导演的本意是好的,以至于当我在创作老人题材的剧本时,看到《飞》这样一部关于老人的公路片架构梗概时,初始是略微有些嫉妒。

在公路片类型尚未系统建立匮乏之时,张杨继2006年《落叶归根》之后,又一次尝试并试图升级公路片,以老人院里的老人为主角的电影在近几年中并不多见,尤其是以一种看似黑色幽默的商业娱乐片出场时,这种人物类型构架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是新鲜而刺激的。

影片从开头老人出走时,台词就显得很“傻”,到了老人住进老人院时,尤其严重。

编剧有侮辱观众智商之嫌,恨不得是韩国长篇电视剧灵魂附体,拖沓乏力。

但聪明的是,导演很好地用了麻将梗与老人间的集体娱乐运动转移了注意力。

但问题还是来了,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物内心细节作为铺垫,导致所有人的表演更像是过火的魔术,它几近癫狂,肢体语言与台词夸张至极。

远景摇至近景,紧接着跳接到脸部大特写。

人物的塑造不立体,不透明,陷入一种暧昧的虚假。

这并不是艺术风格、类型迥异的问题,同是描写老人院的老人,《桃姐》中叶德娴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与人物内心气质相吻合的,这种感情的传递建立在尊重观众智商的基础之上,与观众的情感神经相勾连。

但《飞》中的老人却像是打了鸡血的模子,玩飞越玩超车玩炫酷都可以,但这并不意味着与细节相割裂,更不意味着说说笑笑哄哄观众开心就可以偷懒作弊了。

台词写得太满、太白,外在的戏剧张力虽夸张放大, 内在的张力却严重不足,导致整部电影浮于表面。

老人这一群体,更需要内心戏的铺陈,内在情感的传递。

不光是张杨,第六代其他导演也有类似的问题,张元尚未上映的新作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顽疾,“戏”过于外化,不执迷于内在的建构。

现代好莱坞也好,意大利黄金时期的情节剧也罢,他们的“戏”绝对不是皮毛,而是深入骨髓,牵扯神经。

可惜的是,他们年近五十还没有深谙其理,依旧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也不无道理。

作为公路片,地理空间的概念也很模糊。

《西风烈》《无人区》至少是能有一个大体的地理空间概念,但《飞》的空间是概念模糊的,没有人知道这则故事准确发生在什么城市,它大致在中国北方,汽车奔驰在调成美国西部旖旎风光的内蒙古大草原,没过多久就向现代化的天津迈进。

就像是本片的故事与剪辑,它的空间感也是极度跳跃不连贯的。

不仅是空间,时间也是模糊的。

时间的暧昧导致人物的错位,人物的错位加剧了故事的虚空。

不知道是张杨有意使之乌托邦化、超现实化。

被编剧轻而易举解决的戏剧冲突,在空荡的角色躯壳下,演绎出一个活生生的变形计。

说了那么多,还是希望张杨能上点儿心。

他从《爱情麻辣烫》《昨天》《洗澡》《向日葵》《落叶归根》一路走来,不变的依旧是关注现实的人文关怀,是关乎理想跳脱藩篱的思想,是这种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接地气的口碑,所以不希望它一点点被诚信透支,中国观众不是傻子,进步的速度不比中国每年的银幕增加数慢。

当然,清一色的水军请不要道德绑架,这跟尊老养老爱老没半点关系,对于这里面出现过的那些中国电影史上从第三代到第六代作品中的老演员老导演,我可比你清楚。

 3 ) 那是麻雀

我会相信几个小孩子在《奇迹》的纯真愿望,却无法理解几个老人在《飞越老人院》的卖力行为,何故?

除了难听的才华有限以外,恐怕多数中国导演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了,他们对真与善的理解好像是来自CCTV。

微博时代,朋友跟我抱怨说,除了信息碎片化、交流繁琐化,他总是被那些陈年段子给打击到。

有些夸张到十年前就在高校BBS上流传过,但放到网络上,它们还是被一遍一遍地转发,机械传播。

看《飞越老人院》的时候,我不由地想到了这些。

显然,从开头的魔术戏法到流泪的“那是麻雀”,从细节堆砌到技巧手法,导演拥有的、不断去呈现的也只是一些陈旧的东西。

即便是脱自日本、允许山寨的超级变变变,多少也可以称为老把戏。

当然,如果导演非要说:那和老人家上了年纪有关系,我还愿意被说服。

然而,看到有如网络短片《老男孩》一样的“选秀结尾”,我当真是有些不耐烦了。

老人院的日常生活、一群人准备节目……当他们还身处在老人院的环境当中,即便电影没有试图去表现和传达什么,但观众还能接受。

毕竟比起外面的社会冷漠,比起那些不孝的、虚伪的儿女们,安静的老人院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尤其在老人感叹着不想死在医院的时候,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老年生活的悲哀——哪怕不曾真正面对过,哪怕这归宿是这帮自叹可怜的人的最终宿命。

我想,他们大多人,在大多时候,还是能撑起骨头、挺着腰杆说话,而不是一片阴暗。

然而,在一个编者打造的莫名动机下,或者说张杨依然忘不了拍公路片的兴奋劲,这帮老人突然厌倦了老人院生活,大有非决裂不可的意思,转而去寻找另一个美好的舞台。

事实上,无论是在去往天津的沿途风光,还是蒙古包里的无差别感动,再到选秀舞台上起立猛鼓掌的评委们,我想,对生活持有审慎判断力的观众,他们大多会报以怀疑,这真的是飞了的麻雀吗?

没错,打从离开老人院开始,影片就飞越了现实,远离了内心深处的思考。

我想,这并非因为自己在施行折中主义。

就好比我一直说,《飞越老人院》就应该绑着许鞍华的《桃姐》上映,彼此拉动。

在我看来,《桃姐》就是极力克制,以家常便饭打动人。

相比老人院的大背景,那部电影要说的其实是主仆情。

而在《飞越老人院》,内地导演又一次试图用人性的赞歌来打动观众。

我不反对煽情,我反对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矫揉造作的生硬煽情。

就如那个节目还有那个被台下观众、电视机前所有人围观的结尾,我只会想到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

或许,有人喜欢这般直接的、生造的关怀段落,彼此圆满,一起融化。

但是,我想,更多的人还是会被拉远了距离。

在我看来,《飞越老人院》有个最大问题,它搞笑的地方让我觉得并不好笑,尤其是那些面对节目表演的笑场,从开头老人的笑、家属们的笑、蒙古包的笑再到结尾的阖家欢乐劲,无论怎么给特写,我实在是接受无能,反倒觉得笑点过低,极度浮夸。

这种近似挠人腋下腰间的粗暴方法,只能说拙劣。

到了悲伤的地方,哪怕人物是泪水哗哗流,几个人一起流,我又真心觉得,很难被打动。

很明显,导演停留在过度理想、一厢情愿的浪漫化表达,当然,有人说了,那是张杨的老毛病。

某些时候,我又想到了去年那部《到阜阳六百里》,它同样在映照现实的难度面前没能更进一步,而《飞越老人院》是败下阵来。

不过相比前者的清淡,《飞越老人院》的音乐就是猛煽情,多而且满,无休无止。

当然,这也是三宝一贯的苦情风格,音乐一起,观众就被告知应该要感动了。

只是无论节制与否,我想放到普通观众那边,应该并无大碍。

毕竟在现实的中国,在一个不断翻出寒心和冷漠的社会里,以《飞越老人院》的演员阵容和老人院的孤独主题。

我想,电影本身确实有值得尊重的地方,值得正视。

只是一码归一码,面对知音体和各式心灵鸡汤故事短文的洗刷教育,大家都希望着,能被其他人“温柔相待”。

对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

然而,具体于《飞越老人院》,如此直白的诉求,如此不加掩饰的心思想法,那是不是显得太过廉价了。

 4 ) 老人ホームを飛びだして

201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本来邀请了数部中国影片参赛,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部分作品单方面退出影展,而这部影片便成了独葩。

影片首映之后,观众席罕见地掌声不断,每日jp也用一篇极尽煽情的文章称有这等作品在,中日文化交流绝不会中断。

而且《欽ちゃん&香取慎吾の全日本仮装大賞》在片中的出现以及西城秀树名曲Young Man在老人院中作为体操歌曲播放也令日本观众感到新奇。

以上只是杂谈。

就我个人而言,这部影片观赏性不错,但也仅止于此。

就像每日jp也提到的,这部影片的父子关系交代仓促、从东北去天津取道内蒙不合常理、牧民如此轻易地将老人迎入蒙古包不符合实际。

由于太多这种匆匆交代的剧情、不合逻辑的故事走向以及平淡的高潮和结局,令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更多是:这合理吗?

有些不真实哦。

反而影响了本片实际上想要表达的亲子关系的传达。

 5 )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墙上刷得这句话让我触动很深。

看的人眼泪想往下掉,非常感人的电影。

适合年轻人,也适合老年人观看。

年轻人应该受到教育知道该怎样善待老人,老人也该反思自己不对的地方,多多思考该怎样和子女相处。

耐心,宽容,理解,沟通4要素具备才能构建和谐的父(母)子关系。

很佩服老人院里老人们的精神状态,虽然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烦恼和忧愁,但他们将痛苦埋藏在心里,乐观,开朗,积极的去生活。

坚强的面对生死。

讲的那个麻雀的故事,很感人,很有诗意,让很多做儿女的无地自容。

天底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无私。

但子女对待父母,何尝又不能像父母对子女那样的无私呢?

老人们的今天或许就是自己的明天。

这也是一部很另类的影片,主要演员都是70岁以上高龄的,很不容易。

大家的演出很朴实很真诚。

(另外也喜欢那个院长,作为这个年龄的女人,特别有成熟女性的味道,很有气质。

)结尾部分这部片稍微有点虎头蛇尾,看到最后就有点意犹未尽,怎么这样就完了。。。

另外作为一些细节,也不要去太在意报废车怎么上路,为什么轮椅老人能跑出门外等他们等逻辑的疏漏之处。

毕竟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总之,这部电影是国产影片中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朴实而处处见真情,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

个人认为吧,说句不好听的,相同题材作品(老人院生活)的金马奖获奖影片《桃姐》,要跟《飞越老人院》相比只能算坨屎。

《桃姐》两个小时看的我想打瞌睡,平淡的不能再平淡了,看了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

那种电影是给专家看的,飞越老人院这样的电影才是给普通观众看的

 6 ) 朴素的真

今天下午,影院很清净,和北包场看这个电影。

检票的时候,检票员告诉我说,这片子很感人,很写实,虽然只看了最后一点儿,很想从头看一遍,买票没错,一定值得看的。

很少听到检票员这样说。

看完了也有一样的观感。

这样的电影,应该很适合十元百姓场、敬老院专场、送电影下乡等活动播放。

我是说,真好。

有这样平和心的电影,如今真不多了。

电影的基本构架,应该就是日本的那个描绘一个情境的节目,台湾的那个老年摩托骑行广告,几个心灵鸡汤的段子,和若干公路片的影子,也许还有杀手不太冷、飞越疯人院(这个没大有)。

台词有的过于小品化。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

如今很少有这样的国产电影,在故事的结尾回到朴素的感动。

在老人回光返照的最后一次冒险里,有的人回到童年,有的人回到救赎,有的人回到完整,有的人回到佛光满面。

老人们演得真好啊,可能他们都没有演。

演老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的。

也许什么人都能在里面观照到自己的老年吧。

也许能看到自己的以后,也许还看不到。

平和的眼界,非强力所能打开。

去年说过,《龙门飞甲》尽管诸多不足,但武侠味够足;《金陵十三钗》尽管制作昂贵,可惜人味缺失。

而这个电影充满温情的老人味。

最难得的是朴素的真。

真难得,好难得。

 7 ) 那些年我们一起住的老人院

十几把老骨头最多点燃一堆柴火怎么想也都不会凑出一副好牌像清一色那样的,最好留给死亡更多的时候我们像孩子一样哭着尿床有时小心翼翼,有时肆无忌惮在那个歪曲的镜子里我看到了落叶又有一些哑口无言被废肉所俘获我的心像是宽阔抽屉里一粒发霉的药片正等着从以后巨大的骨灰盒里蹦出来不想眼睁睁地被人拍成墙上的黑白照片一辆老爷车在异常清晰的晨勃中抵达终点还是不能说出那些太多风骚的过往天有些黑了,一眨眼却又经历那么多所有的灯光最后都徒劳地通向同一个地方把我和影子分开,把故事和时间分开

 8 ) 是他们,也是我们

看完电影习惯看一路影评。。

大家都挺客观的,探讨了老年人怎样怎样。。

这部电影怎样怎样。。

嗯,在片中老人院的墙上红油漆刷着一句话“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所以其实并不只关老年人,好像我们还年轻,不是一个群体,所以用着第三人称,他们如何如何其实那就是我们啊,未来的我们所以苍白地希望我们每个人到那个时候都有所依吧

 9 ) 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

同样说老人的故事,国外的《赤焰战场》、《老爷车》等,老人的形象积极、有活力、有智慧。

这部《飞越》,一帮老人却整天哭哭啼啼,祈求着儿女的孝顺和关注,连一开始给人梦想的老周,最终目的居然还是希望能让自己的女儿见自己一面。

中国老人可怜形象,很大一部分是导演自己意淫出来的。

亲情、友情、事业、爱情、知识、娱乐等等,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凭啥就觉得老人一定要把儿女当作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事?

人总会老的,而且可以老得优雅和独立,因为智慧和财富,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套用现在一句话,不是老人可怜,而是可怜人老了。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不变强大和独立,要靠别人(包括儿女)的怜悯和同情来换取关注,注定是一场杯具。

独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上的独立,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独立。

经济上大家都能理解,精神上独立就是:你是我生活中重要的的一部分,但我不是为了你而活着的,我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这个“你”,可以包括爱人、朋友、儿女、父母、领导、客户、等等。

导演在电影中硬生生传递出来的这种“孝”,是古代农业社会延续的一种追求投资回报的社会规则:农业社会没有契约精神,因此没有啥安全的投资产品,而子女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安全的投资回报工具。

父母花钱养大子女,为的就是以后子女给自己养老。

以防子女不孝导致自己的投资无法回收成本利息,因此大力宣传孝文化。

现在不少父母暗里明里还是有着这样的意图:比如干预子女的对象是否有钱、和别人的孩子攀比工作收入等等。

潜台词就是:你最好赶紧有钱,以后好养我!

你就没想到自己没经过孩子同意就把他生出来,那么在他们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时候抚养他们长大不就是你的义务吗?

更何况他们身上带着你的基因,他们负责把你的基因传下去,光这一点,就有足够理由让你义务把他们养成年了。

因此,自己努力把自己变强大吧,为成为有智慧而富有的老年人而努力。

套用一句歌词: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都过得不怎么幸福。

 10 ) 这就是我们心酸的未来。

五一的时候,在成都,看泰坦尼克的时候就看到了这部片子,广播里一直在说,母亲节带着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看飞越老人院吧。

本只是一扫而过儿海报,却因为这句话让我记住了这部电影。

从成都回来,就在前一个礼拜左右,同学问我说,你看了飞越老人院没,还挺好看挺有意思的,里面那歌是白龙马。

她跟我推荐只是因为白龙马。

就在前几天,因为矛盾吵架,没事干让自己看了这部电影。

而且是断断续续到今天才看完。

真的想说,感慨还是挺多的。

很心酸的感觉。

电影开头,就是老人家被扫出门的景象,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现在社会真的这样的事情很多,而且那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在老周孙子的婚礼上,老葛拿出老伴过世留给自己的二十万给孙子当房子首付,这就体现到了老人的无私,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对孙子,一生在为孩子想。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去过老人院,看到老人院那一张张干瘪沧桑的面容集中在一起,就觉得死气沉沉,当时我就在想以后绝对不让自己的父母住进老人院,无论自己穷与富。

当老葛去到老人院以后,当他自己失禁的那一夜时老泪纵横,哀伤弥漫。

老周,是个善良,乐观的小老头儿,努力地组织老人院的人们搞活动,帮老葛做床,带动大家伙一起找乐子。

在寻找出走老人们的路上,院长和钱总算的那笔帐让人触目惊心。

以他们那个年纪算起来,陪父母的时间只剩下两百多个小时。

我就想那以我这个年纪来算又还有多少时间?

河岸边一直把老周当老头子的老太太笑容煞是好看。

最美的夕阳不过如此。

虽然她是失忆,可是她记得她有个老伴,她记得他们的美好时光,她活在她的世界里,只要老头子在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是美好的。

在草丛上老葛和孙子的聊天“那年你还小,听着你问我什么是麻雀我就欣喜。

”或许老套落俗,可是不得不承认,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会被碰触,然后就缓缓的轻啜。

老周的梦想还是为了他远嫁日本的女儿。

老人家一生都在牵挂子女,他们的至亲至爱。

我不是专业影评者,只是看到这部不怎么好看,却真实的电影,着实很心酸。

我会想到自己的父母,等到以后,我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也就老去了。

尤其像我这种姑娘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使都在一个城市每个星期相见,可是时间也是少的可怜。

更何况如果嫁到远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父母在,不远游”能给父母的都不要吝啬,一个电话,一个拥抱,一条短信,都很欣慰。

《飞越老人院》短评

电影可以再脱离一点现实吗

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模仿痕迹这么重的说教片 连名字都懒得改一改 也太省事了吧 做点自己的东西怎么就那么难啊

9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较差

虽有关怀,电影不好

13分钟前
  • mengwei97
  • 还行

可惜了主题

17分钟前
  • 推荐

老人们的演技叫人叹为观止,不愧是有生活的人。剧本没有刻意煽情,把社会现实问题提到台面上来讲,需要莫大勇气。

18分钟前
  • 街头诗人
  • 推荐

哎,又受教育了。挺推荐同龄人都来看看的。

21分钟前
  • 风语者木
  • 推荐

有着韩式温情片相似的通病,借台词说教的痕迹过于严重。没有《桃姐》那般的内核张力,没有《喜丧》对真实的入木三分。浮在空中的无根抒情难以动人,流于表面的傻白故事像艺术人生。如此怠惰题材的不走心创作,对于老演员们来说也是种辜负。

23分钟前
  • 王小札
  • 较差

有一天我们也是会变老的

28分钟前
  • 大冰块
  • 还行

又是一部关怀老人暮年的片子。少了些凄凉的晚景,多了些温暖的情怀。被儿女遗忘在老人院的老人们,用着自己的方式重拾生活的乐趣与勇气。片子杂合了不少类型元素,喜剧、温情、公路,老人集体出逃的部分尤为喜欢。结尾很戳泪点。

29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推荐

很多老演员,温情感动

31分钟前
  • @花皮球@
  • 推荐

“飞越”的主题必然常用常新,老人家们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但这剧本写的,完全平铺直叙啊,我看不到属于这部影片的光辉。张扬出道十几年了,还是一位cctv6自拍片水平的初级段位导演。

35分钟前
  • 草威
  • 较差

最末尾还有点感觉 许老爷子演的不错 ..

39分钟前
  • Emptiness
  • 还行

我只喜欢学肯德基大爷照镜子的那一段

43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题材不错 拍了一般人不想拍的东西 可惜并没有那种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 煽情更多一些 做作了 刻意了

47分钟前
  • Han
  • 较差

很一般啊,加快速度看的= =

51分钟前
  • madeleine
  • 较差

故事很好,细节处理的不连贯,僵硬

53分钟前
  • 啊呜一小口
  • 推荐

精華都在預告片裏了。誰說這是公路片的?

55分钟前
  • imai07
  • 还行

好好的电影,有些人太认真了,要和桃姐和别的电影比。有的电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既然讯息达到了,电影就成功了,我们何必强求电影的技术手法呢。纵然那条去天津的路是幻想的,但对这些老人来说,它就是那么美。好电影不多,有营养,很难得。

57分钟前
  • 寿百年
  • 力荐

看到有人批判的很厉害 我却看得有泪有笑 既温情有感动 即使是老人 也是有股劲儿的!并没有矫揉造作 倒是觉得挺真挺诚

58分钟前
  • 潇裕美福
  • 力荐

看完点映场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可惜,可惜了导演的情怀和勇气,可惜了一批老辈儿的演员,可惜了那么美的景色。都被导演的浪费了。

1小时前
  • 逃跑大拿普鲁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