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know your whole life, you're saying "one day"—— "One day I'll do this, one day I'll accomplish that." And the magic of "one day" is that it's all ahead of you.But for me, "one day" is NOW. Anything I want to do, I have to do now… Or else I'll never do it. That's the worst part of getting older.- I believe you told me that the worst part about getting older is the collagen loss.- That too. The best part of being young is that you don't have to savor everything. You don't even have to consider it, you know. "Eat that candy bar. Sleep in on Saturday morning. Or have a break up."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it's just the beginning.That's the ultimate luxury ——Not have to suck the marrow of every day. Just, toss the bones, not even make a soup. Sorry I'm really hungry 👉👈
第三季季终了,我的脑子也随着张力十足的最后一集爆炸了,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剧,无论是人物塑造、亲密关系描写、女性议题讨论,还是喜剧效果和严肃话题的结合,都堪称完美。
以及到第三季的还在给我惊喜,看第一季的时候还只是下饭剧,到第二季就已经感觉停不下来了,没想到第三季尤其结尾更绝了,期待第四季!
1. Deboarh和Ava从第一季Ava看Deb客串主持Late Night Show那份录像开始,Ava开始了解Deborah Vance,她的成功与失败、她的野心与努力。
也从此开始,Ava一直都是最相信Deborah可以做到任何她想要做到事情的人。
Deborah其实很害怕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可能因为之前的每次都搞砸了,不是她被抛弃就是她选择主动抛弃,这也是她孤独的原因。
但Ava和她之间的dynamic不一样,第一季的时候Deb就承认她可以没有Ava工作但会失去很多乐趣,而到第三季Deb已经承认自己需要Ava。
其实本质她们两个都是很冷漠自私的人,但两个冷漠的人类慢慢吸引摩擦生热产生了很多温情。
她们之间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多种情感的,不能用单一情感标签去定义的亲密关系。
有mentorship、有mother-daughter(毕竟跟各自的妈妈女儿相处的都不太行)、有friendship、有platonic,可能也有romantic/sexual,但用任何单一的“爱情”“友情”“亲情”的表情都不足以概括她们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之间亲密关系好看的地方。
我很少在影视剧作中看到这样复杂立体多样的亲密关系呈现,而很多时候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就是很复杂且在变化中的。
同时在一路的成长过程中,两个人都在变得更好:Ava从Gen Z的视角让Deb变得更坚定、更不害怕;而Deb则是让Ava变得更有野心,更自私。
而这种“只为自己的自私”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元素。
我本来觉得到第三季的时候Ava的角色处理有一些格式化了,每次都是在Deb可能要做出一个错误选择的时候进行一些正确的“说教”,但有些缺乏个体角色的成长。
但是最后一集告诉我,完全不是哦,她已经自己成长为shark了哦。
最后Deb的情绪也是在“How dare you”的生气和“Look what I made”的肯定之间。
其实她们真的本质是一样的人,第一季开头卖古董的人一开始就点明了,永远努力向上爬、永远为了目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2. 喜剧效果和严肃题材创作者把Hacks每集的节奏都把控的很好,有搞笑的部分也有引人思考的部分,每次三十分钟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峰回路转衔接的又很好。
我很喜欢第二季Ava父亲去世的部分剧集的处理。
本身死亡是个很悲伤底色的严肃话题,但编剧处理的有深度的同时又很诙谐。
剧里还有很多女性议题的讨论,通过50年代成长起来的女性和GenZ时代的女性之间的对话呈现。
像是从第一季最后讨论sexual harassment时候Ava认为Deb做的还不够多,Deb说I wasn't perfect but I did everything I could at that time;第二季游轮上对sexual orientation的讨论“you sexuality is not choice, but if you examine it, it's your choice”,第三季对cancel的讨论都很绝妙。
3. 角色塑造每一个角色都有在成长,看到Jimmy在飞机上肯定Kayla的能力,呈现的喜剧效果真的太绝了,但同时也很感动,Kayla从第一季其实没有那么完全讨喜的社畜,到慢慢其实她默默在很多事情上起了重要作用。
前面和Jimmy争吵的处理也很妙,情感上完全理解当Jimmy看到别人不尊重Kayla就不想和对方合作,但这显然完全忽视了Kayla自己的想法。
最后一集里编剧对Deborah的塑造也很绝,尤其是为了能稍微justify为什么她刚开始给Ava发offer但又反悔,中间设计Deb经历了和Kathy的再次闹崩、前制片跟她分析之前的失败等等一系列事件。
而这些事件让Deb开始害怕任何风险,最终作出不选择Ava的决定,整个逻辑都是很顺的。
To The ONE and ONLY — Deborah Vance!
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关注是令人神往的一种“超能力”因为那意味着获取了大多数人的力量这就是世界上传播媒体的发展能历久不衰的一个原因但当一个人痴迷于这种“超能力”也往往是她(他)迷失了自我的时候因而在这个人身边的越是亲近的人就会越容易感到受伤而当这个人有机会看到一个能让自己感受到很像是另一个自己的另一个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那种感觉和状况就会变得相当美妙和奇妙了那是一种找回自己的感觉以上就是我所看到的这部剧集中的题材最为引人入性之处
作者丨Alexis Soloski机翻草编主创访谈,以此留念。
为什么他们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呢?
Paul W. Downs:对于黛博拉来说,当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却没有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来分享时,你会感到非常孤独和不安。
尽管艾娃终于做了她说她想做的事情,但她还是从与黛博拉的合作和化学反应中找到了某种意义。
她怀念那种创造性的合作。
JEN STATSKY:这说明了这个行业的真相,那就是当你刚开始工作时,你会想,哦,如果我能得到这份工作,那就梦想成真,世界之巅了。
但随着你开始工作,你意识到这些职业基准很棒,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人分享它们,这种喜悦就会显得空洞。
艾娃意识到,一旦你开始成功,这些东西并不能完全满足你。
你需要更多,需要与他人分享。
Paul W. Downs 艾娃的性感女友非常有魅力,也是一位非常好的伴侣,但她并不一定是个搞笑的人。
很多人从事喜剧事业是因为他们觉得这背后有一种使命感。
拥有这种使命感并与像黛博拉这样的人分享这种使命感,让她俩的关系变得独一无二。
在本季早些时候,黛博拉的女儿将喜剧比作上瘾。
笑会让人上瘾吗?
ANIELLO 绝对的。
对一些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中午在咖啡店的开放式麦克风前逗得大家笑。
如果喜剧令人上瘾,那么有康复中心吗?
STATSKY你永远有瘾。
我认为这是你与生俱来的东西,不会消失。
对于黛博拉来说,无论她获得了多么疯狂的名气和成功,如果有人get不到她的笑话,她仍然会感到困扰。
Paul W. Downs:对他们来说,喜剧是一种艺术形式。
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喜剧是让他们兴奋的东西,是自己的激情所在。
本季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黛博拉争取晚间节目展开。
为什么这对她如此重要?
STATSKY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的家人常常围坐在一起看《卡森深夜秀》,一起大笑。
那是艰难家庭生活的短暂休息。
喜剧可以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我知道对我来说是这样。
黛博拉记得,喜剧是她家人之间唯一能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她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卡森,她对这个角色的追求比她一生中追求的任何东西都要多。
她做到了!
一位女性登上了一家大型电视台的旗舰深夜脱口秀节目,这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发生过。
(琼·里弗斯于 1986-88 年在当时刚刚起步的福克斯电视台主持《深夜秀》。
)你是否担心没有人会相信这个转折?
Paul W. Downs:这肯定是愿望的实现。
ANIELLO我们花了整整一季的时间,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困难。
所以我们并没有把这部剧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
我们还展示了像黛博拉这样的人是如何通过努力、乞讨、借贷、偷窃来获得这份工作的。
我们希望她证明了自己。
深夜秀还重要吗?
喜剧行业只在无关紧要时才给女性主持深夜秀的机会吗?
ANIELLO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
STATSKY我们一直在谈论职业天花板——以及女性只有在失败的情况下才会获得机会。
为什么黛博拉不能把首席编剧的工作交给艾娃?
Lucia Aniello 黛博拉的内心和理智之间发生了一场斗争。
她确实希望艾娃成为她的首席编剧,因为她知道她们在一起能创作出最好的作品。
但她的理智却说,我以前做过这种事,如果有什么借口,他们只会看到我有一个女人担任我的首席编剧,然后说,「这太过分了」。
STATSKY 黛博拉从事这个行业 50 年,这段经历对她来说非常残酷。
她不可能忘记从中吸取的教训。
当艾娃通过勒索手段获得这份工作时,她牺牲了什么?
Paul W. Downs 她牺牲了自己的道德准则。
STATSKY 她这么做是为了让节目更好看。
她知道,要想让黛博拉真正听她的话,她必须说黛博拉的话,并与她针锋相对。
她必须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三季下来,艾娃和黛博拉不断分分合合。
接下来也会是这样吗?
DOWNS 你不能一直用同样的方式做。
你要尝试改变动态,让演员们觉得有趣,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有趣。
我们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让这部剧变得更好、更令人惊喜。
这对下一步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或者也许我知道,但我说不出来。
ANIELLO 我们最初在宣传这部剧时确实考虑过结局。
一共会有五季吗?
Paul W. Downs 希望如此。
黛博拉和艾娃接下来会好好相处吗?
Paul W. Downs:是的。
(他们的经纪人说道。
)Paul W. Downs:但我确实认为是的。
虽然她们确实会相互伤害。
STATSKY 你生命中有些人让你的生活更艰难,但也更美好。
如果没有彼此,他们的生活也许会更轻松,但不会那么丰富,也不会那么美好。
有时真的很难,但最终会更好。
喜剧对她们有好处吗?
Lucia Aniello:事实上,喜剧就是她们的全部。
这就是她们最想要的。
STATSKY这对她俩来说都是治愈。
考虑到她们过去经历过的所有困难和创伤,彼此欢笑最终是一种非常治愈的经历。
为了让黛博拉的笑话变得更好,您感到有多大的压力?
ANIELLO 我们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Paul W. Downs:在这部剧里,我们既要进行人物研究,又要写出很多精彩的单口笑话,这太疯狂了。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STATSKY 我们都喜欢喜剧。
我们觉得能拍一部喜剧真的很幸运。
它很接地气,很真实。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让人们笑。
第一季70岁阿姨和40岁男一夜情,第三季70岁阿姨和50岁男一夜情,看到去大学里接帅气20岁男孩的邀请开爬梯,吓得我又要一夜情了吗?
幸亏没有啊!
圣诞节和妹妹的一番相处让人也迷茫,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接受自己老公和妹妹出轨,而且妹妹还一副很有理的样子。
也许就是嫉妒吧,姐姐各个方面都比我强,但是她的男人却喜欢我!
她有钱漂亮又有名气又如何,还不是管不住自己老公的下半身吗?
昨天二刷完了《绝望写手》第一季,和朋友在聊为什么同样是女性生活的题材,但是《绝望写手》和《伦敦生活》如此不同,后者带着绝望的希望在丧丧地生活,而前者则是干劲十足,妈的,实在是太有劲了。
朋友说美剧不就是这样爽的吗,矛盾冲突都做得比较易懂、都在水面上。
美版《无耻之徒》也是这样的。
但我总觉得这里面埋藏着很深的文化根源上的不同。
真有劲,前两天我看到谷爱凌发了一个回怼黑粉的视频,就是这种感觉,其实她完全不用发,但是她就是有劲发。
真的很有劲。
每次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们还在做一些看来只会加深纠葛、但不会解决问题的事情时,我就会发出这句广场上晒太阳的老太太那种感慨。
人活着活着就没劲了。
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你要把自己调整到和强者一样强,不然你就被打跑了;而且你有时还要调频去照顾弱者的感受,不然弱者也被打跑了。
任何一方弃局一切就结束了。
其次,在这场游戏里,不能有一个不可战胜的第三方,也就是说环境的因素的相对次要和背景化的,这时候你才会相信你的斗争、你的选择有价值。
最后,没有一劳永逸,要有永恒斗争的准备。
绝望写手中的双主角全都野心勃勃,相信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专业技术,以及人能从努力奋斗中得来的回馈。
Deborah是功成名就但事业瓶颈期的老脱口秀演员,Ava是天天住在互联网上的年轻写手。
用相隔了两三代的女性、且前后辈、且同行的身份去做了很多好看的戏。
她们之间这一组人物关系如此坚实、颠扑不破。
第一季结尾,ava直截了当地指出Deborah的懦弱后,被Deborah扇巴掌;但之后,D在看到A送来的礼物,那是D年轻时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照片,标题写着D会开创新时代吗?
A在小纸条上写着“我觉得她会哦”;D就赶到了A父亲的葬礼。
在温情的同时又有十足的爽感。
第三季的结尾,D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深夜档主持机会,在此之前她和大老板睡过,但那时候她已经被拒绝了,她获得这个机会全赖经纪人的艰苦努力。
D玩弄了A没给她曾经许诺过的首席编剧的职位,选择了经验更足的老白男,因为“这个行业的女人不能犯错”。
A本来很沮丧,但在要面对一切的第二天,她以“不给我首席职位我就告诉所有人你和大老板睡了”为要挟,获得了这个职位。
看完三季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天呐她们真有劲。
我敢说假如把Ava的角色换成伦敦生活中的Fleabag,后者早就跑路不干了,因为Fleabag根本无法拿出这么强的干劲和攻击性来对待面前这个强势的老女人。
与强者在亲密的范围里对抗需要变得也有那么强。
你要维持一段关系、还要呆在牌桌上,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适合这场游戏,变得和最强势的人一样强,这样你们才能有来有回。
问题就是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干嘛要付出这么多去玩别人的游戏。
对抗大老板固然会让你变得干劲十足,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当然如果你自己也建立不起自己的游戏,你就会变得很虚无,很丧。
英剧中的人物关系,我总觉得是由命运带来的;而美国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则来自于人物的自由选择(至少看起来如此)。
但从这一点而言,英国的戏剧传统和中国更接近,也就是更强调命运(环境)的影响,个人在里面是微不足道的。
杨德昌电影里面,《一一》那一大家子,绝不是主动选择了彼此,而是命运实然;《伦敦生活》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神父不伦恋,其自我的克制、宗教的反对,包括最后的it will pass,都更多的是臣服于命运,知道自己将会一步步走向命运,浓烈的终会散去,这种感觉。
悠长的历史和文化中心长年湿润的环境造就了这种性格。
历史太长了,对于历史特别长的国家,个人选择在里面真的很渺小。
对于环境因素大于个人选择的地方,我们会更加容易相信人的命运。
那要求就是,贫富差距不要太大,时代红利划分的父母子女两代不要差距太大,环境压力不要太大。
这样人才能跳出来。
经典美剧中,时常给我看到这种“永恒缠斗”的决心。
一直斗争,七上八下,吵吵嚷嚷。
而在生活中,我感受不到斗争的乐趣,因为存在一个永远也斗不赢的力量,斗争让人疲倦。
美剧中,几乎很少有以死为结尾的决心,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绝命毒师》胜于《风骚律师》的原因。
我更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在已经知晓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感觉,虽然这些步伐会让他显得睿智且老迈、而且死气。
Mr. white起码是活够本儿才死,而且本来就得了癌症。
不断的去斗,需要深沉的爱和源源不断的欲望。
而我的欲望已经被非常适时的儒释道哲学巧妙安抚、切去了枝叶。
美国故事:一个适合个体向外扩张,不断建立新的联系节点的环境。
英国故事:在固定的环境下精神内守,在自己的命运世界里做克制的游乐。
再往大了说,中美最有名的奇幻故事IP,《指环王》要你敢于面对内心的邪恶,你就成了;但《西游记》讲的是,光自己很强不行,光惩恶扬善还不够,你要归顺于环境,要与环境和谐相处。
这样一来,每个中国人其实都背负着他的环境,一层一层的,像王八驮塔。
每个人都有结构性的苦衷: 他的焦虑回避是他背后的文化背景决定的,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我非常讨厌吵架,尽管有些事情吵架或许比沉默更有效。
当然,如果再zoom out一些,美国故事里面个人对命运的这种自信,去争吵和争取的勇气,当然也是从环境里面生长出来的。
那么,到底是爽爽地斗争、燃烧、或许会短寿一些;还是内守、和气、温润,糊涂地活久一些,我也不明。
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谁打败谁的游戏,在《绝望写手》之中,每一集每一季的悬念,实际上都是为了让这个无限游戏不断进行下去,延续两个主角间的关系。
《老友记》用了10季讲友谊,散场才拍了一集,美国人真的不适合也不喜欢讲散场。
从这个角度看,我其实是更喜欢主动的主角。
《伦敦生活》的主角并不是被动的主角,因为她的矛盾来自于她看向镜头说的那些话,是她自己对自己的审视。
美国故事也会把人分两面,但更多的是好和坏;而英国故事分的两面则更多是,我,以及我对自己的审视。
(顺便一提,《欲望都市》里的凯莉日记,与《伦敦生活》中fleabag的自言自语,看起来都在反思和审视,但绝不是一个东西。
)好像也不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东西,不知道咋说。
因此,我觉得我们从生下来就是带着精神内耗的基因的,这是悠久的文化传统使然。
我前两天正好看到小红书有个离婚帖子,快乐的离婚女孩背后,民政局滚动LED屏幕上写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中共二十大里提出的三个务必中的内容。
下面有评论说,确实基本上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才适合走入婚姻。
其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也更适合活着,而且他们最好同样遇到一批好斗的人,因为假如他们遇到一个三句话打不出一个屁的,就算杀到对方门口,对方也不给回应的人,那才是真正的Untergang,因为这个能量不被回复,也就没被接住,他只能自己消化了。
比较像奥运冠军和外行人打球,假如对方接不住,打得没意思,假如降低自己的水平适应对方,打得也没意思。
而且打球还有成型的规则,生活里很多事是没规则的。
里面具体的东西我现在自己也没搞明白。
比如我有讨厌的人事物,但我又不想继续用激进的行为去加深我与之羁绊的程度。
反正就瞎几把过着,但是偶尔看看《绝望写手》这种剧,看到大家都这么有劲,感觉还是挺好的。
最大的看点依然是黛博拉旧时代女性经验和艾娃新时代女性观念的互相碰撞、摩擦出亦师亦友亦soulmate的火花。
俩位才华横溢的女性都有各自的骄傲和偏执,但也正因为理解彼此的这份骄傲和偏执,所以可以互相包容、互相敞开心扉、互相接纳、吸收对方的观点。
最喜欢的情节是:黛博拉经过前俩季的奋斗,终于赢得了那些圈子里成功男性前辈的尊重和示好。
但当她真正融入这个前辈圈后,她却发现这只是一些沉浸在旧世界无可救药的老家伙们,他们甚至认为非异性恋都只是哗众取众。
而艾娃早已拉扯着她迈向新世界。
于是黛博拉对这些老前辈瞬间祛魅,连夜出走。
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是:一位昔日电视台掌权者向黛博拉解释为何她当年落选了深夜秀主持人:“黛博拉你当时已经做到足够好,但你无法否认,除了实力以外,其实运气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位女人,你最好祈祷有足够的运气不被别人找到理由淘汰。
”结局有一定的争议性,我觉得这里是黛博拉旧时代的经验和艾娃新时代的观念的再次交锋。
黛博拉根据自己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认为想要得到一个高阶职位,就应该从基层做起,熬走前辈。
但艾娃却觉得自己的能力既然已经匹配这个高阶职位,那么就可以直接争取,任何排资论辈都是一种不公平。
而最终艾娃也再一次运用自己的智慧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这其实蛮呼应前面的情节,黛博拉不愿直接声明自己想要深夜秀主持人,认为“女性想要什么,不能直接说出来。
”但艾娃劝她大胆去争取,甚至shameless一点也没关系。
在时下的网络环境当中,闺蜜这个词好像变得不再好用了。
当我们要描述女性友谊的时候,好多人似乎更倾向于使用我朋友、我发小、我铁子这样的字眼,以尽量避免跟“闺蜜”这两个字扯上什么关系,至少我就是这样的。
可能是因为网络上的“狗血”书写实在太多了吧,闺蜜似乎总是跟什么绿茶、小三、心机婊,抠逼、爱装、无情意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伴随着闺蜜定义的泛化,其所能够承载的情感浓度正在急速下降,反而是朋友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礼貌称呼更显亲切,这也足见现代人对于情感付出的小心程度。
在这个时代,女性友谊好像不怎么被经常提及了,其网络热度远不如原生家庭、渣男老公、婆媳矛盾、失业躺平这些话题,甚至都不如现代人早就羞于谈论的爱情。
在这个时代,女性都在忙着去追赶那些难以完成的人生目标,无暇顾及自我与生活,另外由于人口迁徙的范围较过去得到了极大的扩张,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这很正常,那么要维持一段长久的女性友谊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我上一次看女性友谊的作品还是《我的天才女友》,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写得相当好,女性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共情的幽微、母女关系、爱情选择、伴随着时代巨浪的泥沙俱下。
不过那是几十万字的大部头,而且其叙述时间距今已远六七十年,一般人应该轻易没那个闲心去关心两个白女老太太的一生,毕竟时代不同,何必相融。
我想谈谈当代社会中的女性友谊,通过一套喜剧《绝望写手》。
这个故事概括起来非常简单,两个主角,一个是性转版李诞,走投无路只能给无良老板打工,一个是美国版宋丹丹,凭借各种顽强努力逆袭翻红。
两个女性角色的年龄差距差不多有五十岁,一个是江河日下即将被人遗忘的曾经的脱口秀女王,一个是有点才华但也不算太多的拉子小编剧,这两个人可谓是在人生的“谷底”相见的,在各自艰难地爬出生活泥坑的过程中,建立起了珍贵的女性友谊,很独特。
这部剧的整个设定都透露着现代性,是非常能够让都市人找到共鸣的。
从小地方追梦而来的年轻编剧,因为说错了话被行业大佬封杀,家乡回不去了,房贷还不上了,唯一有可能的一份工作,老板臭名昭著地难伺候,并且根本不把她当人看,完全就是狗屁工作,而且不想做也得做。
另一边,过气大明星面临退休,唯一的演出机会因为人气下降即将被收回,女儿与自己的关系难堪,而亲妹妹也因为翘了自己的老公早不往来,人生的种种末路,一齐压上来。
这两位女性所面临的困境,虽然并不完全地接地气,但却是我们都能看懂的那一种。
年轻的那一个事业刚刚开始就遭无情斩断,生活突如狗屎,打的人措手不及,而年老的那一个,家人无所依傍,事业也如临深渊,孤独绝望都已经要来了,人生如何hold住,马上就得解决。
我觉得这部剧是展现了女性奋斗与女性友谊的,它的女性友谊是从女性奋斗中发展出来的,因为两个人的立足点都是自身的困境,是从相互厌恶、相互嫌弃慢慢地伴随问题的解决才相互接纳和相互欣赏,最终成为事业上的拍档,然后才走近对方的内心,发展出情谊。
这种人物的写法,一丁点“男凝”都没有,完全就是把女人当“人”写的办法,太令人欣慰了。
过去大女主的作品我们看了很多了,比如《傲骨贤妻》,大女主真的很厉害,甚至我认为是有点太厉害了。
因为大女主的生活不论多么地操蛋,她都能打起精神、永不放弃,而且生活中怎么就那么刚好出现了一个男性可以给她机会,然后她就凭借着个人奋斗重新站上人生的高峰,而且在这其中还能邂逅爱情,跟孩子的关系也能修复,关键每天还能妆容精致的出现。
我觉得这已经是属于科幻片范畴了,人类的奋斗在其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这哪儿大女主,这是外星人。
《绝望写手》就很好,它让角色穷得特别具体,难堪得也特别具体。
它就展示小编剧开破车去上工,住在赌场的酒店,连牙膏都没有,天天破衣啦撒,老板一点正经工作不给她,就是跑腿,还嫌她跑得不够快还要骂她。
过气明星呢,虽然身边助理跟班一大堆,生活看似很浮华,但是在事业上,她是不受尊重的,女性是有天花板的,深夜秀是绝不可能给女人主持的。
她需要奋力去融入男性掌权的圈子,打高尔夫,抽雪茄,时时刻刻想着怎么逗笑别人、讨好别人、不冒犯别人。
在权利世界里,她是完全不清高的,是舔得很卖力的那种人,是改变不了规则就适应规则的那种人,一点都不完美,特别“爷们儿”,特别好。
这一对老的和小的都是一边fuck着别人,一边又被别人fuck,这太真实了,这才是奋斗。
到第二季故事结束的时候,大明星终于逆袭翻身了,本来小编剧感觉自己事业上可算要起步了,苦尽甘来了,但是没想到老板反手就把她给解雇了,而且还告诉她,我现在给你扶上马送一程,社保再给你交六个月,仁至义尽,未来的日子靠自己吧。
原来故事的结尾并不是从此以后幸福地在一起,而是卸磨杀驴,各奔前程,闺蜜一声大过天,没想到转头就翻脸。
太好了,编剧肯定是有生活,因为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项目结束了,工资结清了,哪有什么情分可言,big girl你给我长大吧。
接着故事到了第三季,两个人都已经各自踏上新生活了,一切都平静又美好了,偶然相遇,才想起来,哦,原来我还挺想你的,你过得好吗?
友谊才开始呢!
我觉得大家在奋斗的时候可能根本都注意不到还有友谊,友谊虽然是在战火中催的生,但其实也是平静的时候才有闲情去发展。
这个时候老的那个想要圆梦了,电视台从来就没请过女人做深夜档主持人,我就是想当,打年轻的时候就想当,你帮帮我。
小的那个感觉,跟你一起工作光挑战不可能了,有激情我喜欢,好咱们干!
虽然日子开始过好了,但两个人还是在奋斗,因为除了忙事业还要开始照顾感情的部分了,跟家人的和解,去处理母女关系、爱情关系等等,这时候两个角色开始在感情上相互扶植了,走心了,友谊了,感人了,精彩了!
这才是女人戏!
女人戏就跳不开情感戏,但是这部戏却是把情感放在事业之后去处理的,这是对现代女性的深刻洞察,是对女性友谊刻画极深的一次。
在倡导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女人需要追求和掌握的人生目标早已同过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被极大地提前,而爱情、亲情和家庭关系则被往后推了不少,这种变化让女人变得更像人,那么跻身其中的女性友谊,也应该迎来新的定义和新的书写。
E01我都好久没有想起这部了,以至于这一季刚开头的时候都忘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幸好我又翻到了我第2季的时候写的弹幕。
回想当初我还是一个脱口秀爱好者,今年的两个脱口秀我都没有看到大结局,最近这两天可以去补档。
第1集老D的车好酷啊。
美剧很容易就把人拖到消费主义的陷阱里去。
什么地狱笑话呀一场流感就能挂掉你们所有的客户。
这种嘴贱的感觉。
一场流感就能挂掉美国所有的总统?
这奇迹的ex相见的感觉。
A还是拉Ex开始翻旧账了是我的问题吗为什么我看这个剧的心态老是看glE02这两个人又开始甜蜜蜜,谨防结尾又打be牌。
美剧亡我之心不死。
投在电视看,奇怪的场面出现的时候,我妈在一边看,好囧。
正主看到谷子时候的表现hhh.不过我觉得女朋友不是真的懂A.要是真的懂的话,他绝不能让a回到d的身边, A和d这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真是太有威胁了。
A说看漫画看不懂格子的顺序我真的同感😂没有想到结局居然是他俩be了,虽然这两个人都像是缺爱但是希望这次d能对a客气一点吧我们cp粉的命也是命啊E03老D真是给点颜色就开染坊,她好像有那个不能被人靠近的大病,女主一回到她身边她开始顺风顺水了,他就又开始不尊重别人。
在女儿的戒酒会上讲开放麦。
A好贴心啊,但是,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不是让女儿不要上,而是给女儿写一篇好稿子。
但是我想法居然和老D一样了,捂脸,老D为啥从来就不能和别人商量着来呢?
我觉得如果是娘俩一起讨论这个稿子怎么写的话会好很多,就是女儿的感受来看。
老D其实前半场被吐槽的时候都是很松弛的,最后女儿要上台的时候他其实是直起身子来的。
和谐的一家三口e04D好拼啊男人世界。
emmm哇一个老人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真的很感动唉。
E05体检给了这么多的镜头,该不会老D身体有什么问题吧?
别丢下我,哇偶好搞笑啊。
后面就是“姐姐来了”,我什么时候能写到这种触电的人物关系。
最后那个场面真的很搞笑,真正的年轻人关心的只有酒精饮料。
E06杆弟好帅啊!
让我们记住这恩爱小夫妻的一幕,我感觉这好几集了都没有虐,不会这么平静的这一集可能就会有。
杆弟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好可爱,哇这个姐姐好女王啊真的这么容易吗就?
好好磕,其攻守之势异也(我在说什么)酒啊酒拿过去继续喝呀。
这个走向好迷???
话说D的竞争对手真的好贱啊她俩时而很有张力,时而又有母女感e07美国人的原生家庭伤痛,就怎么说呢挺奇怪的,一方面中国人可能搞不出来这么大的抓马,另一方面吧,送婴儿床送重复了……姜饼屋好吃吗?
我就知道d一定会成功的,d怎么会有吉米这么好的经纪人啊?
我觉得他值得一个新爸爸E08好混乱的一集但是最后是好结局啊!
这一集真的直到反复观看,把观众扔到水里又薅起来又扔到水里。
最后好歹是又好起来了。
E09得到了工作,而且又在一起了,好棒啊.我擦我就知道会虐,浪姐一的时候,我说宁静是男人堆里跑出来的女人所以才会有那些奇奇怪怪的黑历史,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又努力又不尊重自女性的发言。
今天在这一集里又一次看见了。
我要让他们be,艺人和幕后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有价值的部分永远都集中在那一张名片上。
他们互相之间都好会在这方最痛的地方戳刀啊。
哇这种相爱相杀的张力,学会了,第4季为什么不现在就播?
是编剧没有写出来吗?
快点写呀!
我觉得自己和ava挺像,喜欢年长的魅力女性,享受被她们拿捏的快感,向往和她们一起并肩战斗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和ava挺像,喜欢过男人,喜欢过女人,始终还是迷恋那种目标明确斗志昂扬理直气壮的女人;我觉得自己和ava挺像,喜欢工作胜过生活,喜欢挑战胜过一成不变的沉闷,最终命运也将不可遏制的把我带到她的对立面。
因为D爽约了CEO组织的gay party,CEO很生气,并将D不能出席活动的情况告诉了D的忠实老粉,语气里满是抱怨和不满。
老粉对CEO说,你不能因为她(黛博拉)现在粉丝变多了,你就不再是她的粉丝了。
我们比别人更早爱她,她也爱我们比爱其他人更早,这很重要。
只是我们现在要和更多的人分享她,这也说明我们很有眼光。
不会有人比我们更了解黛博拉。
kayla一路追随jimmy,虽然她经常不分场合的胡言乱语,记不住jimmy喜欢吃什么,行程安排也一塌糊涂,是一个百分之百不合格的助理。
但是她能在很多问题上跳出传统框架,动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去搞定一些“普通人”无法搞定的事,Jimmy终于意识到kayla的价值,她本来就不该是一个助理,她完全具备合伙人的能力。
你和你的偶像是如何相处的?
你认可ta,你迷恋ta,你追随ta,所以你理应理解ta,支持ta,帮助ta。
我是说,我们爱上一个偶像,并不是爱上一张海报那么简单,贴在墙上看着开心就好了,我们和我们的偶像之间始终处于动态的关系之中。
不论你是ta的工作伙伴,还是偶尔可以在影迷会上与ta见面的粉丝,亦或是连面都未曾见过只是对着荧幕就如痴如醉如同命运之轮将你们一同卷入爱之漩涡的“脑残粉”,你都有义务,不仅为自己,也为你的偶像,做些什么,做些有益于你们之间关系健康长远发展的事。
比如,像ava一样成为帮助D突破事业瓶颈的好帮手;像kayla一样让Jimmy终于意识到并认可自己的价值;像D的老粉那样,不哭不闹不上吊,安静地做一个懂她的粉丝也很好。
偶像,或许就是自己欲望的投射,你喜欢ta什么,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如果现实不能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是否可以守护偶像的心之所向呢?
男缘美役部分毫无进步,但比之前搞笑了,结尾moment很精彩。
这两位女主完全没有喜剧演员的人格魅力,作为观众很难相信她们在故事里是成功的单口喜剧演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工作和生活要分清,该成长了就不能被感情左右
又在兜圈子,看似是成长,其实还是老一套拉扯。PS:E6真会钓🎣然而却还能傻傻上钩😌
最后一集之前她们只是契合,最后一集她也变成了她。
3.5,前面几集都比较平淡,最后一集简直力挽狂澜
这剧节奏把握的相当好,一针见血,尖酸刻薄的台词,在当下的喜剧里,真的一骑绝尘。
两个人的戾气总和仿佛是守恒的
meh. it's watchable 1 2 seasons. 3rd season can't hold my attention.
第四集渐入佳境,请继续拍下去吧!
虽然一季比一季有所下滑。但还是很喜欢这种陪伴人物一起向前的感受。
菩萨,收了神通吧。故事跟高潮一样,完了就利索收,别意兴阑珊还不肯停,自欺欺人后戏spoon最感人,正如人上年纪别袒胸露臂,不是啥良俗公序,纯粹视觉感受:皱纹长脸上是常理,皱纹=故事,傲娇点能说每一条褶子都是一枚徽章,而皱纹长身上,哪怕生长纹长20岁的肌肉男身上,看着也会小心肝一颤,提醒你这具躯体不堪回首的过往,过季的东西请收好,等关了灯都一样再拿出来,手指总比眼睛善良些,所以说势利眼,没说势利手的
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讲荧幕女性友谊的剧。两位年龄相差几十岁的女性,展示了女性之间完全没有男性介入的跨越年龄和阶层的友情;彼此惺惺相惜,共同成长,争吵、和解、共同奋斗;是我见过最美好的女性友谊故事。
哈哈,这一季AVA问Deborah是几点出生的,她想看她的出生星图,看看她的行星都落在什么宫位,D说不知道,但可以告诉她在哪些城市有房子。我觉得A问这个问题问得太迟了哈哈,在一开始遇上D时候就问,说不定我们就知道她的出生星图长什么样了,而现在她的确不需要知道,不需要!/当看到D上主持秀前的犹豫忐忑,你知道即使一个人攀过了一道又一道高峰,在面对当初那个坎的挑战时还是会胆怯犹豫,而值得大声拍掌的是,她也示范了即使是70岁,你依然可以重新实现年轻时的梦想。/第六集山谷里徒步,大自然的确是最疗愈人的,受点皮肉之伤反而能突显心灵上的相知与滋养。/最后一集最后一刻绝了,与NPD交手那么久,EVE终于悟了要想获得权力与尊重的方式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看到第八集Deb开始变得温和柔软自省起来突然有点平和无聊结果到了第九集又有内味儿了!
前几集其实一直觉得没顶上去,没想到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一集!我哭了我装的!!
Chemistry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存在!Deborah和Ava的关系写的比很多lesbian couple还要吸引人。
talk back和一些吐槽保证第三季至少是好看的。2 3集托出本季主线聚焦于Deborah无法与人亲近,要成为深夜主持人,以及Eva无法承受与D分离的焦虑。大量单集无意义的搞笑宣扬政治正确(支持但是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看的。24.06.02完结更新:💩,俗套,花了一季数不清的单集重构两位的关系,为了预订下一季铺垫在最后一集反转,无耻行径🖕,就算Eva离开我也能理解,单是最后一集Eva就有3次转变,这河里吗,这编剧您🐎古恢掉河里了
笑吐了,ava我爱你🥵🥵🥵
戏太好了都,从台词到剧本到表演(又是嫉妒北美showbiz到变形的一天)。扫了一眼新闻 Jean Smart 貌似又要被 Emmy 提名了,Deborah 这个人物身上看到太多 Joan Rivers的影子了,后面甚至还有拒绝为从前段子道歉的情节:it's just a joke,简直就是Joan Rivers 本人(残障/身份认同/国籍这些也是 Joan Rivers 常讲的)。可能这两年才有意识关注更多行业背后的东西,所以很多行业戏的细节看得尤其乐呵。啊,希望 Jean Smart一定保重身体再多拍几季 & 爱上 Hannah Einbinder 了(debut 电视演出竟然是在扣熊的晚间秀,但演完不久就covid lockdow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