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The Recruit Season 1,菜鸟律师,新扎律师,黑函情报战

主演:诺亚·琴蒂内奥,劳拉·哈德克,阿尔蒂·曼,凯瑟琳·金·索,Victor Andres Turgeon-Trelles,Alexandra Petrachuk,Amanda Ip,贾马尔·格兰特,Andy Assaf,Michel Gregory Dagenais,Michael La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中情局律师第一季》剧照

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2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3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4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5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6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3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4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5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6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7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8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19中情局律师第一季 剧照 NO.20

《中情局律师第一季》剧情介绍

中情局律师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情局律师》围绕年轻的中情局律师欧文·亨德里克斯(诺亚·琴蒂内奥饰)展开,刚工作一周的他发现了前探员玛克·辛梅拉泽(劳拉·哈德克饰)的一封威胁信,自此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玛克·辛梅拉泽扬言道,若不免除她的重罪,便要揭发机构内幕。欧文很快陷入了一个危险而又荒谬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强权政治和恶作剧之人,他跑遍世界,希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在中情局有所作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菜鸟变形记失恋日乙女游戏世界对路人角色很不友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家有姐妹特工绍特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办公室帕洛玛之旅魔王2099导弹旅长疯狂的导演义薄云天团圆饭之小小少年拯救列宁格勒卿卿我心夜市人生酒店实习生第二季大杀特杀狮身人面像之谜战火黎明陪你到世界终结金玉满堂之一网不捞鱼山精边境杀手2:边境战士为丑女献上花束嗜血法医:源罪UnnamedMemoryAct.2菲洛梅娜芭芭雅嘎:林中恶魔

《中情局律师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美国如果真有这么软或许倒是好事

episode1里出现了中国拆美国卫星的情节。

首先中国的确有能拆卫星的卫星,但和平期间拆别国卫星这种行为会是一种极其重大侵略行为,不管是川皇还是观海都不可能顶得住两党压力不做任何反击。

而剧里的人尤其是主角和二把手都是非常理智的正常人(主角略傻一些),这就产生一种在魔幻剧本和真实人物间的严重落差,使得剧的设定经不起推敲,导致观感变差。

而《Veep》则是一个魔幻剧本和魔幻人物的故事,民众没有剧里那么傻,人物也没有剧里那么疯狂,但正是通过夸张放大事实中的丑闻营造了一种给人反思的空间,纳粹医生和Ben以及Amy差不多算是正常人,但他们的意见经常性的被曲解和无视,所有的决定基本都是灾难,但神奇般的还能让团队继续前进,这是Veep想表达的政治运动中的荒诞。

但是SF没有做到这些,主角团队基本都是按正常人类的思维去解决一些超现实的问题,这既伤害了故事给人的反思空间,又有一种党派的味道,好像我只要撒上一点中国很坏的酱汁就能把这两片4年前的面包给卖出去了。

有点太Cheap了。

episode10里甚至出现了中国把美国殖民地摧毁的情节,就算是真的让川皇来编个理由找茬也不可能有这么疯狂吧,把故事编到这一部我感觉就是一种编剧自暴自弃的表现,仅仅因为对国旗下跪和焚毁国旗就已经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剧烈争论,摧毁一座美国殖民地如果不能引发核战争那我一定是穿越到别的平行宇宙里去了。

在这里猫和狗和谐共处,南北朝鲜互通往来,和美国中国和苏联三天两头斗地主。

或许真要有这么个宇宙,我愿意搬过去住。

 2 ) 有笑有泪,没什么可政治的。

一口气看完10集,突然觉得,本片有种莫明的高级感,就好像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看似荒诞搞怪屎尿屁,实际上是包含了各种情感交织的复杂故事,至少对男主来说是这样,他每一次做艰难选择时,一个人的放声歌唱,赶走懦弱,追寻内心真实的想法,有笑有泪,处理的都很有艺术性。

很多人在说政治,说他们明里暗里如何如何。

其实我觉得,表面上看似是这样,其实不然,包括太空部队这个兵种在内,一切都只是背景素材而已。

举个例子,就像《灌篮高手》,他是讲篮球故事吗?

看似是,但本质上他更多的是在讲述这几个少年的青春,或者说讲的是樱木花道一个人的故事,篮球只是烘托他性格的环境载体,而已。

本片也是一样,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憨傻直爽,遇事慌不择路,但每每到生死关头,又能大义凛然。

生活中,他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要面对亲情不断的裹挟;工作中,要面对同事的不信任,对手的瞧不起,上司的没人性,下属的无厘头,他还要坚强的克服重重困难统筹这一切。

发现了吗?

主人公看似一个高级将领,其实也是一个“人”,他会遇到普通人都会遇到的事,换成一个企业职场,不用太空部队这个艺术环境,演员的逻辑架构关系都是成立的,所以,没什么可政治的,那根本不重要,至少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太空部队也好,中国也罢,只是一个引流的创作噱头。

当然,有人一定要扯政治,说这部戏就是美国用来抹黑中国的宣传手段云云,最终结果是否有这种效果,我无从而知,但起码初衷不在于此,我说说理由:1.前两天某部答记者问,发言人说BBC的记者应该回去问你家政府,而那记者回答,我是澳大利亚人。

言下之意,他和英国政府根本没关系。

细品,这就是我们下意识的思维方式,下意识认为一国的媒体记者一定为此国政府服务,连发言人也是如此这般固化,所以该记者才会觉得莫名其妙。

如果改天CNN来提问,是不是也会被认为是川普政府的马前卒?

CNN一定也是满脸懵逼,因为大家都知道CNN和川普政府可以说现在水火不容。

说回本片,亦是同样道理,并不是所有美国的影视作品,但凡涉及到其他国家,就一定是受川普政府所指示安排的,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因为很多人的思想是独立政治环境之外的,怼俄罗斯怼中国,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川普的朋友,就这么简单。

2.做一个假设,如果此剧的剧情完全一模一样的搬到中国,仅仅是中美角色互换,能上映吗?

甚至可以拍摄吗?

显而易见不能。

那为什么一个黑美国的戏不能上?

我想看过剧的都知道为什么,黑中国的戏份和黑美国自己的戏份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再说明确些,影片中男主级别以上的军官,除男主外有任何一个人是正面的吗?

所以,剧组被川普安排黑中国也被川普安排黑自己?

说不通的。

所以存在保留不同意识形态是我们理解不了的核心。

最后强调,这部剧讲的核心是人,不是环境。

PS:突然觉得,必然有人会说我是美狗,给美国人洗地如何如何。

对于这种只认阶级立场的言论,我不会辩解,只会同情。

 3 ) 过于用力的灰色幽默

看这剧主要还是因为《老友记》中的菲比(Lisa Kudrow)。

不过发现和自己的笑点不在一个频率上面。

这剧谈不上黑色幽默,特别是和尼古拉斯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比起来。

有些包袱的创意还是不错的,但是真的抖起来还是很尴尬的。

比如那个中国空间站剪掉美国卫星太阳能帆板的情节,抖的不响,前面的铺垫太少了。

甚至前面都没有给中国太空计划一点点引子。

说到引子,间谍那集也是,前面完全没有提到印度太空计划。

前面都完全没有关系。

回到太阳能帆板被剪的情节为例,不光是包袱没抖好。

拿个光学天文望远镜去看低轨卫星,能看到太阳能帆板被剪,这实在无法接受。

你多安排一下镜头,看到有两个人造卫星相互接近,然后把镜头切回控制中心,把画面做成自己卫星的上摄像头画面也好啊。

当然不止一个地方出戏过多,主角女儿的线索和主线来回切的几乎每次都很生硬。

主角女儿的剧情,都是典型的情景剧笑话。

说实话,如果一直是情景剧的话,还不能算非常糟糕。

但是这个片子应该是黑色幽默来着。

这样和了一下稀泥,出戏太多,只能算灰色幽默了。

还有一个地方了很典型,就是接近最后,谈到什么是 aggression。

首席科学家把航母打击群开到南海说是 aggression。

也是瞬间出戏,因为这事美国几乎每年都要干几次好吧,只有川普上台以后,左派媒体要表现其穷兵黩武的形象,右派媒体要表现其美国第一的强硬形象,这个被刻意渲染了。

在一个美国的四星将军或者一个美国国防部高级雇员眼中这事是正常的好吧。

绝对不可能是 aggression,而且既然是美国空军,也应该用让有核攻击能力的B1B飞越南海这种事。

美国没有那么爱好和平好吧。

不求编剧可以到 《Yes, Minister》/《Yes, Prime Minister》的水平,但这个还是有个限度。

 4 ) 美剧《办公室》原班人马转战月球,但我只想说句:中国威武!!

公众号:追剧考拉(ID:TVKorla)作为当今流媒体的全球巨头,Netflix在内容制作上一向有十足的野心。

今年4月刚刚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的Netflix,第一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6%,全球流媒体付费用户增长22.8%,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单季最佳水平。

但Netflix来说,危机如影随形,优势转瞬即逝。

如今随着各大老厂牌纷纷涉足流媒体线上内容领域,更不要说每年在购买版权上耗费巨资,因此Netflix更需要在内容上提升核心竞争力。

除了扩张全球业务,瞄准优质内容采购之外,本土内容则更加注重精品剧集赛道的布局。

老牌国有电视台NBC的优质职场喜剧《办公室》已经结束多年,但依旧不可思议常年霸占Netflix播放量榜首。

因此,焦急的Netflix联手《办公室》主创和主演史蒂夫卡瑞尔,推出这部太空题材的职场喜剧。

《太空部队》

因此可以看出Netflix参考HBO的精细的垂类深耕理念,整合公共和付费电视台所有的成功案例和资源,要把垂直剧集类型的名额悉数占领。

制作精良,全员casting在线,开拓了办公室喜剧新领域。

这也是经历了春季的疲软,Netflix夏季档产品上线的再次发力。

《办公室》的灵魂人物,同时靠《四十岁老处男》打通大荧幕的史蒂夫卡瑞尔,这次既是主演,也是主创之一。

所谓主创,是史蒂夫卡瑞尔真是参与剧本创作,果然国外演员都是演导写全面开花。

同时这部剧的卡司阵容极其强大,吸收了当代电影界的传奇男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

以及《老友记》的菲比——丽莎库卓。

《太空部队》的制作风格十分贴近HBO老牌职场喜剧《副总统》以及《硅谷》,也能看到很多《办公室》的影子。

相似的政治讽刺,相似的职场戏剧化处理,相似的中年危机和家庭戏剧冲突。

四星上将内尔德得到总统提拔,被任命为脱离空军的独立部门“Space Force”的指挥官。

但原本以为自己终于能扬眉吐气一展宏图时,却发现太空部队部门不仅不被大众理解,也不受美国政府和美军其他分队重视。

短短一年后,内尔德就发现日子远比想象中还要难熬。

他不仅要携全家移居至一个鸟不拉屎的偏远军事基地,每天还要周旋于多方势力之间,过得十分憋屈。

上班被同事挤兑。

回家还要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女儿。

上有老年痴呆的父母。

老婆突犯重罪被判入狱。

但最让内尔德愤怒的,是中国太空势力的扩张和强劲的军事势力。

第一集的结尾,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价值60亿美元的卫星发射至太空,然后被带着巨大五星红旗标志的中国卫星悄摸摸的卸掉了电板!

在体积和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中国卫星面前,美国小卫星是如此的可怜,弱小和无助。

中国观众看完第一集结尾,纷纷表示:太好笑了。

随后,中国太空势力大展神威。

不仅早于美国太空部队之前,在月球建立空间站。

并且中国宇航员驾驶太空车,把美国国旗肆意碾压,前前后后的碾压。

曾经的美国电影理念,会把俄罗斯视为国家的假想敌。

而这两年,从美剧的发展中,可以渐渐感受到,美国已经把中国视为强大的对手。

而在《太空部队》中,中国的太空事业遥遥领先于美国,实力几乎可以称之为碾压。

真实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的自豪感。

说起这部《太空部队》,就不得不提及现任戏精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将太空部队从空军分离成立独立部门,算是他总统生涯相当多迷幻操作中,极少数算为政绩的举措之一。

另一个不得不提及的人物,便是“现代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后面必然要写上一大波的头衔:前PayPal创始人,现任SpaceX 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阳城公司董事会主席……

马斯克到底有多神?

结合百度百科的一句话: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发射回收技术的只有四个:美国、俄罗斯、中国,还有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对人类未来命运和未来空间探索有相当强的执念和使命感,同时他也立下目标:将来要在火星上退休。

一个十分有趣的花絮,早在特朗普宣布推动太空部队从空军分离时,Netflix就有意想做一部相关题材的剧,前期筹备工作便迅速开展起来,直到2019年底总统签署相关法案,这部剧集已经在制作当中。

而这部剧的上线时间是2020年5月29日,埃隆马斯克在2020年5月31日发射“龙飞船”,相当于剧比现实时间还要更早。

虽说《太空部队》的主题参考登陆月球行动,但其实这还是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现实喜剧题材。

与政治相关的搞笑梗涵盖面一向很广,历史,军事,人文,社科都能拿来调侃。

同时主角的中年危机和糟糕的家庭生活也很有料,同时也是史蒂夫卡瑞尔的强项。

但这部剧也有它的缺点,从媒体和观众反馈来说,这部剧的反响普遍不如预期。

讽刺老套,结构松散,桥段原创度低,对中国审美固化等。

目前,《太空部队》豆瓣评分为8.0,不知后续是否会有所下降。

但无论你是《办公室》和史蒂夫卡瑞尔的老粉,或者爱好科幻题材,还是想看一部类似《硅谷》和《副总统》的职场喜剧,《太空部队》无论从制作水准和演员阵容,还是对特朗普的政治讽刺上,都是可以一看的。

 5 ) 讲道理,不用玻璃心,该自豪

哈哈哈哈哈我先笑为敬我觉得是我很喜欢得一部剧,挺搞笑重点是时局梗太应景。

看到评论好多觉得黑我过觉得受不了的。

疏通一下心结,这样咱能好好看剧。

这么说吧这剧与其说黑我国不如说黑美国自己。

只有川帝那样的“英才”才会觉得现在我们应该准备打太空战。

这意味着美国媒体和民众自己也认识到了和其他国家打太空军备战现在是多扯淡一件事。

所以在太空开发方面美国大众的看法和我们是一样的。

那就意味着在现实中实际接触太空开发的时候,我们有同样价值观,也就意味着冲突的减少。

在一个关于到一个地方圈一块地这事很多美国民众自己都清楚,实际上是美国干的,我们也清楚,不如会心一笑。

第三黑咱国家是因为咱们国家虽然还没有完全赶超美国,但已经提升到冷战时苏联在美国眼中的地位了,所以讲道理不如自豪。

文化和国家自信很重要哦,自信的人开得起玩笑

 6 ) 逗比政治喜剧

虽然这部剧名字听起来很正经,仿佛是一部科幻军事剧,但看海报就知道它逗比的本质了美国人自黑起来真的毫不手软啊哈哈,特别是主角太空部队的将军大人,把又自傲又沙雕的美帝逗比演绎得淋漓尽致,跟科学家好基友两个人的互动有爱又搞笑,让我头一次嗑两个老大叔的CP😝片中cue到中国的情节特别多,中国俨然是美帝第一假想敌,不仅科技领先,而且行事风格特拽,把美方按在地上摩擦那种,讲真看着挺爽的,不过这种剧情看看就行,我觉得是有点捧杀的…主角矮个大叔承包了本剧大部分笑点,作为一个军人,对科技啥也不懂,出事了就是“炸一下”就好,那段让黑猩猩去修卫星的情节快把我笑死了,不多剧透,大家自己去看sense满分的就是主角的好基友,太空部队第一科学家,负责把将军天马行空的脑洞拉回正常阈值,跟中国科学家交涉那段笑死,像极了跟人吵架时没把握先机,自己在家脑补三万字的自己😂

 7 ) MAGA,当官蠢货闯大祸

《太空部队》:MAGA主旋律,当官蠢货闯大祸思扯=空语因明美国太空部队发射升空一个卫星,当天就被更巨大的天朝卫星给拆了。

看到这里,我大笑不已。

只是我不清楚《太空部队》开篇的这个笑话,是好是坏。

似乎曾经,有位虚构的消息灵通人士说过:讽刺政府的电视剧是世界上第二无聊的剧。

什么是第一无聊的剧?

答:赞美政府的电视剧。

看《太空部队》预告片的时候,我预想它应该想要加入“第二无聊电视剧”的行列。

没想到,看过它,竟然感觉这似乎是一部米利坚的“主旋律剧”。

当然,要让它百分百地赞美政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点假。

那位虚构的消息灵通人士也说过:政府的决策总会让一部分人不满意。

怎么会有百分百的赞美?

别说一味的赞美,自嘲得轻了,都会让观众感到不接地气。

于是,那些当官的,必须要表现得相当愚蠢,尤其是政客,蠢才有看点。

因为政客太愚蠢,所以更须听人民的话,而不是人民唯命是从。

——当然,这是娱乐。

《太空部队》之类的喜剧,不适合任何一方的“保守派”(佑派)去看。

因为看了之后,不仅不觉得好笑,还很生气。

米利坚的“右”看了很生气:山姆大叔已经“落后”到这种地步了吗?

天朝的“右”看了也很生气:邪恶的米国一直抹黑我国,作恶多端还想不断自夸,真是太气愤了。

于是,他们都得出同样的结论:祖国一定要伟大起来!

把对方打趴下!

这倒不是说其他立场不希望各自的祖国强大,只是其他人不像极佑派那样对立粗暴。

看第一季,《太空部队》到头来,就是对粗暴对立的讽刺,或批评。

《太空部队》的现实背景,是米利坚在2019年底成立了太空部队(USSF)。

这可以被看作是特朗普总统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主旋律的一部分。

当然,没有MAGA,太空部队也是要有的。

另外,把一个总统的口号当做“主旋律”,好像和米利坚文化不太符合。

尤其是,MAGA已经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讽和歧视。

《太空部队》要做的,似乎并非迎合米大统领特朗普的MAGA口号,而是表现所谓的“美国观念”。

似乎这才是真正的米利坚“主旋律”。

显然我并不懂什么是米利坚观念,因此这里只是扯连几段话而已。

并且,所谓某个国家的观念或精神,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认同。

有观点就认为,特朗普破坏了那种让米利坚“显得伟大”的观念。

是否属实,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太空部队》里的团队包括了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华裔,日本人,印度人,比利时人,甚至还有俄罗斯人。

这体现的可能是“务实包容”的观念。

不出意外,在这些人中,华裔科学家是长相最丑的那个。

同时,当怀疑有人是奸细的时候,华裔科学家也是首先被怀疑的。

这不奇怪,毕竟整部剧的最大假想敌就是天朝。

不过,可笑的是,他们并不是怀疑天朝派去了间谍,而是怀疑那个华裔科学家是印度派来的奸细,理由之一是天朝和印度都属于亚洲。

难道世界上还有“爱洲主义”?

好像有“爱球主义”,真没有啥“爱洲主义”。

《太空部队》警惕天朝和天竺,担心后者在航天成果上超过米利坚,可是它好像却不怎么担心俄罗斯。

不仅不担心,还要和俄罗斯合作,让俄罗斯派人去参与他们的太空项目。

这样的设定,可能一方面是对特朗普的“亲俄罗斯”政策的讽刺,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对俄罗斯的轻视。

据说俄罗斯早在2001年已经成立了类似太空部队的军种。

到现在,好像也没被当成什么威胁。

《太空部队》里,对待科技,有一种“利用但不迷信”的态度。

这对应着米利坚观念中处理规则的态度,即“实用主义”的态度:认识规则,不迷信规则。

在《太空部队》的第一集,四星上将男主角面临着的困难是,他的科研人员都坚持当天的气象条件不利于火箭的发射,应该取消发射卫星的计划。

就算有“科学上的反对意见”,男主角仍然坚持放卫星,结果就成功把卫星送上天了。

也就是说,“科学上严谨”的看法,在现实中未必是有效的。

在第二集里,被问到“你为什么不信任科学家”。

男主角的回答是:研究饮食的科研人员往往给出矛盾的建议,今天说不要食用碳水化合物,明天又说应该只吃碳水化合物。

对此,在场的科研人员说:因为研究要用大样本数据和长期数据,所以饮食科学在本质上就是不严谨的。

这里做出的表述,大致应该是符合事实的。

事实上,别说非科研人员,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也不应该迷信科研结论。

因为就像这里说的,一个研究需要证据支持,但是证据往往是不完美的,结论也可能会忽东忽西,自相矛盾。

当然,这不是说完全不信科研。

巧合的是,前一段时间,天朝就有围绕“早餐不要吃粥”的小争论。

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支持不要吃粥的人,说粥只是碳水化合物,没营养。

他们自以为有营养学上的理论支持。

反对者质疑“早餐不要吃粥”的看法。

好像有支持者就感叹那些反对者“太愚昧”,“不懂营养学”。

这里似乎没有单纯的对错。

或许有?

可以肯定的是,科学家并不总是心想事成的魔法师。

拜服权威(如果有权威的话),似乎也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美德。

有人把“不迷信科学家”的立场当成“反权威”的立场。

这种等同,好像并不准确。

不过,人们似乎并不否认,米利坚观念里包含着“反权威”的成分。

从反面批评的角度看,米利坚的“反权威”是“可恶的个人主义”的表现。

对于正面营造的美国精神来说,这种“反权威”在为了实现“良知”的情况下才是正当的。

人们无法保证权威总是有良知的。

在《太空部队》第一季的尾声,男主角也采取了“反权威”的行动。

至于他能否实现“良知”,只能等到第二季再看了。

《太空部队》的“可恶的个人主义”似乎也体现在它的“月球探险队”的构成上。

按理说,“月球探险队”应该由“品学兼优”的人构成。

这里却不是。

《太空部队》里的“月球探险队”是由一个所谓的“精英”带队,成员大多是“蠢货”,表现得像缺心眼一样,有些疯癫,很少理智。

局面相当混乱,但是它却不担心混乱。

这似乎也算是美国精神的典型特征:不排斥混乱,甚至接纳混乱,有种要从混乱中确定秩序的乐观。

不过,从《太空部队》中的天朝和米利坚的对抗看来,情况并不乐观。

《太空部队》假设的前提是,天朝的月球开发已经领先米利坚了,并且表现得相当强硬;米利坚的阵营也由强硬派控制了;天朝和米利坚双方的强硬对抗占据了主流。

结果好像就是经常宣传的那样:斗则两伤。

至于能伤到什么程度,只能到第二季去看了。

期待第二季《太空部队》里的“蠢货”能有更好的表现。

 8 ) 黑得有趣

太空部队几乎啥都黑,黑美国黑中国黑白宫黑科技新贵……,但黑得有趣。

1980年代美国喜剧里出现的中国人,基本是獐头鼠目的餐馆伙计之类的,说些有关筷子的笑话,那时Made in Taiwan还被当做假冒伪劣的代表。

2020喜剧里的中国人,已经能在月亮上和美国人互相拆家了,虽然是黑我们,但也算是种进步了吧?

荒谬中有真情,嬉笑中有智慧,这是美国优秀喜剧的优点,何况这部喜剧算是难得的“大场面”了。

 9 ) 很显然,他们在搞笑

第一集 发射奠定了整个电视剧的基础,就好像大家说的一样,一个国家只有尊重军人了,这个国家才能长久。

虽然有对军人的搞笑,但是并没有戏谑的意思;虽然有尔虞我诈,但是也存在人性光环。

因此没有脸谱化的“软广”才能寓意于教。

虽然现在中美矛盾已经进入不可调和的几十年了,美国相信只有打败中国才能维持自己霸主地位。

而我们也知道只有顶住压力,才能够真正崛起。

美国人不愿意输,中国不能输。

看到将军的演讲,我想到肯尼迪的那篇重要演讲,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第二集 拯救Epsilon 6号(failed)做的非常搞笑,Marcus,you represent the best in all of us, definitely. 我竟然还以为会出现奇迹呢,甚至于以为狗能够修好,然后讽刺动物高级与否的定义呢,没想到没有。

将军夸张的表演和对Marcus的推崇和贬低,夸张到离谱的搞笑。

不过剧中华裔科学家面临的歧视是悲哀的。

You never will be one of them unless you are looking like them superficially.电影可能也是想通过这样来对现实的进行讽刺吧。

就好像特朗普的发布会,一个来自台湾但是代表东方卫视的记者会被问到你来自哪里?

在特朗普看来,来自台湾,good,来自大陆,bad。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第三集 听证会听证会的组成有意思,前排看得到六位。

三位白人男性,一位白人女性,还有一位有色人种女性和一位有色人种男性。

发言的有三位。

第一位已经老的不行,认为地球还是平的的老头,我想应该是把他定义南方的中部的共和党人。

将军是tweet总统任命的,因此应该倾向共和党,出于党派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前提,他简单询问,极力推崇就通过了。

第二位是白人女性,看来是是民主的,抱怨了一下top secret就没询问了。

第三位,有色人种女性,民主党。

很“吹毛求疵”的找茬也引出了将军的一番论述。

而且我很不同意首席科学家用“不是所有国家认同“good for all”的论断”来映射中国。

第四集 月球基地实验这一集不搞笑,甚至扯的有点远。

月球基地的模拟实验做的也太粗糙了。

指挥官自己去,还竟然经历了所谓的心理历程转变,而且没有重力变化的模拟有什么意思呀?

就是看四个人能不能呆一周吗?

监狱紧闭自己都可以呆一周,何况四个人呢?

这一集黑第一夫人的也挺无厘头的。

如果有重力模拟的情况下,不知道蚂蚁从正常地球重力到月球重力会不会有感觉呢?

吃蚂蚁的话应该是可行的,毕竟和我们亲缘很近的黑猩猩就满喜欢吃蚂蚁的。

第五集 月球大战我以为第四集是最无聊的,那是因为我没有看第五集。

这个将军拿个小到需要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剪刀过去,竟然其他人在手可以动的情况下,被他一一戳破?

这个空军纸老虎是我见过最纸的!

厉害了我的编剧。

甚至还破坏了前几集少数几个似乎正常的人之一的那个女飞行员的形象。

不过双方都袭击“press”可能是梗吧。

之前看过《金刚:骷髅岛》那里面的将军就报怨越战的美军不是败给越共,是美国媒体!

而且《巴顿将军》中,巴顿去看望有战后应激“battle fatigue”的伤员,抱怨他们是懦夫,还扇了他们巴掌,媒体报道后全美哗然,巴顿更是怒不可遏,痛恨媒体的很。

第六集 间谍BETTER!

喜欢这个“the climate orbiter”的梗。

POTUS就是不想承认全球变暖,所以绝对也就不喜欢他的生日搞什么气候轨道器!

另外,“People can be very loyal to their continents”,厉害,General,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很符合之前美国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思路。

Surely, I’m joking.全局这种充斥着“自嘲式”的歧视,可能也是想抨击美国的现状吧。

第七集 Edison Jaymes那个“Back in five lightyears”的标志不错👍🏿……他们明明知道这是距离单位然后还这么用,故意在搞笑。

而Handshaking machine很有《非诚勿扰》中葛优的那个“分歧终端解决机”的感觉。

这位女企业家很有号称“女版乔布斯”之称的“Elizabeth Holmes”的创业故事,骗天骗地骗空气。

不过shrt的网站,是集体的结晶,不是“I”个人的努力,所以没有shirt中间的“i”的想法很棒。

看到最后的bastards更确信了我们不能输的信念了!

这个show的编剧团队很右派!

第八集 夫妻日我之前也想着采用那种two-for-one策略的,后来发现还是挺累的,也变成了痴心妄想。

Maggie就好像直接从《老友记》跳帧过来的,都是那么特立独行。

另外,宇航员的选角……第九集 重返月球张博士的“張”是繁体,不是中国的简体,应该是故意的装无知!

另外,一个研究“enzyme”的生物学家不可能领导什么月球探索项目的气候学家或者宇宙学家做的事情!

“It’s good to be black on the moon”,FABULOUS!

第十集 等比回应这个经常在现在的中美大战中出现,一般都是我国的说法。

看清楚对方手段,就能够让我们放弃所谓的“和平崛起”的妄想。

大一的时候,思政老师让讨论邓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当时就不认同,举例《烛之武退秦师》的事情,“邻之厚君之薄也”。

一语成谶,这是悲哀,也是必然。

时代大潮势不可挡的向我们袭来!

 10 ) 人物命名与政治梗解读:我从未看过让人如此焦虑的太空科幻剧

本文首发于「英美剧漫游指南」。

作者:学深我们为本剧聊了一期播客 👈点击直接收听其它收听方式: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网易、喜马拉雅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它的剧名来自川普在2018年的一次演讲。

它明明是一个人类上太空的故事,讲的却是中年危机。

美国的中年危机。

想像你是位中年人,在一家公司从底层做起打拼了几十年,始终被上司压制。

终于有一天你得到了机会,当上部门领导。

本当是欢欣雀跃的时刻,然而你发现交给你的只是个公司里新设的部门,任何基础和架构都没有,甚至在同事眼里是笑话,而且你还得为了这个新职位举家从居住已久的大都市迁往偏远的小镇。

然而麻烦还远没有结束,迥异的新生活环境让你的家人难以适应。

女儿在学校始终交不到朋友,更糟的是妻子还因为种种原因入狱。

于是,你既要带领新部门走上正轨,还得独自一人照顾女儿。

就在这个时候,上司告诉你要来视察你治下的新部门的工作进展······而这就是Netflix新剧《太空部队》中主角Mark要面对的生活。

1 A Cast Shooting for Stars!

超强卡司!

▼这部5月29日上线的《太空部队》由Steve Carrell和Greg Daniels打造,可以说是《办公室》的两位灵魂人物的合力之作。

Greg Daniels除了参与过《辛普森一家》和《办公室》这两部经典剧集的制作之外,还创作过《公园与游憩》和最近的《上载新生》等高分喜剧。

Steve Carrell不必多说,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大概就是《办公室》里的Michael,而最近几年的一些电影和剧集诸如《大空头》、《副总统 Vice》、《早间新闻》里也有他的身影,《卑鄙的我》系列里Gru也是由他配音。

除了这两位之外,本剧还邀请到了John Malkovich(《新教宗》、《亿万》、《ABC谋杀案》)、Jimmy Ouyang (《硅谷》、《摘金奇缘》)、Dan Bakkedahl(《副总统 Veep》、《环形物语》)等明星,以及《老友记》里的“Phoebe” Lisa Kudrow。

另外这部剧也可以说是老演员Fred Willard的遗作,他在这部剧上线前不久不幸去世。

众多老面孔聚在一起,从纸面上看,这部剧似乎具备成功的一切要素,剧组召集到了一批富有才华的人员,简直就像是蓄势待发即将升空的太空火箭。

而事实上它成功了吗?

2 A Show Falling to Ground? 评价扑街?

▼ 我的答案是,也许······吧?

从评分上看,该剧在豆瓣维持在了8分,口碑尚可。

但是在北美各大网站,反响只能用一般来形容。

上线至今,在IMDb它的评分始终徘徊在7分左右。

烂番茄和MC上线之初综合的影评人评分也都在及格线以下(一个40%,一个48分),虽然烂番茄的观众评分好歹是达到了77%。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部影评人看不上,而观众也没办法一致给出好评的剧集。

从全剧来看,它确实在剧情展开上显得薄弱,后期收尾比较生硬,所以我能理解影评人给出中差评。

但它作为一部喜剧,笑料和梗其实都是足够丰富的,其中也不乏一些闪光点;而作为一部讽刺剧,它所反映出的思考也许是预示着我们在接下来几年会看到的一股思潮的开端,从这点上来看它具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我还是认为这部剧值得深入挖掘一番。

3 In the Name of "Names" 姓名里的玄机▼看过《办公室》的观众应该都有印象,主创乐于融入社会文化的梗来制造笑料,最近的《上载新生》里也是如此(本公众号之前发过的剧评里对其中一些梗有过解释)。

而在这部《太空部队》中,主创延续了这样的传统。

诸如“There goes the neighborhood"、”黑女亚男”、K-Pop文化在美国的渗透、美国登月阴谋论,主创在剧里对这些现象和刻板印象都或有调侃,或有反讽。

在这里我不打算对它们作一一解释,因为主创在这部剧里还尝试了一个新花样。

与《办公室》和《上载新生》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政治讽刺目的非常明显的喜剧。

毕竟剧名即来自于川普在2018年一次演讲中提到要建立的太空部队,而后来还真的建立了。

为了更微妙为此目的服务,他们在人物的命名之中就埋下了不少梗,所以我接下来会主要通过分析一些人物的命名来解读主创想要表达的意图。

先说Mark的社交媒体主管F. Tony,这个角色的姓氏是Scarapiducci。

这个姓氏是将川普政府前通讯主管Anthony Scaramucci的姓氏和stupid结合在了一起,明显是调侃这位就职仅十天便遭解雇的前政府官员。

通过他的行为和对白,主创也调侃了现在社交媒体对于政治人物的影响。

剧里的空军指挥官Kick Grabaston将军,Kick可以说对人物性格很好的反映,而姓氏中的“Grab”可以联想到是取自川普16年竞选时曾被曝出在过往的录音里说过(他对女性)“Grab 'em by the pussy”。

当时川普和友人的对话是—— “Trump: Grab ’em by the pussy. You can do anything.Bush: Uh, yeah, those legs, all I can see is the legs.” 这个角色可以说就是主创对美国社会中这些不尊重女性的男性的浓缩,尤其是在近年Me Too运动兴起的背景下,从Kick在剧里对女性的一举一动,以及Mark拿他的名字开的玩笑,也可以看出来主创对这些男性的讽刺。

而通过他和Mark之口说出“空军每当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会扔一颗炸弹”,也可以看出主创对美国军事政策的态度。

剧里有三位议员是出镜最多的,参议员Shugler,众议员Pitosi和年轻的众议员Anabela Ysidro-Campos。

从姓名和角色形象可以看出,主创是化用了现实里的参议院民主党领袖Chuck Schumer,众议院议长Nancy Pelosi和在18年胜选的国会历史上最年轻女议员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

他们在第一集便代表国会来视察Mark的工作成果,在后来的听证会上也与主角有交锋。

虽然出镜的是他们三人,但他们更像是现实中在野党的缩影,所以主创对他们的调侃与其说是关于他们个人,更不如说是针对现实政治中的这个群体。

比如第一集里Pitosi在太空部队基地餐厅与Mark共进午餐时,连Mark指的是金枪鱼罐头做的三文治都还没了解,就先入为主以为他让餐厅供应金枪鱼寿司,进而开炮批评军队奢侈浪费。

这反映的就是美国政党政治中的吊诡之处。

理论上在野党的监督和反对对维持美国政治生态平衡是必需的,但很多时候似乎在野党只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抨击而抨击,这样的“监督”是否走火入魔了?

另外在听证会那集中,Anabela指责Mark花费一万美金将橙子运上太空供宇航员食用,而她的选民却还在领食品券。

这也是主创对于美国现实政治的思考,议员为选民服务、替选民考虑,这似乎天经地义。

但如果有些时候政府的项目并不能直接带给选民利益呢,比如太空探索、科学研究、艺术资助?

在对待这样的项目时,一些议员百分之百选民导向的思维是否容易导致他们短视,忽视这些项目在长期能带来的利益而否决掉它们?

在听证会上还有一位老议员引起了我的注意,俄克拉荷马州的议员Bob White。

他基本上是无条件支持扩大军队预算,坚信“地平说”,每说三两句话就要引用一次上帝。

这个角色的形象非常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美国南方受宗教影响较大的地区许多民众和政客的世界观。

而主创给这位议员起了一个路人名“Bob”,可以看出就是想把他作为那些人群的代表。

而姓氏White也比较耐人寻味,你可以理解为主创只是选取了一个路人姓氏,也可以理解为主创是想暗示持有这样世界观的大多是白人群体。

还有一位角色的名字我点到为止,Jimmy Ouyang扮演的华裔博士Dr Chan,角色的名字是Kaifang。

具体是哪两个字,我想应该不需多作说明。

另外还有一些人物,主创没有在他们的姓名中埋梗,而是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塑造来讽刺现实,在这里稍提一下。

比如国防部长这个角色,显然代表了主创对于川普推特治国、自恋等行为的调侃;俄罗斯观察员Yuri在举止间也反映了川普当政以来美俄之间的暧昧关系;女科技新贵Edison Jaymes,取了大发明家的名字,但生意充满疑点,这直接讽刺的是此前美国科技界的Theranos丑闻和当事人Elizabeth Holmes。

以乔布斯为偶像的她在现实里通过画饼,用根本无效的产品骗取了大量投资,之前HBO拍过一部纪录片《The Inventor》就讲了她的故事。

4 Beyond Sarcasm, It's About Life讽刺的背后仍然是职场喜剧▼花了这么多篇幅解析主创为了讽刺而种下的巧思,是想说明在科幻的外衣之下,政治讽刺才是这部剧饱满的血肉。

但它并不止步于此,在政治讽刺的血肉之下,它的内核仍然是关于职场和生活,如同《办公室》一样。

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Mark的困境,也是生活中众多职场上的普通人所面临的困境。

尤其是步入中年的观众也许更能体会,工作中需要应付来自上级的压力、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生活中又要承担家庭的重任。

如果像Mark一样在工作发生变化的同时不巧家庭也发生巨变,则更是雪上加霜。

这部剧不经意间就在开头制造了一个中年危机的极端情况,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不幸,但压力和危机感大概是共通的。

在没人的地方唱歌解压、因为领导不满不得不赶工将发射计划提前数年、工作中的同事想从自己的部门挖墙脚、女儿与不靠谱的人交往自己却无能为力、答应陪女儿却因为加班而被迫爽约、想与女儿更好地沟通却始终找不到办法,在剧里Mark的这些困境有的看似荒诞滑稽,但却又如此让人有代入感。

因为生活里你和我也许或多或少都体会过类似的情况,而现实里的我们对它们真的就比Mark处理得更好吗?

5 Double Metaphor 双重隐喻▼谈这部剧还有一个绕不开的点就是剧里对中国的刻画,中国在其中已经完全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的假想敌和最大的竞争对手。

剧中的中国在太空科技方面已经悄悄地领先于美国很多,当Mark的团队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将卫星武器发射上天,却发现中国早已暗中发射了更为先进的卫星上天,还不费吹灰之力便拆除了美国的卫星。

后来美国打算重返月球,也发现中国早已悄悄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不知道都运营多久了。

除了中国之外,在剧中印度也已经在火箭引擎技术上赶超了美国,而Mark身边的科学团队对此都表示意料之中。

可以说除了主角的中年危机之外,这部剧其实也展示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中年危机”。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美国的太空科幻题材剧集里看到这么强的焦虑感,第一次有主创这么直白地表现出对于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暗含的担忧,而联系到现实状况,这也算是自然而然的。

毕竟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也逐年增强,所以美国选择将俄罗斯放在一边,集中火力针对中国也不奇怪。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正在经历身边的巨变,它熟悉的政治格局正在消失,新的竞争对手在崛起。

与此同时内部意见两极分化加剧,尤其是考虑到最近发生的事件,还有今年即将来临的大选,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还是较强的不确定性的。

它就像剧里的Mark一样,对身边变化多端的环境有点无措、迷茫,并尝试去勉力应付。

而这样的危机感终于在这里由这部剧的主创反映了出来。

6 "The Dawn of A New Era"? 新时代的黎明?

▼大概是始于贸易战,此后双方你来我往各有动作,到今天中美的对抗关系也越来越明显。

也许几十年后历史书评价这个时代,就会称之为“新冷战时代”。

但与冷战不同的是,已经建立起的全球化体系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全盘推翻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难以真的走向完全对抗。

可以预见的是,就算今年大选之后美国执政党发生变化,对华政策和态度应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这样的局势也许会成为新的常态,我们可能正在步入一个会持续一段时间的新时代。

而这样的中美关系会将两个国家和这个世界引向何方,现在也不会有人知道。

在这样的新时代里,美国的危机感与焦虑感只会持续,不会消失。

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就会看到越来越多各个题材的美剧透露出这样的情绪,《太空部队》如前文所说,可能只是预示着这样的思潮的到来。

就这部剧而言,最后中美互毁对方基地,只能对着月球平原互相干瞪眼,主创对于中美对抗的态度从这个啼笑皆非的结局中可见一斑。

而在未来其他剧里,也许你会在其中一些看到反思,在其中一些看到重新自我定位的尝试,也会其中一些看到敌意。

而作为中国观众,对于这样的新时代又应该如何去理解,它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是屏幕前的你可以试着去思考的。

THE WORLD IS BETTER ON TV 微信: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播客: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微博:@英美剧漫游指南

《中情局律师第一季》短评

奈菲药丸

5分钟前
  • 在江北躁动着
  • 较差

跟 upload 一样 lame。。。Malkovich 完全不适合喜剧

7分钟前
  • BlaCk
  • 很差

不怎么有趣啊

12分钟前
  • 若松先生
  • 较差

好看

16分钟前
  • 陈长生
  • 力荐

前半太好了 形似Veep的荒诞冷面政治讽刺 向全世界开炮 从不可说到特斯拉一个不落 各种科幻电影与时事meme融合得天衣无缝 猩猩救援笑掉大牙 但是后半开始突然有点过于“脚踏实地” 虽然还是在无厘头的大背景下 却少了许多滋味 毕竟政治喜剧一旦严肃就会变成中年男人的酒桌

21分钟前
  • Zeit9eist_
  • 还行

一口气熬夜看完,绝对的五年内神剧!最后两帮人坐月球车气势汹汹去打群架的路上实在太可爱了!印度清洁工妹子还跟海盗一样带了一只鸟…

23分钟前
  • tony`h
  • 力荐

太好笑了...猩猩和哈士奇那段(。每一集几乎都疯狂cue Chinarrr,就是个高端版Office嘛

25分钟前
  • AshtrayGem
  • 推荐

上半年最令人失望剧集出现了。是真没必要把段子拍成剧,有些地方还挺生硬,中间注水注得都快溢出来了。最后结局我真是白眼都翻不完,可不可以就算要为下一季做铺垫也先把这一季的事情完成掉?更何况会不会有下一季我个人持悲观态度。

28分钟前
  • 薄荷清柚
  • 较差

The office+parks&rec的团队,加上friends和sillicon valley的卡司,算得上TV comedy的豪华大集合了吧,Netflix预算也很充足,比NBC的棚拍看上去有钱多了。可能我期待太高了,但是真的不太好笑啊,还没有Greg Daniels另外一部新剧upload好看,dog eating joke也有一点点offensive。或许这些年喜剧没有办法再达到当年NBC高度就是因为现在人都很敏感开不起玩笑了。不过the office和parks&rec的第一季都不算特别好,或许会低开高走呢?三星持续观望。

30分钟前
  • 还行

第一集很神,之后有点陷入二元了。

35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剧情有点2,完全把中美实际的境遇颠倒

38分钟前
  • 十年一觉
  • 较差

一点没觉得搞笑,很普通的职场剧。

39分钟前
  • 撩乱的裸舞曲
  • 还行

确实黑中国,不过似乎把美国自己黑的更惨。

42分钟前
  • Shawn
  • 推荐

议会拨款公开拷问,科技大拿宣发牛皮,东西间谍军备竞赛,登月口号扳手战争,boobs on the moon!讽刺的点还算挺全面,就是家庭线情感线略显尴尬

46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啊我以为Lisa Kudrow要上太空

48分钟前
  • vivi
  • 还行

Steve Carell和John Malkovich的搭配挺可爱 高亮部分比如第二集让人笑出眼泪 但疲软的集和故事线(比如青春期女儿)就特别一般 总体来说低配(非指cast而是指质量) Veep的风格快刷起来挺舒服 当下饭剧就ok

50分钟前
  • 水包酱
  • 还行

食之无味~

52分钟前
  • 他好像一条狗啊
  • 较差

套路太老了……

56分钟前
  • 然后
  • 较差

零星的笑点,真的很无聊,浪费这么多大咖。

57分钟前
  • 大卫
  • 较差

美国人面对中国人时那种be bullied的情结完全不加掩饰了。所以中国要有被美国不择手段的心理建设,华为不是最后一例。就喜剧而言还是蛮好玩的。

1小时前
  • free_POC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