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 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窃喜一下自己的评价是在评奖之前写的 - 名至实归!
看过Michael Douglas的剧不多,可能印象最深的是本能 – Basic Instinct.他斑比般的大眼睛很是有戏。
他在好莱坞,被称作是好莱坞皇族 - 爸爸是影帝,自己是影帝,妻子是影后而且一直排在全世界最美丽的人的榜单。
可是当我点开这个奇怪名字的剧集的时候,乍一眼看到一头银发的他,还是吓了一跳。
满头银发这件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完全与衰老等同,我们国家领导人哪个不是将头发染成黑色。
在欧美国家,男性很少染发遮掩白发,而且很多人发色本身很浅,从浅色过渡到白色其实可以在30几岁就发生。
我也是这样才理解了为什么90年代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克林顿性感无比,当时还是小小朋友的我觉得他银白色的头发难看极了 – 人家当时也才40几岁!
于是认真观察了一下75岁从癌症恢复的Michael Douglas,皱纹是70几岁正常的皱纹,但是皮肤其实很好。
身材有点偏瘦但是还是非常标准。
头发没有秃顶。
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睛 – 那种通彻的眼神-没有变化。
第一集前面几分钟描述他讲课状态的时候我几乎确定了这部戏就是装腔作势。
但是剧情铺开,两位老友互损,幽默逐渐加入,我突然发现,这是一部特别聪明的剧集,决定追。
好多很好笑的情节:· 比如Norman不知道怎么样同时看短信与打电话于是需要几次挂断电话· 比如Norman去自己的公司可是已经无法理解最新消息于是和秘书私语 – 你等下告诉我· 比如精彩的葬礼· 比如他与女儿Mindy的对比(和落差 –她真的是他的女儿吗)个人认为有点点败笔的地方是Norman的女儿的演技 – Dr Cuddy客串的这些剧,从Good Doctors到这里,都缺乏演技就是浮夸 ,而且她这么大年纪还在做小朋友做的事情,感觉情节有点老旧。
与同妻俱乐部相比(另外一部老年人逆袭以女性为视角传奇女神Jane Fonda为主演的电视剧),这部戏对白更有趣,情节更紧凑,有时候需要停顿想一下这是一部老年人逆袭的电视剧,毕竟能给70+以上的人作为主角的剧集少之又少。
庆幸我们这个年代,虽然大部分的剧只属于年轻貌美,但是还是有有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庆祝他的存在。
Norman的扮演者已经84岁了!
看来,我们前面的路还是很长多么。
Chuck Lorre这次幽默的水准比The Big Bang Theory高了一大截。
总之,Michael Douglas,即使74岁了,也还是Michael Fxxxing Douglas.
如果人生也是如看剧般,或哭着笑,或笑着哭,那么有多少人生会如此精彩?好的剧情,好的演员,好的演技。
这里的好是动人心。
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个好人,会影响人的一生,每每在不经意间想起,对生活有一层更深刻的领悟。
网络时代,深刻是一种多余,思考也是一种奢侈。
快,快,快。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感觉可以拥有更多,像旋转木马般不停歇,过后却发现那些过往,竟是一片片空白。
无法深入自己的内心,也就不能说有过真正的生活。
非常巧合的是,看完《柯明斯基理论》的这一天,老布什去世了,在他妻子离开的七个月以后。
剧里的大结局,Alan Arkin演的Norman因为仍然无法接受妻子的离世而患了失心疯,穿着睡衣在人行道上游荡。
警车经过,警察摇下车窗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的回答是:“I outlived my wife. That was not part of the plan.”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我们到底看到的是分离与衰老的命运,还是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里说到:“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地,然后是大张旗鼓地,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夫妻之情常常比亲子关系来得隽永,或许正是因为它没有“骨肉之亲”,它的充要性在于后天的吸引与磨合,而非生理先决。
所以不时看到那些笃定到白头的人会觉得不容易,即便彼此都在岁月中自我更改,但互相成了对方的离不开,证成金刚不坏。
这么说下去有点儿鸡汤了,我并不擅长写鸡汤。
《柯明斯基理论》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个充满鸡汤的作品,它更多的在刻画那种衰老的状态及其应对。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 H. Erikson)曾指出,老年期是一个反思自己一生的时期,核心挑战是“自我整合与绝望”(ego integrity v. despair),好的走向是自我整合,意味着回顾生涯并接纳结果。
因此又有了“整合人格”(integrated personality)这样的概念出现,指能够接受自己正在变老,并且可以用平和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
然而并非每个老人都能达到这样满足的状态,生理与认知的问题又往往导致情绪与自尊水平较低。
另一个心理学家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由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认为老年人藉由对社交接触的选择性不断增强来实现他们心理健康的最大化。
Sandy和Norman这两个好莱坞老头的惺惺相惜,或许印证的就是如此扶持与补偿的力量所在。
以前看ITV的《极品基老伴》(Vicious),觉得即便抛开性取向的主题,只看两个老人相濡以沫的陪伴,也同样会觉得很温馨。
这次Netflix和华纳合拍的《柯明斯基理论》又一次带给我这样的感觉,尽管表面上是毒舌损友的末路狂花。
推荐给朋友的时候,我说这部属于deep的喜剧,但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生活小品,老年危机与老年智慧并存。
8.5分。
这是一部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现实轻喜剧。
两个打了半辈子嘴仗的好友,在进入花甲之年后遇到的种种生命难题时所经历的心理、身理及情感的变化。
一个是只会授课,到60岁都缺乏常性,风流无度,不知责任和珍惜,只知任性放飞自我的不想对任何人负责的卓有才华的表演导师。
一个是几十年如一日只爱一人,事业有成,凡事挑剔,毒舌傲娇,老婆去世后就变得幼稚、粘人的经纪公司老板。
这样一对生活中的所谓成功人士,进入老年后既互相嫌弃、相互碍眼,却又能相互取暖,不离不弃。
他们既把对方视为无话不谈,倾诉吐槽的对象,又只能把对方视作唯一的倾诉对象,因为身份、年龄及事业上的地位因素。
他们可以对对方任性说出自己想说的任何话,不必考虑对方的感受,即使当时可能深深伤害对方,隔天又能互相道歉,重归于好,这是多么奢侈的友情啊,简直情比金坚😂道格拉斯宝刀未老,演技超然,戏里戏外都堪称表演大师👍艾伦也是一位老戏骨,演出了“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有钱人的孤独真寂寞😂😂😂
每一部好剧看完都值得认真写写观后感。
网飞出品的丧丧喜剧,8集,1集20多分钟。
开头不惊艳,要耐下性子看,属于渐入佳境的作品,两个老头儿的对话趣味十足,4.5分。
人总得老去,总要面对接踵而来的身体机能衰退、身边人的离去以及各种各样的不如己意…Norman深爱的妻子离世,家里还有个45岁毒瘾缠身的女儿把日子搅和得一塌糊涂,Norman想过死,可最终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有Sandy。
反过来看,Norman亦是Sandy最重要的精神与物质的支柱。
两人尖酸刻薄的互怼是此剧的亮点,越是毒舌才越发深爱,羡慕这样的友情。
这剧的基底不是悲伤,是豁达与乐观。
面对现实的残酷,保持一颗幽默的心,坦然接受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听到kominsky method你会联想起什么?
波兰人?
那说明你对美国历史了解很深。
big bang theory,那说明你对流行文化了解很深。
km和bbt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呢?
不同点是后者是给年轻人看的,前者是给老年人看,或者是给向着老年迈进的中年看。
相同点是他们都有一个编剧叫chuck lorre,在美剧生意里面,编剧很重要听上去他就是一个关键人物,从时间点看,bbt结束于18年,而km开始于18年。
所以,chuck懂年轻人也懂老人。
老年人看的剧一个大特点就是会问几个灵魂问题,你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简单的说,你还有没有未来。
和中国电视剧里面的老人还要为孩子孙子的事情烦不一样,美国老人生活就不一样。
不用扶养孙子(mindy没有结婚,phoebe穿梭于戒毒所),也不用整天呆在家里(sandy有自己的演员培训学校,norman有自己的经纪公司)。
反之,他们有平常人的烦恼,一个为了自己的前列腺但恋爱生活杂乱,一个年岁更大但一直怀念自己结婚47年的妻子。
两个老人的性格完全不同,但骨子里他们是一样的人,两人结伴同行,到老还在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作斗争。
男人就是这样,一直需要让自己充满男性阳刚之气,生活中的女伴可以更新,但也要有个同性的好基友。
michael douglas把sandy这个角色演活了,他一直不服老,找经纪人兼好友norman介绍工作,一直在找比自己小的女朋友(用剧中某人的话,就算是你岁数的一半,也是old girl)。
不担心自己的身体,但却在自己女儿mindy的老男友生病之后,也迷信了,去做体检发现有癌症之忧。
norman则相对比较传统,对妻子忠诚,就算经历丧偶之痛,偶遇前女友(可想是多久以前,还在继续50年以前的对话)被她追而兴起,但他还是在想念亡人,还有他可恨又可怜的女儿phoebe。
围绕着两个老人的戏,身边有很多重要的女性角色都起了升华作用。
没有女人,男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唯一让你记忆深刻的男人是sandy女儿mindy男友martin。
因为他岁数大而被sandy一开始嫌弃,但后来发现又有共同语言两人处的很开心,包括前列腺问题。
其实martin像一面镜子,他说的话和回忆的过去如同sandy在自言自语。
年纪大了就喜欢回想当年光辉时刻。
km这戏好看在于两个老人之间斗嘴,norman的刻薄语言,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总是相反,但又让人可以理解。
就像sandy自己说的,演戏要真诚。
人生如戏,也应该真诚相待。
对吗?
发表于公众号:木头人王大叔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痛苦孤独的时刻,苦中作乐,且行且歌。
影片体现了一种举重若轻,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
没有刻奇,没有深刻,没有死死抓住不肯放手越钻越深的悲痛。
最打动我的一幕,当属,Lisa对Sandy说,Don't take for granted. 之后,Sandy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把资产转给女儿,真情流露表达感谢。
也重新赢得了Lisa的芳心。
这个时刻,我忽然明白,一个人不被爱,是有他自身的原因的。
或许像Sandy一样,他们不为别人付出,或者不知道如何为别人付出,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的。
尊重他人,懂得如何相处,聪明地为对的人付出,爱和生命力才会流动起来,源源不断。
年轻女孩的青涩美丽,与成熟女性的魅力相比,大概就是萤火之光和日月之辉的区别。
在强大的内心力量面前,青春亦相形见绌。
成为自己,为自己选择,也为自己负责。
不要把他人和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的当然更不要让别人这样对待你人生中没有混蛋名额,not even for my parents.
真的好喜欢这种丧丧的喜剧。
上一部有这样的感觉的剧应该还是百年酒馆吧。
两个老男人的友情,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
要面对衰老,面对身体健康的各种问题,面对伴侣的离世,面对儿女问题,面对财务问题……这一切的本质明明是悲凉,却偏偏以一种诙谐吐槽的口吻叙述了出来,非常非常的棒。
我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开始的葬礼上。
是老头儿对自己伴侣的哀悼:我至今无法接受,说实话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如此悲伤,如此痛彻心扉,我们却都要经历。
大概,生活的本质就是悲伤,众生皆苦吧。
一直很喜欢这种以丧为底色,却用黑色幽默传递温暖的戏。
两个60-80岁的老男人,相互讥讽却无比深厚的友情相伴,用幽默的态度从容面对生老病死,都是这部戏嘎嘎闪亮的地方。
可是我想讲的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60和80岁,吃着前列腺的药和伟哥,依然在心动,谈恋爱,约会,做爱,而且是这样的从容和坦然,没有丝毫的别扭,仿佛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相比之下,为什么今天在中国上了35-40岁,谈恋爱就变成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
好像爱情只属于30岁以前,只属于电影电视剧。
现实中平凡的我们,中年谈恋爱,谈爱情,有点像买车族看第一批买特斯拉的人群,又奢侈又装逼。
过了35岁,似乎连“想追求爱情”这句话都没法理直气壮地说出口,因为大概率会得到讥讽和嘲笑。
而且这个不仅限于单身群体,也包含了已婚群体,当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和他结婚”,“为什么要和他离婚”,如果你的回复是金钱物质性格家庭等原因,可能对方还会给予一定的认同或劝解,可是一旦你的回复是:“因为没有爱情”,你会得到对方看疯子的眼光。
人一辈子值得追求的事情有很多,归属感和认同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知识和真理,亲情和爱情,等等等等。
可是为什么唯独爱情,在中国的今天我们却只给予这么短的时间期限?
为什么它就必须排序在最后一位?
因为我们骨子里其实并不相信爱情真实存在吗?
如果是,那么多讴歌爱情的作品,都只是烟雾弹吗?
想不明白的我,只想捍卫。
如果你问,人老了到底是不是很悲哀,如果人老了代表失去谈恋爱和爱人的权利和能力,那么我觉得,是,很悲哀。
这部剧真的黑色幽默,印象最深是柯明斯基的医生打电话,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结果好消息是癌细胞扩散缓慢。
柯明斯基说,你刚告诉我我得了癌症,我还怎么have a nice day!
医生说,你得的是相对轻松的那种。
在你这个年纪其他疾病可能比这个更早要你的命。
人生就是这样啊,哪怕你忐忑地等,小心翼翼地活,命运还是会突然抛给你选择题,必答的,worse or much worse那种。
你能做的只有接受它,并学着与它和平共处。
柯明斯基和诺曼这两位,一位失去了一生挚爱,要和孤独、无望斗争,一位患上癌症,要和疾病斗争,还要照顾老友诺曼。
他们以一种非完全友善的方式相互支撑着,这份友情让人动容。
诺曼说,我很害怕。
柯明斯基急了,我们都会害怕,你知道为什么嘛?
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他妈的让人害怕。
到我们会熬过这一切的,因为我们不是孤身一人,你不是一个人。
这个剧很戳我泪点的是,艾琳去世后,由于思念过度,诺曼开始跟臆想中(不存在的)的艾琳说话。
那是他痛苦时光中唯一能微笑的场景。
艾琳比他先离世,这是他意料之外的,人生剩下的意义是什么呢,痛苦又如何排解出去呢,也许柯明斯基理论会给他答案。
两位主演都演技爆棚。
非常值得一看。
救
淡而有味。感觉目前看过的所有美剧都有一股疯味,连老年人都疯疯的(or its only we forget that the old generation still get the chance to be crazy)。本质确实是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当我们老了,面对自己的抑郁、生命力的消退;面对癫狂的世界,毫无办法的那些事,how to treat it back\虽然但是双男主还是很容易看恶心,厌男症犯了\长大后看美剧更能step into the culture and feel,确实非常不一样。美帝虽然个人上不思进取但总有想进取的人进取。感觉整个文化都特别散漫n chill。wanna date with lisa.
生活态度与年纪无关
老人家的唠叨拌嘴,一辈子能有这么个朋友挺幸运的
看完后会更深刻认真地关爱老年(男)人😐
不温不火地讲了不温不火的老年生活。本想再来一剂“《年轻气盛》”的,却只看到了美式老年危机。
就喜歡這種大量台詞的老戲骨對談戲。
两影帝飙戏赏心悦目,老年人的毒舌不显尖酸显睿智。然而这剧不仅仅关乎老龄人,而且关于生而为人的困境:没有一种生活和选择是完美无缺的,浪子回头者窘迫重重,功成名就者孑然一身,更不用说无处不在的无常。而人与人的根本不同,就在如何面对这缺失和无常了。
不好意思 看不下去 实在不能欣赏老男人
想象Kirk Douglas对他儿子说,You whining little prat. I envy the energy at your age.
比较无感。俩老头比较有梗,家长里短却完全不如摩登家庭那么好笑,煽情戏份还有点多。我懂老年生活确实自带不少梗,但看剧我更感觉大家无论是老了还是年轻的确不是很要紧。说老不是那么老,年轻又不年轻。确实有种老年人般拖节奏叙事散的感觉。/道格拉斯老了还是帅的呀
不喜欢
的确还不错,但评分9.1着实有点overrated.
三年前迷道格拉斯的时候看过,对前列腺这个话题印象深刻。
看之前以为是《年轻气盛》式的丧逼老年剧,结果……???然后看到了Chuck Lorre的名字,好的吧。剧作有种四两拨千斤的从容,驾轻就熟。生活化,想起《路易不容易》,不过这部整体基调很轻松,看时悲喜,看完无负担
后两集真的有点无聊……前四集惊艳,一口气看完不停歇。两个老头太可爱了
我好像不是在看剧,而是在看某个大作家写的随笔(还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太舒服了😌
当我老了,我希望自己能像这样,仍然去和异性约会,去酒吧喝酒,去赌场,跟毒舌朋友骂人扯淡,而不是跟张大爷李大妈夕阳红,在家做一桌子菜等着子女回家,挑剔儿媳妇乱花钱,逼女儿必须生二胎,like我们国产剧里面所有的老年人,not cool,man,not cool
老两口(划掉)基友斗嘴还挺欢乐的但总体并没有很出彩
I’m scared all the time. / Because it’s a scary fucki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