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来英皇国际影城三里屯店参加电影《无名之辈:否极泰来》鲁豫观影团北京特别观影活动。
在杜比影厅享受了新片,还全程参与了1小时的超长映后,听鲁豫姐和饶晓志导演聊关于影片的那些事儿。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就像是全程曝光了一部收视第一的真人秀节目的台前幕后,信息量可太大了。
真人秀节目有种魔力,观众明明知道都是根据剧本演的,可最后总是相信摆在台面上的是真实的人间故事,跟着节目或骂或赞剧中人,被资本操纵着喜怒哀乐。
片中的男主陈三金就是拿着渣男的剧本,被女友骗进一宗整治渣男的真人秀节目。
只有陈三金一人被蒙在鼓里,像关在笼子里的困兽被整个社会围观,被唾骂。
陈三金对薛芳梅痴痴的爱唤醒了她的良知,不愿意继续折磨陈三金,跟总导演硬刚最后被辞退。
陈三金的被动处境唤起了观众的良知,薛芳梅的反抗带动了节目组的系统反抗,于是大家一起撕剧本。
剧本中薛芳梅的死带着旧的陈三金死去,重生的硬汉陈三金轰轰烈烈的复仇太解压了。
陈三金和薛芳梅都是缺点很突出的人,逆来顺受的人生总让人毛病滋生,直至坠入深渊。
他们的相遇改写了原有的剧本,还引起了系统性的觉醒直至反抗成功,这可真是一个好故事啊。
很喜欢章宇和任素汐,都是不靠颜值靠实力的演技派。
下午去看了,这电影其实构思不错,但缺乏对细节的打造和对人物性格的挖掘。
这个电影中人物之间关系的构架其实是很模糊或者说粗糙的。
陈三金之前对薛芳梅的“渣”表现在哪里?
薛的电视台欠了陈的钱,陈讨债哪到有错吗?
欠债还钱就是渣?
这个电影的剧本给人一种拼凑和想到哪编到哪的感觉,薛芳梅和陈三金之前回忆他们初次见面时的场景真看不出有什么一见钟情的际会,“光”又是什么意思?
所谓“一切都是虚构的”又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愫呢?
最主要是陈三金和薛芳梅之前关系的前情没有认真的交代,到底之间什么纠葛什么爱恨,薛要憋着设套让前男友上整人节目出大糗?
而且陈三金处处还表现出对薛的不错(枪战现场还想救下薛,还想带薛离开军头的巢穴),这个人明明没那么渣,你又怎么让电视观众发泄出渣男被整后的快感?
这个电影的人物性格很模糊,陈三金还好点,薛芳梅明显有点缺失的地方,作为一个观众,你看不出她的电影中的心理指向,局是她设的,但你看不出她最初对陈的一个什么态度,模棱两可的,也看不出她在什么时候又对陈的态度有了变化,导致最后为了陈,要和总监制杯葛,潘斌龙演的那个人的态度也有问题,以他的身份为什么要帮陈三金,为什么明显要站到总监制的对立面,这些你看了都觉得没有交代清楚……无名之辈1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电影里每一个角色是性格其实都很饱满,都有自己性格表现的前情基础:陈建斌为自己曾经的过失;任素汐为自己受伤的身体;章宇为了做大做强;潘斌龙为了和女朋友过好小日子……电影因此设置了一个小房间和三人不能走出去的人之间的特殊情景,让章宇、任素汐和潘斌龙三种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因为诉求不同而发生各种矛盾,极限拉扯,这才让戏变得好看,也因为有每个人经历前情的铺垫,让观众觉得有些行为虽然看着极端,但也都合情合理。
无名之辈2虽然沿袭了1的某些风格和匠心,但太缺乏对剧本的打造和推敲,让故事和人物都“立”不足。
这个电影一路看下来还好,没蹦,在要崩不崩之间,这个估计是靠导演对电影节奏的把握和想的那些反复的故事桥段,能抓住一部分不求甚解观众的眼球,看个热闹吧,但真的细细去推敲,全是BUG,很多地方,其实是靠几个演员不错的演技撑着,不过就算是任素汐出彩的演技,我也看出她在电影后半截的那几个个人片段,明显有点莫名和不知所谓。
纯主观纯业余仅代表个人看法碎碎念:——————————————————如果说整部片子食之无味又很喜欢最后几分钟,如果说好看又只喜欢两个小时电影里的最后几分钟。
喜欢的也不知道该说是后摇,还是仅仅最后几分钟才抓住的第一部的情感浓度。
尽管能感到电影尽力去呼应第一部了,但很可惜缺失了我最喜欢的前作的特质,即多线并行叙述,最终导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命运交汇。
原本对影片是抱有延续前作荒诞喜剧聚焦平凡人生的喜剧壳悲剧核的期待。
然而,抛开看到又又又一部电影背景设定在东南亚带来的审美疲劳,我无法对影片人为制造的极端环境中产生的生硬笑点笑出声来,也无法与看似被推到极端环境中的主人翁产生共情,或者说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无法相信这个故事是成立的,尽管在很多时刻我都在由衷感慨主演们的表演真的很精彩。
以下内容含剧透,并且说得更难听:——————————————————这部电影肯定没办法不被拿来和《楚门的世界》比较。
《楚门的世界》是以主人翁发现真相、逃离真人秀为主线,电影在讽刺之外最终带给观众的是真挚温情和无限思考。
而《否极泰来》,电影本身的剧情看起来是在讽刺这种试图激发人性之恶的虚假作秀,讽刺真人秀追逐流量,讽刺节目折磨素人,讽刺人们跟风取笑。
但和《抓娃娃》给我带来的观感一样,电影始终在这些被蒙蔽欺骗之人的痛苦中制造笑点,让观众取乐。
于是镜头最终呈现在银幕上,这种讽刺又变得似是而非。
相比对主人翁所持的暧昧态度,影片倒是很确切在说自媒体挤压电视行业,电影没人看云云。
整部电影怪异的叙事节奏,漫长的MV式回忆,不知道在燃什么的枪战,什么都比不上前作一句“耍老子”来得震撼。
今年到现在,院线还是一片死寂没有能打的新片,因为——就!
是!
不!
好!
看!
啊!
我明白电影人想发牢骚诉苦,可是观众也很想看好电影啊。
人已经坐在电影院里,结果电影开头突然插播一段主创的自怜自哀。
就好像去什么创意料理探店,还没尝出好坏,厨子突然从后厨蹿出来对食客贴脸说,这年头没人愿意吃饭了,那我现在是在吃peach,刚放嘴里的饭菜也不知道该咽下去还是吐他脸上。
到最后终于明白设置陈三金卖灯具就是为了呼应前作的《光》,甚至接连放两遍。
想说有一点光是有一点希望,但光太多就会过曝(开始胡言乱语)。
按结局安排,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部就是为了任素汐章宇CP这碟醋包了《否极泰来》这盘饺子,明明第一部我很嗑这对的,结果到吻戏我疯狂达咩,直到——脱离了真人秀,当两位主角被分隔在不同的空间里,一个人在市井洗衣房外失魂,一个人在山野独木舟上落魄,他们的灵魂飘荡到我脑子里,终于重新走到了一起(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有人能懂吗)。
不是剧情安排的火龙果田边的重聚,是在这之前就跨越空间距离看到了彼此的灵魂,是脱离了这一部离奇的剧情塑造重新成为了自由人的相遇。
当然,田边拥抱远胜于所谓吻戏。
说到底,可能还是太喜欢第一部了,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章鱼和任素汐的演技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编剧,您是吃错了什么药吗?
导演,您真觉得这剧本没问题吗?
大写的尴尬啊。
故事主打一个虚假悬浮。
看到后半段,我真的满心疑惑,这到底是导演在玩抽象,还是沉浸在自己编造的故事里无法自拔?
整个剧情实在太荒谬,就算我信章宇一个人被蒙在鼓里而不自知,可那么大场面那么多群众演员能演得那么卖力而逼真就没一个穿帮一个憋?
最后章宇拿着机枪突突突扫射,演员们一个个应声倒地,真的给人看笑了。
任素汐和章宇之间的情感纠结,也是毫无逻辑。
影片一开始就是两人之间感情破裂而争吵,章宇也被设定为渣男和软饭男,然后故事发展到最后,其实章宇并没有做什么,两人之间的困境也并没有任何改变,为啥莫名其妙就和好了又爱上了?
一开头的枪战其实还不错,结尾的那段火龙果绕口令太差台尴尬。
可惜了饶晓志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当年《无名之辈1》的真诚依然记忆犹新,后来就算《人潮汹涌》票房不如预期,我也觉得还是部好片。
可是这部是真的很失望。
导演拍片的时候,心里是在想《楚门的世界》,还是《美丽人生》?
或许导演这个身份确实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作品和世界里而不自知。
就像逐梦演艺圈的毕志飞,影评其实写的不错,但架不住自己拍得烂啊(而且还不觉得自己拍得烂)。
当他没有跳脱出来而太过于自我感动的时候,作品往往就有很大问题了。
其实我很有点好奇,当导演面对铺天盖地差评会作何感想,到底会认为是观众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以及,章宇和任素汐这两个好演员,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一点觉得,嗯,这个剧情是不是有点问题?
——2025.06.27成都市IFS英皇电影城路演场
還是饒曉志導演一貫而之的關注底層小人物的愛慾情仇生存尊嚴。
不同的是比第一集玩的癲得多。
恐怖主義、愛情與復仇片雜糅在一起。
導演通過綜藝直播手撕渣男完成對小人物的全景窺視。
荒誕荒謬里瀰漫著疯狂與心酸。
是一次對真人秀亂象最極致的諷刺。
在我看來有兩點饒有意思。
一是新媒體對電視業的衝擊很大。
電視人為了生存不惜突破媒體倫理製造素人狂歡。
娛樂至死的大吃人血饅頭。
結合經濟下行下的媒體疯狂。
很有批判性。
二是底層討薪者陳三金。
表面上慫包、愛財、無能、吃軟飯。
實際上是被生活逼到絕路不得不討薪去換取活下去的自由。
所謂的渣男。
實際上只是窘迫之下無力承擔那份愛。
陳三金噴射的『第一滴血』。
是對整個虛假世界愚弄他的憤怒還擊。
當陳三金走進地下演播室。
就像以前看到楚門的世界被主人公在海上那段掙扎震撼到思考人生——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這個世界上、今天的生活就是我的因果嗎。
導演也向大眾拋出一個問題:用放大鏡看個體的時候。
每個人都不是純粹的好人。
但那些不夠好也不夠壞的自己、擰巴地活著的自己。
需要多少勇氣才能退出預製的人生。
這個故事沒有站在任何高地批判任何小人物的特質。
只是非常坦然地描述——人在情、錢與回憶這個三角中的沉淪。
人們常說愛需要兩個人性格互補。
所以章宇演的角色渣、又慫。
並且在危難的時候唱劉德華的歌自救。
你會好奇梅到底在愛他什麼。
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難處。
每個人都有過往。
愛一個人。
別人只能看到他的光亮。
你卻能看到他身上的傷痕。
而且喜歡第一部的朋友一定會懂陳粒那首《光》的含金量。
我以為『否極泰來』這個名字的背面寫的就是這個道理——當你有退出那些讓你內耗的劇本的勇氣時。
人生的光才剛剛亮起。
這一次。
咱不願在別人預設的story里陪你演了。
小小的無名之輩在那一刻。
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看完電影走在回家路上的時候。
耳機放著《胡廣生》。
我也更期待下一部會有什麼驚喜了。。
🫃🏻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与《恶意》同期上映,他们探讨着类似的话题:泛娱乐化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不同的是《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拍得更娱乐化,他一方面探讨了综艺的底线在哪,一方面探讨了观众到底想看什么。
可能还有人觉得片子探讨了人性,那就别开玩笑了,男女主的那点抉择完全上升不到人性的高度上。
总之就是一部娱乐性大于内容的爆米花喜剧。
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就是楚门穿越到了宁浩的世界就变成了饶晓志的《无名之辈:否极泰来》。
本片为了与第一部《无名之辈》扯上关系,把男主陈三金设定为第一部陈阿瞒的表弟。
还设置了一些小彩蛋,比如男女主被关在一起袒露心声时候用了重新编曲的《胡广生》配乐;陈三金三蹦子上有第一部陈阿瞒(陈建斌)的肖像贴纸;片尾彩蛋第三部《无名之辈:意义非凡》预告是第一部陈阿瞒(陈建斌)的故事。
但如果你是带着想看第一部《无名之辈》续集的想法走进电影院,那你一定会大失所望。
这一部不仅跟《无名之辈》电影没关系,跟“无名之辈”这个词也没关系,甚至跟“否极泰来”这个后缀都没关系。
唯一有关系的是这个发癫的故事发生在泰国。
为什么故事背景要设定在泰国呢?
因为电影里的综艺涉及到的内容触犯了我国刑法。
故事在前三分之一出现了极多不合理的地方,当出现第一个大反转的时候,给了前面那些撒狗血的剧情一个合理的说法。
但这之后的bug就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了。
作为综艺节目里的“楚门”男主,在一堆bug里看不出问题,不知道是编剧觉得男主弱智还是观众弱智。
本片豆瓣开分5.8,我的评价也是及格边缘的6分左右,那么问题出在了哪?
1.硬蹭自己第一部电影的口碑只会招来反感2.从电影第一场戏开始,很多发癫的桥段合理性都不够,最后又莫名其妙的燃起来了3.影响主角行为变化的关键剧情里逻辑硬伤太多,三个被绑架的人组团逃跑,在女主“杀人”之后为什么就走不了了?
甚至懒得安排一个理由,就用配角一句“这样也走不了了”就不跑了?
4.一直在说男主是“渣男”,渣的点在哪?
泰国街头吸电子烟被抓?
因为电视台拖欠货款去讨债?
跟女友炒菜让女友买保鲜膜?
只能说是一个有点怂和抠门的一般男性,不至于上综艺被全民讨伐成渣男的程度。
结尾有一个女主所谓跟男主“重新认识一下”的桥段,但是男主在被“绑架”后左右的行为都是在想着保护女主,也没有会导致男主三观发生变化的事件,所有制造给男主的选择都是基于男主原本的底色做出的选择。
5.既想探讨一个深刻的话题,又想有喜剧效果,可能团队的功力不够,导致哪边也没做到。
总之,这部拍得实在有点差强人意,故事和内涵上跟第一部《无名之辈》差距很大。
不过也比第一部多了一些有意思的镜头:天窗上的飞蛾;最后导播室里的鳄鱼;几个不同地点的佛像;还有印象最深刻的,在男主袒露心声之后,女主为了挡住隐藏摄像头而吸了一口电子烟,任素汐的那股拽劲在氤氲之中给了章宇深深一吻,同时陈粒的《光》响起。
因为这一口烟的浪漫,原谅了这部电影大部分的瑕疵。
看完《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发现很多人都会把它和《楚门的世界》放在一起做比较。
但看了N多个影评,也没有几个能说出到底这俩电影哪相同哪不同的,只是一句轻飘飘的“它比不过楚门”。
我认为,这并不能算是对一部电影公正且深刻的解读。
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略微简单地对比下两部电影,让没看过《无名之辈:否极泰来》的朋友,对它有个新的认识。
(含剧透,慎入)01 揭露真相的时机不同重看《楚门的世界》,发现它在电影开头的前3句话,就把整部电影的真相揭露了。
导演:虽然楚门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但他本人却一点不假。
没有台词,没有剧本,这是一部生活实录。
看,没有任何铺垫,《楚门的世界》一开始就在赤裸裸的告诉你:这是一场大型真人综艺秀,完全写实的记录一个人的真实生活。
作为观众,你只需看主人公楚门如何发现真相,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但《无名之辈2》并非如此简单,它是在影片进行20分钟左右后,才对观众揭露出真相:陈三金,入局了。
这二者有啥区别呢?
区别,就是作为观众,当你完全被影片的东南亚枪战、杀戮、血腥、残暴吸引入局时,突然发现“矮油,屏幕里的一大帮人枪林弹雨的,原来都是在做戏!
都是演给我看的!
气死老子了!
”这时,你会发现,你被电影耍了一道,对它有点小小的不满,不忿!
不满的是,漏洞12345这么明显,老子居然没看出来是在拍戏!
不忿的是,他们演的确实像真的,这电影好像确实有那么一点看头了。
当曲折上升了一个层次,你就会对电影的期待更高了。
02 男主破局的状态不同楚门破局之前,先花了好大一番力气去解局。
首先,他去思考自己死去多年的老爹为啥突然出现在街头,然后明显被陌生人推搡着送走,到底有何内幕;接着,他再去思考白月光被当疯子抓走时,那段“全世界都是假的,都是骗你的”真伪;随后,他才在生活里一一论证,最终得知真相,自己主动设局逃脱牢笼。
他的主观意识在电影里贯穿始终,他要活出真实的自我,他不喜欢虚假被安排的人生。
反观陈三金,从街头按摩女开始抬抢射杀的那一刻,他就莫名其妙入局,到了影片的最后10分钟才恍然大悟“矮油?
前女友伙同整个黑帮骗老子玩cosplay,感性这几天都是故意让老子出丑?
”再想想薛芳梅导演出身,依傍电视台,安排这种类型的真人秀分分钟不在话下,自己就是个陪玩的彻头彻尾的傻X。
所以从头到尾,陈三金只有最后10分钟破局的机会。
他可比楚门惨多了,他是被动的。
他没有过早的发现真相,没有任何解局的机会,更没有机会去塑造一个“英雄”的形象,也没有机会去塑造一个真实的自我,他唯一的破局,就是通过一把枪一兜子钱去做选择题后,完成最后的博弈。
如果没有那把抢,陈三金连举着AK耍帅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总导演来一个“渣男”结局,然后结束屈辱的一场秀。
从始至终,他根本没有机会反击,没有机会宣战,没有任何主观意识的选择权。
选择权,是个很内核的东西。
所以AK突突黑帮们的镜头,才会升华这部电影;所以,泰国观众们看到总导演一定要刻画个“渣男”出来时,才会替陈三金觉得可悲。
观众想看的,始终是真实的东西。
楚门想要破局走出那个假镇子,观众支持。
观众不会因为以后再也没的看了而感到愤怒,只会因为楚门不敢踏出那扇假门而觉得惋惜。
同样,观众希望一开始,真人秀对陈三金是个真实的演绎,他们想看的是一个人真实的情境下真实的反应,不然,和看小说有啥区别?
小说和生活,最大的不同,不就是小说可以科幻甚至玄幻,重生上万次都没人管你,但每个人的人生,真实的生活,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
这,便是观众倒戈站陈三金的重要原因。
想看陈三金破局,就是想看自己在面临被别人左右的绝境时,自己在那一刻的精彩反击。
03 女主的塑造不同楚门和陈三金都很幸运,他们破局的关键,都是白月光的因爱执着。
楚门的白月光,是楚门虚假世界里的唯一纯真,她是唯一告知他真相的人。
薛芳梅,也是陈三金的那段本该灰暗的人生唯一解局的人。
通过薛芳梅冲镜头吹了一口烟,有机会吻了一下陈三金,就似乎告知观众“她泄密了”。
陈三金得知自己入局,才有机会拿起枪破局。
才会在影片结尾傻呵呵地和薛芳梅调侃“你说它们知道自己是火龙果吗?
它们知道吗?
”这几个没有被完全说透的点连在一起,不就是暗示真人秀背后的统治者,那是真正的“火龙果们”吗?
楚门的白月光,自始至终对楚门是爱慕的,希望他变好变真实,去挣脱那个假牢笼。
陈三金的白月光薛芳梅,却一开始是造局的人。
只不过局面越来越难把控,她对陈三金恨铁不成钢,最终又残留一丝人性,还激发起一番新的爱慕,最终敢和权势做对,把真正的陈三金从罪恶的演绎里解脱出来。
薛芳梅的多重反转,也是《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更好看的一层原因所在。
哪有一成不变的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随时会变。
04 抉择与火龙果薛芳梅好在及时在悬崖边勒了马,没有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没有看着陈三金在真我之路上越跑越不着调。
陈三金和男二,以及那些黑帮假兄弟们也是同样,大家都在演戏的路上,谁假谁真,听不听导演的摆布,不过都是一瞬的抉择。
抉择好了,流芳百世,抉择错了,臭名远扬。
抉择多了,偶尔当回“无知的火龙果”,似乎也不足为过。
但谁又愿意一直当被欺瞒的火龙果呢?
我是马吟吟的粉丝所以最初关注无名之辈只是想看吟吟的大银幕,但是最终这部剧我刷了三遍。
第一次看全程找吟吟,幸亏没被宣传片误导,感谢我的眼睛没让我漏掉一个镜头,从看到小粉优噶的激动兴奋,到看到绿衣优噶的武打戏让我憋笑,再到小粉优噶给泰国人捏脚,我气愤的握紧了小拳拳,再到优噶冲到镜头前为程三金发声我开始激动,这里多说一下啊,即为剧情激动 也为吟吟的特写,感觉吟吟就在我面前而激动,这个电影脸太好看了,到最后小黑优噶跳舞我跟着扭。
很开心吟吟的出演,感谢导演!会有第二次观影是因为影片最后关于火龙果的讨论,他们一遍遍的对话,一下下的撞击着我。
我带着很多很多的疑惑又认真的看了这部剧。
我不觉得程三金不爱梅,他怂且懦弱,但他非常真实,在我眼里,他嘴里喊着钱更重要,但他的行为始终都是选择的梅。
当梅问她钱重要还是命重要的时候,程三金的眼睛回答了,钱比他自己的命重要,因为没有钱,会生不如死,同时他也回答了,梅的命比钱重要。
不要扯什么生活那么多年不知道梅对椰子过敏,生活如此苦逼何必那么作。
而当三金失去梅的瞬间爆发出的不管不顾更证明了一切,梅是比钱更重要的,梅是三金的软肋。
再说真人秀,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一直都活在了大型真人秀的现场吗?
如何不迷失自己,如何不随意评价别人?我们敢不敢一直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敢不敢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有的时候现实比剧本更残忍,因为剧本可以重来,剧本里没有真正的死亡。
我觉得导演是善良的,现实生活中的黑子是不会道歉的,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话语能杀人。
我喜欢饶导的电影,被深深吸引,因为他让我笑了 哭了,也让我一遍遍的思考,并一次次的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这个电影没有标答,因为每个人都不同。
感谢自己去看了路演,主创的发言对我来说都是脑力激荡 让我收获更多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豆瓣评分5.8,比起第一部的8.0,几乎是跳水式的暴跌。
不过,我倒觉得这片子有点意思。
简单讲一下故事的内容,稍微有点剧透,不过现在也无妨了。
男主人公叫陈三金,是个渣男,女主薛芳梅想“考验”一下他,于是就给他整了一个叫“三金的世界”的真人秀,除了三金,其他人都是演员、都在演戏。
三金在暴力和金钱的诱惑之下,把自己的劣根性放大到了极致。
这下观众可乐坏了,狼女手撕渣男,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这是前半部分的内容,是不是很受女性观众的喜欢。
后半部分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三金觉醒了,他手提冲锋枪,将“欺负”他的人都突突了,浪子回头的剧情大家依旧喜闻乐见。
观众再次一致认为,三金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是那种十恶不赦之徒,反而他的坏后面藏着很多无奈与辛酸,很多男人的无奈与辛酸。
正是因为前后的巨大反差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有人评论后半段就是给渣男洗白,也有人觉得前半段的“玩笑”有点过头,总之,电影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我想起了任素汐出演的另一部电影,跟这部很类似,《寻汉计》,我当时对它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这是一部男默女泪的电影。
女人觉得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凭什么我们就没法抚养孩子;男人也感觉受到了冒犯,为啥我们是冤大头。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社会的割裂大家都有问题,遇事多反省自己,少指责他人。
这个世界可能会更好吧!
渣男就一定必须死吗?
他身上就没有一点优点了?
当然,女性对于现有困境的反抗又有什么问题呢?
几千年的压迫还不允许人家说两句了?
听我这话是不是想到了一个词:理中客。
理中客,是“理性、中立、客观”三词各取首字形成的缩略词。
字面意思是指看待或处理事情非常理性、中立、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但现在多用于反讽那些假装客观、假装理性却忽略实际客观条件对人的影响、对他人合理行为妄加批判的人。
与“选择性失明”一词意思相近。
它竟然成了一个贬义词!
当然这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反思、独立思考也被污名化了。
理性、中立、客观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有人无法接受其他人站在中立的立场发表言论,他们希望或者他们要求你必须站在我们这一边。
当社会问题割裂到不可调解的地步时,是没有中间路可走的,你要么靠左,要么靠右。
就像今天的男女问题,你如果替男人说一句话,那你就是媚男,反之你要是替女性说话,那就是打拳。
其实何止男女问题,今天社会的很多问题都已经到了非左即右的地步。
以美国政治为例,现在的两党不是什么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是挺川党和反川党,比如说,你在网络上发表这样的一条评论“我觉得川普有些政策还是不错的,但是他这个人有时候说话吧实在是没谱......”网友是看不到第二句的,他看到“不错的”这里就已经到头了,然后就会给你扣上挺川党的帽子。
反之也一样。
我想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激烈对抗的一个事件——王安石变法。
课本里的王安石变法是正面的,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因为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太过激进,导致百姓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保守派的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比如司马光、富弼、韩琦、苏轼等等。
再因为变法启用了大量的小人佞臣,对于反对变法的人几乎“赶尽杀绝”。
北宋朝廷割裂的种子就此埋下了。
后来王安石罢相,宋神宗驾崩,新上台的哲宗尚在襁褓之中,由高太后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东风压倒了西风,成了“执政党”。
司马光把新法的所有内容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实事求是的说,王安石变法中有一些还是不错的,是可以留下的,司马光之前也是有肯定的,可为什么他上台后要全部废除呢?
当时的苏轼就不理解,他向朝廷上书,应该适当的保留一些新法,司马光没有听从。
今天的学者也不理解,北大教授赵冬梅老师在百家讲坛讲述这段往事时,也无法揣摩司马温公到底是怎么想的。
小子不才,试着去理解一下。
司马光难道不知道有些新法是好的,是利国利民的,是可以保留的?
可他为什么还要彻底废除新法?
因为他没有中间路可以走,他只能站队。
经过十几年的变法,民间百姓承受的是经济上的剥削,富民变贫民,贫民变流民。
朝堂之上被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是精神思想的考验,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早已水火不容,这不再是政策上的观念之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如果司马光在这时候选择保留部分的新法,原本支持他的那些同仁会毫不客气地将矛头指向他,把“懦夫”、“叛徒”的帽子扣在他身上,甚至还会把他打成“变法党”。
司马光不是在乎宰相的官位,如果他在乎,他完全可以跟王安石合作,变法期间,司马光因为不满王安石的瞎搞,愤而辞职,神宗皇帝多次挽留,但他不为所动。
他在乎的,也是儒家士大夫们在乎的社稷与百姓,经过王安石十几年的变法,国库的钱是多了,可老百姓却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以至于遍地都是“人相食”的惨象。
他需要让这个悲惨的世界走向正规,他必须要站队。
可惜的是他死之后没几年,哲宗亲政,又恢复了新法,变法派重新执政,保守派再次被亲算,就连司马光也差点被掘墓开棺 ,然后北宋就在新党的执政之下迎来了金人的南下。
去年,当时即将卸任的美国前总统拜登在川普获胜后发表演说,有几句话说得真好。
他说:你不能只在你支持的人和观点获胜的时候爱这个国家,你不能只能在和你邻居观点相同的时候爱你的邻居。
他还说:不管你把票投给了谁,大家都应该把彼此视作同胞,而非对手,让激烈的温度降下来。
这一刻拜登一扫他之前瞌睡乔的迷糊,网友纷纷评论,怎么就突然机灵了呢?
以前我以为战争都是狂人独裁者以独夫之心挟持亿万之心;后来我终于明白,战争的爆发,大家都是始作俑者。
甲国和乙国在某一问题上发生了争执,都互不让步,有人站出来劝解,结果被打成了理中客,以至于双方内部的缓和派也不敢再有异言。
于是战争爆发了。
本片脱离了《无名之辈》过去偏现实向的表达,转而彻底冲入了超现实的抽象荒诞赛道,整个故事的基本框架,就是一场名为“手撕渣男”的超大型整蛊真人秀综艺节目。
相比起经典作品《楚门的世界》,《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没有丝毫含蓄或从容,完全是奔着癫狂辛辣地折腾去的,甚至在骗局的织造和真相的颠扑上更是漏洞频频。
过于粗暴和戏谑的手法,肆意玩弄观众的预期,又随时凌辱弱者的尊严,使得其讽刺感和批判性落了下乘。
特别是编导饶晓志对当下社会舆论和民众心态那种自以为是地拿捏,令人极度生厌。
(感情用事,经常跟风,容易被带节奏,却又有着朴素的、正确的善恶是非观。
)编导一边迎合下沉市场的狂欢,妄图让观众完全代入这场荒诞的整蛊游戏,从而淡忘掉自己已经丢失的道德立场;一边织就“真爱战胜一切”的盾牌,想象自己在纯爱的谎言里可以全身而退,自嗨于看似合理、实际上千疮百孔的剧情。
在我看来是一种卑鄙而缺德。
火龙果是最好骗的水果,只要灯光亮着,就可以一直生长……火龙果知道自己被骗了嘛?
应该不知道吧。
但电影结尾男主这个火龙果心甘情愿地和愚弄自己的人和解相爱,这才是最荒谬的事情。
看封面还以为是什么魔法相关的电影没想到是讲两个印度婆罗门母亲和自家叛逆孩子相互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