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妮可基德曼,在冷山和小岛惊魂里的表现令人无法忘记,多么美丽,漂亮,吸引人,魅力难挡,甚至有似乎是真实的感觉,沙漠女王依然想把她那高贵的魅力延续下去,但那无法掩盖的年龄衰老痕迹,在扮演少女部分显而易见,太过于牵强,而妮可本身的演绎,也无法达到当年的水准。
本片主要败笔有两个,第一个是前部分的初恋,太过于平淡和无聊,并且非常罗嗦缓慢,没有亮点,让人感觉很多余,第二个是妮可从少女到获得女王称号的十多二十年内,相貌几乎没有年龄的变化,全片没有给人时间长久沧桑、令人撼动感动的变化。
本片虽然不算成功,但妮可...你仍然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没有之一。
【开篇碎碎念】主人公只有一位,就是沙漠女王格特鲁德·贝尔。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她的传记,记录她传奇一生中那几个重要的切面。
古今中外,这世界上多得是普通的无名之辈,而我们为什么要看传奇?
对我来说,是因为有趣、有指导性。
人都喜欢听故事,在听故事的时间里,我们并不无聊地由时间流逝,同时获得一些趣味和启迪。
只是这启迪或有,或无,或早,或迟。
一场多年前看的电影,可能在经过无数被遗忘的时间后,突然发现它的某种价值。
电影女主人公格特鲁德·贝尔,为省事好记起见,以下称她为“贝尔”。
-【从童年说起】生在近代、英国、贵族家庭的少女,她穿着有及踝大裙摆和繁复蕾丝花边的连衣裙,接受作为一名贵族淑女的教育。
但她天性并不淑女,她拥有历史学学位,向往骑马和外面的世界。
面对父母安排的相亲对象,她很坦诚地说,她不喜欢对方,他也知道对方并不喜欢她。
她不喜欢安于相亲结婚的男人,也不是对方所期待的宜室宜家的女子。
她前往伊朗,电影里没说明具体的原因。
或许我们人生中是会有这种想做一件事,但没有具体理由的时候。
理由是有的,只是不能被表达,或者不具备实用性、普遍性而无法被理解。
但正式这中想法中,藏着我们生而为人的真正向往。
很高兴见到,在当时的环境下,贝尔得偿所愿,想去就去了。
-【初恋亨利】在伊朗,贝尔邂逅被派来引导她了解当地的大使馆秘书亨利,一个独角兽遇见了独角兽的美丽但悲剧的爱情。
父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亨利殉情,贝尔“被打碎”。
衷心喜爱着历史、诗歌,天性高雅清静,这样的人注定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上回和生性平庸世俗的大多数迥然有别,因此不合群、孤独。
亨利就是这样的。
其实贝尔也可能是,但她因为有贵族的出身、美丽的外貌而不至于受到冷落疏远。
但在家境欠佳的亨利身上,就成了把他和周围人隔离开的无形的屏障。
因此他们相知相契,因此亨利在得知贝尔父亲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后,怀着被拒绝、被离别的失望和悲伤,难以为继地结束了自己凄凉的人生。
这段悲伤的插曲结束后,贝尔的心沉寂了,不似从前喜欢骑马的活泼,但仍保留着饱受教育的知性,于是渐渐转变成追求文化型冒险的旅行家。
中东的沙漠,从边缘开始,越来越深入,还一度进入了所有认识的人都劝她不要去的嫉妒危险也嫉妒神秘的沙漠中心黑伊尔。
-【勇敢与智慧】一个你认识的人都极力劝阻你前去的地方,并且并没有非去不可的客观理由,只是你自己想去,你会坚持自己的追求吗?
我不能。
别说有人阻止我,就是没有客观理由这点,就足以劝退我了。
因为并不富裕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我追求消耗稍微大一点的个人爱好,只能在有限的限度内劳逸结合,比如看看电影、吃顿火锅。
小时候天真烂漫,想着长大后去做环球旅行,长大后才发现,环球旅行依然令人向往,但我却没有经费。
如果条件允许,但别人都在反对呢?
会被劝退,作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我一向非常重视别人的意见,我自己的似乎并不怎么重要。
但是贝尔不。
虽千万人吾往矣。
到达黑伊尔已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遭到软禁三周有余,然后才终于见到黑伊尔的“首领”。
对方要把她纳入后宫,她借用对方信仰的伊斯兰教的箴言说已婚的女人不能碰,自己得以全身而退。
在这件事上,贝尔的人格魅力不在于引用安拉的话回怼了对方的机智,而是被软禁三周后,见到其首领,还能据理力争,而不害怕因此被囚禁、被虐杀的勇敢。
-【沙漠女王】沙漠女王之名从何而来?
这是一顶无形的皇冠,由无数由衷钦佩贝尔的智慧和勇敢的人们为她加冕。
她不是统治着哪一寸土地的王,她只是沙漠之上无人能及无人不尊的沙漠女王。
-【后记】良好的教育,对文化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对危险的无惧,这是贝尔,也可以是我们。
一个名叫格特鲁德.贝尔的英国女人,在一战前后的中东政治民族漩涡之中,探寻阿拉伯沙漠的秘密,了解了贝都因这个民族的魁力,影响了很多年后阿拉伯世界的格局。
斩断了与地位悬殊的初恋的感情,和爱人在沙漠中通过信笺传递甘甜与苦涩的爱情,最终归于永恒的沙漠。
虽然这部影片是女性题材电影,但却雄性气息扑面,崇尚力量与主宰,但却未能很好的表达出女性的刚强。
格特鲁.贝尔虽没有之后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有名,但是她也有着同劳伦斯一样的坚韧无惧。
这部影片在摩洛歌、约旦、英国等多地取景,片中的阿拉伯沙漠场面宏大,沙尘暴效果真实!
沙漠女王(Queen of the Desert)概括故事主旨就是女文青的沙漠历险记。
本片根据英国著名探险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格特鲁德·贝尔(Gertrude Bell)的真实历史改编。
出身优渥家庭的高知女贝尔才华横溢,气质出众,但是上流社会的浮华和肤浅令她生厌。
出于对伊斯兰文化的喜爱,她来到了伊朗并与外交官相恋,怎奈上流社会的家庭无法接受这样的凤凰男,最终这段恋情被终结。
贝尔感到万念俱灰,从此开挂冒险的人生。
她无畏前往中东腹地,多次身处危险境地,遭遇凶残成性,杀人如麻的各种“基地组织”。
她的勇敢,真诚,尊重以及人格魅力打动了各方穆斯林高官,成为中东各割据势力的座上客。
由于她对神秘中东情况的了解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判断,协助英国成立伊拉克王国,成为大英帝国和中东国家之间的桥梁。
她在一战后参与划定了中东地区各国界线,在阿拉伯世界中倍受尊重,称为无冕女王。
妮可基德曼在本片中不忌形象,但是一颦一笑中尽显果敢刚毅,优雅从容的女神形象。
选题就有点种族主义的自吹自擂,女主在阿拉伯人看来是个对英国当局有影响力的女人,称她为lady,离queen差的远。
明明是英国炮船的恐吓 殖民者却喜欢粉饰为英国人的魅力。
电影编排也也没说明她的影响力,片尾莫名其妙的的指定了两个国王。
kidman阿姨虽然整的不认识了,但比较快50了。。
Gertrude Margaret Lowthian Bell,CBE(14 July 1868– 12 July 1926) was an English writer, traveller, political officer, administrator, spy and archaeologist who explored, mapped, and became highly influential to British imperial policy-making due to her knowledge and contacts, built up through extensive travels inGreater Syria,Mesopotamia,Asia Minor, andArabia. Along withT. E. Lawrence, Bell helped support the Hashemite dynasties in what is todayJordanas well as inIraq.[2]Sh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establishing and helping administer the modern state of Iraq, utilising her unique perspective from her travels and relations with tribal leaders throughout the Middle East. During her lifetime she was highly esteemed and trusted by British officials and given an immense amount of power for a woman at the time[why?]. She has been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few representatives of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remembered by the Arabs with anything resembling affection".[3]
如果是因为期待另一部经典的女版阿拉伯劳伦斯而入坑,那还是趁早关掉电影吧。
维基百科都比它精彩。
在B站上发现资源的时候我很惊讶,因为事先完全不了解Gertrude Bell这位与劳伦斯共事的英国女性的传奇故事。
于是上网百科了一下,发现她作为一名考古学家、旅行家之外,更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中东政治秩序的塑形者之一,无论从帝国政策研究还是八卦野史的角度来讲应该说都非常有料。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有名的荷索,据说擅长对政治历史及其背后人性的书写与思考(尽管我没有看过他的作品)。
虽然看到海报上的妮可基德曼心里闪过了一丝不详的预感,但还是抱着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找来看了。
然后是极大的失望。
首先,在选角上,女主角Gertrude及其第一任情人都是英国人,导演却找了澳大利亚人妮可和美国人付兰兰演绎。
为了号召力也就罢了,可是麻烦你们拿出点演技好吗!
妮可美美美但是完全走不了内心戏,付兰兰鉴于在都比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已经无法正常与女演员谈情说爱,每一个带着褶子的笑容都让人十分出戏。
好的,我们著名的劳伦斯总算是正经英国人出演了,可是,这个英国人是嫩牛五方啊!
原谅我五方,我知道你很努力,也知道你不只是一个能演英俊吸血鬼的偶像男演员,可是,你把劳伦斯演成一个小混混了你知道吗!
他再特立独行也不是这种画风啊!
观影的我表示非常的难以消化。
其次,是人物。
可以说历史上的Gertrude是一个非常鲜活、饱满的女性形象,她的丰富学识、远见和胆量都是当时及之后的女辈翘楚,无论是大英帝国中东政策的制定上还是阿拉伯政治与部族关系的纵横捭阖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这样一位女性的形象,在影片中却变得非常扁平化,所有的智慧、远见、坚韧、野心与外交技巧等都消散在与两位男主的爱情纠葛和美轮美奂的大漠风光之中。
即便是日记旁白也以沙漠之美和爱情之折磨为主题,完全没有充分表现以Gertrude视角所看到的贝都因人政治、社会、文化及在此影响下她本人世界观的形成与变化。
如果说妮可饰演的Gertrude是一位沙漠中的无冕女皇,那也只是一位因有美丽外表而在漫漫黄沙中脱颖而出的一抹亮色,仅此而已。
最后,是剧情。
当然,Gertrude的人生角色有作为考古学家的一面,有作为作家、文学家的一面,也有作为政治人物的一面。
我承认前两方面对于了解她的传奇人生十分重要,也可以说是奠定了她能够为英帝国中东政策与外交服务的阅历基础。
但是,出于私心,也出于我的基本判断,Gertrude的政治人生如果说不是举足轻重的,也是了解现代中东的形成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部Gertrude Bell的传记式电影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将笔墨大量的浪费在描绘沙漠风采、考古奇迹以及冗长的谈情说爱能给影片带来怎样的深度?
即便是突出Gertrude作为旅行家的一面,她所眼见耳闻的,也不只是德鲁兹人的能歌善舞和阿拉伯市集的热闹风光吧?
电影中的Gertrude得出Ha'il的Rashid家族即将走向没落的结论之前,她甚至都没有走出过Emir用来盛情款待她的那个小房间;Rashid所领导的部落究竟处于怎样的境地,Ibn Saud家族又对其构成了怎样的威胁,这些Gertrude在其旅行中为英帝国收集的情报都只用一句旁白带过,简直莫名其妙。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最感兴趣的Gertrude在缔造现代伊拉克中起到的作用及其对Faisal当上伊拉克国王并帮助其治理王国的部分也只在影片的结尾稍作提及,更让人觉得前面的两个小时实在是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呈现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
全片看完我也是佩服自己的忍耐力,几次想拍桌而起几次要快进。
现在想想花时间写这篇吐槽都没有必要,然而已经写到了这里......大概也是太憋火。
这学期在上现代中东历史的课程,以历史学的视角细致的了解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文化和思想,才更深刻的体会到它的包容、复杂、微妙和挣扎。
这些都是域外人民需要动用想象力和谦卑心去理解和接纳的东西。
本以为随着中东得到愈发多的关注,会有更多认真描绘其历史与人民的作品出现;现在看来,西方对中东的凝视可能仍然停留在一种好莱坞奇观式的探寻阶段。
茫茫的大漠,异域的音乐,驼铃的作响,戴着头巾的妇女,这些是中东,但也不是中东。
作为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如果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描摹与勾勒,又怎么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价值。
何时才能像历史上的Gertrude一样,真正的放下姿态,俯下身体,深入地走进当地的社会与政治文化生活,可能是很多人对时下文艺界、传媒界所一直抱有的问题。
妮可基德曼显得是有点激情不足,乏力。
全剧显得松垮垮的,对于女主的巨大作用交代不足。
尽管本片汇聚了不少好莱坞明星,但是没起到什么正面作用。
妮可·基德曼有着一头红红的金发、蓝蓝的眼睛、修长的双腿,她纯洁、诚实、亲切、慷慨,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善于展示自己的女人。
她在事业上都拥有相当不错的成绩,一直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银幕形象,并不断取得成功。
她不断抓住各种机会,在镜头前展示她的演技,来证明自己不仅仅只是拥有美貌的女人。
似乎每一个女权主义的标志或是引领者都没有得到幸福的婚姻,到底女权主义影片是在歌颂女权者,还是暗中冷讽热嘲他们/她们,这也许都不得而知。
然而,她们都邂逅了动人的爱情。
就像影片中只有亲身深入阿拉伯沙漠之中的Bell才真正了解这个地方,这也给予了她对于发生在那里的未来的远见,她也因此在一战后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局势中站有一席之地。
但这一切都始于初次邂逅的爱情的灰飞烟灭和悲痛欲绝,似乎在任何人的女权主义视角,爱情和功名都是水火不容的。
可至少影片没有那女权主义的偏见强加在浪漫主义之上,诗 似乎从来都是Bell最好的挚友。
影片随很清晰,不做作,但看到最后似乎又再次勾起我的揣测,这难道不是又一个大国沙文主义的记事簿吗?
我觉得女主一开始就是小孩子的顽皮是驱动力, 遇到第一个man以后诗歌,远方, 羊群, 山峰, 沙漠,星空, 溪流, 反正不是吃的真正开启了一个少女的心。
爱的欲望和冲动。
在无法改变的失败加上自己倔强的性格形成的不是更加容易走出失去爱人的低谷, 相反这样的性格在恐惧再次受情伤的情况下更是愿意选择逃避寻找相同替代。
勇敢的是人最后选择了去沙漠旅行,各种沙漠各种走。
天生的勇气和胆量贯穿始终, 我觉得这种勇气不是被困难逼迫的狗急跳墙的勇气, 而是那种天朝上国出生就有的优越感的勇气。
是发达经济体和文明对落后经济体和文明的天生碾压式的心理胜利生态位。
姐姐真漂亮!
所有问题的解决的都是先理解,最好是感同身受。
英国的冬天的冷峻的画面和中东沙漠热的画面都是对理解的诠释。
《沙漠女王》很显然,电影说明白了一句话,给了一个特别新也特别好理解的定义:女人,之所以称为女人,就是因为她能够做到男人做不到的事!
当然,从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做饭的女人多,但是顶尖的厨师到底还得是男人;而这个时代为什么女性领袖越来越多。
因为男人政客本来就多,能够成为“为男人所不能为”的政治家自然就反而少了。
为什么主人公格特鲁德•贝尔被称为“沙漠女王”?
故事背景是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覆灭,沙漠里的阿拉伯国家开始四分五裂,英法各国开始谋夺控制这些地区。
而贝尔因为在中东地区学习语言,翻译文学作品,进行考古工作。
而且因为对沙漠的兴趣,使得她甚至走完了阿拉伯人自己都没有走完的版图,她的阅历,她的学识,她的背景(出身贵族,又有亲戚担任外交官,而后又与一名英国外交官恋爱),使她帮助国家,也帮助中东地区的小部落建立起国家。
而且最终死在巴格达,至今仍受到当地人的怀念。
一个女性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切?
首先是她的学识,还有她的见识。
我们认为学识是女性婚姻的障碍,何况在那样的时代。
的确,贝尔的母亲也这样理解(你不要因为你的聪明才智吓坏年轻男人),甚至要她在舞会上保持微笑不要开口。
就因为她的学识,她不会像其他的闺中女性一样,听着见过世面的男人胡乱吹牛就信以为真,心生爱慕,而是当场拆穿(因为贝尔熟读地理,知道哪里有什么动物,哪里没有什么动物);因为她的聪明,当舞会上那些自命风流,又极其的低俗的男士,试图像勾引无知少女一样对待她时,却遇到了她的无情嘲讽(男:格特鲁德……我很想和你出去。
贝尔:去哪儿?
巴黎?
印度?
埃及?
男:外面有个谷仓。
贝尔:你的意思是在干草上?
男:我们离开几分钟没人会注意到的。
贝尔:你的意思是出去通奸。
男:是的。
贝尔:就像是在地里的牲口那样?
男:是的。
贝尔:阿诺德•朗西,我都不了解你。
但你看起来像头牛一样)。
因为学识使得她不至于像其他姑娘一样犯傻,于是她走出了家门,因为父亲不让她去牛津大学读书(估计那也是时代使然,没有什么女性读大学),她却坚持要出去见世面,她去了德黑兰大使馆,找他当大使的舅舅。
在那里她也认识了使馆里的一个小伙子,可惜小伙子是个赌棍,而她的舅舅和父亲都明白这样的人不是好对象。
这段爱情失败,使得她能够继续坚持像男人那样,出去外面闯荡世界。
其次她的探索。
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越走越远,甚至跑到了男性都不敢涉足的异域,也许她是有意为之。
正如她自己的话所言,三年后,我人生中第一次认识到我的本质,我的内心不属于任何人,它只属于沙漠。
一个女性怎么会变成如此?
毕竟每个女孩子都有其天性,对于恋爱生活的向往。
原来是倒霉的初恋,还有不得善终的第三者(她和一名已婚的大使相爱,但是大使却先她而死,没有实现爱情的承诺)。
因为她不顾一切危险,敢于在异域沙漠里穿行,敢于在有强烈性别歧视的国度里探寻。
以至于她走过阿拉伯人自己都没有走过的路,到达阿拉伯人自己都不熟悉的部落。
因为这一切,使得她能够得到阿拉伯人的尊敬和信赖,成为英国政府与这些部落联系的纽带,能够成就一番别人做不到的事。
因为她比阿拉伯人还了解阿拉伯的领土,她知道了原本的土耳其“领袖”,已经被刺杀,而后其继承人又一再地被暗杀,所以,没有什么人能够支撑大局。
阿拉伯大陆必然四分五裂,新的部落必然崛起。
所以她支持这些部落形成王国,这样子其实也符合欧洲的利益,再没有一个统一的帝国可以与英法匹敌了。
最后是她的独立与自信。
因为她有那样的学识和见识,还有那样的阅历以及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还有当地人阿图作为追随者)。
所以,她不仅拒绝当政府的特工,也拒绝了阿拉伯埃米尔国王的求婚。
(英国领事怀利对贝尔说:贝尔小姐,我叫你来,我……贝尔说:没有人能叫我来。
怀利:我是……邀请你来。
贝尔:听起来好多了,让我们直入主题,好吗?
怀利:你勇于冒险,我并不倾向于这样做说的,委婉些,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入,如果你将你的好奇的事情做的更系统些的话,这会对国家相当有价值的。
贝尔说:什么意思?
怀利:你将是我们情报机构在广阔区域里唯一的间谍,总之……贝尔:不!
怀利:直接拒绝?
贝尔:是的,直接拒绝。
我不为任何人工作。
怀利:那么是什么吸引你去贝都因的呢?
贝尔:这是你和你的世界无法理解的,这是他们的自由,这是他们的尊严,这是他们生命的诗歌,祝你过得愉快怀利先生!
)(当贝都因的国王埃米尔自以为是地,要迎娶她时,她只是委婉而又强硬地说:很荣幸见到你,可是,我已经结婚了,和一个英国领事。
这会给一个男人和他的国家带来麻烦的。
)尽管贝尔最终没有赢得婚姻,但是也曾经有过爱情,何况她的人生已经被定位为“沙漠女王”。
17.2.10
这片里詹姆斯弗兰科看起来老了十几岁...剧情也不咋地
好长。节奏慢。感觉女王也没怎么厉害,运气比较好。爱情很狗血。沙漠里混那么就还细皮嫩肉。每次沙漠里的音乐很好听。哎,妮可基德曼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了,这部电影也体现不出啥演技。
什么大便
Werner Herzog should have caved into documentary works long ago. All his millennial narratives were lack of necessary nuance and magic a drama desperately requires. With all the great locations and production design, the camera barely captured the essential spirits due to meaningless and self-important movement. The color and sound were awful, too.
浩瀚沙漠的壮美,独立女性的坚守,阿拉伯世界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建立信赖后的友善,为世界之美万岁
分数:55 有些看不进去,剧情有些催眠…
荷索这是拍了个三不沾的片呗,借一层浅显的文明差异,来捕捉他那自然探险纪录片式的充满中东异域风情的瑰丽地理。借一个人物传记的由头,去挖掘那毫不动人的私人情感史。借一位杰出女性的特殊经验,向观众道出这不过是个有些克夫,但同时过着总体看来与男性角色没有任何区别的,一马平川又功成名就的一生。
没有男人能碰一个已婚女人。人物传记。
视觉呈现都尽力了,这个故事和阿拉伯的劳伦斯、黑金之类的参考着看估计会更有意思。整个制作上几乎没有赫尔佐格的特点了,除了“步入蛮荒”这个视角之外。弗兰科的演技尴尬,剧本问题也挺大,这个传奇女性的故事看起来就是在沙漠中游历,每次都是被沙漠骑士拦下,然后几句话摆平酋长,作为故事太轻了
风光迷人
这部电影在电影意义之外有更多的亮点,比如:贝都因人、沙漠之旅、中东文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英国政府的干预、约旦国王和伊拉克国王的兄弟情深导致当今的政治关系等。。。这部电影没有想象中应该出现的激烈烧脑等特工剧情,而是缓缓地波澜不惊地描述着一个贵族女人的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服装道具景色演员都到位了,可是故事核心还是一部玛丽苏的大女主故事,即便有历史加持也活生生地拍成了一部平庸之作。
本片曾给我史诗巨片的期待。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对妮可·基德曼的期待。可惜看完之后,我只能说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过本片引起我对相关区域、相关历史的兴趣。我会抽时间学习一下。格特鲁德·贝尔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她凭借个人魅力和自身修养,而成为近代阿拉伯世界的朋友。就像“阿拉伯的劳伦斯”一样
拍成了流水账 尴尬的要死
这么符合荷索气质的角色和背景硬是给拍成了面子果实能力者走来走去,依我看他老人家已经可以彻底告别剧情片了。
要多烂有多烂
两段感情经历看起来有点勉强,第一个在她的放弃下无疾而终,自己却终身铭记,被困其中,第二个更加勉强,为赋新词强说愁。直到劳伦斯出现,才暗示它在向《阿拉伯的劳伦斯》致敬,给两个寂寞的人寻找一个赔偿的伴侣。两个人异域的人,在当地完成了感情寄托。牺牲自己太多了。
觉得比英国病人好看
感觉没有拍出她怎么牛
一个左右阿拉伯世界政局的女人,阿拉伯世界的国王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