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这个电影上映后口碑会非常两极化,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会直说没意思,甚至和一步之遥一样。
唯一不明白的是这部电影搞成3D的点在哪?
首先说好的方面,杜导终于放弃了他一直擅长的港式的警匪、黑帮之类的剧情片,而开始选择一个看上去并不具有商业特质的题材来打造成一部电影,而且最疯狂的是,他居然用的是歌舞片形式,他还是有大导演情怀的。
说实话,前半段真的有点受不了。
幸亏了张艾嘉与陈奕迅成功的演绎,把故事后半段推的很精彩。
再来说美中不足的方面,首先主演李想,角色的设置应该是24岁刚毕业的实习生,找了一个面相42岁的人来演,踌躇满志是有了,但是24岁大学刚毕业应该有的稚气呢??
再来说汤唯,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抑或是剧本要求的,作为一个已经坐上快要上市公司的头几把交椅的人物,类似财务总监吧,气场却反而弱的像个实习生,动不动咬手指甲,拜托,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才会有的。
全片最精彩的当然是越老越优雅的张艾嘉,举手投足都是戏,医生这次也非常棒。
PS:深深的觉得电影里的这个公司灵感是来自于Li&Fung吧。
当看到周润发、杜琪峰、张艾嘉、罗大佑的阵容表时,有些惊着了。
惯拍了黑帮片的杜琪峰此次执导一个看起来貌似都市轻松的题材,不知道会擦出怎样的花火。
怎样的一个故事外壳,才能尽情盛放他的黑色哲学、简约手法和对暴力诠释的审美态度?
周润发与张艾嘉对戏,汤唯搭配陈奕迅,更是让人充满了无限想象。
除了雄厚班底外,该片制作可谓不惜血本。
为充分呈现3D效果,张叔平搭建起了三层楼的华丽写字楼,每一层占地高达一万多尺。
唏嘘之外,其实最初我是有点疑问的:这样一个题材,到底有没有必要做成3D制式?
哪怕是为了将布景的耳目、穿透效果更好体现出来。
因此,即使知道制作团队为达到最好效果苦心孤诣,每每看到无数个条条框框分割开的私密空间,看到卧室犹如街道一览无余毫无隐私,仍是生生觉得不习惯了。
我猜,这或许也是导演要体现的主题之一:揣着无数秘密谨慎度日,惶惶不可中日,却难敌败露的最终宿命。
故事情节很简单,时间轴推进单线索。
简而言之,不过满篇写就“秘密”与“利用”两词。
不管张艾嘉与周润发,不管汤唯与陈奕迅,不管张艾嘉与陈奕迅,不过都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这在现代社会中,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尔虞我诈口蜜腹剑时时就在身边。
因此,并不是什么深邃主题,只是有几点存疑,比如李想和琪琪的爱情线推进的太不明显略显生硬,另外,大伟最后在天台上当着苏菲的面吻了张威,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因此,值得玩味的是该片的表现形式。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片子。
说说音乐。
杜琪峰与罗大佑,一个黑色严肃,一个温暖怀旧,是太有趣的碰撞。
民谣教父罗大佑曾表示,这次创作《华丽上班族》是按照拍动作片的思路,摇滚乐、电子乐、民乐、管弦乐等风格都有运用,试图表现人性中的惶恐不安。
因此,每到情节回折,或者剑拔弩张时,突然其来的、夸张的音乐剧就开唱了。
这些演员是个个都有音乐剧的功底吗?
让人不禁紧捏冷汗。
不过好在,插曲大多由陈奕迅和汤唯演唱。
巧的是,汤唯刚刚在《三城记》里秀了一把歌喉。
基本过关。
林夕作词,有些却着实不朗朗上口,听起来极其费劲。
把音乐剧搬上大荧幕,并以其推动情节发展,对于这个大胆做法,自然是仁者见仁。
有业内人士分析《华丽上班族》有望在影片风格和类型上实现颠覆性的飞越和突破。
但在某些人看来,只是不好好讲故事罢了。
作为职场电影,用3D效果,其实是蛮大手笔的。
看新闻也知道,片子里的办公室,是剧组花重金打造的。
很有现代感,够华丽。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简介里概括的差不多。
有点像音乐剧,中间穿插了很多对唱部分,唱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感慨。
题材时尚轻快。
很喜欢张艾嘉(张威),好有气质气场。
发哥(何仲平)也是霸道总裁即视感。
小清新小可怜汤唯(苏菲)。
心机男陈奕迅(大伟)。
无奈心酸女天心(嘉玲)。
电影里张威,何仲平,大伟,苏菲之间的情感纠葛,其实让我看的有点恶心。
尤其是大伟,机会男,倚靠张威,利用苏菲,真是让人倒胃。
而何仲平对张威的心狠手辣,也是让人唏嘘。
其实天心的角色有触动到我。
她作为一名绝色美女,身材火辣,也因此有她的心酸,被公司派去各种应酬,出卖色相,却被人看不起。
其实她很可怜,虽然很努力,却不被看到。
职场新人李想和琪琪,并没让我看到有多么励志。
其实,电影的负能量盖过了正能量。
各种机关算尽。
阵容豪华,的确是华丽上班族。
不过看的时候旁边观众看不下去离场了。
看完内心没有什么起伏。
比较有创意的就是华丽办公室及音乐剧穿插吧。
2009年,林奕华带着舞台剧《华丽上班族》来到南京。
主演是张艾嘉,剧本也是她的(另一位编剧是《盛夏光年》的王纪尧)。
张艾嘉的编剧功力在电影《最爱》《少女小渔》《心动》《20 30 40》中已经有所展现。
林奕华的舞台剧一向重细节不重情节,多少有些散,只要能联想到的相关的不相关的都往里面装,什么都不舍得放弃。
所以连舞台剧的名字都长长地叫做《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好在张艾嘉的剧本是克制的,是一个起承转合有始有终的故事。
像一把大伞,收住了林奕华的漫天烟花。
2009年张艾嘉56岁。
但女明星保养得宜,上妆后年龄是要往前推至少10岁的,所以舞台上46岁的女高管张威和时年35岁的王耀庆扮演的男下属王大伟忘年恋,还是能叫人信服和接受。
而今年张艾嘉62岁了,眼角眉梢开始挡不住地下垂,风情倒是被挡住了……虽然搭档的陈奕迅和王耀庆同年。
王耀庆在舞台上实在太有成熟男人的魅力了。
王大伟这个角色说到底在职场玩转,上与经理张威地下情,下勾引同事苏菲,靠的就是性魅力。
就像电影版里陈奕迅唱的一句歌词:“拼爱才会赢”,王大伟是这个职场信条的实践者。
王耀庆在舞台上孔雀开屏般的展现了这一点。
杜琪峰选陈奕迅演王大伟大概是为了要做成歌舞片,确实除了他之外,其他演员的歌声都不忍卒听。
不过职场片,特别是这样闹到你死我活的职场电影适不适合用歌舞片的形式来表现,还须商榷。
至少,当陈奕迅扮演的王大伟被逼债到要疯掉,走投无路时突然还唱起歌来,真是让人跳戏。
舞台剧中饰演苏菲的谢盈萱,一直是个被低估的演员。
演员真的是有时运的,谢盈萱在林奕华的众多舞台剧中演出,就算是极小的角色都能脱颖而出。
有一年被湖南卫视看上,结果要去录影时,雪灾,节目取消……苏菲这个角色自卑,怯懦,神经质,疯狂……很难演的。
电影中汤唯的演出,不时让人尴尬,总想去拍拍她的头:“别给我装疯卖傻了!
”和谢盈萱相反,汤唯是被高估的演员,她的《色,戒》是李安的功劳。
就像章子怡的《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的功劳。
然后到了其他电影里都是一个表现,一个表情。
但谢盈萱的苏菲就令人信服,步步沉沦,每一步都是有层次的。
南京第一场,她在和王耀庆的对手戏时还因为太过投入而弄伤了自己。
其实,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比舞台剧残酷。
舞台剧能坐在前排的观众毕竟少数,然而电影,不可能没有特写。
一个特写,真的,妆再浓也藏不住。
演技差也藏不住。
舞台剧版职场菜鸟李想的扮演者是郑元畅——这配置根本已经超越了舞台剧,就可以拍一部电影啦!
那一年郑元畅27岁,刚拍完两部《恶作剧之吻》的偶像剧,站在青春之巅,满脸的胶原蛋白。
李想这个人物他不用演,他就是李想。
一脸纯真站在舞台上,等着被这个世界侵犯。
淇淇由张艾嘉的小徒弟杨淇扮演。
2009年25岁的她,在舞台上跑跳,让人想到亦舒《喜宝》中姜喜宝初遇富家女勖聪慧的感叹:“这么天真,可耻!
”电影版中最令人惊喜的演员大概是周润发了。
最后那一场他和张艾嘉共舞的戏,两个人还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眼波流转,就叫人想要落泪,就诉尽了一切。
只是这电影到底是拍晚了。
没有赶上张艾嘉最好的风情,没有赶上罗大佑最好的才华……不过,没关系,林奕华现在的舞台剧也不好看了。
唉,一切就像电影中张叔平美术设计的那无处不在的时钟一样,岁月催人老,谁也跑不了。
其实,当年舞台剧中也是有歌的,被称作“人声低音炮”的赵鹏翻唱《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但其实,更贴切的是在候场时,林奕华放的李宗盛作品《忙与盲》:“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盲得已经没有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忙得分不清欢喜还是忧伤/忙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
”这首歌收录于张艾嘉1985年的同名专辑《忙与盲》,这也是她的首张专辑。
这一年张艾嘉已经32岁,开始唱歌。
第二年,拍了电影《最爱》,开始当导演……什么时候从头开始都不算晚。
再三年,1989年,张艾嘉和周润发合作了杜琪峰的电影《阿郎的故事》,结尾传出罗大佑的《恋曲1990》。
那是他们四人第一次合作。
26年之后,年过半百的四人又再合作了一出歌舞片《华丽上班族》。
此举,本身就值得歌颂。
整部影片的风格无法准确定义,只能说是一种新的类型。
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间巨大的公司里面,而这个公司的建筑相当的出色,结构的构造以及各种钟表的挂饰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部影片所有的场景基本应该都是在搭建的这个公司里面,无论是苏菲的家还是李想的家都是简易搭建的,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而故事便发生在这里。
也有听到有人给出的定义是歌舞片,实际上舞是不算的,只有歌。
陈奕迅在歌的表现上还不错,找他来演可能也是看在他是个歌手的原因吧,歌的部分的话有小小瑕疵,毕竟不是每个演员都是专业歌手。
演员方面,发哥,张艾嘉,果然是姜还是老的辣,气势上就遥遥领先了,一举一动都是戏,张艾嘉气质真好,年龄对她来说不是问题,优雅极了。
俩新人,特别是女新人 扑克脸全程,样子看上去有点神似倪妮呢,模仿天心那一段是她演的最好的一段戏,男新人不予置评。
首刷,场景灯光画面歌曲歌词人物刻画都非常好阿,难得的佳作,经历过激烈竞争的人经历过勾心斗角的人会有强烈共鸣。
中国少有的歌剧式电影,敢做不一样的电影,这种勇气值得佩服。
而杜琪峰在过了花甲之年还敢于挑战自己从来未拍过的类型,更是可贵。
但是观影期间有人说“怎么一直唱歌啊”“我都睡着几次了”“好无聊”……当然一个是凌晨首映比较容易困然而,我想说,本片最大特点就是歌剧式,如没有看过这类型的电影也起码了解一下才进场。
另外在一些小地方,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地方,或者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们看,没法跟片中的沉浮有共鸣,才会觉得无聊。
这样美丽的场景灯光歌词乐曲都无法欣赏、不懂欣赏的人才会睡着,他的梦甚至没有画面美。
巨大时钟分秒不差,你的情我的爱,一场交易一场空,编织成了再美丽也终将痛醒的梦。
2015年第一天,我在广州当日往返了一次香港,为的就是去看《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那部不知道将来是否还有机会从其他方式再看一遍的纪录片,令我对杜琪峰及其电影作品本就钟情泛滥的心思再度起底。
在纪录片差不多结尾的位置,有段采访里杜琪峰说,"很多人说香港电影已经死左了,冇了,我想怎么会死呢,只要还有一个人一个导演在拍,就不会死。
" "香港电影可以去大陆拍,也可以去别的地方拍,但不能没有本土的东西。
“当时听着这些话,作为一个港片死忠粉,一个香港城市文化粉,内心的感动不言而喻。
而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单身男女2》之后的这部《华丽上班族》什么时候出街有得看,满心期待。
转眼过去八个月,今天终于走进影院目睹了它有多”华丽“。
华丽之余,我又想起纪录片里杜琪峰说的那些话。
我是看银河映像电影时候偶然发现,那些电影差不多都和一个名字有关系,就是杜琪峰,要么是导演,要么就是监制。
也是在《无涯》里刘青云回忆《十万火急》的情景时曾说,银河印象难以想象,而无论是伙伴韦家辉罗永昌,还是接班人游乃海,影评人舒淇等等,大家都认为银河印象真正的灵魂只有只是他杜琪峰一人。
所以,或许真正难以想象的也就是他。
华丽上班族的整个场景是室内的,搭建起开往大中环的地铁,扶摇直上七十几层的大厦,机械划一的上班族人群,嗖嗖嗖地交错穿行幕大荧幕里,上下地铁,排队搭lift,接电话,影印,开会...开场的几分钟里,我差不多以为拆了大荧幕,就是一部活生生得舞台剧被杜琪峰摆在眼前上演,而那节奏却依然快速凌厉得透露着港片独有的味道,朋友说,甚至还有点动作片的影子。
是的,在杜琪峰专拍黑帮动作类型片的标签差不多标满整个电影市场的今天,这个也曾拍过武侠、喜剧、爱情商业小品电影的导演又开始拍上了歌舞舞台剧式的电影。
演着演着演员就唱起来跳起来从此就再也不是印度片儿的特权了,职场勾心斗角各藏心机种种基本款的要求下,杜琪峰偏让演员把心里话对着镜头唱出来,于是演员的对白,混搭着歌词的独白,从听觉语言上给电影来了次不一样的华丽转身。
视觉上,更多得了神一样的美指张叔平,坠在办公室,也就是荧幕视觉中心的大钟,错落的地铁棚,办公楼上楼下结构的切面,百叶窗,甚至是女人们的衣服,明暗颜色,线条设计,将杜琪峰最擅长的镜头调度呼应得淋淋尽职,无论是楼下职员抬头看高层,还是直上直落的电梯,亦或是平面对角上下的张总和苏菲办公室的位置,都是less is more的演绎。
基本上,这部电影的台上华丽是美指和音乐给的,台下的职场剧情人情是张艾嘉给的,而杜琪峰则是用一贯凌厉简洁的镜头风格,在这一切的基础之上盖起来又一幢视听大楼,楼面看上去美观独特,楼底依然涌动着一层唯杜式电影所有的冷暗物质(其实如果剧本换做韦家辉去写,想必会老杜会发挥得更棒。
所以,难掩的个人风格中可见杜琪峰始终还是在执着于他的类型片,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他依然有着将每一部电影当做习作来拍的习惯,就像第一次拍电影的新人一样,去习作,去尝试,尝试不一样。
正如他非常鼓励新人,对鲜浪潮计划的关注,又好比前文所提到,很多话对于这位老派导演来说,都不只是说一说的姿态,而是他在身体力行的做。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杜琪峰。
或者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上班族本身并没有多么牛b,它有不足有水土不服有什么都好,但重要是他有一位敢不断尝试创新的牛b导演,他愿意让自己的电影形式多样,愿意给这个乏善可陈的市场更多的可能,而这一点态度与行动,就已经值回了票价。
这部电影和里面的公司一样,瞄准了内地市场的,卡司上不仅华丽如吹神发哥汤唯,也没忘了要用上海润力捧的新人,而大量歌曲音乐也都选用了国语。
但即便是在搭景里拍,一看见张兆辉,看见卢海鹏,姜皓文,龚慈恩点缀其中,只要是看惯港片的观众,就一定还能嗅到那股不变的港味。
个人而言,本片表现稍弱的就是剧情,除去导演的表现力,只有比较喜欢的最后一场晚宴舞池的戏稍好,女人要贴心多过贴身,如今的张总退场,其后又有琪琪再上,日日上演的职场戏码,冇左个大伟,又添了一个新人李想,而理想终而“成就”又一个大伟还是何生,你我不得而知,也都可以心知肚明。
老杜电影的台词一般都不多,这次电影里的歌儿都差不多和台词一半多,罗大佑,陈辉阳,林夕强强联手,自然不会输,但对我这个粤语歌迷来说,换做粤语歌,效果会更撑场面。
陈奕迅的加盟自有其原因,和一众演员的歌声相比,他吼几嗓子已经很不一样,而至于演,除了胖为无功,也无乜大过。
发哥戏份不多但太帅太暗黑,晚宴上的一番话瞬间让我穿越到港剧《珠光宝气》中贺峰的真正嘴脸。
和张艾嘉搭戏火花不小。
我汤美艳。
新人男演员好过新人女演员,一点点。
电影最后传递出的就和张总的衣裳颜色一样,年轻人,前景,人生,始终还是明媚喜人得。
这或许是当下金融股市大环境所需的一碗鸡汤,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其实是可有更好的注解。
“后生仔,你叫咩名啊?
”“李想,李安的李,梦想的想。
”“希望你将来冇唔记得。
”又一部杜琪峰的电影结束了,但杜琪峰的电影梦想,我相信他永远都会记得,也相信它永远不会结束。
昨天看的电影,还有很多地方没想明白。
想来看看影评的,不过也没看到答案或看法。
除了拖沓的音乐穿插可以吐槽,还是有揭露一点点所谓职场的真相可赞扬,以及拼演技可拼出人物性格刻画的好。
关于张总训琪琪的一段话。
学会坐地铁,不要混身名牌。
句句苦心,说的都是对新人的提点。
后面琪琪辞职,张总说,外面人人我都敢辞就是你我不敢辞,你可以跟外面的人说我有心留你,也许还会给你加薪。
她说,你不要辜负你父亲对你用心栽培。
她何尝不知道这女儿就是要来接班的。
她对大伟说,聪明人控制钱,笨人让钱控制。
整部戏,这个人最认真。
对爱人,对情人,对下属,对晚辈。
这样认真所以成就事业,也这样认真只能功成身退。
她只不过被辜负耍点脾气,就被勒令出局。
她从一个秘书做到ceo,对下属赏罚分明,敢用敢杀;便是女人也一身豪气,临走时候也铮铮硬朗。
说,希望你能记得你的名字。
这样一个女人,她的男人都不爱她,她自己活的认真又坚持。
太坚硬,便被折断抛弃。
一半看的透,一半要做自己。
别人看着,虽然觉得可惜,也是敬佩。
何必这样认真,难道何仲平真想自己的女儿从头做起?
与之鲜明对比时苏菲。
卑微乞求爱情,忘记自己,最终演成一出悲剧。
这出戏剧演出两种女人人生。
一种是琪琪和何太太,一种是张威和苏菲。
可以说的太多,从一开始的饮料即能了解所有人性格。
这部戏讲的真好。
如果张威改变一点点?
如歌中唱道:最初为实现我不变的理想,改变了一点点性格,最后是个性改变了我理想,再篡改一点点道德越挣扎越痛苦越堕落。
《华丽上班族》是一部导演和观众拔河的电影。
观众喜欢的我统统不拍,全片厂搭景拍摄实验空间美学,玩的就是任性,这是导演的选择;你不拍我喜欢的我就是不看,这是观众的选择。
最终,杜琪峰输了一部电影,可是他还是杜琪峰;观众用票房给了导演最大的惩罚,可是却失去了更多部好电影。
这样的结局还算公平:杜琪峰没有输,观众没有赢。
谁输了?
华语电影输了。
承认吧,杜琪峰拍了一部不叫好不叫座的电影 《华丽上班族》上映之前,杜琪峰说,成本过亿担心收不回本。
现在影片内地上映3天,累计票房3480万,预计总票房难过8000万。
失去内地这个大票仓,杜大炮这回真成了自己的乌鸦嘴。
口碑更不乐观,影片豆瓣评分6.4,时光网评分6.8,比起杜先生的黑帮片作品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爱情喜剧的评分也比这个高。
看起来,《华丽上班族》已经成为杜琪峰北上以来最大的一次滑铁卢,而汤唯小姐的票房魔咒仍在延续。
很多人佩服杜琪峰,在60岁的时候仍在突破自己,杜琪峰的努力当然可敬可佩,可惜这样的努力终究未尽全功。
电影借用了原话剧的舞台风格,去做了一个非常舞台的布景。
观众看影片中的办公室会觉得假,这种强烈的形式感,恰是杜琪峰的目的所在。
除办公楼外,医院、人物住宅等外景也均是用搭景方式完成,影片最拉风的道具,则是那只硕大无比的大钟表。
这一切的布置,当然是用舞台剧的方法去表现压抑的职场生活。
作为艺术尝试,当然精彩,可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这样的设计初段或能吸引观众,但当一部电影的形式感成为它最抢眼的东西,却不是一件好事。
黑帮导演杜琪峰转型文艺导演杜琪峰,舍弃了过去的枪火、运镜、宿命等一切轻车熟路的东西,当然值得敬佩,但隐喻、表现主义这些新玩意观众接受了吗?
这是另一个问题。
可是为什么形式感被凸显到不正常的位置?
因为韦家辉也走掉了。
影片故事无外乎其话剧片名——《华丽上班族之生存与现实》。
也就是借三组不同的主线,去表达职场的生死计算与生死疲劳,爱人情侣终究比不过利益计算,露水姻缘还是不如血脉重要,作为一部职场题材的电影,职场男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本可以拍得如同《黑社会》选大佬般火花四射。
如今却是不过不失。
如果只是看故事,笔者宁愿找两集《大时代》来看看,故事松散之下,形式感自然盖过一切。
可是让观众一路看着明星在导演搭建的舞台上唱着不好听的歌,这样坚持90分钟,内地观众基本没谁受得了。
你当然可以说,导演坚持自己没有错,可杜琪峰拍的是商业片。
杜琪峰就是输了,可是败亦灿烂 可是,这样的失败却令杜琪峰更加值得尊敬。
所谓败亦灿烂。
或许,在电影上映之前,杜琪峰已经猜到了这样的结局。
《华丽上班族》当然不是烂片,杜琪峰从来没有拍烂片的能力。
可是,这也绝不是杜琪峰最好的的那部分电影。
甚至可以说,与其说这是一部杜琪峰电影,倒更像是一部张艾嘉电影,在探索之中,杜琪峰走丢了杜琪峰。
不成功的观影体验之下,观众看着不再年轻的发哥和张艾嘉在荧幕上尔虞我诈,陈奕迅和汤唯一路梦游,又如何能爱上这部电影?
残酷地说,杜琪峰的探索,并不成功,黑帮片拍到尽头,歌舞片未必就是彼岸,杜琪峰的电影路,终究要另寻他路。
可是这样的杜琪峰,依然令人尊重,不是因为电影故事、角色、节奏、场景尚在水准之上,这本来就是杜琪峰应该做到的。
而是杜琪峰以华丽音乐剧的样式,拍摄了一部内地观众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职场电影,今后可能也再也看不到了,这样的失败之作,虽然失败,却比一众票房成功的作品精彩得太多。
明星们在大荧幕上载歌载舞,也许是最后一次了 汤唯小姐最近运气真的不是太好,毁片不是问题,可是她毁的是电影类型:挑大梁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民国剧情片的黄金时代,打酱油的《华丽上班族》之后,观众也许再难再内地荧幕上看见明星载歌载舞了。
作为一部歌舞片,电影表明上最大的问题是:歌不好听。
大凡舞台化作品,角色多会突然唱起歌,而且,不少歌是参与叙事的,推进剧情的。
此前陈可辛的《如果爱》好歹红了一首《如果爱》一首《外边》,《华丽上班族》却一首也没有,对这个问题,陈奕迅有点尴尬,罗大佑更尴尬。
杜琪峰把影片音乐都打包给了罗大佑,如果用大数据分析,这个决定也再正确不过。
两人上两次合作,一次是《阿郎的故事》,结果出了一首《你的样子》;一次《黑社会》,罗大佑苍凉肃杀的配乐成就了整部电影。
可是当罗大佑遭遇舞台剧的时候问题就来了,那就是一向高冷的罗大佑根本不适合写这种热闹的音乐。
音乐写得有问题就算了,除了陈奕迅这个“嗓指担当”之外,让张兆辉、卢海鹏用国语边唱边跳,这个效果想想都是醉了。
真正的问题是:中国观众不是印度观众,如果你硬把他们当成印度观众斥候,观众就不斥候了。
类型片的观众从来都是被惯坏的,习惯了几种类型,再接受新的类型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所以《如果爱》之后,等了这么久,才有另一位香港导演带来一部《华丽上班族》。
《华丽上班族》也失败了,导演可敬,可是内地观众不会再看到大场面的歌舞片。
杜琪峰输了一部戏,观众失去了很多部好电影 《华丽上班族》真正的输家,既不是观众,也不是杜琪峰,而是华语电影。
杜琪峰输了一部戏,依然是杜琪峰。
观众看了一部不好看的歌舞,还可以看别的戏。
但是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不仅是歌舞片类型沉没了,更大的代价是:还有多少投资人愿意跟着导演一起冒险?
影片的一个卖点是:美术指导张叔平光是搭建影片中的“华丽办公楼”就花了4000万,每层办公楼占地一万多尺。
4000万是个什么概念?
《煎饼侠》的制片成本而已。
《华丽上班族》输了,还会有老板掏出4000万给导演华丽的失败吗?
电影市场是最大的势利鬼:《捉妖记》赢了,自然有无数部《捉妖记》跟在后面;《华丽上班族》输了,就没有下一部歌舞电影了。
杜琪峰最多不玩歌舞片了,华语电影呢?
一个繁荣的电影市场必定是多元的,因为市场越是多元,创作人越是敢于尝试,才能拍出更多有创意的电影。
而一个市场如果越来越保守,来来去去不是一群小鲜肉在雪中拥吻,就是一群猴子在长空中血战,这种类型收紧市场的市场如同便秘的身体,离盛极而衰也就不远了。
所以我们敬佩杜琪峰。
一个已经写入华语电影殿堂级的人物,明知会输还是去试,虽然未算成功,也没有荒腔走板。
可惜了华语电影,再拍出一部成功的《华丽上班族》,谈何容易。
杜琪峰输了一部戏,但是他不会为理想改变少少性格,因为他是杜琪峰。
至于失败,对他来说倒没有关系。
哪个导演的一生,不拍几部失败的电影,即使他是杜琪峰。
1、不要为了感情,把自己的职场才华投入进去。
电影里,张艾嘉是周润发的小三,跟着他打天下,一步步建立现在这个有71层办公楼、即将上市的公司。
几十年苦熬,50岁时仍未转正。
贵为CEO,却还是会为了客户几声“何太太”欣喜不已。
她教训他的女儿,不许她穿名牌、不许她乘直达电梯,她以为他把女儿交给她是为了让她调教。
不是的,他根本没拿她当自己人,让女儿来,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让女儿替代她。
她拼了几十年,以“自己人”自居,无意中发现他二十几岁的女儿是即将上市公司的股东,而她只是高级职员。
不甘吗?
他从来只是利用她而已。
2、上串下跳的,再风光,也可能只是个小人物。
陈奕迅饰演的大伟,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管理层。
工作上表现平平,几次被张艾嘉批评。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管理层的?
我不信他是凭借和张艾嘉的肉体关系上位。
张艾嘉爱的明明是周润发,而张艾嘉,也生活在周润发的眼皮子底下。
张艾嘉说,李想很像大伟年轻的时候。
李想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有想法有激情肯拼搏。
想必大伟年轻时也如此。
年轻时那么拼,人到中年,有了职位、有了单独的办公室、有了“小弟”,却蓬头垢面,工作应付。
仗着和高层关系好,能拿到内幕消息,空闲拿公司的钱炒炒股,赚double。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因为就算做到了管理层,薪水仍赶不上不断膨胀的欲望。
看不到未来,才会想要投机取巧。
3、私人感情别带到工作中来,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汤唯从大陆到香港,成为大公司的财务,不是不优秀的。
她的男友远在国内,盼她回去。
一边是看起来还算风光的工作、一边是感情,如何抉择?
异地久了,终究会分手。
不过就是个分手罢了,却在公司里哭,被大伟察觉,暴雨天送她回家,一次次言语挑弄,心防被突破之后,他第一时间要求她帮忙做假账,掩盖用了公司钱的事实。
到后来,她才知道,她不是第一个被他情感利用的财务。
到后来,她才知道,他跟ceo张艾嘉一直不清不楚。
她为了工作丢了男友,结果呢?
还不是因为和大伟的露水情丢了工作。
这只是电影里的结局罢了,在中国的法律里,她可能会坐牢。
4、所谓的理想,很可能一戳就破。
电影里职场角色不少,大家都只谈生存,只有一个新来的愣头青谈理想。
因为大家都看清了现实:职场丛林法则只有弱肉强食,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被裁员没事,只要不是我就好。
那么,这个谈理想的李想呢?
在他眼里,能跟高高在上的ceo同乘电梯就是荣幸。
她却利用他的青涩,在起反心时,把无知无觉的他拉入她的阵营中,丝毫不管他被揭穿之后,可能连工作都保不住。
同事们都在八卦公司里的事情,他多嘴一句,却被告诫看破不要说破。
同事们的告诫看起来是告诫,背后的意思是,你还嫩的很呢!
5、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周润发的女儿,富二代何琪,毕业于哈佛,上司说写一个邮件,中文刚说完,她英文邮件就写好了。
她是天才吗?
不是,几个管理者爱喝什么饮料,行政部只交代了一遍,李想记住了,她却记不住。
她的才华、她的素质和涵养,都是久经培训的,来自于多年的精英教育。
她一定还有些电影里没有体现出来的素质和才华,那都是她的资本。
而这个资本,是她的原生家庭用钱一点点砸出来的。
6、要相信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
张艾嘉拼搏了几十年才能穿的名牌,何琪二十多岁就能穿。
张艾嘉想得而得不到的股东位置,何琪一进公司就有。
一个是披荆斩棘、一个是繁花似锦,这是命。
张艾嘉说,李想和大伟年轻时很像,和周润发年轻时也很像。
哪里像?
不过是二十多岁一切都没定型时,某些性格像罢了。
但一辈子的际遇,除了初始性格设定以外,还跟机会、遇事抉择等各种因素有关。
初始性格,只是其中的一个点罢了。
周润发做了多年老板,城府之深不可估量。
大伟人到中年,还在折腾,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单打独斗。
李想被老板的女儿、未来的公司ceo何琪选中,都以为他会成为第二个周润发,我看未必。
两人之间感情已有嫌隙,拼搏的精神即使很像,骨子里的某些东西,却未必会因为环境而改变。
有些人就是学了一辈子,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城府”。
比如说张艾嘉,她是被周润发带出来的,却“死”的很凄惨,离开时看起来优雅,狼狈处却只有她自己知道。
7、职场中,谁能不受委屈?
为了生活罢了。
苏菲能力怎么样,同事自有评价“她能力很强,只是被她的大胸给害了。
”张艾嘉背后的小动作,被周润发从中截断,找苏菲撒气,质问客户是藏在她胸罩里还是底裤里。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
苏菲哭、苏菲闹,却没有辞职。
她是为了赚钱买名牌。
而她的同事们,却是为了挣家用。
8、斗争不赢是道行不行,每个大公司,都有一个掌控一切的大boss周润发的戏份很少,台词也少,他是整个公司的精神象征。
他的每一句都是点睛之笔,能直接影响下属的心情和命运。
他让张艾嘉心甘情愿为他卖命到五十岁,走的时候还说“我是你教出来的,我懂怎么做”,败的一塌糊涂。
他眼睁睁看着女儿因为他找小三而怨恨,说出一番冠冕堂皇的话。
眼睁睁看着女儿喜欢上一个穷小子,不干涉不参与,却推波助澜在开大会的时候用两句话让他处于“出卖者”的角色,把他推到女儿的阵营中来,他知道,女儿才上位,要有能用的人,这个人,最好是有理想却没有心机、对他女儿有感情的愣头青。
他能说出浅显易懂的鸡汤,鼓舞全部人心。
他很少到公司,却有本事做到让ceo单干时,只能拉到一个有肉体关系的男人和一个愣头青。
他是大boss,却跟躺在病床上,全程只醒过来十五分钟的妻子说“你赢了”。
那么,究竟谁是大boss?
是那个躺在床上的植物人,还是她背后的家族?
她若醒来,他现有的一切会不会立刻消失?
他所走过的路,是否步步维艰如履薄冰?
细思极恐。
这是啥
难得一见的中文歌舞片,可惜歌曲真心不咋滴。舞台很华丽,剧情很老套。那两个新人主角面瘫来的吧。另外,每见到陈奕迅那张脸出现在画面里面都好有冲动想点右上角的红叉。。。╮(╯▽╰)╭
汤唯再演这种矫情文艺苦命女那点当初王佳芝积攒的影迷也要没了 张艾嘉真是美 陈奕迅现在就是复制小李子 摆脱 不是说烫头发甩一甩 发狂咆哮几声 就是演技爆发好么?
E神唱得好。架空感有点怪异,但总体还是喜欢的。越来越喜欢张艾嘉。看到了不少TVB三至八线熟脸好亲切。
剛開始有點尷尬 然而最後卻很喜歡 尷尬的原因也許在於中文歌曲 其實非常期待粵語音樂 舞台劇的設定實在太喜歡了.
3.5形式还是不够极致这么飞的气质应该搭配韦家辉的本子张阿姨的写作太普世太落地了强烈推荐韦杜二人两千年的妙手回春就差那份癫狂ps:杜琪峰聊华丽周星驰新喜聊廉价在这个时代华丽和廉价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很开心两位喜欢的创作者聊一块去了
分这么低有点不公平,剧情还挺扎实,可能国内类似片太少大家接受无能吧,就一个成年版的歌舞青春么。
超级棒!可以说是华语电影的新类型吧,风格感还是很强,很大胆的玩了很多的混搭。歌虽然没有像同类型的悲惨世界好听,至少还算贴合主题了~用一种文艺的方法拍出了职场的阴暗和狡诈,也恐怕只有杜sir才做的出来了!
杜琪峰敢去用舞台风格来拍职场故事,已经很有趣了。形式感强烈的布景,也进一步强化了主题。钟表、透明的房子,是一个规则的、压抑的、只有向上的职场世界。力度更多在前半段,有趣又讽刺,后面其实有点套路有点弱了。同样是一部挑观众的电影,接受这种风格的,应该会喜欢吧。反之,就很难了。
不错啊,这种舞台剧的形式,反正我是第一次见~
不是接受不了形式 而是歌实在太几把难听了
懒得吐槽的差
張艾嘉的劇本啊,真是矯揉造作到爆炸,虧你跟我一天生日。這片可不是話劇即視感,看看郎月婷面癱的臉就曉得了。杜琪峰你搞個歌舞劇,讓我今天帶朋友去電影院,花了40塊錢看個IMAX都覺得虧心!朋友還罵我傻逼!誰他媽賠我票錢!
唱的也没法再难听一点。★★
好失望·
这是今年我最期待的电影之一,主要因为早前错过了话剧。电影比我期待的还要好,视觉上打破了常规,比实景更能呈现办公室的压迫格局。众人物的情感都真实可信,复杂饱满。作为一位年逾六十的成名导演,依然敢做如此大胆的尝试,不得不佩服!片中多位偶像,绝对值回票价!
舞台剧大荧幕化,歌舞片其实蛮不容易,演技和唱功都是被考量的标准。杜sir确实够胆识,但这样的电影同样也很考验观众,喜欢的人会奉为经典,不对口味的人肯定是看不下去的。所以也如同电影所表现的主题【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一样。
杜导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全片棚拍,4000万搭景,密集线条镂空设计突出同时间多事件同步,时刻提醒时间的大钟,强节奏感的音乐营造出分秒必争往上爬的压力。作为职场生存指南,主要角色都有代表性,张艾嘉、Eason表演加分,朗月婷王紫逸也不错。3D效果差,对空间感没啥帮助。7/10
这杜琪峰?这杜琪峰
大都市大工厂的21st century 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