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非行的这部类型片四星,很大程度上是鼓励。
或许《守望者:罪恶迷途》本身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推荐观看的程度,但即便是这么一部只是保住了一些基本类型片元素的电影,它也明显的体现出了导演非行想要把它拍好的努力。
这份想要把电影拍好的诚心和尝试,在如今已经难能可贵。
整部电影的故事顺序被刻意打乱,也许你看前二十分钟时会觉得它很烂,但越往后看,越觉得精彩。
电影真正的高潮个人认为在巍子和郝蕾的那场对手戏中,任达华根本没有用多大的劲儿,就已经把一个从迷茫到坚定的杀人犯表现得真切、可信。
陈思成最近的几部电影有戏路越走越窄的意思,这不是个好事儿。
《守望者:罪恶迷途》再次开启了国内描绘犯罪题材电影的冰封之河,它的这种勇敢是值得褒奖的,毕竟非行交上来的答卷是及格的。
电影中有些桥段过于俗劣,如黑猫和水缸。
但仅仅是赴寿宴这一场戏,已经能够将功抵过。
期待非行的下一部电影能带来更大的进步。
2011年5月21日
刚看了一个一分的影评,不得不来说两句,哎,又是一个BS一切国产片的SB,国产片有很多垃圾,也有很多只能打发时间,但是这片绝对不是的,那个什么头盔500年的只是因为达华是个20年刚出来的木匠,为人木衲,他能知道什么,他连手机都不知道还能编出什么玩意来,整部电影分三段,倒叙手法,第一段看上去就是部老掉牙的想学又学不好的杀人片,估计没耐心的就直接不看了,但是后面看完才知道,这其实完全是一部剧情片,达华是有选择的,他的堂兄在等他,但是他选择了自我毁灭,因为20年了,他无所适从,内心迷茫,不知道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能去哪里,所以一步步的被路遇之人之事所影响,最终走上了不归路,不管从剧情还是达华的表演来说,这都是国片里面算好的了(配角不讨论),居然被一个SB说成了垃圾,而且这个SB好像还看完了还不知道其实整片只死了一个人,也不知道这其实主要是剧情片而不是着重的悬疑片,看这SB的字体估计又是一个非主流,国片和西片的确有一定距离,不过我怀疑七宗罪,盗梦之类的你能否看懂,估计你小学也没毕业吧?
不过也许我错了,也许你是故意的,让人喷来找快感!
哎,真替你和后面跟帖的某些人父母难过,这么简单的电影居然看不出剧本的主题,这么简单的电影还觉得逻辑混乱!
真是SB处处有,这里特别多!
周日与小茹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就有写影评的冲动,加上在豆瓣上看的豆友们写的影评,没一片产生共鸣,惊愕之余,更加加强我的装B欲望。
好吧,就写写,大家一起探讨。
我想从犯罪心理学上来说。
看过影评,很多人第一印象莫过于,一系列的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陈志辉制造这一连续的杀人事件。
他受黑衣人影响在分岔口去了潘家镇找前女友,后来又受了那个风流小伙子的影响去杀害前女友一家。
诸如蝴蝶效应,事情发展的轨迹一环扣一环,撇除电影的戏剧化表现手法,难道还真的表示都是外界一手造成的吗?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调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没错,核心还是内因。
我始终认为,犯罪的最终产生,就是跟罪犯本身的特性有关。
据此,查阅了些关于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资料。
在《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阐述了个体的性格对犯罪事件的最终实施的影响,书中提及以下几种性格的人容易实施犯罪。
摘录部分如下:(1)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
(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
(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
(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
(5)自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
(6)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
(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
(8)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
(9)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
(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对照陈志辉,发觉他存在以上若干种特性。
意志薄弱:刚刚出监狱的他其实最需要别人引导,就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小鸭,第一眼见到谁就跟着谁。
然他接连碰到两个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人,所以就杯具了。
而在入狱前,他的故意杀人的那种举动,也是意志薄弱的体现。
一般人动了杀机,对于首次犯罪,一般是在他本人受到很大压力的情况下,想解脱而不得,才升起的念头,也算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情感缺乏:陈志辉在狱中20年,这20年,其实能改变一个人很多东西,尤其是对于那种不具备人文关怀的监狱而言。
20年前,也许他只是一个偏执,能为爱放弃很多的人(其实深层次来说,不是为了爱)。
20年间,他放不下这个心结,在监狱中又无人给予有效疏导。
这个心结,让他觉得人的冷漠,自私,进而扭曲他的人生观以及改变他的性格,让他变得也冷酷、丧失基本的同情。
软弱:陈志辉20年前为什么那么死心眼的爱一个人?
我猜测,也许就是他软弱的本性。
他在跟前女友的相处中,没理由不会了解到女友的冷漠,但他还是继续放下尊严,违心地为她付出很多,他希望得到什么?
他希望得到的是她的爱。
为什么那么强烈的要得到她的爱?
是否因为他存在另一些爱的缺失?
最大可能就是亲情的缺失,陈志辉那时已经丧失了父母,或是从父母那得到的亲情不够。
(最后桥段摆桌子等他回来吃饭的其实是他堂兄一家)缺失了亲情,就希望从爱情中得到补充。
过于强烈的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能为之失去原则的付出,其实就是自身软弱的表现。
基本分析完了,接着想说说本片的现实意义。
从对罪犯的人文关怀上来说,这部片子启发我们,应该做好罪犯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在犯罪前的,还有就是监狱中的。
对于本片的定位,本片偏重点在于描述人犯罪前的心理,因此对于社会批判这点上来说弱化了很多,加入了很多温情的元素,这也正契合它标榜的犯罪剧情片。
说到犯罪剧情片,其实这部不能算是首部吧?
20年前那部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肯定也是这个类型的,只是那部没那么多温情,对现实刀刀见血的批判以及对小四犯罪心理的刻画,让人震撼。
因此,前者只能算是商业电影,能赢得市场;后者就是大师级电影,也许叫好不叫座,但是能入选电影学教材。
貌似没啥写的了。
先来说说导演的那点小伎俩,整个片子,就是:通过几组人的配合最终实现了一个故事的完整讲述。
第一组:那就那四个年轻人了,他们是第一批被害人,或许片子之所以有“悬疑”这样的关键字,完全归功于这一段的故事了。
一个在荒芜林子里的四合院,少数民族聚居地,黑猫,古老的家具陈设等,都是悬疑的必备道具。
还有离奇的停电,诡异的看家人,让“悬疑”看起来终于有那么点意思。
可是,我不得不说的就是那个男人的台词,编剧大哥,你能不能加点台词给他啊,老是重复一句话,你累不累啊,你是复读机吗?
第二组:说是组,其实这里就一个人而已,那个无敌自恋狂,对于一个刚刑满释放的人,毫无忌讳的夸夸其谈。
在我看来,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是我近几年来,看过的电影里,最没用营养的对话。
什么狗屁关于婚姻,关于女人的言论,你懂个屁啊!
说的跟真的一样!
好吧,也就能哄哄刚放出来的,完全没用判断力的人了。
一个刚从监狱出来的人,其实他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这时候也是最容易受鼓动的时候,也很容易接受来自别人的心理暗示。
所以,最后片子里的悲剧就是这么荒唐的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我只能说任达华饰演的那个男人很倒霉,倒霉到家了。
居然刚出了就碰上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把自己弄得跟情圣一样。
他说的所有关于女人关于婚姻的言论正好戳中他的伤心处,报复就已经在慢慢酝酿了。
最后,在一个傻逼和另一个傻逼共同努力下,我们伟大的悬疑片诞生了。
第三组:茶馆里的男人,也是一个见证者。
到这里,故事算是串联得差不多了。
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任达华会刚才明明死了,又活过来的灵异事件了。
因为,导演是通过不同人眼中的杀手来讲故事的。
好吧,我只想说,男主角你真是背!
你是喝水都会塞牙缝的人,怎么就人人都盯上你了啊!?
还是和你当初一样的场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背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跟着有钱人走了的老掉牙也给你碰上了,你还真是神人,不买彩票都亏了!
可以说说的:好吧,就算你有点深刻,想表达点意思,那就是关于选择了。
到底是潘家镇还是孟楼?
站在十字路口,是吧?
是啊,孟楼那边多好啊,哥哥和嫂子一直在等你回家。
可是,你想过吗?
为什么一个陌生男人就可以让你改变自己的观念?
明明是自己的亲人,为什么都不去看看再说。
你的判断能力呢?
亏你还在监狱待了20年,真是白活了。
在旅馆,老板娘的丈夫根本不是出差!
是过世了,过世了啊!
你怎么就那么容易相信别人眼中的世界,为什么就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一下这样世界?
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背叛一个供养她上大学,然后女人抛弃他的故事。
然后男人就很不爽,就砍了女人。
你说你是因为委屈,才想鱼死网破的。
那好,作为一个男人,你怎么就连这点肚量都没有?
一个女人算得了什么?
世界上好女人多得是,你就真的要非她不可吗?
还有对于女人当年背弃他而实施的报复行为,这是完全不对的。
即使你有再大的委屈,再多的不满,生命是不是你说了算的。
而且,还是一个你爱的女人。
试问,爱是这样的吗?
还有,还有!
那个是什么鬼观念?
居然还有人想到那么恶心那么落后那么残酷的报复行为——让他人的子女还血债!
导演你是原始人吗?
你从哪里来的啊?
非洲?
原始部落?
你不会就是那个酋长吧?
太多匪夷所思,太多狗血,太多不合理,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好吧,最后我最想说的是:当太多巧合都撞上狗屎运,然后一起发生的时候,有一种东西就诞生了,那就是——必然。
刚开始看这部片子,被黄圣依和任达华雷的外焦里嫩,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国产片,看得多了。
尤其是那个“这是五百年前的文物”的台词一出场,我笑的快喷了。。
这是多么的弱智和无厘头。
不断的按着快进,来到了第二个故事,陈思成的登场让我开始认真看这个片子(当然也是出于对他的热爱),其实最大的亮点在于陈思诚和他妈妈不经意的一个电话,原来他所说的全是骗人的,类似于大爷们儿间拍胸脯的吹嘘,对女人一定要狠!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这一切全被任达华听了进去。
而那个被陈思诚描述为水性杨花的女房东,其实是个失去丈夫的寡妇,很多时候,事情不是人们心中的邪念想的那样污秽的。
最后,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那个为女儿筹钱牺牲任达华的人,是其罪恶的起点,他知道他没有家人、没人朋友,活在世上还不如死了,于是利用他帮助自己逃脱。
整部片子,最可怜的就是任达华。
最内疚的莫过于陈思成。
而最让人心酸的镜头就是最后任达华的堂哥等他却等不来的镜头。
人,没有主见,任人摆布,到最后必定会走向罪恶迷途。
人,狂妄自大,说话不带把儿,也许会将别人推向深渊而遭受永远的灵魂谴责。
人,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总有一天有人会找你把孽债要回来。
人,好心的举动,也许会伤害了你看不到的人,受到牵连。
做人难,难于上青天。
这部片子,着实是个好片子
非行这位编剧导演拍了一部很不错的悬疑片,一部不可多得的探讨人性话题的佳片。
必须细看两遍,方敢于此动手写下点自己的观影小感。
一百分钟,的确是如各影人所说的那样,分为三大段。
通过让人惊叹的倒叙手法连接起来,编导在这里确是花了一笔给劲的功夫。
但是,我不得不客观道出。
第一段的确是俗不可耐,这点很让人遗憾。
蛇头龙身凤尾,这样形容不算过。
先是四位菜鸟级演员的演技就没什么可圈点的,俗。
再者这段剧情也够呆板,明显会给观影者一种很牵强和无聊的感觉,以至于让不少人在看这段时几乎要拍案走人。
四个大学生驱一辆越野车来看库彝族传统庆典。
天色渐黑时便碰上了阴深大宅…… 接着当然是要借宿一晚,大宅里的主人理所当然要像个让人怕怕的怪叔叔了。
任达华(演陈志辉)为怪人叔叔,这倒还不至于让人太失望…… 一堆大瓦缸,在历史系的胖子眼里成了古文物是正常的。
但接着陈志辉道出缸里装的是肉,而影片才十几分钟时凶手陈志辉就几近暴露了,接下来还能有什么惊悚的呢。
“这是一个五百多年的头箍……”,给胖子套上后锤子就从裤带抽了出来,胖子OVER。
“不远,很近。
天黑之前一定让你们汇合。
”陈志辉回答他们对胖子去哪了的疑问。
剩下的三个出去拍照,楚小莉给胖子电话时,大宅院中的那些缸里就响起了铃声,到这一步基本是个人都会看出是怎么回事了,没劲。
整段牵强的是,如果楚小莉没有忘记带广角镜,如果珍珍没有摔伤脚,如果志强和小莉没有留下珍珍再跑出去继续拍照,如果小莉没踩上老鼠夹。
如果他们一直呆一起的话,我很想知道陈怎么能很淡定的说出在天黑之前一定让他们跟缸里的胖子汇合。
当然,第一段也不全是败笔,至少在悬疑这一份上为后面故事的发展给了个还算有力的铺垫。
起码交代出了陈来到这里和要解决楚小莉和志强的原由:20年前自己被判入狱,楚小莉的父母和胖子的父亲都有责任。
而至于珍珍和志强,只能怪他们“上错车”了。
到影片31分钟时, 陈志辉居然在和楚小莉的打斗中挂掉了,后脑勺一锤,命非于自己的锥子下。
呜呼,我也傻了眼,警察来清场了,才三分一的时间,主角就挂彩,这下可怎么办哪?
好戏在后头!
接着出现了第二段中的一重要人物,也就是想教育帮助陈最后反成了致使陈走向更罪恶的迷途的一小帅哥——周栋。
这段中导演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
当然,这心血花得很成功。
东风旅馆里,周栋和陈偶遇。
在陈志辉现身那一刻,我想有不少观众都有点蒙了吧。
他不是挂了么?
怎么又出现了!
两秒之后我们便会反应过来——倒叙了。
此时周栋和陈都有一共同目标——寻找黄锦正。
作为红星机械厂的一员工,周栋受厂里之托来确认下老员工黄锦正是否还有活命继续拿公家的退休金的资格。
而陈志辉的目的,大家懂的。
没错,这一倒叙确实起到了让我们定下好好看下去的作用。
罪恶的迷途,最后迷在这里。
显而易见,周栋是个心思敏捷的家伙。
很快便看出了陈志辉的来路。
20年牢狱之灾,陈志辉心中那滋味周栋是懂点的。
所以,周栋觉得自己能救赎他,让他走出迷惘。
可见,周有些高估了自己. 为了让陈看到如今女人的开放性和时代与以往的不同,立马来了个“举例说明”。
张静初演的红姐也算是风情万种了,老实说,那笑容让我有点小冲动。
周栋是个现代的男人,懂现代女人的心,在把自己的职位提高了两级和薪金提高了十倍的前提下,绝对能让一女人笑得更灿烂。
连跳三支舞,跟一个已婚女人(周栋并不知红已离婚)。
“女人很随便,女人也不少,为一个女人现在不值得。
”周栋想让陈志辉看到这些,可惜,陈志辉不能算是这一开放时代的人。
这下非但没有给陈志辉以救赎,最后一支舞前的那两个问题的回答,直接把陈志辉再次推向深渊。
对于一个在二十年前靠自己用一把锤子辛苦打拼下来的血汗钱供其读完四年大学的狠心女人,现在自己该怎么办?
周栋很自然又带点狠劲回答说:“我会用那把锤子在她身上钉上一钉子!
”如果一根钉子不够呢?
“那我会多钉几根!
”此时背景音乐马上由“晴”变“阴”了。
一个玩笑,而陈志辉,把其视为解决之道!
到这里,编导对第一段中陈志辉的钉人爱好就作出了让我们有点恍然大悟的交代了。
第一段我们就看到,一根钉子确实不够,人太多。
周栋啊周栋,心思 是敏捷了,但还是没能看清陈志辉,陈是一根筋的人。
孟楼和潘家镇,对于陈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知道吗?
今天潘家镇是阴天,要下雨的样子,而孟楼那边又是什么样的呢?
陈迷惘了,他没看到,孟楼那边绝对是一大晴天!
周栋却颠颠的以为往东四十公里那个孟楼又是一个让陈志辉魂牵梦绕的女人所在处。
但,孟楼才是陈的正途归家处。
接着周又拿二宝的离婚案列来放自己身上给陈志辉举例子。
说对于一个背叛自己的女人,绝不能原谅!
偶的天,这是帮人还是害人。
到这里,其实就展现出了此途中让陈迷途的罪恶之一。
于是在黄锦正的七十大寿宴会上,罪恶开始泛滥开。
在得不到一声道歉反而招到羞辱的情况下,陈向那鸟人黄浩第一次亮出了锤子。
很顺然地开始了对黄秀丽——罪恶源头——的报复行动。
其实在这里剧情也有点牵强,整个宴会上那么多亲朋好友。
陈志辉在房里把主人一家三口都钉了,居然没有一人发现!
难道那些亲戚们走光前就没一个要找主人道别一下的吗?
第二天跟周栋道别后,陈立马去了那座大宅里守住,等侯那个让他迷失的女人归来。
结果先等来了那四个傻蛋。
在这之前本可以避开这一劫的,只怪胖子太吝啬,觉得那车子多载一个人就会让他的肥肉没地方摆了。
不让意识到了危险的周栋搭顺风车。
当周栋赶到大宅门前时,一切已晚,只剩下那只猫。
这只猫不得不说一下,导演给它的镜头不下十个。
也算是够出彩的了。
当然寓意也不小。
第一段中主要是为了创造恐怖的气氛,那猫样就够阴深的了吧。
第二段还另有一个大用。
一只流浪的野猫,无依无靠,一无是处,无尽的孤独与无奈。
可见就是陈志辉的缩影,猫迷途了,人也迷途了。
猫似乎也知晓这种同病相怜,不然怎么会让陈志辉给一条鱼就收下了。
看看猫,看看人,双重强调出陈志辉此时的悲催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荡漾高空的回响再次拉起一段倒叙潮流,也就引出了片中的第三段。
镜头逛倒,最后倒到了监狱门口,也就是此故事的最开端。
陈志辉从监狱里出来。
看到这里,这片子绝对是不看下去不行了的。
陈来到了双岔口,一路通往潘家镇,一路通往孟楼,通往两个不同的世界。
该走哪一条?
导演给了一个陈志辉看向孟楼那边的镜头,可见,他本是想往孟楼那边去的。
由于口渴,身后刚好有座茶馆,就在他决定去解解渴这瞬间,杯具开始上演。
为什么陈会决定去潘家镇寻找黄秀丽,为什么会发生这件罪恶的故事。
导演于茶馆里给观众们现出了答案。
巍子演的黑衣男子,便是此路途中的罪恶发起者。
黑衣男先是让小二给陈送上了壶碧螺春,慧眼啊。
这黑衣男也是老练,演得淡定从容。
在陈志辉面前一大片谎言谎语压过来,一下子就压小了两人的距离。
还出了两谜语,说狗不懂金的价值,瞎子看不到人生的美好事物。
当然这些谜语对于黑衣男要表露的心情并不假。
自己不是狗也不是瞎子,黑衣男此时能看到的人生价值就是要拿到钱救自己那躺在医院里的女儿,这不假。
他说这里马上要发生刑事案件了,刚开始我还以为黑衣男是警察呢。
结果接着导演又给我们来了一高潮!
黑衣男进入厢房去,开始争吵,和他妻子尽心演着戏,毫无破绽。
但就是那些争吵,一点点的勾起了陈当年被黄秀丽甩掉时的伤心事。
“没有酒,何必长寿!
”这句罪恶的话让陈开始迷惘,心里难受的应该是:失去了那段情,活着有何用?
这里已然给出了令陈迷途的罪恶之二。
于是陈再次走向了双岔口。
这下黑衣男的证人计划当然泡了汤。
在茶馆厢房里,导演第三次用上了倒叙的手法,虽然只是25秒,但也足以见其高明。
黑衣男真是要豁出去,居然顶着来福枪枪口嘶喊!
为了那六十万,为了自己的女儿,是豁出去了,但这种豁出去是有价值的,即使也犯法。
而可悲的陈志辉,在双岔口中与美好未来擦边而过。
步向了罪恶的旅途。
殊不知,他的堂兄嫂正在孟楼等着他归家……陈志辉实在是个可悲的角色,粗看是败在了女人的手上,细看,其实是败在了自己的手上。
导演通过陈志辉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与其他俩人物的对比,给我们呈现了在迷途中,不同的思考方式必将造成不同的结局。
罪恶的或是从获未来的。
第二段的周栋也要离婚,但抱的是客观和负责任的心态,那个电话中我们可看出,所以不会走向罪恶深渊。
第三段中的茶馆黑衣人,之所以走上罪恶之道,是为了夺回另一个生命,并没有迷失自己。
在人生旅途中,要抱以清醒的心态去看待途中所出现的那些虚虚实实,别走错了。
我想就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纵观整部片子,虽没什么大排场面。
但情节也算跌宕起伏,可谓一波接一波不断袭来。
第一段是果,第二和第三段是因。
结构严谨且手法新颖。
除了开头段差强人意外,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很值得观赏的影片。
以上纯属个人的观点立场,若有不妥之处,望各影友多包涵指点。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十兔子问他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为什么要哭?
因为九兔子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知道的时候,什么都已经晚了……你撒过谎吗?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一个不经意的谎言,也许会改变另一个人的一生。
Part1 凶宅涉世不深的少年、荒郊野岭、空寂老宅、形如鬼魅的陌生守院人。
电影的第一部分,更像是俗套惊悚片。
少年一个个相继失踪,而院子里的水缸一个个增加,夜深人静的时候,里面会传来阵阵手机铃声……Part2 复仇刑满释放的杀人犯、二十年的与世隔绝、抛弃自己的爱人……电影的第二部分,开始交代故事始末。
任达华饰演的木匠陈志辉刚刚刑满释放,20年的牢狱生活让他与时代严重脱离。
他成为了小镇上的异类,刻板、沉默、心有所藏。
20年前,他犯了杀人未遂罪,那个险些命丧于他刀下的,是曾经相爱的恋人。
因接受不了恋人移情别恋而选择同归于尽,却被恋人全家联手,送进了监狱。
20年后,他回来了。
他要复仇。
Part2 选择出狱、三岔口、证人、两个谜语……电影到了第三部分,才是一切答案所在。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
十兔子问他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大兔子病了,要治它的病,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一只兔子做药引子。
哪只兔子适合做药引子?
由医生决定。
二兔子就是医生。
于是大兔子派了三兔子去杀五兔子。
二兔子借机“开药方”杀人,因为它一直喜欢九兔子。
五兔子和六兔子感情好,虽联手抵抗,却很不幸,一起被三兔子杀死。
七、八两只兔子,在大兔子和三兔子的命令下,埋了五兔子和六兔子。
九兔子最后一个知道真相,伤心的坐在地上哭起来……这个故事完了吗?
当然没有。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没有登场,那就是十兔子。
十兔子和五兔子本来无怨无仇,可偏偏它有多嘴的毛病。
大兔子明明没病,它多嘴说大兔子年岁以高,恐有一天没了它做靠山,被别的野兽欺负;二兔子明明开了药,它多嘴良药需要活引子;三兔子不想杀亲兄,它多嘴大哥、三弟只能选其一;六兔子其实可以不用死,它多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七、八两只兔子边哭边挖坑,它多嘴五兔子、六兔子死得值;……陈志辉出狱后,踌躇于宽恕和复仇这两个选择之间。
一条路通往新生,放下仇恨,重新开始。
一条路通往复仇,展开报复,鱼死网破。
而第三个故事中出现的黑衣人,就像歌谣里的十兔子。
因为自己的胆怯、自己的私利、自己的苦肉计,最后却害死了无怨无仇的陈志辉。
而最后才知道一切真相的我们,都成为了哭泣的九兔子。
结局已定,无力反转。
有些故事,注定要从结局讲起。
《守望者——罪恶迷途》是一部意料之外的电影。
表面打着惊悚悬疑的幌子,说什么铁钉杀人魔,其实环环扣扣,饶了一大圈,要说得还是人性。
一个经历了20年牢狱生活,早就准备放下仇恨的“杀人犯”,却因为两段谎言,重新燃起了复仇之火,最后引火自焚。
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导演聪明的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
比如,我们通常听到的故事,逻辑顺序都是1、2、3;倒叙的话,可以是3、1、2;而本片的顺序,是3、2、1。
类似《不可撤销》。
因为是从结局看起,第一段死去的人,第二段会复活,所以剧情上就有了悬疑色彩。
有些故事,从结局讲起,更有意思。
清明三天为人十分混乱,南岸会了包几,小咖会了WW,两人艳光四射气色斐然有爱情撑腰大中午地去看电影,《守望者:罪恶迷途》起源于蒋麻麻不肯就范,说很恐怖哦很恐怖哦好奇的长舌一吊起,才恍然记起这人对神神鬼鬼的东西,少年有背景,成年有阴影。
海报做的横七竖八点就自动推出一个心理距离其实压根与惊悚悬疑无关系,事关人生杯具电影还是值得一看开场半小时是令人绝望的各种桥段,此处可迟到,逃票摸黑进去之后才开始有些动容一个20年前被抛弃的男人,不甘而去向爱人讨说法,热血上了头就因故意杀人未遂而入狱他出来时天地已然不再,情人远渡重洋,而己孑然一身这个浪漫而执着的男人,一定一定的要再去讨个说法一再绝望之后,举起了榔头我这么描述,是不负责任的简单化了编剧和导演,实则是同一人看得出的努力和尝试但,影像果真比文字要难以驾驭,他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表达却令人遗憾的有些散乱端出来一盆看得出心思看得出旁征博引看得出技术推敲的卤煮,使人感动又忧愁地无处下筷。。。
出狱后的男人一再被安排站到十字路头向右的潘家镇,他要去复仇;向左的孟楼,哥嫂在等他团圆你们也知道一念成魔他在旅社挂的蝴蝶标本,是再明显不过的意图:蝴蝶效应于是出现路人甲,有一颗柔软的心却爱充英雄,陈思成那两朵千色色的茶窝,左一个是对世界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自以为是的懦弱,右一个是本能里重情义有担当于是出现路人乙,如履薄冰铤而走险。
为了绝症的女儿不惜与妻子自导自演,他用来恳请男人帮助的故事声泪俱下咬牙切齿甲乙,你们都说的跟真的似的,我还以为,电影又挂羊头卖狗肉,宣扬男权批判水性杨花甲乙,谎话说不得啊。
以为是知足了面子达到了目的,却是东家的烈火燃起了西家的干柴可怜的男人,本已带着谨慎而安单的眼神,准备去孟楼安度余生;却一再在那个曝光过度的路牌面前孤单站定每一个选择,都是改变的开始任达华演的这个男人,在右拐的那一刻开始冷淡和死亡他的这条歧途,走得仿佛割脉那种对自己极为残酷的自杀手法:可以在任何时候产生悔意和终止,但他没有,直到配上性命也没有罪恶迷途于他就变成了一条坦途,顺理成章安之若素日本文化中有一个特殊的表述,指一个人在绝境里下定的决心往往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做的选择叫做“彻念”我们站在这里,无关生死却有关生活谁不希望心足合一,却又一再碍于心力
刚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了,看下去才觉得不错,但又觉得结尾还适应不了。
华叔演技够味,结尾时两个“同道中人”的表演不错,看了够劲,遇到那人(救女儿那男的)觉得很牵强啊“不管黑钱还是白钱,先救人”这有现实的反映,现实有发生过。
这点影射的不错
在大学我在课堂上结交的第一个好友既是在电影鉴赏课认识的。
这位韩国同学长得很韩国,后来也没有什么联系,以至于除了他有一个长得不很漂亮的上海女友这一细节以外,对他的其他印象都已变得模糊。
不过,他给我推荐的一部好电影我倒一直记忆犹新,那就是李沧东指导的《薄荷糖》。
当时的我虽然并不认识这名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但还是被电影精致的制作以及独具一格、以小见大的叙事风格所吸引。
昨天看的《守望者》又让我想到了这部在记忆中尘封已久的韩国经典。
虽说两部片子结构有相似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说两部片子是一个档次。
然而,拙劣许多的国产片依然让我看到了导演的努力。
影片的设置从开头看可以用恶俗两个字来形容,讲述的是一行四位好友(黄圣依、余少群等饰)前往偏僻古宅借宿的故事。
当然,这样的古宅里不能少了邪恶的怪叔叔(任达华饰),于是一系列老套的“杀戮”、“猛然音效杀人法”、“意外铺垫法”等至少有着百年历史的手段集体出现捧场。
然而,影片接下来的发展却颇让人出乎意料,即使算不上合情合理,至少也比《天地英雄》中舍利的上场通顺不少。
而且,是在后面的故事里,张静初、陈思成、郝蕾等名角才逐渐粉墨登场。
实际上,仅从片子本身而言,《守望者》很难说是一部好片。
抛去过多的戏剧性和意外这一在任何国家的作品中都可能找到的硬伤之外,片子的问题依然比比皆是。
就好像《南方公园》批评《盗梦空间》一样,故弄玄虚并不能让一部作品的意义变得深邃。
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守望者》。
除此之外,《南方公园》批评奈特·沙马兰,说其剧本无数转折不代表叙事成功,这也同样适用于《守望者》。
除此之外,《守望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
不论多么高深的概念,最后总得落实成影响才能让观众欣赏。
从这一角度来说,《守望者》无疑也是失败的。
且不说片子诸多制作粗糙之处,就是片子中许多桥段也已经俗套和kitsch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自嘲”、“反讽”、“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境界。
那么,是什么让这部片子勉强尚可一看、并可以不自量力拿出来和《沉默的羔羊》(影片自己的宣传语)和《薄荷糖》这样的经典相提并论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编剧和导演非行先生。
从成片的质量来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非行先生的技艺尚不成熟,火候还差的很远。
但是,无论是片子的叙事方法和设置,还是片子各种桥段的安排,都可以看出这位新人编剧兼导演是在努力当中。
如果我们把这部戏看成是习作,那么片子的成功与否就可以用一种略微宽厚的眼光去看,毕竟达芬奇还有鸡蛋都画不圆的时候。
而且,从导演对前四十分钟的处理中,我们隐隐能够感觉到,虽然各种俗套铺天盖地,但导演似乎心中有某种“自我意识”的存在,使得片子似乎有意进入了某种后现代迷宫,成为了安迪·沃霍尔般的kistch,成为了观众无法不继续看下去的一起火车事故。
凡此种种,都使得《守望者》在问题多多的情况下又胜过一般烂片。
当然,在The Social Network漫天飞的今天,推荐人们选择《守望者》似乎很难说得过去,但不违心的说,这部片子在国产片中,还是可以一看的。
两星半吧,这倒叙的方式看着真让人丧失耐心。
演技太差了那个谁
有想法没新意。在天津某电影院里,伪浪子问我,你知道坏男淫为什么坏吗?我说女的宠的,丫说,不,因为他们都被女的伤害过。
如果想先抑后扬 前面半小时最好压缩一半时间
有很多点值得细细品味
姐赶了个首映。。雷点不少,主要是乡亲们台词太不生活化了,具体就不剧透了~另外细节不合理处太多,最囧的是80年代的大学生靠男朋友供了4年大学。。。总体的话么。。还是值得鼓励的。。
有点散,但是是国产电影一个努力
都演过了
那个陈思成。。。。土的 一位退场的女子在呼喊:浪费时间浪费表情。。。对了 刚才看了下打4星和5星的 大家仔细看最初的那拨,都是托,千万不要被蒙蔽了!当然,这片子比《致命请柬》好多了
骗了我40大洋!
国产惊悚 你懂的
本是一个可以表现的像复仇系列一样足够张力的故事,却因为自作聪明的剪辑变成了一坨屎,里面点缀一堆大牌演员——让人感叹导演究竟是何方神圣,能拉到那么多投资。
把惊悚片拍成搞笑片是大陆导演最擅长的。。。
其实回头再想剧情虽然简单没有惊喜但也完整且说得过去.坏就坏在导演非要营造出一个自己驾驭不了的神秘气氛.殊不知没有一个足够惊喜的结局来满足观众的期待,营造再好的气氛也只能给人带来被欺骗的感觉.总之很多地方多此一举且手法生硬,3星的电影被拍成了2星.
前面真的很疯狂…不过看到后面还真是激动啊!这样的拍摄手法,耳目一新呢~教育我们:玩笑不好乱开的啊!!!
结构和故事有点故弄玄虚。我喜欢那只黑猫,跟我家黑美人太像了。
第一段可以忽略掉了,第二段让我看的止不住的温情脉脉,第三段画蛇添足(能看看郝蕾还是不错的),总的来说还算诚意之作,鼓励一下。成才同学陈思成,张静初和任达华三人飚戏真的挺过瘾,在内地,电视剧演员反而比大屏幕出身的更会演。
烂片一部
一步错步步错
太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