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平台推送的新片,因为有安妮·海瑟薇所以就看了。
不过,观看过程有些波折,一开始钓鱼情节描述像极了老人与海的内容,我一度以为是现代版的老人与海。
中年主角费劲各种办法终于钓到大鱼,然后大鱼因为种种情况最后只剩鱼骨。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安妮·海瑟薇出现让男主杀人时,我觉得颠覆了之前的想法。
安妮的杀人借口肯定是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重大机密,与片名就对应上了。
结果,引入了游戏的概念,一下子又打乱了之前的想法。
随着剧情的发展,居然男主可能都不是真实的。
这下彻底崩溃了,什么乱七八糟,逻辑上都不对,想表达什么。
是孩子的爸爸在战争中没了,妈妈带着孩子改嫁,屡屡受到家暴。
孩子设计了杀人游戏,最终杀了继父。
但是还是觉得和剧情衔接不上。
练练脑力也不错。
2019年8月14日完成观影,实时豆瓣评分6.1。
刚完成观影时第一感受是这部电影差不多可以有个8分左右的水平吧,但一打开豆瓣我就懵了。
6.1分?
6.1分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一部普通电影的水准吧,但我并不觉得这仅仅只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宁静》在好多方面上都是相当出色的,就个人而言我觉得电影里的画面和音效都是高于普通水准的,一些场景的设计也相当的出色,完美的构建了故事里的小岛普利茅斯的整体形象。
人物方面影片也是完成的相当出色的,在前半段影片并未透露出普利茅斯只是虚拟存在时我能够感受到岛屿上的各个人物都是有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的。
经典的热心酒吧老板、喜欢八卦的渔具店老板娘、坐在酒吧固定位置的老大爷、为孙女上大学打拼的渔夫以及和男主有一些关系的妓女。
整个小岛让人感觉都是有一种和谐的小岛生活方式的。
男主的生活习惯也是比较固定化,但也是有着一种特殊追求,就是去追逐一条叫做justice的tuna,相当于埋了个坑。
前半段让我感觉观感十分和谐。
然后就算是进入了第二部分,女主出现了然后打破了男主的生活。
男主的生活开始面临巨大的抉择。
随着剧情的演变可以得知男主是被女主背叛的,但男主为了自己的儿子还是在犹豫应不应该帮女主做这件事。
第二部分也开始出现了一堆反自然的东西,比如男主和儿子的超自然联系,还有关于男主追逐的tuna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暗示,让人觉得影片里好像有一些不对劲的东西,算是开始暗示普利茅斯只是一个游戏世界。
该部分男主和女主的行为都是有着充分的动机,男主和女主以及女主和丈夫之间的关系也有专门进行着重的刻画,使得角色间的冲突有着相当的合理性。
影片的后半段开始出现了强烈的戏剧冲突。
前半段不断出现的男人(推销员)和男主对话后使得男主对于自己的存在开始感到强烈的疑惑,男主也开始陷入了对是否该杀了女主现任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最后普利茅斯是个游戏这一点也被反复的得到暗示,第二条线也就是现实线也被反复的显现出来,开始和前面的剧情出现了联系。
两条线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明显的联动。
关于男主之所以对自己存在感到疑惑和男主为什么和儿子出现联系也被解释出来(因为游戏是正在被制作的所以好多东西正在被创建和修改,包括男主的设定也从要捕一只金枪鱼改成要杀掉帕特里克的继父)最后收尾阶段则完整的把两条线结果一并交代清晰,完美收笔,完成了整部影片。
我觉得影片并非所谓的剧情啥都没有,只看个头尾,靠巨星带的带烂片。
影片中段的剧情是相当出色的,这部分内容优秀的把大部分人物的形象设计和角色间关系充分的展示出来,还布置了一个普利茅斯是虚拟存在的大转折,相当的有意思。
这个大转折的演绎更是值得被赞赏,对我来说这个转折从各方面来说都不会显得突兀。
影片中段也侧面暗示出了小男孩的心理状态以,相当的有意思。
影片算是一部轻科幻轻悬疑的电影吧。
因为没在国内院线上映相信大多数人观看这部影片都是因为卡司而选择的。
当你看完这部影片相信你也会觉得这并不只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地方是相当不错的,无论是画面、人物表现、背景设计以及剧情设计都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觉得就算把这部电影给个五星也一点都不过分(结合目前分数)。
演技这东西,真的不服不行。
看惯了国产偶像剧的人可能不理解,不都是喜怒哀乐嘛,能差到那个份上?
我想说的是:我可以先不说话,你看看修叔的戏,再看看我们的偶像这荧幕前表演的样子,没吐出来证明你今天没吃饭。
修叔,名马修姓麦康纳,承蒙道上兄弟错爱叫一声修叔。
曾经也是小鲜肉出道,气质和颜值都趋完美,帅气风流,倾倒众生。
比现在的许多小鲜肉不知高到那里去了。
马修麦康纳出道的时候,被称为“保罗纽曼”的年轻版本。
很长时间他都主演一些很俗烂的爱情轻喜剧,扮演的都是帅哥,浪子之类的花瓶角色,由于他的外形太过完美,浑身散发性感的男性荷尔蒙,对于女生来说,他就像一个行走的“春药”。
但是他(和当年的唐国强一样)知道,自己小鲜肉的终点不是老腊肉,而是老戏骨。
毕竟是被阿尔帕西诺“开过光”的演员,演技的爆发只是等待一个时机。
2008年,他接到一个剧本“林肯律师”,修叔的戏就此开始发生着变化。
马修•麦康纳的演出是本片的亮点:也许角色本身太肤浅,也许剧本有点做作,但是他可以用他湿热的西南口音轻松塑造出迷人的电影。
他对于角色的把握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入木三分,成熟中透着性感,狡黠中又充满真情,很讨喜,很有个人特色。
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气质,逐渐盖过了原本的颜值,这时的他演技虽然还没大成,但剧中人的魅力让人无法阻挡。
上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本来你要拍儿童杀继父的题材,那就老老实实拍也行,也可以拍出一定的意义。
这电影拍的是啥玩意儿,硬胡牵乱扯到科幻上去,导演编剧又都是科盲,没有任何逻辑的胡扯一通,看的让人觉得反胃。
一个所谓的天才少年,对着电脑屏幕的dos界面敲打,就能造出一个可以容纳真人情感记忆意识的电脑游戏,这种设定的脑残程度已经能把人气笑了。
这比让一个猴子在键盘上胡乱敲打,打出一个win10操作系统难度都大。
导演把这电影算成魔幻片也行,别侮辱科幻。
然后魔幻就魔幻吧,你至少自圆其说,也算一回事。
既然这个男主角本身是死人,那出现在死人世界的也都该是死人。
这电影不,又都是活人。
那好吧,就算作这都是这个所谓“天才“(弱智)自己设计了个意淫游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个所谓的游戏里出现什么角色,出现什么结果都不过是这个儿子意淫的结果。
那需要造什么游戏?
直接让这个儿子在纸上涂鸦,画个漫画,让他生父杀了他继父就行了,需要什么虚拟现实游戏?
有什么区别?
最后要杀这个继父,还是他儿子直接在现实里拿刀杀了,那这个游戏是啥意义。
他儿子让游戏里的生父杀继父,和他现实里直接拿刀杀他继父,是什么逻辑关联?
完全是莫名其妙。
最后这个儿子被关起来,也不接触电脑,他又直接和所谓游戏里的生父在一起。
是不是他还天才的顺带发明了脑波联络操控电脑的功能?
这个所谓的电脑游戏,从头到尾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直接设定成这个儿子又妄想症,人格分裂症,自己脑子里幻想出来的虚拟场景,这不比什么电脑游戏靠谱多了?
看这个电影,完全是侮辱智商,白白浪费时间。
从头到尾的情节,全都是不知所云。
这种电影居然有6分,现在豆瓣欣赏电影的人品位也是够低了。
这电影十分满分给他1分都嫌太高。
哪有一个游戏角色真能意识到自己是游戏角色呢,又不是西部世界。
所以马修卖力演出的就是现实中的你我,只不过剧中马修意识到了自己在一个游戏里,而你我还没有。
看到马修穿着上尉军装的照片躺在抽屉里的一刻,为儿子帕特里克感到难过,为去世的马修难过,更为“活着”的马修感到难过,他终究一辈子只能困在这个世界里了。
最后,儿子和他通话了,恍惚中你也会以为话筒那边就是那个卷发男孩帕特里克吧。
五年前评分9.3的神片《星际穿越》还在被人津津乐道, 马修·麦康纳和安妮·海瑟薇再次联手的新片,已于2019年悄咪咪的上映了。
左图:星际穿越(2014年) 右图:惊涛迷局(2019年)虽然此片口碑不太好,评分更是低到了6分,我却觉得,还是有一些可看之处的。
下列内容有剧透,介意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的分析部分。
1马修·麦康纳饰演的贝克船长,生活在一座叫普利茅斯的小岛上。
他全部的生活目标就是要抓到一只数次失之交臂的大鱼,他给它起名为“正义”。
小岛很小,岛上的每个人都透着古怪。
比如住在海边的妓女,整天透过百叶窗偷窥贝克和他的船;西装革履的推销员,每次来找贝克,都会正好错过;酒吧里的人每晚都坐在相同的位置......更神奇的是,岛上所有人,都知道发生的所有事情——几乎在那个神秘女人来找贝克的同时,大家就都知道贝克摊上事儿了。
2新来的女人叫Karen,是贝克的前妻。
她来找贝克,希望他能带着自己现任丈夫出海,丢海里去喂鲨鱼。
当年贝克去伊拉克执行任务后,Karen带着儿子嫁给了现任丈夫,一位建筑大亨。
此人脾气暴躁,经常对Karen母子拳打脚踢。
3贝克犹豫再三,决定为了儿子,干掉大亨。
岛上的人都知道了他的想法,纷纷来劝阻他,推销员更是等他到凌晨2点,劝他放下杀念的同时,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 【其实一切都是假的,你是生活在游戏里的人物】 贝克悚然心惊,他找出地图,发现除了小岛,世界其他地方一片空白。
还有岛上信息共享、所有人早上5点以后才能起床的诡异,确实受到某些规则的控制。
贝克明白了:整个岛都是儿子创造的游戏,自己是其中一个人物,在大亨上岛前,任务是抓住大鱼;在大亨上岛后,任务是除掉大亨。
紧盯电脑屏幕的贝克儿子 4 贝克带着大亨出海,遇上了那条叫“正义”的大鱼。
他把鱼竿系到大亨身上,让“正义”把大亨带向深海,一命呜呼。
现实生活中,贝克儿子听着母亲的惨叫,拿起刀捅死了继父。
其实,贝克已于2006年身亡,儿子出于对他的思念,在电脑上构建了一个钓鱼游戏,灵感来源于小时候父亲带自己钓鱼的美好回忆。
情节部分到此为止,下面是解析的部分。
只有在这个只属于自己和父亲的世界里钓鱼,儿子才能短暂忘记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继父的恨。
这一点,儿子安排游戏中大亨之口说了出来。
游戏中的人物大亨转述了儿子的话 贝克这个人物,更像是父亲形象与儿子内心的双重投射,给大鱼起名为“正义”,却一直寻而不得,象征着儿子渴望自己和母亲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却一直没人来帮助他们。
借由贝克之口,儿子表达出自己不为人知、不被理解的孤独状态 随着继父的暴行日盛,儿子终于起了杀心,他安排大亨上岛,虽然潜意识里知道这样不对(岛上其他人和推销员的劝阻),但仍然让大鱼“正义”带走了继父。
所以,即使现实中身陷囹圄,儿子还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义”的,他利用想象,重新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新世界,在那里,有波光粼粼的大海和温暖的夕阳,还有他和父亲,永不分离。
本片的评分不高,主演马修·麦康纳和安妮·海瑟薇更是差点获得烂片大赏“金酸莓奖”的最差男女主角桂冠。
我觉得,虽然情节结构、拍摄手法有待商榷,但故事内核还是很伤感和令人唏嘘的。
一个失去父亲、遭受继父虐待的可怜男孩,在想象中一遍遍地重温和父亲为数不多的亲子时光,为自己和母亲伸张正义。
骤然而失的父爱,和继父带来的伤害,都将成为他生命中无法泯灭的伤口。
而这一切却无人知晓,他孤独坐在冰冷的监狱里,在脑海中重建温暖的港口,露出了令人心痛的微笑。
在得到想象中的父亲的承诺后,男孩露出了全片中唯一的笑容
看了很多打分较低的评论,感觉现在大家对电影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均质化了,一定要有出其不意但是精巧简练的剧情,一定要有高深的立意要有完美的逻辑,但电影本身还是一个娱乐产品,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真是一部让我很好地娱乐到了的电影,这个评分确实有些可怜了哈,所以给个五星。
与其说是嫌疑故事,不如说这是一段非常完整的心理诊疗,如果把主体剧情也就是游戏的部分看作是男孩的一场梦,那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弗洛伊德病例了,而在这个故事里扮演弗洛伊德的正是屏幕外的你我,抽丝剥茧地去给虚幻和现实中的不同意象玩儿连连看,推理虚拟中的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潜意识,这样的互动性还是很爽的哈。
弗洛伊德式的剖析对于此时此刻的心理学理论而言当然是非常粗浅、非常形而上的,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古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互动的门槛,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个很好的大众娱乐产品。
甚至可以说这个电影就是一个面向观众的游戏,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也能与本源的剧情设计产生联系,还蛮微妙的。
诚然在电影的观赏角度上看,在叙事节奏、对话设计以及人物互动等的细节上,是有很多不自然、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但是另一种角度上来说,你也可以把这些问题看作是一个涉世未深并且末尾特地说明是孤僻、不善交际的小孩子,在设计剧情时不可避免会产生的小bug。
如果下定论说这是导演编剧故意为之的效果未免显得太过度解读了,但从客观来看,最终的整体表达效果还是能与电影的世界观形成呼应的。
现在的观众总是喜欢抠电影的每一帧有什么意义,但就我个人的审美而言,过于结果导向的剧情未免设计性过强,有一些和谐的无意义的冗杂,反而会觉得自然,觉得舒服。
最终还是希望大家对于电影包括其他文艺作品多一点开放,多一点包容。
ps:看到很多人在质疑激情戏的部分,我觉得大可不必啊,你们不要误解十三岁的小男孩对性的认识和渴望啊,而且还是一个智商超群家庭背景复杂99%有早熟倾向的小孩,至少我十三岁的时候身边的男同学已经有很多展露了色批的本质了……还有觉得道德伦理上有问题的,道德本来是后天习得的价值观,人类绝对是越年幼越无道德观念的。
结尾很高能,小男孩在自己创造的游戏中虚拟出了爸爸,并且这个虚拟的爸爸在游戏中也觉醒了,小男孩从觉醒的爸爸身上找到了勇气,在现实的世界中杀死了后爸,又虚拟出了自己在游戏中与虚拟的爸爸重逢了。
这样自我治愈的小男孩太厉害了电影刚开始让人看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小岛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老男主的一切,这显得很怪异,所有人都让他钓鱼。
这会让人觉得很奇怪,他执着于钓鱼是为什么?
意义在哪?
仅仅为了钱嘛?
这样叙述下来节奏显得特别慢。
虚拟爸爸觉醒的转折是所谓方舟的推销员,他是小男主与虚拟爸爸对话的NPC。
黑猫的出现也是电影里常用的手法,预示着不好事情将发生。
总体来说,前大半部分节奏太慢,铺垫得过多,描述老男主自我觉醒的过程太多,而对现实中小男主的展现又十分模糊。
后三分之一将近结局的部分是很好的 ,让人惊叹和恍然大悟。
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前面很长的铺垫才给我带来了对结局很大的反转感,因为永远猜不到。
可能是最近压力太大了,让我这个19年的广播电视编导生有勇气在这里发布影评。
结构上有些问题,因为我真的把握不好.电影一开始从小男孩帕特里克的眼睛进入到男主约翰的世界,这里已经做了铺垫,约翰的世界其实都是男孩编创、想象的。
帕特里克的眼睛男孩的父亲死于战争,母亲改嫁给了一个暴力狂,从此被迫生活在孤独、黑暗的环境之中,于是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电脑中编写了以自己父亲为人设的约翰(游戏主角)。
电影主要以约翰的糟烂生活而展开,为我们缓缓揭示故事的结局。
我觉得我们应该先想一想片中帕特里克为什么编程了这个游戏。
这对影片主题的解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到底是由于对父亲的思念还是为了打破家庭暴力的困扰?
我觉得应该是后者。
因为从影片内容上讲,确实因为“游戏”中约翰完成了杀人任务而后帕特里克才杀掉继父,那么该片设定上就是黑暗的,全部情节只是逐渐推动着帕特里克的复仇欲望。
如果片中帕特里克因为对父亲的思念而编程游戏,帕特里克在最后就不应该杀掉继父。
而且全片主要以约翰这个虚拟人物的视角来完成,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游戏人物而不是制作者,是帕特里克制造了约翰对其的思念,这根本不真实也无意义。
电影完全可以去反应现代游戏制作上的精良,游戏不只是游戏,游戏已经发展成了一门艺术。
可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电影只是聚焦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
以上是我对《宁静》的主题的理解。
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特写镜头以及重复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令我印象深刻。
在约翰出海捕鱼的情节中,镜头多次给到鱼竿的特写,主要给观众营造悬念,“大鱼是否已经上钩”。
它连接了片中人物和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和约翰一起期待大鱼的到来。
例如开头的这部分情节,镜头多角度的对鱼竿进行特写(难道是卖鱼竿的广告?
)鱼线缓缓被拉动,直到在水中划出一道长线。
鱼竿特写
鱼竿特写至于重复蒙太奇,作为以“游戏”为主要世界的电影,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多次出现,他既暗示了约翰日复一日的“游戏人生”也为影片画面渲染了气氛,营造美学环境,承上启下,逻辑清晰。
例如前半段约翰驾车行驶在小岛的街道,这部分的镜头采用和后面的戏份如同复制粘贴一样拍摄。
和谐统一,纯粹且深刻。
前戏闹钟
后戏闹钟
找不同吗还要?
那么这图里没有大巴车以上是我从《宁静》中所观察到的视听语言和理解。
最近糟心的事情太多以至于觉得自己有点高血压。
必须找个地方发泄发泄。
只好在这宁静的下午写一篇《宁静》的影评。
希望不要给你带来一种“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给我看这个”的感觉。
谢谢。
2019.2.26.-15:05.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宁静的宾馆中~19届河北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生。
《惊涛迷局》第一天上映我就买好了电影票,马修麦康纳的电影我是非看不可。
电影放映里我心里在默念:太好了,终于又看到修叔钻玉米地了!
我没敢说出来,怕让人当成疯子。。
真的,我看到这一幕恍恍惚惚,眼前晃动的是另一部电影中的画面。
对,就是《星际穿越》。
马修麦康纳,一个戏疯子。
他在电影中、在宇宙里的无双演技,把我的记忆永远钉在14年11月5日——那个我去看imax版《星际穿越》的那时候。
对,许多人说这部电影过誉了,故事中有好几个漏洞没有补全,亲情和科学揉在一起降低了科幻的格调,你可以举出许多可以贬低这个电影的成就,但阻止不了我给它奉上高度的评价。
引用一个网友的评论:一边太空冒险,一边是通俗的情感戏。
无论外表多硬科幻:虫洞、黑洞、太空冒险、多维空间……最核心的仍是亲情与爱。
科学与理论其实都是为感情服务的,用很硬的外壳包裹最柔软的情感。
也因为此,它不会是2001那样严肃伟大的科幻片,但却有更饱满的感情。
我震撼于星际穿越宏大的叙述与精巧的故事,震撼于黑洞与五维空间的神奇的画面,但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个马修麦康纳所饰演的父亲。
《星际穿越》是我认为大爱与小爱结合的完美模版,这也是商业电影最该有的样子。
修叔所饰演的这个宇航员+父亲的角色,在无数的天体中与人类大义、任性阴谋甚至物理规律搏斗,最终成功的拯救女儿拯救了人类,也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没有人比马修麦康纳更适合这个父亲的角色了,他的表演把整个电影的情感都盘活了。
开车穿越玉米地时你的笑,我能感受到温暖。
在你要与女儿从此天地两隔时最后的拥抱,我能感受到感伤。
在宇宙飞船里你发现地球已过去几十年时候,我能感受到撕裂般的痛苦。
你在五维时空穿梭穿梭时我比他更焦急。
而最终与马上要故去的女儿重新见面时,我泪如泉涌。
这种被时空加厚过的浪漫故事让我沉醉,马修麦康纳的演技把以科幻为剧情基础的亲情故事的真实感夯的结结实实,把我的胸口压的闷闷的,眼中的泪一次次流出。
这时这个五官平平的男人,他变得闪闪发光。
我从此知道了修叔其人,恶补了修叔的《达拉斯的买家俱乐部》《真探》,也才知道《超时空接触》里修叔也曾出现。
这波恶补让我对修叔爱的更加深沉,但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看不下去许多浅白的故事与浮夸的表演。
可想而知,《惊涛迷局》这部科幻电影的出现让我兴奋到什么程度。
更令我激动的是电影的女主竟然还是安妮海瑟薇。
修叔在故事中的角色仍是一个父亲,但他的儿子却在前妻(安妮海瑟薇)改嫁后在另一个男人家里生活。
当前妻找到修叔说自己现在的丈夫是个禽兽,他不停虐待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要求与修叔一起,密谋杀自己的现任丈夫。
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的任务却要去杀人。
这种复杂的感情如果这种角色需要多个层次的表演让修叔之外的人去演,我都不敢保证能很好的完成。
但我相信修叔能。
电影的前期修叔和安妮海瑟薇双双奉献了自己的美好肉体给观众,二在电影中期开始,当电影开启的越来越大的脑洞中(先不剧透),修叔的演技一直hold住剧情,并在结尾的情感爆发让我看的畅快淋漓。
喜欢科幻电影的人,怎么对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的科幻说不?
Ps:这部电影播放到十几分钟,电影转换到那个熟悉的场景,我有点恍惚。
修叔,好久不见。
味同嚼蜡,中途就基本知道故事的走向,但还是要看导演硬着头皮把故事扯完。上映之前基本没做什么大宣传,就能看出该片的底气有多不足。两位主演得了奥斯卡以后接的片子一直不温不火甚至走下坡,着实让人捉急。
少见的二三幕比第一幕好看的
一个有着忧伤内核的故事
简介写的不错,可惜故事有点像拼盘,浪费了还不错的演员。
这是看多了上世纪二流悬疑片的中年人创造出的故事,所以...
暴力家庭的孩子用游戏建立的一个虚拟家园马修麦康纳身上这股能量就不是东方人能有的
太一般了…现代版《异次元骇客》+《楚门的世界》,安妮海瑟薇造型感人。前后断裂(这反转弯拐的太大),不是说小孩子创建的嘛,为什么会露这么多肉…而且不过瘾,隔靴搔痒,越搔越痒。
小孩设计这个游戏让男主在游戏里干掉继父和他的现实中杀人没有直接联系,难道只是培养勇气?男主在得知自己活在楚门世界里的反应纠结,但却和整个片子的主旨也缺少联系
这部电影完成度相当高,而且风格明显。北美口碑票房失败可能真是宣发公司的锅了。不知咋滴,奥斯卡影帝影后衰三年这个梗好像一直在起作用。马修选的这个剧本其实还可以,谁知道现在北美一片红,票房惨败!
「If I didn't catch fish all day, I'd find a way to kill you.」
特别不做作。。。。。。。
马修+安妮=科幻片,安妮真的好适合歇斯底里蛇蝎美人的角色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游戏设定好的角色呢?这会事一个大胆的假设!
谷阿莫
裸而不露。惊而不迷。
属于软科幻的神棍片。开始还以为是一个渔夫与鱼(怪物)的争斗,结果演变成了奇幻的父子心灵感应,我以为父亲要和儿子做出什么事情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买前夫杀家暴现夫的犯罪故事,接着又出现了AI揭秘,楚门的世界桥段,结果这些就是儿子的游戏,而男主只是在做儿子游戏里的任务。整个影片让我想起树上骑个猴,树下一个猴的段子。我是没想到故事的走向,但是也太蠢了,感觉被侮辱了。
这拍的是个神马玩意啊。这卡司好浪费。。。
2.5星,前半部分有点像孤帆灭枭,安妮.海瑟薇的角色就像帕特里夏.妮尔的那个角色,但是后半部分画风突转,脑洞是可以的,只是编剧的人似乎并没有写这种东西的本事却一定要进行这种混合让人觉得是东拉点东西过来西拉点东西过来一段一段拼在一起了事。。。结尾父子重聚算是最后的一煽可因为之前雷太多了,观众心里已经一串问号,也难以获得单纯的感动了。。。PS戴安.琳恩是来干嘛的?
这个科幻设定不算新颖,编剧想要玩花样但是功力不足,各种类型元素又有点杂糅得不伦不类。看的时候能想起很多电影,但本身又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倒是没少卖肉。
很难让人评价的电影,说好算不上,说差又不公平。只能赞美一下马修不停的露出的健硕肌肉,和安妮愈发成稳和大气的演技,巨星的气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