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曼蒂

Mandy,狂屠绝路(港),曼迪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安德丽娅·赖斯伯勒,莱纳斯·罗彻,奈德·丹内利,欧文·弗热瑞,理查德·布雷克,比尔·杜克,兰恩·皮雷,克莱蒙·马霍内,亚历克西斯·朱蒙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比利时,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曼蒂》剧照

曼蒂 剧照 NO.1曼蒂 剧照 NO.2曼蒂 剧照 NO.3曼蒂 剧照 NO.4曼蒂 剧照 NO.5曼蒂 剧照 NO.6曼蒂 剧照 NO.13曼蒂 剧照 NO.14曼蒂 剧照 NO.15曼蒂 剧照 NO.16曼蒂 剧照 NO.17曼蒂 剧照 NO.18曼蒂 剧照 NO.19曼蒂 剧照 NO.20

《曼蒂》剧情介绍

曼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故事发生在1983年,樵夫雷德·米勒(尼古拉斯·凯奇 饰)与老婆曼蒂(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饰)居住在深山林里的一栋木屋。老婆曼蒂被一个价值观扭曲的宗教组织“新黎明之子”(The Children of the New Dawn)看上。该组织的领头杰瑞马雅(莱纳斯·罗彻 饰)欲收纳曼蒂入会未果,就在雷德面前活活把曼蒂烧死。雷德一度精神错乱,最终踏上复仇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战争游戏:极日成人生活技能邮差当男人恋爱时绯闻女孩第一季心之所爱艾琳桥下杀人事件南方传奇儿子触底反弹看到灵魂的那只眼师公长大的世界没有童话2晚酌的流派溺水小刀犀利人妻椰子英雄异形:契约帕高与魔法绘本上午的女人们亨利之书刀锋1937泰王纳黎萱5王者游戏·觉醒斯嘉丽小姐探案集第五季国王的全息图狐门秘事不谈爱情猪八戒·传说双重人格

《曼蒂》长篇影评

 1 ) 凯奇叔演了半部爽片

尼古拉斯·凯奇的新片《曼蒂》最近引起了不小争议,这部低成本B级片最初在圣丹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小范围上映时,曝出了不俗的口碑,以至于媒体和影迷们奔走相告:“凯奇叔还完债了,终于不演烂片了!

然而等越来越多的普通影迷看完,影片的口碑直线下滑:国外网站烂番茄的专业评分依然保持了92%的新鲜度,观众评分的爆米花度却降到了72%;IMDb的评分从最初的7.8降到了7.0;国内的豆瓣评分最惨,可能是审美差异,观众只给了5.5分。

为什么媒体与观众、国外与国内之间的评分差异这么大?

《曼蒂》这部片子到底讲了啥?

亮点究竟在哪?

作为一名看过不少B级片,也看了不少凯奇叔烂片的老影迷,我尝试给大家分析一下。

《曼蒂》的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熬过云里雾里的前半段,就会发现后面是一个俗套的复仇故事:凯奇饰演的主人公目睹了妻子曼蒂被邪教徒活活烧死,于是他开始了复仇之旅。

影片之所以在小范围内获得较高评价,是因为片中有不少致敬邪典文化的地方。

首先从画面来说,很多B级片因为成本和题材的限制,往往使用黑白画面,或者像《曼蒂》这样非常艳丽迷幻的画面,形成了一种非常视觉系的摄影风格。

一部低成本的B级片,拍出了近似《银翼杀手2049》那样的高级镜头,自然会受到欢迎。

其次,《曼蒂》延续了B级片一贯“故弄玄虚”的套路,片中穿插着几段带有隐喻性的动画,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

影片的前半段虽然风格迷幻、故事沉闷,但是导演的拍摄手法非常有技巧性,尤其是曼蒂被邪教头子洗脑的时候,镜头中两个人的面孔逐渐趋同,最终无法区分彼此,当属表现洗脑效果的绝佳拍摄手法。

影片的后半段风格不再含蓄,直接进入了大开杀戒的血浆片模式,凯奇叔也开始了他拿手的癫狂式表演。

目睹妻子惨死后,凯奇叔在厕所里有一段哭戏,他在这段戏里几乎没有眼泪,而是一直嚎叫到几乎喘不上气来,这种干哑的哭嚎非常有感染力。

虽然《曼蒂》的爽点不如《死神来了》、《致命弯道》这样的血浆片密集,呈现的暴力美学却非常酷炫,而且从中也能看出不少致敬元素。

复仇开始后,凯奇饰演的主人公锻造了一把大镰刀,造型硬核酷炫。

大战变异摩托帮的时候,凯奇仿佛“恶灵骑士”附体,用敌人燃烧的头颅点烟,也让人联想到《狂暴飞车》的用头盖骨喝酒。

另外,其中一个反派变异者的造型,仿佛是《养鬼吃人》系列的加强版“钉子头”。

邪教徒的据点是三角形木屋+十字架,《遗传厄运》里的树屋也是类似的构造。

那场精彩的电锯大战,不仅让人联想到著名的《德州电锯杀人狂》,凯奇用锁链杀死敌人的方式,也再次致敬了《恶灵骑士》系列。

最后凯奇用手捏爆邪教头子脑袋的那一刻,粗重的喘息声像是高潮了一样,而这正是B级片的精华所在:用复仇、血浆、杀戮带来的快感。

不过在我看来,《曼蒂》的结局还称不上完美。

如果在凯奇进入汽车的那一刻,出现的不是亡妻的幻象,而是那个被放过的女教徒,并且给了他一刀,那这部片子就是神作了。

总的来说,《曼蒂》只是一部小众的cult片,在国内口碑遇冷并不奇怪,而凯奇叔未来几年的作品依然是中小成本为主,因此要想看到凯奇叔的逆袭,恐怕还要再等等了。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2 ) 要么颅内高潮,要么坐着睡着!凯奇新片天雷滚滚,烂片之王要翻身

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一直在翻身,始终难成功。

触底反弹是好莱坞最惯用的人物剧情走势,凯奇在一部又一部大作中经历了这一美妙的转折弧线,可现实中的翻身之作总是差强人意。

最近,凯奇的又一部“翻身之作”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差点让人气血攻心,溺毙于泛滥到自己口鼻的鲜血当中。

天雷滚滚,立地成魔——恐怖惊悚的《曼蒂》(Mandy)真可谓是一部邪门的异片!

那当了十年“烂片之王”的尼古拉斯·凯奇能靠这部乱力怪神之作翻身吗?

《曼蒂》一出,一众媒体和评论人,迫不及待的为凯奇翻了身。

IMDb给出了不错的7.5;

难伺候的影评人论坛MTC给出了惊人的81分。

难道是曲高和寡的文艺恐怖片?

再看偏向大众的烂番茄也拿下了中等偏上的成绩,烂番茄新鲜度一度高达95%。

国内观众看到流出的评分后,一度欢呼雀跃,感叹凯奇大叔终于熬出了头。

可越来越多内地观众看完成片后,表示“居然看睡着了”。

不同于国外网站的一致好评,《曼蒂》在豆瓣网上的得分目前掉至5.6分,连及格线都没有碰到。

胖哥“以身试片”之后,为凯奇的卖力“潸然泪下”,但《曼蒂》注定只能是小众群体观众的兴奋剂或快感药,

影片中大段的炫技设计,绵长的意识流、心理刻画换来了影评人们的高潮,却给大多普通观众带来了副作用!

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斯极度个人化的风格痕迹是把威力十足的双刃剑,让影片容易走上阳春白雪的逼窄之道。

其上一部长片《迷幻黑彩虹》,用心理学配硬科幻,加上一场接一场令人沉睡的蒙太奇,给影迷留下了“偏驳”的整体印象。

到了这部《曼蒂》,帕诺斯·科斯马图完全放飞了自我,把B级片玩出了cult味无缝对接意识流,强调“走心”!

其实,《曼蒂》的故事非常简单,凯奇饰演的瑞德是憨厚老实的伐木工人,带着妻子曼迪生活在乡野林间。

两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平时除了夫妻间的交流,没有太多的社交负担。

曼迪敏感,细腻,有着特殊的女性气质,带着让人说不出的神秘特质。

《曼蒂》从第一幕开始就打下了自身类型元素的基础。

第一幕由曼迪对瑞德的两段对话,一段独白构成。

分别讲述了曼迪小时候和父亲的诡异交集,还有两人谈论宇宙中星系之间相互吞噬的自然现象,那段独白则是来自一本恐怖小说的读后感。

缓慢的叙事节凑,闷骚十足的潜文本建构,这些伏笔的设置方式本就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导演还嫌氛围不够,猛得往场景和图像上灌入自己的审美风格。

反学院派的妖冶打光,浓得化不开的猩红色调,还要刻意做旧的图像噪点,

夸张的、注重隐喻性的超现实构图,人物面部表情的超慢镜头特写。

难怪有影迷说,影片的第一个小时实在太过难熬,为了强调风格而完全牺牲了故事。

慢节凑的叙事,较弱的主线故事,是《曼蒂》遭受非议的最大原因。

而后,以上所有的元素特征在后面的几幕中得到了延伸和扩张,甚至有点走火入魔。

一群邪教雅皮士意外闯入了瑞德和曼迪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那位精神分裂,极度自卑导致格外残暴的邪教头目对曼迪“一见钟情”。

恋恋不忘的他干脆施行了绑架和囚禁。

可在那场“曼迪的嘲笑”之后,自卑心泛滥的邪教头子对曼迪施行了残酷的火刑。

瑞德大难不死,踏上了血腥的复仇之路。

《曼蒂》的主题是复仇,描绘的是人性的堕落和腐化。

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把复仇行径渲染成了地狱之旅。

徒手爆头,电锯对战,割喉断头,血涌入注,在意识流,重心理的风格中加入了大量的暴力元素。

玩到性起之时,连身体溶解,肉体肢解都一齐奉上,看得人头皮发麻,一阵暗爽。

复仇的叙事与前面的低落节凑完全不同,前后形成巨大的情感落差,划裂出冲突强烈的剧情张力。

在《曼蒂》中,我们看到了致敬意大利铅黄电影(Giallo Film),美式磨坊电影的众多B级和限制级电影元素。

身体溶解、变形、爆炸是他的特殊癖好加独门绝技,浓厚血浆,不明液体,要多少有多少,仿佛美国B级片大师斯图尔特 戈登灵魂附体。

但融合进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的心理戏和独白设计,又让《曼蒂》给人形式突破的新意感觉。

把B级片变得文艺起来,具有美感,让人想起了意大利铅黄电影大师达里奥·阿基多的《阴风阵阵》。

对于女性的刻画,浓烈的色彩运用,高饱和度的底色,极端残暴,对死亡过程的分秒呈现到达了详尽写实的耸人程度,伴随血腥场景烘托而出的还有悬疑吊诡的气氛,猝不及防的暴力上演,使两部影片有了跨越时空的类型共振。

但《曼蒂》最大的特色还是心理向的刻画。

毒品和密药,为大段的心理戏提供了逻辑印证。

从抽烟、嗑药、尝毒,一步步滑入暴力的欲望深渊,男主角瑞德常常游走在幻觉和现实交接的边缘。

片中出现了一群骑着机车的黑色骷髅,

他们是邪教成员召唤出来的帮手,也是瑞德在复仇路上的第一批对手,他们是人?

是魔?

还是怪?

其实并不重要。

他们贪恋无比,享受痛苦,沉溺于情色和毒品,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群恶魔和后面的邪教成员,两批人员其实互为投射。

那些邪教成员,不过是人形恶魔,披着人的外衣,在社会作恶,释放着贪欲和邪念。

瑞德在幻觉中先打败了恶魔,

再于现实中消灭了这群恶人,

最后焚烧于森林中的怪屋殿堂,这是恶的集中隐喻。

影片最后的一幅画,是巨大的两个星球在上,被大火照得通亮的森林做底,

细心的观众一定会想起枯燥第一幕里,女主角曼迪与瑞德之间,有关星球的深情交流。

所以,第一幕的伏笔其实在后面也有收尾和呼应,并非完全的“无病呻吟”,刻意文艺。

《曼蒂》这样的异数,必然会引来两极分化的评价。

电影从来不是为了迎合所有观众而拍摄,它会表现出导演特有的质地,对能够引发共鸣的观众发出讯号,让有的人爱的死去活来,有的人有嗤之以鼻 ,这难道不是电影和其他艺术作品应有的品质吗!

 3 ) 看不懂真不怪观众,《曼蒂》深度解析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作者:女神的秋裤转载请注明出处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观众看完此片后起立鼓掌,掌声长达4分钟(信息来自legionm.com,站着鼓掌4分钟也是蛮拼的)。

更重要的是,这片的男主是尼古拉斯·凯奇!

在烂番茄100%开局,至今保持着95%的高新鲜度,对于凯奇主演的片子,这样的评价,让影迷等了太久。

有媒体评价:这片子太爽,凯奇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佳表演。

更有网友在豆瓣评论区为凯奇呐喊:劳资终于把债还完了!

烂番茄媒体新鲜度95%,观众喜欢88%

Metascore上媒体评价(左)至今保持81分观众。

评价7.1,其中一条是探长评的,你们猜是哪一条然而资源一出,形式急转而下。

二十四小时内,IMDb评分从7.8降到7.2,豆瓣从7.1直降到6.1(目前……摊手……)。

媒体和观众之间如此大的反差,让人不禁想问:烂番茄媒体新鲜度是刷的吗?

凯奇翻身的意思是指从一个沟里翻到了另一个沟里?

这部片子注定备受争议。

在电影节上接受采访时,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斯Panos Cosmatos表示:这部片子并不适合所有人(It's not for everyone)。

而凯奇则这么形容:“这电影不是为了卖钱,也不是为了获得奥斯卡奖,只是为了对电影的爱。

”。

影片的气质,先在预告片里感受下:曼蒂 预告片探长连夜刷了电影,说实话,观影体验非常非常之纠结。

这是部非常cult的B级片。

摄人心魄的配乐、刺激的色彩和离奇的故事让人不安,凯奇的表演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我真的不知道这电影是要讲什么(这是心里话)。

对于这样饱受争议的片子,探长先给你解析下(也权当是攻略,不然你肯定会看晕),片子是好是坏,你看完再跟探长好好聊下。

《曼蒂》是导演帕诺斯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迷幻黑彩虹》就已经迷幻且诡异。

左《曼蒂》右《迷幻黑彩虹》《曼蒂》的故事极其简单。

故事发生在1983年。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樵夫米勒,他和妻子曼蒂(安德里亚·瑞斯波罗格Andrea Riseborough饰,曾出演《鸟人》)一起在森林中生活。

一个邪教组织的老大耶利米(莱纳斯·罗切Linus Roache饰演)看上了曼蒂,将她绑架并烧死。

于是米勒开始了疯狂的复仇……

《曼蒂》的故事简单到干瘪,但内容却丰富到让人难以吸收消化。

一小挫观众看到嗨,一大波观众却看得云里雾里,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亚文化(非主流文化)作品。

用导演的话说这是一部“摇滚歌剧”(rock opera),而这场歌剧的主角是重金属和电吉他配乐。

先看配乐。

作曲是约翰·约翰逊(Jóhann Jóhannsson,1969-2018),是位来自冰岛的大师,提到他的名字,不少影迷都会惋惜。

他的作品包括《降临》和《囚徒》,而他给《边境杀手》和《万物理论》的配乐两次提名奥斯卡。

《曼蒂》是他最后一部作曲作品,狂躁粗糙的重金属电子音乐奠定了影片的基调。

接着看色彩和构图。

全片极端的霓虹配色上来就暗示你,《曼蒂》是超现实的,不能以正常人的眼光去理解它。

美丽又迷幻的星空

颗粒感的枯黄代表着神圣的光明,又暗示着死亡

安静的青绿色充满屏幕

高饱和的暗红色时刻刺激着人的不安情绪在这种极端的色彩下,镜头却采用对称构图。

一般的对称构图给人带来的是和谐稳定的感觉,但配上这些色彩,就好像硬用平衡来掩盖不安。

最后给人带来的是无端的压抑和烦躁。

猜这是谁的小pp了解完配乐、色彩和构图奠定的调调之后再看故事。

《曼蒂》故事简单,但影片为了传达强烈的情感而摒弃了故事完整性和逻辑,这也是许多影迷怒打低分的原因。

影片前半程,节奏缓慢,展现的是米勒和曼蒂神仙眷侣般的恩爱生活。

唯一能让人打起精神的,是凯奇帅气的丢烟镜头:

弹烟头绝不用兰花指在一条小路上,邪教头头看见了曼蒂,从此无法释怀。

影片从此画风大变。

这个邪教召唤来一支神秘的摩托车党,他们装束诡异,不像人形。

他们的造型大概是在致敬80年代经典的cult恐怖之作《养鬼吃人》(Hellraiser,看过这片子整个人都会不好)。

《曼蒂》

《曼蒂》

《养鬼吃人》,1987接下来,影片高能。

邪教老大耶利米极度自恋,他想征服曼蒂,和她“融为一体”。

耶利米先是吟诗,又展示自己创作的歌曲,最后当众脱衣展示美好肉体。

然而他得到的,只有曼蒂近乎疯狂的嘲笑:

重叠模糊的人影让影片犹如梦境JJ太小被嘲笑,太没面子,遂杀之。

而且,是当着米勒的面把曼蒂给活活烧死。

挚爱之死让凯奇丧失理智,他身穿白色小内内在厕所发出灵魂的呐喊。

影片进入高潮,简直就像嗑了药。

《曼蒂》前半程使用高饱和的极端色彩带给人强烈的危险和不安。

同时用慢节奏和平衡构图压抑了这种危险和不安。

开头看得人眼睛发胀的暗红色这种被压抑的感受,直到后半程凯奇彻底愤怒之后才喷涌爆发,而压抑之后的井喷戳到一些人的G点。

再加上狂躁的重金属配乐,和凯奇疯狂的表演带给观众强烈的浸入感。

隔着屏幕,你都能感觉到那种心底的愤怒被释放所带来的快感。

徒手断喉:

凯奇在此还即兴发挥说了句:“你把劳资的上衣撕坏了!

”挥斧砍头:

即便画面不再是血色,也能感受到复仇和血浆带来的多巴胺:

复仇部分却换成了黄色最后的电锯大战,明显致敬了历史上经典的《德州电锯杀人狂》。

难得的是《曼蒂》拍出了少有的酣畅淋漓的感觉,再加上原始的、有砂砾感的重金属配乐,这一战堪称经典。

《曼蒂》

《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最后凯奇复仇完毕,开车回家,这时才发现,这个邪恶疯狂的复仇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地球上。

天空中有太阳,还有另外两颗星球,怪异的石头和山峰也说明这不是地球。

但不少观众此时的反应都是:What神The马Fuck鬼???

《曼蒂》其实是荒诞的喷个血浆,复个仇就完了?

这片到底要表达什么?

导演帕诺斯在《Indie Wire》上接受采访时说这部片子讲的是“男性自我”(male ego)。

简单的说,就是我是男的(我有JJ)我牛逼。

这种对男性自我的偏执在他的处女作《迷幻黑彩虹》中就已经展现。

《迷幻黑彩虹》,2011《曼蒂》和《迷幻黑彩虹》的海报主题都是正三角。

在古老的炼金术中,正三角代表火,倒三角代表水。

实际上,三角形是最早代表男性生殖器的符号,倒三角则代表女阴(阴道和卵巢,自行脑补配图吧)。

本来配了一张专业的图,但担心尺度大将就着感受下探长的灵魂画风吧在《曼蒂》和《迷幻黑彩虹》中出现的正三角,都是一种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

《迷幻黑彩虹》中男主通过一种三棱锥形状的装置控制女主的超能力。

《曼蒂》中的邪教头目最后试图用JJ来征服曼蒂。

《曼蒂》

《迷幻黑彩虹》中控制女主的装置在两部电影中,都有用针刺女性脖颈的镜头。

这代表的是强行进入女性身体。

《曼蒂》

《迷幻黑彩虹》但这种男性征服是兽性和原始的,也是可笑荒谬的,在现实中无法存在(打炮打出真爱的另说)。

邪教头目耶利米像救世主一般存在《曼蒂》中表达的,高雅了说,是超现实中,邪教头目男性自我在女性面前的崩塌,以及米勒在妻子死后男性自我的觉醒。

曼蒂失去理智后变成传说中的狂暴战士(berserker),进入的是完全自我的复仇世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俗了说,不过是一种男性的意淫,但哪个男人没对性和暴力意淫过?

邪教老大对曼蒂和米勒的征服失败了米勒的复仇则是从精神到肉体对邪教人员的彻底征服《曼蒂》想表达的并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强烈的情感。

一种打破理智枷锁之后,对仇恨与愤怒的极度宣泄,和魔鬼般的疯狂快感。

《曼蒂》的剧本是和《迷幻黑彩虹》一起创作的,那时候导演父母刚刚离世(父亲乔治·P·科斯马图斯曾指导《卡桑德拉大桥》和《第一滴血2》)。

帕诺斯说,《迷幻黑彩虹》像是呼入(inhale),《曼蒂》则是呼出(exhale)。

前者是导演接受世界崩塌和悲痛的过程,后者则是由内而外的感情宣泄。

探长文笔有限,只描述出影片快感的十分之一。

如果你嗑过药(导演曾嗑药),再有点神经病,那你将能体验到《曼蒂》的癫狂。

嗑药既视感但问题是一般人没有嗑过药(板蓝根之类不算),而且为了这种感受,人物的关系、背景和联系全被摒弃。

结果,整个故事甚至影片在常人看来显得毫无意义。

普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饱受折磨。

《曼蒂》是电影艺术性的极端导演表达自己根本不在乎你的观影感受《曼蒂》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亚文化作品,在北美确实给一拨人带来狂欢。

但在国内,受过重金属和嬉皮士等文化熏陶的人太少,也就很难对这片子有感觉。

平心而论,《曼蒂》绝不是烂片(觉得难看打一星无可厚非),虽然不好看,但它的美学、配乐以及整体质量足以碾压许多国产烂片十万八千里。

而且凯奇大叔继续用实力证明自己仍然是影帝。

凯奇的演技可以给10分至于凯奇有没有翻身,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决定的。

毕竟就算片子再烂,凯奇的演技从没有让我们失望过。

《鸟人》

《抚养亚利桑纳》

《变脸》最后,只想说,让人失望的不是片子不好看,而是这样认真制作的独立电影在北美还有“出线”的机会,但在国内,我们要想看到风格迥异的独立电影仍任重而道远。

文/女神的秋裤

 4 ) 凯奇。。。稳

一共两个小时左右的片子,前半部分简单形容“what the hell ?

”演的什么?

导演带着演员嗑药。。

还硬拉着观众一起嗑药吗?

赶紧看看豆瓣。。。

咦?

7.2?

莫非后半部分逆袭了?

然后就是“what the fuck ?

”竟然和前半部分平起平坐。

一直对凯奇有一种尊敬。。

估计《变脸》留下的。。。

但是您老也不至于接这么鬼畜的电影吧。。。

祝您老一切安好。。

别这样下去了。

 5 ) 孔 凯奇

给我又爱又恨的凯奇,我永远等着他的翻身之作 好莱坞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很多小公司,公司里预备着剧本,随时可以开机。

拍片的演员,傍午傍晚前来试镜,每每只要尖叫几声,就可以进组,——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除了尖叫还要学丧尸走路——这些都是B级片,拍着混份盒饭吃;倘若有演技,便可以充当B级片主角,如果演技爆炸,那就能去大片里混了。

但这些演员,多是龙套命,大抵没有这样的机遇。

只有奥斯卡级演员,才会踱进隔壁的八大影业,这个侠那个侠,慢慢地拍。

我从2000年初代起,便在好莱坞当伙计,制片人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奥斯卡级演员,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龙套演员,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导演剧本,看看自己的角色什么时间死,又亲看一共有多少句台词,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导演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制片人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场务统筹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呆在片场里,专管我的职务。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制片人是一副凶脸孔,导演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凯奇进组,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凯奇是拍B级片而又是奥斯卡级演员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虽然是奥斯卡级的,可是早就过气,似乎十多年没有得奖,也没有被提名。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角色剖析,叫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尼古拉-斯凯奇”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凯奇。

孔凯奇一到店,所有拍片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凯奇,你的片烂番茄又只有5%了” 他不回答,对公司里说,“接两部血浆片,一部公路片。

”。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把别人公司拍破产了!

” 孔凯奇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

我那年亲眼见你把米高梅拍得破产了。

” 孔凯奇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亏本不能代表片子烂……亏本!

……表演艺术家的事,能算烂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解构主义”,什么“魔幻现实”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凯奇原来也票房大卖过,但终于没有运气,又不会选片;于是愈拍愈烂,弄到将要没有人找了。

幸而念得一手好台词,便替动画片配音,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就是喜欢乱花钱,片酬没几天就挥霍了。

如是几次,叫他配音的人也没有了。

孔凯奇没有法,便免不了接一些垃圾电影。

但他在我们公司,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剧本从来不计较;虽然有的剧本实在时拍不下去了,暂时记在计划上,但不出一月,定然拍完,从计划上拭去了孔凯奇的名字。

孔凯奇拍完了自己的对手戏,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凯奇,你当真拿过奥斯卡影帝么?

”孔凯奇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现在怎的连半个提名也捞不到呢?

”孔凯奇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演员操守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导演是决不责备的。

而且导演见了孔凯奇,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孔凯奇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龙套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演过电影么?

” 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演过电影,……我便考你一考。

爆炸镜头应该怎么演,?

”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凯奇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会演吧?

……我教给你,记着!

这些技巧应该记着。

将来做男主角的时候要用。

” 我暗想我和男主角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公司的电影也从不来不拍爆炸镜头;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不能回头看爆炸场面么?

” 孔凯奇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

……不回头还有 四种 表现形式,你知道么?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孔凯奇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孔凯奇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拍电影。

  有一天,大约是感恩节前的两三天,制片人正在慢慢的排拍片计划,忽然说,“孔凯奇长久没有来了。

还欠十九部片没拍呢!

”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跑龙套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

……他的新片被院线拒绝上映了。

” 掌柜说,“哦!

” “他总仍旧是接烂片。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然接到中国去了。

中国的大片,接的了么?

” “后来怎么样?

” “怎么样?

先卖情怀,后来是五毛特效,评分极低。

” “后来呢?

”“后来就下映了。

” “下映怎样呢?

” “怎样?

……谁晓得?

许是打算息影了。

”制片人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排他的拍摄计划。

感恩节过后,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羽绒服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演员来试镜,我正合了眼坐着。

“接一部B级片。

”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凯奇便在公司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西服,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包,用领带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接一部B级片。

” 制片人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凯奇么?

你还差十九部片子没拍呢!

” 孔凯奇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再补拍吧。

这一回是现成的剧组和片酬。

” 制片人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凯奇,你的新片又是烂片了!

”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烂,怎么会被下映?

” 孔凯奇低声说道,“调场次,调,调……”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制片人,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制片人都笑了。

不一会,他接了剧本,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走去了片场。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凯奇。

到了年关,制片人取下计划说,“孔凯奇还欠十九部片没来拍呢!

”到第二年的复活节,又说“孔凯奇还欠十九部片没来拍呢!

”到圣诞节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凯奇的确息影了。

2018年夏末写于家中

 6 ) 名符其实的邪典烂片

这是那种在电影院看到一半会忍不住愤而离场的影片。

前后风格异常断裂,没能构筑起一部完整统一的作者电影。

前半部分的浓烈个人风格让我恍惚看到了大卫·林奇、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甚至是70年代美国地下色情片的影子,影像处理的方式相当特殊,影像的叠加与焦距的变换,加上冰岛配乐大师炮制的复古电子配乐,在色彩斑斓的画面上勾兑出迷迷糊糊的视听幻觉。

这个讲述邪教杀害女主角的段落充满着浓妆艳抹的形式感,导演的炫技意识几乎压倒了叙事的正常推进。

这一点似乎跟雷弗恩的《霓虹恶魔》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可惜这位加拿大导演在影片后半段突然转向,引入复仇类型片的套路,炮制出一场疯狂失控、毫无逻辑可言的血腥屠杀,无厘头的搞笑台词(“你撕破了我的T恤衫”)、过家家似的搏斗戏,劣质的血浆特效,以及影帝尼古拉斯凯奇的狂放夸张演绎,活脱脱像是误入《房间》之流的午夜放映厅。

难怪影片在戛纳首映时获得全场大笑,前半段憋足的致幻昏睡感终于得以打破,同时也将作品推向邪典烂片的宝座。

 7 ) LSD25

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都是LSD惹的祸

 8 ) 心疼凯奇

一开始只是对海报/预告片里这种迷幻系配色感兴趣去看的,cult题材又是凯奇叔主演,噱头肯定足万万没想到,前面60多分钟的片长都挺无聊的,邪教教主给女主打药然后露阴被嘲笑这段真的不是喜剧片?

或者说是为了表现反派的自卑或者猥琐?

四个从猛鬼追魂片场穿越过来的毒贩黑帮骑手,前面抓人的时候拍得牛逼哄哄似的结果真打起来没两个回合就被男主秒杀也太逊了吧?

导演请不起武术指导还是怎么滴,三下五除二解决又没有John Wick爽快,打斗说cult又不够cult,以为血浆喷多了就是cult?

no no no一大段又长又臭的对白,真应该跟昆汀学学怎么写台词导演似乎觉得自己运镜构图很牛逼,疯狂的duang各种静景,插入各种颜色滤镜来表现气氛,还有中途插入了短动画来表现男主的幻觉,创意确实不错。

但是导演功夫显然不够,不能将这些好食材凑成一顿好菜

 9 ) 《曼蒂》影评(尼古拉斯凯奇 2018)

看完《曼蒂》之后我很生气,又特意翻了下网评,结果又被气笑了!

这部影片是今年尼古拉斯.凯奇的新作,下面就让我强压着脾气和吐槽的想法,来分析下这部影片……从画面上来讲。

这部电影的灯光以及色彩不够讲究,典型的B级片效果,放在国内,这叫做网大鬼片效果。

为了突出恐怖,阴暗的氛围,表现邪教徒的极端和妖异,此片用灰暗的环境,血腥的红,诡异的蓝和压抑的昏黄等画面互相配合 表现。

可问题在于,后半段的画面处理上频繁的去变换,不仅会产生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而且在没有用好这种手法的前提下,让观众有跳戏的尴尬。

光要么就是突兀的一大片,要么就是让人视觉不舒服的杂乱。

观影过程中的某几段画面让我不禁想起了星爷版的《大话西游》里唐僧和观音在沙漠对话的画面,当然这部影片光和色的处理略好,可《大话西游》拍摄于1995年或更早啊!

如果还有“5毛钱画面”这种说法的话,放在此片也是极为恰当的。

我们再来说说演技。

评分的时候,本来要给一分的,最后不忍心给了两分,我澄清一下,这其中至少有一点五分是给凯奇的演技的。

本片中饰演凯奇妻子的是演员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虽然影片是以她的角色命名的,虽然前20分钟相当于她的个人秀,虽然她是舞台剧演员出生(大家都知道舞台剧相对于影视剧更需要精雕细琢)。

但是她的演技真的是平平无奇,毫无出彩点可言。

不说更凯奇对比,我认为邪教教主都比她出彩。

当然,根据影片质量来看,不排除导演/剧本没给她机会展现演技的可能,这一点从凯奇在整部片子的展现就能看出端倪来。

唯一给凯奇挽回点观众缘的片段,我想应该就是故事第二部分开头,丈夫在卫生间发泄失去妻子痛苦的戏份了。

还有就是不能不提的其他几位邪教成员“稳如泰山”般的表演,既没有表现出邪教徒的异端和狂热,又丢失了剧情发展过程情绪的转变。

全程有的只是念出来的台词和吃了死苍蝇般的僵尸脸!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声音。

可以说相对于其他电影元素来讲,本片的配音,声效还是基本过关的。

也仅仅是基本过关而已。

要说减分的地方也是有的,例如:丈夫为了报仇,制造武器的部分,配乐显然像是从某个大片上截取过来直接合成用上了,毫无质感和档次。

再比如凯奇在自救后从地下室上楼探寻时配的音效,堪称“5毛钱音效”,试问,故事情节中,演员是在探寻危险,不是闯进鬼屋捉鬼。

最后我们来分析下这部影片的剪辑(蒙太奇)。

导演在后期把这部影片的故事发展点与符合其内容,进一步解释或延续内容的动画,剪辑拼接在一起,说明导演对呈现给观众的内容还是有想法的。

整体来讲,这部影片是一部把故事讲失败的影片,以至于看完后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甚至感觉前一部分妻子被杀害相对于后期丈夫复仇杀人都略显牵强。

还有就是导演不容易啊,能把好莱坞明星,“5毛钱画面”,“5毛钱音效”,“5毛钱演技”, “5毛钱剧本(老套的亲人遇险,走上复仇之路)”,(不锈钢斧,塑料盔甲等)”,“5毛钱特效(到处都是人造血浆,人造血浆,人造血浆)”集于一部片子实属不易。

这可能也是我气极反笑的原因吧!

 10 ) 手撕邪教

视觉风格突出的重口味复仇电影。

剧情简单,伐木工和他的爱人本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突遇邪教入侵。

爱人惨死魔教教主之手,男主愤怒复仇团灭邪教。

加了红色滤镜和动画效果的影片看上去十分迷幻,随着血浆四溢,怪物出现,各种冷兵器大战,杀红了眼的主角大快人心地手撕鬼子,哦不,手撕教主,也是魔幻,也是非常解气。

一个字,爽就完了,嗨就够了。

凯奇大叔的演技没问题,很有爆发力。

大反派真是又坏又变态,演员的牺牲挺大,但没啥意义。

《曼蒂》短评

如果要拍新版西游记可以借鉴下场景布置,同样是妖魔鬼怪看看人家色彩运用,今年关于邪教题材挺多的,这个教是我看过最傻逼最无知的一个了。遇见邪教就跟不小心踩到狗屎,自己恶心的要死,屎的主人却不依不饶说你破坏了它本来的美感……恶

8分钟前
  • Andrea
  • 还行

确实小众,前面有些闷,但后面还是画面很漂亮的B级片。

9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还行

空有风格,剧本太弱了。

10分钟前
  • 家猫
  • 还行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前三十分钟还是个好苗子。这个电影应该叫霓虹恶魔的

12分钟前
  • 无欲无求无心情
  • 较差

不是我的菜= =

16分钟前
  • 德州小电锯葉子
  • 较差

极致霓虹CULT风,一个不落全家崩。

20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反邪教宣传片,发福的凯奇哥扮这种复仇伐木工大叔简直不用演。迷幻的灯光和过满的配乐,看开头还以为导演是塔可夫斯基粉,结果后半部露出cult片本色,大杀四方。最喜欢电锯决斗和杀教主那段,节奏和张力都挺赞。豆瓣还是太文艺了,欣赏不来这种风格化的作品。

22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剧本可以的。但是这冗长的、充满仪式感的前奏之后,主菜也太简陋了。这打斗设计也就八九十年代的水平。

26分钟前
  • 黑桃二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凯奇是谐星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雾草 可能一不小心就见证了cult classic的诞生 暴力血腥情色样样都占 却样样玩儿出新花样 坐在满座的电影院里 感觉跟大家一起 愣是把这种片儿看成了喜剧片儿…… 重金属配乐有点儿厉害哦

28分钟前
  • Nada
  • 推荐

这部电影有着典型的Cult片气质,整部片都像是一首摇滚乐萦绕在耳边,看完整部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那超高的饱和度和血浆的颜色,还有尼古拉斯凯奇那张因痛苦因复仇而近乎畸形的脸庞。其实故事实在很简单,凯奇饰演的伐木工和爱人独自居住在山中,结果爱人被邪教盯上并烧死,其中还牵扯出了一个杀人魔摩托帮,于是伐木工的复仇之路开启,后半程的血浆漫天,怎么说这么一部电影呢,果然Cult片是有着独特气质的存在,尤其这些敏感元素聚集在一起,虽然古怪却能展现出一种传统的原始的味道。可以说并不讨厌有自己特质的电影,但确实狗血剧情加上太多残忍镜头还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接受能力。 20230921

31分钟前
  • 心之呢喃
  • 还行

2018460 二星非常欢乐

34分钟前
  • 多不利登
  • 较差

导演在视听上贯穿全片的精雕细琢使如特罗马电影般毫无美感的血浆四溅之突兀无限放大,视觉上的惊艳逐渐淡去之际,却缺少新花样抓人眼球,121分钟不可避免偶有无聊相伴;我并不迷信故事对于一部电影的必要性,但Red和Mandy若是能唤起几丝共情,观影体验可能会大幅提升

37分钟前
  • max
  • 很差

导演这货必成大器。

39分钟前
  • 小武
  • 推荐

有点嗑多了,不是很能接受。

40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长时间盯着画面看会很辛苦,因为色彩比较刺眼。但形式手法很美味(虽然也没有很新鲜),是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片子,而且是部正统的B级片(就是从内核到表现到内容都是纯正的B级),而且还带点粘湖糊黑乎乎脏兮兮朋克风SM歌特感(很复杂吧,上次看朋克X歌特风格的片子还是高地人系列呢)。开始以为苦大愁深反邪教,结果反也是反的,但这是美漫爽片式反杀……有很多意识流风格的描绘(吸毒啦,幻觉啦这样),讲真,宗教仪式尤其邪教和巫术迷信的,都离不了毒品啦致幻剂啦,催眠啦和洗脑,本片也有这方面描绘,不算多。女主不漂亮,但适合拍恐怖片(所以为毛不是部恐怖片……),在邪教教主试图洗脑诱J 她的时候因为被她取笑了而杀死她(渣男的弱小自尊真难捉摸)……后面电锯大战那里不好意思,偶从头噗到脚了~。没有期待才有惊喜。

43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毫无意义的嗑药片子,烂番茄分数刷的吧,看一圈子外网影评也没一个说出个所以然,尴尬

47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很差

影评人?凌睿?我操你妈还没死??

49分钟前
  • 专干普信和叶问
  • 推荐

据说是凯奇的翻身之作,看完后悔不迭。这身翻的,还不如不翻。原本是仰面朝天,现在翻了个身,马趴在地了。烂无可恕。

52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这片子受众群体挺小的,可能很多人前五十分钟都要看睡着了,但是整部片子的基调和氛围我非常喜欢!如果你是b级片爱好者的话推荐哦

55分钟前
  • glow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