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之子
Le fils de l'autre,别人的儿子,继子,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儿子,The Other Son
导演:罗兰娜·利维
主演:艾曼纽·德芙,儒勒·斯楚克,布鲁诺·波达里德斯,帕斯卡·埃尔贝,Areen Omari,麦赫迪·德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年份:2012
简介:当约瑟夫准备加入以色列军队服兵役时,发现自己不是父母的亲身儿子,在他出生时,他与约旦河西岸的一个巴勒斯坦家庭的小孩亚辛换错了。因这一发现,两个家庭的生活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发现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各自的身份、价值和信念。 本片围绕着巴以冲突这个历史悠久而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展开,本该互相敌视的两个家庭阴..详细 >
迟到一年的佳作
一出悲剧,在一个更大的悲剧背景下上演
讲了一个种族仇恨的三个不同寻常三兄弟变成朋友的故事,我希望我能看完世上每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的电影,都是一个感动,或者是任何一种感情,甚至胜过了一个人的一生,喜欢电影,加我QQ 364155401,互相推荐,我爱。
18年后发现,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且是一个以色列家庭和巴勒斯坦家庭的孩子互换了。世界上最纠结的反差,估计也就只能这样了。当然,电影故事中,以爱之名,敌对势力也显得温情,事实上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会怎样?
以色列国家的命题作文,以团结友好为题,高中生水平。
當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小孩被抱錯……逆天的好題材啊~拍得太和諧了,看著很舒服,不過現實不是這麼輕描淡寫吧。
看这种片子最大感想就是好在大家都是理性成熟的人,没有洒狗血就真万岁了。无论是身份民族国家冲突,大家都是在父母的爱护之下长大的,“愿上帝保佑所有人”。
就着西班牙语字幕,用谷歌翻成半生不熟的英语,找不到合适的译文看得真不容易啊,但也比不上这两个家庭选择的艰难。剧本的立意点还是很有想法的,但是冲突矛盾表现不够激烈,也许是怕两方的抗议吧,结尾的处理感觉有点仓促,是不是给剪掉了一部分。
为什么都说是大团圆结局?两个民族的结果,那个国防部上校的结果等等,电影之外必然是悲剧收尾。这样的温情是绝望的,就如那些手持镜头,大特写传达的信息一样,不稳定。
超脸盲,看完都认不出来,看的我超级困。。。
细节还是很粗糙 最后的点题多此一举
由穷入奢易,由奢入穷难!
节奏虽然平淡,细节却很出彩。阿拉伯父亲在车底流的眼泪,以色列父亲在黑暗中走在长长的公路上,安静却直指人心。
没想到剧情这么平淡,几乎没什么冲突,可能这才是导演高明的地方。
看著電影,想的是他的故事。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概念上似乎特別簡單明瞭就能區分。只是面對同一個事件,每個人不同的反應可能讓故事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我總想如果尋根的故事真的發生了,會是怎樣的結局?又或者都不重要。於是他在他的故事里,一直缺少了一個出口,一個感情的出口。
不温不火的治愈系电影,预设决定了影片不可能太纯粹,在许多细节还是暴露了导演预设主题的野心,说教的成分偏多,导演最后也将大团圆进行到底,人物心理的刻画还有进步的空间,看到男主角之一的约瑟总是觉得长得很像美剧《无耻家庭》里的LIP
1.当我在思考这片子该如何收场的时候,那刀捅的太好了 2.《天龙八部》的巴以版
以色列军官父亲走在巴勒斯坦高墙下的一场戏真是强烈……故事本身还是刻意轻松化了,这个故事,如果放在今日的以巴语境下,恐怕不会这么温情。
3.5
选材很精妙,民族冲突在人类普世情感中也会让位。但我想现实一定会更艰难,虽然电影以温情团圆结局草草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