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有点接受不了玄彬满脸大胡子的形象,觉得还是干净的贵公子气质最适合他。
不过那身肌肉还是很有看头的。
刚看过《屋塔房王世子》,刚吐槽过韩智敏有点显老,想不到在这电影里又看到她,居然还是玄彬演的王的奶奶!
够晕的。
还以为这奶奶会和王擦出点什么火花,结果小暧昧了一下后啥也没朝这方向上去发展。
倒是韩智敏在这里面漂亮多了,果然还是古装更适合她。
王的复仇的故事比较简单,却按照韩剧的节奏发展了好久好久,以致于这条主线都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倒是太监和王、太监和杀手的感情线显得更加吸引人。
说实话,太监死去那段,我是淌眼泪的。
重情重义的悲剧命运,很是让人感动。
还好吧,这片子。
可以理解玄彬想要尝试不同角色的心情,演的是还不错,就是干嘛非要那把大胡子呢?
一个人要想成熟确实要将自己的经历丰富起来,在经历了海军锻炼的玄彬这次的演技果然有提升,沉静中透露出杀气,表面懦弱实则内心强大,自幼就有自保意识。
在外界看来,大宗是个窝囊的皇帝,被老论们控制,但是老虎总有发威的那一天,内心的沉稳也使得思虑跟动作更加敏捷。
本片的叙事手法以时间为准,但每一个点都交代的异常清晰,绝不会有混淆之感。
第一次觉得韩国古装电影其实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么困乏,反倒是亮点不断。
其次是感觉每个演员的可塑性非常强,本片杀手乙首的扮演者曹正锡一改《观相》中办事不力的小舅子形象,将杀手的冷峻和无奈演绎的恰到好处,真的很帅。
演员们也都是非常熟悉的,又来着《继承者们》的妈妈们,也有洪尚秀导演钟爱的郑恩彩、郑在咏,还有来自《新世界》的恐怖面庞朴圣雄等实力演员,将本片演绎的更棒了!
纵使世间有再多邪恶,但终究抵不过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实逆鳞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听着周董的歌长大的一代人,我最早知道这个词也是有个同学推荐给我周董的这首歌,说歌词写得很好,回去仔细看歌词,才知道逆鳞是什么意思。
片子取这个名字,本来是要体现正祖王(玄彬饰演),多年隐忍,最后勃然大怒的意思,关于朝鲜王朝这段历史,可能不了解的人看这部片子时候会不知所以,对于剧情上的设定感到突兀和不合逻辑,这也是这部片子之所以拍摄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关于故事背景叙述上,显然导演以及编剧都没有更好的方法以及技巧来完成,所以在一个差不多一天的故事上,不断地插叙,倒叙,想来解释这一切,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具有创新以及大胆尝试性,使得故事的内容更加的丰富,细节上,故事上前后更加照应,但是也带了很多问题,比如故事的脉络更加混乱,以至于很多线索的出现,使得观影者在观看的时候,逻辑上很难连贯,由于线索的过多,使得很多事情的转变太快,使得故事在合理性上很难自圆其说,另外带来的就是节奏上的不协调,虽然故事快慢有序非常利于观影过程,但是这样不断地跳转,插叙,倒叙,观众在脑海中不断地组织逻辑线,以及联系剧情,使得观影过程成了拼图式的摸索,另外就是因为多种方式的叙述,使得我们很难找到故事的开始,发展,以及高潮,最明显的就是逆鳞之怒我们很难感受到“龙有逆鳞,触之即怒”以及龙怒的威严,难道最后的一怒就是对着太皇麻麻(韩语好像是),说道的上至祖坟,下至九族,全都剁吧剁吧喂狗吗?
不过这些年,因为韩国电影的长足发展,以及对于老师好莱坞的模仿加创新,使得韩影无论在题材还是思想以及品质上都是内地电影以及很多亚洲电影难以望其项背的,关于这一点,我倒是觉得真心应该像棒子们学习(这个称呼没有恶意奥),抛开争论多年的电影审查制度的桎梏之说,单单从对待电影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姿态上来说,我们也得给人家32个赞,也正是这些年韩国电影在学习好莱坞模式积攒下来的技术和经验,才保证了这部电影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品质。
尤其镜头和画面,我真的想给个大大的赞,雨夜刺王的一场,虽然故意选择雨天,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短兵相接,但是王和刺客在空间上和心理上的斗志斗勇,镜头语言运用的非常好。
对比这些年,内地电影,我们基本不敢指望这种历史剧的拍摄了,因为但凡拍摄这样的历史题材的大场面,大投入电影都是对我们电影历史题材爱好者最大的有诱骗!
每每看完国产历史题材的电影,我都会对自已历史知识以及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深深的厌恶,另外也不禁质疑那么多钱都花到哪里去了,说好的历史呢,说好的场面呢,说好的画面呢!
说实话,《逆鳞》没给我情色场面,光光两对基情满满的好基友,我都会觉得电影票不会白花,话说韩国思密达你们怎么越来越喜欢山姆大叔“基情”的戏码了!
其次致曲。
曲能有诚。
诚则形。
形则著。
著则明。
明则动。
动则变。
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正祖大王提到这句话好几次,但是令我最震撼的是结尾那一次。
马背上,有千军万马,有光,此刻的正祖大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力量。
我是看完 思悼 再过来看 逆鳞 的。
故事有衔接关系。
很喜欢 逆鳞 这个影片的名字,觉得取得很有味道。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老论派专政夺权,触及逆鳞,定当死罪。
正祖大王的隐忍谋略,非常人可比。
即便乙洙下一秒就可以置他于死地,他依旧不畏惧。
正祖大王和甲洙的关系也是虐。
特别是甲洙被抓那段。
“儿时,世孙时期,你与我为躲避别人的视线,偷偷地来到了这里,你还记得那日吗?
”“甲申年五月初九,臣进宫侍奉世孙,第78天”“当时你是杀手吗”“是的”“偷偷在富荣池钓了鲤鱼,记得吗”“八月初五,臣进世孙宫第164天”“当时你是杀手吗”“是的”“有一天你受了重伤,你没说出挨打受伤的理由,我也没说出我哭的原因,乙酉年五月二十四日,那天下着瓢泼大雨,正好离父亲升仙第三年的日子,你当时是杀手吗”最后 甲洙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可是最后的最后,甲洙携着写着名单小册子拼死跑着找正祖,央求乙洙不要杀正祖,不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吗。
甲洙用替正祖挨了几刀,又替乙洙挡了几发子弹,因为至始至终他心中始终有爱。
正如那个他没来得及回答的那个问题,当年的那件事,年幼的他告诉正祖,他想救一个人。
第一次进宫,是想救乙洙。
这一次被正祖赶出宫后再进宫,是想救正祖。
《逆鳞》是玄彬退伍以后的第一部作品,他用心挑了这个片子,看得出演得也很用心。
那么部片子好不好看呢?
如果不明白朝鲜历史的人单看这片子,一开始肯定会觉得一头雾水,所以看这个故事之前,不妨翻一下历史。
这是讲述号称朝鲜最后一位明君的正祖刚刚登基,正祖元年的一个故事。
正祖是英祖的孙子,英祖的儿子又叫思悼世子,思悼世子在朝鲜的历史上面各种说法,有说他本身有抑郁症后来疯了,被废,然后被英祖赐死,但是他自己不想死,后被英祖关进米柜活活饿死,后来英祖又后悔所以给他的尊号为“思悼” ,他原来叫庄献世子。
英祖将李算过继给他的大伯,后来继承王位。
而思悼世子的死因有说是因为党争被害死,而《逆鳞》 就用了这段历史,说思悼留下一件内衣写了他被老论党所害的血书,如果这件血衣露面的话,王大妃的家族就要被灭门。
当然历史是不是这样,咱也不知道,咱们就看戏。
配角都很有光彩,韩智敏演王大妃,也就是英祖的王妃,她是英祖到六十多岁续娶的,她才15岁,擦,老不羞的英祖……也就是这个王大妃, 给李算带来多大的麻烦,这部戏里就是她要废掉李算,派杀手杀李算的过程。
韩智敏演得真好,那种心机,还有风华,啧啧……金成玲演惠庆宫洪氏,这里面的她的故事不多,其实她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呐,她是思悼世子妃,但是她放弃了自己的LG,保住了她儿子的位置,她因为世子被废,她改封为惠嫔,而李算因为过继给大伯,也不能叫她母亲,叫能尊称为惠庆宫,她是一个极有才华,而在深宫中活得特别不快活的人,她有一本著作叫《恨中录》。
《恨中录》同《癸丑日记》与《仁显王后传》被称为朝鲜宫廷小说三部曲。
这个故事开始埋伏笔埋得比较深,然后历史的背景也很深,所以开始看得很闷。
是慢慢拉开序幕的那种。
因为我之前就对这个片子感兴趣,所以我在看之前就恶补了所有的历史背景,我个人认为还算好看。
玄彬,在这部戏的前半部分完全看不出他个人的演技,就象正祖一样,隐忍所有的一切,等着发力的一天。
剧中非常强调,活下去,每个人都要活下去,哪怕是苦苦挣扎,也要活下去。
剧中的每个人都是这样。
玄彬的个人魅力到中间开始,他演的是一个仁君,哪怕不苟言笑,但是他的仁爱之心还是小处见大的。
里面最出色的是他射箭,真是帅呆了……还有最后那段他面对刺杀,他的冷面杀心,演得很不错的。
那对乞丐兄弟的一生是串起整个故事的主线,有些巧思。
这片子不错,但是距离我的期望值还是有点差距,因为把一个那么大的历史事件用一部电影来浓缩,想法是好的,但是明显觉得不够,如果完全不懂这段历史的人来看这故事,肯定觉得很闷。
但是如果懂这段历史的人来看这个故事,又觉得缺点什么,不够丰满的感觉。
不过,还是推荐看看,看之前先翻一下朝鲜的历史,也不错。
围绕朝鲜历史上的“丁酉叛乱”为背景的逆鳞,仅以事发前一天的作为主线进叙述,“情”之一字,终是主线。
电影中以正祖李祘的与被老派谋害的思悼太子的父子情,与太后的母子情,与侍臣甲洙的主仆情,以及年轻君主的儿女情构成情之主线;然后再以侍臣甲洙的主仆情,与乙洙兄弟情为辅线;杀手乙洙的兄弟情,与宫女月惠的儿女情再为第二条辅线;然后是宫女月惠的儿女情,与福喜的姐妹情;最后是福喜的报恩之情,构成剩余辅线。
可以说以“情”网铺开,该电影情节紧凑,电影中的矛盾与冲突也以情感的冲撞得以升华。
电影情节紧凑、叙事完整、台词精简、演技精湛,该有的激情元素也一应俱全,但是为什么鲜有对此电影推荐的人?
原因大概如下:1、题材所限,历史题材的电影本身受众面就不是很广;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以及不是对于历史题材感兴趣的人是很难将他看完的(本人也是第一次看也就看了15min,也就是因为是欧巴的粉,不过后来看了三遍,三遍,三遍!
);2、叙事混乱,同样是对于历史不了解的观众是很难理解思悼太子的死因,以及李祘与老派之间的矛盾,且对于杀手组织的乱入对于迷惑电影主线“功不可没”;3、略显拖沓,一部以事变为主的电影,意图表现事变,就应以此作为全篇的高潮,铺垫也应有所筛选,将电影生生拖了135min,就算我自己意志允许,我的膀胱也不允许。
尽管如此,平心而论这不并妨碍逆鳞成为佳片,擅长“抒情"的韩国电在这部电影里表现淋漓尽致。
总之,人间自有真情在,总是有情胜无情。
笑中含泪,倾情推荐。
PS: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不但是我欧巴的亲粉,还是朴成雄阿都系的粉啊!
戏中玄彬欧巴的裸背不是盖的,导演啊,不是玄彬露肉就能有票房的啊!!!!
看过《逆鳞》始知什么是王者之心。
李算说,他从当世孙时起就喜欢片剑,虽然和长弓相比它只是小小一只短箭,但它明快、神妙而强力,其他箭无可比拟。
它不诡诈、不虚伪也不冗长,能以小巧而无华的模样,将敌人的虚荣一击粉碎。
那一剑低掠过水面,穿木而过,便是王者之剑,王者之力,王者之心。
君子隐威,此是发威之始。
影片中多次引用的《中庸·二十三章·诚意》道出了李算的王者之道。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简化为药囊上的“至诚”二字。
贤者至诚,不是得天道的大成者,处在坎坷的乱世,要依靠怎样的苦修才能增益其所,达到至诚呵。
逆贼之子,不为王孙。
李算甫一出场就在绝境,父亲思远世子被党争构害,自己即位后夹逼在老论小论两党之间,上边被野心勃勃的王太妃惦记着,下边有刺客在江湖之远蠢蠢欲动。
保身治国两难。
李算夜晚不敢安睡,拼力习武到强于大内侍卫的程度,健硕瘦削的肌肉在灯下,照出整个宫廷的阴谋气息。
对,心腹尚册大人看他的眼神都透着心疼。
至此,笔者只看到一个保身不自弃的君王,贤与威还难辨。
李算的王者之心是逐步流露的,随着各路敌对势力一点点把他逼到份上,如果不是好奇提前搜了背景,笔者一度以为死亡是他必然结局了。
一段段对话、王太妃犀利的眼神,将危局演绎到极致。
然而他以王者之力御敌,以王者之气服人,直到雨夜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李算一身白衣在窗牖内迅疾出箭,暗夜、黑衣刺客蜂拥而来,那身白衣更像一种象征。
所以月惠报信的帛书上才说:”愿主上避开今夜试图谋害您的变故,为了百姓,为了人而施展力量。
”影片故事就发生在一日之内,老论党密谋杀主政变的一日,王上李算平息叛乱保身立国的一日,讲宫里男人们的事,比女人们的要残酷得多。
处处透着血色,缜密的逻辑和阴谋的压抑,还有…….逼人的英气!
真实的历史,作为影片背景的丁酉叛乱(大约在明万历年间),可是中日韩混战的大事纪;把镜头缩到一宫之内,一国之内也不差。
镜头剪辑的让人蛋疼,,是我智商太低么?
时间倒来倒去好乱...有些镜头用的挺出彩的.不过我很喜欢色彩运用,压抑暗色的色调让人心生郁结,色彩鲜亮的色调加构图活生生都是截图壁纸啊.中华文化倒是异地生花,思想内涵价值观撑起了整部电影,反观国内那些荧幕上上映的电影在宣扬着怎样的价值观。。
但剧情弱爆了,王他妈好歹在宫里混了那么多年,心眼白长了?
会把命运j交到一个小孩手上?
具将军就那么轻易归附王了?
是想证明王的气场太强大么???
PS,王祖母真漂亮 PS,感情线太弱
玄彬脑残粉,他选这么一个历史剧复出,对得起其他国家的观众吗?
大概百度了一下,分享一下,虽然电影里也有历史介绍,但是看得迷迷糊糊的。
希望大家先了解一下历史再去看,不要错怪玄彬啊。
毕竟有无法跨越的文化差异,就像我们一说玄武门兵变、九龙夺嫡什么的,我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很多情绪。
思密达对皇太子被饿死、皇上被刺杀也有说不出的情怀吧。
玄彬老爹被饿死是整部电影里面的导火索也是万恶之首也是最终结局发生激变的所在,这个情节一直到很后面才说,所以我们难以理解,才会看得很懵,如果一开始就知道,那应该会方便很多。
玄彬老爹被活活饿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
一种是说他老爹疯了,玄彬的娘亲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她为了让儿子上位,牺牲掉她的丈夫,多么伟大的深情,后来为了保护她的儿子,又想毒死韩智敏,最后失败反被抓。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他老爹是被朝中奸臣所害,是他们逼死他的,但是逼死他之后他的儿子又上位了,这样奸臣们当然不愿意啊,他们认为玄彬是逆臣之子,所以才会想方设法除掉他。
韩智敏饰演的角色是玄彬的奶奶哦。
因为当时的说法是皇上上位,皇后不可以在后宫提拔,所以才破例选了韩智敏当皇后,皇上死了之后,她成了皇太后,她是朝中大臣的子女,当然向着家里人。
最后为什么玄彬胜利了呢?
因为玄彬发现了他爷爷写的血书,是控诉朝中逆臣对他的迫害,所以玄彬告诉韩智敏,如果把这个公布于众的话,就要把韩智敏祖宗八代都给灭门了,所以最后他们才握手言和的。
但是玄彬最后的结局,还是被毒死了(野史啊)--感谢@ wonderC的指正,金滕之词(传说中的)是英祖临死前写的,为了防止有一天世子孙再被逼死。
李算胜利也不仅是因为金滕,他已经平定叛乱才找祖母讲数。
区别不过是惩罚范围有多大而已。
韩国对这一段历史似乎很中意啊!
希望有熟悉韩国历史的人过来说说这段历史在韩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李俊益导演(拍《素媛》《王的男人》的那个)的新作《思悼》除了早前公布的将饰演英祖的宋康昊和饰演思悼世子的刘亚仁以外,人气女演员文根英也将加入出演阵列当中,影片中文根英将饰演思悼世子的妻子洪氏,是一个为了儿子(未来的正祖)必须抛弃丈夫的女人。
电影《思悼》讲述的是朝鲜时代英祖时期思悼世子在父王的命令下被关进米柜活活饿死的悲剧故事。
【以下是胡乱写的】首先朝鲜三代爷爷 李昑 英祖 朝鲜21代王爸爸 李愃 庄献世子 孙子 李算(玄彬) 正祖 朝鲜22代王整个历史脉络简单来说我是李算,是朝鲜第22代王我的爸爸是李愃,在我很小的时候,看到他惨死在米柜中。
因为大家都说他疯了,他杀人了,他沉迷玩乐了,他惹怒了爷爷,爷爷把他贬为废人,还让他自杀,爸爸胆子小没死成,所以爷爷就把他扔进米柜中活活饿死了。
后来我发现爷爷写下的金滕之词,幸好发现了这个,我可以用来威胁贞纯王后(韩智敏饰演)。
我的妈妈是献敬王后,又叫惠庆宫洪氏(电影里让小女孩去下毒的人)我妈妈是个才女,她后来写了一本小说叫做《恨中录》,跟《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并称朝鲜宫廷三部曲。
但是我不能叫她妈妈,因为爷爷为了让我继承皇位,把我过继给了孝纯王后(片中未出现),她嫁给了爷爷的大儿子,可是大儿子死得早所以一直守活寡。
那该死的的女人贞纯王后(韩智敏饰演)是爷爷的小老婆,老少配就是找死(英祖66岁,她只有15岁,是李氏朝鲜历代国王与王妃的婚姻中,年龄差距最大的一对)看看,我好惨啊,爸爸被活活饿死,妈妈活着也不能叫。
还得听小女人的命令。
朝廷里老论和少论两派天天吵架,还想要我的命,派了一二三四五杀手来杀我。
最后,不得哀叹一句。
玄彬扮演的李算是个仁义之君,但是死得好早。
1752年-1800年
这不就是韩版的《24小时》吗?
借了一个历史背景,讲了个暗杀的故事。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更适合拍电影,拍剧太拖沓了。
看完觉得还行的,这个评分有点迷惑。
我觉得故事性和节奏把控上比《南汉山城》和《最终兵器:弓》要好些,当然比不上《思悼》,《思悼》那是王炸剧本,但7分还是可以上的。
不过有些地方有点扯,英祖会靠血书来保正祖?
要真这么简单,那当年思悼世子何必惨死?
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惠庆宫怎么会用下毒这样的低级手段对付贞纯?
然后最后正祖用宽恕太后来换取母亲毒杀太后的罪,这更扯了,直接把太后一杀谁会追究惠庆宫的事。
给我最大惊喜的是韩志盿的贞纯王后,玄彬的正祖大王感觉缺了点力道。
思悼&逆鳞
莫名其妙 什么都想说 什么都没说明白 最重要的是男主干嘛留个胡子 搞的比妈妈还大还显老
好一出蓄谋已久互相试探的宫廷刺杀。到处制造紧张气氛,却又节奏缓慢。一半的历史背景没有交代清楚,不过这种权力斗争哪个国家都一样,看着看着似乎就能看懂了。玄彬还是很有气场的,不过两句话就让叛臣归附未免轻描淡写了。黑夜交锋戏的画面很有水墨画质感。古韩语怎么听都还是别扭。没想到《中庸》之言成了全片核心,但翻译成韩语之后赘余啰嗦了不少,果然还是中文尤其古文言简意赅,美丽极了。
小规模政变
没看到权利的斗争,没看到故事的起因,第一次看历史题材还要去自己百度一下的
人物关系不错,但也太多愁善感了,韩国人民主化进程是有多顺利,都这么正能量。
逆鳞故事不够精彩但实在拍得太美,看的时候alt+A顺手截图,最后居然有70张…导演太喜欢用光线和阴影渲染情绪,玄彬郑在泳赵正锡郑恩彩都有些许突破…接下来就期待宋叔和亚仁的思悼了
政治斗争最后拍成几个人的恩怨情仇太减分了,格局一下子小了很多,没意思。同类型还是思悼拍得好。实在想不通最后正祖和一个没名没姓的杀手开始大战是什么毛病…..可能纯粹想让我看玄彬和曹演员两个帅哥互殴吧。韩智敏最后的表演加分
大失望!!!
普普通通
玄彬咋的最近老是出烂片==编剧用24小时表现古装悬疑气氛诶古装,挺先进的,颠来倒去的镜头略显混乱,忍受不了单纯的女猪脚和腹黑的女二号这种太过狗血的戏路,总之软肋全都踩齐活了,玄彬的扑克牌脸能忍,作死的编剧不能忍
三星的电影,硬是被剪成两星
很一般了,画面有些还可
叙事太糟糕啦,云里雾里
玄彬就是負責帥~~~
神馬玩意兒- -敘事亂七八糟.主線都不能專注的敘述清楚各種穿插時間線.不知道是想表面什麼.另外對韓國歷史不了解的看起來不知所云 = =文化差異啊~最後.玄彬箭術不錯~還是演古裝帥氣點.凹下去的臉啊現代片里完全不能直視.
只为玄彬偶吧的颜!!
附属国还想拍的这么大气····
精彩,爽,一次性看完
还是很不错的 我最喜欢的朝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