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影院看了《少女佳禾》,看完后一个人走了很长一段没有人的沿江路,看到路中央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边上有液体在柏油马路上,不知道是被车撞死的黑毛动物,还是只是一个装了莫名其妙东西的黑色塑料袋,我不想知道。
我想了想这部电影,它台词是有点飘忽,讲了一些上世纪人会写的刻板台词,声音上的缺点又显而易见。
故事四平八稳,从未偏离一点我们的道德准则,一步步走向那个应该的结局,你以为佳禾这个受害者会爱上杀了她母亲的镭,你以为佳禾会杀了镭,这些都没有发生。
我不知道这是导演为了避免一些麻烦,还是本来就想要一个“我不想变成你”的故事,当然这肯定是可以的。
尽管如此说,这个故事里也有那么些东西是完完全全掉落在我心上的。
这个少年杀人者镭,和那个接近他试图谋杀他的受害少女佳禾讨论自己的微信头像,他说:那是一部波兰电影(《机遇之歌》),讲了一个人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
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
他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然后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
我对这种描述人类机遇的东西太着迷了,镭当然没有想过要杀佳禾的母亲,他那天晚上只是想烧了那辆车,他只是不想佳禾的母亲报警。
所以“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跑,唯独无法向回跑。
我们总是误会跑出自己的困境应该顺着来时的路,跑回去,于是我们一辈子跑不出去。
其实向任何一个方向除了来时的方向跑,都能跑出去,甚至会从一个又一个方向中找到更多分叉的方向,只要你真的move on地向前跑。
画幅让我感觉在看电视📺。
手机竖屏出现在大荧幕上让人真的很不舒服。
出现美甲店简直是低质量影像。
害,没法儿看!
镜头特喜欢直戳戳的戳到男女主脸上,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特钟意主角的颜。
1⃣️画面情节太跳了,跳脱的跳。
比如女主在修理厂的小卖部偷偷跟踪男主,男主换了身衣服出来了,女主还是5分钟前的动作,没动脑子哦。
能通过修理厂,河边,敬老院等场景,看出来前期准备时,想象的很丰富,但是电影不是纸上谈兵哦。
2⃣️并且很多不符合正常逻辑,比如长发女孩👧提了两份饭进网吧,网吧里有两个等她的朋友,恰巧女主从网吧里出来,她告诉女主自己买多了饭???
(黑人问好?
她买两份饭的意义是什么)。
3⃣️不要把观众当傻子,父亲给女儿的补课费,女孩是要偷偷攒钱去替妈妈打官司,但是镜头给存钱罐和数钱💰的镜头也太长了吧。
该重点描述的一镜带过,不该费时的镜头有很冗长。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条故事线,同一个桥段,同一个故事,不同功力的导演拍出来差异如此之大。
4⃣️演技尴尬,节奏有问题,当父亲得知女儿在校逃课,不到三句台词,直接翻书包把东西倒在地上,按佳禾的性格居然没有一丝的反抗和拉扯,父亲的演员在这场戏中的表演有点单薄,没有层次。
好演员把握戏的层次感,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再接再厉。
不一定激烈的演戏就会让故事高潮,推动电影的发展。。。
0.5分给海报设计者,因为海报的缘故,才吸引我去看这次放映的。
0.5分给爸爸的饰演者,他是片中唯一一个性格特征刻画清晰的人物,演的好几个细节都很不错,比如女儿不吃饭了,他把碗拿过,倒进自己的碗中,抛两下呲溜着吃完👍 ,長相也很有电影质感和记忆点。
少年的救赎,家庭的阴霾,社会层面的折射。
道具老师厉害,片子能看的进去,不需要大开大合的演法也能讲好故事,值得推荐,比注水片挂羊头卖狗肉的强多了,故事不错。
演员妆容看上去很舒服,看上去就相信了这个演员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能感受到普通生活里有一个少女心思和一个少年过往,社会环境的现实,父亲不容易,教育学校和家庭是很重要一环,也看到了一些行业乱象, 期待两位主演尝试不同的剧本,导演再创好剧好电影!!!
校园暴力、父女紧张粘稠的关系、复仇情结、少女心动……这是少女佳禾的故事,有关伤痕,有关青涩,有关成长。
电影大约是在「致敬」《青少年哪吒》,相似的年纪,相似的人物关系,相似的彷徨,相似的困顿,相似的挣扎。
但《少女佳禾》终究不够圆融与彻底,而显得多了几分感性与暧昧。
这当然与导演本身的功力有关,但与角色自身的特性也未尝无关。
虽然电影本身有些令人「尴尬」的部分,但依然让人情不自禁沉浸在一场有关「青春」的仪式当中。
这场仪式,我们曾经置身其中,以为暗无天日不可自拔,这场仪式,或许已经与我们远去,成为岁月里的迷离魅影。
然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地图当中,都有一片家禾的影子。
说回演员,邓恩熙是难得有灵气的青年演员,那双眼睛,鬼影幢幢,不须一句话讲已经有很多故事在流淌,演绎佳禾这种复杂而边缘的少女角色十分贴合。
最要紧的是,她身上还有一股像周冬雨那样的「劲儿」,一种韧性,这都是成全电影的加分项。
如果不是三年前的那场事故,佳禾(邓恩熙 饰)还是那个天真阳光的少女,虽然经济并不富裕,但好在家庭和谐,妈妈总会在深夜把醉酒的爸爸“捡”回家,等存够了钱,他们就在富人区买一所大房子安稳度日;如果不是一时冲动,于镭(李感饰)也会成为一个叛逆但善良的少年。
一个冲动的选择,往往会形成一场蝴蝶效应,本片讲述的正是少女的复仇计划:要在14岁生日之前让少年得到他应有的惩罚。
她潜伏在于镭身边试图搜集更多信息,或者在必要的时候,选择同归于尽。
而在相处过程中,两个缺失来自家庭温暖的人慢慢互相取暖,完成了最后的救赎,释怀了他们内心深处包含的遗憾和怨恨。
少男少女之间好像有着似有似无的CP线,但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彼此身上的善,可以说他们是一路人。
很庆幸,编剧并未将各种狗血、疼痛的剧情强加在他们两个人身上,没有使影片落入俗套的境地。
剃刀割脉、阳台推落、沉入水底,佳禾的几次企图谋杀很让人揪心,我们和她一样非常庆幸她没有成为下一个于镭。
有幸看了首映,还见到了导演编剧和主演们,前段时间刚看过《风平浪静》,对邓恩熙饰演的万小宁记忆深刻,这次见到了本人,本人比影片中漂亮,皮肤超好。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李感很眼熟,一直没想起来看过他什么作品,个人比较喜欢他在电影中表现,颜值也很高。
总体来说影片值得一看,《少女佳禾》12.11全国上映,我们一起守护少女的秘密!
The summer is the coldest season.-在恶意面前夏天要比冬天更加寒冷。
电影镜头围绕少女佳禾的所见所为所想展开,影片最开始佳禾被孤立被霸凌,在游泳课上被其他女生嫌弃有味-佳禾的父亲是运送宰牛场的司机,少女是尖锐有棱角的,转头将红色油漆泼向泳池。
在我国14岁是一个节点,不满14周岁的(含14周岁生日当天),对任何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在14岁将至未至的年纪上佳禾背负着一个关于母亲的仇恨,在影片交叉剪辑的插叙中有关母亲的记忆片段总是阳光明媚而温暖的,而失去母亲之后世界也变得沉默昏暗了,母亲的意外是少年于镭在被发现烧车时的冲动杀人,后来少年说 200m的道路要是当时他选择跑出这200m或许两人都能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最后佳禾选择原谅放下是因为不想成为少年那样的人,也是在自己不敢坐上摩天轮时妈妈说的那句 长大了会更强大。
与父亲的和解是佳禾开始向父亲学习摔跤开始的时候父亲也不一直是这样他也曾是拿着奖牌的摔跤手,即便后来失意,可是在妈妈心中他永远是那个见义勇为赶走3个歹徒的英雄。
《少女佳禾》上映日期:2020-12-11(中国大陆) / 2019-10-10(平遥国际电影展) 难怪和同期的片子有壁,原来来自平遥。
《少女佳禾》如同一桌菜肴,融青春萌动、冒险悬疑、校园霸凌、亲子关系等元素为一炉,每一个样式都有完整的故事线,故事线之间彼此交错,人物不多但利用率极高。
我无意评价各个线索哪一条是主线哪一条是支线。
《少女佳禾》可能在A的眼中是以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阴差阳错的发展为中心,可能在B的眼里是一部少女复仇并最终与自己和解的影片,可能在C眼中李佳禾作为未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的校园成长和家庭环境的诸多矛盾才是最大看点。
众口难调。
首先,《少女佳禾》在叙事上的欠缺,就是中心模糊。
这可能与它交错进行的时间线索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人物身份的高度重合。
在我这里,《少女佳禾》的主线就是主人公李佳禾的成长,因此我认为这是一部以复仇和新生为主线的青春成长电影。
《少女佳禾》人物关系谱系阻碍李佳禾成长的最大阻碍是她母亲的死亡。
母亲的死亡牵涉到两个人:醉酒未归的父亲(母亲深夜出门的起因)和激动杀人的于镭(母亲死亡的凶手)。
因此,这两人,尤其是于镭,成为了李佳禾的复仇对象,更直接催熟了李佳禾的仇父心理。
李佳禾其实是一个内心敏感、报复心非常强烈的角色。
她因为同学的孤立,将红色颜料倒进泳池;因为屠宰场老板对父亲的为难,绞断了屠宰场的电线;因为父亲在摔跤馆被轻视,在豪车上用尖锐物品划线。
以及因为杀母之仇,数次想要杀死于镭。
她会写文章,会在乎背上有一条长刀疤的小牛;她会追踪,多次逃课试图寻找于镭的身份证将他送入少管所;她过早的成熟,为她带来了格外吸引人的气质。
李佳禾的复仇对象依次是:同学、屠宰场、豪车主人、于镭,分别体现了她对校园、对家庭、对命运的反抗。
李佳禾的教育老师依次是:老师、母亲、教官(女儿死于校园霸凌,却选择拯救工校的坏孩子)。
老师教她知识,却无法和她共情;母亲教她脚踏实地、礼义廉耻,却以死亡成为她青春最深的阴影;教官素不相识,却使她重新思考“选择”与“原谅”的价值。
因此,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最大的主题意义就是复仇、选择、命运的交叉。
其次,是《少女佳禾》的镜头语言。
李佳禾与母亲之间的交流全部通过插叙在故事中展开,母亲在阳光下的温和平静、浅笑吟吟的样子是李佳禾梦中最难忘的景色,几乎拥有一种哀而不伤的美感。
李佳禾的眼神、举手投足、与其他人物的交锋,都被导演细腻的镜头捕捉并一一展现。
如果这是周笋导演的处女作,那么我非常期待这份真实而细腻的镜头下次会聚焦的故事。
最后,是我对《少女佳禾》的期待。
影片前中段太让人惊喜了,与之相比,后半段虽然也逻辑完整,就显得有些漂浮。
一直在日历中倒数14岁生日的李佳禾在与于镭的相处和父亲、教官的接触中选择原谅,水中没有杀死的于镭和她并肩站在两百米的路口,聊起人生的选择与命运。
这一段非常真善美,也非常积极合理,是啊,生活总会有新的开始,但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
我对影片的期待是提出问题,至于问题的解答,不妨将更多的留白交给观众寻找答案。
青涩中成长的日子,谁不是表面的风平浪静,内心又总有一种想拔刀的冲动?
无论是面对霸凌,还是面对仇怨?
电影《少女佳禾》所带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关乎反抗与复仇的故事。
近年,陆续有多部未成年题材的电影公映,特别是触碰未成年犯罪边缘的作品,比如《少年的你》,比如《狗十三》,比如《风平浪静》等等,而将于12月11日公映的《少女佳禾》则将我们带入一个敏感又强大的少女佳禾的复仇世界,讲真,这个故事是可以让人时时倒吸一口冷气的。
我们常常调侃时事说:“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少女佳禾》的故事则是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案件新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早熟少女完整的生存态,母亲的离世,父亲的冷漠,校园的霸凌……以及,她为了给母亲报仇,处心积虑的来到了被释放的不良少年于镭身边,是为了深入了解那个失手害死母亲的少年究竟是怎样的人,也是为了能够趁其不备狠下杀手……看似寻常的故事节奏,却暗涌怂动,那种层层叠叠荡漾出来的危机,是《少女佳禾》带给观众的悬疑与惊悚。
由此,一个看似阳光少女,内心却有一个谁也触碰不到的隐秘角落,而她和不良少年于镭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让我们感觉到那若隐若现的复仇之火:想要割他喉咙的剃刀,想要从楼顶推下他的手……故事的张力,紧紧扣住了观众们高悬的担心,这种观影感觉相当微妙,不忍直视,却又忍不住目不转睛的等待即将到来的一幕,这也是整部《少女佳禾》带给我们的巨大悬念,这个悬念,从于镭出场的那一刻开始,就推着剧情向前跑,我们所等待的,不过是一次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戛然而止。
影片虽然名为《少女佳禾》,但正如这部影片所呈现的少女成长的生存空间一般,也给了其他的角色诸多的戏份,比如佳禾的父亲,比如不良少年于镭,以及与佳禾的成长环境相关的一系列角色,这样做的好处是,佳禾更似被放进了一个极其真实的情境之中,少女感满满的邓恩熙的出演,更是加重了这种真实感,我们宛若在伴随一个邻家的女孩,一起经历那些常人所无法探知的成长的烦恼,人生的愁苦,还是,面对未来挑战的挣扎。
有关邓恩熙的实力毋庸多说,此次的故事中,只需要她本色满满,再加上自己天蝎座的复仇能量,就足以超额完成角色任务,这是邓恩熙在12岁的时候,出演的人生第一部担纲主角的大银幕作品,就成片效果看,堪称惊艳。
她所饰演的佳禾,集万千青春期的少女于一体,于困惑、压抑、愤怒、纠结之中,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游走于家庭、校园、爱情、犯罪等等多个生存纬度的光影世界。
在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邓恩熙也凭借对少女“佳禾”这一角色的优秀演绎,最终斩获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殊荣。
主办方对邓恩熙的表演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佳禾焦虑挣扎搏斗的时候,恩熙是表现者,佳禾观察判断理解的时候,恩熙是叙述者,新人就此成为后浪。
”这是对邓恩熙的褒奖,也是对《少女佳禾》这部影片的肯定,如今,上映在即,那个少女,那个夏天,那些隐秘的心事,确实都不容错过。
文/桃妖不是妖这部电影的气质很独特,不是烂俗的青春片套路,反而有点像《隐秘的角落》那种“暗黑系”。
少年犯罪,隐约中透着暧昧的情愫。
不经意的眼神和台词,细细品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虽然《少女佳禾》是周笋导演的处女座,影片本身也有一些生涩的痕迹,但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很有代入感。
屠宰场里满是红色的血水,待宰的黄牛四处逃窜,一头小牛倒在地上,眼神里满是稚嫩的哀伤……这一幕被初中少女佳禾写进了作文里。
这个女孩,细腻、敏感,心里有天真的善意,却因为妈妈突然离世,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上被男同学嘲笑,在泳池里被女孩们排挤,就连相依为命的爸爸也没有真正的关心过她。
少女李佳禾又何尝不像那头惊慌的小牛一样,被这个不善良的世界蹂躏,四处逃窜,横冲直撞、满眼哀伤。
只是,千万别小看了这头倔强的“小牛”!
她可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当被女孩们排挤的李佳禾在同学和老师的注视下从泳池里独自走出来,拎起一桶血红的颜料泼向泳池的时候,你就知道她是个狠角色。
血红的颜料在泳池里蔓延,一群惊慌的女生穿着泳衣矗立在水里,那画面,就像屠宰场里的血水流进去一样,让人惊悚,可复仇的快感却让李佳禾的眼神闪着光。
这一幕,就跟普普唱得《小白船》一样,毁童年系列,从此泳池不敢直视了。
少女李佳禾,演得也是真好!
听说,演这部戏的时候,小演员邓恩熙才12岁。
难怪少女的气质浑然天成,不同于被欺凌者的懦弱,邓恩熙能让角色爆发出强大的气场,这一点非常难得。
扒一点细节,影片中李佳禾的生日竟然是11月17日,天蝎座。
天蝎女腹黑又强大。
虽然邓恩熙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可少女佳禾的毒刺,一旦瞄准猎物,就是致命一击。
于镭也真不走运,刚出来两个月,就被李佳禾撞见了。
因为杀害李佳禾的妈妈,于镭变成了“少年杀人犯”。
他表现良好获得减刑,从工读学校提前归来。
在汽修店打工的于镭并不知道,一双愤怒的眼睛正盯着他。
李佳禾为了复仇,跟踪于镭,打游戏,泡夜店,优等生跟一群小混混成了朋友。
其中,有个细节,特别能体现天蝎女有仇必报的腹黑气质。
李佳禾偷了于镭的身份证,得知他犯罪的时候已经14岁,可判决却按照未满14岁执行的。
14周岁,是个很重要的界定。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而这,也是李佳禾愤怒的原因。
李佳禾失去妈妈,就像失去了整个明媚的世界。
可杀害妈妈凶手,却在还在这个世界游荡着。
她想继续上诉,却攒不够打官司的钱。
所以,她要复仇。
美甲店里,佳禾和小伙伴聊天,小伙伴问她14岁生日打算怎么过?
生日怎么过呢?
佳禾没有说。
可她却在14岁生日到来之前,把于镭约到河边,假装自己要溺水,引诱他救自己,然后把于镭的头拼命的按进水里。
两个人在水里不断的下沉、浮起,坠落……杀了于镭,亦或是在这里自溺。
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下散发着点点星光,水面之下却暗藏着吞噬生命的力量。
少女佳禾,同样未满14周岁的少年犯罪,多么完美的复仇计划!
其实,每个少年的心里都藏着“隐秘的角落”。
有关青春的伤痛、孤独,还有无法言说的情愫,他们迫切的希望跟这个世界和解,亦或是解脱。
我喜欢《少女佳禾》。
因为这个“暗黑系”的故事,特别耐人解读。
李佳禾的妈妈意外死亡,带走了整个世界的温柔。
失去了妈妈,少女佳禾的成长,是残酷的、孤独的,她用复仇对抗命运的不公。
只是,复仇的过程中她以同龄人的视角跟于镭相处,才知道这个少年的内心也有一片黑暗。
朋友眼中,有钱的于镭,却住在汽修店的杂物间。
灰暗的窗前,放着一盆银皇后。
于镭说,那是妈妈给他的。
空气里污染越严重,叶片的花纹越清晰。
对于他,妈妈的爱,仅仅是钱和一盆花的温暖。
所以,他挂断妈妈的电话,逃离那个不爱他的妈妈。
临终关怀医院里,得了肺癌的工读学校的老师,才算是于镭的精神之父吧。
虽然于镭曾经“失足坠落”,可他的人生,终究被这位老师拉回了正途。
于镭得到了救赎,可少女李佳禾呢?
李佳禾数次执行复仇计划,却在良知和仇恨里挣扎。
建筑工地上,她盯着于镭的脚步和高楼边缘的距离,只要从背后一击,于镭就会从高空坠落。
还有宾馆里剪头发。
那场戏,镜头里的情绪非常饱满,紧张而刺激。
佳禾拿着剪刀为于镭剪头发,只要一个猛攻,锋利的刀尖就能结束这场阴郁的折磨。
一个是曾经失足,如今却走在阳光下的少年,温柔、善良,毫无防备。
一个却是从地狱走来的女修罗,手持利刃在深渊的边缘疯狂试探,只待时机,手起刀落。
看这段戏的时候,太过投入,我都感觉导演拍了一场神秘莫测的古装武侠剧。
影片结尾,少女佳禾回到教室,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里。
于镭决定跟随建筑施工队去远方找一找自己的路。
李佳禾的复仇,最终是两个少年躺在岸边和解。
佳禾的妈妈走了,可是妈妈给她的温柔和善良,始终是她人格的支柱,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而于镭,他误伤李佳禾的妈妈,起源是想报复自己的妈妈。
他也是本性善良的小孩,他的妈妈还活着,可是于镭才是真正被妈妈遗弃的那一个。
少年啊!
愿大人的过错,让大人们去解决。
而你们,始终被岁月温柔以待,永不坠落
电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窒息感,台词飘忽,回忆反复贯穿了一小时三十五分钟。
从那只被拖入屠宰场的小牛的眼睛开始,就奠定了情节的整体走向,女主角佳禾是一个沉默、敏感、睚眦必报的人,脆弱和坚定毫不矛盾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她正值年轻气盛,她的冲动、执拗、走一步看一步同她父亲所谓的圆滑和世俗形成鲜明对比。
佳禾的性格决定她最后的走向,她不会选择原谅,但她却会放弃报仇;她开始在意她的仇人,但她绝对不会爱上他。
故事四平八稳,从未偏离一点我们的道德准则,一步步走向那个应该的结局,本来也就一个“我不想变成你”的故事。
即使回忆冗长,台词飘忽,情感表达的前后逻辑似乎看上去有些无厘头,颇有些青春伤痛擦肩而过的感觉,但这个故事里也有那么些东西是完完全全掉落在我心上的。
这个少年杀人者镭,和那个接近他试图谋杀他的受害少女佳禾讨论自己的微信头像,他说:那是一部波兰电影《机遇之歌》,讲了一个人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
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
他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然后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
这种描述人类机遇的东西在我看来倒像是镭对佳禾的暗示,他告诉佳禾命运有许多支流和分叉,重要是我们如何去选择。
或许在刚遇见佳禾时他就已经知道她接近自己的目的,但他依然会将剪刀和剃刀交给她,将脆弱的脖颈毫无防备地展现在她面前,甚至在她抉择犹豫纠结的时候出声开玩笑:“你的手再这么抖下去,我恐怕就要血溅当场了。
”深夜里许多个促膝长谈,在那些狐朋狗友的嬉笑嘲讽面前,他们的沉默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你会不会有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感觉?
”只是我想,这个时候镭心里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律师教你,以后要习惯不公平。
教官教你,要学会原谅和被原谅。
父亲教你,要明白人生有人摔有人被摔。
只有那个男孩问你,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跑,唯独无法向回跑。
我们总是误会跑出自己的困境应该顺着来时的路,跑回去,于是我们一辈子跑不出去。
其实向任何一个方向除了来时的方向跑,都能跑出去,甚至会从一个又一个方向中找到更多分叉的方向,只要你真的坚持向前跑。
但是你看那些大人追名逐利,抽烟酗酒,还总想指点你的人生。
我看见很多评价给这部电影冠上青春之名,它描绘的是一个穷苦破碎的家庭,遭人排挤的校园生活,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还有青春期少女的不甘和仇恨。
这样的压抑和煎熬怎么能被称为青春?
她也不屑于与他人诉说,她只说,「我不想变成另外一个你」。
3rdPYIFF.02
邓恩熙和李感有点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那味儿了
好看
两星基本上是对于女性新人导演的鼓励分,但是电影本身确实过于平庸(看到有评论说像学生作业,於我心有戚戚焉),剧情拧巴生硬,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又撑不住人物的情感动机,反正就看得人很不痛快。看完这部让我觉得像《过春天》这样令人惊艳的处女作实在太过于难得。
4。国产青春文艺片的通病,生硬、尴尬、刻意、混乱,还有口播价值观。
像是学生作业,镜头表演如此,剧本也是。介于写实与伤痛文学之间,故事不充盈的编造感冲散了影片追求的现实关怀
现场看完 有掌声 后半部分渐入佳境,李感的电影质感不错!
白水加一星 男主有些神似眼神更明亮的felix 剧情尤其结尾真的是太剧作法硬拗了
就算是像作业一样,也是优秀作业
元素过多,情绪涣散,青春的困境不该是画地为牢。
作为青年导演周笋的第一部处女长片,《少女佳禾》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将犯罪、复仇融入少女的心事里,在家庭与友情之间展开一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强反抗,也在不同的选择中做下每一个自食其果的选择,很喜欢河边讲电影那一段!男女主人公也非常不错!佳禾好美!感谢桃花岛观影团,同时也期待着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来看邓恩熙,结果发现邓恩熙不行,男主行,行吧,这样也行。
男主像白洱
由于存在太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因素,原生家庭刻在《少女佳禾》心里的划痕是以「味道」的形式体现的。为何这种隐形的语言能被女生们集体嗅见,相信敏感的人不必多言。作为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我们在这部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的处女作里可以看到如雷查德、马特尔和阿莉切这些当今最具个人风格的女性作者的影子。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少女试图在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环境中构建一个能让自身或同类感到舒适和安全的场域:曾经的秩序已然成为过去,继承了女性之美的她需要在提倡「阳刚之气」的男性化标准里筑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在现代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人的性别角色早就没有了界限与分别。在不掀起性别对立的前提下,到达「活下去」这一并不过分的目的究竟有多难呢?不必多言,从最为直观的「评分」就能看出这个偌大的世界对一个渺小的个体究竟有多么不宽容。
PYIFF第三场,看之前感觉有爆片相,看完觉得就一般。没惊喜,也不算太失望。摄影画面还不错。
【补标】邓恩熙大女主。
软弱软弱软弱
【首先必须要说,力量悬殊时看到凶犯不要随便搭话,真想报警也别当面暴露。】最漂亮的是那种暧昧的矛盾,恨与爱,粗暴与温柔,越界的快意与退守的犹疑,亲人的疏离与仇人的烧心,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一圈下来,才发现比“恨不得置之死地”要比“仇人竟没那么面目可憎”要可怕,像是对母亲的背叛,对自己的放逐,说什么原谅与被原谅,谁都很难渡人渡己。能像佳禾那样胆敢对暴力、不公与心结有所抗争,竟然已是如此孤独的反叛。电影结束后久违地听到马頔,一下子很沉迷。李感挺抗打,不愧是拍过《我和X先生》的。
虽然14岁这个点还是嵌入的稍显刻意了,许多桥段处理得比较青涩生硬,不过整体看下来确实是很不错的,故事设定很有趣,对佳禾心态发展与转变的探索相对细腻,剪刀剃头刀、工地和池塘三景是层层递进的,但配乐可以不用那么剧烈 ……
意境构造的很赞,演员演技也在线,应该都是纯素颜上镜,故事其实一般般,选材也一般。摄影师需要加个鸡腿,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拍摄很到位,妈妈在时和去世时的色调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整体是一种很平淡,甚至有一点压抑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