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和洛奇塔
Tori et Lokita,两小无惧(港),有你就是家(台),Tori and Lokita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主演:巴勃罗·希尔斯,姆本杜·乔利,克莱尔·博德森,夏洛特·德·布鲁因,蒂伊门·戈瓦尔茨,娜德吉·韦德拉奥果,巴蒂斯特·索尔尼恩,阿尔班·乌卡伊,马克·泽戈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一对“姐弟”移民欧洲,齐心面对困境与挑战。贝宁小男孩托里(巴勃罗·希尔斯 饰)和喀麦隆少女洛奇塔(姆本杜·乔利 饰)孤身离开非洲前往比利时,冀盼能展开新生活。无依无靠的两人却因为偷渡他乡,无法顺利谋生,只得在收容所、黑市、餐厅等地辗转流浪。即便如此,年纪轻轻的他们还是想尽办法在陌生环境下辛苦生存,齐心合力面对新生..详细 >
比达内兄弟以前拍的作品要更富戏剧性与娱乐性,但这个剧本的起承转合到底是怎么一拍脑袋想的?达内兄弟对社会议题的表达永远都是,点到为止不做深入,每次我都觉得看不过瘾。
种植大麻叶很难,要把补光灯上移到铁丝第六节。钻进培育室很难,要穿过几个排风管道口。带画给她很难,要把满墙的画卷起来。取得居留证很难,要假设出各种问题。打耳光叫她听话很容易,解皮带叫她服务很容易,搜鞋把她藏的钱夺走很容易。偷渡时在船上待在一起很容易,在新的国度想要一起活下去却很难。
视点人物被分裂成两个,而两个人物的一切任务却都仅集中于戏剧,而非现实;所有苦难都不影响人物内心,主角的工作细节也被完全抹去,整个故事被精简为了一个光秃秃的类型模版,不可预测的不再是人物内心,而是外部环境;从《一诺千金》一直延续到《年轻的阿迈德》的结尾“达内时刻”被隐藏在结局里的宣传标语顶替:“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还不是因为你部门没给发证?”不好说算不算退步,但这肯定是达内创作生涯中的绝对异类。
达内兄弟终于明白难民移民该怎么拍了,我强烈建议如果兄弟俩还想拍的话可以拍因为covid买不到机票回家的咱
不如之前的片子,显得刻意,剧作痕迹强,或许因为双人物平行叙事?
有震到
感官大于理性诉求,对我不太见效。
洛奇塔的内心是如此的纯净,为了弟弟、为了母亲、为了生活中的一点点希望,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安全的余地。可无论在喀麦隆,还是在比利时,剥削是完全没有边界的。生如浮萍,命如草芥。达内兄弟的叙事方式越来越简洁,却鞭辟入里,细腻入微。
+.5
论叙事效率,当世只看达内兄弟。
今年最好的。
喜欢这种简洁利落和(对冗杂表达的)克制
一直提心吊胆..到最后逃跑以为能松一口气的时候还是被打脸了... 7.5/10
仿佛回到了《孩子》,孩子们在街头奔走、穿梭,却无处藏身。
1.因为看电影让我了解到蛮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与我个人生活相距甚远的事物。虽然《托里和洛奇塔》里的移民、贩毒、种植大麻等等也在其它影视作品中见过,但故事所聚焦的底层人物生活还是再度令我深深感受到穷人们生存的不容易;2.观看的第九部「达内兄弟」导演电影作品,他们的手持摄影风格真是炉火纯青;3.结尾葬礼上念悼词的情节让我联想到《一一》;……
拥有姐弟情也无法逃遁,黑帮难民经济,比底层还底层。#达内兄弟回顾展@MovieMovie
我已经忘了口碑平庸的前两部了,但这部跟早期那几部比真的差好多啊,感觉故事特别呆板生硬,以前对非职业演员的成功点播这次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显然也失败了。
黑人演员不觉得他们演的角色很蠢吗?还是说他们觉得这样是正常的?
拍得不错,是说技巧层面,但是一部道德负值的影片,炫技与颂扬灾难(他者苦难)的意图,饱满到令人作呕地步。尤其结尾,生动刻画出这位躲在镜后导演本人,何其伪善、自大、刻薄、冷漠的人物形象,看完暗暗在心下破口大骂三声Stupid B导演。一言蔽之,该作是当代性叙事中令吾厌恶的一种表达。另,望导演知悉:我们当然会心碎,当 a man suffered in a world,连歌颂都显得傲慢无礼。
前半段其实很好,水准在那儿,观众跟随着纯真的儿童穿梭在罪恶阴险的毒品世界,引人思考的部分很多很多,可惜结尾走了下坡路,剧情上实在漏洞百出啊,而且竟然还借小男孩之口直接点题了!受不了生硬点题啊,好好讲一段故事,让观众各自发挥联想,去理解,去探讨答案原因和解决方案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