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警察荣誉

警察荣誉,Ordinary Greatness

主演:张若昀,白鹿,王景春,宁理,徐开骋,赵阳,曹璐,王同辉,李晓川,齐奎,齐欢,李诚儒,许娣,刘仪伟,郭虹,刘冠麟,刘威葳,李解,马凡丁,聂子皓,张雯,霍青,曹馨月,吴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警察荣誉》剧照

警察荣誉 剧照 NO.1警察荣誉 剧照 NO.2警察荣誉 剧照 NO.3警察荣誉 剧照 NO.4警察荣誉 剧照 NO.5警察荣誉 剧照 NO.6警察荣誉 剧照 NO.13警察荣誉 剧照 NO.14警察荣誉 剧照 NO.15警察荣誉 剧照 NO.16警察荣誉 剧照 NO.17警察荣誉 剧照 NO.18警察荣誉 剧照 NO.19警察荣誉 剧照 NO.20

《警察荣誉》剧情介绍

警察荣誉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围绕李大为(张若昀 饰)、夏洁(白鹿 饰)、杨树(徐开骋 饰)、赵继伟(曹璐 饰)四个初出茅庐的见习警员展开,讲述了他们在“警情高发”的平陵市八里河派出所历经各类案件洗礼,并在老警察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最终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侠探高飞为何是你?婚礼在纽约七星幻蝶墓灵动:鬼影实录3神盾局特工第二季锁定目标志气黑洞尼可曼斯特别通行证藏历一年时空转校生诱杀测谎人直言真相第二季废柴兄弟4购物惊魂记格林童话变奏曲极品山炮之恋爱大师真实故事改编第二季引爆点剑灵灵镜传奇穿越爱情线乌托邦齐天大圣之火焰山杀手之王中二病也要谈恋爱!Lite上载新生第一季

《警察荣誉》长篇影评

 1 ) 论我为什么成为《警察荣誉》的自来水

生活剧,只是取材真实还远远不够。

编剧老师所构建的"八里河社区",不仅人人有血肉,而且会有鲜活的痛觉,这是一般的任务剧、程序剧所欠缺的。

导演不用多说,丰富而不炫技的镜头照顾到了观众的审美,流畅又丝滑的场景切换也在时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节奏张弛有度,不强行刺激肾上腺素。

演员方面夸一个细节,李大为在🚓里和985小哥的对话,学渣和学霸的心意相通只在呼吸之间,张若昀的气口合上了对手演员的情绪变化,十分难得。

目前印象深刻的名场面✨李大为见谁都叫哥王守一川剧变脸王张杰主题曲上线时的蒙太奇夏洁下井救小朋友李大为因父母离婚和好吵架杨树被村民打脸赵继伟送红烧排骨安慰李大为

 2 ) 这部剧实在太扯了

遇到闹事者就是一味妥协退让???

这跟现实差距太大了,尤其是里面有位女士让民警帮她去郊外别墅看看自己丈夫,只要确认丈夫车子是否在外面就行,不要吵醒她丈夫。

警察居然同意了?

同意了?!

民警这么闲的嘛,让干啥就干啥,OK,去也就算了,回来后这位女士就报警说自己丈夫死在车里了,控诉民警不作为,来警局闹,民警干啥吃的,一直妥协劝解退让?

我真没搞懂拍这剧是为了弘扬民警什么精神的,真是越看越生气,把观众当白痴了吗?

太受不了了,弃剧

 3 ) 不好看就是不好看

看了两集,有诸多槽点,正好有时间了,不吐不快。

1.编剧为了激化戏剧冲突,动不动就要将群众形象描写为聚众闹事。

第一集,乔家女儿割腕自杀,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亲戚们会去闹事,按我的理解,现实生活中,你说要去警察局闹事,没人跟你去,因为没人和你利益相关,死的是你的女儿,不是亲戚的女儿,只有真正有共同利益,才可能去警察局冒一冒险。

另外,事实清楚,闹也没用(现实里我遇到去政府闹事的,是镇上有一个公司好像半年没发工资,去的都是利益相关的,最后政府自己财政的钱垫上的,敢去派出所闹事,根本没有)。

哈哈哈,一把手在这激化矛盾,拿群众矛盾当工具

请问这是在赶集?

谁没事去警察局看热闹?

这图里不能都是亲戚吧?

中国年轻人没事干了,天天去警察局看热闹 另外,这么闹为啥还在服务大厅?

先进办案区啊,这我想看过解放西的人都知道。

都有视频呢,网民会站在哪边?

第二集中抓捕杀人犯中,这种不合理的聚众闹事更加明显

为啥要出去再回来抓,不是要速战速决吗?

除了北大,都知道在书柜里,不太懂,不过不是重点重点来了,警察抓杀人犯你们也要聚众闹事是吧?

还持械,你们总说贴近现实,这是现实????

这村子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有村民要在警察手下保下一个杀人犯?

还一叫就出来,你们这是贩毒村啊,离大谱(我在现实中遇到交通车辆肇事逃逸的,村民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他回来让他自首)

第二集中,聚众闹事又来了,因为各种鸡毛蒜皮小事,就要械斗?

村民上楼就没有居委会吗,让村主任来?

规划局那位,你解决不了问题不会安抚情绪吗,现实中哪有领导这样的?

这位可是拿的铁棍

这位更是搞笑,自己先急了补充:

无论警察说的是不是气话,在潜意识里,就是觉得闹可以解决问题,“按闹分配”或许可行 所以至少在前两集,你永远会看到警察局乱的像一窝粥。

总结:我不知道,编剧体验生活到底是不是浮于表面,为什么任何案件都要闹一闹?

如果百姓都这样,这警力再来多少也不足。

这样的夸张只能表现出导演能力不行,无法真正的把基层的小事写好,演好。

2.其他问题第二集中持刀抢劫的处理方式

只是简单的填了报警单我认为这里的处理方式有问题,第一反应是不是要呼叫增援,毕竟歹徒持刀,后边就是闹市小吃街这么放走实属不妥。

看看现实中怎么做的

这也没填报警单啊第二集最后救了个孩子就能把事情解决?

我也不理解,这不更证明了这些事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吗?

刚才还要械斗,现在就要鼓掌叫好至此,此剧可以弃了,不必看了。

 4 ) 六集一口气看完了,太接地气的良心好剧

冲着演员白鹿去的,虽然前面几集镜头不多,但是每个演员的戏真的特别好,非常生活话;接地气,为戏点赞,为导演点赞!

剧里面的生活的故事虽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特别有代入感, 这样的良心好剧, 一定要强烈安利!

故事情节不拖沓,今天一口气追完已经开始看第二次了, 好希望赶紧的更新啊啊…第一次豆瓣点评,献给了警察荣誉!

 5 ) 在不起眼和了不起之间 ——关于《警察荣誉》的三缕人间烟火气

《警察荣誉》收官了,现在要我来聊聊这个剧。

我怎么聊?

这就得回溯到去年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我刚拿到《警察荣誉》的剧本的时候。

事实上,当我看到张志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是有些傻眼的。

《警察》播出以后,关于张志杰的角色,网上的朋友们做出了精确地解读:一个八里河的扫地僧。

扫地僧嘛,扫地就好了,要扫的干净,要有耐心,不放弃任何一个犄角旮旯,因为鸡毛蒜皮里总会有大发现......哈哈,说着说着就带出了张志杰警官的日常语录。

现在说起来语气轻松,但是刚接到剧本的我,着实是觉得遇到了难题。

纵观“演员”李晓川这些年的经历:日复一日的穿梭在各个剧组,扮演着一个个精心准备的戏剧人物。

嗯,是的,戏剧人物!

提到“戏剧人物”,总有大喜大悲,总有起承转合,举手投足之间的你总要精心设计一番,才能表述出人物的故事感吧。

而张志杰这个角色,起承转合、大喜大悲完全没有,串接他生活的,只有稀松平常又琐碎的社区工作。

他是平凡的、普通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社区警察;他又是伟大的,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去解决群众遇到的每一个不起眼的问题,排除一个个可能会危害社会秩序的隐患。

平凡而伟大一一两个抽象的形容词我该怎么理解,又要怎么把它们具象化?

这是我第一次看完《警察荣誉》剧本时的第一个疑问。

玩笑归玩笑,但现在要我梳理整个创作过程似乎也只是记得一些片段了。

记得开机前半个月,突然收到剧组的通知,要全体演员提前进组到派出所体验生活。

嚯!

体验生活这种奢侈的创作过程,在当今讲求效率第一的剧组节奏中已经很少见了,这个剧组可以啊,来真的啊?!

带着忐忑和怀疑我和我们八里河的一众老小来到了剧组联系好的派出所,开始了第一次警民合作。

我和徒弟曹璐被分到了同一个派出所,在我俩开始互相了解的同时,我们也展开了对警务工作的了解和体验。

派出所的生活无疑是忙碌的,令我们没想到的是,警官们并没有想象中的一脸严肃,繁忙琐碎的工作中还不时穿插着他们自己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在这种复合焦虑的夹缝中,他们却还能如常人般的积极乐观。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感受到了平淡中又满怀希望的力量。

他们重复的,不是单纯又枯燥的细碎日常,而是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决心与坚持,这让我开始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方向,有了思路和信心。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缕关于《警察荣誉》的烟火气。

戏里我是赵继伟的师父,戏外我也是有师父的,他就是社区民警老王,这样算来我和曹璐还得算是师兄弟的关系,哈哈。

老王是退伍转业到派出所的,一把年纪从零开始,走街串巷的和老百姓交朋友。

有天他带着我和曹璐下社区,整个过程特别有趣,小区门口先和保安大哥热聊五分钟,转头进居委会从一楼聊到三楼,出门来到辖区市场一路打招呼一路聊天,最后提醒一位老年人一定要牵好自己的狗。

然后,这一上午就结束了……临了,老王告诉我社区工作第一条就是和大家交朋友!

我记下的同时曹璐和我说徐开骋他们都出警了,咱俩这是在干嘛啊?

哈哈哈 现在回想起来,这不就是剧中的张志杰和赵继伟吗?

这是我从王警官身上看到的第二缕有关《警察荣誉》的烟火气。

转眼间剧组的忙碌拍摄已经过半,在城市中穿梭拍摄的剧组经常一天要转场多个地点,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每次换上便服再赶往下一个地点,有几次我只能穿着戏里的警服从A场景走到不远处的B场景……没想到的是,就这几百米的距离,也总能碰到群众来找我这位“假警察”寻求帮助。

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次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大老远就朝我招手,上来就说着我不太能听懂的山东话问我“某路公交车站在哪里?

”。

我被老人信任地语气问的一懵,下意识地伸手去掏手机查询。

才想起来我穿着戏服,手机不在身边。

当时我的心就慌了,觉得有些辜负这份信任和亲切。

但是当时对周围不熟悉的我,只能无奈地让老人去问小卖店的人。

这让我想到剧情中,我刚带赵继伟熟悉社区工作时的一个小细节。

剧中,张志杰送了一个笔记本给小赵,让他记好社区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并告诫他:手机有时也是靠不住的。

看到这一段,再回想当时的场景,真的令我深有感触。

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编剧和导演思虑之细致,设定之细节。

我当时想,如果我像张志杰一样,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就不会留下现在这般懊悔。

像这样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事,背后有多少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填补。

警察的这身制服很普通,警察的这身制服不好穿,但这是我穿得最久,最不能忘记的一身制服。

这是我体会到的,关于《警察荣誉》的第三缕烟火气。

拍摄结束,回归日常,但还是会不自觉的留意到停在街边的警用电动车,还是会多看两眼身着蓝色警服的社区民警,我还是会默默的和自己说一句“你好!

我是八里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张志杰!

 6 ) 不应该让整个社会的司法体系为少数无赖买单

就是剧版的守护解放西嘛。

李大为和杨树同时遇到了变老的坏人挑战司法的案例,别说这俩新入职的实习警员了,就连老谋深算的所长一众人,也是颇为头疼。

剧里这两起案件看似都有点夸张了,但其社会现实根源其实并不罕见。

无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偏远乡镇,我们基层警务机构和基层司法体系,在执法过程中面对那些变坏的老人,应对乏力确实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不争事实。

其实,并不是老人变坏了,而确实是坏人变老了。

部分在十几二十岁历经了打砸抢和造反武斗的一代,在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年代里,谁横谁有理和谁无赖谁得利的观念深深的刻入了他们的骨子里。

四五十年过去了,正好到了他们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同时还精力旺盛的年代,不经常整点事情宣示一下存在感,反而是不正常的。

这个时候又恰好赶上了逐步开始对基层警务和执法开始强调文明执法和谐调解的阶段,基层警务和执法人员一旦遇到这些精力充沛的老圣斗士们,基本上只能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的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稀泥。

有一种观点,反正他们到了这个年纪的,再犯什么事情也不太可能给社会造成什么特别重大的损害了,所以太平盛世,只要不是杀人防火谋逆篡位,就随他们闹吧。

一次次的纵容让这些老斗士和家人们不断的尝到了甜头,仗着自己不会被拘的护身符越闹越有理。

而每当这种情况出现,都会都执法机构的公信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会助长社会暴力和偏激的滋生,更是对受害者的不公。

有点年纪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些印象的应该都记得,那个年代无论什么年纪的人,都不敢轻易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时八十年代初期ZF的一系列震慑犯罪的严打措施,让整个社会从打砸抢的混乱无序中迅速的回归法制。

当然,那个时候的办案风格也造成了一些著名的冤假错案,但过错是过错,功劳是功劳,不能因为过错就无视功劳。

地面脏了,难道因为笤帚脏了就不扫地了吗?

或者因为怕扫地扬起的灰尘容易弄脏了路边的花草,难道就说扫地是错的?

最近刚看了《城市的主宰》,巴尔的摩倒是没有那么多的蛮横老头和不要脸子女,但是嚣张难缠的小黑毒贩们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是只要有Jenkins和Hersl们在,这些小黑毒贩混混们是龙也得乖乖的盘着是虎也得乖乖的卧着,有他们在,巴尔的摩的守法公民们至少不用太担心自己孩子在路上被狗咬然后还被敲诈勒索,不用担心自己的老婆孩子在公交车上被暴揍后被敲诈勒索。

当Jenkins和Hersl们被抓了,最开心的恐怕就是那些毒贩混混和为毒贩混混争取“合法权利”的民权诉棍了吧。

其实美帝那边也跟我们类似,都面临着”管就死,放就乱“的执法难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希望通过此片,能让我们的警务人员和执法机构,在八里河和巴尔的摩中间找到一条路,一条可以堂堂正正严格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守法公民的宽阔大道。

 7 ) 我为什么不喜欢《警察荣誉》

以下内容充满个人想法个人三观,且可能建立在我在上海因为疫/情被关了两个多月,本身“被迫接受”了很多事,所以最近十分厌世的前提下。

如果你意外点进来并且觉得不赞同,那是你的事。

我不听。

就谈一个方面的问题——价值观?

正能量?

贴近现实?

首先我想说,我觉得这个故事的事件很真实,虽然有很多为了戏剧性集中加强的冲突,但可以理解,也可以理解编剧所想表达的真实。

我只是不懂这个剧的意义。

我看完前面的几个事件就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的落点到底在哪,它到底想表达什么?

如果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人民警察有多辛苦,那我想说我只感觉到了人民群众活着真可悲。

我整部剧看下来,只觉得它在表达你想“好好”的活着,就必须无穷无尽的选择妥协,选择退让,必须欣然接受一切看起来难以抗拒的东西。

还有一点,就是生了你的人到底有多大的权利。

我觉得,这部作品“过渡宣扬”了这样的接受——因为它贯穿始终,且甚至所有主角都在经历这样的“接受”。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接受非常可悲。

一个父亲,从未尽过做父亲的责任,甚至家暴母亲打聋她的耳朵,但“可是他是你父亲啊!

”所以无论前因如何,做儿子的都得赡养重病的父亲,甚至还要为他捐肝。

母亲自私自利,把自己的一切念头添加在孩子的身上,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孩子被逼离家出走,但后来也只能妥协。

后来很快孩子第二次离家出走,可到了最后,也只是跟孩子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嗯,最后的最后还是妥协(这期间还穿插同样要你“妥协”的“女主被迫道歉”事件)。

然后说男女主。

比如夏洁。

首先这妈妈和女儿已经非常傻逼了,肯让女儿当警察代表女儿肯定抗争过,但这样的抗争过的经历在剧里仿佛不存在,前三十集女主和妈妈的剧情完全就是为了徒增困境的鬼打墙情节,反正也不认真抗争,就这么耗着,就恶心你。

到了最后,好家伙,又是一个妥协,并且主角还“欣然接受”——“我现在觉得干户籍警也挺有意思的”,我:?

只能说我看到那一段的时候,她前面的一切抗争在我看来全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前段时间和一个在非常绝望的环境下生长的重度抑郁症的朋友聊了很久,我那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她哭着跟我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是我能选择的,如果能我根本不想被生下来”。

如果人最开始就没有选择,那他凭什么必须还这个生恩?

凭什么遇到这样的事还是得妥协?

凭什么只让一方体谅另一方?

为什么在一些人甚至故事里的警察看来只有还了才是正确的?

当然,这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不单是这部剧的问题。

单论这部剧——起码不要是主角双方冲突没有推到极致的时候就让他们按照“既往定律”执行吧?

原生家庭先按下不谈,还有像是养狗老大爷的事。

老大爷无证养狗还不牵绳导致狗咬人,被孩子家长指责后,老大爷反诬陷孩子家长让家长赔钱,甚至上门闹事,砸东西,闹得根本没什么错的受害人好长一段时间一家子不得安生。

好不容易老大爷的其他亲属被抓,这件事情才算阶段性解决。

到了后面,面对告不告的时候,因为打官司要付出的成本太大,所以事件主角又只得选择和解、妥协、接受。

而我们的故事主角之一——北大法律硕士,也在这件事情中被派出所的民警们改造成了“抗争没用啊,你想好好的平静的过日子只能妥协啊”的人。

我非常理解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但这样无数个事件累计在一起,真的让我很疑惑这部剧想表达的——它从头到尾都在告诉你,你必须为了“活着”向很多事情妥协,没办法。

这个故事里除了罪犯,没有一个人在大概可以说是“自由”这两个字上抗争成功过。

所有人都在妥协。

是,没错。

妥协能让你避免很多冲突,但难道不是在一步步成为面目全非的人吗?

可事实是好像故事内外的人对妥协习以为常,都可以欣然接受,把它变成谈资,当成一种常态,每个人都得经历。

我想了很久是不是我被洗脑到盲目的要求作品需要表达什么正能量了。

但最后还是觉得不是,我是觉得它过度宣扬这种病态的“正确生活方式”了。

而且这种只有妥协,并且充满了愚善、愚孝情节的剧我真的看得很生气很生气。

现实的毒打谁没经历过呢?

但可能是我这个人就喜欢追求自我,喜欢“不自由毋宁死”,讨厌妥协。

我只能说,我还是觉得无穷无尽的妥协于各种各样的束缚很可悲,表达妥协是“正确的”的作品更可悲,不应该。

而且,要说现实,什么妥协,什么短暂的和解能带来都的只有——

和朋友聊这部剧的时候她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很对还有就是,现实已经够苦了,看这种剧找现实……好吧,只能说我没这癖好。

最后稍微说一下故事本身吧。

完成度是高的,但小毛病其实也挺多,比如人设僵硬,各种鬼打墙以及全靠巧合推的剧情。

最主要的毛病是四个主角成长线是跟屎一样,也不知道在警察学校学了什么。

这部剧在我这里的唯一的一个好(瞎说的)就是改变了我对教场的想法,建议把四个主角全部打包送去隔壁警校风间教场重修。

6.20补充:莫名其妙开始有人回复我……我补充一下关于最多人说的“顺畅就是爽文了”。

1、我想说。

我从不希望这个故事变成爽文。

如果想看爽文又不是没有,我没那兴趣在现实剧里找爽感。

我是觉得,它好歹是部面向大众的电视剧,在这个前提下呈现的状态起码应该是:虽然生活有很多痛苦,也有很多不得不的妥协的事。

你只有在一地鸡毛中一边咬牙,一边适时改变着自己(或说缓慢成长)才能前行。

但起码你是有“做自己”的机会的。

理想状态是你能在这样的成长道路下收获自我,找到活着的意义。

不理想状态是起码你能收获一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快乐。

哪怕只有痛苦,但起码是你,不是被人影响着像个永远不能选择自己的机器人。

当然这涉及到我的个人人生观问题,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赞同我。

不过我想多说一点——古往今来各类作品里的机器人人工智能还懂得觉醒抗争,为自己争取自我呢。

说回这部剧。

在我看来,这部剧里有人的一生,这个人他从出生到老了都在妥协,妥协于身边人,妥协于环境。

哪怕你抗争了很久好像也只会跟夏洁一个下场,就是最终还是屈服、妥协。

如果你奋力上了top名校,好像也还是只能屈服于现实和一切看起来难以抗拒的事。

长大了可能还会变成被周遭环境关系束缚一辈子的人,比如把活着的意义全部放到别人身上的夏洁妈。

(类似的观点我在上面的图里就表达过)所以我为什么不喜欢这部剧?

还是那个问题——这部剧只有妥协,它把一生都妥协了,而我痛恨这样的妥协,并且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观点被拿到台面上“宣讲”很可悲也很招我烦。

2、我没说不能有任何妥协……只是不喜欢传达全部妥协吧的作品而已。

生活怎么可能没有妥协。

哈蒙德夫妇(J.L. and Barbara Hammonds)尖锐地指出:……上层阶级希望劳动者只具有奴隶的价值。

工人应该是勤勉的、专注的,永远不要考虑自己,只对主人忠诚,依附于主人,他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经济中最适当的地位就是过去种植园经济时代奴隶所处的地位。

我们平时赞赏的人类美德,到了奴隶身上就成为了罪恶。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8.3[英]齐格蒙特·鲍曼 / 2021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7.24更新:别再回复我了。

感谢每个赞同我的朋友,也尊重觉得意见不同的朋友。

但我真的不想再看那些反反复复的观点和卖惨了,挺没意思的。

来一条删一条。

我没想改变谁,也没想被别人改变,就这样:)

 8 ) 凤凰花开,八里河永远不说再见

《警察荣誉》与大家告别已经几天了,我依然能从网上看到许多观众还在补看或者是重温八里河的故事,曹建军也因为他的平凡和伟大被很多人喜欢或者惋惜,这也是我在演绎生涯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角色,他不完美,有优点有缺点,让人恨铁不成钢,但同样令人心疼。

八里河的人和故事就是这样,他们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充满了市井巷弄的烟火气息,生活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八里河的情。

战友情、师徒情、爱情、亲情、警民鱼水情,每一种感情都荡涤在八里河的琐碎和繁杂里,无论是李大为、杨树、夏洁、赵继伟组成的汪汪队,还是曹建军、陈新城、程浩、张志杰的师傅团,还有我们的所长王守一、教导员叶苇、高所等等等等,每个人的感情都是自由而赤诚的,也都得到了真心的回应。

八里河的真。

八里河有自己的鸡毛蒜皮,也有自己的惊心动魄,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会在跟随办案的过程中,真实的跟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共情,所以才会有大家对曹建军的又爱又恨,对慧慧的怜惜心疼,对八里河每一个人结局的美好期待。

八里河的暖。

它像一个伊甸园,同时也是一座避风港,是每个人家一样的存在,你会被其中一点一滴的细节打动,它不是冷冰冰的一个机关,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亲切感。

它治愈了许多受伤或残缺的心灵,也温暖且平静的治愈着我们每个人。

凤凰花开,有幸热爱,八里河永远不说再见。

 9 ) 好剧不应该被埋没!真的强推这部剧!

说实话本来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但是看见是张若昀王景春和宁理演的,我就打算看几集试试,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

第一集从四位见习警员入职开始,给这剧定了一个轻松幽默的氛围,开头的一镜到底真的绝了!

王景春老师不愧是你!

王景春老师演过好多次警察,但是这次的派出所所长和以往的都不同,可能有人反感这种“和稀泥”式的领导,但是我觉得在现在这种人情社会,能把稀泥和好真的是一种本事,就像剧里说的,有时候不是非要激化冲突,王景春把这种性格塑造的很绝!

其次,不管是四位年轻警官还是四位师父,人物性格塑造的都很鲜明有特色。

剧中没有用很明显的台词来说明人物性格,但是从开头的一件件事里,就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

垫底考进来的李大为,话痨,刺头,还有一点点自以为是,没报道就抓错了人,还被师父嫌弃,但是能看出来他对警察的那份热情,并且莫名的让人相信,他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张若昀这次塑造的角色和以往不同,第一次看他饰演这么跳脱的角色有点新奇,不过演的真不错!

烈士之后夏洁,开头就通过各种让人物表现了她的特殊之处,她父亲的伟大,有人说她是关系户,我不太同意,现实生活中,如果身边有一位为了国家而牺牲的人民警察的子女,我也会对自发的有一种怜惜尊敬并想要照顾她的冲动,何况她师父还是她父亲的徒弟。

但是第一集也表明了,夏洁不是温室之花,她不想被保护,想与其他人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学霸杨树,所长一次次的称呼他博士,真的让我想起来我身边的长辈对学历的那种崇拜😂杨树一开始有点书呆子,但是其实我也是这样,读书久了没有社会经验,可能没有那么的懂人情世故,但是我觉得他有能力,期待他后面通过不断的实践而成长。

小透明赵继伟,说实话这个演员之前不熟悉,但是看完之后真的演的很好!

把一个小透明那种不知所措,想通过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注意那种心酸感落寞感表现的很好,有几幕看了真觉得小赵好可怜,但是其实生活中好多人都是这样的人。

宁理老师演好人真的不习惯哈哈,但是演技真的没的说,就膏药那里就绝了,不愧是宁理老师!

期待他和张若昀的师徒线,应该很有意思!

看完前几集觉得这是一部有笑有泪,有欢乐也有思考的剧,这个剧名就说明它不仅仅是展现派出所鸡毛蒜皮琐碎工作的剧,而是展现处理这些琐事的民警的伟大之处,他们的工作也许没有轰轰烈烈,但是把大量琐事处理好,从细微之处也能见证他们的伟大,也能体会到他们那种警察的荣誉感,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感。

这部剧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是却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而是从一件件事,一桩桩案件中让人不知不觉有所感悟!

非常期待后面的剧集!

 10 ) 一部越看越头疼 越头疼越想看的剧

作为和主角一样22岁警校毕业进入派出所的新警,看这部剧真的越看越不想看,越不想看越看,太真实了,真实的让我看了起鸡皮疙瘩。

剧里的各种故事各种稀奇古怪的群众现实工作中都遇遍了,这就是为什么越看越不想看,因为好不容易有时间休息休息看看剧,一按播放键还是我的工作。

派出所的工作真心比哪个单位部门都麻烦,所面对的群众千奇百怪,各个年龄段,各个素质层次,各种稀奇古怪都能遇见,这个社会大部分矛盾派出所都要参与其中,因为“有困难找警察”,我们还得做到样样处理,还要处理的完美,有时候真的会想得一个民警得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完美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每天所接到的不满意、投诉,除了真的是处理有问题的,其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因为没有达到当事人的要求,而这个要求不会考虑合不合理能不能接受,只要是达不到当事人要求就是不满意,不管我们干的好与坏也不管我们废了多大的劲去做,照样是不满意。

除了不满意还会给我们扣各种各样的帽子,什么不作为、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等等等等,什么样的脏水最后都会泼在我们头上。

我有时候都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像他们不讲理的对待他们该多好……

刚分工作的时候知道我分到派出所,真的是晴天霹雳,就像那句话说的“干公安的都有一个刑侦梦”,之前我觉得我们这个年龄就应该去当一个刑警,破大案要案 才能实现自己的警察梦,派出所工作简直是在荒废我的青春。

值得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很值得信赖并且工作能力很强的师父,不仅年轻而且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干劲,这也是激励我一直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奋斗的榜样。

虽然是派出所,但是也会经常加班到很晚,审犯人一审一夜,夜里两三点钟出警 ,有时候也会几天不回家,这些对我们年轻人来说都无所谓。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忙了的天花乱坠,到头来收获的是一个不满意又或者一个投诉,可能让警察寒心的事莫过于此吧。

剧集还在更新,我的工作也还在继续,只希望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谩骂和投诉,希望我能一直保持这干劲也希望我所做一切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警察荣誉》短评

少拍电视剧夸,多做实事吧。

6分钟前
  • momo
  • 很差

《警察荣誉》是典型的类型剧,却在传统硬桥硬马的警察剧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生活化的创新之路。它又是一部生活剧,透过日常的琐细工作,描摹出基层民警的生活质感。既有风趣幽默的妙趣,也有人道主义之关怀。“市‘警’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诚如这部剧的slogan所言,它拍出了真正的人间烟火。

8分钟前
  • 马二
  • 推荐

我喜欢!但应该改名《我的所长我的所》

10分钟前
  • 二许
  • 力荐

制作能力极强,但是我不能接受“一个矛盾没办法解决就用另一个矛盾转移焦点”的创作理念。

12分钟前
  • 蔡小马
  • 还行

看到给医生道歉这里弃了,感觉很多地方不写实,不明白为什么高分。

17分钟前
  • 小姜
  • 还行

第一次给高分电视剧打一星目前看到13集,这个剧看得我恶心每次弄一个sb当事人在这里闹后面再说这个当事人在其他方面有多么不容易jc最后包容谅解了前面的恶心行为可问题是他在方面不容易,就可以恶心别人吗谁没有个不容易呢?jc这样,也太圣母,太窝囊了吧

21分钟前
  • Jesse
  • 很差

编剧的能力太差了,把派出所的警察都写成受气包,群众都是大爷,这些人真应该去体验下真正的派出所工作,咱们人民群众可不敢这么放肆,哪怕去看看B站综艺解放西,即便在镜头面前,警察同志有这么窝囊吗?可笑至极

23分钟前
  • 孙燕姿
  • 较差

前八集总评,底子好,生活流,有些长镜头玩儿得灵。立意较差,警方是正义化身,除暴安良,民众是刁民大本营,寻衅滋事。这种明显的二元对立比较低级。生活不是黑白,也有灰。这两年的主旋律质量越来越进步,洗去之前伟光正的强调,开始用生活流杀出一条血路。

27分钟前
  • 尘飞扬
  • 较差

内行看了都说内行

30分钟前
  • 刘 喻
  • 力荐

看的我火大,总说夏洁你是女孩子,你不行,女孩女孩女孩不行不行不行,编剧是有点毛病在身上😠😠,再就是太假了太假了,有问题调解,不行强制执行,怎么可能哄着还得倒贴钱,挨打也不追究当事人责任,太魔幻了

35分钟前
  • 代赭
  • 较差

感觉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看呀

39分钟前
  • 豆友6eAlp5G41U
  • 很差

请其他职场剧按照这个标准卷。

42分钟前
  • kisstherain
  • 力荐

如果是想体现民警当下工作的辛苦和困难,有点用力过猛,呈现出来的问题太杂太多也太浅,民警工作中困难和条件艰苦,显然不是靠民众对警察多点理解就能实现的,相反,想靠凸显这种焦点来转移真正的矛盾,让我有点作呕……如果是想表现年轻人初入职场的成长呢,又有点过于肤浅了……这剧里没有一个坏“前辈”,都是各种爱护的“好”前辈,这咋可能……美化得也太虚假了。唯一不错的是,展现了找关系、歧视女性这种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弊病,但是呢,根本没有正面回应,直接打哈哈过去了,用宏大话题掩盖了,更让我无语🙄“走后门、找关系”是为了锻炼年轻人,“不尊重女性”是因为嫌疑人就是很狡猾不值得尊重?国产剧的标准是不是放的有点太低了?稍微贴近点生活、不走爱情线的路子(还不一定)、搞笑点、镜头语言像模像样点,观众就得拍手叫好?

44分钟前
  • 三七
  • 很差

比较“清爽”的职业剧,这样形容是因为它没有过多的摆烂恋爱戏来分散它本来的主题,同样也试图给许多角色进行平均的聚焦;所摘取的故事并非大场面、高能力,而是很真实的琐碎日常。横向参照美剧或是港剧,十多年前有《青涩警队》/《学警出更》,现在《菜鸟老警》稳步向前,这样的题材发生本来就不会很难,反而还成了有些稀缺的出品。缺点可能是看多了角色形象(为了戏剧冲突)较为脸谱化,寻求帮助的老百姓大多撒泼打滚张牙舞爪(女王刘威葳吓死人),热血理想满腔和遇阻迷惘没有中间点来平衡;同样在剧集播出时的时事背景,或许也会影响对它的判断和说服力。曹璐一如既往很出彩,但惊喜可能是徐开骋;希望帅哥戒掉各种古偶和甜宠邀约,专心收拾自己,永久停留在当代题材里….

4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我爱群像我爱烟火气就是看这个需要常备降压药。。

51分钟前
  • dww(已破防)
  • 力荐

刚上线就一口气看了6集。总的来说有哭有笑拍得很真实。因为个人工作就是做基层的,更是和群众联系很紧密频繁的民生工作,真的深有感触。剧里的温情和矛盾不常接触群众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戏剧化夸大,但你就是以我很短暂的一段工作经验来说是很真实的。人生百态就是愚蠢固执又温良勇敢,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5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虽然我喜欢刘亦菲但是实话实说这剧不应该比梦华录分低。

57分钟前
  • 二荆条
  • 力荐

编剧估计都没去看过基层警察怎么办事的吧 这拍的也太悬浮了。还有每个人都乱乱的,群像剧也要有主次之分吧。男女主都不行,演技不行又抓不住眼球。王景春还好,戏眼在他那

1小时前
  • daydreamer
  • 很差

本爱qi艺会员,莫名其妙被这剧强制预约了,无语。看了几集看不下去,男主演技好差,感觉编剧没有深入调查过基层民警跟群众的关系,写得太脱离现实了。

1小时前
  • momo
  • 很差

这个编剧真的有考察过基层民警生活么?强行烟火气,一个派出所三分之二的警察是和事佬,老头住院所长募捐,合着警察没爸妈没家庭?就这样道德绑架是么。

1小时前
  • Dirk Fox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