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临终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别误会,亲人都很健康,朋友越来越多,腹肌越来越明显,可是我仍然很清楚的明白“我们都是一艘正在缓缓沉没的大船上的乘客。
”你有没有感觉到时间在加速,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每个人都活的好像永远不会死一样,直到这个表象被突然扯破。
也许时日无多是一种恩赐,生命有了明显的界限时,这个界限里的一切才会变得弥足珍贵,亲情,爱情,梦想,愿景,还有不断流逝的时间。
这部剧不是讲临终那几天的顿悟,它用喜剧的糖衣包裹衰老的无奈和领悟。
他一边羡慕着年轻人无忧无虑的幸福,又一边鄙视着他们视一切为理所当然的无知。
就算你仍然每天豪言壮志但是身体的零件在不断的提醒你正在对身体和生活失去控制。
死神在一步一步的给你下最后通牒,世界在一步一步的驶向你无法理解的远方。
是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力不从心,是被动孤独的全面入侵。
怎一个“丧”字了得。
我喜欢这部片不仅在于这两个好莱坞大咖之间的飙戏。
更在于他用如此普通平凡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遭遇,向我们提出了终极的问题,“当钱已经不再重要了,性也不重要了,工作地位不重要了,甚至身体都不重要了的时候,如果真的非要继续活下去的话,我需要一些答案,关于我是谁?
我为什么在这里?
”
如果人生也是如看剧般,或哭着笑,或笑着哭,那么有多少人生会如此精彩?好的剧情,好的演员,好的演技。
这里的好是动人心。
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个好人,会影响人的一生,每每在不经意间想起,对生活有一层更深刻的领悟。
网络时代,深刻是一种多余,思考也是一种奢侈。
快,快,快。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感觉可以拥有更多,像旋转木马般不停歇,过后却发现那些过往,竟是一片片空白。
无法深入自己的内心,也就不能说有过真正的生活。
8.5分。
这是一部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现实轻喜剧。
两个打了半辈子嘴仗的好友,在进入花甲之年后遇到的种种生命难题时所经历的心理、身理及情感的变化。
一个是只会授课,到60岁都缺乏常性,风流无度,不知责任和珍惜,只知任性放飞自我的不想对任何人负责的卓有才华的表演导师。
一个是几十年如一日只爱一人,事业有成,凡事挑剔,毒舌傲娇,老婆去世后就变得幼稚、粘人的经纪公司老板。
这样一对生活中的所谓成功人士,进入老年后既互相嫌弃、相互碍眼,却又能相互取暖,不离不弃。
他们既把对方视为无话不谈,倾诉吐槽的对象,又只能把对方视作唯一的倾诉对象,因为身份、年龄及事业上的地位因素。
他们可以对对方任性说出自己想说的任何话,不必考虑对方的感受,即使当时可能深深伤害对方,隔天又能互相道歉,重归于好,这是多么奢侈的友情啊,简直情比金坚😂道格拉斯宝刀未老,演技超然,戏里戏外都堪称表演大师👍艾伦也是一位老戏骨,演出了“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有钱人的孤独真寂寞😂😂😂
听到这段话的我那一刻是感动的这部剧没有什么很强烈的剧情,有点像涓涓的细流,润物细无声。
两个老头儿的日常斗嘴让我想到我和friends们的日常,让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身边有一群欢乐的朋友,但是仔细想想,能够一直无缝接上我的梗的只有那一个。
这部剧的对话很幽默,不是让你豹笑,而是让你会心一笑的那种。
Peace& Love.
好美鸭,粉红色的晚霞,老爷车
看这集(第六集)的时候突然觉得老无所依很落寞,就算有钱也无法填满内心的孤独,对于不再被金钱困扰的人钱不是万能的。
诺曼女儿真的很荒唐啊
真相了
perfect love
朋友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关系,完全的平等和自由,而金钱会使这种关系失去平衡。
所以,我很在意与朋友产生与金钱有关的联系。
亲人之间有与生俱来的血脉里的羁绊,恋人有互相依赖的权利与责任,会让我痛并快乐着。
感觉我和桑迪很像,随心所欲。
桑迪逃避纳税,我逃避其他。
桑迪目光呆滞2333333
是本人没错了我和桑迪真的好像啊,我们一样一团糟,一样不珍惜身边的人,但是身边的人总是很包容,我有时候都在想why?
我何德何能?
因为我总能为周围人带来欢乐吗?
这么简单吗?
日常吐槽,bye the way,桑迪好潮鸭
好可爱鸭
现在轮到诺曼一脸生无可恋
结尾好暖
看过以老人为主角的影视剧不多,但大多数都会让我热泪盈眶。
老人身上有一种魅力,我想那是岁月给予我们唯一的礼物。
《柯明斯基理论》以Sandy和Norman两位孤寡老人为主角,围绕两人的家庭、两人之间的友情,刻画了两个性格完全不同,却离不开对方的两个人。
Sandy是过气的表演指导老师,Norman则是在家赋闲养老的金牌经纪人。
有句话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大概可以用来形容Norman,可是他并不坏,只是时间会往我们每个人身上泼水,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在洗涤着我们。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留下的是骨子里最真实的一面,而且那一面会被随时间流逝而放大。
Norman固执、刻薄,无论对自己的女儿,还是对自己的朋友,他从来都不会说一句温柔的话。
对待陌生人更是毫不客气,容忍度为零。
这种温情的话一季也只说了一次我想他年轻的时候一定也是一个刻薄的幼稚鬼,越老越混蛋。
可是他的可爱却也在每一集的末尾流露出来,把吸毒的女儿骂出家门,却又担心她的安危;在妻子死后逞强不需要人陪,却在看见她遗留在洗衣店的裙子时失控得流泪。
他经常跟妻子在厨房对话,是他想象中的妻子,但我更愿意把那个形象当做他自己,所有他妻子劝他做出的决定,其实也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看他一个人坐在床边讲话,会突然觉得其实他很孤独。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一个以悲伤为基调的电视剧。
Norman和Sandy的对话,承包了一整季的笑点。
互相掐架,取笑对方是他们对话的主要内容。
即使这样,当遇到困难或不开心,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对方。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
”这是孤独。
这部剧里两位老人每天依然面对着烦恼,比如健康,比如孤独,但他们还有对方,在对方面前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当一个混蛋,这实在是太治愈了。
如果我们年老时,还有这样一个每天可以对着对方说脏话的朋友,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吧。
更新 - 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窃喜一下自己的评价是在评奖之前写的 - 名至实归!
看过Michael Douglas的剧不多,可能印象最深的是本能 – Basic Instinct.他斑比般的大眼睛很是有戏。
他在好莱坞,被称作是好莱坞皇族 - 爸爸是影帝,自己是影帝,妻子是影后而且一直排在全世界最美丽的人的榜单。
可是当我点开这个奇怪名字的剧集的时候,乍一眼看到一头银发的他,还是吓了一跳。
满头银发这件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完全与衰老等同,我们国家领导人哪个不是将头发染成黑色。
在欧美国家,男性很少染发遮掩白发,而且很多人发色本身很浅,从浅色过渡到白色其实可以在30几岁就发生。
我也是这样才理解了为什么90年代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克林顿性感无比,当时还是小小朋友的我觉得他银白色的头发难看极了 – 人家当时也才40几岁!
于是认真观察了一下75岁从癌症恢复的Michael Douglas,皱纹是70几岁正常的皱纹,但是皮肤其实很好。
身材有点偏瘦但是还是非常标准。
头发没有秃顶。
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睛 – 那种通彻的眼神-没有变化。
第一集前面几分钟描述他讲课状态的时候我几乎确定了这部戏就是装腔作势。
但是剧情铺开,两位老友互损,幽默逐渐加入,我突然发现,这是一部特别聪明的剧集,决定追。
好多很好笑的情节:· 比如Norman不知道怎么样同时看短信与打电话于是需要几次挂断电话· 比如Norman去自己的公司可是已经无法理解最新消息于是和秘书私语 – 你等下告诉我· 比如精彩的葬礼· 比如他与女儿Mindy的对比(和落差 –她真的是他的女儿吗)个人认为有点点败笔的地方是Norman的女儿的演技 – Dr Cuddy客串的这些剧,从Good Doctors到这里,都缺乏演技就是浮夸 ,而且她这么大年纪还在做小朋友做的事情,感觉情节有点老旧。
与同妻俱乐部相比(另外一部老年人逆袭以女性为视角传奇女神Jane Fonda为主演的电视剧),这部戏对白更有趣,情节更紧凑,有时候需要停顿想一下这是一部老年人逆袭的电视剧,毕竟能给70+以上的人作为主角的剧集少之又少。
庆幸我们这个年代,虽然大部分的剧只属于年轻貌美,但是还是有有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庆祝他的存在。
Norman的扮演者已经84岁了!
看来,我们前面的路还是很长多么。
Chuck Lorre这次幽默的水准比The Big Bang Theory高了一大截。
总之,Michael Douglas,即使74岁了,也还是Michael Fxxxing Douglas.
近几年来,聚焦老年人琐碎日常的美剧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无疑是《极品基老伴》和《百年酒馆》。
前者讲述两个相濡以沫数十载的“基老伴”cp,整天斗嘴毒舌相伴到老的故事,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们之间彼此的温暖。
而后者则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一群常常出入酒馆的老者,把酒言谈中,几乎每一位老者都会时不时地爆出警世金句来,而且句句都戳心。
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开始把镜头对准了曾经远离主流的“边缘”群体。
不管是LGBTQ,还是老年人,题材的边界扩展得越来越多元。
相较而言,老年人作为社会上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关于他们的影视剧作着实凤毛麟角。
但无论是《极品基老伴》或者《百年酒馆》,还是我们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柯明斯基理论》,都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呈现得有声有色。
也让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如今已过“黄金时期”的老戏骨们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
美剧《柯明斯基理论》,也被称之为《好莱坞教父》,这是一部由整体平均年龄都偏大的演员们共同演绎的,但无论你是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很适合观看。
这部剧有多么吸引人呢?
从不久前刚结束的的第76届金球奖获奖名单中就可见一斑。
迈克尔·道格拉斯荣获电视类音乐/喜剧类剧集最佳男主角;剧集本身获得最佳音乐/喜剧类剧集。
艾伦·阿金也入围了最佳男配角,虽然最后未能获奖,但也无法掩盖这位老爷子的光芒。
Netflix毫不意外地预定了第二季,两位主演也将全部回归。
乍看这部剧的片名《柯明斯基理论》,听起来像是一部深奥的学术剧集,而且剧中主角还是两位高龄“老男人”,目测很多人第一眼就会选择放弃。
这两位高龄的“老男人”桑迪和诺曼,已经是数十年的老友。
前者年轻时是红透好莱坞的影星,如今在自己所开设的“柯明斯基”工作室教授学员表演;后者年轻时是炙手可热的黄金经纪人,如今已退居二线,为一家经纪公司担任幕后大佬。
饰演这两个角色的演员,分别是前奥斯卡影帝迈克尔·道格拉斯,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艾伦·阿金。
道格拉斯上次出演电视剧集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旧金山风物记》,而艾伦的上一部小荧屏作品则是2001年的犯罪剧集《百厦街》。
迈克尔·道格拉斯已经70多岁,如今仍然闪耀在好莱坞的聚光灯下。
而曾经凭《阳光小美女》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艾伦·阿金,也已迈入80高龄,但依然是各大类型片导演手中的黄金配角不二人选。
由这样两位老戏骨来演绎桑迪和诺曼的家长里短,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阳光小美女》本剧不是单纯地讲述两人如何斗嘴、互损和毒舌。
而更多的是探讨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如何继续前行,如何面对或逃避死亡,如何处理周遭的一切等极具思考性的问题。
本该处于颐养天年、快活似神仙的年纪,却恰恰相反地都被裹在各自的漩涡世界中。
剧中的很多情节都令人揪心。
比如桑迪孤身一人在公园中遛弯,眼光聚焦在不远处玩耍的小朋友身上,还未缓过神来,就被家长认为他是一个恋童癖而差点报警。
不得不说,此处的设计也许迎合了当下某些正在发生的热点话题,而由此折射出来的,则是老年人心理的那一份恐惧感和孤独感。
另一方,诺曼为逝去的妻子购买棺材时,他与销售人员协商讨论良久之后,也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理想方案。
在他心里,他绕不过去的弯是——逝去的老伴一直要求用浮木打一口棺材,这样的遗愿为什么就不能实现呢?
这样很合情合理的一个要求,为什么也没有得到基本的满足?
最终,被惹怒的诺曼给到销售人员的解决办法,是去海边找几块浮木做成棺材。
尽管曾经是好莱坞大明星,但如今的桑迪不得不靠教授学生演戏尴尬度日,混迹生活;并且还在为欠下的几年未上缴的税费不知所措。
患上“男言之隐”的前列腺疾病,也是让他感叹青春不再。
另一面,诺曼的妻子身患重病继而离世,他又把唯一不成器的奇葩女儿三番五次送入戒毒所。
在公司例会上已经跟不上当下年轻人的时髦社交术语,觉得自己反被架空。
时不时还要与逝去的妻子的“亡魂”来一段心灵对话。
这位逝去的妻子,艾琳,虽然在全剧出场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足半集,但是作为穿插和周旋在这两位男性中间的理性角色,举重若轻地起到了缓冲和粘合的作用。
在自己去世前就拟好了葬礼事宜,各处细节罗列得周密详细。
亡妻偶尔闪现,为诺曼的决定和态度指点迷津,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曾经与疾病抗争多年的人,与之相反的是个活得豁达潇洒的女性角色。
尽管与时代脱轨,尽管被世人遗忘,但也并没有自怨自艾的荒废残年,了却余生。
就是这样深陷生活泥沼中的两位主角,把生活活出了哲学。
那些充斥在他们身边的鸡零狗碎之事,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少;但他们学会了用过来人的身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化解。
它就像剥洋葱一般,一层层直抵内心;把生活中的一切都赤条条展示出来,让人边流泪边治愈。
在老友之间,最难以启齿的应该就是向对方借钱这件事吧。
桑迪欠税的数字虽不足以让其身陷尴尬之地,但是短时间之内凑齐这钱款也是让人捉襟见肘。
思前想后,除诺曼之外,并无第二人选。
试想一下,年轻时是当红电影演员,退休后又经营者表演培训班,居然沦落到无钱抵扣税款,这样的窘迫不堪应该会被老友嘲笑不止吧。
一个嘴上说宁愿被打死也不会去管对方借钱;另外一个则为了不让对方难堪而愿意把钱借给他。
这种你来我往的关系,展现出势均力敌的戏剧效果。
结尾处,当看到两个互相逗趣谩骂的老爷子的背影消失在医院走廊尽头,我笑着笑着就哭了,感叹他们的孤单孑立;而当看到他们还能在长椅上嬉笑互损,我哭着哭着就笑了,哪怕再无人陪伴也不是绝对的孤单。
与其他主打暖心情怀的美剧不同,本剧更多表达的是,在成人的世界里,你注定会有很多无法摆脱掉的痛楚和不顺遂。
别人眼里的人生赢家,其实背后也有数不尽的千疮百孔,这样的苦楚只有自己了然于心。
年纪大了,不仅要对抗身体衰老带来的迟缓、疾病和疼痛,还有精神方面的残缺、遗失和孤独,更不用说缺少伴侣的陪伴。
这种生理性的衰老,既让人无奈又让人无法规避,也是每个人的宿命,或许正应了那句“伟大的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
幸然,有一位陪伴你数十年的老友。
彼此互相打趣,又相互扶持;一起戏谑,又共同慰藉;他面对的问题,亦是你遇到的困惑。
没有“自欺欺人”的鸡汤迷魂剂,也没有矫情做作的万能大补药,更像是开给社会大众的苦口良方。
老年人本有的淡然和碎碎念、过于严苛的死板和对生命的敬畏感,都充满了无限的智慧和童趣。
再忧伤也不会轻易显露痕迹,那股外喜内戚的劲儿让人既暖心又扎心。
时不时当头棒喝一下,或许可以敲醒还在沉沦的梦中人。
而本剧的编剧正是大名鼎鼎的、曾经炮制出《生活大爆炸》《好汉两个半》《极品老妈》等诸多经典美剧的天才编剧——查克·洛瑞。
这一回,他将笔触深入到生活哲学小品中,将老年人的危机与智慧平衡得恰到好处。
剧中大部分的话题,都巧妙地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生活大爆炸》
《好汉两个半》就像海报上的那句话,“some friendships never get old”。
是啊,有些友情,永远不会衰老。
但愿每个人,就算曾经失意过、痛苦过、绝望过,最后都能够继续寻找生命中存在的真谛。
也但愿每个人老去的那天,都可以不失幽默地与老友畅聊遇到的一切,互相贬损、扶持和打气。
作者| 想成为猫;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去年就看到说这个剧集的介绍了,道格拉斯这样的大牌也来拍电视剧,想着还是要看看。
但是种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才看。
看了以后,觉得还是很适合我现在的心境,虽然我还没老到觉得人生没什么乐趣的时候,但最近的种种经历,真得觉得诺曼说得是对的:人生就是充满了苦难,没有什么好的时候的。
怎么办,看完了以后想人要有勇气活下去,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在乎的支点啊,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
所以,我也要尽力去寻找自己的支点。
孩子就是我最重要的支点,那么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培养成了诺曼的孩子那样,不过我没有那样的担心,我的孩子怎么也不会变成那样的。
诺曼那么有钱,但到老了,老婆死了以后,也觉得生活的没有意思,看来人到了老年伴侣真得很重要,不过又想想,诺曼和艾琳的感情很好,而且诺曼是男人,所以会觉得伴侣死了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两条我都不是,所以对我应该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所以,不用去担心。
我老了,好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找点生活乐趣最重要。
感觉编剧在考虑公平的原则,也许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享受的快乐是一样的,诺曼有钱,有女人缘,生活无忧,但老婆死了,女儿吸毒,而桑迪没钱,也没老婆,但是女儿非常好,只有一点点女人缘,而且还算是一个老帅哥。
还有一个感慨,国外影视 行业还是发达的多啊,中国什么时候会出一部有两个老头作为主演的电视剧啊!
国外这种不少了,《极品基老伴》,甚至还有,以两个老太太作为主演的电视剧,《同妻俱乐部》。
不过觉得《同妻俱乐部》没这个好看,虽然也是人生的感悟,而且也是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额真面目并且还能够热爱它。
说实话,这部我抱以很大期望的剧平淡如白开水,我甚至需要再回顾一下才能写出点东西。
不过确实两位老爷子演得很舒服,叙事也很自然流畅。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题材新颖取巧的冷幽默剧,没事儿打发时间轻松一下的。
根据简介和我的观影体验,这部剧围绕两个主题:老年生活和友谊。
说起老年人,难免会联想到衰老、退化、死亡等词,而这些东西越是离得近、绕不开越是骇人。
Sandy(海报左)是一个很担忧疾病、死亡的平凡老头,但他有着不平凡的身份:前电影明星。
他不愿参加葬礼,不愿接触病人,想要恋爱、上床来证明自己还能行。
他的日常就是教课、泡妞、
柯明斯基理論的來由源自於被生活磨礪之後所衍伸的智慧。
這些由歲月所累積的人生經驗(或敦敦教誨)被融入在一段段唇槍舌戰的對話裡。
在這裡,智慧的話語有時是毒辣的或溫情的,甚至在面對生命的大哉問時,更多時候的答案是沈默的。
人可能擁有一生的智慧卻未必能優雅地或更好地面對老年生活的一切,像眾多邁入老年期的人們那樣,像Sand和Norman一樣。
對「老」這件事,人永遠都無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
青春是朝氣蓬勃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風光明媚地嫁給了生活,對未來有著多采多姿的想像;而老,明晃晃顯示著衰敗和各種不便,如同參加一場漫長而黯淡的喪禮,看似什麼都有卻死線在前,包括身體或周遭的人事物時不時地瀰漫著頹靡,令人不起勁。
Sandy,一位過氣明星還有三段失敗婚姻,有位聰明可靠的女兒幫他打理演員訓練班,他靠著教授表演課維生,一邊想著能希望能再翻紅一次,一邊精力旺盛地不服老;他的好友兼經紀人Norman,有個好老婆卻比他早走,從此失去了人生的軸心,在煩惱或想分享時,只能透過老婆的幻影來對話,他們的45歲女兒是個癮君子,萬事不讓人省心的那款,常常氣得他老人家不行。
兩人已經到了人們口中「頤養天年」的年紀,卻好像事事不順心,天天糟透頂。
好像命運正大喊著:「老」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呀。
而「柯明斯基理論」便是把這些不簡單,幽默地、尖酸地又有點溫馨地把關於年老的喜怒哀樂給拍出來。
這部片不是波瀾萬丈的驚奇巨作,(雖然從導演到編劇到演員都是眾星雲集),反倒是樸素、小巧又平凡的。
劇情清淡如茶,回甘裡還帶著屬於年老的嗆辣。
記得在第一集裡表演課的片段,年輕演員去模仿他人「已經成功的表達悲傷的方式」。
但是,這樣的演出是取巧的很難真正打動人心的,很容易得到滿屏的尷尬和借鏡的陰影裡。
因為人的情緒表現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形式底下的情緒才是身為人的共通性,連結到後面Eileen離世時Norman、Sandy、Lisa和Mindy所展現的悲傷面貌便是最精彩的呼應。
Sandy說:演戲就是在拓展生活,同時也源於生活,而我們必須更有感知的過活。
因為在面對一項事實的時候,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詮釋方式,這也是人與人相處之間最困難也最美好的地方。
「柯明斯基理論」更多的是在表現「老」以及探討「老」,在這快速且崇拜青春的世代,老去的人事物往往在現世裡被忽略,這份忽略便造就許多老而徬徨的人。
可是,誰不會變老呢?
有這樣的一部劇細膩地去講述「老事」,無疑是對現在的我們最好的餽贈。
即使擁有智慧並不能使我們越過眼前關於老的所有高山,但卻可以安慰我們的靈魂,並選擇更好的情緒去面對往後的路。
『「年輕」不是你們努力爭取的成果,「老」也不是因為我做錯什麼而得到的懲罰。
」』__電影《銀嬌》
好看在哪里,能打9分,就非常平庸的一部剧,看到后面昏昏欲睡,没有高潮没有起落
虽说部分剧情贱得真诚,但整体还是老套,信息量也少。对剧中的学生表演练习,只能分辨出台词的用力程度,就像最后那个亚裔玛格丽特,表演灵欲春宵的独白,她好在哪里?
这个能量密度比《年轻气盛》差远了,差远了~能拿奖大概和吐槽了税倌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我发现自己蛮喜欢看这种两老头好基友一辈子的故事的 就是觉得老了还有这么好的朋友在身边真好
大概老头演老头剧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等我老了,再看
我的期望太高了,想要举重若轻结果根本举重失败。道格拉斯(老了竟然比年轻时候帅)是个中年人有什么区别吗?老年在这里像一个噱头,帮忙填窟窿可以是多特别的损友情谊moment结果掉下去了,那是真的冲突吗?effortless得莫名其妙。每一个抬起你的时刻都不知道要干嘛,结束了,结束在每一个取巧的地方。女儿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按需取用;lisa那句first time without a dead body真是稳准狠,一种死亡恐惧,Lisa是个点缀,she knows, so she only takes what she wants.
没get到,看完的感觉就是看完了
笑死 第一集就diss我们大爆炸不一定能看完估计 弃了
虽然是老年电影,但是把死亡演成了搞笑剧,为什么要带给人无用的希望呢?明明没有希望,不如傻嗨的活下去。
牛逼轰轰,mirror的心理治疗不错。
不温不火地讲了不温不火的老年生活。本想再来一剂“《年轻气盛》”的,却只看到了美式老年危机。
友情天花板。但是不喜欢看友情戏。
艾琳去世后诺曼时常还会看到她,隔空对话,好像依旧陪伴在身边,她也能针对很多现实问题给予开导帮助,想到《雪山镇》里的医生,其实这样似乎也没什么不好。“I outlived my wife. That was not part of the plan.”
说是喜剧但笑点不多 看着老去的人们和不得不面对的各种离去和各种破事只会觉得悲伤 有钱有房的人年纪大了都这么烦 没钱只会更惨 唯一能感到安慰的是我活不到那个年纪 每集时间不长刚好可以下饭 不过这类都是生活没有主线的日常剧始终不太能get到 主要还是看一些金句吧 虽然看着两人在车里还有点师徒关系的时候总让我想起SOSF 时间确实太残酷
不是我的菜,而且第一集就恶心了一把亚裔
有趣,但不足够经典。感觉与两老人卖萌的《极品基老伴》无异。(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场景喜剧的禁锢,但在深挖、剧情联结上做的不那么出彩。我更喜欢《年轻气盛》。I can't hang out with you sober(EP7)满满都是爱呀hhhh
【1集暂存】主题为老人对死亡的恐惧?治愈?爱情?那等我老了再看吧
嗯,毒舌还是没人能拼过腐国人
看之前以为是《年轻气盛》式的丧逼老年剧,结果……???然后看到了Chuck Lorre的名字,好的吧。剧作有种四两拨千斤的从容,驾轻就熟。生活化,想起《路易不容易》,不过这部整体基调很轻松,看时悲喜,看完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