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视频上看到封面就有一种熟悉感,像是我前两天在西西弗看过的一本画集,看了第一集就更加确定这个电视的风格就是那个画家的画风,刚才去网上查果不其然,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瑞典艺术家Simon Stalenhag的同名画集《环形物语》,同系列的画集还有《洪水来客》(就是我在西西弗看到的)和《电幻国度》,Simon的画风真的炒鸡戳我,非常喜欢他的那种末世的画风,而且我还有点巨物迷恋症,还有他的色调呈现出电影的质感,虽然迄今为止才看了第一集,但是故事设定很吸引我,剧中的小女孩和小男孩演的都还不错,另外就是推荐大家能够了解Simon Stalenhag,支持他的画作,反正我是要把他的画集都收了。
(附几张《环形物语》的画,取自http://www.ideamsg.com/2014/01/simon-stalenhag/)
在最初看剧的某个间隙,无意间翻到豆瓣简介里的一段话——“讲述着辛酸的人类故事,讲述着赤裸裸的普遍情感体验”,而这段话会时不时的零散的在思绪里闪过,有时好像自己在感谢什么,似乎它也有帮到自己更好的留意到一些什么……还记得自己看完第二集的时候就“舍不得”继续看下去了,心中流淌着一些情绪,开始莫名地珍惜那股缓慢注入身体的心酸,以及全剧那种恍然若世的静默,快看完全集的时候,就在想着“记录”下什么,但很快的意识到那仿佛是为了找到某些意义,这个思绪阻碍了我想表达的意愿,可最终我不知不觉的多陪它一会,我舍不得离开它,光是即将告别就让我热泪盈眶,我又重新点开第一集、第二集……
很喜欢第二集 有关身体的自卑以及替换身体的幻想,根本就没有停止过,上一次有被安慰到已经是十几年前听到Christina Aguilera的《beautiful》了,那首歌有帮助我认识到自己在苦恼的是什么,以及告诉了自己并不是世上唯一为此悲伤的人,我感谢它对于我的那份安慰,但也只限于安慰了,不曾想过,或者产生了一种以前不曾有的“抱怨”,为什么我现在才遇到这份更大意义层面上的“拯救”呢?
看到雅克布望着被丹尼增加了一倍多重量的杠铃时,我感受了这一幕的忧愁;看到“雅克布”洗澡时,对身上每一块肌肉的激动;用丹尼身体跑步赢了“丹尼”的轻松和喜悦;也感受到了他被女生牵进屋内时的心血来潮,看着“雅克布”被亲吻,一份轻柔的哀伤和幸福同时在心里碰撞。
而此时这份哀愁被强化了。
它来自于自己一部分悲哀,从未近距离的观察到“女性的主动”,是如此的“轻而易举”,让自己一下就变成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雅克布,甚至在雅克布面前,我显得更加的阴暗,我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美梦成真封锁在另一具肉体里,当时我居然忘记了亲他的女生本身是喜欢着丹尼的这件事,我控制不住自己对她的咒骂——她们面对强健肉体的喜悦,我无意识的丑化了这个女生的灵魂。
所以我能清晰的体会,当“雅克布”看见“丹尼”两天之内用自己原本弱小的身体但依旧夺走了梅时的剧痛与无助…… 但我感谢这份剧痛,它告诉了我,我是由我的灵魂组成,而不是肉体。
雅克布因为擅长画画才能是雅克布,他因为疼爱他的弟弟才让他成为了他,人不能总为了自己没有得到的而沮丧,不能让这份沮丧使灵魂就此暗淡,谁也不会取代谁,谁也不能成为我,我拥有了一次欣赏自己灵魂的机会,同时也体会到成为别人的不幸,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喜爱爱好,我与世界的关系,我看见了自己和其他人的灵魂……最喜欢第六集 看整部剧的过程中,会时不时拿它和黑镜比较,想了一会才发现一些区别,这部剧里充沛的情感和温暖是侧重科技冰冷和残忍的黑镜没有的,剧本的整体性和探讨的意味也都高于黑镜很多,在全剧里唯独第六集是脱离了个人共鸣之后,依然觉得“特别好看”的一集,这样的喜欢更多的来自直觉。
最开始会好奇,一个门卫有什么好展开的呢?前面的几分钟,自己显得很不情愿,一张男人的照片、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人,台球桌旁的尬聊,对于同性暧昧的姨妈笑(可能也有嘲笑的意味),继续加剧了这份不情愿,但看见他带着帽子拿着望远镜在森林里学着鸟叫的时候,一股新鲜的孤独感刺激到了我,看着他也会找朋友聚会,聊天,和一些熟悉的人说起自己不为人知的爱好,我也被“鸟迷”提起了兴趣,“居然还有这种爱好”喜欢听到别人身上这种让我惊讶的兴趣被自己发现的感觉。
看着看着我对自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自己突然会对这个同性之间的故事也如此“感兴趣”呢?
我是因为他们的性别才喜欢这个故事的吗?
不是。
清楚的记得自己是从这一幕彻底爱上这个故事的,”但我不想再孤单一人了!
”“这太难了,你不懂吗?”当时自己体会到的是这两句里包含的委屈和崩溃,在这样奇幻的对话里,听这两句话的语气很像一个孤单的人在内心对自己呐喊一样,在那份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里呐喊,当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份呐喊和性取向没有任何的关联,反而在这样的一个同性之间的情感中,这份孤独和这份感情似乎变得更加的纯净,我有被他内心的这份情感震撼到,他冒雨送出自己写满爱意的本子后的那份喜悦我也感同身受,以及那段私奔的独白……他就像一个诗人。
18年在某个UP主的视频里爱上了《 Plastic 》,但当时看网易云只是一首独立的EP,后面也忘了去这个歌手翻翻专辑来听……但三月份的这几天无缘由的听到了一张专辑《 Aromanticism(非恋爱主义/爱无能 )》,里面居然有这首(而且更好听!
),惊了!
脑子突然莫名的觉得这张专辑的氛围和这个故事很搭,顺带吃我一波专辑安利吧
它就这样成为了我最近反复循环最多的一张专辑,美!
歇斯底里!
极致的孤独!
西部世界第三季有一集的片尾曲也惊奇的放了一首专辑里的歌《 Doomed 》(听说是核心曲,但它不我最喜欢的),缘,妙不可言
Aromanticism8.8Moses Sumney / 2017 我最喜欢的是循环整张!
待在它们搭建的一种虚无的空间里,仿佛有人和我一起睡在孤独里一样,然后从第一首开始慢慢的浮在半空,第二首也巨好听,最后一首也巨爱,但我最喜欢最喜欢的是 Lonely World 这首(我加了歌曲链接的,点歌曲名就可以听了!
),求求你去听一下吧!
从2:59秒左右开始,我盲猜你的下巴会被惊掉!
我一直没找到机会来好好的夸这一段!
不断迸进的旋律,和美翻的假音,不断的堆叠、交织,接着继续不断重复、爬升的Lonely,把那种歇斯底里和寂寞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度,配合底部交错的鼓点,喷射出一种全新的律动!
这,太美了!
真的!
信我一次 !
你会上天的!
哈哈哈哈
身处在纯净的寂寞里才会找到纯净的情感啊。
刚看完这集的时候我有在,想他为什么会“输给”那个他,当时会觉得他输掉的一个原因是时间,他没有和他那么多爱过的时间,他和那个男人并没有什么“爱的积累”,当写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当时代入了太多对于他的同情。
现在来看门卫的他就像一个没有什么恋爱经验的纯情小男生,特别的理想主义,而平行世界的他则像一个情场老手,他们的身份对立都因为那个他们都爱的人,只不过一个在最初的强烈的求爱阶段,一个完全在另一个阶段。
但在这场自己与自己的“竞争”里,“爱的积累”的作用确实被无限的放大了。
有关爱欲里的背叛,这集的故事似乎也大胆的抛出的了一个答案,自己都会背叛自己。
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门卫男会自以为他应该拥有这份完美的爱情,平行世界的他,则以为“自己”值得被原谅,可惜最终还是泾渭分明。
从钢琴男的角度,把新鲜感的问题也给出了结论,就算是同一个人,全新的那个依然十分诱人……可能这些就算剧里强调多次的“不完美”吧。
看到最后,他和胡子男又相遇了,这让我嘲笑着怀疑着世上真的有这种互相吸引的瞬间存在吗?
渐渐的还隐约觉得第一次那的胡子男是不是也穿越回来和他见面的呀??
要是那样也太甜了吧!
也从来没意识到人与人的第一次交谈是这么的重要,我们都会因为第一次接触时的一些小尴尬而产生对那个人据而远之的决定,甚至彻底否定或者放弃对方,可谁能想到他正好就是那个少之又少的“鸟迷”呢?
多给对方几次机会吧!
别再轻易的否定那些,呆呆的远远的望着你的人。
这真的是一个纯情的好故事……
我终于知道怎么回答,“你为什么喜欢我?
”这个问题了!
环形物语 这部像是科幻的剧集,给予我的确实一个个感人身心的真实故事。
当小女孩出现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一切的开始还是一起的结束。
她只是众多故事或者是她小时候的故事。
失去母亲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有故事,但却每个人都要成长的故事。
每个独立的个体经历的一切都是独特而且奇妙的,却都有着不能言说的忧伤。
每个人都是一个环,组成的小镇也是个环。
没有闭口,他只是不断的扩展。
哥哥科尔问起父亲,为什么不能保持原样呢?
父亲说因为时间。
是的,因为时间不会关心你的欢乐,你的痛苦。
不管你爷爷的老去,还是爱人的离去。
紧接着,科尔就感受到了时间的可怕。
爷爷爷爷是环形的管理者,他是哥哥朋友眼中的有地位的人。
可是爷爷也要离去,从科尔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爷爷。
从父亲眼中看到了一个严厉而且孤独的爷爷。
从机器人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悲伤的爷爷。
从奶奶的眼中看到了一个爱人的样子。
爷爷走之前,科尔想去医院看爷爷。
父亲说你要答应我,你要记住的是以前的爷爷。
不是现在的,要是以前我是不懂得。
等你真正看过死前的亲人时你就明白了。
奶奶这是怎样的故事啊,他短短的8集。
却让人看见了几个轮回。
随着这个特殊的节点。
你看的就越理解。
要是回到高中我看到的是忧伤。
而现在我看到的好像是自己。
自己走了短短一下午的科尔,回来时母亲已经满头白发。
父亲也早已走了。
科尔说到这不公平,我希望回到以前。
母亲没有说话,只是拉住了他的手。
用科幻的背景,这里是在我们世界里不会发生的?
但是他确实经常发生,当你有时回头时,母亲确实已经满头白发,在那里等着你。
而你却想回到以前。
变老的妈妈童年的痛处,青春的迷茫,热烈的爱情,家庭的责任,孤独的密爱,亲人的离去,时间的流逝。
这是这个科幻衣服下的真实。
老师最后说 变化时自然的一部分,而我不是。
老师而我们是。
我相信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绝不是在视觉体验上给到我们物理性的满足它不仅要阐明未来世界的蓝图,也要描绘人类对已知科技引发未知影响的恐惧,而那些堪称封神的佳作在此基础上又能引导异文化根基的个体直视自己的深渊环形物语就是这样一部催化剂,在清淡冷漠的视觉听觉系统下探讨了时间这个多维度体系里人与物的共生关系,人与孤独的因果关系,爱与责任的互斥协同关系,生与死边界模糊的关系,我们所想的欲望与真正的欲望毫无关联的关系,身体与灵魂孰轻孰重的关系,过去即未来的线性关系,少年即是老年的对称关系,我即是你虽然短短8集,但是传达的内容体量实在太大了兔子相信你在这里也能找到一些答案找到一些人,或者看到了自己先分享触动我的几句台词:“我很孤独 并不是为其他人孤独 我是为你而感到孤独““记住 你总是可以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有时候事情很特别 那是因为他们不会持久““我修东西我这辈子都在修东西只要我有目标 就可以修好但我却修不好发生在这个家庭上的这一切“后用图解解析了本剧主要内容:
《Tales from the Loop》那种感觉,简直像把我的幻想泡到福尔马林里定格一样。
冬日极寒的小镇,地面结冰半米多厚,捕捉到未能逃窜出去的气泡,结成斑驳的纹路。
每个人长着恰如其分的样子——中国人漆眉星眸如清风明月,印度裔有壮硕的小麦色皮肤,有爱人的男人说话像黑胶唱片一样带着磁性的回音。
傍晚忡忡郁郁,暗夜使得楼房剩下黑洞般的剪影,这里的孤单和奇幻长满了我想象力真空般的缝隙——小女孩遇见长大后的自己;少年灵魂出窍,寄居到野生机器人外壳里,令人想到《跳特》里那种恐怖的瞬间永生;生锈的回音壁能预测寿命;平行宇宙中,男人发现一个优雅的自己和未曾谋面但感觉强烈的俊美男子相爱;老人们在囚笼一样的房屋里拉提琴,对着一扇盛满暮色的窗户,如同行使圣礼;两个人凝固时间,带着永恒的戒指,在街上旁若无人地赤裸亲吻,撩动路人的发梢与裙摆;做爱的男女定格在当下,微汗的酮体如同呻吟的雕像……原来美感让故事可以这么深刻入骨,绿色雨衣和潮湿的笔记本都像带着一种隐喻,昆虫如同意念般出现在黄昏里。
美多么重要,它让感觉在燃烧,单薄的故事变得丰满,一部剧原本只是一只海螺,结果你可以通过它听见整个大海的澎湃,你的幻想和故事重叠在一起,像叠在一起的汤匙。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有一部科幻剧,被称为“2020年的最大惊喜”。
它根据一本画册改编,画册的画风是这样式的:
是不是觉得光看这张画,就挺有故事?
这部剧的名字也很有内容,叫做《环形物语》。
《环形物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
小镇上有一个神秘的研究机构,在研究各种尖端科技。
因为这个机构,小镇发生了很多怪异事件。
镇上也布满了一堆未知的机械设备,它们都是研究机构布置的。
其中有一台机器,可以计算你的寿命。
只要你冲里面说句话,回声重复了几遍,你就还有几十年寿命。
如果你喊了一句却没有回声,恭喜你,你要挂了。
还有一台设备里,能让人灵魂互换。
因为好奇,两个朋友围着这个机器转了半天。
然后其中一个人钻了进去。
钻进去的是个学霸,外面等着的是个学渣。
俩人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学渣爱撩妹,让学霸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初吻。
学霸则学习成绩顶呱呱,未来一片光明。
这么一对比,学渣肯定不想再当学渣。
他不想再回到自己以前的身体里了。
这堪称人间霹雳,被学渣占据了身体的学霸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他一时智商下线,竟然自己回到了机器里。
他想试试回到这个设备里,能不能直接转换回去。
没想到路过的一个野生机器人改变了一切。
这个设备明显是谁在旁边,设备里的人就会和谁的灵魂互换。
谁能想到一个方脑袋机器人也有灵魂呢?
与机器人互换了身体的可怜孩子,肉身成了植物人。
因为机器人的灵魂不会掌控人类身体。
于是可怜的学霸,只能以钢铁之躯,在树林里流浪。
这些所谓的野生机器人,都是那个科研机构遗留在外的。
它们有的可以捡捡垃圾,有的就是在外面自生自灭。
科研机构还在研究拟人形态的“人造人”,第一个试验品智商不够,被流放到了小镇旁的孤岛。
有孩子去岛上冒险,被人造人攻击。
从此就有了岛上有怪物的传说。
没有人能体会到,被遗弃到孤岛上的机器人内心的痛苦。
如果它知道下一代人造人非常成功,已经潜入人类社会,会更伤心。
尤其是第二代人造人智商超群,还成为了永远不会衰老和出错的中学老师。
《环形世界》里还有很多听起来就特别有趣的故事。
比如一个小女孩,放学回家后突然发现家不见了。
以前家宅所在的位置,成了一片空地。
空地中间只留下一块黑色的石头。
女孩的妈妈也失踪了。
她到处寻找母亲,在镇子里遇到了一栋正在消失的房屋。
这个小镇真是怪异。
通过路上认识的一个小男孩,女孩去了他家借住。
男孩的妈妈看起来有点熟悉,她对女孩的到来也有点莫名感慨。
她没想到,这个大妈其实就是长大后的自己。
那个带自己回来的小男孩,是自己的小儿子。
《环形物语》的故事,基本都围绕着这神奇的一家人展开。
与学渣互换身体的学霸,是这家的大儿子。
去孤岛冒险遇到第一代人造人的,是这家的爸爸。
这家的小儿子,也遇到了不可思议的事。
他发现了哥哥的异常,想去寻找真相。
在树林里,他找到了成为哥哥的机器人,便要带他去找妈妈。
找妈妈的过程中,他渡过了一条结冰的河。
可转身往回走时,这条河却解冻了。
这一瞬间,时间悄然流逝,除了小儿子,所有人都老去了。
中年的妈妈,也早就头发花白……
除了这家人,《环形物语》里也讲述了小镇上其他人的诡异遭遇。
有个黑人门卫,通过一辆悬浮农耕车,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
这个世界里有另一个他,而且过得比自己幸福多了。
看着另一个自己每天那么幸福,黑人小哥难免心里五味杂陈。
更让他头疼的是,他发现自己没办法返回原来的世界了。
接下来他该怎么办?
《环形物语》里还有个华裔女孩,通过一个设备,能让时间暂停。
时间暂停后,女孩和男友在蜡像馆一样的街道上开心游荡。
因为“时间暂停”这四个字而想歪的朋友们,这次不用去面壁。
剧集里,时间暂停确实让女孩有了没羞没臊的想法。
而且是在大街上没羞没臊。
《环形物语》的这些故事,可以说每一个的设定都非常有趣。
它们也都遵循着剧集的主题“环形”,故事最后都会形成一个循环,或回到起点。
而且在科幻剧的背景之下,《环形物语》的哲思也很深入,像是一则则未来寓言。
互换身体的背后,是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人生被盗号,怎么办?
还有那个小女孩,家和妈妈一起消失,她却在找妈妈时,遇到了成为妈妈的自己……被流放的人造人,本来是想成为人,却成为了孤岛上的怪物。
瞬间度过几十年却不变老的小男孩,一下子理解了时间的意义。
看到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时,黑人小哥思考起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而拥有时间暂停技能后,华裔姑娘却发现它能带来的,并非自由。
有网友总结,8集《环形物语》,就是一个科幻电影的主题汇。
其中既有动漫迷们熟知的《穿越时空的少女》、《你的名字》;也有经典之作《地球停转之日》、《科学怪人》的影子。
甚至,你还能看到《铁甲钢拳》的热血。
机器人之间的硬碰硬格斗,在这部剧里也有体现。
不知道看完我的这些介绍,你对《环形物语》有没有兴趣。
如果想听我给大家解说这部8集神剧,大家可以移动你的小手指,给我点点“在看”。
在看数过3000,我就搞起来。
毕竟,它是2020年以来,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科幻剧。
它在豆瓣也有着8.2分的好成绩。
因为剧集的故事都发生在冬天,到处一片白茫茫。
所以也有网友笑称:这是《黑镜》姐妹篇《白镜》。
说实话,整体质量上,《环形物语》不比《黑镜》差。
甚至某几集能让你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一集,没有变老的小男孩给老去的妈妈拍照。
他一句:我消失的那些年,你想我吗?
我和妈妈一起流下了热泪。
好的科幻剧,在高概念的设定下,一定会走心。
这样的剧集,不应该被错过。
来吧,我先点亮第一个在看。
咱们解说里见,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亢蒙
豆瓣的第一篇剧评给了环形。
每次看妇联和加勒比海盗全必睡着,看本剧却完全不会犯困,卡佛式的白描,Edward Hopper式的寂寥,史诗级的配乐,没有主题甚至没有复杂剧情的科幻诗,实在是符合极了我的审美。
唯一订阅超过十年的杂志就是科幻世界,软大多数科幻和硬科幻早已模糊了边界。
你所以为的“硬”科幻在科学的层面上同样禁不起任何的推敲。
对宏大叙事和用力过猛都保持着本能的警惕,剧情不一定要服务于任何的主旨,人的痛苦,挣扎和复杂性,才是永恒的主题。
做了一些research,补充几个fun facts:1. 本剧按照科幻类型来分,算作“retro-futuristic",未来的科技发生在过去的时间里,从而营造出强烈的反差冲突。
2. science fiction和science based fiction是两个很有趣的话题,区别在于“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科学为中心”。
前者类似于人文关怀类的文学作品,后者接近侦探小说,够烧脑,够geek。
本剧明显是前者。
3. 本剧原作设定故事发生在Ohio,实际拍摄大部分在加拿大Saskatchewan省的Estevan,如下图所示。
我对本剧的好感可能很大一部分也源于在North Dakoda的一些经历。
4. 本剧的美术创意来自Simon Stålenhag,作品相当有趣,极为舒适,很多构图像极了科幻版的Hopper,如以下两幅。
online gallery地址在这里https://www.simonstalenhag.se/
在寂静而喧闹,满是行人却又空无一人的小镇,手牵手走在大街上,是多么的美好的一件事。
即使短暂,却在短暂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永恒,让人流连忘返,他们其实很合适,但一次过火的争吵,让梅说出了难听的话,而伊森扔掉了属于他们的手环让梅处于一个人的孤单中。
为冲动后悔的梅吐露心声,伊森并不能听见,等伊森可以听见的时候梅却什么都不想说了,有一天他们在大街上相遇,伊森说我爱你,梅却不再原谅他了,傲娇和自尊心让他们的感情变得脆弱一击即破。
梅在孤单的世界里失望,怨恨,刚刚恋爱的时候,谁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呢,我们希望短暂可以永恒,我们希望只有快乐没有争执,我们希望对方爱我如初,爱我如我爱他,我们希望永不背弃立下的誓言,永远相伴。
我们都知道,事实上,相爱是不容易的,如果足够懂得爱,需要一个台阶,至少其中一个人可以下来,我爱梅,爱她的特别,勇敢,也心疼被孤单包围的梅,我也心疼伊森,内向敏感的伊森。
第三集,关于梅的故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陀螺电影四月伊始,一部新开播的科幻美剧就成了我的年度惊喜剧集,《环形物语》。
《环形物语》改编自瑞典艺术家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绘本小说。
在原著中,二战后的人类开始利用核能量,这个小镇成为了封闭的“科技试点镇”,在它的地下深处,建造了“环形项目”的秘密基地。
整个小镇上的人,几乎都为这个项目而服务,里面产生了各种混乱又有趣的发明,而这一切也影响到了小镇上的人。
▲ 剧集与绘本对比剧集继承了这个设定,但又开发出了全新的故事。
和原著一样,它并没有把主线放在揭秘“环形项目”之上,而是如一幅散点展开又能相互咬合的“环形拼图”。
通过构建这个类似于“科技乌托邦”的小镇,剧集松散而又联结地讲述了独属于小镇上每个人的故事。
从表面看,它拥有着不少我们在过往青少年科幻作品(《怪奇物语》、《超级八》)里似曾相识的元素——怪异、封闭的小镇,各怀心事的少年们和他们的父母辈的命运牵绊着。
但吸引我看下去的,则是它显露出的,与此前那些作品都截然不同的气质。
一种极其罕见的、可以用“柔美沉郁”来形容的气质。
此外,这部剧在结构上也非常特殊。
一共八集,每集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科幻小故事,而每个故事里出场的人物又都会在下一个故事里继续生活着,产生微妙的连续性,类似一种“击鼓传花”式的叙事主体流变。
而剧集也因此在概念、内容与结构上都贯彻了“环形”这个点子。
如果将本剧当成单元剧,单独拆开,就只是一个个不够饱满的局部;但实际上,每集都与其他任何一集看似无关、实则深深纠缠。
如同一曲乐章的不同声部,直到最后一集这种共鸣仍在继续,不时地带给你恍然一击。
开篇的首集,故事从女孩Loretta的视角展开。
她的母亲就是在“环形项目”工作的科学家,为了科研,时常对女儿的生活不管不顾。
一天,在带回来一块“暗核”里的神秘石头进行研究后,母亲就突然消失了。
在雪地里找到神秘石头的Loretta,不动声色间穿越了时空,遇到了孤单的男孩Cole。
这个看上去与自己同龄的Cole,却是自己未来的孩子。
Loretta短暂地与长大后的自己相遇,她仍沉浸在母亲的不告而别中。
成年的她犹疑地回答道:“我觉得她并不想当一个母亲。
”而在成长过程里常常遭到忽视的Cole,也在先前说了同样的话。
曾在小时候遭遇过伤痛的人,长大后却将这份痛苦传递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随着下一个主角的到来,整个剧的伤感氛围也进一步扩散。
第二集的主角是Loretta的大儿子、Cole的哥哥Jakob,以及他最好的朋友Danny。
他们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球体,它可以让两人的意识互换,同时也可以换回来。
想要过上对方人生的他们,答应成为对方一天的时间。
Jakob对Danny那穷苦无趣的生活迅速产生了破灭,但一直想过上Jakob生活的Danny却在这种扮演里获得了满足。
家境优渥、未来能进入环形工作、跨越阶层,这些都是他所梦寐以求的。
他拒绝再将身体还给Jakob。
在目睹Danny与自己一直暗恋的女孩交往后,万念俱灰的Jakob赌气般地利用球体将意识导入到了一个机器人体内。
但在一起意外后,Jakob的意识再也换不回来了,Danny的身体也因此陷入无止境的昏厥。
这给了Danny一家致命的打击,也断送了Jakob未来的一生,后续产生的连环伤痛只能靠时间渐渐调解。
第三个故事的主角,则轮换到了那个Jakob曾经暗恋的华裔女孩May。
身为技术宅的她,在钓鱼的时候意外钓上了一个能让时间停止的机器。
戴上手镯,世界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瞬间成为了永恒,她能自由地穿梭在静止的时间里。
似乎只有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暂停的空间里,她才敢光明正大地爱上那个跛脚的华裔男孩Ethan,摆脱如今已经是Danny的Jakob。
在这里,没有来自众人的目光、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甚至可以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做爱。
而也正如本剧先前的发展,这个故事同样产生了一个无比落寞、伤感的收场。
与此同时,却又仿佛在抚慰人心,让人正视“遗失的美好”。
正因为生命里美好的瞬间短暂,所以才特别。
之后第4集至第7集的主角,则是Cole与他的爷爷、Danny的父亲、环形的保安Gaddis和Cole的父亲George。
他们的生活遥相呼应,各自互为回环——至亲去世后,发现“我一生的故事”;不知如何与家人相处、陷入中年危机的失败男人,又要如何与家人重新和解;穿越到平行宇宙,遇到另一个世界的自己,而对方却拥有自己的梦中情人;幼年时受到不明怪物的恐吓而陷入PTSD,但这背后却隐藏着一连串不为人知的温柔而又残酷的真相。
最终集,则又把所有人的故事再次重新串在一起,构成了无限相连的莫比乌斯环,并且赋予了一个“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咏叹收尾。
可以发现,《环形物语》不断将母题一次次地落位于“时间”二字,关于时间的巨大裂痕和缝弥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不免会想起诸如《星际探索》、《星际穿越》、《降临》等相仿的科幻片。
它们都将时间洪荒这一重大议题进行提纯,选取家庭代际的切入点进行叙述,并达成后者对前者的反观。
虽然涉及了大量的科幻概念包装,每一集的概念之间都有着不小的差异,但《环形物语》的故事其实是相对简单的。
甚至有不少观众在看了一两集后就选择弃剧,给出的原因,无非“故事太简单、节奏太缓滞”。
严格来说,这个剧本在创作上,的确有不少的地方过于理念化,甚至有些情节处理得有点毛糙,比如最终集毫无预警出现的反派机器人,强行推进剧情。
此外,为了达成“环形”的理念结构,让每一集之间遥相呼应,剧本也必须得在不少地方安插一些观众可能要在很久以后才会恍惚发现的细节。
这个招数在全剧里出现了太多次,初看惊艳,再看无奇,某种程度上也显现出了编导的心力不足。
但也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环形物语》之所以吸引人,靠的是它那份“柔美沉郁”的综合气质,这份气质从叙事、表演至整体影调,都得到了一以贯之的维持。
“复古未来主义”是这部剧中较为核心的风格理念之一。
未来的科技发生于过去的语境中,在经过时间的沉寂后,再次被人发现并引发新一轮的沉寂,这让“怀旧感”自然浮现并驱动全剧。
第三集中早被沉于湖底的时间停止机器、第二集和第四集中破旧不堪的球体、第七集中遗世独立了一生的“一代机器-人”,都代表了此风格的显现。
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预算较低,以及本身“日常科幻”的定位,《环形物语》没有太多视觉上的“奇观场面”,取而代之的是柔美的小镇风景和那些巨大沉默物体(BDO)。
而这也是原著的画风——田园小镇的日常生活气息与稀松的常态光景下,散落着BDO,隐藏着无数链接“另一个世界”的幻想。
这种交融着怪诞与写实的“田园科幻”世界观,本身就会带有浓厚的怀旧气息,与绝大部分影视作品中对未来的想象的大相径庭。
而不断将各种异质性的元素交融到一起,则是《环形物语》的一个特质所在。
始终没有被揭开真身的“环形项目”,成了整个剧悬置着的“麦高芬”,无需解释的沉默存在,让无数神秘的科幻概念如项目本身的一个个切面般相继登场。
观众沉浸其中,看着那些进入到科幻生活的人们,因为各种牵绊而做出和自己预想中全然不同的选择。
生命并非有理可循,小镇上的人们,永远要面对摆在他们面前的小径分岔。
无论是曾经拥有但又失去的美好,亦或是一直期待却从未获得的愿景,最后似乎都会通向无可避免的伤痛。
伤痛的口子,又会被转瞬的时间轻抚而去,留下结疤的伤痕。
就是在如此暧昧的态度下,让《环形物语》与《黑镜》等科幻剧在“科幻心理”这一层面显现出了截然相反的面向。
在《环形物语》的氛围中,科技带给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一代又一代,并非是阴暗的、“血淋淋”的、毫无生机的;但它也绝不是光明温暖的、炫酷的、令人向往的。
它在两端间不断游走,似是而非,至始至终无法被定义。
剧中,这份游走的科幻迷思和人物们不断延展的悲伤情绪,都处在异质的交融与相对中立的地带。
它们既不阴暗、也不光亮,似乎在刺痛、又像在抚慰,从而糅杂出了更复杂的维度。
这也是为什么,《环形物语》在抛出一个个问题后,既不提供答案,也不提供具体明确的解答过程。
这部剧意不在此,它更想让我们直面一种真相——人生中的很多问题,在时间一遍遍冲刷后,陷入循环乃至无解的状态,而这本身,也是一种得以解决。
年度最被低估的科幻剧就这?
除了有些镜头构图很好看,别的没什么了,味同嚼蜡。
看图编故事没问题,但是还有人给限时了吗?
100字能说清的故事硬是整一个小时,动不动就镜头缓慢环顾四周,或者定格,而且还要偶尔重播一下,怎么,高考命题作文凑字数吗?
大概是编剧实在想不出什么内容,乱七八糟的东西使劲往里凑,没头没尾,慢慢吞吞,开个2倍速都不会察觉。
一上来就莫名其妙的刻画忧伤,完全不知道在忧伤什么。
科幻?
脑洞?
不存在的。
设定和科学技术有多割裂不说了,只挖坑也没打算填,只想着装逼,完全不考虑自洽。
第一集主角两个小孩进入闹鬼小屋,看到雪向上飘的异像,再加上时不时重复播放的房子撕裂飘向天空的镜头,一瞬间想到了黑客帝国动画版里面第六个小故事超越极限,觉得,哇神作啊。
抱着极大的期待看完了一脸问号,所以说就是稀里糊涂讲了个小女孩穿越的故事,怎么穿越的又为什么穿越不知道,种种异像表示什么也不知道,如果要问肯定有人就要说了,这就是回环啊,一切都与回环有关,一切尽在不言中,懂得都懂。
食之无味的看到第七集,这一集讲了男主小时候被两个恶霸朋友骗到一个无人孤岛被蛇咬了胳膊,被传说的怪物吓破胆。
被救回去截肢装机械义肢,长大了发现原来怪物是他已故的弗兰肯斯坦爸爸造的AI,重新登岛看到AI机器人惺惺相惜献上义肢。
就这。
这集出现男主的儿子,妻子,爸爸又是前几集的主要角色,有人就觉得,啊,牛逼,原来是这样啊,loop起来了!
如果单看一集,会觉得节奏有点慢。而完整看完,就像读完一册诗集,每一集在吟唱一个故事,关于穿越时间、关于身体互换、关于只有你我的世界、关于死亡、关于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关于与自己的和解,直到最后冰冻的流水唱出关于时间的梦。配乐精巧,带着节奏如溪水如江河;对白很克制,而镜头语言却很充沛。这是关于影像的时间之诗。
啊,很久没给自己家剧打五星了!真的是心碎又温暖。可以上Youtube的同学给你们一个link:https://youtu.be/CQCWuu2a8Ug 居家办公必备!
空而无物的软科幻
Loretta的母亲离开了,大儿子被夺舍了,小儿子失踪了,丈夫去世了,朋友去了平行宇宙......表面科幻诗学,实则悲惨世界
超过《沙丘》,和《2001太空漫游》平列我心中的科幻最佳。10多年的科研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科学、科技或者科幻,不是为了彰显人的力量、天才或伟大。恰恰相反,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展示及应对人的无助,脆弱与困境。所以,科学的发展不是要战胜自然,摧毁他人。而是要尽我们一切可能的力量去保护,去珍惜,互爱。我想这也是科学家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在生命最后所坚信的。
最喜欢想把爱的当下定格的少女、交换身体的细腻少年。科幻故事的精髓就在于此哇,人类的情绪在科幻的背景里再一次被放大,聚焦点从不是对设定的猎奇。
确实水准有点参差不齐(毕竟导演都不一样),但大致上都有那种特德姜的味道吧
即使再怎么吹嘘温情软科幻的tag也是无济于事,有nt说这是赛博朋克那就更是离谱了。果然硬生生地把艺术概念画集直接搬到剧集中拍成故事还是不可靠的。没有真正意义上内核和情节的驱动,再怎样堆砌毫无意义的概念和绝美画面也是浮躁的,顶天就当这是个文艺科幻童话大杂烩罢了
Change is a part of nature, and I am not. 机械兄长眨眼一生,Jodie Foster导演的最后一集实在太好;Ti West导演的荒岛怪兽则延续了古早味弗兰肯斯坦的浪漫;回音岁月萤火硬币,铁拳护卫父亲守护,这两集也挺不错;但剩下的几个故事感觉只有精致的平庸,新瓶旧酒;整体看来,与其说是什么软科幻,不如说是北欧味的忧伤童话
实在不喜欢这么慢的节奏
催眠
第一集十分钟都看不进去…弃!现在很害怕因为看不下去而被归为不懂的行列…
像缓慢念了一篇关于科幻的悼文,关于时间、失去、爱和接受。
欣赏不来
看了很久,像读雷·布拉德伯里的故事,治愈消弭残酷,这诗篇浪漫又心碎。弦乐在多次loop之后成了一个梦锚一般的图腾。多次拥有和多次失去。一眼望向一生,跨过冻结河流,生活在一颗凝固的琥珀里,相机中看见懵懂,麦田里瞥见沧桑。
我虽不介意影片大段的留白和无所谓根源的探寻,但是在宏大的架空下一些细小的真实的感情冲击逐渐变得孱弱,对真相的渴望被宿命般的孤独感和无望的焦虑感消磨。其中EP5让我感到严重的审美疲劳,撑得起惊艳的只有终始两集。
披着魔幻外衣的科幻片 摄影和音乐大于剧本 “环形”和“九号”一样仅作为编剧的麦格芬存在 人才是真正的纽带 用技术(时空穿越、灵魂互换、时间静止、技术无力感、传感机器人、平行时空、科学怪人、人工智能)手段处理人际关系(母女、朋友、异性恋人、祖孙、父女、同性恋人、父子、兄弟)
摄影很棒,但整体节奏有大问题,两倍速看都嫌慢。。。这个故事最好的形式恐怕是像《黑客帝国动画版》这样,用一系列小短片组成部两小时以内的电影。
不能欣赏这种粗糙的思考,还有慢腾腾、拖拽的叙述。
科幻和乡村风真的不搭,全剧节奏都磨磨蹭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