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再荒谬,人生的每一刻都值得好好品味。
文丨旧故麻袋∨如果在众多重生剧中,选出一部你觉得最特别的,会选哪一部?
是国产宫斗爽剧还是韩国复仇爽剧,如果让我选,我应该会把这一票投给2023年的重生轮回题材“神作”——《重启人生》。
当大家都在规划如何让重生后的人生更有价值的时候,《重启人生》却拍出了重生剧的另一种可能,主角不再是胜券在握的龙傲天,而是为了下辈子不成为危地马拉的大食蚁兽,从小积阴德的普通人。
主角没有金手指,没有逆天改命,只是想把简单的生活过好一点,把曾经的遗憾补回来,和朋友们一起享受生活,即使下辈子也要和朋友一起老地方见,成为麻雀也要挤作一团面对面唠家常。
《重启人生》除了设定清奇、剧情温馨外,它的“笨蛋节奏”是意外惊喜。
无论是闺蜜间狗屁倒灶的妙趣横生,还是主角与其他角色间无关痛痒的闲话,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巧思。
贯穿全剧的埋梗、铺梗,打破第四面墙的吐槽效果,姐妹间情感的层层递进,都能让人会心一笑。
最终所有的伏线回收,主角为了拯救死于空难的闺蜜,不惜四次重生选择做飞行员,为此宁愿被闺蜜疏远,承受好好学习的孤独,只为了在那几秒钟充当闺蜜的保护神,她真的,我哭死,友情万岁!!!
没想到,时隔两年,编剧“笨蛋节奏”再度归来,原班人马打造了2025年的开年“惊喜”——《热点》。
就像之前对“重生题材”进行了颠覆式的创作,这次“笨蛋节奏”又瞄准了科幻题材。
笨蛋节奏+《重启人生》原班人马+外星人+市川实日子!
这配置,简直是日剧界的“满汉全席”,表面看清汤寡水,入口鲜美,全是精华!
大家记忆里的外星人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影视作品,把外星人塑造成了地球和人类的假想敌,外星人只要一出现,那必定会爆发毁天灭地的灾难,它们大多长得奇怪,与人类有着非常不同的躯体构造,部分外星人还会有特定能力的设定,总之它们都比人类要有本事的多。
但看看《热点》里的外星人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社畜,中年秃顶,虽然凭借自己的能力上了还算不错的大学,但最终还是在一家普通的酒店当前台服务员,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朋友,被同事视为社会边缘性人格。
这种反差感还体现在超能力的设定上,剧中外星人高桥的超能力并没有用于拯救世界这种宏大叙事上,而是用在了解决电视机失窃、贴手机膜、卡在屋顶的排球等琐事上,说他是外星人,不如说他是邻里好友的“生活助手”,惹出了不少笑料。
最好笑的是,高桥每次用超能力解决问题都会有身体反噬,使用能力和反噬力成正比,能力使用越大,反噬力越强。
听力超群?
副作用是耳鸣三天;嗅觉赛狗?
代价是鼻炎套餐。
高桥第一次在剧中使用超能力,救下了差点出车祸的同事清美后,高烧了三天三夜;后来为了给清美解释自己是外星人的身份,使用的让硬币变弯曲的能力,反噬只是说手痒;清美得知高桥的高学历后,询问是不是用了超能力,高桥虽然想极力反驳,但最后还是承认了,可用脑的超能力反噬极强,声称用了会掉头发,所以才导致了现在的秃顶(虽然也有可能是本来就秃)。
女主清美,41岁的单亲妈妈,在温泉酒店前台上班,每天就是工作、养娃,日子平淡得像杯白开水,某天她如同往常一样骑车下班,结果在路上差点被货车撞上,同事高桥在千钧一发之际把她给救了,并且毫发无损。
清美怎么都想不通,平时看着普普通通的中年大叔高桥,竟然会有如此能力。
而高桥,因为能力暴露,不得不跟清美解释说自己是外星人,起初清美是不信的,高桥瞬间破防了,追着清美展示自己的超能力,清美一看,确实异于常人,但要她相信是外星人,也比较难,假装相信,蒙混过关,并同意帮高桥保守秘密。
虽然清美嘴上说会保密,结果转身就和闺蜜们透露了“高桥是外星人”的消息。
然后闺蜜几人就和高桥开始了各种奇妙的互动,一会儿让高桥帮忙找东西,一会儿让他贴膜,高桥虽然嘴上拒绝,但最后还是会帮忙。
清美则负责在别人面前为高桥圆谎,帮高桥掩饰身份,这些桥段真的能笑出鹅叫。
如果你爱《重启人生》里闺蜜们絮絮叨叨吃薯条的日常,那这部剧绝对能戳中你的笑点,清美和闺蜜团一边狂炫便当,一边吐槽“外星人”的场面宛如一场精彩绝伦的脱口秀直播。
别看海报像科幻大片,内核却是笨蛋节奏最拿手的“人间观察”,外星人不过是块“镜面”,照出社畜母亲的疲惫与温柔,照见普通人琐碎生活里的荒诞诗意,编剧清奇的将外星人设定嵌入山梨县小镇的琐碎日常中,营造出了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幽默。
剧中还有好多伏笔,比如温泉里的特殊物质能帮外星人恢复充能,酒店有几个神秘住客的身份存疑,后续可能会一一解答。
剧里每个人都带着生活的烟火气,有小心思,有小烦恼,也有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温暖,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普通却又独一无二,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该说不说,这部剧不仅剧情好,风景也美如画,已经被富士山脚下的山梨县小镇妥妥圈粉了,精致的暖色调画面,看着就特别治愈,配乐也很绝,该搞笑的时候搞笑,该温馨的时候温馨。
《热点》没有悬浮的大场面,却能让我们看到,即便生活平淡如水,也可能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小意外”泛起绚丽的涟漪,它就像一杯冬日里的热可可,在这个冬天带来了满满的欢乐和感动。
《热点》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小美好、小确幸,真的很爱这类细腻的治愈日剧,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活着真好”,从剧中汲取关于爱、关于勇气、关于生活的力量。
目前,《热点》是开年以来评价和口碑最好的日剧,而且可以肯定,它绝对是今年的“年度十佳”,放心开追!
你是富士山脚下某小镇某酒店的前台员工,过着平凡的两点一线的日子。
某天,你下班回家路上差点被车撞了,千钧一发之际,你被连人带车抬起放到安全的地方,对,救了你的人是酒店同事,中年浅谢顶大叔,他说:“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是个外星人。
”笨蛋节奏有种奇怪的特质,明明人物背景不同,故事线不同,一集没播完,你就怀疑:不会是笨蛋节奏的剧本吧,一看,果然。
《热点》比《重启人生》轻喜剧一些,着眼点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一共10集,每集45分钟,十分适合配餐食用(唯一副作用是根据各人笑点高低,“喷饭”概率不同)。
--剧透的分界线--一千个观众能看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从《热点》里看出的是社会多元性的可贵。
外星人大叔没有三头六臂或天线,不能点亮手指尖,你来自《ET》或其他科幻作品的关于外星人的刻板印象统统没有,他的日语比你我这样的地球外国人流利,他也被同学霸凌,他也有发小,他在职场上和你抢功,他小气、别扭、讲起自己的事就停不下来。
可是,他也有义气,别别扭扭地还是会答应帮些鸡毛蒜皮的小忙,会感动于地球人的友谊,会把朋友送的便宜模型拼好放在合影旁边。
一不小心,女主发现酒店的一位住客上村先生有点怪,上村先生说:“其实吧,我是未来人。
”女主接受良好的表情让未来人先生纳闷,无他,唯手熟耳。
未来人先生儒雅温厚,来自五十年后,他指出的未来的情景推动了主角团的一系列行动保护家园。
可是原来,未来人先生年轻时候冒冒失失地高考忘带准考证,还是靠外星人先生的神力才及时送到,他也因此回到五十年前,选择住进当年备考住过的酒店,一念良缘,一世改变。
再一不小心,女主发现同事的发小是个超能力者,手触即可吸收电力。
这一次,大家连惊讶都欠奉了。
有趣的是外星人大叔却不相信有未来人和超能力者的存在,说他们是科幻虚拟人物,自己才是现实中存在的non-fiction。
有人笑这是富士山观光宣传片,富士山脚下的小镇真是包罗万象: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时光穿梭者、鬼怪都能在这里好好相处,没有野心没有压力地度过每一天:和同事八卦、和发小聚会、彼此嫌弃又彼此依赖……我看到的则是多元性的力量。
人会对一些事情大惊小怪,是因为没见过,一旦见得多了,就见怪不怪。
而人对另一些人的排斥,也往往来自不了解,因为不了解,基于想象和宣传得到的印象往往妖魔化、标签化。
在中国,我们能接触到的外国人从比例来说少得可怜,不要说长居者,即使旅游者,这些年来也越来越有限。
无法上外网,不能用whatsapp、facebook、instragm之类的app,没有网飞……有人说外网都是胡说八道,社交我们有微信微博,网飞的片我们也能找到片源,可是,我们与世界其他地方相隔开是事实,因此我们只能像用《ET》了解外星人一样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外面的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极为有限,我认识的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没兴趣,上一次和几个外国朋友聊起中国,他们的认知还在“Mao”和“after Mao”上。
加拿大从人口种类来说,已经非常多元化,但很明显仍有各种stereotype,跨民族的交往仍然有限。
不用说我们的社会里没有同·性·恋和更多复杂的性别形式,几乎看不到残疾人,即使同文同种,仍是相隔天涯。
看到新闻,就在4月1日,两位家长带两名22岁自闭症的子女被东航拒绝上飞机,而在温哥华,ADHD的儿童在普通学校正常上学,街头几乎每天可以看到推着助步车的老人和坐轮椅的人。
《热点》里外星人先生开始对未来人和超能力者很不以为然,觉得和他们不是“同桌吃饭的”,即不是一类人,可主角团的几位姐姐都说“明明是同桌的呀”,而在这部非常多吃吃喝喝的剧里,饭桌上的人越来越多,小桌坐不下换大桌,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通过不断的扩圈日益加强,同桌者众,远景中的富士山静静地守护着大家的笑颜。
片子的最后,女主发现自己的女儿竟然也有外星人血统,她的前夫是八分之一的外星人。
这也许就是笨蛋节奏想要表达的:了解一种人最好的方式不是通过书籍、电影和宣传,而是与具体的人相处,不是以游客形式相处,而是以同事、朋友、甚至家人,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些非我族类者可以和我们天天在一张桌上喝茶、吃饭。
开年最高分“反套路”日剧,凭什么治愈了万千普通人?
(节选,段落之间非连续,原文可搜索上面标题。
不得不说,三联写的真好啊)这样的设定或许和日本近些年陷入“无缘社会”的现实情况有关。
2010年,NHK电视台在节目中首次提出“无缘社会”一词,它指的是随着城市化发展与乡村衰落,高龄、少子、失业、不婚情况愈发普遍,人们的血缘(与亲人的联系)、地缘(与家乡的联系)、社缘(工作和人际关系的联系)日渐消退。
以剧中的高桥为例,五十多岁的他一旦失业或退休,断掉了和酒店这些人本就疏离寡淡的同事缘,他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没有人际纽带的无缘者。
和动辄徒手救下一架客机,瓦解一次恐怖袭击的超人式外星人相比,《热点》对外星人的安排看似有些“大材小用”,但其实,这正是一种对普通人平凡生活的肯定和理解。
韩剧《超异能族》中的经典台词是“超能力算什么,同理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能力”。
这部成本接近3.6亿人民币的大制作囊括了政治博弈、复仇暗杀等多种元素,但最打动人的是异能者们把超能力“用错地方”的时候,那是女主的超强五感不再用于对付敌人,而是去仔细聆听男主走向自己时略带忐忑的脚步声时,也是男主的飞行能力不再用于执行刺杀任务,而是拎着女主心心念念的炸猪排饭停留在她窗外的半空时。
过去很多影视作品会为主人公设置一个“我只想当个普通人,可偏偏阴差阳错什么都有”的人生路径,这里面存在着某种心口不一的虚伪,因为它实际还是在把“普通”当作一种次等选项。
《重启人生》和《热点》的共同点是,人物角色过平凡生活时没有退而求其次的心态。
他们本身渴望的就是简单,然后也得到了简单,心里不拧巴并觉得很满足。
看到剧中呈现出的这些如微末一样的事情会让人再次感慨,被全人类忽略掉的那些转瞬即逝都没有被浪费,它们都被日本创作者接住,然后放到了作品里。
(最喜欢的句!
)卡夫卡日记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是,“上午德国对俄国宣战,下午我去游泳”。
某种程度上,《热点》像是这句话的变形与翻版。
影视作品反馈的是普罗大众的心态,当人们开始对这类作品抱有好感,与其说是陷入了虚无,不如说是开始从漫长的宏大叙事里抽离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到了个人生活和与身边人的关系上。
书中半句话带过的东西,可能是我们普通人的多半生。
没有波澜壮阔的起伏,也不惊险刺激的平淡生活并不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热点》正是再一次温柔地告诉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可以略大于整个外星文明。
一直到前七集,我都会说这是一部很好的,讲日常生活的,温馨的电视剧。
但在第8集的时候,高桥小时候和父母聊天的场景,三人在饭桌上聊天,高桥的爸爸吃完饭明明饭煲就在旁边却还需要妈妈去盛饭的画面让我觉得不适。
也正是因为第8集的这个场景,让我对后面两集讲新市长和酒店老板的事件保持警惕。
这个事件呈现出来的效果,给我的感觉似乎是“有野心的女性掌权后就会让这个世界变得糟糕,让环境受到破坏”。
你可以认为这是我的过度解读,是我过于敏感,但如果不是第8集盛饭的场景,我不会对第9、10集的事件做出这样的评价。
尽管这个剧的主角中女性居多,但我觉得在女性友好这个范畴能拿个负分。
我在前面的部分一直都接受良好,但也经常能看到他人的评价说主角团让人讨厌。
说之前的市长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最后村上资助小野担任酒店的新老板、远藤对若叶球技的评价等都让我感到不适。
总之,是最后三集让我对这个剧的评价从5分直降到3分。
第一集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二集
第二集
第二集
第二集【富士山:神性与烟火气的碰撞】 矗立于云端的富士山是日本美学的图腾,却也在过度崇拜中沦为消费符号。
火山口缭绕的硫磺雾气,恰似传统信仰与现代商业的纠缠:景区便利店与千年神社比邻,登山客的喧闹惊扰了修验道的神圣。
当樱花瓣飘落在自动贩卖机上,这座圣山提醒我们:自然崇拜的纯粹性,正在被工业文明悄然解构。
第二集
第三集
第三集 【富士山的呼吸】火山灰滋养的土壤上,樱瓣与芒草交替起舞。
松尾芭蕉曾凝视山巅积雪化为云絮,写下"云雾绕峰生,瞬息万变似人心"。
反驳所谓"最佳拍摄点"攻略——真正的富士之美在町人的茶碗纹样里,在葛饰北斋的波浪褶皱间,更在凌晨四点便利店店员仰望天际线时,那抹映在瞳孔里的黛青色轮廓。
第三集
第三集
第三集
第三集
第三集富士山,日本的灵魂之地。
富士山最打动人的,是它那份静谧中的力量感。
无论是晨曦初照还是晚霞映衬,那座矗立千年的圣岳总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敬畏,这种永恒的存在才是富士山真正的魅力所在。
第四集
第四集
第四集
第四集
第四集
第四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七集
第七集
第七集 富士山:凝固的火山与永恒的精神丰碑 在东瀛列岛的中央,矗立着一座令世人瞩目的奇峰——富士山。
这座海拔3776米的休眠火山,以其近乎完美的圆锥形轮廓,成为日本的国家象征。
富士山不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山岳,更是凝结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神圣存在。
在这座火山的熔岩之中,流淌着日本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镌刻着日本人对生命、死亡与永恒的哲学思考。
一、火山造就的神迹 富士山的形成源于板块运动造就的地质奇迹。
约十万年前,三次剧烈的火山喷发塑造了其标志性的圆锥形轮廓。
山体由火山碎屑岩构成,呈现出独特的层状结构。
山顶终年积雪,形成壮丽的冰河景观。
这座活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喷发持续了约两个月时间。
喷出的火山灰覆盖了方圆数百公里的土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层。
富士山的地质构造为周边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孕育了繁荣的农耕文明。
富士山的地质活动至今仍在继续。
科学家通过精密仪器监测到山体仍在缓慢隆起。
这座看似静谧的火山,实际上是一个随时可能苏醒的巨大引擎。
二、精神图腾的形成 富士山在日本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被奉为神灵的居所,众多神话故事都与之相关。
传说中的圣武天皇曾在此修行悟道,将其确立为佛教圣地。
从镰仓时代开始,富士山就吸引了无数虔诚的朝圣者。
他们沿着固定的路线登山礼佛,在艰辛的旅程中完成心灵的净化。
这种修行传统延续至今,每年都有大量信众前来朝拜。
文人墨客对富士山的礼赞更是不胜枚举。
歌川广重等浮世绘大师以富士山为主题创作了大量杰作;松尾芭蕉在其名作《奥州小路》中也留下了对富士山的深情描绘。
这些艺术创作共同构建了富士山在日本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三、现代语境下的富士山 当代社会中,富士山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登山已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宗教性活动,人们在征服高山的过程中寻求心灵的平静。
每年有超过200万人前来登山礼佛。
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周边的森林、湖泊和梯田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为研究火山地质提供了宝贵样本。
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富士山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
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这座精神丰碑能够永续传承。
富士山是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典范。
它既是地质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人类精神进化的记录者。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需要以更加谦逊的态度对待这座神圣的山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让富士山永远矗立在人类文明的天空下,见证时光的流转与文明的进步。
第九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集
这本剧很赞!
也许是年龄的关系,我现在特别喜欢看小日子的男人女人讲着一些没有营养的话,然后嘿嘿傻笑几声,然后就把剧情给忘记了。
反正是消磨时间的肥皂剧,就不能谈啥生活里的大意义!
但要说编剧真的没有在里面夹带私货,在我看,其实也是带了的。
本剧的后几集,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男女,不就是围绕着高桥前辈在酒店卖掉之后不能泡澡了,然后去挖女老板与女市长的黑料么?
这黑料还真的让他们给挖到了,这一出算不算进编剧对于地方政治的吐槽呢?
毕竟日本的地方政治挺有特色的。
政商勾结是常态吧,小日子的主妇们也爱看这一出。
前面写得不算,下面也是本人对于本剧的介绍。
如果说一本日剧里既有外星人,又有超能力者,还有时空穿梭客,你会以为这本日剧的主题是啥?
在我看来,这纯粹就是给主妇们看的超级搞笑剧啊,纯粹打发时间,而且顺带推介下富士山的风景。
主妇们好计划起来了,今年可以来富士山玩哦,山下还有温泉,泡澡很舒服的。
要知道富士山已经在 2014 年被评为世界遗产了。
小日子的主妇们开心之余,说不定真的会把全家人 2025年的年度旅行计划给安排到富士山来。
顺带讲一句,我一个女同事三月初就跑去日本富士山玩了,说不定她就看了这本日剧哦。
她拍回来的照片跟电视上的一模又一样。
既然旅游宣传片(我是这样想的),那么故事情节就不重要,一定要给观众们展现出人们生活的松驰感。
什么外星人啊,同学会啊,时空穿梭者啊, 时空漫游者,不论是什么,反正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讲,他们仅仅是人群中的一员,与普通人一样,甚至也得接受普通人的帮助,例如高桥前辈要在非其值班时间泡澡也得经理允许,否则也没有这项特权。
每天的生活都是看山,看水,工作、养娃,没有什么不一样。
就如最后一集女主角远藤听到自己的前夫其实也是一个外星人,她也很平静地接受了。
这两人结婚、离婚,女儿都这么大了,他竟然是外星人。
前夫外星人也就是运动精经发达一点,其他没有区别。
反正这本剧就是看过,笑过,记住了富士山原来可以这么美以及当地人不知道魏晋的松驰感,就行了!
小孩子、年轻人、老年人题材都比较多,也非常容易贴标签,尤其是年轻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可以说是主流,小孩子、老年人的题材非常顺拐就能上道德高地。
但是40-50多岁的中年人题材电视剧、电影相对来说比较少。
中年人好像路边的石头一样,你知道他们存在,但无所谓,无人在意。
像超市收银很快的大妈,拿尿杯时机刚好的医生,注意到的时候感慨一下,特别去说难免寡淡。
电视剧使用了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这种特殊的设定,就像电视台节目总要有一两个抓人眼球的采访。
被设定吊着看日常生活,简直是太天才的想法了。
外星人的终极目的是泡温泉,还要和人类攀比到底谁泡温泉更获益。
未来人的终极目的是拍拍照、散散步,看看年轻时候的自己和家人。
超能力者甚至没有目的。
稍微秃头的外星人大叔,每次都装X失败。
刚一本正经地说完自己单身是为了不让后代也过辛苦的生活,就有发小过来戳穿他搂着女人不撒手。
被人夸奖之后,立刻顺杆爬。
明明没有救人,被人恭维体贴之后,也开始承认起来。
之后酒店经理夸了两句也开始顺杆爬,把修理热水器的功劳归在自己身上。
普通人接受未来人、超能力者已经很快接受了,外星人反而是最在意的那个。
无法接受未来人的设定,却可以接受穿越时空人生从头再来的设定。
后遗症不能说没有,但也不是特别严重。
就好像外星人大叔的秃头,不能说特别秃,但前面确实也是秃了一些。
非常小幽默的点是,演年轻的外星人演员头发茂密得过头。
护士试图对外星人进行年龄换算,遭到了外星人的强烈反对。
日本人到底是怎么把生活中这种不起眼的小幽默做的这么好笑这么密集的啊!
一开始被推荐到这部,是因为自己看了《重启人生》后一直被算法推荐这部。
据说是原班人马。
自己就有点兴趣了。
这次拿到的资源也没有放硬盘太多时间。
也就花了差不多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细水长流的方式看完了这部。
整个故事上,自己最大的感觉就是编剧在伏笔的埋设上花了很大的心思,几乎每个出现的人物在当时是一扫而过的路人甲路人乙,就是这些路人甲乙,在后续的回顾过程中,总能在另外的场景下被重新cue到提及。
第二个,就是对所有的人物刻画,尽量都采用了真实的人物方式。
不管是外星人还是超能力者还是时空穿越者还是特异功能人士,每个看起来在各个方面有特殊才能的,都在人性方面展示了有趣的一面,非常的接地气。
故事似乎一直在cue《ET外星人》这部电影。
从一开始高桥先生在说明自己是外星人的时候,就提到了ET,还问清美有没有看过这部。
之后的故事开展多次提到。
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还特意问了ET到底是属于哪种分类,高桥说他觉得外星人应该归为情感类,而其他人都认为应该归为科幻了,高桥因为自己是外星人的缘故,坚持认为外星人不应该是科幻,毕竟他是真实的外星人,所以硬是在这里把外星人归为了情感类。
在最后一集中,高桥要从老板的办公室顶楼逃走,用超能力跳跃的时候,镜头也刻意给到了他飞越月亮的画面,这里应该是完完全全的向ET最后的迎着月光起飞的拍摄镜头致敬了。
编剧应该是ET迷。
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常住的那位爷爷。
后来才明白,他是未来穿越回来的,因为当年的自己在这家酒店里复习考上了大学,所以他穿越回来后不仅是为了看自己,也是为了看自己的父母。
真是令人感动,这种跨时空的亲人见面,也将整部电视剧的情感得到了提高。
这部看完后,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每一个人都在特定的时刻派上了用场。
对于整个情节的安排,有点像推理小说的心思缜密了。
让我想起的一本书就是《解忧杂货铺》。
个人的理解。
总之,这部还是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反类型化叙事下的外星人提到外星人,立刻跃入你脑海中的会是什么呢?
或许是ET,或许是都敏俊。
经典美剧《X档案》中的小灰人长着一双硕大的眼睛和倒三角形的脑袋,皮肤呈现灰绿色,这是流行文化中较为典型的外星人形象。
国产剧《三体》中的三体人已进化到了可以脱离肉身形态存在,但和小灰人一样,三体人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侵略和殖民地球。
大约从20世纪中叶开始,很多文艺作品逐渐把外星人定位成了人类之敌,并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类型化叙事,让人一提到外星人就会联想到各国政府机密、地球与人类命运等宏大命题。
但《热点》选择了反其道而行,剧中外星人的特别之处恰恰在于,他的外形、工作和超能力都并不特别。
故事发生在富士山山脚下平静的富士浅田市,女主角远藤清美是一家商务酒店的前台,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她险些被大货车撞倒,多亏同事高桥使出超能力救了她的命,她也因此知晓,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同事竟是外星人。
外星人用超能力拯救女主角是很多影视作品的经典桥段,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敏俊先以远超人类极限的听力听到女主在千里之外的呼救,然后瞬间移动到女主所在地方,最后徒手使出千钧之力按停失控的车辆,完成“英雄救美”戏码的同时,也预示了之后的浪漫爱情。
除了爱情,很多创作者还会为这些隐瞒身份潜伏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安排其它形态的亲密关系。
在美剧《外星居民》中,外星人哈利因收养了另一个外星人的孩子而体悟到,亲子关系在让人变得更强大的同时,也变得更温柔,另外,他还因和镇上的小男孩麦克斯成为忘年交而理解到,友情是“朋友的命比回母星重要”。
《热点》的另一个反套路之处便是,截至第五集,本剧没有为高桥安排任何性缘关系,他救了清美后,二人也没有一丁点恋爱的苗头,顶多是从不熟的同事变成了相熟的同事,此外,创作者也没让高桥身边出现什么亲密朋友,就连他的外星人父亲也只在其幼年时出镜过一次。
可以说,高桥整个人淡淡的,没有处在任何一段高情感浓度的人际关系之中。
如此看来,《热点》对外星人的设定不是邪恶反派,不是完美爱人,也不是比人类更具备人性的地球救星,反倒更像是一个因身份认同问题而无法融入社会的边缘人。
这样的设定或许和日本近些年陷入“无缘社会”的现实情况有关。
2010年,NHK电视台在节目中首次提出“无缘社会”一词,它指的是随着城市化发展与乡村衰落,高龄、少子、失业、不婚情况愈发普遍,人们的血缘(与亲人的联系)、地缘(与家乡的联系)、社缘(工作和人际关系的联系)日渐消退。
以剧中的高桥为例,五十多岁的他一旦失业或退休,断掉了和酒店这些人本就疏离寡淡的同事缘,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没有人际纽带的无缘者。
人际关系会带来很多麻烦,但也要承认,人正是在各种关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使命,有需要我们的人,需要我们的位置,我们才得以生存下去。
这或许是高桥明明应该守住身份的秘密,实际上他却每集都在向不同人展示超能力的原因。
在“暴露身份可能带来的麻烦”和“与周围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二者中,他不经意间就倾向了后者。
清美被外星人救了后,将这件奇事告诉了两位发小。
面对当事人的指认,两位发小起初不太愿意相信高桥这种一抓一大把的日本大叔会是外星人,她们更想把如此离奇的身份放到清美另一位更年轻帅气的同事身上。
高桥没有隐身、变形、定格时间这样的高阶超能力,他的超能力是自身已有能力的向上发挥,比如在能跑会跳的基础上,他可以跑步追上汽车或是原地起跳五、六米高,不过每次使用超能力后都会产生不良反应,他救清美的当晚就发起了高烧。
清美和发小对外星人应该“高大上”的期待和高桥“平平无奇”的现实相距甚远,这种差距结合日式的人情世故氛围为观众带来了很多冷幽默。
幽默背后是人与人相处时必然会产生的不一致,这固然会引发一些看破不说破的内心独白或轻微且无恶意的吐槽,但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互动也由此而来。
剧中人物或许会在后来变得更亲密,也可能就停留在这种比一般同事亲近一些,又比亲密朋友疏远一些的熟人关系,但无论哪种,都可以看作是对抗无缘社会的一个良好开始。
普通人的生活略大于整个外星文明清美和发小们知道高桥是外星人后,拜托他使用超能力去解决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酒店房间的电视机被偷了,排球卡在学校体育馆的天花板上了,学生参加考试忘拿准考证了,出租司机误开了“SOS”求救灯,甚至是帮忙给手机贴个膜。
面对这些请求,高桥会抱怨“这都是些什么鸡毛蒜皮啊”,不过大部分情况还是出手相助了,过程中他还额外解决了校园操场恶作剧和便利店被打劫这两个案件。
但整体而言,高桥超能力所辐射的范围并没超出他们所居住的富士浅田市。
和动辄徒手救下一架客机,瓦解一次恐怖袭击的超人式外星人相比,《热点》对外星人的安排有些“大材小用”,但其实,这正是对普通人平凡生活的肯定和理解。
韩剧《超异能族》中的经典台词是“超能力算什么,同理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能力”。
这部成本接近3.6亿人民币的大制作囊括了政治博弈、复仇暗杀等多种元素,但最打动人的是异能者们把超能力“用错地方”的时候,那是女主的超强五感不再用于对付敌人,而是去仔细聆听男主走向自己时略带忐忑的脚步声时,也是男主的飞行能力不再用于执行刺杀任务,而是拎着女主心心念念的炸猪排饭停留在她窗外的半空时。
《热点》的编剧笨蛋节奏对这类“大材小用”更是有某种偏爱。
在他的上一部作品《重启人生》中,女主带着前世的记忆不断读档重来,从第一世的乡镇公务员到科研人员,再到第五世成为飞行员并成功阻挡空难发生,救了两位好友的命。
她一路打怪升级的目的不是要逆天改命,去更大的人生舞台变得更成功、更富有,而是想要和三位好友一起平安快乐地在家乡过完简单的一生,于是她就这么选了,并且实现了。
过去很多影视作品会为主人公设置一个“我只想当个普通人,可偏偏阴差阳错什么都有”的人生路径,这里面存在着某种心口不一的虚伪,因为它实际还是在把“普通”当作一种次等选项。
《重启人生》和《热点》的共同点是,人物角色过平凡生活时没有退而求其次的心态。
他们本身渴望的就是简单,然后也得到了简单,心里不拧巴并觉得很满足。
当人们把精力放到近处时,才会发现身边存在着很多有趣的小事。
高桥运用超能力寻找丢失的电视时发现,电视闻起来是基板加热后散发的气味再掺杂尘土的味道。
电视台导演在出租车上看到富士山,等到他想起拿手机拍照时,拍到的全是电线杆子和街边的房子——想必每个同款拍照人看到此处都会会心一笑。
清美的一个发小是泌尿科护士,她总能把握住最佳的回收尿杯时机,既能避开和患者照面而产生尴尬,又能以最快的速度拿到检验样本,被年轻同事称赞,如果有收尿杯大赛,她能拿第一。
我们时常回避屎尿屁,因为觉得它不雅,但这部剧平视它,还发现了其中的逗趣之处。
细腻,可以算是日本创作者的传统优势了。
看到剧中呈现出的这些如微末一样的事情会让人再次感慨,被全人类忽略掉的那些转瞬即逝都没有被浪费,它们都被日本创作者接住,然后放到了作品里。
生活中出现外星人后,清美和发小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节奏,该上班上班,该聊八卦聊八卦。
这和韩剧《新乌托邦》制造笑点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丧尸满街跑,理发店女老板不逃也不慌,只是一味地发愁“上周隔壁开了新美容院,这周又闹丧尸,我们这些自营商还怎么活啊”。
看似缺乏大局观,殊不知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先顾好眼前的一日三餐,然后一天一天走下去的。
卡夫卡日记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是,“上午德国对俄国宣战,下午我去游泳”。
某种程度上,《热点》像是这句话的变形与翻版。
影视作品反馈的是普罗大众的心态,当人们开始对这类作品抱有好感,与其说是陷入了虚无,不如说是开始从漫长的宏大叙事里抽离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到了个人生活和与身边的人际关系上。
书中半句话带过的东西,可能是我们普通人的多半生。
没有波澜壮阔的起伏,也不惊险刺激的平淡生活并不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热点》正是再一次温柔地告诉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可以略大于整个外星文明。
下载地址:https://pan.quark.cn/s/81fe2fb35f80https://pan.baidu.com/s/1vFEW_0AKhZ0_yS6aQ8Sx8w?pwd=hqfg 【共10集,现1集】·开局直接猜错主角!!!
👽️所以朴实无华,长得一点也不帅的中年老男人兼公司同事,竟然是外星人?
🚗要不是哐的一下救下了差点被车撞的女主,他也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暴露后他还反复跟女主强调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外星人🤔但是女主不太相信,于是他开始使劲儿跟女主证明自己是外星人👽️🤣莫名戳中了我的笑点哈哈哈哈哈哈哈🤣🤣🤣💦男主你解释个什么劲儿,不是不希望女主知道吗?
👄女主这嘴是一点也不牢靠,转身就跟两个闺蜜说了🏃结果变成女主+闺蜜三个人追着男主,要他展示能力,解释自己真是个外星人(?
)☀️解释了半天,结论就是,他除了放大了地球人原本就有的能力外,其它跟地球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个罗里吧嗦爱管闲事的中年大叔!
🤣这么生活感的外星人还是第一次见啊!
🎉风格果然还是笨蛋节奏的风格,各种碎碎念罗里吧嗦细碎小细节🍃目前第一集来看,其实不太像《重启人生》,更像是那种…比较散漫随性的感觉🌱有种淡淡地平静的喜感😋后面可以再观望一下
这部前七集都特别平淡,结构不像重启人生那般,有通游戏关卡感、装置感,完全就是已经融入地球人血统的外星人,跟大家一样过着毫无二致的平凡生活。除了日常胡扯蛋的碎碎念还是那么亲切——密度太高了。但到了后三集,什么时空穿越者、超能力者,连阿飘都出来了。。。不愧是富士山最佳观景spot之一的静冈,磁场太与众不同了是吧。。。霓虹温泉也非同小可是吧——根本外星人儿的生命之源。那我这老腰老颈椎看来确实非去泡不可了,不枉做了一堆功课。最后,战胜政治家吞地的桥段中,还屡次煽情都打断施法——印证了:果然笨蛋节奏自己代入的就是这外星大叔吧。难怪这部核心人物其实是外星大叔。结局真的大升华,总而言之还是那个主旨,大概就是奇迹的日常吧。确实呢,眼下生活中的每个理所当然的细节,每件用起来理所当然的物件,不是奇迹层累而成的呢?
叽叽咕咕的有点无聊了
赞誉之下的难已入心,坚持看了几集依旧无法理解与欣赏到个中滋味,大抵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不是很戳我,从第八集开始才感觉好看,充满了日常的气息。
比架空OL日记和重启人生差太多
3.5 笨蛋节奏的风格太强烈了,笑点其实也挺足的,但是剧情还有点无聊了
太没边界感了
观剧的主要感想是富士山好美,富士山好美,以及富士山好美。
市川实日子和外星人题材莫名就很搭,色介前辈……啊不,高桥前辈简直大号卡皮巴拉。各种《重启人生》call back(四人组出行木南晴夏开车、time leaper、不主动介绍的朋友和礼物……)其实有点儿过于密集刻意了,但不妨碍我笑就是了哈哈哈哈哈
笨蛋节奏是不是背着大家在偷偷上班啊。。。cat's eye那里的吐槽也太刻薄了,笑死了,好想这样刻薄地活一次。。。最后一集好温暖啊,友情真好啊!山梨县的居民真好啊!追完这部剧,春天也要来了呢!
说话确实客气但是行为并不客气呀!
但后来想想,最后一集的一些细节有点不喜欢,就你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设定未来会有生物识别技术、很炫的汽车呢?未来为什么不和现在一模一样呢?就这个故事的独特性来说,未来和现在一模一样才是最最科幻、最有价值的理念。和这个理念一比,那种光怪陆离的所谓科幻都显得很土。但最后一集的那些细节就…向“土”投降了…..
这个风格感觉就是《重启人生》(外星人ver)啊~又无语又好笑~打开之前还以为是什么新闻记者追社会热点的剧。不过两集过去我没有太get到。再观望一下,也许也会跟《重启人生》一样突然来个大的。
不算笨蛋节奏宇宙里最好看的那类,但独特的对白风格、说话节奏、细节纠结怪还是很好笑。最后女主得知前夫和女儿秘密的恍然大悟有点被教育到:越熟悉的人其实越容易被我们忽略和无视。
宇宙难民、少数群体、无法坦诚相对的普通人们,彼此试探一番发现,大家都一样嘛!热点散发的是爱的信号,谢谢大家,有接受到。大概知道バカリズム的公式了:最熟悉的日常+完全没人了解可以张口就来的高概念=dddd
看了兩集,節奏太慢了,好無聊,完全get不到《重啟人生》的感覺吶
这个世界每年春天都需要一部笨蛋节奏!
不用想也知道,笨蛋节奏编剧这种固有的弱剧情生活化碎碎念,免不了被一些快节奏短视频时代下心急的观众看一集就审判“无聊 啰嗦”了。才一集故事都还没展开,还好日剧有自己的节奏,不是非要上来就要高潮高能,有趣之处也不是“三分钟一口气看完一部剧”的短视频所能取代的
不好意思,我厌蠢。3集弃
最近日剧流行的这类风格很难get到,平静到压抑,没什么表情起伏的脸演绎着没什么起伏的剧情。这种风格里连外星人情绪都是如此,看过外星居民,喜剧和科幻悬疑各种流行元素杂糅和这个对比好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