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在一月番并不显眼。
前十二话只称得上优秀,但终究也只是众多黑深残番剧中的一员。
PET们在命运和欲望之中打滚,被利用被束缚,想挣脱想自由,但却越陷越深。
众多的配角也贯彻着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格言,无所谓好人坏人,都被碾成肥料浇灌在利益之上。
直到十三集一集封神。
其实,故事的设定很巧妙。
除去意像这个PET独有的技能以外,故事一直都有两个概念,山和谷。
山和谷不仅属于PET,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山和谷。
美好是山,而痛苦是谷。
一个人越相信美好,他的山就越强大,易共情,也容易被别人影响。
一个人的谷越深邃,他的内心就更坚定执着,但也无法相信他人,同时变得偏执。
广树缺谷,司的谷太深。
相信他人就会被伤害,偏执孤立终将害人害己。
苦痛保护我们,但是,苦痛不应该封锁我们,终究拯救我们的还是美好。
故事如果到此为止,算的上是中规中矩的佳作。
但是,悟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
他说,林先生告诉我找到我是一切错误的开始,但是,正是如此才有今天的我。
所以我要逃出去,证明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错误。
山不是谁的恩赐,而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动。
当阳光洒满这山谷,悟和广树的山就不再只是山父的分享,而是他们自己的感动。
这让我想起近来看罗翔老师论言,正义是客观存在的,换言之,善是存在的。
善不是小学课本里的思想品德,而是我们内心朴素的认识。
美亦然,雨后的初晴或是破晓的黎明,我们都曾在某一时刻被感动,不是来自于他人的诗句或是绘卷,而是这单纯的景色。
山父给了我们最初的山,但是我们可以寻找我们自己的山。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内心深处的山就不再是仅仅是山,而是相信山的存在了。
纵然此时此地,太阳没有在这里升起,在世界的某处,微风必然正拂过晨曦下草原。
非常赞。
世界观构思很有意思,以闪亮之名这个游戏里,那个进入内心世界的设定明显借鉴了它。
世界上有极少量超能力者,他们可以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搜查和改变人的记忆。
也就是洗脑、操纵人的行为,达成自己的目的。
它的设定是,人类的大脑区间分为山和谷。
山可以理解为这个人的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也就是活着的动力,或者称之为希望、理想、幸福。
而谷就是这个人最黑暗的创伤,内心最害怕的阴影。
普通人可以自己创造记忆,他们的山和谷都是开放的。
超能力者特殊一些,他们都是精神有问题的人(表象看),没有办法自己创造记忆。
不是所有精神有问题的人都是超能力者,但是超能力者,肯定精神有问题。
这几十年来,林在一堆问题儿童里只挑中了司、悟、美玲。
司跑遍了各种医院,也只挑中了广树。
公司并没有批量生产pet,不是公司不想,而是没有那么多能成为pet的超能力者。
超能力者没有山,必须靠别的超能力者给他们分享“山”,才能变得像正常人一样。
分享山的这个人被称为山父,被分享者天然地会对山父产生异常依恋,一辈子无法斩断这种情感。
也就是恋父情节。
在这个动画里,这份感情看起来就像是耽美男同。
超能力者可以自由入侵别人的大脑,同时为了自保,给自己的山创造锁,以保护自己的大脑。
无论普通人,还是超能力者,如果一个人的山被摧毁,那这个人就会疯掉或丧失意识。
这个故事就是超能力者中间,一个山父和他两个孩子的恩怨故事。
笑。
林先是领养了司,两人建立了分享山的父子关系。
后来又领养了悟,也建立了这种亲密关系。
林必须二选一,出于各种考虑,他就选择了悟。
司就疯了。
司自己成为了山父,养了一个pet,叫广树。
广树依恋司,司依恋林,但是也割舍不下广树。
也就是司上有老(山父),下有小(山子),他都割舍不掉。
笑。
动画里有一幕笑死,司把林摧毁了,林变废人了,司哭着给他喂饭。
广树这时候知道司的真面目,想要逃跑,司就盘算着把广树也摧毁了。
司的幸福构想是摧毁广树之后,每天给这一老一小两个废人喂食一日三餐,只要他们陪在他身边。
这就是他卑微而扭曲的幸福。
这部作品真的很疯。
不是高开低走,也不是低开高走,它一直在疯开疯走。
司这个人设特别有意思,前后反差很大,但是细思他也很可怜。
这部作品最亮的地方就是心理世界的设定。
故事也不错,结局很虐。
希望,还能有下一季。
哭死我了,“嚎啕”大哭。
最喜欢也是最心疼的当属司了,我也觉得司是塑造的最好的角色,其次喜欢广树小天使。
悟是核心人物,而故事更多的是从司的角度展开。
司一直活在对山父林“爱而不得”的仇恨当中,林没有告诉他他的重要性,只告诉他“要听公司的话”,这成了他一生悲剧的开始,逐渐崩坏被染黑的他,依附着仇恨向上爬成了唯一活着的动力。
广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救赎着他,拖缓着他下坠的速度,但无济于事,沉下去的,只有他。
“名字思想记忆回忆,都给你”,“失去所有的我还能呼喊你的名字吗?
”op中歌词(大意)总是在戳泪点。
广树不愿意放开他的手让我稍感安慰,但始终还是离开了,把他扔下了。
将自己严严实实锁起来的司,让广树替换回忆时也许已经预料到了失败的下场,可以说,他用放弃一切回忆赌一个希望。
没有了一切回忆的司算是已经死在了那个小黑屋里,或许这也是一种救赎和解脱,成了白纸的司可能会被公司继续利用,但至少是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我相信广树会救他出来,得到真正的自由,再不分开。
桂木也是一个很悲惨的人,幼时家庭不幸,后遇人不淑,惨遭毒手,落下个怕猫的“可笑”弱点,遇到的爱情是绝大多数快乐的来源,是“山”,为了给他完成一个家的梦想而丧命的妻子,被迁怒剥夺回忆和女儿的后半段人生,被超能力者玩弄于手中的人生,最后还被在催眠中杀了女儿的爱人而被不知真相的女儿误杀,一切的一切,都好tm致郁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编剧杀疯了!!!!
但也是真的好看啊呜呜呜。
其实我事先并不知道这是个充满了散装普通话和C国黑帮的有点gaygay的心理番,但看完以后真的倒吸凉气,太优秀了,主要是对于我现在的心理状态而言,这个故事真的正中了我的心脏。
剧中设定没有完全一一对应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或者定义,有一定程度的化用和整合。
对应一下的话大概有:PET们:对于他人的情绪异常敏感的人,幼年活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格边界。
“山”和“谷”:快乐幸福的/悲伤抑郁的两类重大事件,在番里这被视为人格的基础。
上锁:情感隔离;山父:健康人格的示范/指导PET获得自主的情绪处理能力;在这之外,“意象(image)”是一个完全架空的设定,它是一种存在于主观世界中的PET本人的化身,也是使得PET能对人的内心与记忆进行浏览与操控的媒介,PET们通过这一化身在内心世界的山和谷中来去。
在剧情中,“山”更加健全,但“谷”不够牢固的广树就是没有被社会和命运毒打爆锤过的赤子,更没有防备之心,更善良,容易与人共情。
而“谷”异常牢固复杂的司就是被命运磨平了棱角甚至被扭曲的社会人,更加冷漠、坚韧、警惕、不易受伤,但一旦崩溃就是大厦将倾。
整个主线中PET对自己山父态度的设定和刻画非常到位的,对于一个让自己感到快乐、安全,给自己的生命以高光时刻的人,依恋/剥离之痛的呈现都很戳心,至少我是真的疯狂投射了。
广树和司的关系里能明显发现广树需要司作为情绪处理的容器,悟和林分离的时候染头发打耳洞改变形象是不是像极了失恋的你(不)13集一集封神真的不是盖的,甚至我觉得对我来说把整部作品拉高一颗星的就是最后一分钟。
全剧发展从司和林相见开始就变得又黑又抑郁,每个山父都和自己的PET在强烈的情感连接、命运的游戏、求而不得的痛苦中纠缠和扭曲。
大多数依靠林的“山”活下来的人们内心的“山”有着和林的“山”相似的景象,并把自己的“意象”变成自己山父中的一部分:司变成了水,广树变成了鱼,美玲变成了蝴蝶。
由此可以明白,他们生命中与人格形成中最重要的时刻完全来自于他人,因而他们对这个给予者,也就是他们自己的山父产生了巨大的恋慕和依赖,并由此生发了痛苦。
而只有悟的意象是自己的任意门,也暗示着悟成为最后的引领者。
最后广树和悟按照林留下来的逃亡路线前行,发现从林的内心中复刻的“山”的景象在现实中呈现在面前,成为自己真实生命的一部分,成为独立个体的生命体验。
在这一秒PET们才真正剪断了与林相连的精神脐带,“我”的生命的每一个重要部分都是“我”亲自见证、感受与决策的,不是他人的映射,不依附他人,“我”终于拥有了完完整整的人格边界。
自此一个处处描绘着毁灭的故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迎来了一个关于重生的动人结局,让我缓了很久。
就很希望故事在此结束,但明显还有更加开刃的第二季……另外最后一话广树删除司所有记忆的桥段实在是太俗了!!
但还是把我的心扎成了筛子_(´ཀ`」 ∠)_……消散的美好记忆这种梗,从《翼·年代记》开始就是我童年的阴影和最让我伤心的意难平之一。
我相当迷恋司这个角色,并不是说认可他,就只是一种迷恋……这个角色拥有的毁灭倾向、扭曲、灰暗、占有欲、不为人知的忧郁脆弱都太有张力了(prprprpr)。
真的就让他定格在被广树毁灭的时刻吧,破碎太美了,不要变成复仇工具人,也不要救赎。
(可惜绝美颜值只在OP)
“山”和“谷”的设定很有意思,能够篡改记忆的能力既是拯救,也是摧毁,令我觉得毛骨悚然:普通人如何能留存属于自己的记忆?
(不过,即便没有这种超能力,时间和经历或许也会一点点侵蚀/强化/扭曲脑海中的记忆。
)几乎全员BE:神经冷漠的桂木被自己女儿杀死;晶小姐无知弑父,在不认得自己的父亲的记忆中见到了最美的母亲;林先生以为当初被迫离别让司听从公司命令的话能够保护司活下来,却没想到双重束缚下扭曲了司的感情和人格,最终被自己的pet摧毁;司聪明一时,却什么都没有,不知去处,因而逃不出束缚,以亲手摧毁自己的山父使得矛盾内核撕裂而终;两个逃出去的pet失去了自己的山父,最终见到了灿烂,结果不枉然却也徒增寂寞和忧伤。
和记忆主题有关的故事,往往离不开非线性和跳跃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文本不容易被直观理解,因此后半程情节曲折又意外。
例如司给我的印象从腹黑超能力者→反派男主→可怜人罢了。
司为了保护自己,给自己的山重重上锁,谷与谷环环相扣,却也间接导致广树拯救的失败。
内心空间的设置和他缜密细腻的性格相呼应,却也映射性格里执拗、偏执的一面,对从无到有曾经抓住过的东西紧紧不放手,难以释怀。
这是其悲剧根源所在。
曾经想把司和悟对比,才发现俩人差距太大了,单单是林先生陪伴二人成长的时间与离别二人的时间就大不相同。
如果林先生没有在那么早的时间匆忙与司分别,那么司内心或许多一分柔软和理解,去面对林先生的离别。
在本作设定中,那些成为记忆核心的“山”:有极光的海面,有风、河流、彩虹和花香的旷野,静谧深邃的海底……在旁人眼光中或许微不足道也,可之于记忆拥有者却意义非凡,堪比生命般厚重且珍贵。
因此,须臾璀璨,偶尔亦能惊诧旁人。
尤其对pet和山父的羁绊关系来说,隐秘情感的共享和继承意味着第二生命的赋予和传承。
高度敏感却封闭的自闭儿童,内心更加需要终极关怀。
这也使得“山”之于一个独体个体神圣不可侵犯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为完成任务,每一次同步都是在窃取隐秘,每次一次人为篡改记忆都是冒犯和亵渎人心,从而不断模糊真实和虚假的界限,使统一的人格和记忆中出现“不和谐”的裂缝。
只是人为操作程度的深浅,决定了影响恶劣程度。
主角团背后的黑帮反派野心昭然若揭,残局仍有扑朔迷离的地方,但林先生留下的路线(方向)唤起了年轻的希望,足以拭目以待。
据说悬疑番是冷门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喜欢比较冷门的东西,这样的番高能又燃炸,该走感情线的时候能触到你的神经,该走理智线的时候剧情流畅通顺,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能激发你的想象和思考,这样的番的编剧,比很多圈钱剧的编剧优秀多了不是吗?
每次我看到类似这种番都在深深疑惑,这么好的番居然没有人看。
真心希望随着重品质,讲良心,有思想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做出来,优秀的编剧,导演,创作人越来越多地被大众看到,认可。
这部番的优秀可以说是远超它被用以对比的标杆们的,但它似乎并没有得到它本应得到的足够的赞誉。
尽管思路上看似类似盗梦空间,但它对山、谷以及共情的能力,人物感情,所有这些部分的探索,思考和刻画,都远远深广于前者。
但由于它片名和思维覆写部分的高完成度,让人往往忽略这部作品真正优秀的部分——这其实是一部群像番,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感情真挚。
在这一层面上,它已经远远超过永生之酒的层次。
更为突出和令人惊艳的是,在短短十三话的篇幅中,一个家族史的恩怨情仇几乎被事无巨细地刻画出来,背后背景的深广尽管在作品中略显草率(但细看其实巨细靡遗,跟eva之类一地鸡毛完全不同),却很显然在创作者的心中构思许久。
这种长篇性质的厚重,是市面上大部分作品(诸如同期的异度入侵)之类的短篇集完全不能比拟的。
下面我来一一细数本作的匠心:1。
思维覆写其实这没什么好写的,在没有装逼痕迹的前提下,智斗的部分起码是没拖后腿,整体叙事流畅性和可理解性,在密度极高的信息量下撑得起来。
更了不起的是,智斗部分不但毫无卖弄意味,逻辑相对缜密,还和剧情做到了有机的结合。
例如,全作剧情的关键人物——也堪称智斗部分的灵魂——司,他在无数谋略的过程当中显示出的偏执,非常好的融入到了对他人物的刻画当中,这是一个pet要拉断脖子上的钢索,而索却勒入肉的徒劳努力。
公司上层的深谋,也非常好地布局到了作品前半部分的“复仇”桥段,此种爱恨情仇造就的史诗感,实在难以想象仅用了13话,可见是通篇没有虚笔。
谋略不是单纯的秀智商,而且是有组织地令人沉浸在一场命运式的悲剧中。
篇中大半的人物都尽力在钢索上不愿坠死,这种尽力凸显了他们作为人物的真实性,也表达出他们所争取呵护的那片感情的珍贵。
2。
群像相对单纯的悟,阿晶也有那场交心的会面,他们的性格,造成他们其实并非推动剧情发展过程中多么举足轻重的棋子——相对轻信,因而离悲剧的进展相对远——但即令这两个人的关系,仍然有一些细节。
诸如互相问对方口渴时的试探猜忌,在其他人的眼中其实小儿科,但是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力求自保。
后续阿晶对悟也有一些感情,这在结尾她不忍看到他被枪抵着时的细节可以流露出来。
悟和阿晶是相对单纯的棋子,但单纯的人也有惺惺相惜。
阿晶的单纯继承自父母,而悟在林的庇护下成长因而远离黑暗,这些象棋中略显呆笨的王,是其他能力更甚的棋子们的保护对象。
另外值得一写的是司,他的可悲实在是无以言表。
苦等12年将希望自我抹杀,其中的千肠百转实在已被这部作品刻画的淋漓尽致。
极暗环境中为求自保的苦心孤诣,直至移山作谷,将希望与绝望融合在一起作锁,也要来守护自己的山。
包括对林陷入绝望,对广树的利用但又想要救赎,层层又叠叠,行行重行行。
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十二年的处心积虑终究却强化了预设的前提——锁链是打不破的。
他那一生只用了一次的獠牙也咬向了上位预伏的目标。
绝望,甚至比权力更可怕,它运作的机制已经超过了上位者们的设想,绝望像有意识的昆虫撕咬一般,仿佛具有自我意志。
可怜的司不是基于权力的压迫,而是基于自我主观的绝望和恐惧,不断讨好,越陷越深。
这种刻画的细腻也流露到了片头画面当中,司当然是制作者用心最良苦,投入感情最多的人物。
林面临的困局堪称是唐山大地震式的放弃,作品留下的希望始终投射在这一猎魔人式的孤胆英雄身上。
乱局当中虽万千人,虽然缺乏了些烘托和煽情,但林仍然不愧是压得住千钧的一发。
死后遗志,仍是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即令少主龙城府深沉,神经绷紧,连社长都放下疑虑稍显松懈,他仍从未放下对pet的贯穿全剧的密切提防,赤身裸体不忘背手持枪,到底扛不住短刀翻腕,一发入魂。
正是借助林的全局视角,让我们窥见这一史诗/3。
史诗十三话,不到十个人物,也能造就史诗感,从结果上来说这就是本作最令人惊叹的地方。
从最初的桃源,到晴天霹雳式的家族背叛,此后家族信仰完全改变,直接转入无底黑暗,裹挟着所有相关人物拖入风暴深渊。
所有的盘算,多疑,血腥,都来源于早年那场对悲剧的复仇,屠龙者最终变成恶龙,成为不择手段,再无温情,重利轻义的黑道家族。
逻辑通顺,感情充沛,这样的源起才托得住舞台上演员们内心的分量,也只有这样的演员的死斗才造就的了史诗。
玉碎后满目萧然其实没有胜者,霓虹划过,此情只可问天。
史诗向来不必如《指环王》那样有多大的场面,甲贺忍法帖不过二十人,为什么爱恨情仇仿佛天若有情天亦老,因为他们决死的心,他们肩负的信,因为他们不仅是他们个体,而且作为符号,也承载了承继下来的运命——在这样厚重的链索下,他们在一幕幕场景下愤死,让他们终其一生历尽艰辛修炼的忍术,随着他们临死时紧握着的信念和意志,灰飞烟灭。
因为史诗向来不在外在而在内在,史诗从来都是在人心上演。
本作虽然在格局上没有那么庞大恢弘,叙事和风格上也并不侧重史诗感的煽情烘托,但贵在不夸大,贵在真诚。
因为这种真诚,社长父亲的一条人命,也能拉开血雨腥风的帷幕;司的十二年的苦等,才结出了这样幽愁暗恨的果。
因为人心上的山和谷并不比五岳更轻,心头的彩虹也许比世界和平更来的江清月近。
更请不要忘了桂木和怜怜的爱情,铺延开说,惊破霓裳,一曲长恨可祭之。
权力把桂木的人性蚕食到了面目可憎的地步,可是,可是。
类似今敏《红辣椒》那种,设置一层一层的思维覆写空间的片子,很容易被人称作“烧脑片”,但是实际上一点也不烧脑。
作者的结构设置合理,留下的手段基本都很完美的被解释出来,最后一集工具人桂木的回归更是有点意思的感觉。
体现了那个年代硬核动画作者的基本功力。
相比思维覆写的智慧,更有趣的是片中提出的伦理学问题:人要怎样面对自己“山父”、“山子”。
以及以小天使广树为例,沉浸在司编织的美妙谎言中的广树和出逃的广树,哪个是更幸福的广树?
这都是需要思考,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于谎言,我的伦理判断是:如果撒谎者有信心编织一个永远不会破灭的谎言,我可以承认其为现实。
但是这个谎言不能有任何破灭的风险,根据墨菲定律,只要有风险就会发生。
那么只要有风险你就要承担谎言破灭的后果。
如果谎言幻灭的后果是撒谎者不能接受的,那么再高明的谎言都会成其为恶。
关于山父和山子的伦理关系就更麻烦了。
山父山子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子女的关系,好比父母赋予子女的是生命的容器,但是林先生赋予司与悟的是跟高一层的心灵,而情感由心灵而来,所以司也好悟也罢行为的本源来自于林先生。
司是林先生的心魔,悟是林先生的解药。
悟和司最后的迥异行为来源于林先生最初的造业,林先生自己的结局也是在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小天使桂木,当然也是的啦)。
不能用山父山子的关系对比生活中的亲缘关系或伴侣关系,但是这个故事赋予你思考一种你未曾经历过的、但是可以用同理心去感受的新型人物关系模式,这非常有趣。
关于对人的信任:总之我相信举凡世间人都不是完整的好人,但是人都有好的地方。
我爱的是一个人好的部分,对于不好的部分,我选择接受与不接受,而不能全心全灵地把自己的全部交给另一个人的全部(但是可以把自己的爱交给另一个人的爱,这看上去很矛盾吧)。
所以,就和动画传递出的价值观一样,恐怖如司最后走向了湮灭,而悟在爱中成长了。
看完心情很复杂……因为不能说这是一个完全的BE,但它确实处处透露着BE的色彩。
全身心地依赖一个人,而这个依赖被毁掉了,甚至是被自己毁掉了,可以说生活的主心骨都被抽掉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拯救自己犯下的错误?
也许很多人会选择逃避,把自己的记忆掩盖起来。
实际上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广树让悟催眠自己隐藏事实,司让广树修改关于林的记忆,最终却落得什么都没有的结局。
司的人生相当具有悲剧性,山父林先生让他敞开了心门,却又因为公司和悟的原因离开了他。
依赖被转化成了仇恨,而此时他对自己分山后培养出来的pet广树就有着过度的占有欲。
所以当他拜托广树替换掉关于林的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错误的闭环,因为他的记忆里没有林就没有广树,「山」和「谷」经此破坏无法相连。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少一点野心,并且相信林没有抛弃他,一直在记挂他,会不会最后看到「山」的景色的会是他和广树两个人呢?
我不能说我看懂了整个故事,因为它确实层层相套,像司的「谷」一样,而且错误是在不断地加深的。
整部番看完我个人感觉还是悲剧的成分更多一些。
逻辑自洽,脑洞满分但不火,我个人觉得,很正常大部分普通人能跟正面角色共情,为正面角色感动,希望正面角色最终胜利,看着他或她克服重重困难,适当地给甜头,制造爽点是支撑观众追番的根本动力没有人真的喜欢跟随一个痛苦,压抑,无能为力,在泥潭里越陷越深,被迫着越来越坏、越来越黑的可怜虫的视角哪怕在最后一刻,可怜虫被洗白,观众们终于能够了解可怜虫的无奈,终于能够同情那个可怜虫中间这个过程太压抑,太压抑了!
我看到一大半就几乎忍不住弃剧了,关上视频的瞬间,就莫名其妙地感到愤怒要不是真的无聊,我大概率不会追完这部佳作但,如果,我们跟随的主视角换成 悟,哪怕林,这个故事可能会变得烂俗,但一定会更火
低配今 敏放在如今倒也是足够稀缺了。
故事垃圾了。。。哎。。。
结尾超神
看了两集,感觉还可以,还挺有意思。我很好奇我记忆中的山和谷分别是什么。
3.5
高概念作品。掺杂的大量普通话超勉强。故事没揉匀,总觉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本季值得看。
逻辑缜密
咁都有第2集, 依套嘢科幻到....
相比被各种神吹的《异度侵入》,个人感觉这部反而更有逻辑、人物刻画也更细腻有趣。建议第1-2集一起看,第1集是初步引入能力的概念和结果,第2集再具体展示篡改记忆的方法,以及主角们为了保住被害者性命而做的额外努力。这种屈从于现实又尽力不违背良心的做法,和对能力的高要求都是很不错的看点。“山”和“谷”的理论也非常形象。原以为接下来会走入接不同案件的单元剧模式,结果4-6集开始大反转:不仅往剧情向发展,各种对弈更是神仙打架!而且越到后面越感慨,这还是我开头看的作品吗?可见其发展之出人意料。原本我只期待它不要烂尾就好,谁曾想看完大结局后直接5星吹爆!就没见过在最后一集里能放那么多精彩反转的动画,害我从桂木的过往一路哭到最后。高开低走的番剧那么多,《思维覆写》表示我只知道什么叫“高开疯走”。
最开始觉得Gay里Gay气,意向性操控思维和记忆有点酷,中途觉得司崩坏太影响感官了。结果最后一集?老林真是大家的心头好,我也好想了解完整的桂木先生啊,悟真是剧组亲儿子,以及这个剧对中国气功师到底什么误解啦哈哈哈哈!
冲着设定来的,被熏走了
弃了,太压抑。
冲着烧脑来看的,结果不怎么烧,前5集是乱七八糟黑帮戏,后面则是成了伦理戏。唯一的感受是:这设定不做情色片可惜了……每个人都在病态依赖其他人,不喜欢在情色片之外看到这类设定
最后一幕还是蛮感人的
(1集2集)一个改变记忆从而改变现实的故事(3集)天真的哥哥保护弟弟(4集)太贫穷了,我甚至分不清是作画崩坏了,还是特别做出的颜艺(7集)金鱼死一只,说明这几个“气功大师”至少死一个(13集)逃跑成功。。。除去最后风景那块不错,没啥特别出色的地方,被洗脑的工具人,手底下有控制不住的气功大师,给人一种不对等的荒谬感。
设定太抽象 感觉如果前几集先让观众充分了解了设定 后面观感会好很多 不然看很多剧情都是稀里糊涂的
果然对黑帮的故事昏昏欲睡
影片展现的就是当下Z世代的年轻人的状况,这些具有天赋的孩子们,怀疑自己,遇到事情也没有好的策略,甚至我们都不知道这其中最有野心的是不是被洗了脑,而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最有帮助的事情就是指引他们亲自确认一下自己的梦想。
恐怖如司
20220325 bilibili 13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