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D.P:逃兵追缉令

D.P 개의 날,D.P狗之日,D.P Dog Day,D.P.

主演:丁海寅,具教焕,金成畇,孙锡久,元志安,李濬荣,高庚杓,朴柾佑,李雪,玄奉植,申承浩,赵显哲,洪京,权海骁,李仲玉,金范洙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1

《D.P:逃兵追缉令》剧照

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2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3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4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5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6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3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4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5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6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7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8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19D.P:逃兵追缉令 剧照 NO.20

《D.P:逃兵追缉令》长篇影评

 1 ) 韩国军队的伙食真的像电影里面那么好吗?别被电影剧情给忽悠了

不知道大家喜欢看韩国的一些电影没有呢?

这些年,韩国拍了很多反映朝韩之间的电影,像什么《共同警备区》《高地战》《乐透大作战》《延坪海战》,在很多电影里面,我们都能一窥韩国电影的情况,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件事情,韩国军队在其他方面可能没啥亮点,但在伙食方面是真的让观众看得十分走眼了,甚至一些剧情里面,朝鲜的士兵吃到他们的伙食,那叫一个美味。

于是,不免让我们好奇,韩国军队的伙食,真的像电影里面那么好吗?

答案可能超乎大家想象,其实,韩国军队的伙食堪称是非常糟糕的存在,表面看,韩国军队伙食似乎要比朝鲜军队好很多,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完全两码事,真实的韩国军队伙食可能连朝鲜都不如,更别提和他的主子老美的伙食比起来了,总之就是糟糕到了极致的那种。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表面看,根据韩国军队去年的一份计划,韩国军队士兵的伙食提升到了1万韩元,差不多是57.4元人民币,这么高的伙食标准,放在国内,那都是空军灶的标准,可是,大家别忘了啊,这是在韩国啊,可不是在我国,韩国的物价水平是我国的三倍以上,换言之,他们能吃到的东西是我们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物价高是一回事,军队员额还很高,要知道,韩国军队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75万人,这是什么概念?

可能很多人没啥感觉,毕竟我国总兵力达到了200万,比他们多了好几倍,可是,别忘了,我们是有14亿人,养200万军队没问题,可韩国才多少人口,撑死了也就5000万左右,相当于他们维持了12%以上的人口是军人,放大到中国,起码需要一亿人当兵,可想而知规模有多庞大了。

如此巨额的总兵力下,问题就出现了,那便是员额太多了,军费根本不够用,看似每个士兵伙食费很多,可一分摊到了具体的士兵手里时,到士兵这里能吃到嘴里的伙食就少得可怜,而解放军不一样啊,解放军是采取的是伙食费具体到个人,哪怕是最低档次的伙食,那真的都比外面吃得好,因为伙食费是纯菜金,这么说,大家懂了吧!

更何况,韩国军队还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此前,很多媒体都报道过韩国军队高层克扣士兵伙食的事情,这件事情在部队是屡见不鲜,导致他们的伙食更是雪上加霜,可能很多人也会因为电影而被影响,觉得韩国是发达国家,伙食肯定比朝鲜的伙食要好很多,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完全反过来,朝鲜因为先军政治下,军队的伙食得到了很好的供应。

 2 ) “他那么善良又老实,在被欺负的时候,你们为什么只是旁观?”

原本是在Netflix无意间刷到预告,而后果断加入收藏夹吃灰的一部剧,没想又是一部看完引人深思许久的压抑作品,记得上一次有这种后劲,还是看《小丑》的时候,但这次的霸凌者和施暴人,真是全方位让人恨得牙痒,被打被杀都是活该。

心里无数次期望峰地老师最后能一枪把那谁带走,然而结局却是他朝自己开枪,完事了还要在雪地里独自忍受痛苦,一句“妈妈”喊得让人心痛,谁还不是个孩子,我来到这个世界,原本是想要好好探索生活的乐趣、享受自己的爱好、与人为善,我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痛苦?

但不得不说,这样的设定更高明也更显悲剧色彩:被阶级固化和强权欺压到逼疯的好人,最后还是只能靠伤害自己来解脱。

受伤的永远是好人,这个定律好像在哪都适用。

一个因为不喜欢打人而放弃练柔道的画画老师,一个会鼓励他人温暖他人的大哥哥,如此善良美好的一个人,为什么入伍之后会变成结局这个样子?

凭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要被那些阿猫阿狗以强凌弱的人渣用各种超乎人想象的下作手法羞辱和霸凌?

我和他一样想知道为什么,然而一句轻描淡写似的“我以为那样也可以。

” 说出来是那么的轻易,放佛只是哈了一口空气。

最后一幕申雨皙的姐姐问男主,“既然他这么善良又老实,在被欺负的时候,你为什么只是袖手旁观?

”看似是对军队里众人皆沉沦、甘做罪恶帮凶的质问,实则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问,当我们看到不公的事正在发生,我们是否也因事不关己或碍于不“合群”而什么都不做?

1953年的水壶之所以沿用至今,或许也是数代人的“合群”与“旁观”吧,没几个人去“做点什么”,又或者“做了点什么”但被视为异类,更在体制面前不值一提,一秒就被打回原形……所以啊,改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无数人的前仆后继,为信仰奋不顾身。

美国的民权运动走到今天,实现种族平等了吗?

显然是没有,但你说它是一点改变也没有吗?

却也不是,至少African American也能当总统了,从地方民选官员到公司高管,也有这帮人的身影了,而不是多年前连坐个公车拒绝给白人让座都要被逮捕的阶下囚了。

虽然这个类比不一定恰当,但我总想着,总该做点什么吧,哪怕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琐事(就像最后小胖子开枪扫射那帮习惯了霸凌与被霸凌的可悲之徒)。

总有人会告诉我们,你这么做没用的、又改变不了什么,人家都这么过来的,你怎么就不行;是啊,我知道啊,但如果我什么都不做,那更不会有什么改变吧。

愚公移山还知道积少成多呢,我哪怕时进时退,只要一直在做着、还在努力坚持着,没有被同化、被合群,也许有一天,我会看到阳光的吧。

 3 ) 《D.P:逃兵追缉令》——旁观者所谓的“善”

有些人,做什么都毫无负罪感“小孩子才不会撒谎,大人才能够谎话连篇。

”这句话,就像回忆里把一颗坏了的糖放进嘴巴,不仅引发了龋齿,即便吐出来,味道还是留在神经纤维里。

只有人会说话,也只有人天生懂得撒谎。

曾觉得一岁多的小朋友最可爱,因为他们只表达真正需要的那部分,最坦诚、直白。

小孩子撒的谎,往往由大人引爆。

并非儿童撒谎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不过是成年人的世界,你永远猜不到哪一处埋藏着炸弹。

成年后,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年之前,人的行为总是让父母产生责任感,至少从法律意义上是这么回事。

小孩的谎言,他不必自己负责,且引发着最强的社会同情心。

这一点极容易为他人所利用,是一种法律之眼的盲区,而当未成年人在环境中,自己对这一点开始利用时,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部电影的存在——《狩猎》。

人之初,性本恶。

影片从小孩子的行为开始,这个从一开始就视角灰暗的剧本,让人看一出:生活以痛吻我,而我该何以为报?

从远处看,每个人都很善良。

这句话如果再改一改,从远处看,每个人都能被同情。

古巴渔夫可以和马林鱼在海浪中搏击。

一次的痛苦并不足以完全击垮人的勇气和信念。

最能毁灭个体的始终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伤痛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积累、发酵、腐败……。

婚姻里的话题总把一句话挂在头条:明明可以选择,却始终忍受。

被家暴的人,为什么不直接离开?

为什么不报警?

为什么从一开始就不反抗?

我们知道被家暴的惨痛,但对于选择中未知的那部分结果又有谁能完全保证是更好的选择呢?

蒙提霍尔问题,第三个被排除选项提升了原本非选择项的优势。

可是谁又能保证变数一定站在相反选择的那一侧。

不确定的那一部分里,是苦难教给很多人:人的同情不值得你选择相反项。

人是应该为逃离痛苦而挣扎着去生活。

可无论往左还是往右,都看不见逃离的出口时,就必定去选择自我麻醉。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爱默生”。

绿里奇迹中善良的约翰·科菲,最后被处以电击身亡的刑罚。

你找不到如天使般纯洁善良的人,因为从“天使”一词诞生开始,就说的非常直白,这样的人是天外之物。

六集的剧情中,最喜欢的是“第三集 那个女人”。

英玉用“不正当”的方式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钱。

逆境之中的人会因为他人的一丝怜悯,而迎来生活转机的出现。

但从根本上逆转可悲人生的唯一途径是自我清醒。

英玉一直问郑贤敏“能不能先留下来一起吃个饭”。

到最后发给安俊浩的短信“你们通过我抓到了要抓的人,我拿走了属于我的钱,两不相欠”。

这是整部电视剧中,唯一一次,让我觉得合情合理的心情舒适且十万分的心满意足。

同情这种廉价且充满着鄙视感的东西,最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期望。

热搜能轻易的把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动机不明”的人。

这就等于原本是速食套餐的同情,变得更像是一块发霉的面包,扔了可惜,吃下去更坏了肠胃。

严重不良行为的社会疾病链形成模式严重不良行为属于临床医学用语中熟悉的术语,而在社会问题中,有一条链常常引发“严重不良行为”:事故 » 同情 » 怀疑 » 攻击 » 二次伤害 » 无效自我辩护 » 重大社会事件» 社会学著作引用材料 » 变革 » ……如果你活着,就知道,世界上混蛋穿着的衣服不会写着混蛋。

离奇的一点在于,同一个人可以因为一句话就感动,也会因一句话就持械伤人。

混蛋没有写着混蛋,但是所谓的“普通人”可以是很混蛋。

黄章秀,一个社会上微不足道的打工人,在军队里可以无法无天迫害人。

早年间,背景大过天的人闯了祸,逃脱惩戒。

但孙小果的背景与他的罪相比,简直比戏剧还要讽刺人。

简而言之:不一样的国家里,每天可以发生着同样的故事。

而更加糟糕的一点在于:人的同情更像是一株墙头草,视角转换到谁身上,民众的同情心就泛滥于谁身上。

比罪恶更为可怕的一点是怀疑。

没有人一开始就从恶的行动出发,不过是渐渐的习以为常。

怀疑根植于被利用的伤害中。

人会把自己所耳闻目见的故事、所受到的伤害,以无目的攻击是形式投放到其他人身上。

这一点在经济不景气的时间里,更加明显。

一个坑炸一次不足以引发灾难,不同的炸弹,在炸了很多次,终将引起注意。

事故发生的时候,新闻总是能找出上一个佐证。

人不想在是非面前第一个出面,故事一样,不会因为第一次就引发起舆论的海啸。

最近一段时间看《教育学》方面的资料时,文章中有一段话,感受颇深:自媒体时代中,人们只是把文字当成了发泄、赚钱的工具,大量的负面情绪、自我中心主义,而失去阅读习惯的读者,将这类二手文字成为自我价值观念的土壤,人们开始在许多问题中变得沆瀣一气,这就是当代大众文学的同一性和世俗性。

二十世纪的欧洲文学家在工业变革的环境里,对这一代的青年人,给予一个并不准确却实用度颇高的定义:迷失一代。

我们比二十世纪的青年人更混乱的一点,前无文艺复兴的艺术辉煌,也无春秋百家争鸣的史诗巨匠,起点里的肥料不够丰饶,根基尚未扎牢而选择却眼花缭乱。

问什么可以代表21世纪的文学作品?

细想也不过一句:武侠小说已算优胜,更何况网络文学难以启齿。

五千年,初代风韵起于诗经,而后诗词歌赋渐登堂入室,继而元曲、小说摆擂台,再后来影视、报刊嗑瓜子,再如今吃瓜一遍又一遍撑起了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并非只有我们才开始文化的没落,全世界都是同一个趋势。

就像是抛物线到了最高点,终归是下沉。

人类对宇宙的向往,不仅仅在于对未知的探索,有时候是一种对现实无力拯救之时,弃而舍之。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只有把阴暗里的东西放在阳光下,一切才会真正的改变,如果那些东西始终埋在阴影里,就会滋生出细菌、病毒,成为一发不可收拾的人间灾难”。

若是一切可以昭告天下,那必定有着无数个前提。

若以为只要你说出真相,全世界就会站在你身后?

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太多。

曹石峰的结局,完全就是一场关于哈姆雷特的提问的必须作答。

“为什么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你们选择了旁观。

而当我开始惩戒罪恶的行为时,你们却拼命的开始阻止。

你们知道军队里用的水壶都是1953年朝鲜战争时所用了,而你们却和我说这一切是可以改变的。

”编剧只说了小孩子能听明白的话,听到每一个成年人耳朵里的时候,都回荡起其他的话。

有些话,有些改变,有些道理,你们自己都不相信,却压着我去相信,为什么?

如果你是军人,命令给到你的手上时,你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如果不服从命令等于如何保卫国家,你是否还能说可以给予冤屈以澄清?

这尚且只是一个小命题,家国有时候是一个你无法避开雷区的大问号。

社会是方的,人性是圆的,人性与社会不匹配,但人性必须放在社会中。

当你对社会的方开出一个口,就会有第二个对它提出下一个要求,原本社会秩序的规矩将荡然无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可受害者受到的损伤,却不一定会站在受害者这一边。

这一切都会改变的,对吗?

剧情在这里戛然而止,它的悬念并不是止于那个与大家背道而驰的安俊浩。

韩剧总是会拍很多韩国社会问题,小孩子观众总会说:韩国的社会可真乱。

我有时候无法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的大脑纤维层只有直线,生活的环境过于美好,缺少被社会毒打的痛苦?

看的书太少,无法理解那些隐藏在文字下面的内容?

人的看法始终是多元化的,所以要容忍有其他的观点存在?

我不知道这个原因在哪里,就像我始终不能明白:有些人可以永远单纯且单纯。

但最近我想到了某个原因。

搭乘公交车的时候,有一位即将本科毕业的小孩,非常喜欢新生代的小明星。

我问为什么喜欢?

答案是:就是因为长得好看呀!

我喜欢羽生结弦,我的手机里全是他的图片,入考场手机关机的那一瞬间,不小心弹出他的画面,突然就觉得心情非常的好。

以前不觉得羽生结弦有多好看,后来觉得很美好的一个人,再后来觉得他是能给予人信念感的一个人。

美有很多标准,但不是一个人做出任何事的全部理由。

当你决定对一场灾难做出抵抗的时候,你会从过去经历过的事,遇到的人,听过的话中做出你的行为反应。

如余华所说:他从川端康成的身上学会了写作的细节,从卡夫卡身上学会了自由的写作,而福克纳、海明威等等,他可以说出对他产生了影响的很多作家。

但是这些就像是树木吸收阳光一样,只是到最后,树木是以树木的方式成长,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

唯有你所接触到的事物中储存着为本体所拥有的能量时,你才能有所获得。

也只有当我们从美好的事物当中汲取到的部分,成为自我生长的力量时,一切才真实的存在意义并与其他一切事物得以产生区别。

韩剧把所有对社会的担忧,拍成影视剧的形式,然后引起大家对它的关注。

余华写了《许三观卖血记》,改变不了贫苦阶层里“许三观”的再次出现。

但我们都知道有一部很值得看的影视剧叫做《D.P:逃兵追缉令》,依然有下一个人会知道余华是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特别且优秀的作家。

编剧所说的“改变是否能在韩国发生”,谁也不能给出完全肯定的答案,但有些事情,从影视剧播出的那一刻开始就不一样。

就像当年《穹顶之下》的力量,很多人质疑、诽谤、污蔑,到视频的下架。

作为一个观众,我以及如我一般的观众,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解——雾霾。

你可以嘲讽,且尽管认知的很晚,却不可否认这就是现实的一部分。

肯定会有遗憾:有些东西晒在太阳底下,依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差距在于,你的对手在一点一点的认知里摸索着改变和进步,而你始终身处冷嘲热讽的圈地自焚中。

韩国资本控权的国家里,公正从一开始的事故中是大家谈论的笑话,却也默默的走到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历史里的龋害,总是需要慢慢的清除掉,就像身上无论有多少烂肉,最终还是需要被割掉,人才能真正的活下去。

从“善”到“改变”,走了多少旁观者,影视剧只有六集,故事里的事在韩国却也走了三十来年。

有多少冤屈和墓碑,写满了个体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冷漠不是人的本性,它是本性里的副产物,最终却左右了多少人——人性的全部。

PS:最后的闲话最近在看汤姆汉克斯的《芬奇》,可是最后写的时候,却放在了《D.P:逃兵追缉令》。

明明是在看芥川龙之川的《影子》,但余华的话却让我想的最多。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得诺贝尔奖的不是余华,却是莫言。

你在余华的身上可以看到鲁迅、海明威、福克纳的身影,却无法从莫言的身上看到其他人的影子。

这并不是说余华存在模仿,而莫言独特出众。

而是,你在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家面前,会看到同样光辉闪烁过。

如果诺贝尔是给了余华,我想我不会为米兰昆德拉有那么大的不平,但事与愿违。

作家本人并无多少遗憾事,反倒我这个不值一文的读者,心有怨言。

就像很多事,对于当事人而言,无需再提,旁观的人总是反复重提。

多大本事的人,做多大的事情。

为什么总是做无用并招惹非议的事情?

也许是一种,期望,对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环境的期望。

韩国的导演、编剧拍他们想拍的电影,一部分是为了收入,另一部分,是希望打造出属于他们向往的韩国。

人的确应该有自知之明,但也应该有尽力而为的时候。

也正因为这样,最后的林智燮队长,终究还是值得人认可。

我想影片如果真的有什么是对“改革”存有莫大裨益的,那也就是关于人的“尽力而为”,尽管这四个字在许多的影视剧里都不断提起,可这部剧依旧让人看到了更深远的那一部分。

 4 ) 无关内容,有感发泄

1.周末时看完了。

好久没静下心来看完一部电视剧甚至是一部电影,这部也是一样,虽然很吸引人,但是还是会被手机吸引,观影体验并不完整。

包括最近想去看的碟中谍7,一看时长两个半小时,我百分百肯定自己坐不了那么久,观影卒!

还有上周本来能抢到周天教主的脱口秀演出,但是天气太热想在家躺着、一个人去吃啥都不方便、万一周天要加班呢、看完回来是不是有点晚了…找无数理由没买,知道票售罄了,心里石头也落地,终于是客观原因买不到了。

2.今天看到一段话,大致意思是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单纯无功利心的爱好了。

周末生活要练字,想着会议笔记好看点,要看Excel教学视频,想着能节约点时间能按时下班,要刷工程师的题,不要临时抱佛脚不及格。

周一到周五就算了,周末好像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很少(为什么我要卷啊!?

)。

以前看书就是单纯喜欢想要看这本书或者小说,现在看都是我工作用得上吗?

或者能不能说服我别那么犟,就像那本没翻过几页的《亲密关系》。

1、2点好像是恶性循环,因为2所以被迫1。

卷不起来搞得心力交瘁静不下心,刷短视频又搞得愧悔恨,然后忙着又开始卷…最后,很好看,期待月底第二部。

 5 ) 我们就去拯救地球好吧

这篇讨论第一季最后两集剧情::曹石峰被安俊浩和韩浩烈二人组抓住,却在押回军营的途中又一次被逃脱。

朴范求不愿意看到最后曹石峰被警察或者是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宪兵队长带着同服役的兄弟们射杀,他想在这之前找到曹石峰,活着带回来,而韩浩烈经历了一路上的艰难,看到了已然疯狂的曹石峰,也许还有之前被抓捕逃兵刺伤过的经历,不想再继续只有他们三个的孤军行动。

面对安俊浩和朴范求依然坚持的人,他只能孤注一掷的选择“我们去拯救地球好吧”。

他们共同拯救的不是地球,是对抗军队内部凌霸的态度。

面对逃兵他们必须抓,这是职责。

而他们又想只通过自己的手把人活着带回来,他的“疯狂举动”是遭到凌虐被逼到绝路的反应,和其他人明知道有人在凌霸,但只是旁观的绝望,他罪不至死,而更应该接受审判的是那些施虐的人,和因为施虐的现象没有人制止,让更多的人效仿,就像是曹石峰逃出军营前打伤的曾多次对他几近性虐待的人,对他来讲因为以黄兵长为代表的的老兵凌霸成了理所当然。

::曹石峰深知凭一己之力什么都做不了,曹起初并没有真的想杀黄,他在黄家门口看到了被自己的暴走状态震慑住的的黄时,已经有了心理上的满足感,毕竟曹石峰本来就是与人为善的性格,他不会也不愿主动霸凌人,只是在军队中被反复霸凌下,黄退役时都没有一丝一毫悔意和逃离军营之前遭受的最后一次凌霸,让曹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

压倒曹石峰内心最后一根稻草的其实是他被二人组抓到后,看到黄再一次处在“强势”地位下的威胁,而朴范求的那番话,“他们临死之前都不会有悔意”点燃了曹最后的怒火。

逼停了押解他回军营的车,重新回到黄家中,绑架了他。

曹为什么没有当时直接杀黄?

一方面来说其实当时杀还是事后杀的意义都不大,曹是迟早要被抓回军营受到处罚的,毕竟他是逃兵;另一方面,杀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连打人都是被动的,何况杀人。

::在曹石峰不必死,他曾经有两次活下来的机会,安俊浩找到他绑架黄的隧道时,本来就想拉他一把,可是被警察打断了。

隧道尽头,安俊浩跟曹说他的学生对他心怀感谢,想再见到这个温柔善良的老师时,曹也动摇了,他本来就应该在教室里,引导更多的学生从事他们热爱的事业,宪兵队长为了赶快平息事件,为他自己的晋升之路扫清障碍,让冲锋队对自己的战友举起了枪,把曹石峰逼向了无法挽回的余地。

曹石峰知道即便回去,几项重罪除了将他送进监狱,没有任何人愿意去了解他走到这一天,走到这一步的原因,只会被当成伤人绑架的逃兵记录在案。

凌霸过他的人,还继续在军营里凌霸新兵的老兵也没有人管。

而只有他的死是最后的抗争,死人有一半的机会让人去关注凌霸事件,能帮助那些目前和未来将会受到凌霸的人。

::最后两集的冗长么?

对比其他韩剧一集60-90分钟的体量,Netflix这部剧一集45分钟,6集的量已经很精简了。

这个剧核心是讲军营中霸凌现象,从安俊浩住进宿舍,剧情一直围绕着老兵打骂和侮辱、欺负新兵,只不过3-4集说的是两个是不同于被凌虐而逃跑的士兵,他们抓的逃兵有因为各种原因逃跑的,结尾又回归到主题。

1-2集的逃兵相对来说是一笔带过受到凌霸,没有展开讲来龙去脉。

而曹石峰这条线是从剧情开头就在铺垫,他作为宪兵,也会被老兵欺负,但是他很善良,会在安俊浩被关禁闭的时候给他吃的(这种善意也代表他对安俊浩打了 申雨皙 的认同,毕竟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原因,会直接联想到安是对被凌霸的反抗,虽然事实是 申雨皙 为了玩使一名逃兵丧命),还画了可爱的图画鼓励安俊浩,看得出他又是个内心温柔的人。

最后两集是从他自己被凌霸逐步升级,主观视角点明他无法忍受最终伤人逃跑的原因,其实不止是辱骂,殴打,应该还有xing侵。

又通过他在学校教过的孩子口中得知他有才能有能力,为人师表的品行也好,甚至被称作曹石峰甘地,本应该是值得尊重的人,却在军营中被像烂泥一样让垃圾般的老兵踩,包括一直欺负他的黄兵长即便退伍前几天还作威作福的欺负新兵,退伍后只能在杂货店被老板骂。

两个人物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至于观众怎么感觉仁者见仁了。

曹石峰绑架黄,其实他甚至可以直接杀掉黄,不过他不会对安俊浩下手,毕竟他们之间没有恶意,安从一系列调查过后也不忍心对曹石峰下死手,他们只有抓捕权,法院才有权治罪。

朴范求,相对直接接触过逃兵,知道他们逃跑的原因,这种因为被凌霸他心中还是有怜悯在里面,第六集开头也有过暗示,他对曹的性格的担忧,这样的人一定会成为在军营中被凌霸的对象。

而宪兵队长,剧中几次都暗示过他是个只想向上爬的人,根本不关心军营里发生什么事,他带了一群士兵带着武器要去射杀曹石峰,车上的军人都认为只是去吓唬曹,连警察看着这些兵雏,都质疑,他们开过枪么能对曹开枪么,而宪兵队长只是不想连最后的烂摊子看着都是被别人收拾的,二人组朴范求都可以杀曹,但是不能让警察抓曹,否则里子面子丢光。

而曹石峰出来从绑架要杀黄的时候就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可惜了安俊浩两个人已经劝的他开始动摇了。

::为什么只派二人组抓曹石峰?

第五集开头曹石峰打伤日常凌霸他的人逃跑后,宪兵队长,林大尉和朴范求开小会说抓人时,朴范求就要求派更多的人作大范围搜查去把曹抓回来,已经觉得他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威胁,但是宪兵队长自负的说“我们可是宪兵,军事警察”,“被警察知道就会被媒体知道”,他想息事宁人,被外界知道宪兵逃跑,对他的仕途晋升没有好处。

还是只让安俊浩他们两个人去抓。

宪兵队长自负再就是他根本不了解凌霸事件的严重性,不关心他的士兵,而林大尉就是个会拍马屁的墙头草。

第5集1/3的位置,林大尉跑到办公室看到小眼镜说“你们怎么不听长官的话”,朴范求电话里和分头行动的安俊浩说已经有20个人在支援他们了,结合前后剧情朴范求并没有真的按宪兵队长的要求独自寻找,而是找了支援,安俊浩也在客运站遇到了第3集他们支援过的金奎两个人反过来支援他们。

只不过拍马屁的林大尉此时又跑出来拆台,撤销了协助抓逃兵的命令。

期待第二季,韩浩烈被逃兵扎伤的剧情肯定会展开讲,安俊浩还有500多天的兵役要服,连第三季的余量都留出来了

 6 ) “我本不想成为成为加害者”奈何恶不肯放过我…

本来想着可能是爽文,没想到是个虐文,很心疼石峰,明明是受害者,最终却被当成加害者对待,他说的没错啊,从根上面就坏掉了,又要怎么改变呢?

令人窒息的是这样罪恶的循环仍在不断地继续,石峰为了不被霸凌而去选择霸凌别人,然而就在不久前他跟俊浩说以后他们要对后辈好点,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一个那么善良的人最终被逼得变成一个暴力分子,一个绑匪。

我最后甚至想着他索性杀了姓黄的得了,但是确实像中士说的那样没错,恶人直到死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而这个恶的循环仍将继续。

从某种意义上说俊浩确实是幸运的,他展现了他机智的一面加入了DP,碰到了浩烈,浩烈他善良但刚开始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后面他也慢慢改变了,追缉逃兵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挽救他们,我个人还挺喜欢韩浩烈这个角色的,他机智幽默又很善良,默默帮助缓和俊浩和母亲的关系,又主动放了逃兵让他回去赚钱给奶奶养老,他看上去吊儿郎当但实际上很细腻。

安俊浩也是个很好的人物,他很坚定,我相信他即使没有加入DP,他也能够坚守住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有善就有恶,有时候也很无奈吧,期待下第二部吧。

 7 ) 至少应该做点什么吧

关于那些逃兵:第一位:烧炭自杀该是对周遭多么失望,他选择一个人孤独的离开世界…第二位:他逃出军营,只是想找一个地方好好睡觉,他在地铁里一次次睡到末车班终点站,然后说 去哪里呢?

第三位:高智商学霸,选择的一种保护奶奶的方式…第四位:曹石峰,“因为不愿意打倒别人”放弃柔道的体力强者,好好先生漫画家“峰地老师”,长久遭受霸凌,终于他把枪口对向了霸凌者,最后,那一枪打中了自己 他最好的朋友,小胖,看着篡改的新闻内容,拿起枪对准了战友们“我最少应该做点什么吧…” 不博话题、 不故意煽情沉重,就如漫画作者的初衷,寻找某人的儿子 、兄弟、 恋人。。。

太真实的一部片子!!!

是连续剧,但你知道他们在世界各处发生着… 改变是峰地老师最后开向自己的一枪;是“路飞”向战友的扫射;是片头丁海寅看向你的那个眼神。。。

真的会改变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 ) 比起鱿鱼游戏,它更应该被1亿人看到!

重要事情只说一遍,此剧甚好,速看👀!

短短6集,几乎包含了所有好看的元素:🈶情怀,片头曲配合男主回头的小眼神儿,氛围拉满,直戳人心。

🈶极具观赏性的故事线,每个小故事都是层层剥茧,每个人物出场都很有特色,角色个性又配合故事发展一步步递进,加上密集的打斗,追击,暴力,甚至血腥场景,根本追到停不下来。

🈶搞笑,这么沉重的话题都不忘搞笑,当然,笑点主要是D.P二人组贡献的[偷笑R]🈶帅哥,丁海寅有没有演技我不敢说,但颜值肯定是有的,不定时发福利亦有加分[飞吻R]。

但是善宇。。

牺牲有点大。。。

🈚唯一没有的是你想象中的美好,只有现实不变的残酷,但我就是喜欢这种一黑到底的劲儿!

P.S.彩蛋很赞,自己去看!

 9 ) 至少要做点什么吧

在某个上班无聊摸鱼的下午,意外地打开了一个两个多小时的解说,愣是上着上着班看完了,好似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一是感慨蛙趣原来上班还能这么摸鱼,二是还有这么好看的剧。

今天一天轻轻松松就追完了第一季,很喜欢这种高节奏无尿点的短剧,非常适合像我这样浮躁的人。

看过解说再看剧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消减了追剧体验,但就现在我这么浮躁的状态来看,不看解说可能也没办法盘出这么多细节和总结出这么多体会。

剧中的细节和伏笔处理得相当好,没有任何一个情节是感到尤其突兀的,因为前面都有埋下伏笔,例如在电影院石峰拔刀时,浩烈犹豫了不敢上前,也正好对应了剧中第一集浩烈因为被刺伤入院,所以有了心理阴影。

人物设定也都非常丰富饱满,人从来都不止有一面的,人可以是善良的也可以是自私的,即使是小天使浩烈也会在俊浩撒谎骗奶奶的时候警告他不要同情他人,其实能看出来浩烈并没有俊浩那么慷慨仗义,有那么一两次他也是因为俊浩和朴中士执意要做于是也加入,他是心地善良的侠者,但不是惠普众生的人(没有审判的意思,只是非常非常非常简单的提一嘴)。

还有军中的三位长官,都是特别丰满的角色,会有自己的官威,性格刻画得都特别鲜明(吗呀打到这里我跟那个文盲一样说不出话)。

关于剧情人设这应该都归功于由漫画改编,本就有了坚实的剧情框架和人物设定,所以看下来特别特别爽,没什么槽点。

最喜欢的还有这部剧的光影和镜头语言,没读过专业的知识且文盲,不知该怎么描述每一处的镜头语言有多么绝妙,看下来让人赏心悦目,非常舒服。

关于石峰,一点不觉得最后太拖沓,一个因为不喜欢打人而放弃柔道的人,他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即使是被逼到绝境,还是选择了伤害自己。

对伤害自己的人犹犹豫豫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却毫不犹豫地伤害了自己,唉,唉!

很多人都希望峰地老师直接一枪解决黄章秀吧!

确实,要是一枪解决黄章秀,那就是爽剧,但现实并不是爽剧,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说,命运都是这么的不公平,很多时候也不是我们奋起反击就能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像峰地老师说的,至少要做些什么吧。

嗯。

 10 ) 剧透

韩国的兵役部队霸凌老兵欺负新兵(不吃亏的主)变更国籍 获得金牌 残疾证明逃兵役一开始吊个啷当后来意识生命可贵地铁空厢酒吧牛郎美男计在不要可怜任何人奶奶 拆迁 养老 抓逃兵的逃了木鱼 入伍(情侣分离 很韩剧)这后边有钉子啊 知道了 故意的 霸凌太严重了哎 一古 金社长 1好不容易出来了 去喝酒但是发现逃兵自杀了2失眠不好 在深夜地铁 终点站3釜山行 啃老网游 (和我很像 笑)牛郎啊(那我比不上)我怎么遇不到这样的女孩子 可能会有反转果然 越是漂亮的女孩子越会骗人4 因为担心病危的奶奶 三门问题 保护奶奶拆迁问题 痴呆问题 所以有钱 才能治病 放了他 5 画家 报仇 不要欺负老实人 是我 我弄死他 鬼探头 真的容易出车祸 他在害怕 另外欺负别人被欺负 有点喜感自杀能改变吧 杀他才爽 没能复仇啊最后爽啊 打人要知道后果

《D.P:逃兵追缉令》短评

韩国人什么时候能改改正剧里非弄点插科打诨的毛病……情绪很难专注。理解了一些兵役背后的故事,整体而言还是不怎么吸引我。

5分钟前
  • 穂永絵里
  • 较差

披露完,然后呢?

6分钟前
  • 林中寻路
  • 较差

好,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9分钟前
  • 少年赵里昂
  • 还行

太太太压抑了。东亚文化简直有毒,上级可以对下级为所欲为,碾压对方尊严,肉体上摧残对方。但只要你挺过这一切屈辱,爬到上面,你就可以新一轮的凌虐。这就是东亚所谓的男子气概,大家都要遵守的社会规则。而那些没有挺过去的人,只会被称作“懦夫”。谁不会做恶?只是有些人比较善良,不想遵守所谓游戏规则而已。

14分钟前
  • 伦敦在逃火野丽
  • 力荐

高开低走,看了两集半,这剧本也太无聊了,一开始还以为会很有趣,而且这分数那么高,白期待了,拍的其实还可以,但是剧情无聊的没有看下去的动力

15分钟前
  • 死在昨天的人
  • 较差

3.5

18分钟前
  • 马赛克
  • 还行

是隧道在叙事明日,明日并非承袭个体想象和祈祷中被神化的光明景象,是隧道在叙事,明日要有光。人类文明的起源在于有意识受教感光条件及其恩泽(误)。知重而返,共勉。

21分钟前
  • il
  • 力荐

美国让日本遗留的军国主义霸凌毒瘤

25分钟前
  • 00000007
  • 还行

已看完六集。安俊浩入伍后意外成为追缉逃兵的一员,他将与韩浩烈搭档行动抓逃兵。结局不太好,我觉得要么那个逃兵杀了欺负他的老兵然后被抓或被杀,或者那个逃兵直接就投降,他怎么可能会自杀呢,那他出来报仇干嘛呢?还有话说韩国真有那么多逃兵吗?

30分钟前
  • Zack Zhao
  • 还行

看了一集,没有吸引我继续看

33分钟前
  • XY
  • 较差

6/10。韩国影视作者毫无顾忌地把体制性的无奈表述出来,这点值得国产影视环境反思,不能因为反映的整个社会问题正在变好,就忽略阴暗的角落。本剧以相对复杂化的人物去思考军营内的霸凌问题出在何处,宪兵队长只为晋升着想,对所带领的部队出现暴力事件采取低调处置的态度,副队长和大尉一方面为树立权威彼此较劲,一方面也迎合领导层的放纵政策,使直接管理的两位军事警察也成为霸凌问题的旁观者。每集的片头曲征集的普通韩国男性从上学到入伍的成长视频,暗示了所有男性都要面临的考验:在军队的特殊环境之下,喜欢动漫、温良无害(练过柔道却不想打人)的曹石峰一样从被害者转化为罪犯的新兵将不断出现,最终剧集指向了那处象征父辈历史的防空洞,严格的训练和过度的羞辱反复上演、无法改变,结尾集训发愣后转身逃跑的安俊浩也不过重复了逃兵的命运。

3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你既是「經歷者」,又是「創造者」你既是「受害者」,又是「共犯」所以,你做出改變,就改變了世界一個人可以是抑鬱,向自己開槍不可能另一個人(所有人)也都是抑鬱,向同屋掃射一個人可以選擇聽從長官指揮,與大部隊行動一致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如何繼續前行。看起來表面上,還是沈默的大多數都還在服從長官,往復循環實際上,覺醒的人,已經在覺醒中改變了而每一次的改變,都會繼續喚醒覺醒者!再大權力組織,也是由一個個人組成,而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屬於他的選擇與改變!

41分钟前
  • 用不用带伞到底
  • 力荐

最悲伤的是,你以为结局会有希望,会有反转,可惜最后没有任何改变

46分钟前
  • 戈德里克山霸
  • 推荐

剧情不错,节奏也快,很有热血漫的感觉,还有丁海寅好帅!恭喜成功转型。

48分钟前
  • 哞〰
  • 力荐

“起初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51分钟前
  • kl
  • 力荐

韩国人的牛逼之处在于敏感题材敢拍、让拍、允许放映、但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性。这种看似包容开放,实则狂妄的态度和意识才是真的可怕。襁褓中被爱包围的婴孩未来会长成什么样的大人,谁知道呢。片头好评。

56分钟前
  • 还行

题材好,前一两集好,三集往后断崖式下跌成了很普通的韩剧。但因为只有六集,还是可以一口气看下来。

59分钟前
  • 老袁
  • 还行

观感非常割裂,开始是压抑的军队生活,中间变成DP小组插科打诨的抓捕日常,最后又是想揭露军部的黑暗腐朽。基调能统一一下观感会更好,既然曹石峰的故事这么重点刻画(仅六集的剧有两集全是关于他,且前面几集还有大量穿插)还不如直接以他的视角讲故事,还能更深入表达。

1小时前
  • 废物点心渣
  • 还行

剧情一般,但让我弃剧的还是韩国军队的“礼数”

1小时前
  • macro
  • 较差

原本以为是逗逼二人组抓逃兵的故事,但其实本质是在讲述韩国部队生活里的阶级以及霸凌现象,第四集的深度和温度让人颇感意外,对现实的抨击也很直观到位,悲剧的背后出了施暴者之外,旁观者的沉默难道不也是对暴力的纵容……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