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高票房下未必都是良品,但万万没想到这句话竟然也可以用来评价《长津湖》。
首先,此片制作班底汇聚了娱乐圈的明星大腕的半壁江山。
导演和监制是陈凯歌,林超贤和徐克。
任何一位单领出来也是相当有分量的,参与的明星主创哪一位不是资深影视剧创作演员?
其次,此片立足于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属于国家扶植影视文化项目,有巨大的史料和支持,各单位机关做宣传教育片来看。
最后,此片由特别成熟资深的影视公司制作:博纳影业,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华夏电影,阿里巴巴影业等等。
据说投资高达2亿,1.2万人参与制作,可真是大手笔大制作。
但观看后真的大失所望,想必是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吧!
此片时长过长但剪辑较零散,整体结构不紧凑,人物线条过多导致混乱,真的太过失望,乏善可陈。
二星给爱国题材和雷公,因为整片看下来,唯一能打动到我的就是雷公英勇就义的场景。
失望😞
如今的电影工业早已让战争片的场面达到了二十年前无法想象的境界,但《大决战三部曲》、《血战台儿庄》这些8、90年代的作品却依然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巅峰,这其中的原因,尽在这部国庆档大作之中。
三个小时篇幅还原长津湖战役,本来绰绰有余,但编导团队在追求视觉效果和主旋律情绪的方针下,却把战役简化为了战斗。
恢弘的战场实景拍摄的确能让三个小时转瞬即逝,但看完后你会发现,对于长津湖这场抗美援朝最惨烈战役的全貌,你的印象依然是模糊的。
如果你看过十年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就会知道这一战的制胜点在于志愿军利用长津湖的特殊地形,制定的诱敌深入,分而围之的打法。
实操中的关键,则在于十万大军以无数战士冻死冻伤的代价,趁夜秘密急行军,分割穿插包围美军精锐。
但以上这些,在这部电影中竟然几乎被完全省略,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通讯塔之战。
编剧宁愿强行插入几场怀念大哥,抑或是该不该对敌人补刀的尴尬文戏,也不愿多做一些战略层面的铺陈和解析。
一两句旁白和北极熊团长一句“他们是从天上来的吗”,就潦草带过了志愿军在此战中最可歌可泣的部分。
也许只能解释为,拍摄部队行军的效果,远不如真刀实枪的战场精彩吧。
一部对题材失去宏观把控的作品,对于作品本身的整体把控也注定失败。
所以在主线战事拍完后,五分钟内竟出现了柯大川、杨根思和史密斯将军三个不同视角的段落——前两个更是毫无铺垫的大乱入——我竟也并不意外。
有佳句无佳章的观感,在结局突然到来之前早已定型。
没有《大决战》等经典之作中对待重大战役的宏观严肃视角,制作再精良,明星再扎堆,场面再刺激再精彩,也不过像是加强版的抗美神片,过个眼瘾罢了。
哪怕中间某些段落的确曾让我热血沸腾,走出影院回味,却发现情绪的立足点似乎并不可靠。
几乎通篇以采访和图片形式呈现的《冰血长津湖》里,才有着那一战最真实最动人的全貌。
每一个电影版《长津湖》的观众,都值得去重温一遍那部纪录片。
从影院出来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徐峥说看完这样的电影就觉得语言特别的苍白无力出来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商场,老人们安逸的牌局,想说声谢谢但也太轻了我不是历史迷也不是军迷,作为大多数中普普通通的一个,真的很惭愧,上一次去了解这些东西估计是很多年前的历史课本上了,而当时的我只会抱怨这些东西怎么那么难记。
这段时间因为电影的缘故,刷了不少老兵的采访。
没有哪个人讲到当年的事不是潸然泪下,看的人好沉重。
印象很深刻的,有个爷爷他的战友牺牲时让爷爷把他带回家 但是爷爷没有办法把他带回来。
后来高龄的爷爷参观纪念碑,因为纪念碑上没有战友的名字而痛哭,说怎么能没有他的名字。
是呀!
我们怎么能忘掉那一辈人。
(记者后来去找爷爷战友的名字,纪念碑上是有他的名字的,只是因为人太多字太小爷爷没有找到。
但彼时的爷爷已经走了。
)回家的路上,看着满街的五星红旗,心里软软烂烂的,小时候老师说那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如今我还是愿意相信。
在药店要了一面小旗拿回家,慢慢从电影中缓过来。
如今山河已无恙,希望你们能看到。
关于电影本身的记忆点太多了,反正不愧对票钱。
看了长津湖,先来说说长津湖前期这部片子宣传 造势都很强 据说投资大 成本高 又是3位比较有名的导演制作 于是抱着值得一看的心态去看了整个故事情节很散 可以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闭合 当我感觉马上要到最精彩的地方的时候就莫名结束了 一上来就打 观影的整个过程脑壳里充满了枪声 炮声 我不否认制作团体想通过这种直接的描述战争的惨烈程度来刻画敌我双方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的悬殊 也强烈表达了我国志愿军不畏困难 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决和勇敢 但是情节前后不连贯 真个情节过程就像开车一样 不管你晕不晕 反正我要油门踩到底 不管你感不感动 反正就是很惨烈很残酷很血腥……描述的几次战斗前后铺垫不够 重点不突出 详略不当主要的几个人物也没有立起来 特别就是万里这个人物 关于他的性格 他为啥总是一副像每个人都欠他钱的样子 为啥他和他哥既不亲密也不是对立 反正就是很尴尬的关系 这个电影前后没有任何铺垫 为啥他的参军理由是不让他哥瞧不起他?
天!
制作团队 这个是战争啊 这个是保家卫国的事情!
在生死存亡 民族大义面前 这个参军理由是否显得过于小儿科和个人英雄主义 还有关于他的迷之操作 不听指挥 夜战行军的时候 擅自脱离队去找他哥……等等 可能这些事件是要表达这个人物前期啥都不懂 后期成长 但是后面并没有看到什么成长我不是易烊千玺的粉 也不是黑粉 走心的评价就是 他用力过猛 我实在无法共情 他演的和少年的你那个角色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这次穿上了军装 最主要的还是剧本都没有把这个人物立起来 另外一个年轻小兵张小山的扮演者都比他自然 再就是吴京 他自己把自己定型了 他演的军人角色感觉都差不多 都是一个样 没有区别 他比较适合硬汉角色 比较适合打戏 他的文戏一般 他和易烊千玺的对白互动台词感觉比较苍白无力……表现的有亮点的就是胡军的角色了 非常真实 演的也真实 李晨和朱亚文都还可以 关于其他观影者提出的特效制作等点我对特效不是很敏感 不做过多评论 只想给像拍好战争题材的制作团队提点建议 不要一股脑的用场面的堆砌来试图让观众共情 更重要的是人物背后的逻辑 个人认为讲好人物让人物立体鲜活起来以此来以小见大 再显示适度的场面就够了 不然啥都想给观众 啥都没做好
近期去看了电影《长津湖》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个原因就是我的爷爷也参加过抗美援朝,在黄草岭阻击战中,当时仅20出头的他,就用手榴弹俘虏了几个美国士兵,在缺衣少粮的大雪中奋战了整整14天,最终落下了手被冻伤的病根,而现在年事已高的他冻伤也愈发严重了,从小沐浴在和平年代的家人总是很难理解,他总爱捡一些我们认为是破烂的东西 悄悄自己用;最近他不再很容易的辨认出我了,但每每聊到当时打仗的往事,却总是如数家珍的讲述遥远的故事……小的时候不喜欢看红色题材电影,觉得很土,而现在看 眼睛里总像进了沙子一样,随着阅历的增长 越能体会到 当初祖国母亲的不易,当一个人或者事物做的不好的时候,阴阳怪气她是最容易的,但是如果你真的爱她,就该陪她成长,帮她走出困境。
电影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 在渲染冒死爱国精神时候,较少交代他们个个为啥如此视死如归?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也许根本无法体会吃人旧社会 阶级压迫的恨,被地主、鬼子、汉奸、买办窒息式的压迫。
现如今和平的年代 我们不常提起了阶级斗争了,就仿佛它被消灭了一样。
我承认身为党员的我 在成长的某个阶段也动摇过信仰。
听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觉得很幼稚,不曾想那却是老一辈人的殷殷期盼。
一度 为了所谓 追求自我、民主自由 把 精致利己主义 奉为了圣经,却忘了我们本该 温良的民族品质。
也质疑过教员的晚年,却不知那是他最后的理想主义。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珍惜身边的亲友、珍惜和平的年代。
【个人评分 8.3】抗美援朝向英雄致敬,吴京这个演员我挺喜欢,近几年真是活跃啊,什么大片里都有.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上线装逼届的扛把子.我觉得唐国强演的领袖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了.这片子好看的,还没开打就感觉燃点上来了.不愧为57亿票房冠军的长金湖确实好看.紧张刺激好片好片,这马继业也来打仗了哈哈.战斗场面是真的多,过瘾.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美国部队:感恩节万岁!
总攻太TM燃了,志愿军威武霸气,血性的男儿冲啊!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这台词太催泪了.
非常期待这样一部史诗级别的商业历史战争片,由三位国内著名的大导演导演制作而成。
陈导、徐导、林导三位著名大导演有着各自不同的导演风格,并各自负责影片拍摄制作的一部分。
本片呈现出的总体的战争场景非常壮观和震撼!
这些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士们有着极其强烈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在他们眼中“这场仗不是他们打,就是他们的下一代去打,与其晚打不如早打”,展现出中华儿女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片中易烊千玺的表演也越来越成熟,其表演丝毫没有偶像包袱,把伍万里这一角色生动精彩地呈现了出来。
作为一个真正的战争迷,看了这部电影很失望,前期对它期待太高了,看到被拍成自娱自乐的喜剧片,真的感觉到好失望,还有就是违背历史,美兵路过冰雕连既然给冰雕连敬礼,希望能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
整个三小时,没有一个亮点吸引我,豆瓣给7.6给高了,完全没有真实拍摄出抗美援朝的震撼。
陈凯歌导游其实拍的很多影视都不是太理想,这次更让我坚信这位导演的水平很次。
吴京已经不适合拍电影了,娱乐业孤立他,我看离大众孤立已经不远了,你拍爱国我们都喜欢,只是你拿爱国去吸粉和捞金,捞金也就算了,还拍的这么没有水准,真把自己当成老子天下第一了。
以前吴京拍的电影,还是可以的,但是后面有些漂了。
耗子尾汁。
看你几时完。
“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雷公在战友的怀抱里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这是因剧情太长、影院沙发太热,导致更换各种姿势后,在身体前倾、双手肘搭在腿上托着腮,用最不气血通畅的坐姿看到的最全身颤抖的话,特别对于一个正值失恋期的人来说。
我们都怕寂寞,临死前也一样,无一幸免的。
这是电影带给的第一个感触,至少对我来说,关于小爱。
而最大的感动,还是在片尾,美军撤离途中,以为又遇上了我军埋伏,结果下车才发现,山丘上整齐埋伏的早已是被大雪冻死成的人形雕像。
美军庄严地对着烈士行了军礼,对这些战死的战士,更为那一份尊重,“何为英雄?
让敌人都佩服,才叫英雄”,他们做到了!
突然想起之前短视频里刷到的,在观影片尾,两位观众笔直的站立对着电影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看完影片,我理解了。
敬礼!
连工业水准也很差。全片有一个好镜头,打开车门,对面的火车驶过,后面是长城,超越本身叙事的美感
没有战争的真实感
今天来看了长津湖,有些感受,不涉及剧情的透漏,因此写下来。电影中给我两个感受颇深的点。第一点,圣诞节那天,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伙食的巨大反差,让人真的心疼我国志愿军,但丝毫不影响他们作战和快乐的心情,所以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决定成败的根本因素,有时候人的意志才是。第二点,不知道大家对于我国从朝鲜运回烈士遗骸有何感受。但这次我深切感受到运回烈士遗骸的必要性。这些烈士在他们那个时代,也有精彩的人生,但他们为了祖国,去异国他乡战斗,为国捐躯,献出自己宝贵和本该精彩的人生,后人真的应该永远铭记他们,把他们遗骸送回祖国大地也是后代子孙应该做的,他们值得,这也是我们对历史做出贡献的人的尊重,是跨越时空的尊重。
看得很累
三个小时没看够,最后戛然而止,期待下部春节上映。三个导演融合的还行,没有太大的割裂感,战争场面以小见大很震撼,少年的成长与兄弟情建立的还行。四字弟弟还有《少年的你》影子,配角太出色了,意犹未尽,集结中国最优秀荷尔蒙演员,开心。特效稍微差点意思,但是工业感不错。为台前幕后的电影人致敬,为历史人物致敬。于老板牛逼,操盘难度可想而知。
王树增的纪实小说《朝鲜战争》读过好几遍,其他的相关纪录片也看过不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71年前,240多万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慷慨赴朝。这一段谜一般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吸引着我。电影《长津湖》是久久期盼的一场电影,我看得热血沸腾,非常感动:零下40度气温的盖马高原战场,美军有极地型驼绒防寒大衣和鸭绒睡袋、有肉和菜,冰天雪地里的志愿军战士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棉衣,只有一颗冻得如石头一般坚硬的土豆,拼命还得受冻挨饿!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在这样极端严酷的条件下,他们打出了钢少气多的志愿军气概,打出了军威国威。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喜欢前面遭遇游击那一段 真到长津湖了反倒就那样😅
真的全程无尿点!规模之大,场面之震撼,到处都能激起属于中国人的感情共鸣。我们的志愿军在敌我悬殊如此大的情况下,仍然打了胜仗,不易可想而知。每位演员都演技在线,尤其易烊千玺,竟然觉得有演喜剧的天赋,好多笑点来自他,四字弟弟很棒很厉害!胡军的表演这次印章也很深刻。作为山东人,沂蒙山小调一出,真的破防了。总之强烈推荐国庆节去看,铭记历史
除了中间那段战争戏炸信号塔的不错,其他地方拍得太乱了。
我方饱满,对方刻板,老表演艺术了
把美军拍的跟傻子一样
哇,三个小时的小作文。
太长太长了,废戏真心不少,没必要舍不得删减;开场特效太赶客了;战争场面,前半部分的被美空军压制,以及帮助被夜袭村庄都很不错,反倒是最后的长津湖战役杂乱而仓促;缺少普通中朝民众的戏,所以战争必要性只能通过台词交代而非情节;除雷公外,其余角色还是过于脸谱化。
看不下去了,一定要这么特意么
每一个志愿军都是值得我们记住和致敬的最可爱的人!易烊千玺就是伍万里,他就是我们的眼睛,带领我们去参与那段历史。
跟某人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战争是现实而残酷的。
一如既往的套路…民族情绪煽动真的ok…fine…观影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第一,无谓牺牲是否存在?第二,历史战争题材电影在刻画敌军形象时,那些可憎、傲慢、戏谑模样是否已成刻板印象,是拍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色调,还是更侧重历史的真实性还原性(真实会传达给民众吗)。第三,对比中美军队处境,一边吃着火鸡喜迎圣诞,一边薄棉严寒磕掉牙的土豆。可先进、强大、后勤保障能力强有错吗?这样对比又想渲染什么?回家路上我想明白了第三点:强大并无过错,但其作用在于保护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必然。杀戮、掠夺、侵占才是恶,而用强大实力去浇灌恶的生长,就是敌军所做之事,也是先辈们以血肉奋力抗争之事。
美军飞机压迫感很强,cg质量一般,发信号弹那里跟1917很像,文戏太差。总体太长,比较无聊。最喜欢的一段是在美军营里看到美女海报和巧克力。以及最精彩的是那段肉搏,就是有些r级。你们文化局的审核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去看了点映,值得票价,三个小时看下来还好,一直战争戏容易麻痹双眼,但是也刺激。我不喜欢红海因为没有对人物的刻画,很可惜,长津湖也没有这种类似的刻画,换句话说文戏很少也就那样。另外我认为这部电影可以分为好几幕镜头,到最后的一个小时才算长津湖,我觉得结局真的潦草,可能有第二部吧。总体看下来比八佰金刚川好看,但是我不认为这只是一个三小时史诗大作该有的表现,理应能更好。
😭😭😭三个小时电影,才看到半小时就开始哭,宋时轮动员大家奔赴朝鲜的那段,bgm太燃了,看着志愿军身后的“一定要解放台湾”,莫名心酸😭😭😭