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心情挺复杂,写在前面,个人给出满分(有主观因素)。
首先感谢格瓦拉提供的这次机会,参与了影片的点映。
主要还是说说电影吧,熊顿这个漫画家之前就知道,微博有看过她的漫画,充满了乐观与趣味,后来听说得了绝症,又跑去看了她的微博,不幸已经离开。
仔细浏览她生前在微博留下的足迹,点点滴滴,满满的正能量,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么乐观的一个大姑娘。
电影剧情虽然“俗套”,很多却也是真实的故事,知道背景的人,我想看过无不会为之动容。
为了最大可能少剧透,一句话简单概括下剧情:一个癌症晚期患者生前的欢声笑语与喜怒哀乐,以及亲情、友情、爱情。
熊顿(白百合饰)是一个极其乐观的姑娘,即使身患绝症躺在病床上,也要想尽方法”调戏“帅惨了的梁医生(吴彦祖饰),电影也在她的各种搞笑行为中一点点舒展开来,“痛并快乐着”,是她的风格,你说熊顿不怕死吗?
我不信,她一定怕,是个人都怕,不过她明白“死,只是一种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才格外珍惜最后的那些时光,给所有人留下尽可能多的欢乐与美好。
”你怕吗?
怕别人的人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已经结束了?
“我看到熊顿不经意闪现的难过,却立马迎上灿烂的笑容,温暖,美好。
你说她真的不怕不寂寞吗?
不会。
片中有一段很喜欢,熊顿在阳台上看到一个被线勾住的红色塑料袋,她慢慢走过去,解开,放飞。
那种桎梏与自由,她懂,已经知道结尾,何不”放飞“自己的梦想,舞出最后的最美好的人生。
她说”人,不能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
熊顿无疑也是幸运的,有3个好朋友陪着,有爱着自己的父母,有彼此爱着的”爱人“。
对于梁医生对她到底是不是爱,不去讨论,至少我觉得是吧。
“已经在内心最深处了”。
3个闺蜜,老郑,艾米,小夏,让熊顿体会到”真正的朋友就像健康,你只有在即将逝去的时候,才意识到他们的价值“他们给熊顿带去的,我想不仅仅只是陪伴。
尤其是几个人陪熊顿一起理光头那段,会心一笑之余,真真正正明白“兄弟手足”的道理。
我不知道电影是否最大的还原了真实本身,这已经不重要,诚意在,细节在,我已经被打动。
白百合在电影中表现很到位,几段泪点的戏很有张力,自然不做作,喜怒哀乐拿捏很准,反倒吴彦祖多少成了花瓶的意思。
导演组在一些细节上也很有心,比如“红色”,红色的围巾、裙子、塑料袋、气球等等,透出熊顿乐观、热情的天性吧。
比如病友稍微有点神似年轻时候的林青霞,看过熊顿微博的人应该知道(熊顿对她的一个好朋友说很久没见了,朋友就发了一张林青霞的照片说就是自己)。
再比如,淋巴癌患者的一些症状上面,这个我再详细说下吧。
我个人给它满分,其实也是有很大私心在,媳妇儿的妈妈前段时间被诊断出淋巴癌晚期,这是我在成年后第一次那么近的体会到绝症给人带来的悲伤(小时候柏柏和外公都是患癌症离开),几天几夜,失眠,跟影片中老郑小夏他们一样,寝食难安。
淋巴癌也是血液病的一种,比较难治愈,尤其是晚期。
电影中对于病情的一些细节,打点滴(类似美罗华这样的抗癌药,一般在脖子那边)、穿刺(骨髓里面抽血)、呕吐(并发症之一)、脱发(血液病的并发症,一般随化疗的疗程越往后脱发越严重)、咳嗽(也是并发症,尽量要避免咳嗽)等都是比较真实的,我在医院时候,看着整个楼层都是同样病情的患者,感叹生命为何如此脆弱。
欣慰的是,对象的妈妈也跟熊顿一样,是比较乐观的女性,我相信,乐观是一种很大很大的能量。
我一个大男人,这是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哭,有一段,熊顿躺在床上跟妈妈聊天,摸着妈妈的嘴唇,像个孩子,她问妈妈,你想知道我的银行卡密码吗,妈妈说不想知道,熊顿说,是你的生日。。。
想起媳妇儿说他妈妈在家里跟他交代银行账号保险什么的事情,真的克制不住。。。
我想这也是电影成功之处,抓住了类似背景的家庭的一些共同细节,平凡,却也最真实感人。
最终, 熊顿还是离开了我们。
她走之前,教会了我们如何珍惜、感恩,如何用微笑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
记住熊顿的这句话:死,只是一个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不算影评的影评,琐碎的一些个人念想,仅次而已)感谢大家的回复,也感谢几位朋友对于淋巴癌及相关症状和治疗的一些指正。
首先,我们抛开现实的熊顿本人,来说一说电影。
当然是纯吐槽,别把真实的熊顿带入。
白百何饰演的熊顿在影片的开始扮演的姑娘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智商正常的姑娘,婚礼迟到,撕掉新娘的肩带,说男友的妈妈是大便头。
对比后面好贱的劈腿我突然感到理解,如果我有这样一个女友,那可能是我上辈子倒了大霉。
如果不看漫画,不看影片名,我还以为接下来的发展是一个中二少女各种二逼的故事,然而却在不经意间她突然摔倒了。
对没错,摔倒了进了医院。
原本以为正片开始,会是被查出癌症然后通过自身的乐观顽强战胜病魔的故事,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遇到了一个吴彦祖这么帅的梁医生,整个人就变了,脑内小剧场看的我不要不要的,一度让我以为接下来的事情会和这个医生有关,然而我又他妈的想错了。
医生实际上算个配角,通篇都是白百合饰演的熊顿在不停的幻想。
而这幻想怎样能给我一个乐观的想象呢,从老崔的朋友来找梁医生送钱被熊顿看到被她想成是医闹,拉去杂物间之后出来又被小护士看到,如果我是梁医生我他妈的就发火让她滚蛋吧,是的滚蛋吧肿瘤君,可能是梁医生脾气好,也因为救人是天职,毕竟没理由,但是我真的没办法想象一个这么大的姑娘智商怎么就这样。
然后就是呢遇到了前男友,和自己的朋友一起捉弄,可是原本我还为熊顿感到不平,但是对比之前她的作,我只能说这一段把她变得更渣,别说我,毕竟我是个直男癌。
毕竟前男友是个不行的存在,不捉弄他捉弄谁。
本以为荒唐的事情做完了,该好好的回去医院安心治病,努力抗癌,但是熊顿并没有,然后出院了,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人家艾米的公司闹了一通,正如艾米所说,你有考虑过别人的感想吗,你是好了但是我还要混啊,所以这种智商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呢,自认自己搞定了肿瘤可以拯救世界伐?
这是对于剧情的各种吐槽。
要不就是各种脑内小剧场,要不就是各种作,我实在没办法想象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熊顿,是不是那个画着漫画的熊顿。
当然了影片中的友情虽然如漫画一样,但是也让我觉得这个友情过了伙,但是后面的撕逼却又让我对这段友情产生疑问。
爱情的话不多说自己作,怪不得别人,分了也好对谁都是解脱、展现的亲情在友情面前就像兑了水,感觉朋友们要比爸妈更关心。
不得不夸赞老戏骨就是老戏骨,转身的背影,在超市买薯片,简直就是本片所有演员该学的。
我要夸赞。
当然影片最后我要做的99件事情就好像是导演凑不够时间了一样,导演,鸡汤可不是这样的哟。
当然了有人说这是一部绝症版的小时代,我深表赞同。
一个二逼到家的癌症患者见到帅哥医生甚至不想自己的病情,脑部各种小电影,看到穿的土土的农民样子就以为是医闹,拖了稿子不觉得自己惭愧,不尊重女上司,无不体现白百合饰演的熊顿的作死。
我实在不明白这片子的乐观是体现在可以抛开一切肆意妄为,还是跑出医院喝酒聊天,我觉得真是的乐观不是这种作死。
真实的熊顿是画着漫画展现着她坚强乐观的一面,我希望她在天国安好,我也希望影片不要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展现所谓的感动天感动地,也别在去消费已经失去的熊顿。
好了,这就是一部烂的不能再烂的片子,我并不想把它和真实的那个乐观的熊顿联系在一起。
如果她在天堂看到这部电影,该做何感想
一部让人能够明白很多的电影。
就算有多少不如意,也远没有生命来得重要。
生命只有一次,在这有限的生命力,就勇敢地去疯吧。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乐天派的漫画家与肿瘤斗争的故事,即使到最后,她还是依然想给别人留下笑容,还是依然安慰着别人。
刚得知病情的她是乐观的:肿瘤嘛,切掉就好啦。
在生病严重的时候,她也没有掉下过一滴眼泪,直到最后,她在知道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才终于留下了眼泪。
“不能因为害怕失去而放弃去拥有。
”谁能一直拥有不失去?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很多时候真的笑一笑就过去了,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不去争取,那么什么也不会得到,但是如果去争取了,那么你还有希望拥有你想要的东西。
付出和回报是等价的。
“你要相信,上帝在我们生命里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意义的!”是的,生活总会教会你什么,教你坚持也好,教你乐观也好,教你什么都好。
每一道坎总是过得去的,上帝在安排完这些坎之后总会再送给你一点什么,跨过去了,你就能得到他们。
如果只是望而却步,那么这些坎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
它们就像一个个路标,你获取了经验,你就能升级,接下来的路就更好走了漫画家熊顿,她在最后选择录像,在她死了之后留给亲朋好友,希望他们不要为自己伤心,每一次的放手,都是很难的,对于熊顿,对于她的父母,好友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想放手,但却不得不放手,这种心痛,无法想象!但熊顿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却是应该鼓舞到很多病友的。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因烦恼所伤;有时候,我们也会因挫折而变得消极;有时候,我们很容易会被自己所打败。
尽管每一个人都深知在困难之中快乐的生活需要勇气,尤其是在接踵而至的不幸遭遇面前更加需要勇敢面对,然而在一切一切的困难面前,我们一定要坚信只要勇于面对,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困难终将过去,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定会到来。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即便在有白百何出演的电影里面,《滚蛋吧!
肿瘤君》大概是她到目前为止表现最好的一次——还是绝症女王的老角色。
记得在韩延《第一次》里面,白百何还是一个既霹雳又可怕的摇滚女造型,灾难程度直接暴露了整部电影的糟糕水平。
也就是短短三年间,白百何确实进步很大,直接把中国电影带进了票房的“黄白时代”(黄渤、白百何),近乎奇迹。
大概是联想到最近的动荡局势,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片头的消防告示。
知名小品演员朱时茂一如既往地说出了金句:做自己生命的导演,正能量永远第一。
在这个时代,正能量等于安全。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做自己生命的导演”的绝症故事。
在了解到电影的拍摄套路以后,《滚蛋吧!
肿瘤君》的后半段,尤其是尾声,我压根不想看。
熊顿的人生追悼会被很多人点赞,认为死得洒脱,活得精彩,甚至很多人也直观联想到了眼下的天灾人祸。
可是,跟死神有过接触的人,真得是这样的异想天开,天真任性么?
去年美国有一部绝症电影叫《星运里的错》,主人公说出了一部绝症电影的情感精髓,那就是痛苦要求被感受到。
《滚蛋吧!
肿瘤君》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像文艺小年轻一样,列出了人生必须完成的清单,幻想与帅医生的浪漫爱恋,对父母有无限的愧疚。
在那些乱入的画风中,有美剧的《行尸走肉》,有浮夸的韩剧,有科幻动作片,闯关游戏以及写真集……即便这一切完全没有发生,然而借助熊顿的浮想联翩,电影把一个寻常都市女白领的人生诉求,展现得五光十色。
冰封的三里屯SOHO,这里曾是白百合的人生福地(《失恋33天》)。
闪光灯的摄影棚,虚假的鹅毛大雪,令人恍惚是在看《小时代》。
日暮又清晨的北京城,东三环的城市景观与本土都市爱情片无异。
有人说,《滚蛋吧!
肿瘤君》是在抗拒煽情。
然而,我不知道把与死神的亲密接触摆放在这样一个刺眼又醒目的境况,它不是煽情又能是什么。
或者,如果抗拒煽情,那么,电影里的医院就不应该是那样的超现实存在,一尘不染,有如发达国家的高级加护病房。
要知道,《滚蛋吧!
肿瘤君》并没有抛开至爱亲友团的身份职业,他们也只是这个茫茫都市里的小白领,然而,她们总是像进欢乐谷一样,布置着静安庄的租房,进进出出于光鲜亮丽的医院饭店。
更不要说,从头到尾,熊顿家好像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她的医疗费用。
怕死是人之常态,怕生病则是中国人的常态。
对一个北漂女青年,《滚蛋吧!
肿瘤君》却把这个悲剧事实给掩盖跟柔化了。
即便它不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电影,需要商业的包装,需要广告片一样的精致,可是,这些跟幻想画面一样不现实的现实场景,多少令人有些出戏。
如同熊顿美化了自己的想象,韩延进一步在做的,也是美化了熊顿的人生现实,对一个癌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彻底失真的,好似癌症也不过如此。
就说表现尚佳的白百何,她也仅仅是剃了光头,从头到尾都是气色红润有光泽,敢情这是进医院治病还是去疗养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真实的死亡,其实常人都是排斥的。
《滚蛋吧!
肿瘤君》用讨巧的手法,顺利克服了这一层障碍,并让观众为一个别有新意的追悼会所打动。
实际上,熊顿所操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小世界,劈腿的ex,医院里的医生,病房的病友……她进入到常人所无法体会的另一个世界,傻笑连连。
这种环保无害的健康姿态,似乎令人不忍去批评与她。
毕竟中国还有句老话:死者为大。
所以,《滚蛋吧!
肿瘤君》所拥有的只是那些花式片段,是熊顿做了自己生命的导演。
这种无害小白兔的制作手法,成功利用了电影的麻醉效果和解压功能。
但光有这些,很难让它在深度上胜出别人一筹,更无法在泛滥的绝症电影里面脱颖而出。
它所制作的不过是一粒苦味糖果。
即便嘴里已经五味杂陈,脸上却得佯装出幸福的笑容表情。
至少,观众所看到的是这样的,并且信以为真。
【刊发于 《北京青年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第一次在微博看到《滚蛋吧,肿瘤君》发布会的演员公布,我转发说:“熊顿如果知道梁医生是吴彦祖不知道该有多高兴啊。
” 很多人带着泪目的表情转发我的评论。
我知道,大家想她了。
2012年2月25日,我的偶像王菲在熊顿的微博里祝她好梦,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熊顿。
我与熊顿相遇,是在天涯八卦论坛。
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普通人。
有医生 有老师 有学生 有父亲母亲 有挚友亲朋,有在苦难中与病魔抗争的人,也有已无治愈希望选择默默等待死亡的人,当时的我们彼此不曾知晓对方的姓名,但却又好似一家人,病友们彼此交流病情,大家相互鼓励,不知道在那一年的那个帖子里大家说了多少句的“加油”,有多少人从中获得了勇气,有多少人在此付出了关心,又有多少人在网络的另一边为素未谋面的人心疼落泪。
每个人都相互爱着,那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天涯论坛。
电影选角刚曝光的时候,由白百合出演熊顿,当时白百合受到的质疑排山倒海,显然大家都对熊顿太喜爱了。
观影后,我只想说,熊顿遇见白百合很幸运,白百合遇上熊顿,更幸运。
虽然依旧是白百合最擅长的说学逗唱贫,但在《肿瘤君》里,她奉献了最好的小妞角色。
她演绎得恰到好处,刚刚好的夸张,刚刚好的矫情,刚刚好的笑容,刚刚好的眼泪。
她的笑容含着些许眼泪说:“我吃了那个药就想吐,吃了止吐的药又便秘,吃了治便秘的药又头疼,你说我还要不要吃治头疼的药啊?
”白百合的至情至性撑起了整部电影。
电影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亲情与友情上面。
我是最见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场景,所以当饰演熊顿父母的两位老演员坐在医生面前红着眼眶手足无措的样子,我一下就湿了眼眶。
熊顿与母亲相拥在病床上做最后一次告别。
“你想不想知道我银行卡的密码?
”“我不想知道。
”“你生日呗。
”这时候我扭头看了看我旁边的妈妈,她眼睛亮亮的。
电影并未执着于在死亡痛苦上煽情,反而是那些艰难苦难中彼此相爱的人们最煽情。
电影中对熊顿的好闺蜜艾米仅仅只进行了简单的表现,似乎是刻意为了喜剧以及戏剧效果,赋予了艾米于演员张子萱本身的一些特质。
“你是生活中的小三,工作上的奴隶。
”这句台词一出,全场哄然大笑。
效果有了。
可她也就不是艾米了。
熊顿走了,艾米在微博上只有五个字:“我失去她了。
”而熊顿的最后一条微博也是留给了艾米:“艾米,外面冷,你多穿点衣服。
”她们之间真的就像电影中说的:我可以失恋十次,但却不可以失去你一次。
熊顿这一生有爱她的父母,爱她的朋友,但最遗憾的事还是,即使她那么好,却依然没有一个爱她的人好好疼她一回。
似乎是为了弥补她的缺憾,电影选择了吴彦祖饰演梁医生,她一定开心极了。
风吹起白大褂的边角都风度翩翩,吴彦祖用红花的资质充当了一回绿叶。
抢救时他颤抖的双手,他恐惧得抽烟呕吐,熊顿弥留之际他陪她说话,他看着她笑着流泪,他说:“你不是我,你不会明白你对我的意义”时哽咽克制的语气……不管现实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的,但这样的演绎也算是让人有了一丝安慰,至少在电影里,在熊顿最后的时光里,似乎是有那么一段感情得到了真挚的回应。
2012年末熊顿去世,有人在论坛里发了一句:她走了。
我知道那时有很多很多人在天南地北为这个傻姑娘落泪,不是矫情不是做作,只是因为我们曾真心得并肩作战过。
电影虽然一直在传播正能量,可我真的是太悲观了。
我一直在想无论再怎么乐观再怎么努力,死亡与苦难却始终无法被改变,坏事就是坏事,并不会因为你拥有一个好心态就可以变成好事情。
太绝望了。
电影选择了用这么轻松温暖的方式讲述这一段绝望的挣扎,每一次大笑都夹杂着眼泪。
电影所带给我的那份就算在有限的时间里也要燥起来的心情,我一定会小心地保存。
我已经忘了2012年的我在那个帖子里对熊顿说了什么,她又是否回复了我什么。
当时的那份心情也随着我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渐渐淡化,时隔几年之后,借着这部电影的上映,我想作为她陌生的朋友与她进行最后一次真挚的道别。
你可真好,你先挂了,有资格指点江山了,永远三十岁了,永远无忧无虑了,我们却要一点一点老去了。
今生与你作别,感谢你用生命带给我们这个笑过哭过暖过的故事。
熊顿君。
人活着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在梦想面前,这一切都是借口····熊顿的梦想很简单·····听一场摇滚,和耳朵一起一醉方休·······喝一圈烈酒,让酒腻子们闻风丧胆·······开一场动漫派对,二次元万岁·······摸一下大蜥蜴,我熊胆威风凌厉·······吃三斤驴打滚,翻滚吧肠胃·······飙一把摩托车,成为风驰电挚的女王·······见一下微博红人,感受马伯庸亲王的慈祥·······至少学会一样乐器,为喜欢的人弹·······种一次昙花,守望者它盛开·······做一桌丰盛的晚餐给爸妈,哪怕色不香,味不美·······来一次夜钓,吸取月光静臆的能量·······仰望喀纳斯的星空,寻找属于我的星座·······沐浴漠河的极光,感受它的神秘·······去山顶看一次日出,然后大喊:滚蛋吧,肿瘤君!
其实除了肿瘤,又有多少是和我们一样的呢·····很多我们自己想干的事,都是只停留在嘴上····劝别人比谁都拿手,长篇大论,大道理不断····到自己,却不行了·····乐观的面对肿瘤,面对生死,真的很勇敢······可能正是因为熊顿是个漫画家,她的心里有她的天堂和童话才会那么乐观开朗······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快乐的活着呢?
这个电影,白百合的演技的确很棒!
但是电影的整体为了迎合当代的商业时代,太乐观了,剃了光头后还能面色红润的飙车酗酒·····有点太不像癌症晚期病人,化疗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我记得我有一个舅爷,也是癌症晚期,也化疗过,我记得我后来去看他的时候,人已经廋得跟骷髅没撒两样了·····悲伤得太小心谨慎了······不过还是很喜欢电影的立意,很乐观的电影。
最后用熊顿的那句话送给大家:爱和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要永远坚持
这个电影是后来补得,还挺后悔当时没进电影院看的。
我属于泪点还比较高的人,结果这次哭得一边抹泪一边抹鼻涕,有些东西我能够知道自己并不是被这些个情节这些个话感动,是被包含在背后的同样的情感给感动了。
特别是当熊顿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跟妈妈一起窝在病床上,妈妈织毛衣,她问妈妈,“你知道我银行卡的密码吗?
”这里我感觉自己的眼泪是喷出来的,我觉得80后的独生子女们到了这个年纪特别能理解这种情绪,有时候你怕的不是生命的长短,而是当你离开后,你还来不及报答养育之恩的父母孤独的留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办。
电影里有一些情节有点跳,最后视频的地方真的扎心了。
突然联想到自己。
如果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也要和熊顿一样,潇潇洒洒的走完这一生。
白百何真是个挺神奇的女演员。
大概没有强卖的人设,没有固定的标签,所以白百何的记忆点其实并不明确,在如今这光怪陆离的娱乐圈或许并不算好事,但从《失恋33天》到《捉妖记》再到《滚蛋吧!
肿瘤君》,白百何硬生生的走出自己的风格并且无法否认她在电影领域成功的占有一席之地。
从一开始对这个演员的“感性排斥”到现在对这个演员作品的“莫名期待”,她在我这用了五年时间。
长相在娱乐圈众多小、中、大花旦中算不得惊艳,身材也并非火辣,甚至连性格也谈不上讨喜,却在竞争残酷的电影圈成为了“票房女王”,自有其理。
抱着舔屏大帅哥吴彦祖的心态打开电影《滚蛋吧!
肿瘤君》,却全程被白百何吸引,情绪跟着她所饰演的熊顿起伏,甚至看到电影的结束,内心竟是十分不舍。
我想继续看熊顿各种出糗,我想继续看熊顿逗乐犯二,我想继续看熊顿各种沉迷自我的幻想,我想继续看熊顿身患绝症的同时还犯着花痴病。
其实,我就想看熊顿各种笑容。
“绝症专业户”的白百何居然能把每一场绝症都表达出不同的味道,不让观众厌烦,也不会串戏。
难得。
或许单纯靠熊顿患癌这一件事不足以撑起整部电影的情节并且也容易枯燥死板,所以导演大胆的用了许多夸张的镜头,如女主主观的天马行空的幻想,女主的内心世界,导演统统都用喜剧色彩展现给观众,外加之导演全片没有过多的描写癌症带给熊顿的病痛和折磨,所以观众的情绪在前半部分甚至是明朗的。
男友劈腿,工作搞没,身体患病,这一系列突然发生的事情在熊顿这似乎都不叫事,她依旧没心没肺的笑着,甚至还有心情去花痴主治医生,作为观众的我还一度内心感慨:哦,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过。
但欢乐的气氛终究只是铺垫,催泪的戏来了,当熊顿和母亲一起睡在病床上,熊顿依偎在母亲怀里,问母亲是否知道她的银行卡密码,告诉母亲她的银行卡密码就是母亲的生日时,我再也控制不住的泪如雨下。
好像就是这么简简单单一场戏,彻底打开了我的泪腺,也让我惊讶于白百何给观众传递情绪的能力竟如此厉害,没有撕心裂肺没有过多煽情,三言两语就让整部电影气氛大逆转。
小时候总是感动于电视剧里男女主角曲折坎坷的爱情,现如今却更容易被影视里的亲情所感动。
熊顿终究还是离开了,而我也哭成了泪人。
记住了熊顿的乐观,记住了白百何的笑容。
记住了在有限的生命里,燥起来。
然后,深夜,失眠。
<图片1>
抛开对女主的私生活成见,这部电影还算ok有人说,《滚蛋吧!
肿瘤君》是在抗拒煽情。
然而,我不知道把与死神的亲密接触摆放在这样一个刺眼又醒目的境况,它不是煽情又能是什么。
或者,如果抗拒煽情,那么,电影里的医院就不应该是那样的超现实存在,一尘不染,有如发达国家的高级加护病房。
要知道,《滚蛋吧!
肿瘤君》并没有抛开至爱亲友团的身份职业,他们也只是这个茫茫都市里的小白领,然而,她们总是像进欢乐谷一样,布置着静安庄的租房,进进出出于光鲜亮丽的医院饭店。
更不要说,从头到尾,熊顿家好像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她的医疗费用。
怕死是人之常态,怕生病则是中国人的常态。
对一个北漂女青年,《滚蛋吧!
肿瘤君》却把这个悲剧事实给掩盖跟柔化了。
即便它不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电影,需要商业的包装,需要广告片一样的精致,可是,这些跟幻想画面一样不现实的现实场景,多少令人有些出戏。
如同熊顿美化了自己的想象,韩延进一步在做的,也是美化了熊顿的人生现实,对一个癌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彻底失真的,好似癌症也不过如此。
就说表现尚佳的白百何,她也仅仅是剃了光头,从头到尾都是气色红润有光泽,敢情这是进医院治病还是去疗养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真实的死亡,其实常人都是排斥的。
《滚蛋吧!
肿瘤君》用讨巧的手法,顺利克服了这一层障碍,并让观众为一个别有新意的追悼会所打动。
实际上,熊顿所操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小世界,劈腿的ex,医院里的医生,病房的病友……她进入到常人所无法体会的另一个世界,傻笑连连。
这种环保无害的健康姿态,似乎令人不忍去批评与她。
毕竟中国还有句老话:死者为大。
所以,《滚蛋吧!
肿瘤君》所拥有的只是那些花式片段,是熊顿做了自己生命的导演。
这种无害小白兔的制作手法,成功利用了电影的麻醉效果和解压功能。
但光有这些,很难让它在深度上胜出别人一筹,更无法在泛滥的绝症电影里面脱颖而出。
它所制作的不过是一粒苦味糖果。
即便嘴里已经五味杂陈,脸上却得佯装出幸福的笑容表情。
至少,观众所看到的是这样的,并且信以为真。
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类型戏仿,它在价值观、情感质地和流行性包装层面亦具备相当的可信度,这种可信度建立在素材之鲜活,原型之生动,是「熊顿」精神的复盘,映衬一代人的生存焦虑,隐隐指向「活」与「死」的信仰探讨,仅此一点便超于市面常见的虚浮和戾气,扎实地落在精神份量。
愿生活不如此严酷,愿生活如此美好。金牛万达11号厅。
一星给熊顿,一星给艾米。本是憨逗的人,白百何演成了二货,也是有点厉害。还巅峰,我呸!
過譽佳作。說實話 如果不是這麼多人說這部電影有多好看多好看、哭得有多厲害多厲害 也許我會考慮打三星。但是一開始我進入放映廳的時候 就已經抱著不一樣的態度了。電影院幾乎滿座 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吳彥祖出場的時候 放映廳的女生就開始發出各種垂涎和感嘆吳彥祖的美色 感覺幕布上面有好多好多的彈幕。
内容比较空。导演可以去学习一下《抗癌的我》
那一年的申奥片😃
为了熊顿的原著加一颗星,电影拍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吴彦祖也救不了
有笑有泪,两点遗憾:1白百合真的一直都很好,只是再遇不到《失恋33天》那么好的伙伴儿了、2吴彦祖真的已经是老牌帅哥了,再也看不硬了,嘤嘤嘤嘤丧失性幻想对象的失落感排山倒海而来.......
编剧真屌,开场五分钟,就用在新郎新娘宣誓时迟到、扯断新娘礼服带等把卖蠢当成卖萌的桥段,寥寥几笔奠定了女主的烦人形象,使得我全程看了十五次手表问了八遍女主怎么还不死。恶搞美剧韩剧?这是网络剧才会用的伎俩吧?但是此生居然能看到吴彦祖的弩哥扮相,听他在星你主题曲下用韩语说韩剧台词,值了
感人励志 白百何演技不错的 结尾很好哭
非常平庸。给吴彦祖多打一星。
差点火候,痒痒的,缺个爆发的点。
了解了现实中的熊顿看到白百何就想抽她两个耳光。
三星半,受原作乐观态度的影响,让这个原本应该很伤感的故事包装在一个喜剧的、充满幻想的、嬉闹的形式下。使得影片传递出乐观的、积极的态度,就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在绝症以及死亡。日子总要过,人还是要试着让自己快乐起来,去珍惜与家人朋友的每一天。影片尺度也很好,并未过度煽情,结尾告白加分
现在三里屯soho和银河soho是国产都市电影标配
又他妈生病啊。。。操你妈的!!
原来片尾主题曲是上帝桑以前给我听过的closer。给原著漫画注水了许多商业化的内容,比如和吴彦祖的医患羁绊,但是白百合弥留前依偎母亲的戏还原度相当高,葬礼VIDEO也戳到人了。SO,还是及格了吧,虽然上半部像烂片。张子萱是个好演员,可惜被绯闻毁了。
吴彦祖的脸是真的好看吧 花痴脸
不刻意的煽情,但还是被会被不经意的某些点感动到。当然,对中国选送这么一部既无故事新意、又无人文思考,特效马马虎虎,也不反映社会现象的电影作为奥斯卡外语片参赛,表示不太能理解。
朋友推荐看了 没能坚持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